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到后来,和尚们自己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这么有钱也不是办法啊,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一点人生追求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看和尚的日子过得这么滋润,大家都跑来当和尚怎么行

    于是才自己规定和尚不能喝酒吃肉,只能青灯古佛的苦修,这样就没人嫉妒,都一股脑儿的跑来当和尚了吧。

    不过虽然这样规定了,但和尚们开放的风气并没有就此打住,一直延续到了后面的唐宋时期。

    尤其是在宋代,和尚们都比较喜欢入世,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少林寺方丈玄慈,跟叶二娘两人就有不正当的性行为,偷偷摸摸勾搭在一起,生下了小虚竹和尚。

    包括宋朝最著名的酒肉和尚济公,虽然他身上的许多事情是虚构的,什么降龙罗汉转世,那没有,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但喝酒吃肉这些都是真的,由此可见,和尚们的作风还是非常开放。

    而且宋朝有个著名的时评人,姓胡名寅,就专门对此发表过评论,说‘既已为僧,而又隳败其业,甚则破戒律,私妻、子,近屠沽市贩’。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有些僧人,当了和尚还娶妻生子,又经营那些屠宰、放贷、贩卖等商业活动,非常的不像话。

    还有宋人庄绰《鸡肋编》里也曾记载过,‘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意思是说,在岭南地区,僧人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多经商致富奔小康,非常有钱,以至于非常受当地妇女欢迎,不得不说,令人大开眼界。

    而且宋朝还有专门接待和尚的妓院,比如宋人周密的《癸辛杂识》里,就记录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据说尼姑庵里的尼姑们非常烦恼,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和尚,越来越频繁的“来访”,于是庵里想出了一个法子,专门弄了一间“贵宾房”,名曰“尼站”,安排那些曾经有过行为不洁的尼姑住进去,以备不时之需,专门用来接待和尚。

    故此,宋朝和尚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世俗化、庶民化,喜欢深入到普罗大众中去。

     




第八十章 相爱相杀好基友
    了元和尚是谁,恐怕所有人都很懵逼,并不清楚,但他的另一个称号‘佛印’,那可就太出名了,相信所有人都略有耳闻。

    而如果你连佛印是谁都没听说过的话,那你一定没好好上过初中的语文课,因为有一片课文叫做核舟记,就记载了他们三个家伙,原文大概是。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由此可见,这真的是个相当出名的家伙啊,都上了课本了,是苏轼最好最好的好基友之一,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是相爱相杀gpj。

    随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有一天苏轼想吃鱼,便吩咐厨子做了一道五柳鱼。

    而鱼端上来后,苏轼很是高兴,正准备大快朵颐呢,这时候窗外忽然闪过一个人影来,苏轼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好基友佛印和尚来了,于是他便想将其捉弄(调戏)一番,是赶忙就近将这盘鱼藏在了书架上。

    而在窗外偷窥苏轼已久的佛印早已暗中观察到了这一切,于是故意不露声色的走了进来。

    苏轼是招呼佛印赶快入座,问道。

    “咦,小佛佛你怎么来啦,不在寺院里拜佛念经,又跑来找伦家干嘛?”

    佛印是笑着答道。

    “嘿嘿,人家今日特地来向你请教一个字嘛?”

    苏轼赶忙问道。

    “哦,是什么字啊?”

    佛印道。

    “当然是你的名字啦,姓蘇的‘蘇’字怎么写啊?”

    苏轼羞涩道。

    “哎哟小笨蛋,‘蘇’字当然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右边一个‘禾’字啦。”

    佛印再度问道。

    “那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轼答道。

    “自然还是念‘蘇’啦。”

    佛印又问。

    “那人家想把鱼放在草字头上面呢?”

    苏轼不禁笑骂道。

    “哎哟小笨蛋,那可不行,根本没有这个字啦。”

    佛印是笑着说道。

    “那你怎么还不把鱼拿出来啊,非要逼人家自己动手吗”

    苏轼这才明白原来好基友早已看见了那盘五柳鱼了。

    而这个故事还没完,到后来又有一次,苏轼到寺里去拜访佛印,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却一点不露声色。

    苏轼心里明白了,这是佛印也想捉弄(调戏)他了啊,是不禁郁闷到,哼,你这个小没良心的,竟然背着人家偷腥,这可不行,人家也要。

    于是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把鱼给找出来,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藏鱼,于是苏轼断定鱼一定藏在罄里,但他也不点破此事,毕竟两人是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啊,对于佛印那点花花肠子是心知肚明,也故意不露声色,准备捉弄(调戏)。

    于是苏轼对佛印说。

    “伦家这里有一句上联,佛佛你能对出下联来吗?好期待哦。”

    说罢,也不等佛印反对,就是直接吟出了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而要知道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所以佛印一听,直接是不假思索地说道。

    “咦,小笨蛋,你笨啊,这么简单都来为难人家,当然是‘积善人家庆有余’啦”。

    苏轼听完后忍不住大喜道。

    “哈哈,你个小没良心的,既然你的罄里有鱼,那还不拿出来一同分享,也非要等人家自己动手吗”

    佛印这才明白自己被苏轼套



第八十一章 拐个和尚出门去
    并且这件事还没完,苏轼不仅送诗给佛印看,还送腰带给他。

    而佛印也很有爱,是回敬衲衣给他,两人之间真的是宽衣解带的交情,简直不要太基。

    并且这一幕还在金山寺内留有塑像,大概是苏轼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两人手拉手互赠,生动传神,基情满满,让人想不误会他们之间没有点什么都难。

    而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江北任职一段时间后,苏轼要离开赴任杭州,于是满心不舍之下,专门来到金山寺看望佛印,和他道别。

    佛印当时本来正要去为众说法呢,见苏轼突然从外面闯了进来,直入方丈室,眼眶红红,满心不舍的看着自己,尴尬之下,觉得两个大男人这样独处一室,基情满满的注视着,而且是在佛门重地,好像的确不太好,便开玩笑的说道。

    “呵呵,小苏苏,此间无坐处,咱们不如到外面去说话吧。”

    苏轼却是直接上床了,拍了拍禅床说道。

    “没关系啊,没有坐处,那咱们就暂借佛家四大之禅床为座吧,快来呀快来呀。”

    (注:其中苏轼所说的四大是佛家之语,是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素:地、水、火、风。)

    佛印见苏轼竟然直接上床了,又惊又喜之下,也是连忙走上前去说道。

    “好啊,坐可以坐,但不能白坐,人家这里有一疑问,小苏苏你只要能答出来,便可以坐,但如果答不出来的话,嘿嘿,就乖乖把腰带解下来送给我吧。”

    苏轼又羞又喜之下,俏生生白了佛印一眼,羞涩的点头答应。

    佛印见状,便是万分激动的问道。

    “哈哈,小苏苏,人家问你,咱们佛家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意指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而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那你该向哪里坐啊”

    苏轼闻言,是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反正是没答出来,于是只得羞涩的解下玉带相赠。

    事后,佛印心满意足之下,也同样豪爽的脱下衲裙相赠,算是两人之间暂时分别的礼物,留做纪念。

    如此机锋,后来还传为佛门的一段佳话,不得不说,真的是基情满满,也不知道好端端的,干嘛又要解腰带又是脱衣服的。

    而且为此,苏轼还专门写过一首诗道。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说的就是这件事。

    所以听到这小家伙竟然就是以后的佛印死基亻……额……大师后,李小鱼也真的是震惊了,不可思议道。

    “我的天,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你这小和尚真的是佛印有没有搞错啊,真有这么巧”

    闻言,听得李小鱼一脸难以置信的惊呼,了元小和尚也是懵逼了,傻呆呆的说道。

    “不是,这位施主老爷,你在说什么啊我法号叫了元,不是什么佛印,佛印是谁啊,听名字还挺不错的,好想认识一下。”

    就连展昭鲁达贾斯文他们都是一脸懵逼的看着李小鱼道。

    “是啊王华,什么佛印,听都没听过,你咋啦”

    “就是,该不会之前被刺杀了两次,太紧张,失心疯了吧”

    “啊,不会吧,让我摸摸头,看看是不是发烧啦”

    “还是贫僧来吧,阿弥陀佛么么哒……”

    李小鱼:“……”

    无语之下,听得这小和尚这样说,李小鱼一想这不对啊,曾今学到核舟记这篇课文时,因为好奇,他还专门查了一下佛印和尚的资料,他的法号的确就叫了元啊,没错啊,佛印就是了元,了元就是佛印,古代人都有很多个称号,什么名啊字啊号啊什么的,这是肿么回事

    难不成就是个巧合,这小和尚就是一个同名同姓的家伙罢了

    哦,对了,想着,李小鱼又是不禁猛地一拍脑袋,想起来了,佛印其实一直都叫了元,了元才是他真正的法号,至于佛印这个称呼,是后来他圆寂后,朝廷给他册封的,封他为佛印禅师,因为比较出名,所以后世才一直称呼他为佛印,而不称呼他为了元。

    想通这其中的关键后,李小鱼是不禁欣喜异常,心想那就没错了,这家伙十有**,应该就是苏轼的好基友佛印了啊。

    而且管他是不是呢,就算他不是,也没问题,自己也完全可以把他培养成佛印啊,嗯,真的没毛病。

    这样想着,李小鱼是欢喜的说道。

    “哈哈,没事没事,小和尚,我是说我看你很有慧根,将来必成大器,而了元这个称号不好听,所以你以后可以考虑改叫佛印知道吗”

    了元小和尚:“……”

    一时间,了元小和尚很懵逼,不知道李小鱼到底再说些神马。

    包括展昭鲁达贾斯文他们也都是无语了,目光幽怨的望着李小鱼道。

    “不是王华兄弟,你到底咋啦没事吧要不要去看看大夫”

    “就是啊王华,你可千万别吓我们哈,这好端端的,到底在胡说八道什么啊,莫名其妙的。”

    李小鱼闻言,是讪笑着罢手道。

    “嘿嘿,没事没事,我就是看这小和尚很投缘,一时间情不自禁,难以控制自己罢了。”

    鲁达见他这样说,也是不禁欣喜道。

    “哈哈,王华,那你的意思是同意带他跟我们走,不当什么臭和尚,一起去东京汴梁吃香的喝辣的啦”

    李小鱼想了想,却是摇头道。

    “吃香的喝辣的倒可以,反正这家伙以后也不会忌口,至于和尚嘛,他还是要当的,因为不当和尚的话,她怎么碰到他的好基友苏轼啊!”

    鲁达又是一愣道。

    “什么好基友,王华,你又在说什么啊我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嘿嘿,你听不懂就对了,算了,你也别管那么多了,别跟着瞎添乱。”

    说着,李小鱼又是忍不住朝那一脸狐疑看着他的了元小和尚说道。

    “嘿嘿,佛印……哦不是,是了元小师父啊,你读书识字吗”

    当即,了元小和尚就是傲然道。

    “当然会,不仅会读书识字,我还能作诗呢。”

    包括一旁他那师父了然老和尚也是说道。

    “没错,施主,贫僧这个弟子可是聪慧异常,自幼我就教他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在我们这有神童称号呢,是贫僧这辈子最得意的弟子。”

    “是吗,了不起啊了不起……”

    李小鱼闻言,是不由更加欣喜了,因为这就更没错了啊,佛印也跟他一样,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有神童之称,不然以后也不能和大才子苏轼坐而论道,相爱相杀,把苏轼给怼的死去活来的,这完全符合资料里的介绍啊,所以这小和尚,肯定是未来大名鼎鼎的佛印禅师无疑。

    确定他的身份后,李小鱼是如小狐狸般,循循善诱道。

    “嘿嘿,小和尚,既如此,那你愿不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去东京汴梁,吃香的喝辣……啊呸,是见见世面啊告诉你,东京汴梁可有意思了哦……”

    瞬间,展昭:“……”
1...4950515253...2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