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黎宜民能在月台上坐稳宝座,他忽悠人还是有一手的,将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失去王位。
“这一艘船的军备,和云屯卫所三百军一起押送至镇南关交给大明便是。”黎宜民宣布了处置结果,还给黎思诚是不可能还得,还不如交给大明去处置。
“升龙军组建如何了?”黎宜民开始每日一问,询问升龙军的进度。
柳溥非常肯定的回答道:“一切按计划有序进行。”
“很好!”黎宜民宣布散朝,就这么披头散发离开了大殿。
唐兴乐不可支的说道:“这老大就没想过大明天军到了,他怎么办吗?看似关心升龙军,每天也是随口问问。”
“想过。”柳溥十分肯定的说道。
“怎么办?”
柳溥神秘兮兮左右看了看,才低声说道:“陛下来了就投降呗,打又打不过。”
“他现在可劲儿的敛财,就是如此道理,若是大明不来,老四不见得能斗得过他。若是大明来了,直接开城门投降,到大明做个富家翁去。”
“禁城内的宫人说,前几日这黎宜民,连出降都演练过了。”
唐兴瞪着眼睛,愣愣的说道:“连投降都提前预演了?”
柳溥摇头说道:“他以为去了趟大明就懂大明,见了次陛下就懂陛下了,他不懂大明,更不懂陛下啊。吊民伐罪,不伐罪,怎么安抚民众呢?”
“那你那个升龙军到底在谋划些什么啊?”唐兴装作不在意的问道。
柳溥甩了甩袖子,嗤之以鼻的说道:“明知故问。”
唐兴可是正经的锦衣卫指挥使,在大明不视事儿,但是在交趾,唐兴管着五百余人的墩台远侯,升龙军海池驻地到底什么情况,唐兴比柳溥还要清楚!
“这不是让你说嘛,可别说我李宾言没给你机会,这可是个表功的机会。”唐兴被揭穿也不恼怒,反而打趣的说道。
柳溥低声说道:“那翠玉殿和讲武殿是给陛下修的驻跸行苑,陛下来不来,那也要有行苑,至于海池疏浚,这不是给陛下修个景儿吗?”
“环绕海池的校场,那不是得给大明军修驻扎之地?一道修好了,省的日后麻烦了。”
唐兴问道:“那升龙军在哪儿呢?”
柳溥理所当然的说道:“升龙军在升龙城。”
“给你个好物件。”唐兴一甩袖子拿出一个万金油和两盒六神丸说道:“蚊子多了,可以用六神丸碾碎泡酒喷洒驱蚊。”
柳溥笑着接过了两样驱蚊止痒之物,这眼看着到了三月的天,交趾已经开始遍地蚊虫了。
“柳太尉觉得黎思诚什么时候打过来?”唐兴说起了正事。
柳溥斟酌了一番说道:“一个月以内,老四就得打过来,在他看来,升龙军一旦组建完成,他绝无取胜之机,打就要打黎宜民一个措手不及。”
“还得有劳李指挥的耳目了,一定要做好侦查,否则这升龙城撑不到十一月份。”
唐兴笑着说道:“好说。”
莫支在下朝之后,并没有离开升龙禁城,而是被黎宜民叫到了偏殿。
黎宜民语重心长的对莫支说道:“莫支啊,咱们也算是从那谅山摸爬滚打出来的兄弟,眼下孤能依仗的,只有你们这些陪我同生共死的兄弟了。”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黎宜民这番话是没有说服性的,他杀了老三黎邦基,随他宫变的百余人,就是他口中同生共死的兄弟,他已经杀掉了近三十人。
但是莫支还偏偏信这兄弟情谊四个字,他咬着牙点了点头说道:“大越将士,为君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黎宜民继续说道:“孤知道你心里憋着一股气,孤也憋屈。”
“可是咱们大越国小力弱,这老四还在清化另立王旗,孤能如何?孤只能忍受这份委屈,就这,还得看人家大明的脸色。”
“这段时间,你要厉兵秣马,等咱们啊,平定了老四,就会好起来的。”
“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吗?叫攘外必先安内。”
老四是个筐,啥都能往里面装。
明明是安南在这件事上吃了亏,还得扭送军士到大明,还得送妇人去致歉,还得看大明的脸色,但是把这份屈辱的原因归咎到黎思诚的头上,就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了内部矛盾。
都怪老四,合情合理。
“君上,应当如何安内?!”莫支面色激动的问道。
黎宜民沉默了下,应当如何安内呢?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
朕就是亡国之君 推荐一本书《我真不想跟大明星上热搜》
书名:《我真不想跟大明星上热搜》
简介:我家隔壁住着一个明星,还是我的相亲对象……
但是她好像最近有些不对劲,不是没事趴在阳台对我含情脉脉,就是半夜给我发骚扰短信。
“弟弟,今晚清风明月,气氛刚好,兴致正浓,不如现在就出发,去九街烧烤撸个串!”
妈耶,这谁顶得住啊!
(单女主、日常、轻松搞笑,欢迎试读…)
……………………………………………………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百四十六章 罗马笑话,枯井之战
黎宜民并不懂如何安内,他也没打算安内,也根本没什么安内的办法。
就黎宜民所知,他的军队全都是一盘散沙,军纪涣散到连大明的船都敢劫掠,去平叛,搞不好要哗变。
他只想发财罢了。
黎宜民语重心长的说道:“莫支啊,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大明天变,大明皇帝稽戾王在土木堡丧师之事,你可听闻?”
“知道。”莫支有些莫名其妙的回答道,他不知道这大明皇帝的事儿和他们在说的安内,有什么关联。
黎宜民一副老谋深算、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这行军打仗,一定要慎重,就连大明皇帝也有可能会被俘虏,动武之事,操之过急的后果,就是稽戾王的下场啊!”
“安内之事,不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平息大明的怒火,你说对吧。”
莫支稍微犹豫了下,才犹疑的说道:“君上英明。”
黎宜民最希望的状态是什么?
是维持现状。
维持大明与黎朝现状,维持升龙和清化现状,维持他一直发财的现状。
在他看来,老四能发财,他也能发财,大家都能发财,何必打的要死要活?
大家一起发财,岂不美哉?
柳溥等人回到了太尉府之后,没见到大明天使,山野袁公方袁彬,似乎是出门去了。
柳溥、唐兴坐下歇息了片刻之后,才看到了袁彬浑身是血的回到了太尉府之中。
“袁指挥这是…”柳溥有些惊骇的问道。
“闲来无事,出城打猎,看到了劫匪抢掠百姓,就没忍住动手了。”袁彬脱下了甲胄小心擦拭之后,涂抹着桐油。
他拿起了青兕长短铳,开始保养。
对于军械,袁彬向来看的比命还重要,这青兕长短铳已经打光了铅弹,自然需要好生保养。
可见这剿匪之事,并不如袁彬表现的那么轻松写意。
唐兴不是很在意的说道:“哪里的匪?”
“兵匪。”袁彬也不是很在意的说道:“大约有一百余人,我就带着四个人,要不然能早些回来,追起来有些麻烦。”
柳溥的额头青筋直跳!什么剿匪!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剿的就是安南国的卫军!
袁彬说的轻描淡写,事实也是如此。
作为武将,袁彬为了保持自己的战力,有出城打猎的习惯,而且也要见一下墩台远侯收集情报。
在这个早晨,袁彬如常经过的那个村落,远远望去,起了大火,袁彬打马上前,就看到了人间惨剧。
升龙城京畿卫军在征粮拉人,就是抢劫村里的粮食,将三尺高以上的男丁拉走充军,村落里的一些人不乐意,这边起了冲突。
这些只有农具的黔首,哪里是这些长短兵甲胄在身的兵匪的对手?
往日里还算安宁的村落被焚毁,四处都是残臂断肢,血液汇集着渗入了泥土,将土地染成了鲜红色,空气中弥漫着炭烤、肉香和铁锈的味道。
庭院的篱笆被推倒在一旁,孩子因为聒噪被砍掉了脑袋,妇人衣不蔽体、眼神空洞的抱着孩子的尸体,丝毫不顾及自己身上的因为反抗被打出来的淤青。
袁彬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明光甲,火光和阳光在明光甲上变幻着迷离的色彩。
袁彬是个武夫,他见惯了生死,甚至陷阵杀敌之时,他可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这样一个人间凶神,扛着长槊,走进村落的时候,依旧是没能忍住自己的脾气。
他表明了自己的天使身份。
而这些卫军不知道是早上出门没吃药,还是吃错了药,还是因为【大越国在东京湾取得了对大明巨大胜利】消息的巨大刺激之下,这些卫军,对袁彬出言不逊。
中南半岛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袁彬四人穿的是明光甲,袁彬甲胄上的花纹极其精美,绝对不是安南国能够仿造的。
显而易见,这些卫军,并不是认错了人。
他们就是觉得大越国在东京湾取得了巨大胜利,就不用对大明天使恭敬有加了。
倭国大名、琉球各军头、海盗、南衙僭朝禁军、瓦剌军、也先、喜宁、莫罗等人,对这些升龙城附近的卫军的勇气表示了诚心诚意的佩服!
杀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袁彬带着四个人,平均每个人要杀掉二十五个以上的敌人,这就显得更加麻烦了。
好在,袁彬有大明皇帝御赐的青兕长短铳,这大大的加快了他处置麻烦的速度。
所以,袁彬回来的并不算晚。
袁彬看了看两个人,颇为严肃的说道:“如果陛下怪罪下来,二位不必担心,这都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可以承担全责,这些兵匪对手无寸铁的妇孺下手,还仗着人多,出口伤人,作为使臣,我不能让大明蒙羞。”
那些个大越国的军士们,出言不逊,说的话显然不那么好听。
“你的意思是陛下因为你杀敌有功赐下的头功牌吗?你那个箱子还能装得下吗?”唐兴很了解袁彬,袁彬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功赏牌,齐力牌、头功牌、奇功牌,整整一箱,十分爱惜,宝贝的很。
之前遣倭使李秉还打趣说,哪天失了势,就是卖牌子,也足以为生,袁彬差点要和那书生决斗。
大明的文臣追求功赏牌和大明武将追求功赏牌的动机并不完全相同。
“陛下不会追究吗?”袁彬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唐兴理所当然的说道:“在陛下认命了陈懋为征夷将军之后,已经实质上为敌人了,这是两军交战,你杀些敌人而已。”
“那黎宜民绝没有胆量来找你的麻烦,他还怕你闯进禁城把他的脑袋当蹴鞠呢。”
柳溥也是颇为肯定的说道:“我同意李指挥的说法,黎宜民没那个胆子。”
两人话音刚落,一个门房就匆匆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说道:“宫里来人了,宦官说,要找天使!”
唐兴和柳溥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是震惊!
这呆怂的黎宜民,难道也吃错了药,支棱起来了不成?
三人匆匆赶往了前厅,袁彬面北而坐,升龙禁城的中官宦奴跪地宣谕。
这是藩国仪注中规定过的礼仪,袁彬虽然没学过,但是他见过李秉在倭国拿腔作调。
“安南国王的意思是,让袁某做个中人,说和黎思诚罢兵言和?”袁彬面色极其复杂的问道。
中官宦奴伏地大声的喊道:“还请天使体恤,兄弟阋墙实违人伦纲常,我王痛心疾首,却无良方,请天使为我王周旋一二。”
中官宦奴的话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只有一个意思,斡旋。
黎宜民表示,不希望兄弟阋墙,希望可以和老四好好谈谈,大家马放南山,各自发财,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斡旋的人,天使身份尊贵,最为合适。
黎宜民希望袁彬做中人,请黎思诚派遣官员来升龙城好好谈谈。
“好说,但是黎思诚是否会派人来,就不是我说了算的了。”袁彬答应了下来。
“谢天使恩德。”中官宦奴长松了一口气,才站起身来,小心翼翼的离开了前厅。
柳溥端起了茶盏,笑着说道:“我赌十枚银币,这黎思诚不会派人来,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唐兴摸了摸下巴,玩味的说道:“我赌十枚银币,我也觉得黎思诚没那么蠢。”
“我觉得这老四一定会派人来,而且是心腹!目的就是为了麻痹黎宜民,然后出其不意,突然兴兵讨伐。”袁彬不下注,但是表达的自己的态度。
大明军禁赌,一切形式的赌博行为,都是要挨军棍十杖,唐兴是不视事儿的皇亲国戚,不用遵循军例,袁彬是军卒。
远在安南升龙城,也要遵循军例吗?
袁彬有恭顺之心,在他的世界里,保持对陛下的忠诚,比命还重要,这是他活着的意义。
门房又匆匆的跑了进来,俯首说道:“太尉,安南刑部尚书范文巧求见天使,说是有事请教,这是拜帖。”
范文巧,就是押解升龙禁城妇人至松江府的那个安南使臣,在南衙,范文巧还向陛下讨教了刑名【夜深无故入家】的具体界限。
袁彬点了点头,柳溥才说道:“请吧。”
“参见天使!”范文巧先是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才落座。
袁彬表情颇为严肃的问道:“今日前来,是有何事要询问?”
范文巧满是真诚的说道:“是刑名之中,驾贴之事,范某实属愚钝不堪,上下求索而不得,故叨扰到了天使,还请天使恕罪。”
“厂卫抓人也要驾贴吗?”
驾贴,是一种逮捕犯人所使用的凭票,由刑部出具,刑科给事中签字画押方可签发。
袁彬可是祖传的老缇骑,祖死父继,父死子继,他对此事颇为清楚,点头说道:“当然要,如果缇骑没有刑部出具驾贴就胡乱抓人,叫白纸案,那是要被刑科给事中弹劾的。”
“各州府办案拿人,也要各按察司推官县尉出驾贴,白纸案都是冤假错案,都察院的清流不弹劾到陛下处置,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范文巧极为惊讶的说道:“陛下要厂卫拿人,也要驾贴,这…”
袁彬认真回忆了下说道:“比如永乐年间的指挥使纪纲,多蓄亡命,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擅权作奸,这擅权作奸之罪,就是纪纲办了白纸案,没有中旨拿人进了北镇抚司,才被文皇帝所恶。”
“缇骑偶尔会办黄纸案,如果是陛下传中旨,深夜抓人,那就要事后补驾贴,因为是中旨,所以称黄纸案。但往往过后缇骑都会被朝臣弹劾,处置起来颇为麻烦,当今陛下从没办过黄纸案,更遑论白纸案了。”
想要弄清楚大明的执法体系,就要搞清楚条条块块,条条是直属于大明六部的有司,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叫条条,而块块,则是大明地方承宣布政使、按察使等有司各司其职一块一块的权责。
这个解释起来,略显麻烦,袁彬颇为耐心的解释了一番大明的条块,范文巧这才恍然大悟。
“谢天使解惑!”范文巧再次恭敬行礼,如获至宝一样,满心欢喜的离开了太尉府。
唐兴和柳溥目瞪口呆的看着范文巧离开的身影。
“这黎朝里还有做事的官员?今天真的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稀奇了!”柳溥呆呆的问道。
唐兴满是怀疑的说道:“他是不是陛下的另外的线头?实际上是咱们大明的人?这种做事的模样,我在京师经常看到。”
“他真的是来询问刑名形制的…”袁彬也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真不是咱大明的人?”唐兴不确信的再次问了一遍。
范文巧真的在努力的搞清楚大明的刑名,只是为了完善安南的刑名罢了。
至于能不能做到,他只能说,他尽力了。
袁彬给远在清化的大明使臣写了一封信,将黎宜民的打算告诉了使臣。
这名使臣也不是柳溥说的那般名不见经传,这名使臣是山东籍学子、正统十三年进士、庶吉士、左给事中,尹旻。
尹旻曾经在山东举子罢考的时候,组织山东在廷仕林为举子陈情,他在讲武堂面圣,请求陛下严查鼓噪之人,表明山东士子并无谋叛之心。
尹旻之所以作为使臣出使,主要是他仪观魁伟,音吐洪畅,有大国风范。
尹旻对着副使刘昭说道:“胡尚书京师翻译罗马话本,就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件趣事。”
“迦太基和罗马打仗,罗马的后勤是由奴隶保障,十分的糟糕,补给不足。”
“在干旱的平原上,四十多个罗马士兵不得不凿井找水。”
“这个时候,同样干渴的迦太基士兵,以为罗马人在守护水井,发动了进攻,最后两败俱伤。”
“为何打仗?为了一口没有一滴水的枯井。”
“罗马笑话,枯井之战。”
刘昭满是疑惑的说道:“我不知道可笑在哪里。”
尹旻笑着说道:“你看这黎宜民和黎思诚现在打的,不就是枯井之战吗?这安南这口井,终归是陛下的。”
刘昭这才明白了尹旻为何突然提起了这则笑话,他满是好奇的说道:“也不知道黎思诚敢不敢派人去升龙城去和黎宜民谈判。”
------题外话------
政治笑话这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就用这个笑话嘲讽美利坚在阿富汗的行动是枯井之战。求月票,嗷呜!!!!!!!!!!!!!!!!!!!!!!!!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七百四十七章 谁为万民操劳,谁就是万民之主
黎思诚在清化的统治如何?
尹旻作为大明正经的进士出身,并且考入了翰林院做庶吉士文林郎,在正统十四年出任刑科给事中,在景泰二年前往湖广德安府担任推官,而后履任四川保宁府做知府,景泰九年初至南衙面圣出使安南。
尹旻的履历十分的厚重,要地方有地方,要朝堂有朝堂,还曾冒着龙颜大怒的可能,前往讲武堂为山东学子请命,也有名望。
这一切都说明了尹旻的政治经验,是极其丰富的。
但是即便是以尹旻的见闻,他都无法评断黎思诚在清化等南七府、一广南国的统治,到底是好是坏。
黎思诚仿照大明锦衣卫建立了亲军都尉府,统管仪鸾司,掌管出行仪仗和侍卫。
而大明来的所有军备,全部武装了清化亲军。
为了保持亲军的忠诚,黎思诚每日都要前往亲军都尉府操阅军马,不仅如此,他还从军中挑选了五百将士,在讲武殿,学习大明兵法与战技术,培养基层军官。
这些,都是黎思诚偷师大明皇帝的,尹旻自然不能说坏,至少黎思诚没有像黎宜民那样搞得天怒人怨,也没有东施效颦,模仿的很有成效。
仅仅如此,尹旻自然会说干得不错,但是绝对得出好坏无法论断的结论。
黎思诚在清化的统治,完全依靠亲军都尉府,其他所谓的六部都察院等有司,完全就是形容虚设。
尹旻来到了黎思诚的王府,十分的简陋,这是一个三进出的院子,比尹旻住的宅邸,还需要小一些。
黎思诚是个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既不求财,也不求色,十分节俭,除了操阅军马、在讲武殿听讲筵之外,他的其他时间,都用来处理政务。
尹旻来到书房的时候,黎思诚正在伏案奋笔疾书,待看到天使之时,才起身行礼。
“案牍劳形,未能远迎,还请天使见谅海涵。”黎思诚恭敬行礼,示意尹旻和刘昭入座。
尹旻坐下之后,客套的说道:“敢请问安南王殿下在忙些什么吗?”
黎思诚想了想拿起了一份塘报递给了尹旻才说道:“九真州有一户汉人家中女眷被山贼掳走,当地县尉不闻不问,前几日亲军都尉府驻九真司开衙,就收到了此家人喊冤,亲军都尉府就让当地县尉前往处置剿匪,九真司回禀消息,到了我这里。”
尹旻拿过了塘报细细看了一遍,随后放下。
这就是黎思诚,军政大事,全仰赖亲军都尉府,在七府各县开设了衙门,大小无算,全由亲军都尉府处置。
就比如这个县尉不肯剿匪,亲军都尉府问询,让县尉处置,如果县衙仍然不做处置,那亲军们就要处置这个县尉了。
在安南国,永乐年间之后迁民之安南的是明人;元朝时迁民至此为汉人;绝大多数的安南人为越人,就是宋之前迁民至安南的侨民;最后是野人,也称之为蛮人。
这一套是当年英国公张辅在安南行制定,现在仍然适用。
这也是当初于少保所言的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尹旻放下了手中的塘报,有些好奇的问道:“安南王,尹某不解,如此全仰亲军都尉府,全无节制,可知如此后果?”
黎思诚面带无奈的说道:“臣自知。五代十国之乱耳。”
尹旻是大明天使,这是代表大明的立场问,黎思诚以臣自称,是对陛下称臣。
亲军都尉府,就是洪武初年锦衣卫的名字,而后亲军都尉府改名为了锦衣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