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诸公,你们能马上率军还师江陵吗?”
“我们会回去的,但不是全部。既然要归顺洛阳,那就得守住荆襄。把荆襄一起附上。而我相信,当长安的杨秀得知陛下被弑之后,肯定会立即派人来招降,并且不管我们肯不肯受招降,他都会立即率兵出关前来争夺荆襄。宇文将军,我们一会会仔细的商量一下,决定由谁先带一部份兵马回去。但是更多的兵马,得继续留在这里。我们得抓紧时间布置,以应付杨秀的到来。我们不能等杨秀把我们杀的大败,空手逃到洛阳去。”
荆襄地区。又称山南地区,而细分之下,又可分为山南东,与山南西,也就是山东与山西。山南东指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这一地区,山南西是从山南分割开来。指巴、汉地区。山南地区对于立都关中的朝廷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山南与剑南,就是荆襄与蜀汉对于关中极为重要。其重要性是使得关中巴蜀荆襄为一整体,既护翼关中西南地区的安全,同时蜀中平原、江汉平原,也是重要的产粮地区,为关中提供着粮食税赋保证。上古秦朝,正因为吞并了蜀地,才得以崛起,最终一统天下。杨秀立足关中,如果没有了蜀中,就没有了半点后退的余地,再没了荆襄,那更是只能困死一隅。
因此,张衡可以料定,杨秀肯定早就在做着准备,本来要与江淮军大战一场。如今杨广突然被杀,得到这样的消息,杨秀岂能不立即易守为攻,前来抢夺荆襄?荆襄地区的核心虽在江陵,但最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却是在北面的汉水襄阳,以及襄阳与江陵之间的荆门。襄阳把守汉水,江陵扼守大江,这两个点就控扼了上游的关中军和巴蜀军南下东进的必经之路。守住这两个战略要点,就能掌控荆襄。如果全军退回江陵,那就画地为牢,顶多守住江陵一城而已。
张衡向外面喊了一声,一个侍卫进来。
“给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上酒菜,吃过饭之后,宇文将军还得接着赶路回去呢。”
酒是葡萄酒,腥红的颜色,配着炖肉,宇文化及一眼认出是炖马肉,这也许是战场上吃的最多的一道菜了。对于这道菜他却没什么兴趣,倒是几条烤鱼做的不错,烤的焦黄,鲜而脆。对于一路上驰马奔波,还得忧心忡忡的宇文化及来说,终于放下心头的重负,来了一顿美味的大餐,这确实是他现在急需要的,他心情感激的吃了起来。
“你不吃马肉吗?”
“吃过,很难吃。”宇文化及回道,在死守怀安城的那段日子里,城中虽然不缺粮食,可屈突通却下有严令要节约粮食,做长久防御的准备。因此每次战后,都会派人出去在城墙的尸堆里,去抢那些倒毙和受伤的马匹肢解抬回来,然后就是大锅炖煮,那段时间天天都是吃这个,屈突通和房玄龄还特别要求所有的官员也必须一视同仁,让大家带着吃马肉。那马肉又没有加什么调味料,也没有细心的煮炖,就是一锅乱炖,吃的他现在是再也不想提到马肉二字。
“这些马确实很可怜,生前得背负骑士,奔跑驰行,冲锋陷阵。一旦受伤立即被抛弃,就算被抛弃了,还要被宰杀扒皮吃肉。”张衡一边笑道,“其实咱们人也一样,自诩优秀,也不过是被选为坐骑。而一旦受伤难治,就会被抛弃,扒皮拆骨炖肉煮汤。”
宇文化及放下手中的烤鱼,仔细思索着他这番话的深意。
“我记得宇文将军与皇太子曾经结拜过?”
“没有,皇太子曾经与司马德戡和杨威结拜过,但没有和我结拜过。”
“真是遗憾呢,若是将军曾经与皇太子结拜过,那以后的前途可真是无限量啊。”
可不是嘛,宇文及及心里暗暗的想,当初他是第二批前往怀荒,错过了与杨林结拜的时机。不过在当时,他也并没有怎么瞧的上杨林,不过是将他当成了一个马贼,一个是晋王私生子出身的马贼罢了。那时他从没有想过,短短时间过后,这个私生子却已经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到了让天下人都得仰望他的地步。要是当时自己姿态放低一些,也许如今洛阳朝廷中也早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用不着如今这般惶急了。
“你听说了嘛,杨昭的未婚妻,广平公主家的临洮郡公主,与杨昭定婚之后不久就有传闻说在洛阳失踪,不见了踪影,当时有传闻说这位性子洒脱的郡公主跟某个人一见钟情,然后私奔了。现在看来这个传闻是真的了,只是她与之相奔的那位却绝对是要让无数人震惊了。前不久,这位郡公主在洛阳现身了,与皇太子杨林在一起,甚至有消息说,其实她与太子在一起许久了。”段达讲了一个小道消息。
宇文化及嘴巴张的大大的,心里直呼天啊。当年晋王杨广与元氏一见如故,然后婚外有孕,结果最后元氏嫁给了杨广的哥哥太子杨勇,最终生下了与杨广的婚外子杨林。多年后,杨林认祖归宗从一个马贼又变成了皇孙,然后,他把异母弟杨昭的未婚妻给拐走了。这,简直就是太乱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如此奔放的宇文玉波跟杨林之前,是不是与杨昭有过那么一腿呢,要是宇文玉波跟杨昭有过,然后跟随杨林,甚至他跟杨昭之后了身孕再跟杨林,那将来生出孩子来,到底算谁的,岂不是又一出杨广和杨勇的恩怨情仇?宇文化及越想越远,甚至都忍不住想要击掌赞叹一声故事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精彩万分了。
“不要说那些。”张衡打断了段达那些充满了对他们未来君主不敬的话语,转头对宇文化及道,“你吃过饭后马上回转江陵,告诉你父亲,我们会支持他的,稍后就会有到兵马返回江陵。而剩下的大军则会有一部份驻守荆门,一部门立即北上前往襄阳,布置防御,扼守汉水,以防杨秀出关来夺荆襄。告诉你父亲,尽早联络皇太子,还有,记得斩草除根。”(未完待续)





重返大隋 第514章 大运河
七月的东都洛阳,炎热无比,热的人都不想出门。≧可在穿城而过的洛水河上,却依然有无数的船只,城内城外沿河两岸的诸码头、城门口,无数的船只、车队依然不断进出来往。
自朝廷将洛阳定为东都之后,这座城池立即成为了整个关东地区的中枢,原本就人口众多、工商繁荣的天下中心,立即越发的热闹起来。洛阳银行、报馆、交易行、邮局、驻军营,新开的商铺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了出来。而街道上除了汉人百姓们,还有无数的各种方式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胡人蕃人。
自朝廷定都洛阳之后,军民官员以及家眷还有随之而来的商人,让整个洛阳城起码增添了二十万人口。整个洛阳城的人口迅速攀升至俞五十万口。这么多的人口,无论是宫廷和百官以及诸军将领们的奢侈品需要,还是普通军官百姓的生活必须品,整个洛阳城的需要,都非常惊人。而这一切,全都有赖于中原地区的迅速安稳,以及中原地区本就已经很发达的水陆运输行业以及那大量从事于这个行业的人。而如今大量四轮马车的推行,还有码头等地方的马车轨道,码头的滑轮起重吊机等,更加使得货运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工部已经向朝廷提议,着手在原来联通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汴水,以及联通淮河与长江的刊沟,进行全面的疏浚并且扩大,使得从洛阳一直到扬州,有一条直通以及宽阔的运河。大大提高朝廷京畿与淮南和江南地区的联通。
修建运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之时开挖的胥河,至此时已有一千一百余年。而秦统一天下后。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也开挖了灵渠。春秋时吴王夫差筑邗城,掘邗沟,沟通江淮水道,邗城就是扬州城,这条邗沟更是历经千年,至今还是江淮最重要的水运通道。
本朝立国之初便建都关中长安,关中长安人口众多,粮粮多仰供关东。多走黄河,然黄河中上游不少水道险浚,船多出事。故开皇四年,文帝就使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自关中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而后在开皇七年时,为了兴兵伐陈,一统中国。又特别从淮安至扬州之间,开山阳渎,后来又采取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的取直整治。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朝野有识之士都早认识到了运河的重要性。运河比起陆路运输,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消耗更少,一条运河。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不但对于经济有重要的提升影响,同时对于政治甚至军事,都有巨大的帮助。
对于工部提出的这项计划,易风原则上是持赞成态度的。虽然后世一提起隋朝的大运河,就想起什么十万龙舟,下江南看琼花,昏君,丧国等等。然而实际上,运河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甚至是利在千秋的一项工程,甚至比起长城来说,更有实用性。后世对运河的种种不好印象,主要还是隋朝开挖运河时,项目铺的太大,同时又工期过紧,对百姓劳役很苦,同时隋朝的短命而亡,也使得后世将亡国之因也算到了运河的头上。事实上,杨广之前杨坚时代就已经挖了好几段运河,都相当的顺利,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文帝开的两段运河,已经通行十余年,为百姓所称赞,也为朝廷漕运贡献了大力。
而易风之所以持谨慎态度,并没有立即批复同意,也是吸取了后来杨广挖运河惹出的这些乱子。挖运河是好的,但必须得提前制订好详细的工程计划,甚至得把工程的预算,以及后勤供应,工役的征召等等全部都计划好,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打仗得先根据实情做好完全的准备,然后还得选对合适的将领,有一个良好的执行领导团队。做工程同样如此,如果只是中央提出一个工程,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就立即交给一个并不专业的人来领导操作,那这事情不出乱子还真奇了怪了。
易风仔细思虑之后,下了一道太子教,让百官以及各地官员乃至有识之士,公开讨论运河工程,为工程出谋划策,提供有益意见。并为此给出悬赏,只有是提出的有益的意见,都能得到赏赐,至少也有一万钱的赏赐,甚至特别好的还能得到授勋。此外,易风又让宣传司全力启动,开始为运河项目背书,让天下人都彻底的了解运河到底是什么,运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挖运河,挖运河对百姓有什么好处。此外,易风甚至在工程还没有正式立项之时起,就已经开始公开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皇家周刊上面,其中有一条很关键的就是,朝廷将从北方银行贷款一千万贯,用于运河工程的专项工程款。而开挖运河,朝廷并不再强征百姓免费驱使,而是采用一个全新的方式。由朝廷向各地招募挖运河的劳工,凡应招为工人的百姓,都有工钱,每天最低为五十文钱,而有各种手艺技术者,还能得到更加的工钱。同时工程方还包这些工人来返的路费、以及在工地上的伙食,提供帐篷等,包吃包住,甚至还发级劳动的衣服鞋袜。同时,还特别让工部举办了一个工程学院,开始提前为运河工程临时培训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洛阳的太学,也新办了一个班,专门从各地征召了一批有经验的办事吏员们,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工程,监督工程...
总之,在刚刚朝廷收复淮南,紧跟着岭南归顺,七蕃来朝这几件大事之后,现在东都城里,谈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挖运河了。对许多人来说,太子的运河计划真的很新奇,尤其是出钱招募劳工这点更加是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北方银行的那一千万贷款,许多人反倒觉得不奇怪,毕竟北方银行就是太子的私人财产,现在这样,不过是太子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国用。
虽然说,一般都是拿国家财政的钱,放到皇家的内库中,这种拿私人钱供国家用还真是少见,但也符合这位如今人人称赞的太子的风格,听说朝廷的军队基本上就是由太子私人钱财供养的。
许多百姓也对这项目交口称赞,不时的打听工程的最新动静,毕竟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如果工程紧,可能就要好几十万的工役,天下百姓每个大隋的男丁,都有每年二十天为国家免费劳役的时间。
而如果工程大,甚至他们还得超期服役,朝廷抵扣他们次年的一些租庸。可听起来一年二十天似乎也不算长,但这得看是什么工程。如果是国家型的大工程,有时往往有穿州过县,光赶到工程去就可能要走上一个月上千里路,做工二十天,来返路上两个月,还得自带口粮铺盖,背井离乡,这绝对是相当沉重的劳役任务。
而现在,太子不再强征他们,只向每个人征收一百文钱的代役钱,就可以免除这趟若役。按原来朝廷的代役标准,本来是每天计绢二尺,二十天的代役,得一匹绢,上千文钱。现在,太子只收他们一百文就免役。同时,如果离的并不远的,也可以报名前去做工,就算什么都不会的男丁,一天包吃包住,包路上来返路费,在工地每天还能拿到五十文钱。许多人都已经在心里暗暗打算,一等官府正式招募劳工,他们立即报名前去。若能拼着干上一年,就能拿一万八千钱的工钱,如果这笔钱都省下来,都能买回来一大一小两头牛,甚至是起一栋新房子,给儿子定一门亲事了。
商人们注意到的则是太子现在简单透露的关于运河收费的问题,运河挖好以后,将来会在运河上设立一些运河关卡,对通行运河上的船只进行收费。不过具体到时运河上会有多少收费关卡,如何收费,过路费多少,还都没有进一步的透露。有些商人对此担忧,但马上有些怀荒的商人,立即笑着告诉他们是在杞人忧天。
如今天下,随着太子的上位,怀荒的商人也已经走遍全国,成为天下最有名的一群商人。他们跟着太子起家,如今个个身家丰厚,有太子与北方银行这两大靠山,这些商人可谓是无往而不利。对于开挖江淮运河,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而对于有些商人担忧什么运河收费问题,他们更是不屑一顾。
历来诸朝抑制商人,可太子却绝对是一个异数。在怀荒之时,正是太子的全力支持,并亲自引导,才有了怀荒商人的兴起。太子在怀荒时也修过路,也设过过路费,但收路费并不高。那点点钱完全不值一提,而太子修路设卡收费之后,也还派人负责巡路防盗防匪保护,并且有派专人一直维护道路,这比商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通往江淮虽也有水路,可船多河窄,经常容易堵在路上,如果付出点小钱,就能有一条顺畅的河道可走,哪个商人会在意这点过路费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重返大隋 第515章 亲征
(感谢周东超的支持,谢谢!)
他们不但不在意出这点小钱,甚至怀荒那些有影响力的各大商行的行首们已经在开会商议,准备发起一次募捐,向各行的商铺商队们,公开募集一笔钱,或者向工程捐献一批物资,来资助这个工程。还有一些商人,则在猜测,以太子以往的那些行事风格,只怕这次的运河工程还会引入赞助商系统,到时拿一笔钱来赞助一下,争几个广告位,也是极不错的。
皇家周刊,东都日报,新京报,怀荒日报等许多报刊都在连篇累牍的热炒运河工程,如果只是读报纸,大家或许会有种错觉,现在不是天下动乱之时,似乎没有杨秀弑君篡位占据着关中,杨广占据着荆襄,而高句丽又入寇辽西等等一系列的坏事。大家通过报纸,看到的总是各种各样的利民安心工程,看到的总是各地的良政,各地的一片丰收,安居乐业,商业兴隆等等。大家能看到朝廷在报纸上颁布的削减今年租庸调好消息,宣布的移民均田好消息,宣布的粮食收购设立保护最低价,宣布在各地设常平仓,粮价超过最高警戒线时,朝廷会立即开仓平价放粮,抑制粮价等。甚至各州县开△,始大规模修建州县乡学校,凡村、乡学校里的小学生,都可以免学费入学,由朝廷派教师教学,给州县乡学校划拔校田,以供养学校开支等等好消息。
似乎天下真的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对于这种情况,有官员直接向易风提出谏议。认为易风这是在欺骗百姓云云,易风只是笑而不答。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新闻联播里有什么不好?何况他并不是欺骗,不过是让大家看到积极正面的一面。同时他也没有真正就把那些不好的忘记,而是在努力解决。易风向来推崇的是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打仗让军队去,治理地方派有经验的官吏去,司法诉讼之事交由专门熟识律法的公正官员去。同时,他也只是让报纸等舆论机构宣扬正面,但并没有去刻意掩饰那些坏的事情。
炎热的七月,易风刚刚与新罗、百济、东瀛三家达成一项协议。三国以大隋为宗主国,而易风也以监国摄政太子的身份对三国国王进行册封。正式册封百济武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征东大将军,册封新罗真平王金白净为新罗郡王、征南大将军。册封东瀛推古女天皇为扶桑郡王,征夷大将军。
同时,经易风亲自出面调停,百济与东瀛不再与新罗交战,双方讲和。三家争夺的关键任那地区。易风将原来的伽耶十国,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任那三国割让给百济。而百济则将其中的任那四县割让给东瀛。如此一来,算是三家平息战火,将伽耶国瓜分。当然,易风费这么大力。可不是为了给三国当和事佬的。百济和新罗原来都与高句丽是世仇,连年战争,以应付不断南侵的高句丽。后来高句丽不再继续南下。转在北方向中原的辽东地区吞食扩张,百济便率先与高句丽议和。转而全面与新罗战争,正是百济与新罗的战争。使得高句丽在三韩半岛更加是一家独大,有足够的精力趁中国内乱之时,蚕食了辽河以东地区。
如今三蕃来附,易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这三国讲和,然后想办法诱他们与隋朝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对付高句丽。不过要让他们对付在他们眼中强大的高句丽,易风必须提供足够诱人的诱饵。易风的诱饵就是向三家提供贷款,三家并不真正的拿到贷款,他们的贷款被用于专门购买隋朝的战马、军械、船只。隋朝将向他们大量出售这些军事器械装备,甚至还将向他们提供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官,为他们培训战士,组建精锐军队。然后待时机成熟之时,隋朝将与统领他们一起进攻高句丽,最后灭亡高句丽后,以汉江为界,江北归隋,汉江之南归百济与新罗,东瀛三家平分。而做为借款的偿还条件,则是当攻灭高句丽后,三国以瓜分到的高句丽土地上的人口等物偿还借款。
条件很诱人,三家得到的贷款总额是一千万贯的各种军用物资,战马、战船、铠甲、武器等等,而这么大一笔贷款都是无息的,同时用攻灭高句丽后得到的人口钱财等还款。一天没攻破高句丽,隋朝都不会追他们还钱,同时隋朝还会派人帮他们训练军队,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三国使者都高兴的答应下来,立即带着协议书返回各国,请国王签字去了。
洛阳城喜气洋洋,一片欢欣热闹。
朝元殿。
炎炎夏日里,这里却格外的清凉。
易风躲在一张藤椅中,静静的在消化着刚接到的那个巨大的消息。
杨广死了。
就在今日,特务司刘鹰自江陵发回飞鸽急报,李三一连收到了十八只自江陵飞回的鸽子。每只鸽子都携带着一条同样的紧急消息,杨广死了。
江陵兵变,司马德戡、宇文化及、杨威等人为首,趁杨广的三个心腹重臣张衡、段达、郭衍领大军离开江陵之机,突起发难,绞死了杨广,然后嫁祸给荆王杨弘和大将军元寿,污蔑他们谋逆做乱并弑杀杨广。
易风到此时还有些震惊,杨广居然就这么死了,据说是之前就已经重病,连续昏迷,不能视事,淮南诸将对前途因此悲观,终于爆发了这通兵乱惨剧。杨广就这样死了,对于洛阳朝廷来说这自然是件极大的好事,就是对易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内心里,他也仍然不免感叹。其实在心里,易风对于杨广还是满欣赏的,他勤勉、能干,而且既有才又有理想,虽然历史上他最终亡国,可他不是昏庸亡国,而是太勤勉太有理想了,而导致了操之过急,引发了诸多矛盾,最终各种因素综合一起,丢掉了帝国。可比起宋徽宗南唐后主陈后主这些人,总是强过千百倍的。不过这就样落幕,虽然未免惨淡了一些,不过也好,继续下去,他的前途只会越发的惨淡,结束更加悲惨。
收起心中的那些感慨,易风召来了李密,“立即着枢密院准备,我要亲自领北衙十万禁军出征。”
李密惊讶,“殿下,传诏淮南,让高太师与王枢密使移兵西进,接收荆襄就好,刘鹰将军不是说宇文述已经派人前来上书归顺吗?”
易风摇了摇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是时候一举结束这场动乱了。我们如今已经拥有一战而定天下的契机,当晋王被杀,荆襄归顺之后,唯一反抗朝廷的也就杨秀了。而杨秀肯定也知道若是让我们占据荆襄之后,他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定然会立即率兵出关,来争夺荆襄。若他能争到荆襄,那么他就也能守住益州,并进一步占据关中。拥有荆襄、巴蜀、关陇三地,杨秀完全可以跟我们拖下去,长期割据。我们不能让他如意,这一次我要亲自率军南下,自洛阳入南阳,直趋襄阳。同时让高颎与王保率南征军接管江州、洪州、江夏,并支持江陵。另外,还要让贺若弼所部加大进攻力度,并传旨杨素,让他也出兵陇右,总之,这是最后一战,此战胜,则天下可定。杨秀再无半点机会,输掉这一战,天下局势彻底明朗,再不会有多少人死心踏地的跟着他,也不会有人再摇摆不定的观望。”
争天下从来都是如此,特别是这种皇族内部之争,并不会真正的打到一兵一卒,也不会有打到最后一城一地的惨烈。必然会有一个节点,当越过了这个节点之后,局势不利的一方就会完全崩溃,一朝丧尽军心士气人心民望。现在,易风就拿到了这一样的一个节点,一个只要战胜,就能取代全面胜利的节点。
关中,大兴。
“哈哈哈!”杨秀哈哈大笑,笑的脸都快要抽筋,笑的都已经直不起腰来了。他笑的不能停止,手掌不停的拍着桌案,砰砰作响。“杨广死了,你说杨广死了,被他的部下给绞杀了,真是太好了,哈哈哈。”
1...239240241242243...2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