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许多文官面带恼色,这就是文官讨厌兵家读书人的关系,动不动就战意勃发,意气用事,以直胜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中的兵,就是指兵家读书人。

    大学士之下的许多官员艳羡地看着上空缓缓消失的百兵,大学士是个分水岭,一旦成大学士,力量会再度暴增,翰林之下完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敖煌也异常羡慕,龙族虽然能呼风唤雨引雷控水,但哪有人族的力量奇特。

    方运心道:不知我成大学士的时候,能得何种文台,若是能有多层,那当真幸甚。

    左相柳山轻轻吸了一口气,大殿上空风云涌动,除却在场大儒,所有人都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望向他。

    本官乃景国之相,亦人族之官。欧寞庄泸为人族计,为亿万百姓计,退位之言。可入朝议!

    柳山说完,奉天殿外的铜钟轻响。

    你大量的官员红了眼,可这是左相之权,连国君都不能剥夺,更不要说群臣。

    柳山的身体突然轻轻一晃,脸上的血色消褪。许多人还没等高兴,他的皮肤闪现一抹淡淡的玉色,脸色恢复红润,更胜往昔。

    方运与众官暗道不妙,可却无何奈何。

    柳山掌相权。国运源自相位,而民心源自百姓。柳山之言损害景国,国运自然减少眷顾,但现在许多百姓惊恐,厌恶与蛮族对战,为了保命情愿加入庆国或武国,他此言至少得千万之民心,反而更胜从前。

    方运心中暗叹,从理智上讲。景国皇室为了千万百姓,可以退位,但问题在于,历史证明景国子民会被当作二等子民。

    当年景国象州被庆国吞并。除了少数早就暗中投靠庆国的官员,大多数景国官员被调离重要衙门,调任闲职,少数官员甚至被监视起居。

    以至于当年象州的景国官员集体要求迁往古地。一去不回。

    随后大量的庆国人涌入象州,而原象州人被限制在各地,不得随便离开籍贯所在。

    庆国得象州后。真正为的是那一州所能贡献的科举名额,在并入庆国的前十年,象州九成的新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都是从他处迁来的原庆国人。

    直到现在,象州的科举还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控制原象州人参与科举的人数,使原象州每年新获文位之人不足三成。

    已经有人推算过,至少要过两百年,象州子民才能获得与庆国子民相似的待遇。

    只是,这两百年的血泪谁来偿还?

    方运不愿意流百年血泪。

    大多数景国人不愿!

    宁可站着流血,也不愿跪着血泪齐流!

    更何况,还有一丝的机会以血换景国长存!

    方运冷冷地看着左相柳山。

    柳山可以把景国卖个好价钱,换取庆国相位大儒乃至封圣的机会,但为他陪葬的却是以千万计的景国子民。

    最可怕的是,就算庆国与武国瓜分景国,一旦蛮族执意南下,景国子民必然会被大量送入军伍中,担任替死鬼。

    方运看得透,许多军人看得透,左相柳山看得透,但大量的景国子民看不明白。

    他们只知道,去了富裕的庆国或武国,自己的生活必然过的更好,必然能在科举上一帆风顺。

    可惜他们不知道,科举的名额是固定的,土地是固定的,人族需要的一切资源都是固定的。景国人一旦成了庆国人武国人,除了不足万分之一的人有能力争夺,其他人必然会被庆国与武国割掉一块块肉,喂养真正的庆国人与武国人。

    可惜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景国是什么地位,到了庆国与武国依旧是什么地位,甚至更低。

    他们被柳山卖了个好价钱。

    有些人看得到,有些人看不到。

    海阔凭鱼跃,吃饱的是鲨鱼。

    天高任鸟飞,展翅的是鹰鹫。

    他们不会庇护食物。

    方运目光依旧冷,看向另外一些文官,另外一些军官。

    他们之中也有鲨鱼,也有鹰鹫。

    方运心中一叹,人族子民是最善良的,只要吃饱饭,饿不死,他们就会默默活下去。

    但,别让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在方运走神思考的过程中,主战派与退位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开始还只是双方各出一人轮流说,接着就是两人一起说,相互都用本句答对方的上句,同时在听对方的本句。

    朝堂众臣见怪不怪,但说着说着,便有多人加入,同时争论。

    一对两对三对四对五对

    当有第五对官员加入争论之时,新晋进士们终于无法全部听尽,只能选四对仔细听。

    第七对官员加入争论之时,老进士们选六对聆听。

    当第十对官员开始争论后,便没有更多的官员加入,因为这是翰林的极限。

    方运与敖煌自始至终都平静如常,对这一人一龙来说,同时听二十人争论根本不算什么。

    方运甚至听到纱帘内部的太后轻声一叹。

    这就是读书人的世界,不是读书人或文位不够高,连别人争论什么都听不懂。

    这也是进士之下极少有人能参与朝会的原因。

    文位就是能力。

    方运很想发言,但想起文相姜河川的叮嘱,便闭上嘴,自己经过华夏古国的历史洗礼,每日又疯狂读书,一人读的书比得上别人百年,但终究在朝堂之争没有经验,现在理应安心学习,而不是刚有了一些成就便自以为是。

    方运心中一动,奇书天地中出现一本空白的书,随后书上多了四个字。

    朝议大典。

    接着,朝议大典出第一卷,从本次朝议童峦说第一话开始迅速记录,眨眼间就录入之前所有人说过的话,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录入现在的朝议内容。(未完待续索,!




第640章 宁安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方运准备以后空闲便重新速读一遍,必然会有新的发现,学到新的东西。

    此刻太后与国君根本难以参与朝政,颇有杂家解读的垂拱而治的理念,架空皇权,百官治之。不过却与真正儒家解读的垂拱而治有区别。

    儒家理解的垂拱而治,是国君不去加重赋税徭役,国家自然昌盛,国君自然闲适。

    方运在听朝议的时候看了看纱帘,里面的太后与国君端坐,犹如泥塑木雕。

    方运终于明白左相为何能与太后对抗,单单朝议就不是非读书人所能理解的。

    怪不得礼法会变

    孔圣之时,各国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随着科举的完善,读书人的力量越来越强,朝堂之上的改变愈发明显。

    直到此刻,方运才明白自己那篇策论《非礼之礼为何会被众圣看重,并让大儒学习,因为众圣就是用这种考题与经义来潜移默化,让人族读书人慢慢接受礼的变革,避免有的读书人因为无法接受圣道变化而文胆文宫受损。

    方运突然意识道,自己最强大的力量,根本不是奇书天地中的书籍,而是看透未来的目光。

    或许,我的圣道就在圣道变迁之上!

    众官根本不停嘴,一直吵到中午也没有任何要休息的迹象。

    母后。我饿了

    小国君轻声道,太后立刻向宫女招手,让宫女端来早就准备好的糕点。然后低声嘱咐让御膳房开始备午膳。

    又是冷食小国君低声抱怨,但仍旧慢慢吃起来。

    在场的所有读书人耳听八方,在小国君开口后,一些官员停嘴,说话的官员陆续减少。

    臣以为,国未灭,君不可轻易退位!

    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民生。社稷可舍,君亦可舍!

    午时将过,众卿用膳吧。太后的声音响起。

    众人也争累了,一起谢恩。

    那些官员习以为常。但新晋进士却非常兴奋,因为只有在殿试之后国君才会赐宴庆贺,现在就可在皇宫用膳实乃喜事。

    众人离开奉天殿,前去侧殿。

    数百人的午饭对皇宫御膳房来说并不是难事,用了半个时辰,众人便吃完午饭,返回奉天殿。

    这一次没有早朝时那般正式,只是等太后与国君落座后,群臣才坐在软席之上。

    一路上敖煌都老老实实。就是眼珠子不停地转,不时瞄向奉天殿中一颗看似很普通的夜明珠。

    众人刚落座,提出景国国君退位的庄泸突然起身。向方运一拱手,道:下官先祝贺方大人成会元,并预祝大人高中状元。只是大人即将成为人族虚圣,地位远在在场诸公之上,为何不发表见解?

    今日之方运是进士方运。方运道。

    一些老臣轻轻点头,方运的回答非常得体。若是说得太谦虚则有些虚伪,若是太软弱则会显得怯场。辱没虚圣之名,说自己现在身份只是进士,不亢不卑,恰到好处。

    原来如此。那我想问方会元,您是支持战不利则国君退位,还是支持坚决以景国之身抗蛮?

    方运隐约意识到左相党要冲着自己来,但却不知道他们所为何事,脑中急转。

    此事断然不可能含糊,若是和稀泥或玩外交辞令,退位派倒是无所谓,但主战派必然反感。这时候,必须要直截了当,至于之后发生何事,我承担便是!我方运的肩膀,扛得下!

    方运心中有了决定,立刻道:身为景国子民大景官员,我自当坚决抗蛮!国在尚不能保证景国子民安康,国若破,是庄司正能保我景人平安,还是哪位能保?

    原来如此,在下佩服。庄泸坐下。

    吏部侍郎欧寞道:方会元,吏部分派进士代掌知县,也会考虑进士心志。我见你一心抗蛮,若是让你委任普通县的代县令,乃是大材小用,不若成全你抗蛮之心,派你前往宁安县,如何?

    满朝哗然。

    宁安县不是最北的县,也不是最危险的县,但却是边境区域的枢纽,景国送往三边的粮草军械大半要经过宁安县,乃是重中之重。

    左相柳山在密州经营多年,打造的犹如铁桶一般,水泼不进,密州的文官和州军两系皆是柳山门生,文院之中也过半是他的党羽。

    宁安县就在密州。

    哪怕方运之前对左相一党进行连续打击,密州势力依然没有动摇,这就是柳山至今敢来朝堂的缘故,也是太后最忌惮柳山的最大根源。

    一旦激怒柳山,引发密州向庆国或武国倒戈,那京城的屏障荡然无存,蛮族大军将可在几日内兵临城下,包围京城。

    柳山自从中了进士,就在经营密州,俨然密州真正的主人。

    方运心头闪过一丝阴影,感觉左相一党今天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是在逼自己去宁安。

    欧侍郎,请收回方才之言!方虚圣乃国之栋梁人族脊梁,若没死在月树神罚之下,反而死在内斗之中,万民皆怒!到了那时,朝堂之上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礼部尚书毛恩峥义正词严道。

    众官无比恼怒,礼部尚书毛恩峥乃是出了名的和事佬老好人,逼得这种人说出此话,可见事态严重到何等程度。

    计知白阴声怪气道:毛尚书此言差矣。连月树神罚都杀他不死,宁安县又不是龙潭虎穴,怎能害死方运?更何况,连我计知白都能在宁安县任代县令,获取状元之外,他方运为何不能?莫非是说,他方运不如我计知白?

    敖煌忍不住问:方运等于几万个计知白来的?

    哈哈哈纱帘内传出孩子的笑声,但随后一只手捂在小国君的嘴上。

    众多官员低头笑着,小国君可以肆无忌惮发笑,但他们要掩饰一下。

    计知白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对敖煌说半句话,自己已经结仇方运,若是在惹上东海的龙宫的真龙,左相都救不了。

    欧寞看向方运,微笑道:方文侯,你若真有心抗蛮,为何不前往宁安县?宁安县乃是我景国三边枢纽,更能施展才华。

    欧侍郎此言差矣。宁安县恰恰因为是三边枢纽,方运当代县令才难以施展。那里乃是军方要地,而且宁安县品级最高的衙门不是县衙,是转运司衙门!若吏部愿意让方运兼转运司司正,老夫支持方运前往宁安县。不然,就是大材小用!



第641章 不朽龙身
    欧寞道:本官不知你们怕什么。明年初冬草蛮南下,殿试必然在草蛮南下前结束,以便让我人族全力备战。方运在宁安县无比安全,何来害他之心?我吏部最讲究人尽其才,宁安县乃是出了名的难以治理,去年曾派遣最优秀的计知白前往,今年依旧选派最优秀之人。

    信口雌黄!

    吏部文书已下,若方运出尔反尔,口中为国为民,心中贪生怕死,可请内阁重议此事。至于其他人,请待方运答复之后再争论。欧侍郎平静地看着方运。

    朝堂众官员不再争吵,一起看着方运。

    朝堂之上才气激荡,上空的元气如风呼啸。

    监察院的监察御史突然手握官印,不知做了什么。

    许多官员发现这个细节,监察御史乃是监察院的第一大员,掌管整座监察院,曾屡次为难左相的党羽,是反左相党的一面旗帜。左相屡次想将其调任,都以失败告终。

    随后,左都御史手摸官印,突然道:欧侍郎,既然您说吏部人尽其才,那为何青乌府知府游泽原本官名狼藉不堪大用,却委任其为知府?

    宁安县就在青乌府的辖区内。

    欧寞身体一震,监察院的二号人物说出这事,明显是掌握了游泽的罪证,可游泽是左相的学生,虽然昏庸无能,但极为善于迎合左相。

    欧寞思索片刻,道:若游知府力有不逮,吏部自当将其调任。
1...393394395396397...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