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为此,掀起了多少争斗,死了多少军人,又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简直是民不聊生。
诺大一个中原地区,河南河北曾经是中华民国人口、经济最为繁华之地。
现在却变成一块死地,人口不足满清时期的三成,经济更不用说了,当地军队连饭都吃不饱,纷纷前往外省。
北洋掌控下的地盘,绥察热不用说了,本就是地广人稀之地,陕西自回民暴乱以后,已经跟西北青海差不多了,而山东,日本人攻占青岛之后,甚至将整个山东划为势力范围,当地民众携家出逃者不计其数。
至于河南河北,就连直皖都没有控制的欲望,可见这个坑有多大,剩下的皖苏浙还算富庶,勉强能够供给北洋军队。
当即,冯国璋说道:“我手下还有十五万军队,接下来都会交给子玉,统一归还中央。”
吴佩孚顿时大惊失色,“大帅!”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冯国璋摆摆手,制止了他,那动作的意思就是,我有数。
段祺瑞也说道:“我手上除去参战军,还有二十万左右部队,接下来也一并交给又铮。”
有了冯国璋珠玉在前,他的话显然没有带给徐树铮太大的惊讶,索性安然接受。
没有人关心为什么皖系有这么多军队,毕竟浙江、安徽这两个富庶之地在皖系掌控中,更别提还有陕西、察哈尔、河南三地间接归属它们,组织二十万部队不算多。
徐世昌站起来,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以徐树铮为总司令、吴佩孚威副司令,将四十万地方部队包括参战军一并整编,组成二十个师,整编事宜交给华符了。
至于河南、陕西、察哈尔、热河、江苏、浙江、安徽,这些地方的就交给芝泉了。
京畿地区由我亲自处理,这一次务必要搞干净,数百年的沉疴终于要扫进垃圾堆了。”
在座其它人似乎猜出来了点什么,但是又不敢确定,毕竟现在的事情很大。
他们宁愿将这些想象成北洋有一次集中力量,不分你我,应付接下来南方的攻势。
可聪明人就会发现,原北洋控制下的部队整编成二十个师,完全是按照南方军两点五万人来搞的。
至于地方问题,早不处理,晚不处理,偏偏是这个时候,要知道北洋实行的督军制度,安全将各个省份变成了军阀私有物,清理起来何其麻烦!
看他们现在的样子,就知道北洋要将所有的地盘掌控在一起,形成一块整体。
或许并不只这样,徐世昌话里行间的意思很明确了,类似于贻害地方的官员势必会被清理掉,多余的那些官员,占着茅坑不拉屎,也得清理掉。
段祺瑞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可以,我会搞定的,拿了的给我还出来,吞了的我要他们一个个吐出来,乱世用重典。”
以往地方勾结,谋取私利的情况简直是普遍,所以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却只能憋在心里。
冯国璋略带严肃的看了看在座诸位,然后冷厉的说道:“是时候动一动了,别让那边小瞧了我们北洋。”
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个北洋元老具体要做什么,但是在座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闷气氛。
不出他们所料,在接下来的那十天内,偌大一个北方掀起了腥风血雨。
北洋召开了军事会议,召集了河南、陕西、察哈尔、热河、绥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督军以及各小军阀。
会议上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让他们交出自己的军队,统一由中央政府进行整编。
各大督军倒是没意见,毕竟段祺瑞、冯国璋也在堂上,就是他们两召开的会议,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灰溜溜的把军队交出来。
一些小军阀却是不甘心,不愿意上交军队,用自己的钱养出来的部队就这么交给别人,谁愿意?
但是接下来他们就体会到了什么叫雷厉风行,中央陆军副司令吴佩孚带着两个师,将河南、河北地区的军阀通通扫了一个遍。
整个河南、河北,别说私人军队了,就连大一点的巡防队都没有了,所有反抗的军阀一律杀无赦。
鲜血染红了这片中原大地,也给其它省份的军阀做了表率,不用中央政府亲自动手,各省督军就已经命令手下,清理了底下所有势力武装。
像什么土匪之类的,都遭了灾,那叫一个地方清明哪!各地火车日以继夜的工作,不断将军队运往京城。
不到十天,所有北洋旗下的军队全部集结完毕,五十万军队聚集在京城郊外。
吃喝拉撒都得安排妥当,原来的北苑练兵场就变成了他们的军营,也够大的。
徐世昌亲自从财政部拿出了为数不多的三百万大洋,当做这些军队的伙食费。
估计这些士兵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饭,顿顿有肉,餐餐白面馒头。
这是第一把火,烧在军队上,第二把火也一齐烧起来了,以段祺瑞为首的中央政府处理团,标配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下到各个县,将地方上为官不仁的家伙纷纷行刑、抄家。
当然,这些仅限于罪大恶极的官员,至于那些小贪小摸的家伙!罢免官职并且缴纳一定罚金,就可以回家了。
好家伙!偌大一个北方,至少杀了上千名官员,解雇在家的更是不计其数,收拢上来的家产、罚金多达五十亿,并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大。
第三把火也是威力最大的,徐世昌公然取消了国会,组建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三人组,然后分别处理军政事务。
简直震惊天下,不过骚乱暂时没有,毕竟五十万军队不是说着玩的。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小憩
对于这次波及北方的北洋大风,百姓当然是纷纷交好,就算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也发表相关言论,支持北洋这一次的清理行动,并称之为“清廉作战”。
整个中国自满清以来,三百多年留下的腐朽、惨败的官场习气为之清明。
多少贻害地方的官员士绅得到报应,不但家产抄没,就连自己都性命不保。
怎么能不让百姓叫好呢?尽管他们没有得到北洋政府的什么援助,但是经过这番清理之后,地方压榨力度势必会为之消失,也就是说,以后的日子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不单单是这样,那些强占百姓土地的地主看见了这种情况,纷纷施恩于百姓,把田还了,还送温暖。
算是意外收获吧!本来北洋等人的意思是,这些交给南方军处理,毕竟已经惹起了官员众怒,如果连地主士绅都。。
恐怕北洋到时候名声都会臭掉,没看见人家南方军都是用的软爪子,花钱买地主的土地再分给百姓。
就在北方狂风骤雨变天之际,南方政府却是忙得不可开交,单单是新加入统治范围的青甘宁新北蒙六省就够他们头疼了。
哪里有这么多的预备官员安排到地方,就算能够筛选出一部分清正廉明的官员,但大头总归还要南方政府出。
尤其是改制,原来的各旗要变成县,细分成乡村二级,方便投入人力物力,对地方设施进行优化,例如建立学校。
于是原有的地方制度就变成了南方政府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除去村级之外,其余四级政府都需要大量官员。
还有飘出去的一部分区域需要军政一体化官员,也就是说,能文能武,例如藏南、新西伯利亚、缅甸地区、越南地区。
尽管是军管区域,但是总不可能一味地用军队镇压吧!难道居民间有些小矛盾就派士兵过去突突?
所以,这个缺口很大,不管是南方中央政务大学还是各省的政务学院速修班学员都需要一定得锻炼,没办法,只能提前调一批人,去关键地区进行锻炼,不行再调回去。
扩军步伐也没有停滞,尽管陆军三十个步兵师、五个坦克师、五个山地作战师、五个高原机械化作战师,加上各个省份武警总队,一共一百八十万人,可以满足统一全国的需求。
可我国地域面积辽阔,接壤国家众多,不管是西南法属印度支那、英属印度、缅甸还是日属朝鲜,以及苏俄、白俄,中亚波斯地区,等等都需要军队防御。
更别提接下来还要收复国土,除了本国的山东青岛、奉天旅顺大连以及澳门、香港,还有藩属国琉球、南掌、安南、浩罕汗国等等,这点兵力无疑是杯水车薪。
所以,南方政府的扩军速度不可迟缓,最少需要三百万陆军才能满足接下来的作战需求,不是对内,而是对外。
奉军、晋军、北洋军大概可以填补其中五十万缺口,但是还剩下一百万士兵的缺口需要自己填补。
1918年十一月十号。
今天是个好天气,至少对于福州来说,是的,阳光明媚,入秋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有些慵懒。
西北大战结束,冯庸总算停了下来,难得有个舒舒服服的休息时候,还不得享受一下。
没有人想象得到,他们忌讳莫深的少帅,居然躺在大帅府的花园里悠闲悠闲的晒着阳光。
旁边桌子上放着些糕点、水果、饮料,其中大多是冯家旗下的南果公司生产的果汁。
还真别说,冯庸够会享受的,尽管这个时代也算是偏现代化,可比起后世来,那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且不说碳酸饮料、速食食品,还有辣条什么的,就连罐装果汁、特色糖果都蛮少,糕点倒是不缺,毕竟从古至今,中华最不缺的就是这类食物。
所以,他特地让冯家大管家冯伯开办了食品厂,专门生产凉茶饮料、奶茶饮料、汽水、果汁什么的。
跟风的也蛮多,福州本地有人专门开办厂子,生产那些糕点、特色食物,还有制作鱼丸呢!
倒是方便了百姓,这东西也不贵,一瓶五百毫升果汁才五角钱,随着生活越来越来,哪家没有个闲钱,普通人家也能消费的起。
老人家闲着没事带儿孙子孙女来城里或者集市上逛一逛,买点零食什么的,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岂不是美哉!
而且,南方果汁、汽水一度风靡欧美,欧美所展现出来的消费能力可比中华民国南方强多了,毕竟消费观念限制,大多数中国家庭无法做到欧美家庭那样,成箱成箱将这些饮料买回家,当做生活必需品。
当然,这绝不是谬论,须知后世家庭早餐除了配牛奶之外,果汁也是必须的,在他们眼里,水果榨取的汁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比起富含蛋白质的牛奶来,不遑多让。
而且,相比于味道酸酸甜甜的果汁来说,朴素无味的牛奶显然没有得到广大青少年甚至儿童的欢心。
还真别说,这是一条掠夺欧美经济的好方法,美国地区并不缺乏水果,由于地广人稀,所以,美国本土土地价格低廉,不少美国人家都是农场主。
在他们的农场里,水果这东西就是种给自己吃的,也没有卖,毕竟这玩意不是稀罕货,到处都是。
所以,就导致了美国国内的水果大量废弃,试问一家人能吃多少,就算加上他家亲朋好友也不可能吃掉数千斤的水果吧?
于是,借着这个契机,南方食品有限公司在美国开设了诸多分厂,并且分成数个分公司,例如南方果汁饮料有限公司,顾名思义,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果汁,以及南方汽水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像可乐、雪碧这些碳酸饮料。
尽管欧洲一片战争后的颓唐气氛,别说水果了,就连粮食都没得吃,但是还是有些国家例外,就好比西班牙、葡萄牙、瑞士,这些厂子可以设在它们那里,进而把产品销售到欧洲各国。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四百六十三章:动身
风倒是温顺的很,毕竟这南方沿海的秋天很是清爽,带着些许水汽,朦胧拂过脸边,有些许轻微的痒,但更多的是惬意。
冯庸的身子随着躺椅不断摇晃,整个人也颠呀颠,都是轻微的动作,远处看起来,倒显得有些惫懒。
顺着指尖缝隙看过去,阳光略微刺眼,毕竟直射眼睛,难免有些不舒服。
整个人的心思也伴随着这丝阳光,慢慢飘起来,飘过福州上空,飘过长江,飘遍整个中华民国北边。
“哈哈!好手段!”也不知道是什么引得如此开怀,不禁拍了拍手掌,然后对着太阳笑哈哈。
不过也难怪,当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猜到了,并且随之做出一番顺其自然的行动之时,就等于你在操控这世间一切,自然该高兴。
北洋这番举动无不告诉南方,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当然,这不是挑衅,而是合作,用这番大动作来配合南方的一统。
不可否认,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已然同意归顺南方,或者说他们觉得由南方政府入主中枢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们此前一切行动都是在为南方政府接管北方诸省做准备,地方军队已然集中在京城,顺带着清理了一些不安分的势力,也省得大动干戈。
至于那些不作为甚至压榨百姓的官员,迟早也会被南方政府清理,倒不如先搞掉。
他们很聪明,知道南方政府需要高效清廉的官员以及附属机构,而不需要如此多蛀虫,所以提前准备好了,留下的都是精英,只等南方政府接管即可,省却了很多事情。
冯庸的喝彩不单单是为了北洋喝彩,更多的是为他们三个爱国军人喝彩,谁能够如此大义凌然,甘愿为他人做嫁衣,多少人嘴里说着怎么爱国,可其实手里还拿着国家权柄肆意妄为。
既然人家已经做了,而且做到这种地步了,你还能怎么办呢?除了安然接受,全无别的法子。
谁都不是傻子,北洋不是为了他冯庸而做,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做,说实在话,站在他们那个位置上,谁都不敢保证能做到他们那样。
次日中午,在河南境内的一节火车车厢内,冯庸与副官对视而坐,这一节车厢,全然被他们包下了,一个连的警卫装扮成各种样子,潜伏在这节火车各个车厢,毕竟少帅安全还得注意不是!
“安子,这前面就是开封了吧?”
“是的,少帅,前方就是开封站!”
冯庸看了一眼窗外,这个时代的火车尽管有些简陋,当然,如果他想,搞个豪华车厢也不是什么问题,不过那就没意思了,倒不如乘坐军舰直接从福建海域到天津呢!
嘎吱!嘎吱!车速不是很快,远没有后世那边飞花穿叶的感觉,且看窗外,树林、黄花、田野倒是蛮和谐的,还算是原生态吧!至少比起现代来说,这种风光已然美不胜收。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这倒是个好地方,八朝古都风光犹在,也不知道北宋为何如此无能,居然会被人家打得连都城都没了。
呵呵!也难怪,开封对于没有进取心的皇帝来说,着实是个灾难,古人建都喜欢在具备防御优势的地方,而开封尽管毗邻黄河,地方水域众多,但地势平坦,一览无遗,妥妥的骑兵纵横好地方。
历史上的金兵就是趁着冬季黄河结冰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袭扰北宋都城,而北宋骑兵少有,步兵哪能追得上人家,于是只得跟在后面吃灰。
在这一来二去的袭扰战中,变得越来越胆颤心惊,于是只得求和,倒是养肥了敌人,平白弱了自己,难怪不行。
皇宋之威是历届大一统皇朝里面最低的,仅次于晋朝,开国皇帝都是好样的,例如赵匡胤、司马炎,可子孙着实垃圾。
晋朝无能,导致南北朝之乱,让我汉人被当做牲畜,平白窝了数百年的火气。
而宋则更无能,从最初就没能保持以往皇朝的疆域,尽管商业贸易繁荣,可崇文不尚武,安能护我国人?
冯庸百感交集,若论西方强大东方孱弱之由来,必从宋起,其次是满清,何其可笑,人家都说落后就要挨打,可其实呢?宋明时期,我中华一度为世界科技中心。
若不是满清野猪皮没有一点脑子,什么骑射无双,都是狗屁,盲目自大,明明火器比人家先进,偏偏不用,等到人家发展起来之后,一顿吊打,这才想起来,可晚了,差距几百年,能那么快让你追上。
他之所以坐火车,是因为火车途径北方诸省,特别是河南河北,这里的情况很关键,事实上也看见了,满目疮痍,沿途所过之处,见到的百姓寥寥无几。
偌大一个中原地区竟然沦落到跟西北苦寒之地差不多的境地,可不可悲?
自清末以来,军阀混战十几年,带给国家和人民的除了苦难大概就没有了,一群打着民主、自由标签的私利者,悍然掀起战乱,他们丝毫没有管百姓想要什么。
呵呵!其实他们要的很简单,富足,吃饱穿暖,这就足够了,什么自由、民主,都是狗屁,能当饭吃吗?不能。
原本满清时期,百姓还能勉强过活,至少他们还有自己的房子,尽管生活艰难,总不至于危及生命,可那些民主人士声势浩大的斗争,让他们连房子都没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子弹和炮弹会把自己炸死,终日提心吊胆,无奈远离家乡。
如果可以的话,冯庸真的想把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什么革命党、北洋军阀,通通抓过来,让他们睁开双眼看一看,这就是结果,这一片衰败的中原大地就是结果。
真的是恨极了这些王八蛋,袁大头的北洋再怎么样,至少江苏、安徽、浙江甚至察哈尔、绥远、热河这些地方没有战事。
可革命党手下的那些广东、湖南、四川,呵呵!都瞧瞧!变成什么鬼样子了。
可不可笑!结果百姓在军阀手里过得日子平稳,在所谓的自由民主斗士边上,却家破人亡。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四百六十四章:京城一日游
距离约定的十五号还剩下三天,毋庸置疑,冯庸一干人等提前抵达了京城。
倒是他的少年心性上来了,没事旅游一番,自去年起,一直就没停过,哪里有同龄人那些玩耍的机会,人家遛狗斗鸡,而他指挥千军万马,战阵厮杀,谈何乐趣。
难得有这么个机会,还不得好好逛一逛呀!上一次来这里,满脑子都是搜刮金银珠宝,哪里有闲情逸致,嘿嘿!
真别说,对京城,冯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情,毕竟没有京城那些满清遗老遗少的贡献,他们也不可能崛起的如此之外,要知道最初那批上千万大洋的家伙什,直接奠定了福建陆军的基础。
谁不知道,乱世枪为王,正是有了这只福建陆军,才能攻城掠寨、无往不利。
初秋的京城也蛮有味道的,比起福州来,那股子历史韵味更加浓厚,毕竟是京畿要地,经过明清两大王朝的修缮,能不好吗?
蛮多人的,熙熙攘攘,到处飙着一口京片子,跟赶集市似的,贼热闹,冯庸也没带多少人,边上就十来个,剩下的那些警卫都分布在特统安排的院子里。
这年头,京城哪里还有能够威胁到十几个警卫战士的力量,除非他们不想活了,要知道,北洋五十万大军就在北郊放着,城内比起任何一个时候都安分。
“走,去尝尝这京城的早餐,看看跟我们福州有啥子不一样。”
“好嘞!”
冯庸等人找了个摊子,就那样,十几个人把人家摊位都占据了,旁边的人看着这十几个穿着黑衣的大汉,还以为啥子呢!都吓得走光了。
“哎呦!”冯庸看着这周围,不禁拍了一下脑门,该死的,都忘了这些人没换衣服,我了个擦,也是蠢了,十几个彪形大汉在这,哪里还有人敢过来吃东西呀!
他忙说道:“都坐下,该吃吃该喝喝!别惊扰了百姓。”警卫们这才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其实行家就知道,他们这散座的位置很有讲究。
十几个人将少帅冯庸护佑着,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发动突袭,结果都是被挡住。
“少爷吃点什么?”这摊子老板倒是蛮机灵的,也不管你们干啥,总之这十几个人坐在这吃东西总要吧!
再说了,瞧这些人都是中间那少爷的家丁,看他那做派,也不像个欺压小老百姓的人。
要不怎么不去大酒楼吃饭,来这路边小摊子,还愿意跟下人坐一起呢!显然是没什么架子,与民同乐。
“老板,给我来一碗豆汁,两个糖油饼子。”
“好嘞!”
“你们都尝尝,我听说这京城的豆汁,那可是一绝,难得来一回,还不得享受一下呀!”
“是!”
老板贼开心,笑道:“少爷是外地来的吧!你可算找对地方了,俺这豆汁,那可是全京城都有名的。”
“是吗?那敢情好!”冯庸也乐得跟摊主交谈,毕竟自己本就不是个爱耍架子的人,以前在福州倒是经常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出去吃点新鲜玩意,府里做得菜都吃腻了。
虽然第一次喝,但不得不说,这味道不错,闻着跟泔水似的刺鼻,但捏着鼻子喝几下,瞬间就喜欢上了。
瞧周围那些警卫,哪个喝得不是紧皱眉头,还真应了那句话,豆汁喝得倍爽的,那是老北京人,喝得苦哈哈的一定是外地人。
冯庸美美地长吸了一口,然后称赞道:“老板,你这豆汁够正宗的哈!”
“哈哈!这位少爷识货呀!俺家祖上那可是给王公贵族做吃食的,咋能不正宗呀!”
或许旁人觉得这家伙吹牛皮过了头,可冯庸并不觉得,光看人家那眼神就知道没说谎,更别说这豆汁配焦圈还真就是旗人最早开始吃得,后面才慢慢传播开来。
这老板也是个机灵人、惫懒货,瞧着边上坐着十几个彪形大汉,围着中间这少爷,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随便从兜里溜点,那也比他这死干一天来得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