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刚刚传令兵已经来禀报,秦翼明和秦拱明率领的两万白杆兵,损失过半,已经难以抵御贼兵的进攻,最多还有大半天的时间,贼兵就可能攻陷整个的峡谷,向石柱县城发起进攻了。

    秦良玉严令传令兵不准泄露消息,同时告知还在领兵作战的秦拱明,必须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秦良玉秘密的命令心腹军士,天黑之后将县城内所有的钱粮运送到大山之中去,这些钱粮绝不能落在贼兵的手中。

    贼兵的力量如此的壮大,出乎了秦良玉的预料,她本来以为,两万白杆兵的将士,足以抵御贼兵的进攻,而且白杆兵可以借助地形的优势,对贼兵发起突袭,令贼兵防不胜防。

    白杆兵的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而且损失还在不断的扩大,秦良玉麾下最为骁勇的秦翼明,也身受重伤,无法坚持了,在秦良玉看来,这是白杆兵少有的惨败。

    战斗进行到这种程度,秦良玉已经无法完全左右了,峡谷内仍旧在激战的白杆兵,是绝不能撤离的,如果他们无法坚持,那么石柱县将要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城内的百姓无法撤离,钱粮无法运走,一旦石柱县被贼兵包围,最终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之后,秦良玉扭头,发现张凤仪还站在身后。

    “凤仪,时间紧迫,你不要耽误了,命令军士开始运送钱粮,进入到大山之中去,只要进山了,我们就安全了,百姓撤离的事宜,也托付给你了,你心细,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张凤仪张了张嘴,准备开口说话,被秦良玉严厉的眼神制止了。

    “凤仪,什么都不要说了,服从命令,马上带领军士执行撤离的命令。”

    张凤仪含着眼泪,转身离开,去执行秦良玉的命令了。

    秦良玉站在城墙上面没有动,她看着峡谷的方向,眼睛里面几乎没有了神情。

    。。。

    天色终于暗下来了。

    休战的时候到了,黑夜的峡谷里面是无法作战的,什么都看不见,如果举着火把作战,义军的军士无疑会成为显眼的目标,弓箭甚至是石头,都可能夺走义军军士的性命。

    李定国已经不着急了,两天的厮杀下来,白杆兵的损失一样是惨重的,伤亡超过万人了,白杆兵一共才三万人,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怕是难以承受。

    义军的伤亡惨重,按照传令兵的禀报,阵亡和重伤接近三万人了,不过和白杆兵比较起来,李定国有足够的底气。

    看着前方的峡谷深处,李定国的眼睛里面迸射出来一丝的寒芒,性子有些平和的他,也被彻底激怒了,明日若是杀出峡谷,他一定会命令军士全力进攻石柱县城。

    身后有数不清的火把,那是军士在打扫战场,阵亡的军士必须要掩埋,峡谷里面是无法掩埋的,必须要抬出去,在峡谷外面空旷的地带掩埋,至于说负伤的军士,轻伤的好说,就地包扎之后歇息,重伤的同样要抬出峡谷去疗伤。

    大军没有俘虏,也不需要俘虏,轻伤和重伤的白杆兵军士,全部都被斩杀了,而且尸首就暴露在峡谷里面,无人收拾。

    传令兵再次走过来的时候,李定国低声开口了。

    “命令军士,轮番歇息,明日卯时发起进攻,一定要全歼峡谷里面的白杆兵,命令斥候,夜间要时刻侦查,关注白杆兵的行踪,若是他们准备趁着夜色撤离,那我们就追上去。。。”




第八百八十章 大动荡
    大明京师,紫禁城,偏殿。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潮红,额头上能够看见细密的汗滴。

    守在朱由检身后的是秉笔太监王承恩。

    “承恩,朕已经连下三道圣旨,可南方的军队没有前来驰援的,难道朕的这些文武大臣,就眼睁睁的看着流寇进攻京城吗,难道他们都想着让朕早点殒命吗。。。”

    朱由检的声音有些嘶哑,情绪也明显的不好。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朱由检得到的消息是保定府城被流寇李自成攻陷。

    这一刻,巨大的危机传来,朱由检感觉到脊背发凉,保定府可谓是京城的门户,保定府被李自成攻陷,意味着京城的大门已经敞开,接下来李自成就可以长驱直入,进攻京城了。

    虽然说朝廷还在涿州、房山、良乡、昌平、通州和密云等地部署有大军,但后金鞑子数次的入侵中原,这些地方的驻军遭遇到惨重的打击,一直都没有恢复元气,也就是说,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军队,战斗力都不是特别的强悍。

    屋子里暖烘烘的,地龙正在源源不断的供给热气。

    正月的京城,气候异常的寒冷,若是没有这些地龙供暖,根本承受不住。

    朱由检站起身来,走下御辇,准备朝着偏殿外面而去。

    朱由检穿的不多,龙袍的里面,也就是贴身的棉服。

    王承恩扑通的跪下了。

    “皇上,您不用过多的担心,七省总督洪承畴大人前两日写来奏折,他已经决定调遣南京京营的数万将士,不日就将驰援京城,想必洪大人不仅仅是调遣了南京京营的将士,还会调遣南方其他地方驻扎的大军。。。”

    朱由检没有理睬跪在地上的王承恩,依旧朝着偏殿外面走去。

    天空之中的亮光,紫禁城内都能够感受到,元宵节是闹花灯的时刻,京城里面的寻常百姓,依旧用原来的方式庆贺节日,只不过流寇入侵北直隶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城,加之从北直隶各地逃到京城的士绅富户,也源源不断的带来消息,这些消息让整个的京城变得压抑。

    京城内的百姓,都是相信皇上和朝廷的,他们认为皇上和朝廷一定能够消除所有的威胁,前些年后金鞑子进入北直隶作乱,一度威胁到京城,皇上和朝廷不也应付下来了吗,这一次不过是那些战斗力孱弱的流寇,皇上和朝廷一定能够灭了他们。

    朝中的官吏就没有那么自信了,他们知道更多准确的消息,知道李自成的力量壮大起来了,拥兵百万,若不能够集中大明的军队,恐怕难以应对。

    “承恩,起来吧,随朕看看这天空之中的花灯。。。”

    朱由检的语气变得冷冰冰的。

    王承恩连忙起身,跟随朱由检朝着偏殿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挥手,示意太监将皇上的裘皮大衣递过来,这可是从西洋来的衣服,穿上的确很暖和。

    就在朱由检要走出偏殿的时候,王承恩连忙递上了裘皮大衣。

    朱由检一把推开了裘皮大衣,眼睛里面冒出了火花。

    “哼,这些舶来品,朕曾经相信它们都很好,朕耗费了无数的银子,从海外买来了红夷大炮,买来了佛朗机,可这些舶来品给朕带来了什么,红夷大炮没有能够打败后金的八旗军,没有能够打败流寇,现在,京城岌岌可危,难不成朕还要依靠城墙上面的红夷大炮来打败李自成吗。。。”

    王承恩的身体哆嗦了一下,还是坚持将裘皮大衣披在了朱由检的身上。

    “皇上息怒,皇上保重龙体,奴婢以为,皇上不必过于的焦虑,京城尚有五万京营的将士,若是南方的大军来不及驰援,皇上可调集涿州等地的大军,汇集到京城,与流寇展开厮杀,臣昨日专门统计了,驻扎在京城周遭的尚有五万大军,若是全部调集到京城,则有十万大军驻守京城。。。”

    朱由检冷哼了一声。

    “承恩,你不必多说,李自成麾下有百万大军,区区十万人,怎么可能抵御李自成的百万大军,除非。。。”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身体也颤抖了一下,不知道是外面的气候太冷,还是朱由检想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王承恩的身体也哆嗦了一下,看着朱由检,咬牙开口了。

    “皇上,事急从权,若是京城遭遇到威胁,皇上可以给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下旨,要求他率领登莱新军驰援京城。。。”

    朱由检扭头看着王承恩,眼睛里面再次喷出了怒火。

    “事急从权,哼,什么事急从权,朕以为,吴宗睿比李自成更加的可怕,吴宗睿身为蓟辽督师,本应该驻守辽东,抵御后金的八旗军,可是他将登莱新军看做自家的军队,不仅仅是占领了辽东,还占领了整个的山东,现在还觊觎南直隶,朕的中都凤阳,他都没有放过,朕要是下旨让他进入京城,岂不是将大明的江山拱手让给他吴宗睿吗。。。”

    朱由检的怒火终于彻底爆发出来了。

    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不笨,他已经察觉到了吴宗睿的异心,数年之前他就准备对吴宗睿动手,可大明王朝一直都处于动荡之中,天灾、流寇、后金的八旗军,接踵而至,朝廷没有一天安心的时刻,朱由检根本无法腾出手来对付吴宗睿。

    随着吴宗睿力量的逐渐壮大,朱由检已经没有机会动手了。

    内阁首辅张四知曾经提出建议,将吴宗睿调到京城来,出任内阁次辅,朱由检很高兴,以为张四知能够想办法说动吴宗睿,让吴宗睿到京城来任职,可惜这件事情很快不了了之,张四知后来再也没有提及,朱由检明白其中道理,甚至都懒得去询问了。

    王承恩也提出过建议,认为吴宗睿的力量虽然壮大起来了,但从未有过反叛朝廷的迹象,其所作所为,与南方那些拥兵自重的总兵差不多,所以只要想办法稳住吴宗睿,让其驻守在辽东,时刻威慑后金的八旗军,也是很好的策略。

    朱由检认为王承恩的提议还是不错的,至少吴宗睿出任蓟辽督师之后,后金的八旗军再也没有进入过北方和中原肆掠,朝廷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流寇。

    不过朱由检再一次的失望了,他没有想到,流寇的力量也壮大起来了,好像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让朝廷无法应对的庞然大物。

    很多时候,朱由检也会反思,想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不过每一次反思的结果,都是加深对满朝文武的怨恨。

    。。。

    发过脾气的朱由检,回到了偏殿,裘皮大衣已经被他仍在了院子里。

    偏殿里面毕竟暖和很多,脸色冻得有些发青的朱由检,活动了一下身体,用力的搓了搓差点冻僵的双手。

    进入偏殿的王承恩,脸色发白,脸上的肌肉都差点僵硬了。

    王承恩比朱由检穿的更少。

    看见冻得身体差点僵硬的王承恩,朱由检有些动容了,满朝文武之中,朱由检最为信任的还是王承恩,决定朝中的重大事宜,几乎都是与王承恩商议。

    “承恩,朕刚刚心中有怒火,没有注意你穿着单薄,快过去烤火,可不要冻坏身子。。。”

    王承恩憋憋嘴,准备要跪下说话。

    朱由检一把拉住了王承恩。

    “承恩,你的忠心朕都看在眼里,今后在朕的面前,你不用行礼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脸上挤出了笑容。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眼看着天色就暗下来了,朕还想着与民同乐,到街市上去观灯呢,承恩,你安排一下,准备跟随朕出宫去。。。”

    王承恩吓得扑通跪下了。

    皇上想要出宫去可不是小事情,闹出来的动静王承恩可无法承受,尽管王承恩得到了皇上无以伦比的信任,可面临重大事情的事情,王承恩还是非常小心的。

    京城的局势动荡,谁知道是不是有流寇潜伏进入了京城,北直隶好多的州县都被流寇占领了,想要开出来路引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李自成派遣流寇潜入京城,专门找机会行刺皇上,那么皇上出宫去与民同乐,就给了流寇最好的行刺机会。

    这些话,王承恩不敢说,京城的锦衣卫已经处于最高的戒备状态,西厂的暗探也没有闲暇的时刻,他们关注每一个进入京城在客栈酒楼歇息的人,从中找寻蛛丝马迹,对于那些形迹可疑之人,毫不客气的捉拿,若是这些人不能够自证身份,就会被秘密的处决。

    看着惊慌失措的王承恩,朱由检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承恩,不用如此的紧张,朕不过是说说而已,不过后宫的灯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朕想着歇息一下,到后宫去看看灯会,也去猜几个谜语。。。”

    王承恩连连点头。

    “皇上是要好好的歇息一下了,奴辈这就去安排,宫里的灯会早就安排好了。。。”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其实没有心思去参加什么灯会,只不过今日已经没有什么可忙的,正月十五朝中的官吏都要休沐,明日才会上朝,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去参加宫里的灯会猜谜语,也是打发时间的方式。



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会的变故
    钟声响过之后,依旧是皮鞭摔在地上,四周都传来啪啪的声音。

    正月十五之后的第一个朝会终于开始了。

    朝会的气氛依旧是压抑的,内阁首辅张四知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他后面的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以及京城内四品以上的官员。

    左边是文官的队伍,右边大都是武将。

    大明一朝,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与文官是无法比较的。

    “皇上驾到,早朝开始。。。”

    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声音不是很好,不过文武百官已经不在意了,他们关注的是今日的早朝所需要商议的事情。

    内阁首辅张四知已经上了奏折,建议皇上迁都南京,留下太子朱慈烺驻守京城。

    朱由检是赞同张四知奏折的,只不过这份奏折还需要得到满朝文武的赞同,毕竟迁都可不是小事情,若是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反对,朱由检也没有办法实施。

    京城的局势危如累卵,李自成随时都有可能发起进攻,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朝廷大军怕是守不住,皇上若是选择迁都,前往南京城,局势还有转圜的余地。

    朱由检特意将早朝议事选择在皇极殿,这是极其罕见的,皇极殿乃是皇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也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殿,平日里都是关闭的,重要时刻才会开启。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以及六科给事中可以进入皇极殿,其余的文武大臣都在殿外肃立。

    诸多大臣进入殿内的时候,朱由检已经端坐在金漆雕龙宝座上面。

    张四知领着诸多的大臣给皇上行跪拜礼,包括殿外肃立的文武大臣,也全部都跪下了。

    “诸位爱卿平身。。。”

    朱由检的声音传来,中气明显有些不足。

    “皇上有旨,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王承恩的声音还在殿内回荡,张四知就站出列了。

    “皇上,臣有事禀奏。。。”
1...325326327328329...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