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慕寒千雪
“仆见过公子!回公子,主家正在客室等候公子!”
“前面带路吧,大门闭上即可。”
“诺!”
随着小厮,走在走廊之间,观望着两边夜景。
不一会,便来到客室门外。
高诚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屋中高父正在教导两个半大小子,颇是气结。高母在旁,与姜纾、清漪三人共坐一案,饮茶闲聊。
门突然打开,自然是引起了室内几人的注意力。
高父皱着眉,怨气很深,朝着门口一望。只见一八尺男儿,身披坚甲,顶上兜鍪已经取下,正是自家孩儿。
“吾儿回来了”高父一声低呼。
“孩儿见过阿翁!”高诚上前,行了一礼。
“回来就好,诸事可顺”
“自然顺利,孩儿不孝,令阿翁担忧了!”
高父点了点头,看着已经能够担当一方的儿子,满是欣慰。
与父亲说了两句话,高诚这才将目光转向旁边的三位女性。
母亲依旧是那副慈祥的面容,泪流满面,泣声说道:“吾儿!”
“孩儿见过阿母,阿母安好”
“好,当然好。若是,什么时候能够抱上孙儿,就更好了!”高母擦拭了一下泪水,强笑说道。
高诚嘴角一抽,尴尬了一下,挠挠头说道:“阿母放心,孩儿这才回来定然努力!”
“哈哈好,有这想法就好!”高父在旁,称赞一声。
确实,天天看人家同年级的人,孙子都遍地跑了,自己这边连个影都没见呢。别说老伴羡慕,自己看着那也是着急。
“妾身见过郎君!”
姜纾与清漪同行一礼。
高诚点点头,说:“辛苦了..”
姜纾面带微笑,点头示意。
“这次突然回来,可是生了什么事情”
高父对于儿子的回来还是有些疑惑,前些日子刚听别人说南中郎将带领大军,越过黄河往冀州而去。想来,儿子去了冀州,黄巾之乱也该快平定了。
可这不过二十来天,怎么就回来了
去掉回程时间,难不成在冀州三两天,就能平定几十万黄巾军
高诚冲着二女点了点头,示意回头再说。转向父亲,说道:“阿翁放心,没什么事。西边羌族,又乱了!”
“那些羌胡居然又反叛了,唉!”
听到羌胡反叛,高父眉头一皱,叹气一声。旁边的姜纾,却是将心提了上来。
“嗯,之前孩儿带大军刚到广宗,就被陛下使者追上。奉诏归还洛阳,孩儿刚从北宫回府。”
“陛下,打算让汝领兵,平定诸羌”
“是!”
“不好办啊。”
“阿翁放心,一群宵小罢了,孩儿心中已有计较。”
....
....
与父母的相聚,很快就结束了。
陪着姜纾,回到了寝居。
姜纾刚刚坐下,便急忙问道:“郎君,阿翁阿母他们,会不会有事”
高诚拎着瓷壶,给妻子添上茶水,心知言的是尚在冀县的姜氏一族,轻笑说道:“纾儿,放心吧。外舅外姑他们断然不会有事!”
“可妾身这心里总是担心!”姜纾揉捏着衣角,凝眉紧蹙,心神不定。
 
第87章 宫廷奏对
第三日午时过后。
高诚走进宫中,再次来到合欢殿。
“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刘宏经过一日的休憩,心情算是缓和了下来。只是,面色之间,依旧充满悲哀、急躁。
“子明来了,莫非已有良策”
高诚点了点头,应声说道:“末将心中已有定计。”
说完,上前两步,将手中前日下发的舆图奉上。
张让接过舆图,率先打开查看,见无恙便放置刘宏身前桌案。
刘宏只是瞥了一眼舆图,就再无兴趣,反而盯着下面高诚,等待着后续的觐言。
“陛下,根据末将心中所计,西羌叛贼此刻应该已经围困冀县。不过,那些贼子,缺乏攻城利器,短时间内破不了冀县。所以,末将打算亲率精骑,驰援冀县。”
“若冀县不失,末将便以冀县为据,招揽北地六郡良家子弟,以及凉州忠勇之士。待得兵万余,以其守卫冀县,末将则兵发陇西、金城等地。掠羌人之妇孺,夺其牧野。贼闻之,定然来救。”
“只要贼兵回援,冀县便牢不可破。骤时,陛下再调发大兵出关中,平定西羌之乱,定然更易。”
高诚一口气将心中所想尽皆道出。
“唉”
思虑良久,刘宏才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子明此策太过冒险了。”
“现在西羌席卷凉州,那六郡良家子怕是所存不多。忠勇之士,更是少之甚少。再者,纵然子明聚兵万余,又怎么与二十万羌逆交锋。”
“以精骑突袭羌族老营,确实是一良策,可只要羌人遣数万骑兵回援,子明便身陷险地。不妥,不妥!”
刘宏还指望这眼前的年轻大将,来维持刘氏皇权的威严。卢植已经倒下了,皇甫嵩、朱儁,尚不完全确定其是否忠心皇室。而董卓,一战之败,也已经不足以震慑世家。
唯独这高子明,尚有虎威。
绝对不能有失!
高诚听着刘宏的话语,轻轻摇了下头,汝都知道的问题,吾又岂会看不出来
“陛下,若不行此策,就只能等待左右中郎将率领大军归洛,再兵发凉州了。而如今,左右中郎将正与张宝交战,黄巾余孽虽是不堪,可也足以拖延一阵时间。”
“待北军回师洛阳,只怕已是两月之后了。两月时间,冀县内无重兵,外无援军,定然为羌逆所破。冀县一破,陇县亦是危在旦夕。羌逆只需围住陇县,游骑便可进入关中。”
“关中一旦受羌逆劫掠,仅靠陇县一城,支持不了多久。骤时,吾汉军与羌逆的争战之地就是关中。无论胜败,关中被战火牵连,必然不能为大军后背。”
“到时候,大军进入凉州平逆,所需辎重,皆要自京畿发运,路途太远。”
等待北军主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冀县、陇县绝对不会如同自己口中所言,坚持这么长时间。陇县若是失去,西羌便全据凉州,关中就会成为战场。
高诚心中苦笑一下,继续说道:“陛下,这还仅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关中如何守”
“关中一带,皆是平原,最利于羌骑。到时候,不论吾等是守是战,皆要看羌逆心愿。其若战,吾军尚有胜机。其若不战,吾军只能沿途设防。”
“而关中通衡三方,路途众多。羌骑不论是南下武关,北入并州,甚至威胁函谷关,都是易事。吾军多为步卒,只能防守城池、关隘、要地,根本拦不住那么多的羌逆骑兵。”
“此外,仅仅是沿途城池设防、关隘要道驻兵,少说也要二十万大军,方能堪堪将羌逆拖在关中。”
“二十万大军”刘宏被这个数量吓了一大跳,皱眉不已。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国库肯定支撑不了这么多军队作战。
“子明,若是多配骑兵呢”
&n
第88章 无题
冠军侯
这个高诚还真没想到,刘宏会下这么大的决心。
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时代,冠军侯,应该是大汉帝国武将最高的荣誉追求了。
“末将万死不辞!”
高诚拱手一礼,肃重说道。
“子明若要驰援冀县,需要多少精骑”
既然决定要高子明迅速前往凉州,刘宏自己也能够下大决心,全力支持。
高诚略微思忖,抬首说道:“回陛下,末将麾下有近四千骑,若能将北军中的三河精骑以及越骑、屯骑、长水三校兵马调回,再好不过。”
“此外,末将麾下三千步卒,皆出身北地良家子,尽能控骑。凑足战马,训练月余,也能上马一战。”
“好,朕明日便下诏调回三河精骑以及北军三校。上林苑再抽调六千战马,配予子明。”
“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望!”
....
....
出宫之后,高诚便手持诏令,直奔上林苑,抽调兵马。
而此时,袁府之中,袁逢端坐亭阁,酌饮美酒,赏着园中雪景。
黄巾之乱,眼看着就要平定了,这张角还真是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啊。
袁家与张角,自然有些牵连。不然,那张角想要在中原腹地传道,蛊惑黔首,定然寸步难行。而袁家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其肆意而为。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黄巾贼居然不思世家恩典,竟动起了歪心思。
哼,吾袁家能将汝高高抬起,亦能将汝狠狠摔下。
没了尔等黄巾贼,老夫还没其他法子吗
想到这,袁逢冷笑一声,品一口清茶。
北宫伯玉、李文侯,还希望尔等莫要辜负吾袁家之助啊!
“阿兄,事急矣!”
袁逢惬意之间,其弟袁隗快步走进亭阁。
“次阳,出了何事,如此着急”
“阿兄,有些不妙啊!”袁隗自倒一杯茶水,饮了一些,继续说道:“那高子明,刚刚从北宫而出,然后直奔上林苑了!”
一听高子明这三个字,袁逢面色顿显狰狞,厉声说道:“哼,这庶子,也敢回洛阳”
“其是前日晚间刚回,随后便被陛下唤入宫中。之后,直至今日午时,方才出府,再入北宫!吾袁家暗探,也是今日早时,才发现城西高子明的部队。”
“将暗探首领换个人吧,高子明回洛阳这等要事,三天了才发现,要其何用”
袁逢对于自家暗探非常不满,那可是袁家大仇人啊!
“嗨,也不知公路如何了”说到高子明,袁逢不禁想起自己的嫡子。
“阿兄无需担忧,前日汝南老家还传信,公路已经缓过来了,正日夜习读经史。若是,经此一事,能让这小子把心思放回正道,亦不失一件好事!”
袁逢和蔼的轻笑了一下,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啊。看看那孺子以前都干的什么,结交游侠对吾袁家有何益处吾袁家靠的是诗礼文学传家,需要的是德高望重之辈。”
“游侠哼,难登大雅之堂!”
“不过,公路知错而改,遇难而不馁,将来定成气候,吾等也能欣慰了。”
被老弟这么一恭贺,袁逢也开心起来,笑声说道:“基儿,文采不足,但为人厚道,为袁家家主正合。有基儿在,正好可以糅合公路、本初的关系。”
“遗儿、叙儿,还有胤儿,都是一时才俊。唯独本初与公路,让老夫难办啊!”
谈到袁绍、袁术兄弟,袁隗也不禁脑壳疼。这俩兄弟,是袁家下一代子弟中,最为出色的。打小就受到家族的培养,可不知怎的,两人就看不对眼。
袁绍才华更甚三分,自然挖苦袁术无能。而袁术乃是嫡出,时刻不忘嘲讽袁绍为庶出。
“嗨,这样倒也好。他们兄弟二人相争,反而只会激发其潜能。”袁隗说出这句话时,连自己都不相信。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只能如此了。
“哼,公路好强鲁莽,希望经此一事,能让其勿不识天下英杰即可!”袁逢对高诚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能够从尸山血海中
第89章 安西将军、都乡候
三日后,大朝会。
南宫崇德殿内,文武百官汇聚。
汉帝刘宏一同往日,端坐九尺高台,俯瞰下方众卿。
手一挥,身旁张让当即取出诏书,上前三步,高声唱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南中郎将高诚,将兵平定江夏贼乱,镇压川蜀蛮祸。今黄巾贼起,献策于长社,斩波于阳翟,破荆州黄巾于宛。”
“功勋卓著,忠心体国,拜安西将军、都乡候,以擢其功!”
“时值宵小伏起,凉州诸羌,不感大汉恩泽,不畏汉之威严。叛于陇西、金城数郡,实乃大逆不道。”
“今朕以大汉安西将军高诚,总督凉州、关中军事,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责以剿平逆贼,还凉州黎民安平!”
高诚立于列中,听完此诏,也不禁感觉刘宏下了血本。
待张让读完诏书,立即出列,行叩拜之礼,高呼:“末将领诏!定不负陛下所托,荡平宵小逆贼,以兹凉州诸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