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卫国战争前期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让中国的商家为了走货都拼命的压低自己商品的价格,那个时候沈杏山一方面和日本黑龙会合作。寻求日本方面的手下留情,另一方面和海外的华人帮会洪门紧密配合。真的给中国商人在大英帝国的绞索下找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也就是那个阶段,青帮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和转型,那帮在上海滩打打杀杀的混混们冲出国门之后惊讶的发现自己以前是那样的幼稚,那保护费收起来真没什么意思了。
一开始海外的洪门和青帮合作纯粹就是那些华侨们出于帮助祖国的想法,但是随着中国战局的顺利,利益上的驱动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中国取得了卫国战争胜利之后,国内的经济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转,那些海外的华人大多通过青帮来国内投资做生意。青帮也总能给他们找到合适的项目并且给予关照。
这帮人讲的是义气,像沈杏山黄金荣这些人可能不懂得做生意的规则,但是没人敢骗他们。和生意人来往的多了,慢慢的自然就有了做生意的头脑,他们在战争期间打造出来的那些路子,都是他们生财的最佳途径。
杜月笙来找杨小林就是来替沈杏山他们几个传达一个想法,他们想成立一个正规的公司。而且是跨国公司。沈杏山给杨小林的信看上去就像一份计划书一样,条理和思路非常清晰。
他们想在整个亚洲做石油的生意。
这个时代的石油虽然不是战略物资,但已经是非常紧俏的商品了,靠石油发财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在许多行业石油都替代了煤炭和其他的燃料,不说日本印度这些市场上对石油也有一定的需求。就说中国人建设公路必然会拉动国内运输行业的发展。
这一点青帮人的看的十分清楚,那些外国的石油大亨们当然也明白。加上有消息说中国要推广农业机械,这让他们十分确定,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耗国。
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必然会推动价格上涨。四亿人的市场,可以让整个世界的石油都面临紧缺。这简直太诱人了。他们都兴奋的两眼通红,摩拳擦掌等着占领中国的那一片阵地。
杨打鬼那个家伙还一心要开发中国的油田,他总以为石油这个东西就是每块土地上都有的,居然要在中国东北建立他们自己的油田。可是这事情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折腾,日本人说那里没有石油,德国人也说没有,后来英国和法国的地址学家也断定中国不可能有油田,他现在应该死心了吧?
既然你没有,那你买我们的就是你唯一的选择。卖给你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中国太远,这运费当然也要算在你的头上,怎么算由我们说了算。当然我们不会胡乱要价的,一切由市场来决定。当你中国的需求量上升的时候,价格自然随即上涨。
大亨们做生意很精明的,他们当然不会一上来就摆出一副要猛赚一笔的架势,这是他们成熟的地方。他们知道必须先占领中国这个市场,然后把这个市场给养熟了,以后那就是财源滚滚。
英国和美国的很多石油大亨都找到中国商务部,要求成为中国石油供应的伙伴。但是有一个更精明的美国商人却找到了洪门在美国的负责人司徒美堂,通过司徒美堂联系上了青帮的沈杏山,那个石油商人说,他不要求和中国建立什么伙伴关系,只希望能和青帮合作,为中国打造完善的输油网络,而且他在菲律宾也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如果青帮愿意,他们可以一起打造一个公司,负责整个亚洲的石油供给。
这当真让沈杏山那些人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这是一笔好买卖,那个美国商人说的明白,这事情如果做好的话,不光在资金方面他会出大头,甚至以后青帮和洪门在美国有什么事情,他也可以帮忙摆平。
司徒美堂和沈杏山都知道那个人说这句话是完全有资格的,他们没有对人家产生丝毫的怀疑,因为那个美国商人的名字叫洛克菲勒。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垄断了美国百分之九十的石油供应。听说日本黑龙会早就找到洛克菲勒,想和他商谈亚洲石油的问题。但是洛克菲勒却没有选择日本人,而是选择了青帮。这真的让沈杏山有点意外。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不光能赚钱,还能让青帮脱胎换骨。
对于洛克菲勒的大名杨小林也是如雷贯耳,后来又许多人都说这个石油大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慈善家,而且他确实热心于慈善事业,洛克菲勒有句名言,被后来很多商人当做信条:“拼命赚钱,拼命存钱。拼命花钱。拼命捐钱。”
但是杨小林知道这个家伙不是一个好人,他是捐了很多钱,但是他赚钱的时候也确实拼命。一开始和别人抢油井,那真动刀子的。有人说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开发商抢地手段血腥,那是因为他们没看到洛克菲勒和别人抢油井的手段而已。
别看他说的好听,只建立一条石油供应网络。其实这和自己的百货公司是一个概念。在这个物流并不发达的年代,销售网络的完善是可以决定一切的。
百货公司进口洋人的火柴。两个小铜板一盒,这其中进货的本钱只有不到一个小铜板,剩下都是百货公司赚的。而当安徽的皖灯明火公司成立以后,百货公司卖他们的火柴是也是两个铜板一盒,可是买一盒送一盒,这样老百姓会买谁的不用想都知道。
销售网络在我手里的时候你其他人只能吃我剩下的。这是定律。
如果自己答应了洛克菲勒,那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将很快垄断中国的市场。
石油这个东西杨小林真的是打算垄断经营,他不可能说把这个市场放开让你们商人根据市场需求来搞。首先就像那些石油大亨估计的那样,杨小林也认为中国市场是庞大的,这赚钱的买卖国家不可能放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杨司令现在真搞不出来石油。所以他必须掌握这个渠道,囤积足够的数量供自己来打造现代化的装甲部队。
和洛克菲勒合作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能保持稳定,进货渠道以后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坏处在于这个渠道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这真的是杨小林无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他马上发了电报给沈杏山,表示现在可以和洛克菲勒接触,并且向对方传达中国愿意合作的态度。但是怎么合作还要继续谈,宁愿中国方面多拿一点钱出来,也不能让这渠道被美国人完全掌握,不能让洛克菲勒肆意的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部挤走。
杨小林明确的告诉沈杏山,如果洛克菲勒愿意的话,中国方面邀请他来中国进行商务谈判,并且会按照高规格的标准接待他。另外,关于沈杏山说的成立亚洲原油供应公司的事情,杨小林表示全力支持。
中国必须成立自己的原油公司,尽管现在我们国内没有开发出来油田,但是世界上有油田地方多了,咱们虽然还没有条件去和英国法国争夺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可是原油公司一旦成立,可以用商务合作的模式让中国获得石油。
这种事还真得青帮这些家伙去办,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世界上抢油井都是要动刀动枪的,中国的那些传统商人真做不好这个买卖。
公司必须马上成立。
这一次的维和行动中杨小林以及开始尝试自己的机械化部队了中国的维和部队没有日本那么大的规模,第一批前往俄国的只有两万四千人,其中通讯兵,医务兵,还有工程兵占去了整个部队的三分之二,真正的作战人员只有不到八千人。
杨小林对此作出的解释是中国部队这一次不是去打仗的,他们是去解救正处在战火和饥饿中的俄国公民的。
但是中国方面已经准备了两千辆卡车,一千多辆三轮摩托车,一百辆新型坦克和两百多辆装甲步兵车。另外中国方面还带了两百门中型火炮,现在中国的中型火炮都是有专门的炮车拉动。
这只是杨小林的一次尝试,没有稳定的石油供给渠道是无法打造现代化部队的。
即便如此,这一次的维和部队也是不需要士兵走路的,坐在车上一天轻轻松松两百多公里,一个半月把十几万吨物资和两万多士兵送到俄国,乃木希典说让中国人别等他,他能追的上来,如果不是杨小林这一次想给日本人一个舞台,如果不是他已经和托洛茨基同志暗地通过了一些协议,他真的很想看看,乃木希典那罗圈腿是怎么追上自己这些发动机的。





国之大贼 第三十七章 武装干涉
杨小林的优势就在于他知道战争的发展模式,八千人的作战士兵很少么?也许在现在的英法德等国看来确实是少了一点,萨道义先生不止一次的找过他,希望杨小林能再抽调一些部队,他说中国还是有这个能力的,最起码可以让张作霖的北方集团军协同作战,那样中国最少能派二十万人进入俄国。
杨小林也没有和萨道义多解释什么,只是敷衍说这些人只是第一批部队,负责到俄国以后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桥头堡。他告诉萨道义自己已经让张作霖做准备了,如果后面真的有战争要打,中国部队会随即开入。
中国方面确实已经让张作霖做准备,但那只是在情况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才会让北方集团军出兵蒙古。杨小林要尝试的就是这种作战模式,后勤服务人员比作战人员还多真的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可杨小林知道这才是战争的打法。自己不是轱辘山的杨司令了,那种让通讯兵都端起刺刀向敌人冲锋的作战模式应该被抛弃了。战争真的不是拼人多枪多,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完善的情报系统,高素质的部队和比别人领先一步的武器才是现代化战争的关键。
他想通过这次维和行动,来尝试自己崭新的战争模式和实验自己刚刚研发出来的杀人武器。
进入俄国维持和平会有战争么?杨小林根本就不去怀疑这个问题。所谓的维持和平只是他的说法而已,最近中国的报纸都在做着这样的宣传。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政治家们在向所有的人撒谎。很多记者跑到俄国去拍摄了各种各样的照片,证明俄国人民现在正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俄国老百姓坐在被炸毁的家园上哭泣,俄国的年轻母亲抱着自己孩子的尸体嚎啕大哭,俄国人诅咒战争的画面刺激着每一个读者的神经。
政客们大声的呼吁,我们应该给俄国人民以无私的帮助,我们应该尽我们的能力去阻止悲剧继续发生!在他们这堂而皇之的正义呼声中维和部队变成了天使的化身,甚至在他们国家内那些工人好像不那么激进了。
而事实上的情况是俄国冲突的三方除了尼古拉二世之外,托洛茨基和克伦斯基现在都在努力的改善国民的生活条件。对于维和部队的进入托洛茨基同志表示强烈的反对,而克伦斯基虽然在表面的赞同,却不断的寻找着可以避免这事情发生的方法。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愿意让别的国家的部队踏上自己的领土,只有尼古拉二世那样把个人的利益看的比民族尊严更重的混蛋才会发表欢迎的声明。
尼古拉是个坏蛋,可惜克伦茨基和托洛茨基这两个人都太幼稚了,他们本来有可以改变事情发展的机会,西方的目的真的只是要干掉托洛茨基。他们对克伦茨基还是很有好感的,甚至感觉这个人比尼古拉二世更可靠。但是,这两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俄国革命的领导者把最后的机会也给丢掉了。和西方之间有沟通的克伦斯基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想着通过谈判,来约束维和部队进入俄国之后的军事行动。
他根本就不明白,俄国现在完了,一群狼闯进来是来吃肉的!
克伦斯基提出了一个十分可行的建议。就是由英国和德国马上组成军官团,从欧洲这一方面介入俄国的争端,把白俄罗斯的部队和尼古拉二世的部队统一在维和部队的指挥下。并且要求托洛斯基的武装力量也要接受维和部队的监督。
这个倡议得到了托洛茨基同志的积极响应,毕竟现在同志们的条件很艰苦,他没有打仗的信心。更没有打赢的把握。
但是,英国和德国对这个建议并不感兴趣。共和元年十二月十日。英德中法美奥日等十六国发表联合申明,为了确保能控制住俄国的战争局势,各个国家将对俄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不让任何一点生活物资和战略物资流入任何武装力量的手中。这个申明终于暴露了狼的野心,它们对和平不感兴趣,只对俄国感兴趣。或者说,它们不愿意让俄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和平,你们的和平必须是我们主导的。
还是尼古拉二世有经验一些,人家知道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说,只要你们还承认我的政权,你们怎么说我怎么好。
托洛茨基也和杨小林接触了很多次,希望中国在这个时候能改变对俄国的态度,希望杨小林同志在关键的时候能拉兄弟一把,就算不拉,你也别落井下石。可是杨小林始终不给他明确的答复。这态度让托洛茨基有点明白了,自己这个中国的无产阶级同志其实一直都在利用自己,他不难想象,中国人的目的也不是太复杂,就是要求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而已。
也许当俄国自动分解成类似卢森堡那样的一堆没有任何自卫能力的小国的时候杨小林同志会和他继续商谈革命友情。
明白了就明白了,托洛茨基也不愿意再说什么,更不愿意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所作的一切不过是杨小林的鼓动。让人都知道自己是个傻瓜真没什么意思。好在杨小林虽然没有答应中国不介入,却真的拉了他一把。中国方面不光明确表示中国部队将尽力避免战斗,还答应给同志们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当然,杨小林没有说自己给同志们,而是说他可以帮助托洛茨基联系现在西伯利亚的施特萨尔那帮人,让那帮人给托洛茨基一批反坦克装备。
小日本这一次是带了一个装甲师来的,托洛茨基也确实需要这些。日本人的坦克性能和中国人送给尼古拉的那一批差不多,西伯利亚那帮人可是取得了完胜的。既然你给我枪,我又没有其他路可以走,那打就打吧!和杨小林一番接触之后,托洛茨基同志派出他的得力干将阿米罗尔紧急带着三万人的革命武装力量紧急赶往俄国远东重镇涅留恩格里,并且组织这里的民众,准备和小日本掐架。
西方报纸上说的那些俄国人民水深火热全部都是假的,杨小林知道有很多记者其实根本没去俄国,他们就在西伯利亚,找几个当地的俄国人来摆拍一下就发回去了。
虽然说俄国现在真的困难,可是咱们组织上的那一套手法不说有效果,最起码对贫下中农的鼓舞是相当厉害的。托洛茨基坚定了决心之后,现在的俄国人民真的在等着痛击侵略者呢。所以杨小林认为李德彪说的十分有道理,中国部队必须先和西伯利亚共和国干上一仗,把西伯利亚共和国打出来。真正的战斗,要等到日本人的罗圈腿追上的时候才能开始。
俄罗斯真的太大了,肢解它是一个技术活,急不得。还想在肢解俄罗斯的同时磕掉日本人几颗门牙,这更需要耐心。
共和二年一月三日,日本近卫师团在陆军大将乃木希典的带领下登陆海参威,国际组织对俄国的军事维和行动正式宣布开始。
小日本的进军是非常顺利的,俄国的远东集团军主力已经在中国战场全军覆没了,而且局势的发展也没有给俄国方面留下重新组建的时间,海参威军港里面只有两艘俄国方面的驱逐舰,在城里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地方武装力量。
日本战舰开过来的时候俄国人根本没有做任何抵抗,两艘驱逐舰很痛快的举起了白旗。同时,从库页岛开过来的日军两个师团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日军犹如两个大钳子一般的一下把滨海地区全部控制了起来。
仅仅三天的时间,这里的俄国武装力量就全部放下了武器,一月六日日本近卫师团开入今天的共青城。在这里他们遭到了第一次抵抗。这里是俄国远东最坚强的军事要塞,早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就多次对这个地方发起攻击,没能打下来。俄国军队创造了一个营在这里坚守了半年的神话。
但是这一次,俄国人就只能留下悲壮了。
三百多个俄国士兵不愿意向日本人投降,在没有军饷,没有物资,没有援军,也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抵抗。这里的部队现在真的很乱,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属于革命的一方还是属于尼古拉二世。可他们知道自己是军人,这就够了。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缺乏那种愿意国家献身的勇士,这些人如果到中国战场来可能也会举手投降,但是当他们知道自己在保卫祖国的时候,他们的战斗意念将变的非常坚定。
战斗打的并不激烈,日本人有了坦克和装甲车之后,要塞真的没有办法阻挡日本士兵靠近了,三百多人是怎么也没有办法和一个日军师团较量的。
仅仅一个小时而已,俄国人的抵抗就被击碎。具体的战斗情况其他国家也不知道,日本官方媒体在七号的报纸上就说他们已经控制了整座要塞,但是有些跟着日本军队的外国记者却说要塞里面还有枪声。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争论,没有人会去考究日本人彻底结束抵抗到底用了多长时间。当小日本的国内看到自己的陆军这么顺利就占领了俄国人的军事要塞之后,国民情绪是相当的沸腾!




国之大贼 第三十八章 货比货
这是维和部队进入俄国打的第一仗,小日本国内的报纸都给予大量的宣传,说帝国的军队为维护和平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他们在宣传中一直强调俄国要塞的坚固,甚至还拍摄了许多要塞内俄国的防御措施,证明这个地方真的是易守难攻。
那为什么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半年没打下来,这一次却几个小时就结束战斗了呢?小日本自己分析一下,得出的结束是日本军队在这一段时间战略战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而且武器装备了完全更新,处于世界领先的行列。
他们说大日本皇军已经是世界上的一流部队,所以才能打的如此轻松。对俄国要塞中只有那三百多个自组织抵抗的俄国士兵的现实,许多日本主流媒体选择了忽略性的回避。
日本人的大国情节早在印尼被他们收入怀中就高涨到了一个快要爆的节点,他们认为自己很强大,所以希望别人都承认他们的强大。但是中国在去年的表现也确实非常出彩,而且在中日战争中,杨打鬼把几十万日本6军埋在了东北,所以即便他们的海军现在号称天下第三,直逼英德,可是6军却始终被中国压的抬不起头来。
想让别人承认他们是亚洲的霸主,小日本就需要一个舞台来表演的他们的6军,这也是日本人这一次不向英法要一分钱援助的原因所在,他们就是想让所有的人看看,中国人能打败俄国人,我们大日本皇军也可以,他们迫切地希望日本部队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能出色一些,能比中国部队出色一些。
日本的这个宣传可以说在国内赢得了一片掌声,让他们的天皇的声望更加如日中天,政府也确实得到了人民的认同。那些先前对政府有些不满的基层军官们现在也安稳了下来。
其他国家当然也不会硬去和小日本较真,英法等国随即出贺电,对日本军队旗开得胜表示祝贺,并且希望日本军队再接再厉,尽快平定俄国东方的局势,赶来和各国的维和部队汇合,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只有中国没有祝贺他们的胜利,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友情显然非常淡薄,中国的报纸不光对日本人的胜利不屑一顾,甚至还非常慎重的提醒日本军队。要日本人记住这一次国际社会维和的任务,把他们的本性都掩藏好了,不要在俄国做出什么让俄国人民遭受伤害的事情出来。
小日本显然也不在乎中国人泼过来的这一盆冷水,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这是出于被日本军队拿下了第一个战功而产生的嫉妒。当日本控制了大半个远东的时候,中**队还在北京没出呢,这在反应上就慢了日本一拍。
如果说这次维和是中日展示自己武力的平台的话,那么中国人显然在起跑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收到俄国的同志们正在涅留恩格里集合的消息之后,日本十几万大军朝着涅留恩格里就开了过去。日军大将乃木希典说道:“让我们用胜利来回击别人对我们质疑,让那些对我们心存嫉妒人看着我们的勇士建立功勋吧!”
这句话很快在日本国内和日本军队中传开。成为了大日本皇军这一次出征的战斗格言。
就像日本人不搭理中国人的讽刺一样,对于乃木希典的这番话,中国方面也没有再做任何评论,李德彪在北京做着出征前的准备。他真的已经尽力了,但是没办法,这队伍就是不能出,预定的出征日期是一拖再拖。
要知道他们组成的是国际性的联军。这一次凡是表明愿意参与的国家基本上都派士兵过来了。人家也知道不需要他们打仗,抗面战旗就足够了。但是这扛旗和扛旗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行动真的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像英法德这样的大国相对正式一些。人家大使馆的武官带队,从殖民地抽调一点兵力,搞的像模像样的。而那些小国就没这个能力了,如荷兰,他在亚洲已经没有了驻军,荷兰人也有办法,他们从飞利浦公司在中国正在新建的工厂中抽了五个荷兰人,给他们穿上军服,然后扛上一面战旗,这就是我们荷兰的维和部队。
卢森堡那样的国家更是省事,中国外交部问卢森堡大使要不要派部队过来的时候,卢森堡的驻华大使整个都惊呆了。部队?我们自己国家都没有多少部队。不过看着其他的国家都派部队了,那我也派吧。他们在东交民巷贴出告示,招募部队。招了两人,其中还有一个中国人,然后扛着一面旗,来了。
别看人家这部队不正规,可是人家扛着国旗过来你就得给人家一个国家应该得到的尊重。李德彪在这事情上想的太简单了,他认为对所有国家的部队都采取一样的态度就可以了,英国人有什么你卢森堡就有什么,我绝对不会因为你掏钱少了或者说是你人少了我就欺负你歧视你,他以为这样做绅士们不会有什么意见。
1...290291292293294...3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