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他们会想:‘凭什么你高高在上,吃香的喝辣的,我就累死累活被你们压榨,我也要学俄国人民,我要反抗,我要过好生活。’
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曙光,十月革命的胜利不只是俄国人民的胜利,更带给了全世界底层百姓,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敢于斗争,敢于争取。
为了自由、为了不被压迫、为了好生活,他们不怕死,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与日本天皇政府斗争,当示威游行已经不能产生作用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更加激进的手段来表达愤怒。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三百八十二章:好消息
福州司令部。
一名穿着中将军服的人,正大步朝着少帅办公室走去,几乎每一个看见的人,都会惊讶,这个笑颜如花的人是谁呀?
“少帅!好消息!好消息呀!”
冯庸正端着一本《德国崛起史》,仔细的思索着,配合着那缓缓运转的留声机,倒是闲适的很。
可这和谐一幕却被突如其来的大喊声打断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接着走进来一个声音,让他无奈道:“我的大司令呀!你什么时候也变得一惊一乍了,说好了冷峻如冰呢?怎么能变得这么!唉!”
却是蒋百里突然闯了进来,竟然连门都没敲,这般鲁莽可不似平时,这倒让他很惊讶,究竟是什么事让他变成这样?
谁知蒋百里立马说道:“少帅,日本国内爆发大规模动乱,关西几个大城市,像山口、神户、大阪都发生起义,现在整个关西乱成一团,恐怕天皇得头疼了,难道这个消息不够激动人心?”
“哈哈!”冯庸不禁大笑,虽然他知道部分事情,可以说,日本国内的起义跟他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亲自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让他忍不住了。
‘米骚动’这么大的事情,他早就收到了风,并且特统海外分部就数日本的最强了,投入了数千万大洋,总得出点成绩吧!
早在富山县发生暴乱的时候,他就已经计划着插上一手了,但是时间来不及,当时日本国内还有几个动员好了的师团,分分钟就能镇压掉暴乱。
再加上时机也不是特别好,骚动才开始,谁知道会不会后继乏力,没想到继续等下去还真等到了,几乎全日本都爆发了这种‘抢米活动’。
这就让他有了主意,并且特地链接在一起,预谋让苏俄阴了日本海参崴派遣军,打得他们溃不成军。
他相信日本国内一定会不甘心,毕竟这个远东策略使他们鲸吞计划的关键。
结果还真就猜对了,日本当即派出了三个师团加入到海参崴派遣军的序列当中。
有了这三个师团的加入,日本的海参崴派遣军就等于注入了一股活力,接连发动进攻。
但是苏俄也不是吃素的,要知道他们可是足足派了十万士兵过来,这还得多亏了南华支援的那一批武器装备,让苏俄腾出手来了,有勇气有力量进行两面作战。
于是,双方各不相让,你来我往,打得有声有色,最后焦灼在一起。
这就是冯庸等待已久的机会,他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动用了一部分特统埋藏的‘暗子’,在后面推了一把,彻底把关西地区的暴乱群众组织起来,终于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百里兄!部队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军第三师、第四师在平潭、第七师、第八师在惠来,海军陆战队在厦门,经过二十来天的磨合,这几个师的士兵都是沿海子弟兵,水性好得很,那他们上船,简直是如鱼得水。”
冯庸表示很满意,刀已经磨利了,现在就等割肉了,这还不好,只是他看见蒋百里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好笑。
然后说道:“百里兄是否想问我为什么这样安排,集成一股劲不是更好吗?”
“是!”
“哈哈!百里兄,四个师团加上海军陆战队一共十二万人,而澎湖的日本守军不过一个中队,区区几百人,我们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
但是你想过你们,一旦战争打响,台湾海域徘徊着的日本舰队就算没有接到命令,也会听到声音,赶来援救,他们首要的目标必定是澎湖。
而我们十二万人窝在一起,就算能迅速拿下澎湖,可是这么多人要度过澎湖水道,没几个小时,那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日本舰队赶来直接把我们包饺子了,我们的海军还很弱小,硬对上日本舰队,谁的落不下好。”
蒋百里皱折眉头,仔细思索着,虽然知道冯庸说得有道理,但是他还是想沿用之前的策略。
“少帅,进攻澎湖是我们攻占台湾最快的方式,金门有我们的岸防基地,大炮足够打到澎湖了,再说厦门还有我军的机场,轰炸机完全可以将澎湖炸个稀巴烂。
如此就能为登陆台湾争取更多的时间,到时候,大军一拥而上,势必能够赶在日军舰队抵达之前踏上台湾的土地。”
“哎呦喂!我的大司令呀!日本人的舰炮可比我们的岸防炮打得远,你上了岸,他都能打到你。
再说了,从台湾两边进攻是远澎湖那条线一点,可这点时间对于舰队来说,完全不是事情。
三路进攻对于我们拿下整个台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台北不仅仅是台湾北部经济文化中心所在,更是日本总督府所在地。
日军在台湾仅仅一个旅团,全部驻扎在台北,只要我们拿下了台北,那整个台湾日军将无半点反抗之力,岂不妙哉?”
的确,台北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而且这三路还有一路是进攻高雄,高雄是台湾西南部中心,地处台湾海峡南口,是台湾南部的海路大门。
只要在高雄部署一个机场,派出侦察机全天候待命,一旦日本舰队有啥风吹草动,必定会被高雄守军发现。
料敌先机,制胜于千里之外一南一北加上澎湖中路,整个台湾不消两天时间,就将全在南华掌控之中。
这绝对不是大话,要知道台湾地势中高周低,但是东部平地甚少,所以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嘉南平原、屏东平原上,经济发达地区由此可知。
为什么蒋百里要执意从澎湖发动进攻,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先占据这里,再以澎湖为跳板,进攻嘉义,从而拥有半数的台湾群众。
这个方法不管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个好方法,这年头还是以人数,论输赢,有了人,就等于有了军队,没了人,也就失去了基础。
从澎湖进攻,可以把台湾大多数人和这块最大的平原掌握在手里,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三百八十三章:战前预谋
可是冯庸的计划把这一主张优化了,海战陆战队拿下澎湖,进攻嘉义,第七师、第八师登陆高雄,分别进攻台南和台东。
第三师、第四师登陆台北,不仅仅是端掉日军台湾总督府,掐断指挥中心,使得各地日本建立起来的殖民统治崩溃。
更重要的是,第三师扼守住台湾海峡北方海口,同样的,建立起一个机场,,全方位监视敌人舰队一举一动,日本如果想要夺回台湾,台北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有第三师这个王牌在这里,没三个师团他们还想拿下这里,简直就是笑话。
第四师则扩张,拿下基隆,与台北呈犄角之势,紧紧扼住台湾海峡北部,断绝日本再度侵占的可能性。
这难道不是一步好棋吗?蒋百里仔细思索之下,发现了自己计划的漏洞,顿时大惊失色。
不免颓然道:“还是少帅有先见之明呀!”
他忽视了日本本土的力量,尽管日本现在陷入暴乱之中,可这对于天皇政府来说,不过是小意思,近卫师团或许拿暴乱没辙,可其它师团呢?
要知道暴乱并没有在东京以东掀起大乱子,这完全是日军军队的功劳,尽管好几个师团没有满编,仅仅是一个架子,但对付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不是小菜一碟呀!
在台湾与暴乱之间,日本天皇政府无疑会选择出兵台湾,日本本土什么时候都可以搞定,没必要急于一时。
他们的战争动员能力还在,让几个师团满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到时候日军必定会从台北登陆,台北才是这场战争的中心,而台南不过是陪衬而已。
“百里兄过奖了,形势刻不容缓,由不得我们,必须要做好百分之两百的准备,不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被错过了,岂不是天人共怒?”
“没错!”蒋百里听了这句话,顿时整个人都锐气四射,像一柄出鞘的宝剑。
他平身最大愿望就是看着国家能够强大,最重要的是军队强大,然后收复失地,掌握在列强手里的国家领土就像一块伤疤,时时刻刻都在痛。
此时此刻,收复台湾不容有失,一旦成功,人民心里那一块伤疤就会愈合大半,自信心也会随之恢复,到时候整个国家的百姓都会对南方自治政府产生归属感,哪个提到他们,不是竖起大拇指。
“命令空军第一师、进入战斗状态,厦门、平潭、汕头三地机场迅速召回所有休假人员。”
“是!”
与此同时,冯庸立即召开了军部紧急会议,将南方十一省的军事防御工作全权交给张孝淮,各省武警总队、陆军驻军进入一级战斗警戒。
这个时候,保不齐段祺瑞等人会来趁火打劫,毕竟这种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国人内斗是天性,所以必须先做好防御工作。
就连东北的张作霖听到日本大乱的情况,都不由自主的调集部队,屯兵关东州外围,足足五万大军,想必也是打着捞一笔的心思。
这年代的将领,尤其是北洋出来的,哪个不是硬骨头,当然特殊品种还是有的。
他们心中秉承袁世凯强国强军的心愿,不惜一切代价,试图建立富强国家,收复国土是每一个人的心愿。
在南华派去的特务帮助下,苏俄军队打通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赤塔、伯力海兰泡等城市与欧洲部分连接到一起。
他们比原历史上更早组建了西伯利亚游击队,数百只规模不等的游击小队活动在远东,不断袭扰包括日军在内的联合国军后勤。
使得原本战斗力弱小的联合国军士气低迷,一度出现逃兵,这些逃兵打算逃亡东北,可还没进入中华民国,就被游击队干掉了。
原本势力最强的白俄军,现在只剩下谢苗诺夫带领的一只外贝加尔临时政府军苟延残喘。
原本的历史上,谢苗诺夫自从逃亡中国东北之后,乘坐中东铁路一路往下,陆续在海拉尔、昂昂溪招募了4个营的军队,并且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在满洲里成立“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
事实上这部分还是没错的,尽管张作霖占有了整个东北,可有些地方还是不在奉天陆军的掌控中,现在应该说东北陆军了,例如‘关东州’、满洲里,这些地方从清末的时候,就被日本人谋夺了。
但是自从八月初,南华启动在远东的棋子之后,谢苗诺夫就算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帮助,也无力攻占防守森严的赤塔,一万多陆军,各式各样的火炮、机枪,以及根本不愁的弹药储备。
试问他靠着那点残兵,就算加上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也不过才堪堪与之平齐的人数,如何能够拿下这座钢铁壁垒。
没有赤塔,他如何能够统治整个贝加尔湖区域?外贝加尔临时政府就是个笑话。
不过这家伙也是个人才,另辟蹊径,结交沙俄时代最为贪婪、狡猾的哥萨克人,并且搜罗了八千哥萨克骑兵,纵兵劫掠当地百姓以及各国军队,不管是谁,一律留下买路财。
还真就被他搞起来了,外贝加尔临时政府军虽然没能占据赤塔,但靠着劫掠,他们的队伍迅速扩展到三万余人,俨然成了远东一方大势力。
不是谢苗诺夫不想继续扩大队伍,实在是远东没几个白俄人了,南华自治政府在冯庸的指示下,接受了十万多名白俄人,而且陆续从上海等地也收拢了十余万,加起来差不多二十五万白俄人。
要知道,冯庸给奉军开得价玛可是十块大洋一个白俄人,还有路费什么的,整个奉系在第一批白俄人身上,足足赚了近两百万大洋,这难道还不足以令人心动?
只要他们把人带到营口,那里自有福建的船只在等着,其它的吃喝什么的,都有南华的人安排好了,这种简单钱,不赚岂不是傻子?
在远东这块地界上,最神通广大的莫过于东北三十万土匪,他们可以说手眼通天。
作者铁帅说:郑重说明,以后铁帅会把更新放到凌晨12点一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三百八十四章:此起彼伏
张作霖请了各地绿林扛把子到他的大帅府吃饭,告诉他们明码标价,五块大洋一个白俄人,不管是用请,还是用抢的方法,只要能见到人,那就行。
结果整个东北的土匪都沸腾了,不断出兵其它地方,东北的白俄人没了,那就去外东北,去老毛子的地方抢,结果整个远东的白俄人被他们抢劫一空,源源不断运往福建。
至于原本的白俄军小股势力,在张作霖的威逼利诱下,他们无不同意前往福建,这也侧面改善了苏俄在远东的情况,使得苏俄比起同时期来,力量大增。
不只没有失去整个远东,而且还打通了这一片地区同欧洲那边的苏俄控制区之间的联系,使得两者可以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畅通无阻。
十五万苏俄军队紧紧的遏制住了远东的联合国军,形成一个平衡,日军当然是损失最大的,一个月不到,他们伤亡三个师团,剩下三个师团勉强够维持海参崴的局面。
苏俄已经重新使他们的工业散发第二春,沙俄时代尽管腐败,但是工业基础还在,兵工厂以及配套工业还能够运转,武器弹药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再加上布尔什维克党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洗脑能力,不断队底层农民进行思想改造,根本不需要多久的军事训练,教会他们会开枪就行,大批士兵源源不断的涌上战场。
不管是远东战场还是欧洲战场,他们都不落下风,这还得多亏德国牵制住了英法美,使得它们无力调动大军剿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如果德国人知道苏俄心里的话,必然会骂道:‘谁特么想帮你挡刀啦,我特么是为了自己不被砍死!’
的确,德国在今年上半年,因为东线的胜利,从而调出了大量生力军,投入西线战场,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进攻,一度将英法联军吊打。
如果不是美国在后面大力支持,武器弹药通过海洋,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恐怕早就被德国推下英吉利海峡了。
美国佬的支持力度可不只是武器方面,他们调动了三十万大军登陆欧洲,这可不是英法那种部队,而是清一色重装师,两万七千人,加上数百门火炮。
完全用炮弹推进,每推进一公里,就意味着扔下了上百吨炮弹,可见多奢侈?
天下第一的德军士兵也是血肉产物,在钢铁炮弹面前,他们显得如此脆弱,于是美国佬的火力攻势愈发猖獗。
没有人想得到世界二流陆军的美国佬,居然在欧洲战场压着德军打,尽管人数、火力两倍于德军。
但是世人只看重结果,八月到九月,德国战线被美国佬的火炮摧枯拉朽般的碾压,伤亡高达三十万,其中十五万是尸体,各式各样的火炮损失2000余门、轻重机枪13000余挺。
上半年的成果,近百万人的伤亡,换来的领土,就这样在区区一个月内全部丢回给了协约国。
这种绝对的军事失败让任何一个德国人都接受不了,作为骄傲无比的日耳曼人,他们无论做人还是处事都一丝不苟,绝不容许有一丝瑕疵。
可现在最大的污点已然出现,连番大战已经让德国兵源彻底枯竭,难道让那些老人、妇女、儿童上战场吗?不,绝不,这是身为日耳曼人的坚持。
事情不在变得那般美好,战争使得国内的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再加上近在咫尺的苏俄十月革命影响,原本势力孱弱的社会民主党瞬间力量暴增,吸收了大量工人阶级。
俨然成为政坛有一个庞然大物,不过他们的宗旨在于摧毁这个君主制帝国,建立像苏俄一样的真正的民主国家,当然统治人肯定是这些社会党人。
他们就像老鼠一样,藏身在阴暗处,一到晚上,出来四处煽风点火。
因为德国强大的军警系统让他们畏惧,此时此刻如果德国爆发大规模骚乱的话,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被国内上百万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消灭光。
这其中不乏有哪些犹太人,毕竟犹太人的利益诉求跟德国国家利益是有区别的,他们才不管你国家战败不战败,战败了他们一样做生意。
但是战争的败势让他们看见了上位的希望,商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他们的财富累积到一个暂时无法上升的阶段时,他们就会把目标放在权力上。
更何况一个强势的君主制大一统国家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与其将国家权力让给别人,不如掌握在自己手里,机智的他们把社会党人推出去当挡箭牌,自己在后面操纵一切。
如果不是犹太人肆意操纵德国国内经济,使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恐怕到现在为止,国家都不会出现什么变局,论团结性,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把东西奉献出来,乃至于生命。
可在有心人的眼里,这种精神恰恰能做文章,试想当这些国人饭都吃不饱的时候,爱国热情依旧不减,但是战争还是一败再败,所有人都会怀疑是不是政府不行。
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个人告诉他们,就是德皇昏庸,才导致战局失利。
难道他们不会想着人家在吃香的喝辣的,我在饿肚子,这公平吗?
其实德皇威廉二世自己都缩减开支了,后期的军费基本都是皇室自己的内库拿出的。
但是普通人民不知道,盲目的被引导之下,就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试图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统治阶级。
幕后推手也包括英美法甚至苏俄,他们谁都不愿意看见一个强大的德国屹立在欧洲大陆,毕竟现在的德国论地盘太大了,按常理来说,就算失败都能够赢得有利条件。
毕竟国家实力决定一切,德国还有能力鱼死网破,但是英美法、苏俄并不想这样,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想一击毙命,至少德国在未来数十年不能翻身。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三百八十五章:扬帆起航
这样就完美了,苏俄得以往欧洲部分大展宏图,有着亚欧广阔领土的它们迟早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英法则是想打压住德国,维持他们的欧洲第一地位,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地强国,双方利益不交集,完全可以走到一起去,换做德国,既想做陆地第一,又想做海洋第一,这怎么可以?
美国人最简单也最复杂,他们看得很明白,海洋第一强国以及陆上第一强国,谁不想做?
但是英法德的实力又摆在那里,不容得他们小觑,所以只能慢慢来,先让他们三方俱伤,再加上俄国,这就是四方通伤。
原本海军排名在英美法德之后的美国,一下子就升起来了,经过四年的欧洲大战,各国入不敷出,哪里还有钱造军舰?
而美国不同,光是赚军火钱就赚了个脑满肠肥,更别说现在还握着英法的一大批贷款。
完全可以敞开了造,可劲造军舰,没看人家的陆军一上阵,一个几人的小碉堡,直接招呼炮击,榴弹炮一轮覆盖,什么都没了,贼奢侈。
当然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光靠数量就能弥补的,论世界先进军事技术,不管是军舰还是轻重武器,那德国都是当仁不让,光学仪器更是没话说,卡尔蔡司的光学仪器世界公认第一。
想要迅速提升国家国力,这种技术储备,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抢,抢谁的呢?要抢就抢最强的,那就是德国。
可如果德国政府没有倒台,有威廉二世在,势必能够统一力量,试问人家不给,难道你还准备灭了德国,恐怕到头来,自己都快不行了。
这不是诸国想要的,于是幕后终极大boss,美国的小动作就来了,论犹太人最多国家,全世界当数德国,但是犹太财阀却是以美国居多。
犹太人经过几千年的流亡生涯,已经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个整体性复国机构,服从性远比军队来得强,于是美国的犹太财阀与德国的犹太财阀商讨,力量小的当然要服从力量强的,最终同意了搞事。
在他们的强大财力影响下,整个德国摇摇欲坠,甚至这种风波影响到了军队。
以强硬派为首的一干军队高官不甘心认输,试图以德国残余海军力量再搏一下,当时就引起了海军士兵的不满,明知不敌还要我们去送死,这种事情,谁又愿意呢?
于是各地军队反战情绪激烈,德国无以为继,欧洲战场的局势一度以协约国态度为准。
当然,所有国家都把目光放在了欧洲,暂时没能理会亚洲,特别是远东这一边。
他们根本猜不到远东的东方雄狮已然苏醒,正在逐步锻炼,试图恢复原来的肌肉。
日本动乱就是他们一手促就的,也正是这样,才使得震惊世界的第一场崛起之战爆发。
1918年九月二十五号,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记住的日子,中华民国与日本更是不会忘记。
就在这一天,浩浩荡荡的台湾收复战正式爆发,以冯家少帅冯庸为首的闽系军官正式迈出脚步,踏上世界舞台。
凌晨一点。
“洞洞拐,我命令捕鱼行动正式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