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但是被景国拒绝。

    各国纷纷前往圣院,购买新农具的技术和培养甲牛的技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一旦景国普及甲牛和新农具,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会极大提高。

    北部大开发没有获得过多的关注,因为之前景国就曾进行过一次。

    至于鼓励出海,却让各国摸不着头脑。

    但是,有明白人猜到鼓励出海的一些好处。

    景国现在大发展,除了缺少熟练工人,必然会有许多人无法适应现在的变化,出现很多闲人。

    并不是所有闲人都愿意去北上种地,或者去当工人,但是,出海冒险获得封地与大量的财富却是他们所向往的。

    同时,出海冒险可以改变一些风气,逐渐影响封闭的社会。

    而且,许多岛屿有海族居住,民间可以直接与海族交易交流,这也会潜移默化改变景国。

    其余各国也想学方运,结果发现一些细则,所有船只必须悬挂景国国旗,同时必须携带文星龙爵的文书,否则有可能遭到海族攻击。

    各国顿时蔫了。但是,一些国家联系南海北海和西海等三海龙宫,想要与他们合作。

    北海和南海直接回绝,他们可不想得罪正牌子的文星龙爵加大监察院特使,因为除了龙圣,四海龙族在方运面前就是下属,方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必须要照做。

    至于西海龙族,并不不愿意把自己的海疆让给人族,根本不跟各国谈判,更何况因为方运杀死敖雾山,西海龙族对全人族都带有敌意。

    雷家倒是能跟西海龙族说上话,但是,方运已经凭借对水殿的控制,再加上自己文星龙爵和大监察院特使的身份,限制了雷家与龙族的合作,导致雷家不仅无法借助海族获利,从海族获得的收益反而逐渐减少。

    随后,许多人发现,景国的许多律法出现了变动,不再重农抑商,而是同时扶持农业工事和商务,对现如今的十国来说,甚至算得上激进。

    许多律法和政策的改变太过巨大,以致于武君都不敢全盘照搬,而是只改变一些不是特别大的。

    在方运与景国官吏的努力下,景国如同巨大的机关,开始加速转动,将其他各国慢慢抛在身后。

    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情会无比顺利的时候,礼殿突然宣布,景国的许多革新涉嫌违背礼法,放弃了孔圣制定的礼乐精神,即日起,礼殿将派遣大批官员进驻景国,严查所有违礼的行为,纠正景国的不正之风。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冰冷的水泼在全体景国官员与百姓头上。

    现如今的景国风气一新,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觉得突然有了奔头,好像春天脱去了厚重的棉服一样,但礼殿却带着坚固的枷锁快速赶来。

    很快,一些传闻流传开,原来礼殿想要对方运降下三礼之火,但是有两名阁老不同意,三个阁老弃权,导致未能实行。

    最后,礼殿阁老经过长时间的商谈,达成妥协,允许派出礼殿官员前往景国。

    礼殿的插手,让景国陷入短暂的恐慌,许多官员纷纷议论,众多百姓也举棋不定。

    最关键的是,景国的确有人认为方运的革新过于激进,如果能有礼殿把关,必然会变得更好。

    大多数保守势力并不敢反对方运,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怨恨。

    在一些人看来,景国的发展是理所应当,但若是损害自己哪怕一丝一毫的利益,都是完全错误的,必须要纠正。

    他们从来不会去考虑,如果不是损失一些小利益,永远不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二天,景国每一府都有三到五人的礼殿官员手持礼殿印信,要求当地官府配合他们行动。

    各地官员没有真正的蠢货,一边拖延,一边传书给上级或内阁,请求指示。

    很快,景国内阁对所有官员发布命令,要求各地官员在不耽误各地政务的前提下,全力配合礼殿官员。同时郑重声明,若是礼殿官员的要求扰乱景国官署的正常运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官员有权拒绝,并不影响考评。

    得到内阁政令,一些官员松了口气,但更多的官员头大如斗。

    内阁令的意思其实非常明显,不要让官员配合礼殿,但也不能被抓到把柄。




第2486章 礼殿暗访
    最后那句话说拒绝后不影响考评,是在表明支持所有官员,拒绝的好必然会提高考评,但同时也等于说,如果官员做不到拒绝礼殿,那必然影响考评。

    于是,各地的官员表面支持礼殿,背地里却完全不合作。

    礼殿官员来之前就明白此次的使命非常艰难,所以没有操之过急,从一开始就按部就班进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官署中,另外的时间深入民众,收集民众对方运革新的看法。

    宁安城中,宗伟雄身穿一身玄色丝绸圆领袍衫,头顶黑色幞头纱帽,腰系白玉带,脚踏尖端微翘的乌皮靴。

    宗伟雄手持折扇,迈着悠闲的步子,缓缓行走在宁安城的繁华街道之上。

    他虽然是没有身穿文位袍,以富商的身份前来,但气质卓越,引来不少女子的目光。

    他一边前行,一边观察宁安城的种种,发现这里与庆国完全不同,这里地处北方,民风剽悍开放,许多女子不拘小节,男子也并不彬彬有礼。用论榜上宁安人自嘲的话说,那些做什么事都彬彬有礼的人,因为跑得慢,已经被妖蛮杀死。

    宗伟雄一路走,一路皱着眉头,他更喜欢庆国江南的环境,男子温文尔雅,女子温婉依人,一切规规矩矩,充满了礼乐精神。

    走了许久,宗伟雄的眉头才稍稍舒展,因为他发现,这里的人虽然不如庆国人那般知礼,但却有着庆国人不具备的东西。

    朝气蓬勃的精神。

    无论是孩童女子还是男人,甚至连老人都面色红润,眼神明亮,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心生好感。

    宗伟雄发现,这里所有人的节奏非常快,走得快,交易得快,方方面都比庆国快那么一点。

    若是在以前,宗伟雄必然会认为景国之人利欲熏心,但在前不久,他过一个态度中立的启国之人在论榜上发布的景国见闻,其中几段话让他思索良久。

    景国人衰落的时候,所有国家都嘲笑景国人愚昧懒惰,认为他们耽于享乐,不思上进。但让我奇怪的是,现在景国人奋发图强,努力做事,在方方面面都进步,但之前那些嘲笑攻击景国的人,又继续嘲笑,说景国人太过于功利,进步得太快,失去了太多,应该慢下来,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良心。

    我当时还不太理解这些人的意图,但抵达景国后,我才明白,他们嘲笑景国人愚昧懒惰的时候,是真的觉得景国人愚昧懒惰,但是他们嘲笑景国人功利的时候,却是源自恐惧,是源自敌意,因为他们并不想看到景国强大,所以想尽办法来否定景国的进步。

    我还发现,许多景国人也认同外人的说法。当年落后时认同别人的说法,那是谦逊,是自省,当景国在不断进步的时候,继续认同那些否定景国的言语,那便是自卑。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国家应该做什么很正常,但若是支持自己国家的敌人,那便是真正的愚昧,这样的景国人,还活在当年那个落后的景国,已经配不上现在的景国。正如同方虚圣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是否足够清醒,不是看能否自省,不是看能否谦卑,不是看能否自信,而是看是否有正确的判断力。

    宗伟雄身为进士,虽然敌视方运与景国,甚至此次来景国之前发誓,一定要找到景国的把柄,但此刻不仅没有嘲笑景国人的功利,反而在心中默默称赞这一切。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用自己的头脑和汗水来获得一切,都值得称颂和鼓励,是理当宣扬的美德,是在推动人族进步的伟大行为。

    宗伟雄离开大街,陆续进入一些酒楼茶肆,探听民间舆情。

    宗伟雄发现,宁安城混杂各国的行商,许多繁华地段的酒楼热闹是热闹,但并不讨论景国事务。

    于是,宗伟雄找了一处不算繁华的地段,看到一座茶楼中上座不到一半,但都是景国口音在闲聊国事,便步入其中,点了一壶茶,一边自斟自饮,一边聆听那些人的话。

    宗伟雄发现,方运在景国民间拥有极高的威信,甚至超过了半圣陈观海,过半的民众完全不在乎什么对错黑白,只要涉及方运的话题,完全猛夸方运,哪怕是部分在变法中受损的人,也心悦诚服称赞方运,认为方运做的事对景国有利。

    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认为方运做得不够完美,这些人中,最不满意的便是方运提高女子地位,这让许多男人无法接受。

    但另一方面,景国所有的女子明里暗里都无比支持方运,因为方运做了太多维护女人利益的事。

    虽然现在景国女子的地位远远不如男子,但已经有明显的提高。

    尤其在密州江州和象州三地,一些女子一旦遭遇家暴等事情,若是高呼方运之名要去告状,许多男人经常会因此停手。

    民心最脆弱,但也最有感染力。

    宗伟雄正听着众人闲谈,坐在门边的一个老人突然叹息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当年的宁安女子多么守妇道,现在倒好,竟然和男子一样抛头露面。

    老人家说的对,我那婆娘三十多的人,竟然也说要去工坊做工,她在家里难道不能纺织编织吗?

    最可怕的那些年轻的女孩,好好的女红不做,跑去工坊劳作,何苦呢?

    这时候,一个身穿粗布衫的青年人笑道:诸位此言差矣,往大了说,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到处都缺好的工人,女人为国做事,怎么就不行了?往小了说,女子自食其力,多赚钱补贴家用,这是勤俭持家,为什么要反对?

    我们不是反对她们做工,是反对她们抛头露面。那老人道。

    那么,请诸位告诉我,哪条法律不准女子抛头露面?青年人笑着问。

    这跟法律无关,跟规矩有关,女人就不应该抛头露面。那老人道。

    青年人道:妖蛮也说,人族只能当人奴。

    你这是什么混帐话?这是一码事吗?女人听男人的天经地义。老人呵斥道。

    这要看您是把女人当人,还是当物品。至少在我看来,你们唯一比妖蛮优秀的地方是,不吃女人。



第2487章 惧内
    不吃女人四个字如同锥子扎进在场许多男人的心里。

    那老人如同炸毛的公鸡怒道:年轻人,说话要动动脑子。女人吃我们的,穿我们的,自然就要听男人的。

    请问令堂哺育您的时候,您当时是怎么想的?青年人反问。

    放肆,年纪轻轻的,有这么跟老人说话的吗?老人怒道。

    现在咱们讨论女人,不涉及其他,请您有点长辈的样子。那青年人毫不客气反击。

    一个富家翁模样的人笑嘻嘻道:两位莫吵。这个事情很简单,这世间啊,往往是不讲道理的,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方虚圣那么厉害,当年不还是向柳山低头?现在不还是要被礼殿管着?所以,等哪一天女人和男人一样强了,那女人就不用听男人的了。

    青年人道:您说的对。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景国和人族给了女人变强的机会,许多男人还在阻止,这就有点过分了。

    人族还在进步嘛,现在不行,过些年也就不一样了,何必为这种事争吵,伤了和气?那富家翁笑道。

    宗伟雄这时候张口道: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男人为何不能管女人?

    青年人道:这话是汉时董仲舒董圣之言,孔圣未曾说过,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人不必盲从古人。

    呦,你是把自己比作董圣喽?那老人道。

    青年人笑着道:若将来出现一个能与董圣齐名的大人物,要让女子地位赶上男人,那你们是从是不从?

    老人道:要是半圣这样做,我们还能说什么?纵然有怨气,也只能听着。不管别人家怎么样,反正在我们家,就是男人说的算!

    宗伟雄道:据我所知,宁安城中,女子的地位似乎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女子遇到事,已经不再忍受,而是去衙门告官。宁安城的衙门也有些意思,审案的时候,完全把女子当男子来看,所以最后女子往往胜诉。

    老人恼怒道:宁安城现在已经乱了纲常!女人想翻天?我看早得很!那些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宗伟雄笑道:我听说,这都是方虚圣的意思。

    酒楼顿时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那老人小声嘟囔道:方虚圣是个惧内的,却牵连我们,真是让人

    酒楼中有几人差点笑出声,可又不敢真正笑,因为宁安城家家户户都说方运惧内,还流传不少段子。

    一个身穿童生袍的人道: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女子做工的一个好处?

    能有好处?都是小胳膊小腿的,能做什么!那老人道。

    年轻童生道:宁安之战后,宁安的男人明显减少,一些重体力的工作急需男工,报酬增加,于是许多男工改做重体力的工作。随后,一些不太耗费体力的工作开始缺人。在方虚圣的政令之下,许多女子出面,开始做那些较轻巧的工作,这才让宁安城不至于出现大问题。我也是听几个好友讨论才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推断出,若是更多的女子加入工坊,接替一部分男人的工作,那么,更多的男人可以从事其他的工作,更多的男人可以当兵上阵杀敌。这对人族有多少好处,想必诸位都能看到。

    茶楼中的许多人沉默不语,也有少部分人轻轻点头。

    理越辩越明,不错,我现在才明白,方虚圣提高女子地位,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心,必然有这方面的考量。若是将来每个女子都能像男人一样,那人族必然会更加强大。宗伟雄道。

    你这个外地人,倒是挺关心我们宁安的。老人辩不过青年人和童生,转而看向宗伟雄。

    宗伟雄笑道:我是外地来做生意的,当然要关心宁安。我发现,自从四通八达的水道建立后,宁安城就越来越热闹了。今天走了一路,发现这里的人好像都只认钱,这风气好像跟其他国家不一样。

    那老人立刻露出鄙视的目光,道:只要来路正经,认钱怎么了?当年我们景国穷的时候,其他国家之人没少嘲笑我们没钱,按理说,你们现在应该夸奖我们有钱了,怎么开始嘲笑我们只认钱?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当年你们也只认钱?

    宗伟雄面露尴尬之色,没想到老人竟然剑指自己,忙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理我懂。我不反对宁安人赚钱,但现在好像风气有些过于爱财。

    老人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不知道如何反驳,那青年人笑道:这位外乡人说的是,万事过犹不及,穷不好,太看重钱也不好。其实这件事的核心,并不在钱本身,而是在于你怎么想。

    哦?还请小哥说说其中的道理。宗伟雄笑道。
1...12451246124712481249...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