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片刻之后,萧何终于说话了“陛下,天下间有此才能者,当是不少。”
“那能被举荐出来为官者,有多少?”
萧何再次犹豫了,最后一咬牙说“可能不多。”
王霄很清楚,历史上有汉一代,一直为这件事情而发愁。
所以军功勋贵能做官,察举推荐能做官,甚至皇亲国戚都是天然的官吏。
像是刘大耳的祖父刘雄做过范县县令,父亲刘弘也被举过孝廉。
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萧何说的那种,德才兼备的,绝对是很少。
“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萧何能不能给一个最好的建议?”
萧何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王霄也不催促,自顾自的吃肉喝酒。
看到一旁被捆着的刘邦与卢绾,王霄挥挥手让人松绑,还给他们送去了酒水肉食。
两人都是战战兢兢的吃着喝着,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魔幻际遇。
刘邦倒是想过展现一番来着,可对上了王霄那似笑非笑的眼神,瞬间就没了心思。
他总是感觉王霄看他的目光很是古怪,就像是要把他的心肝脾肺都给看穿了一样。
等到王霄啃完第二条羊腿,那边的萧何终于是长叹口气“陛下,草民无能,想不出办法来。”
王霄示意蒙毅,去把那两个羊腰子给他端过来“看来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萧何面露羞愧之色,低着头不说话。
王霄看向一旁的刘邦和卢绾“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大规模挑选合适的人才的。”
刘邦心说,咱们丰沛最聪明的萧何都没办法,我一黔首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这种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他还是决心要抓住。
“陛下。”刘邦想了想说“诸子百家都是有才学的人,可以找他们要人才。”
此言一出,萧何当即眼神一亮。
王霄也是笑了起来,满意点头“不错,你刘季果然是个人才。”
名字的事情说一下,这个时代叫名字是以伯仲叔季来排,刘季的意思就是刘老四。
春秋之前,只有贵族才拥有姓与氏,百姓通常只有一个名。
而秦时,是华夏百姓普遍拥有姓氏,完善名字的重要时间段。
王霄夸赞刘邦并非随意说说,这是因为刘邦是真的有本事。
最起码,被称为能臣的萧何,就没想到这种定点挑选的办法。
此时此刻,正是诸子百家最为绽放的时候。他们的学子数量众多,而且基本上各个都是有本事的。
虽然有不少的主张都是奇奇怪怪,可大部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单单从解决问题方面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得到王霄夸奖的刘邦,兴奋不已。他感觉自己的好运来了,单身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刘邦不是不想娶老婆,更加不可能是在等吕雉。
而是他家里条件太差,实在是娶不起了。
看他的名字就知道,刘季。
前边两个哥哥要娶老婆,他们老刘家还能有多少钱。
现在的话,如果能被皇帝看中,那就是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王霄没让他失望“刘季,你与萧何,以后就做郎官留在朕的身边。对了,那边的那个卢绾也一起。”
三人都是大喜过望,齐齐的向着王霄行礼“谢陛下。”
这年头普通人想要出头,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你看刘邦,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的牛叉人物。都是混到了几十岁高龄才有了出头之日。
现在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换做是谁都得乐傻了。
“朕赐你名为邦,以后就叫刘邦了。你们先回去收拾一下,安排家人去咸阳城。”王霄放下酒坛,起身吩咐“速去速回。”
王霄这次来丰沛之地,主要目标就是他们三个。
至于其他的周勃曹参等人,现在还都是小屁孩,还是再过些年再说吧。
刘邦一路飞奔着回家。
是真的飞奔,两条腿就像是着火了一样,跑的风风火火。
至于路上撞翻了摊位,撞飞了小贩什么的,已经是完全顾不上了。
“我回来了!”
刘邦一脚踹开自己家大门,昂首阔步的走了进去。
这时代里,讲究父母在不分家。所以刘邦兄弟几个都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就这土坯房子来说,刘邦天天晚上听着兄嫂的动静,这么多年下来也是忍的难受啊。
“你发什么疯!”
这时代没有玻璃,所以哪怕是白天,房间里的明亮度也是很低的。
所以没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院子里待着。
刘老太公看心疼的看着被踹坏的大门,恨不得拎着棍子揍他。
“哈哈哈哈~~~”
刘邦双手掐腰,站在院子里仰着头放声大笑。
刘家人看着他,一个个面色凝重。
“老三这是怎么了?”
“莫不是一直没有娶妻,人给憋疯了?”
“我的儿啊~~~”
“要不,嫂子你...”
刘邦收声,随即大喊“今天见到皇帝了!是皇帝请我刘季去的!还赐给了酒水羊肉。”
刘家人面面相觑,片刻之后,刘太公开口说“老三,咱们有病就要去治病。别怕,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把你给治好。”
华夏治病的事情,那真的几千年前就这样了。
得病破家的故事,真的是数不胜数。
刘邦一头黑线不说,他兄弟们也是满心的不高兴。
现在还没分家呢,花费的都是他们的共同财产。
“我没病!”
刘邦咬着牙说“皇帝还给我赐了名,从今天开始,我就叫刘邦了。”
看到家人还是一副看神经病的眼神,刘邦拿出了离开之前得到的传与符,还有照身帖。
虽说老刘家基本上都不识字,可这些东西他们还是认得的。
不过怀疑依旧是存在,因为刘邦说的故事太过于玄幻了。
一个村里的泼皮,居然被皇帝看中选为身边的郎官,秩比四百石啊。
他们只想问一句,你凭什么啊。
一直等到一队秦军押运着马车过来,才算是彻底证明了刘邦此时的身份。
马车上装载的是王霄赏赐给他的东西。
酒水,铜钱,布帛。
这些都是响当当的硬通货。
刘家人再无怀疑,一个个高兴的抹眼泪“老三终于出息了。”
事情很简单,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就称为了老刘家最重要的一个人。
三天之后,王霄动身开始返回咸阳城。
换上甲胄的刘邦等人,跟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之中,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王霄再次找来了他们,扔给他们一个任务。
“做个策划,告知全天下的有才之士,来咸阳城参加取材考试。合格者,直接授予官职。”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六百八十八章 祖龙的四大工程 (月票加更)
秦国一向都是法家的天下,顶多还有做军械农具的墨家,以及耕地的农家。
他们与其他诸子百家都不对付,尤其是讲究无为而治的黄老,还有讲究以德服人的儒家。
回到咸阳城的王霄,第一个命令就是召集天下有才之士前来咸阳城考试。
考试合格者,将会被授予官职。
这个消息一出,明见黔首们无所谓,他们基本上连字都不认识,自然和他们没有关系。
而诸子百家之中,却是油泼辣椒直接爆了。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无论是哪个学派,本质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哪怕是空虚寂寞冷的小说家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看他们写的小说。
而像是儒家,法家,黄老家等等主流学派,更是将效力帝王视为人生追求。
现在王霄给了他们机会,但凡是收到消息的,全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全国各地的百家子弟,纷纷动身赶往咸阳城。
诸国纷争的时候,诸子百家也是争斗的厉害。
可领!
那个时候各家之间不但是打嘴炮,手上拔剑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像是法家在秦国,儒家在齐国。除了各自的小盟友之外,对待别的学派都是打压驱逐为主。
就像是少正卯治的是法家,在鲁国推行法家思想,吸引了大批孔丘的学生去听课。结果就是被反感法制的孔丘,以妖言惑众之罪处置掉,之后还给暴尸三日。
百家之中的内部纷争,见血那是常有的事情。
说白了,所谓的争夺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学派的人能够一起享受红利罢了。
他们争夺的,是能够让有着相同利益,或者说是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享受学说带来的好处。
不过现在的话,各国都没了,全都成为了秦国的土地。
没有了国家级别的支持,法家之外的其他学派的势微是必然的事情。
各家学派对于法家把持大秦早就不满,只可惜他们没办法撼动秦国的强势。
现在秦王主动给了机会,谁不懂得把握谁就是煞笔。
回到咸阳城的王霄,在王宫之中休息了几天,李斯等人就上了文书要求修建皇陵,修建全新的皇帝宫殿。
后世的城池,一般都是皇宫在中心或者坐北朝南的地方。余下的地方都是民居什么的。
而秦汉时代的帝都,城内大部分的区域都是皇宫。剩下的都是官衙武库戚里勋贵府邸等等。
黔首商贾们,大都是生活在城外。
此时的咸阳城,早已经是没有了修建皇宫的地方。
至于修建皇陵什么的,这不是李斯他们在诅咒王霄,巴不得他早点住进去。
而是这个时代讲究事死如生。也就是说,对待死的时候也要如他活着之时那样的享受。
他们相信,或者说自己骗自己说死了以后,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活着。
所以,修陵在这个时代是一件好事情,而且不够级别的人根本就没资格修。
王霄既然超越了诸王,成为了皇帝。那他的陵寝必然是要修建的前所未有的程度。
“骊山修帝陵,发七十万人,修二十年。”
看着预算估计,王霄忍不住的捏着手指。
这里说的修二十年,指的是二十年内能主体部分能修建完成。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修陵的工程并不会就此结束,而是会一直修下去,直到皇帝住进来才算是正式结束。
至于主体工程结束之后还修什么,王霄估计是种种花,养养草。刻个石碑,雕个石像什么的。反正不是专业的,他也不清楚。
七十万人的徭役,加上看管他们的人。加上他们用的工具,他们的衣食住行开销等等。
这是一笔看不到终点的花费,会持续不断的消耗国家的元气。
“修陵的事情,先等等再说。”
王霄肯定是不愿意把人力物资都消耗在这个,早就被历史所证实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
有这么多的人力物资,拉出去干匈奴那才叫一个真香。
不过这些习俗流传很久了,王霄也不好直接就给废除。所以他选择了暂时搁置起来。
“喏。”
大臣们之中,除了负责皇家工程的少府令有些失望之外,其他人倒是平静的很。
王霄再次拿起一份文书,这是请修建新皇宫的。
说实话,王霄本人对于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并不高。
别的世界里,风餐露宿的日子也是常有。
宫殿修建的再大,最后睡觉的时候不还是一张床吗。
“陛下。”冯去疾抱着笏板上前行礼“我大秦威临天下,四海拜服。当建新宫,以彰煌煌天威。”
萧何说过一句‘非壮丽无以重威’。
在这个时代里,面对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环境,巍峨高大的宫殿群,的确是能从心理上给予普通人巨大的压力,从而让其心生敬畏。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事情,这个王霄是懂的。
大秦现在统一天下了,当然是要建造比之前王宫更加宏伟壮观的宫殿群才行。
可修建新的宫殿这种事情,本质上来说与修建皇陵差不多。
海量的民夫,海量的物资,海量的消耗。
王霄是真的不想在这些事情上面花费太多。
“宫殿之事...也是等等再说吧。”王霄考虑了一会,觉得还是把资源用在军队上更重要。
“陛下,不可啊。”这下群臣们就不干了,纷纷出来劝说。
皇帝年轻,而且生死什么的大家都忌讳。所以皇陵的事情,王霄说暂且搁置也没什么,反正最后都得建。
可新的皇宫却是不一样,因为这是代表着一统天下的大秦的脸面。
他们这些人身为朝中大臣,这种面子工程是绝对不能松懈的,因为关乎着他们的名声。
面对着众人的劝说,王霄也是有些犹豫。
不是因为他想要住大房子,而是随着各国美人组团来访玩吃鸡游戏,王宫逐渐快要住不下了。
“那就一点点的建造好了,不用想着一口气建完。”
王霄最终还是同意了新建全新的宫殿群。不过他牢牢记住历史上阿房宫的教训,宁愿花费漫长的时间去慢慢修,也不愿意为了尽快住上而疯狂压榨民力资源。
少府那边早就做好了各种前期准备。几个备选的地址送上来,跟着就是完整的建筑图。
王霄只看了一遍就心中了然,这特么的就是阿房宫的图纸啊。
阿房宫他都不知道进进出出的多少次了,看眼图纸就知道。
既然是阿房宫,那地址也不用多想了,必然是在原定的地址上。
祖龙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还有阿房宫。
在王霄看来,只有秦直道有着积极的意义。
皇陵什么的,他是不准备修了。反正他也用不上。
阿房宫可以修建,但是绝对不能急切的上工程,宁愿修个几十年。
万里长城的话,王霄打算走不断扩张,铁骑所到之处皆为国土的路线。
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这个,真是得不偿失。
可万里长城的意义不同,甚至已经是成为了华夏的一种象征。怎么也不能在王霄的手中没了啊。
修,肯定还是的修。
一想到又是一项动辄就要百万人力,修建不知道多少年,耗费巨大的工程。王霄就是头疼不已,他甚至都想着还不如做个昏君来的简单方便。
做昏君太简单了,整天就是醇酒美人就行。
可想要做到不让祖龙失望的程度,王霄就得真的头疼了。
实际上所有事情的本质,还是在于生产力太过于地下。
如果是在机械化时代里,这些工程真心不算什么。
想要修建这些大工程,就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口。而王霄的计划之中,华夏的人口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他们要向着四面八方进发,拓展生存空间。可不能用在工地上。
王霄左思右想,最终决定既然不能用内部的,那就从外面聘请。
他准备派出大军讨伐四野,用刀枪剑戟,聘请蛮族来做苦力。
反正都是出力气的活,蛮族没什么脑子就只剩下力气了。
出动大军之前,王霄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召集诸子百家考试,选拔人才是一件大事。再有就是,王霄要拆除咸阳城的城墙。
城墙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保护城内的安全。在防御方面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王霄既然选择了扩张,那其用处就大为减弱。
要是有谁能在这个时代里打到咸阳城附近,王霄也就白瞎了穿越的机会。
而且现在咸阳城的面积,明显配不上其国都的地位。
王霄不打算修建皇陵,也就没办法像是汉朝皇帝那样,迁徙天下豪强在皇陵附近形成富裕的城镇。
既然如此,他干脆就把咸阳城的城墙拆了,把城市扩大,集中富户百姓让这里成为真正的繁华之都。
就连那些被拆掉的城墙材料,也可以运去阿房宫那边打地基。
王霄任命蒙恬为将军,准备率领大军北上,收复河南地。
一道道的命令发布出去,整个大秦都开始快速运转起来。
大量的物资与兵力,开始通过咸阳城到萧关的秦直道往北进发。
王霄准备在秋收之后就开打。
不过在那之前,王霄还要从云集咸阳城的诸子百家之中,挑选真正的有用之才。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六百八十九章 河南地
“县丞,这是三川郡参考学子的名册。”
咸阳县衙内,一名刀笔吏将一摞名册恭敬的摆放在了张良的文案上。
看着眼前的文档,张良有些感慨“陛下创纸张,真是吾辈福音。”
纸张与竹简的差距,做文案工作的人感触最深。
从重量到记载文字的数量,差距都是非常之大。
这种好东西,对于张良这样玩文字的人来说,的确是吸引力巨大。
没错,这就是那个博浪沙刺秦的张良。
王霄提前了好几年灭韩,年轻的张良没能跑出去就被俘虏。
之后被迁徙到咸阳城的路上,他也是看到了众多韩国百姓们,分到了田地物资的笑脸。
那是一种之前韩王在位的时候,从未从黔首们的脸上看到过的笑容。
普通人的变化,给年轻的张良带去了震撼。
要是再晚些年,人到中年的张良就不会在乎这些了。
之后他在咸阳城通过了考试,得以留下来出任官吏。而不用和他曾经的王一样,被送去蛮族密布的边地过苦日子。
真的是苦日子。
王霄是迁徙那些韩国贵族,并非是流放。
将那些韩国贵族安置在了陇西一带,他们的家在哪儿,人却是可以各处走动的。
当然了,财富什么都被没收的情况下,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来说,来一趟咸阳城就足够他们破产了。
也就是在当地混上了公务职位,有了公款出差的机会才能来一趟咸阳城。
张良就遇上过同样参加过那次考试,却没能考过,不得不去往陇西的同伴与朋友。
曾经风度翩翩的佩玉少年,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肤色泛黑,穿着麻布衣服,浑身肌肉精壮的汉子。
如果不是朋友喊他,张良根本就认不出来。
朋友们诉苦说,陇西那边到处都是蛮族,还要自己搭建房舍城池,放牧种粮维持生活,想要喝口酒都得去三十里外的县城,想要听奏乐得去二百里外的郡治。
曾经这些对于他们这些贵公子们来说唾手可得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是成为了梦中的回忆。
每次听到这些,张良都会感觉的庆幸。
庆幸自己考过了选拔,可以带着家人留在咸阳城这座天下间最繁华的都市之中。
现在弟弟可以在家中悠闲的念书,空闲的时候还可以策马出城去踏青。
若是去了陇西与蛮族为伴,天知道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环境改变人。
哪怕是爱因斯坦,出生生活在非洲某个部落的话,也不可能有丝毫的成就。
张良经历了这几年的变化,心态上自然是和历史上那个国破家亡,一心只想要报仇的张良截然不同。
现在的张良,是咸阳县的县丞。
商鞅变法的时候聚诸多小乡为县,百多年之后再聚县为郡。
而咸阳县,就是天下第一县。
咸阳令也是天下第一县令,此时的咸阳令当然不是赵高的女婿阎乐,而是之前著名的神童甘罗。
王霄没让他当宰相,而是让他做了咸阳令。
在城内做了几年官职的张良,一步步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咸阳令的县丞。
据说甘罗很快就要发往巴郡做郡守,张良这个前韩国遗族即将成为新任的咸阳令。
历史上的张良,在祖龙活着的时候一无所有。
可是现在的话,在王霄活着的时候,他却是身居高位要什么有什么。
有机会凭借自己的本事做到大秦的丞相,张良哪里还记得韩王在放羊的事儿。
张良翻看着来自于三川郡,想要参与这次大秦国考的学子资料。
或者说,是报名的资料。
三川郡之中报名的不少,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张苍。
他是荀子的门人,与李斯韩非是同门。
之前王霄修历的时候找他来做事,不过做了一半居然弃官跑了。
也就是王霄知道他的名气,所以没去追究他。
至于为什么逃跑,那是因为张苍的侄子是张耳,而张耳一直坚持抵抗秦国。他怕被连累丢命,所以急匆匆的就逃跑了。
现在的话,王霄决定暂时和代地的赵国残部讲和,直接赦免了所有弄抵抗的赵国残余贵族。张苍也在赦免之列。
至于为什么要赦免,为什么要和赵国讲和。那是因为他要去打匈奴了。
合作与利用,对于王霄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只要能得到好处,他才不在乎这些。
张良看完资料,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将文档交给刀笔吏,安排这些人参与考试。
1...31731831932032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