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咳咳,我不是还带着你去骑马游玩了吗?”
“是啊....最后把我落在郊外,自己骑着马就回来了...”
“咳,当初你老师让你书论,那还是我帮你写的!”
“是啊,老师看完您的策论之后当时就气晕过去了...拿给阿母看后是好一顿毒打....您写策论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的脏字呢?”
“我还给你做了木剑和甲胄呢!”
“然后就借着对练的名义把我给放倒了...”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说了...话说你这里还有吃的吗?”
“阿父不是刚从宴席上回来的吗???”
“你不知道啊....那个夏无且一番胡言乱语,你大母信了他的话,晚上不许我吃肉,哪怕是宴席,都要安排近侍来盯着我,多吃块肉都不行....呵,朕堂堂大汉天子,吃块肉都如此困难,倒还不如当初做唐王的时候!”
“阿父啊,您可知足吧...我是挨了两顿打,您呢,那位仲父来的及时啊,大母正要动手,他就来了...您今日是一次都没有挨啊...”
“哈哈哈,你这位仲父啊,那是個有福之人。”
刘长颇为得意,又说起了年幼时跟他们相处玩耍的事情。
“不过,你这仲父有些迟钝...不是很机灵。”
“我看出来了....我的仲父们就没有正常的...正常的能跟您称兄道弟吗?”
两人正聊着天,就听到有人清了清嗓子,刘长即刻变了脸,骂道:“你以后再敢让你阿母担心,我非打断你的腿!看到舞阳侯了吗?他就是因为不听他阿母的话,腿都差点给打断了!还有你夏侯仲父,你要以他们为戒!”
曹姝瞥了这俩竖子一眼,“好了,别装了,安都给我说了...你想要去狩猎,自己去便是,干嘛拖着安一起去呢?”
刘长大怒,看着刘安,“你居然出卖莪?!”
刘安也是悲愤,他盯着曹姝叫道,“阿母你都信了我的话为什么还要打我?!”
尽管某位厉王再三请求,可曹姝也没有让他进内屋。
于是乎,两位厉王只好挤在同一处屋檐下,大眼瞪着小眼,两人长叹了一声,双手放在脑后,仰视着屋顶,许久都无法入眠。
“阿父...明天我要起的早一些....”
“哦...不要惊醒我,否则让你以后都起不来....”
“嗯。”
“起那么早做什么?”
“我要去王相府上啊...王相这个人啊...真的是油盐不进啊,我根本说服不了他...”
“哈哈哈,无碍,你若是无法完成,那就放弃吧,想要说服王陵,谈何容易啊...这老头的性格比起周昌还要恶劣,比宣义还要耿直,想要动他吧,他私德不错,恩泽众多,当初阿父在彭城被项羽杀的丢盔卸甲....是王陵保护着我二哥,大姐他们撤退,又守住了丰邑....”
“我师父张苍见到他,将他当作救命恩人,我的兄长和姐姐见到他,也得行礼拜见,将他当作自己的恩人...我阿母敬重他的为人,又感谢他救过自己的子女...我要是给他来硬的,阿母就第一个绕不了我,硬的不行,软的他又不吃...头疼啊。”
刘长摇着头来,讲述着自己的不满。
刘安却没有那么轻易放弃,他坚定的说道:“阿父,我还是要去的...就算不能说服他,也能去他家里看看书,他的藏书很多,他那里甚至有一部完整的楚文的黄老帛书...我很想看,可惜他将书当作珍宝,碰都不给别人....”
刘安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就传来了刘长的呼噜声。
次日,刘安匆匆起身,天色还没有完全亮,阿父的酣睡声依旧。
想起昨日阿父的交代,刘安还是小心翼翼的穿好了衣裳,没有惊扰到阿父,一路走到了殿门口,这才停下了脚步。
“阿父!!!我走啦!!!!”
“什么?!”
刘长猛地惊醒,瞬间跳起身来,警惕的做出了战斗姿势,杀气腾腾,一手抓向了腰间的剑,看到周围空荡荡的,刘长方才反应过来,而这个时候,刘安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刘长不由得骂道:“竖子!!你且等着!!!”
刘长吃着饭,不由得问道:“卿怎么还不回来?她是准备住在娘家了吗?”
“她才过去几天啊...也让姨母好好看看孙子啊...”
“好吧...雍娥呢?她为什么还在长乐宫?”
“她这怀了身孕,阿母要吩咐她一些事...也是怕你忍不住!”
“我怎么会忍不住呢...朕别的不敢说,就这定力....”
刘长再次吹嘘着自己,刘长不负神枪手之名,雍娥刚刚入宫,便查出有了身孕,曹姝还记得某人大言不惭的发誓自己在巴蜀什么都没有做,跟雍娥也止与礼,就等着成家后再有夫妻之实,曹姝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话,没想到,雍娥刚来长安不久就查出了三个月的身孕。
某厉王说的话,那真的是一点都不能信!
“大王的定力我是见识过的,雍娥刚来长安一个月,便查出三个月的身孕,足以能看出大王的定力!”
自知理亏的厉王,此刻对曹姝也是相当拘束,企图用咧嘴傻笑的方式来蒙混过关。
曹姝却摇着头,“是陛下...我说顺口了,总是以王相称。”
“哈哈哈,这没什么,我也时不时称寡人...习惯了就很难改口...不过,管他呢,寡人爱称什么就称什么,哪天来了兴致,就是下令将皇帝的自称改成乃公,谁又敢反对呢?”
曹姝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板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如今乃是大汉之主,不能再随意言语,他们会当真的!”
“当真就当真,以后就下令,将陛下这个称呼改成阿父...将朕改成乃公...哈哈哈~~~”
“那大臣们就要自杀了...您就能逼杀朝中一半以上的大臣,成为远超桀纣的第一暴君...名垂青史,后人敬仰...”
夫妻俩斗了会嘴,刘长吃饱喝足之后,又跟曹姝“斗了会嘴”,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
今日是要处理教化之事的。
叔孙通很早就在宣室殿外等着刘长前来。
叔孙通跟王陵差不多,依旧是到了古稀之年,别看刘长说的很随意,其实这个年纪在大汉是很少的,全国大概都找不出多少人,到了这个年纪,你在大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皇帝见到你也得拜见,遇到皇帝的车都不用避让,一头撞上去,人家还得主动来扶你。
这种尊老风气在大汉非常的浓郁,大汉以孝治国,以尊老为美德,这绝对不是戏言。
汉承秦制,可这一点却是大汉与大秦最大的不同,虽然同样是一个耕战的古典jg主义帝国,可大汉多了些温情。
大汉重孝子,尊老,甚至设立了普遍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大秦是看不到残疾人的,因为残疾人在出生的时候就会被抛弃,大秦是一个斯巴达式的社会,对耕战没有用的都会被抛弃。
大汉不同,大汉有专门的机构来照顾这些人,从皇帝到地方,都会慰问孤寡,整个王朝都格外重视道德,甚至将道德放在才能之前,这是华夏上下唯一以道德标准来为国家选择贤才的社会,带着一种狂热的温情,哪怕这种温情在后人看来有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的味道,可这是华夏所特属的一种道德文化。
在所有文明里,似乎只有华夏文明的价值观里带着对老人的尊崇,带着很强烈的道德观念,普世价值,这种风气形成大概是很早,可真正盛行是在大汉。
塑其骨,奠其风,大概就是如此了。
不过,仗着年纪大在大汉胡作非为的前提是,不要遇到刘长。
叔孙通这个年纪,可对刘长还是客客气气的,毕竟,这年纪在刘长眼里不但到斩杀线,甚至就剩下血丝了,带着巨大的诱惑力。
叔孙通住着拐杖,若是没有左右的弟子扶持着,估计这风都能将他吹倒。
看着他这般虚弱的样子,刘长甚至都有些愧疚,自己让这么年迈的老头来给自己办事,是不是有一点点的不妥啊??
叔孙通的身体状态虽然很差,可精神却很好。
“陛下!!!”
他很是激动的拜见了刘长,刘长急忙回礼,亲自扶持着他,走进了殿内,又帮着他坐了下来。
“陛下...又有六座县学成立!!”
叔孙通不由得笑了起来,虽然牙齿都掉光了,可他的笑容却不显得丑陋,只是很慈祥,老头笑呵呵的说起了自己近期内的成就,他在很久之前,就被刘长所忽悠,去做那百年教化之大计。
也就是县有县学,乡有乡学。
乡学这件事,叔孙通觉得自己大概是见不到了,而县学则是大有可为,这是基础启蒙教育学府,叔孙通在肩负起教化天下的使命之后,便大规模的召集儒家弟子们,号召他们一同来教化天下,完成古代圣人的遗愿,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
我大汉虽然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取胜。
儒生们在教化这方面,总是有狂热的追求,甚至在所有学派里,大概也没有比他们更擅长做这个的了,无论他们在后世变成了什么样子,在此刻,他们毕竟还是那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学派啊....他们自带一种使命感,能不顾生死,不顾最重视的名节,大汉的儒生们,做出了很多的成就,足以让再往后的儒生们汗颜。
叔孙通自从开始负责这件事之后,他已经成功建立了七十多家县学,其中有六家因为各种问题而没能继续下去,叔孙通虽然觉得遗憾,却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叔孙通将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且有计划的写了一本书。
当弟子们询问他为何还要分心去写书的时候,叔孙通告诉他们,“年迈矣,留以后来人。”
叔孙通每次都要来给刘长汇报情况,可今日看到叔孙通这个样子,刘长迟疑了片刻。
“要不...以后您还是派个人来讲述情况吧...您就不要再走动了。”
“陛下,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假借他人之口?”
“只是您这个....”
刘长迟疑了片刻,还是能把怕你死在路上这句话给说出来。
叔孙通只是笑着,说道;“陛下不必担心,县学之事没有办完,老夫是绝对不会死的。”
“哈哈哈~~”
刘长大笑了起来,叔孙通这才说道:“当今长安之县学,在诸学里是最为成功的...只是,群臣大多不屑于启蒙之类,知道的人不多,若是陛下能相助一二....”
刘长自然是答应了叔孙通的请求,叔孙通的请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陛下能拉着三公九卿们往县学里走一走,提高一下影响力和知名度。
刘长开心的说道:“叔孙公一心为公,能做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应该得到奖赏!”
叔孙通却摇着头,回答道:“陛下,臣如此作为,是有私心的,儒家门生在各地的县学里担任老师,那他们所教出来的年轻孩子,就是我儒家的门徒,这些孩子里,将来也不知会出多少个荀子,孟子那样的人物呢!诸学派只重视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却忽视了启蒙,如此下去,县学可成,而我儒家,将来也定然是当世显学,无人可比。”
刘长惊讶与叔孙通的坦然,他压根就没有隐藏自己的企图,他就是要通过县学来扩大儒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不过,叔孙通想的很准确,刘长只在意县学的事情什么时候能成,只要能成,叔孙通就是夹杂了再多的私心,他也不会理会。
可刘长还是忍不住调侃道;“不只是出荀子和孟子,或许还会出几个我师父那样的大儒呢!”
“哈哈哈,张相私德有亏,可哪里又有完美的人呢?若是以品德来论,我乃奉承小人,浮丘伯乃无信之徒,张苍好色之辈,荀子桀骜,孟子暴躁,哪里还有什么圣贤呢?”
刘长很是不满,冷哼了一声,叔孙通急忙反应过来,说道:“当然,陛下不在其中,陛下是完美之君王,并无半点缺陷,大仁大义,恩泽天下,文武双全....”
叔孙通身边的门生都惊呆了,张苍,荀子,浮丘伯他们怎么样,这些门生都不敢确定,起码,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长安的县学,因为处于长安的缘故,叔孙通安排了自己最好的弟子们在这里教书育人。
在这里的学生们并不多,年纪都很小,家世算是不好不坏,像富贵人家,那都是有家学,或者请人来教导,是不会送到这里的,至于贫苦人家,那也没这个实力,最后只能是吸纳了一批家有资产,却也没办法邀请名师的良家子弟,而刘长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人家,在后来大多被称为耕读良家。
刘长领着张不疑,召平,柴武,好兄弟等人前来此处。
甚至,刘长还跟着这些孩子们一同听了老师的课。
只是,刘长听的是昏昏欲睡,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过课了,再次听起,只是觉得身心发困,忍不住的就想要睡觉,好在召平一直在刘长的身边,这种场合下,皇帝睡着了可怎么能行,于是乎,召平一直都在不断的想办法让陛下变得清醒一些。
这种仪式也算是比较成功,县学这件事正式进入了群臣的眼里。
在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刘长拿着不知从哪里抢来的零嘴,津津有味的跟张不疑商谈了起来。
“朕觉得,这些启蒙书籍还是有问题的....怎么能用秦国的文章来启蒙呢?难道我大汉就没有启蒙读物吗?”
“陛下!请让我来负责这件事!!”
张不疑激动的说着,召平往深处想了想,顿时,眼前一黑。
“陛下!!不可啊!!万万不可啊!!”
想到以后大汉处处都是张不疑的画面,召平就觉得很害怕,这种启蒙天下的事情,绝对不能交给这个反骨来做啊。
.......
刘安闷闷不乐的坐在厚德殿内,嘟囔着嘴。
“啪~~~”
有什么东西正好砸中了他,刘安愤怒的抬起头来,却看到了阿父。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刘安这才注意到那砸到自己的东西,居然是一个捆绑起来的竹简,他迫不及待的拆开,果然就是那本王陵家的黄老帛书,略一翻,楚国的字,王陵的注....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刘安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缺能够做成功。
“是就好....朕去睡觉啦!”
刘长打了个哈欠,往屋内走了几步,又对着安骂道:“今晚滚去你大母那里读书!我跟你阿母要商谈正事!”
刘安只是紧紧抱着那书,脸上满是傻笑。





家父汉高祖 第360章 长安群贤欺我老无力
长安群贤欺我老无力,公然抱书夺门去。这是王陵如今最真实的写照。
在傍晚时分,刘长忽然找上了门,带差不少的礼物,王陵自然是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的,刘长也是很直接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跟王陵借本书。
王陵不许,将刘长训斥了一顿,当王陵愤怒的说”我腿脚不便,无法再为君取书”的时候,刘长顿时反应过来,他眼疾手快,也不废话,直接放倒了王陵的四五个家臣,冲进了内屋,将所需要的书抱着就跑,那速度极快,张不疑甚至还提前准备好了车,接上皇帝就逃了。这已经不能算是偷了,这是明抢啊
堂堂大汉天子和大汉三公啊,居然抢大臣的书??
面对皇帝的这种强盗行为,王陵是破口大骂,等到刘长出了府的时候,还能远远听到王陵的骂声
刘安很开心,连着几天,都是抱着那书不松手,走到哪里都带着,翻来覆去的看,这本书大概是王陵的家传,是不曾翻译过的楚文原本,还有诸多的注释,不只是王陵的注释,还有很多刘安都不知道姓名的大家们的注释,光是这些注释,就能让刘安学到很多东西。看到儿子这么开心,曹姝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看你平日里对安毫不在意的样子……没想到,你居然还能记住那本书名…”
”咳咳,其实吧,我也没记住书名,我就是把王陵家最好的藏书都带了出来,然后让张不疑帮我看哪个是黄老的…”
曹妹白了刘长一眼,说道∶“不必装模作样…先前安不过咳嗽几下,你都险些派遣南军将夏无且抓过来…”
刘长老脸一红,不屑的摇着头,“就是个竖子而已,何须我上心”
而刘安沉迷在书籍之中,也没有听到身后两人的言语,看了片刻,刘安抬起头来,好奇的问道∶”阿父您是怎么说服王相的”
”额…我当时主要吧…就是诚恳相求,然后跟他的家臣切磋了一番武艺...给他们看了看我那马车…就借过来了。”
刘安恍然大悟,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膝盖,”对呀,可以抢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刘安”
曹妹眯着双眼,重重的念出了刘安的全名,那一刻,刘安一个哆嗦,连忙训斥道“阿父您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一个有功之臣呢?君子可以抢夺他人的东西吗?!这是符合礼仪的行为吗?”刘长一愣,还没有回答,曹姝便又骂道∶”竖子!你怎么敢这么说你啊父!你阿父还不是为了你才去的吗你个没良心的竖子刘安抿了抿嘴唇,复杂的看着曹姝。
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说干的对也不行,说干的不对也不行,你们夫妻俩是一伙的吧?看着可怜巴巴的儿子,刘长忽然觉得有些心疼,便对曹妹说道∶”你别生气,无碍的,稍后你打他一顿就好,可不要气坏了身体…你这几天本就不适,实在不行,就让我来替打…免得你打他还累坏了自己…””陛下…””皇后
夫妻两人温情脉脉,刘安转身就走,等我去大母那里告你们一状就在刘长准备继续为皇室增添新鲜血液的时候,赵昧却走了进来。”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赵昧看起来有些惶恐。
”滚出去寡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操办呢””陛下,这是大事,不能耽误”
”今天就是阿父的长陵炸了,寡人也要在这个殿里入皇…”
曹姝猛地一掐,刘长顿时就被打断了,他痛呼了一声,无奈的看着赵昧,那眯着的双眼里充斥着危险,赵昧知道,自己被这个小心眼的皇帝给记恨上了,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这种大事,他不能不报告。
”说吧,愣着干什么?!什么大事啊?是冒顿复生了,还是陈平谋反了?””王公两日不曾进食赵昧低着头,无奈的回答道。
刘长当即暴跳如雷,“他两日不吃饭,你找寡人做什么?去找庖厨啊?”
曹妹再次掐了他的腰,刘长终于平静了下来,”好,好,带家人过去…家人今日不把肉给塞进…”陛下”
曹姝很是生气的说道∶“王公乃是重臣,也是您有过在先,岂能如此呢?您要认真的跟他道歉,不能做出无礼的举动来,否则,我就告知太后。”任何话的恐吓力大概都不如最后那句。
在太后的威慑力下,刘长还是决定去见一见这位王陵,王陵很不喜欢刘长,不,应该说,他很讨厌刘长,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王陵就没喜欢过什么人。王陵唯一的好友叫雍齿,没错,就是当今那位雍夫人的阿父。
至于其他人嘛……王陵对刘邦不是很亲近,下定决心投奔他是因为生母被项羽给烹了,他不喜欢陈平,周勃,灌婴,甚至公然辱骂他们,他还不喜欢吕后,也敢公然说她的坏话,甚至他都不喜欢周昌,觉得他贪图虚名…可吕后对他还是很友好的,也不曾一次给刘长讲述,王陵年轻时其实很好相处。
身为一个大族弟子,甚至能跟你阿父很好的相处,你阿父像对待兄长那样敬重他。直到…他的生母自杀,尸体被项羽所烹。王陵整个人,都变得与过去不一样了。
当刘长小心翼翼的来到了王陵府上的时候,正听到王陵对着门客们破口大骂,无论他们怎么劝,就是不肯吃东西,而看到刘长走进来王陵就更生气了,整个人吹着胡须,似乎下一刻就要被气死,刘长咧嘴傻笑了起来”王公啊……无恙否””你…”
王陵指着刘长,咬牙切齿的,正要大骂,刘长却顺势坐在了他的身边,直接抓住他的手。”王公啊…何必呢?那书留在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若是让太子看了,或许他将来就不会像朕这般昏庸呢”
王陵一想,这昏君说的居然还有点道理啊。
可他还是很生气,”不告而取…不,抢,这是触犯律法的行为!陛下何以…”
王陵都不知该怎么说刘长的这种行为了,刘长却很淡定,他问道∶”当初寡人设立书肆,令众人献上自己的藏书,分发给天下苍生,为什么这些藏书里,唯没有您的藏书呢?难道您就如此看轻天下,只重视自己嘛?难道您就不想让天下受益,只想着自己愉愉去翻阅?这是君子的行为嘛?!”刘长很是熟练的倒打一耙,王陵顿时说不出话来。”王公啊……徭役朕已经下令停掉了。”
就在王陵即将气出病来的时候,刘长即刻说了这句话,瞬间平息了王陵的怒火。”你停掉了”
“对…怕影响秋收,何况,百万人的徭役,规模确实有些太大了…往后的驰道,也准备分段修建,不再同时召集那么多的人力了…”看着暴君忽然开口说人话,王陵还有些不习惯。”那你先前为何不…”
”秦国修建驰道,死了很多人…人已经死了,无论我行什么样的仁政他们都活不过来,秦国留下的底子,到如今,已经毁了大半,若是我能修补好,或许秦国那修建驰道而死的民众,也就不会死的室无价值…他们的后人,还能享受到他们的成果…驰道破损的情况很快,再过十年,大概就没有任何修补的机会…只能变成一个书籍里的记载。”
1...213214215216217...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