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年轻的哲宗被压制多年,心头对于旧党早已经是恨到翻江倒海了。
作为旧党的领军人物,谁跟苏东坡走的近都会倒霉。
他要是现在直接跳出去,成为苏东坡看重的年轻人。那基本上哲宗一朝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这位可是遇到大赦之年都不肯放过旧党的狠人。
王霄落款赠送大学正李公,随后秦观上前同样落款花押。
他估摸着这幅字的价值应该比不上之前苏门四学士一同落款花押的鹊桥仙,不过价值数十万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格非非常高兴,招呼管家安排酒席,他今天要与王霄秦观不醉不休。
这边喝的兴高采烈的时候,那边书房的门被推开。李清照悄然走进书房,翻看着王霄所写的那首诗。
小姑娘的好奇心很重,躲在餐厅外面听到几人的话语,就跑过来想看看究竟是写的什么,能让自己父亲如此高兴。
看完之后,李清照目光之中神采连连“写的真好。”
你看,穿越前辈们都喜欢收文抄公做徒弟,原因就在于此了。
华夏几千年的文采风华,魅力无人可挡。
酒桌上三个人天南海北的各种闲扯,什么样的话题都有。
而王霄的表现再次震撼了李格非。
他是真的什么话题都能接的上,而且为人不卑不亢,既不假装藏拙,也不会跟个愣头青一样死命的想要出风头。
这种本事与才华,还有为人处世的能力。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他那丰神俊朗的风度都让李格非很是欣赏。
他这下算是明白了,为何王霄能被苏门四学士看重,甚至不惜与他平辈相交。
此人,的确是有大才。
这边喝酒一直喝到了夕阳西落,王霄这才扶着醉醺醺不省人事的秦观告辞。
离开之前,李格非隐晦的暗示王霄准备束脩六礼。
所谓六礼束脩,就是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日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肉干。
今天王霄的种种表现与才华,很明显是打动了李格非,也是真正动了收徒弟的心思。
虽然说李格非会因为旧党的事情被牵连,可王霄却是不在乎这个。
成了李格非的弟子,明显好处更大。最起码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个月后,秦观黄庭坚等人观礼,王霄拎着六礼郑重登门拜访,行拜师礼。
李格非收下了礼物,并且回赠了王霄一本论语以及一把葱。
跟着李格非念了一遍‘大学’的首章,就这意味着这位大学正正式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
天地君亲师,在这个时代是极为看重的。
拜了师,就意味着真正成了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
当天李家开了家宴,李格非为王霄介绍了他的师母,师妹还有师弟。
李格非前妻早亡,继室王氏乃仁宗天圣年间的状元郎,曾经做过三司使与御史中丞的王拱辰的孙女。
至于女儿,毫无疑问就是大名鼎鼎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年岁小小的师弟,则是李迒。
李家虽然生活有些拮据,可这个时候绝对不会丢脸。
家中开了一席大席面,热情招待了前来观礼的黄庭坚等人。
不过七八岁年纪的李迒,吃的满嘴流油很是开心。
至于李清照,虽然这时代里的礼教还没有朱熹加工之后那样残酷,可见面上席,吃了几杯酒水之后也就告辞离去。
秦观他们几个都是无酒不欢的酒鬼,李格非虽然为人清正,可都是同僚年岁也差不多,今天他还是主人。被几个人围着劝酒那也是不得不喝。
小小年纪的李迒吃饱喝足就想要去方便,王霄主动站起来陪着他去。
方便完出来的李迒,看着等候在外的王霄恭敬行礼,喊了句“师兄。”
王霄像是变戏法一样,从衣袖里取出来一块玉佩塞进李迒的手里“这是师兄给你的见面礼,拿着。”
从小就接受父亲严格教育的李迒有些局促,不过一想到既然是见面礼那就没问题。之后自然是欢快的接了下来。
“谢谢师兄。”
王霄笑容满面的捏了捏他的脸“师兄有件事情想要请你帮忙。”
刚刚收了礼物的李迒自然不好拒绝,小声说着“我还小,能做的事情不多。不知师兄有何吩咐?”
“你倒是个小机灵鬼。”
王霄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你告诉我,你姐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她的朋友又是谁。以后有什么重要的活动,像是去寺庙拜佛,和手帕交们一起开诗会,什么时候出城去踏青什么的要记得通知我。能做到吗?”
“这个...”李迒一脸的为难“不好办呐。”
王霄从衣袖里抽出一张面值二十贯的交子塞进李迒的手里“这是师兄请你吃糖的。”
李迒的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师兄你人真好。放心吧,以后有关姐姐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告诉你的。你要是成了我的姐夫,那就更好了。”
王霄大喜,手腕一番又是取出了几张交子“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你这个弟弟我认定了!”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天爷是想让你们死!
时光荏苒,几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就来到了元祐九年的正月。
西夏派遣来了使者向大宋进贡,希冀着能够与大宋取得和睦。
自从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立西夏之后,大宋就开启了与西夏长达百年的征战。
西夏一直都想与大宋和睦。可大宋哪里能受得了自己的小弟背叛之事。
而且这里是大宋最后一块养马场,在辽人面前吃够了缺少骑兵苦头的大宋,说什么也不能放弃。
自从神宗开始,大宋的攻势就愈发强盛。
而西夏那边却是逐渐陷入内乱,夺权的太后与昏庸的国君接连不断。
如果不是出卖自己的国君去给辽国人做女婿,西夏早就被平了。
不过这种家国大事,还不是现在的王霄需要去考虑的。他现在忙着做的是带着明月与李清照姐弟参加上元灯节。
上元灯节又称元夕,或者元夜,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上元灯会起源于道教的三元。
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是道教的三个节日。
三元节要张灯,从宋朝初年便有了,后来到了宋太宗淳化元年免去了中元与下元张灯,只保留了上元的节会。
这是真真正正一年之中最为繁荣热闹的日子。
全天下都过上元节,这其中最出彩的毫无疑问就是东京汴梁城。
衙门里会休沐三天,皇帝会亲临宣德楼观灯。
大街上挂满了无数的灯山烛海,到哪里都是拥挤不堪,接踵摩肩的人群。
到了这一天,整座汴梁城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灯,好像天上的星星落到城中,万灯千盏,闪闪烁烁,遍地生辉,把汴梁城装饰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在这个欧洲还处于黑暗中世纪,美洲人还在用石头的时代里。
这座城市就是整个世界的文明之光。
清晨,雪后初晴。
蔚蓝的天空碧空如洗,不着一丝云彩。
大街上满是扫雪走动的人们。
街道两侧,早已经堆满积雪。宛如无数条白色的大蛇一般,随着街道蜿蜒延伸。
这座整个世界最为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里,早已经是银装素裹,异常美丽。
“姐姐快点!”
换上了一身新衣服的李迒站在落满厚雪的院子里,急切的直跺脚。
同样是换了新衣服,还围着狐裘披肩,秀发上用上了玉簪的李清照从房间里出来,给了弟弟一个脑蹦。
“这才什么时候,急什么急。”
今天是上元灯节,王霄会来接他们姐弟俩一起去观灯。
这时代的师生关系是很紧密的,甚至可以说与家人无异。
李格非晚上要带夫人去赴宴,王霄作为他的弟子带着李迒与李清照去看灯那是毫无问题。
对于这个时代缺少玩乐的孩子们来说,去繁华热闹的上元灯节观灯,绝对是足够期盼一年的好日子。
他们早早的就梳洗打扮,心头急切的等着王霄来接他们。
自从王霄成了李格非的弟子,李家的生活水平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起来。
王霄当然不可能傻愣愣的直接来送钱,那是在打以清正廉洁著称的李格非的脸。
他用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论逢年过节还是谁的生辰节日的,他都会来送礼。
送的东西也都是非常实惠。
像是送给李格非的,不是茶叶酒水就是书籍。
虽然没有什么孤本珍品的,可却足以满足李格非的需求。
送给李格非夫人的,都是以布帛为主。
虽然只是普通布帛,没有名贵丝绸什么的,可送的量大啊。
送给李迒的,都是瓜果蔬菜,蜜饯羊肉什么的。
用的理由也会理直气壮,小师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自己身为兄长给他买好吃的天经地义。
至于送给李清照的,都是些胭脂水粉,笔墨纸砚什么的。
像是过年送年节礼的时候,王霄专门送了她一条白色的狐裘披肩,绝对是投其所好。
李格非的收入并不低,可他的开支很大。
王霄送来的这些礼物都是有着正当的理由,谁也挑不出刺来。
这些东西送来了,就直接省下了李家购买的花销。
手中有了余钱,家里的生活水平自然而然的就获得了提升。
王霄一直在说,无论是穿越到了什么世界,首要任务就是先弄钱。
只有手里有钱了,许多事情才能真正的办起来。
王霄大把撒钱,却是能做到不让人有一丝的反感,反倒是很欣赏他会来事。
就像是现在,李家是真正的把他当作自己人来看待。
王霄当然不可能来这么早,他现在甚至还没有起床。
被外面庭院里扫雪的声音惊醒的明月,收起自己长长的秀发,悄然起身走下床榻。
穿上鞋来到一旁,向炭盆里添了几块价格昂贵的银霜炭,随即匆匆忙忙的跑回去,钻进温暖的被窝之中。
王霄嗡声问了句“什么时辰了?”
“还不到巳时。”
“嗯。”
汴梁城的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更是如此。
这年头的房子都是木材做的,窗户也都是糊的厚厚窗户纸。防寒能力并不高。
虽说王霄并不在意这种严寒的天气,可这种天气下他也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
“天气这么冷,我们玩会牌来暖暖身子好不好?”
王霄虽然是在询问,可明月从来都不会拒绝他的要求。
自然而然的,两人开始玩牌斗地主。
这一玩,直接玩到了午后时分。
感觉浑身都是热力的王霄精神焕发的起床,与明月一起吃过饭就带着礼物上了马夫早就准备好的马车。
出了门,就向着李格非家的宅邸行去。
能在汴梁城里有辆马车,那可是中上人家才能买得起的。
一路来到李家宅院,李格非夫妇已经外出赴宴去了。李迒看到马车直接就跑了过来抱怨“都等一天了,姐姐都补了好几次妆。”
跟着出来的李清照俏脸微红,小声呵斥“胡说什么呢。”
明月笑着带着她们上了马车,王霄则是坐在车前与车夫闲聊。
马车四周都用厚实的布裘包裹起来,里面铺着软垫还有温暖的手壶,非常温暖。
“明月姐,怎么这么晚才来。”小小年纪的李迒什么都不懂,还在不停的抱怨来的晚了。
对于已经开始读书的李迒来说,这可是一年之中难得的可以尽情玩耍的好日子。
古代求学,尤其是这种自己家里教的求学,与现代世界上课放学还有假期的学校生活截然不同。
那是真真正正天不亮就要起来背书,冷月高悬的时候还在研墨写字。除了重要节日之外,绝对没有一天假期可言的读书生涯。
很多读书人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像是李纨她老公贾珠,就是长年累月这样苦熬死掉的。
已经开始修学的李迒本心绝对是不会喜欢这种可怕生活的。所以像是上元灯节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就是以年论的期盼日子。
明月面色微红,自然不好解释什么。
她拿出暖壶倒出热水在杯子里,递给姐弟俩喝茶取暖。
灯会是在晚上才开始,现在还有一两个时辰。他们要先去找地方休息一会,吃过晚饭才是真正的不眠夜。
一脸悠然自得的王霄靠在车辕上,漫无目的的打量着逐渐热闹起来的大街小巷。
突然之间,王霄的眼神里闪过一抹冷意,默默的看着不远处的一条小巷。
片刻之后,他撩开帘子对车内的人说“你们先去酒肆点菜等我。我去办点事情就赶过去。”
王霄握着宝剑跳下车,脚步似缓实快的在人群之中穿行,很快就走进了那条小巷之中。
拍花子,又称拐子。是一种流传古老的行业,做的是丧尽天良的勾当。
这些人毫无人性,毁灭无数了无数的家庭,让数不清的孩童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汉时,这种罪行与盗墓同罪,是要处于磔刑的。
在唐宋之时,则是绞。
王霄就是看到了一个掠走孩童的拍花子,这才主动追了上去。
这种事情他没办法全都管,可既然是被他遇上了,那就绝对不会客气。
王霄没有直接冲上去拿人,因为这种人都不会是一个人行动,他们都会有同伙。
在汴梁城待了这么久,他大致也有了些了解。
这种人都有着不弱的力量,就算是被官府拿了,也有很大的可能保住性命。或者是流放,或者是关上几年就能出来。
王霄不想这么便宜他们,所以直接就带上了佩剑。
那拍花子的抱着个小孩,在小巷里跑的飞快。为人也是机警,一路探查非常警惕。
走街串巷了一会,来到了一处位于偏僻之地的破庙里。
躲在破庙里向外张望了一会,没见到有人跟随,那拍花子的这才抱着孩子来到一尊掉漆斑驳的佛像后面,拉开地板直接钻了进去。
这地下另有空间,而且还有不少的人。
一侧类似牢房一样的几间隔间里,摆放着不少的木质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一个年岁不一的孩童。
七八个壮汉正围坐在火盆旁边饮酒吃肉,看他们满嘴流油的样子,好不快活。
“老七,你行啊,又得手一个。”
看到那花子抱着孩子下来,壮汉们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孩童在他们的眼中,那都是黄澄澄的铜钱。
那被称为老七的花子将孩童塞进一处木笼里,走过来抓起酒壶就直接灌。
“这鬼天气,可真taniang的冷。老天爷这是不想让咱们做生意呐。”
“你说错了。”
一道犹如寒冰般的声音从他的身后响起“老天爷是想让你们死!”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二百五十六章 师兄真是个正人君子呢
夜空之中,一颗颗星辰犹如宝石般熠熠生辉,与地面上这座被灯火所笼罩的城市交相辉映。
作为汴梁城内最大的办事机构,开封府大门这边,几个值班衙役正围拢着火盆,饮着屠苏说笑聊天。
“韦班头那条老狗,把上面发下来的恩赏克扣了大半,落到咱们兄弟手里的只剩下三瓜两枣。”
“那老狗终有一天会死在xxx的xx上,等着瞧吧!”
“前两日,城南潘家棺材铺的衙内,在弄云小筑被几家大衙内打坏了。听说他们家就这一个男丁,现在还在闹呢。”
“闹什么闹,顶多陪他家点钱,还能怎得。”
“你们是不知道,那城西报恩寺侧,三柳条巷里的陶家小寡...”
‘嘭!’
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远处丢过来,直接砸在了火盆上。
顿时就是火星四溅,炭木横飞。
被吓的坐地上的几个衙役都傻了。脑袋里晕晕的,完全无法理解只是吹牛打屁而已,怎么会飞来横祸的。
等他们回过神来,看清楚被丢过来的是什么之后,直接就是被吓的魂飞魄散。
几人连滚带爬的跑去叫来值班的捕头,一群之前还在喝酒的人从衙门里跑出来,呼啦啦的围着首级看。
“捕头,这上面有张纸条。”
纸条打开,上面写的一个地址。
“这地我知道,是城西宣秋门外蔡家巷的大业寺。不过几十年前一场大火,早就荒废了。”
送你一个现金红包!
能在开封府里当捕头的,虽然也要讲出身讲关系门路,可必要的本事和胆气还是要有的。
那捕头大手一挥“把东西带回去。你们几个,跟我去那破庙。”
一路来到破庙,入门就看到地上有血渍画成的箭头指引方向。
进大殿,绕佛像,看到了被打开通往地下的通道。
“血腥味,很重。”
捕快们纷纷拔刀,留下几个在外面看守,那捕头带人直接冲了下去。
这些能出来办差的捕快与衙门之中那些只能敲棍子喊威武的不同,他们的胆气要大的多。
来到下面看到环境,顿时纷纷抽气。
孩童们的哭泣声中,那捕头紧紧握着刀柄。
“速速去禀报府中大人,这是大案!”
------
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无数的烟火犹如火树银花般绽放,孩童们兴奋的尖叫拍手,小脸红扑扑的。
宽阔的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挂满了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彩灯。
已然结冰的汴河上,众多早已经落下船帆的船只同样摆满了灯火。闪烁跃动的火光,如远天升。
爆竹连响,灯火如龙。
汴梁城内舞龙舞狮,夙夜不眠。
“这颗树漂亮。”
王霄带着李迒,明月陪着李清照一同走到一颗巨大的百花灯树旁。
这是一颗很大的树,上面层层叠叠挂满了上百盏的灯火。
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灯笼随着夜风起舞,煞是好看。
李清照收回看向灯笼的目光,小心翼翼的看着王霄手中的佩剑。
她虽然年岁不大,可为人却是非常聪明。
曾经看过家中厨娘杀鸡,那股刺鼻的味道之前在王霄的佩剑上也嗅到了。
这让她的心中非常疑惑,之前王霄究竟是做什么去了。
“姐姐你看这个!”
手里抓着糖人,糖葫芦,泥人等等各种吃食玩具的李迒兴奋的拉着自己姐姐的手晃荡“这是猜字谜的。”
灯上写着谜题,猜中了就能拿走漂亮的灯。这个套路千年之前也是有的。
王霄对这种小孩子的游戏没兴趣,拉着明月在一旁的小吃摊上点了汤圆吃。
那边姐弟俩则是兴奋的小脸扑红,围着谜题灯不停的转悠。
这年头蔡京还在成都混日子,大宋的福利制度还没有出现。哪怕是猜谜也是要钱的。
虽说不多,可猜一个灯谜十文钱总还是要的。
没多大会的功夫,李迒就已经小跑着过来,扭扭捏捏的在王霄身边晃悠。
王霄笑着伸手指着身边的椅子“坐下吃汤圆。”
李清照也过来了,手中还拎着两个小巧漂亮的灯笼,这是她的战利品。
等到几人都吃过汤圆,王霄这才擦干净嘴,站起身来“想要几个?”
原本闷闷不乐的李迒当即就跳了“我全都要!”
再次来到灯谜摊位前,王霄大气挥手“老板,你这里还有多少猜谜灯笼?”
老板笑呵呵的行礼“这位郎君,小老儿这里还有二十八盏灯谜灯笼,你要猜几个?”
“我不猜。”
王霄摆手,拿出了一张面值一贯的交子递了过去“我全买了。”
‘噗!’
边上的明月与李清照捂着嘴笑的不行。李迒却是直接拉下了脸,他要的不是这种效果啊。
“这个...这个...”灯谜老板一脸的为难。
王霄再次拿出一张面值一贯的交子“天这么冷,早点回家抱孩子去吃团圆饭。我花钱让你提前回家,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老板欢天喜地的拿着两贯钱跑了,留下了二十八个猜谜灯笼。
“拿着吧。”王霄示意李迒“你说全都要的,现在都是你的了。”
感受着四周怪异的目光与指指点点,李迒的脸上火辣辣。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最终李迒只拿走了一个鲤鱼灯笼,剩下的都被王霄装上马车。
“师兄,你才学那么高。明明可以猜谜得到这些灯笼,为何要出资购买?”
面对李清照的询问,王霄自然不会说我是懒得去查资料水字数,他是一脸悲悯的说“这猜谜灯虽然不过是竹为筋,纸为皮。可却是那人辛苦所做,只为换得家人上元节能吃顿好的。”
1...11711811912012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