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城管无敌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老老王
待到北半球的夏季到来,北冰洋的广袤冰盖开始融化,东北航路被打通之后,一部分舰队还将会从冰岛一口气突入北冰洋。沿着荒芜寒冷的西伯利亚苔原海岸一路向东。继续通过白令海峡、堪察加半岛、库页岛、日本海,最终穿越对马海峡,重返中国的土地,完成这场一口气穿越全球四大洋的漫长旅途。
而剩下的一部分舰队,则将在未来几年内常驻冰岛的临时锚地,为北极海上航路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相当辛苦的开创性漫长远征,但同样也不乏各种各样的荣耀、奇闻和乐趣。
然而。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让这场和平远航被突然蒙上了战争的阴霾……
此时,在旗舰“勾践”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正是一片欢乐的喧嚣,弥漫着各种烧烤和炖煮菜肴的香气。一小队人正抬着盛汤的大桶,端着盛菜的铁盘,来回穿梭于随波摇晃的露天甲板和甲板下的伙房之间作为一个“舌尖上的国度”,即使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海船上,中国人也总要想办法做出一些美食。更何况,在生活枯燥而又单调的大海之上,让水兵们尽量吃好喝好,也是保证战斗力的一种必要准备。
例如在从旅顺港出发之前,“勾践”号航空母舰的冰库里,就储备了足够三千人食用大半年的肉食品。还有中国人喜欢的一些特色食品调味料,如腐乳、料酒、五香粉、豆瓣酱、火锅底料、酱菜、剁辣椒、醉泥螺、鸭脖子……等等不一而足、五味杂陈。而新鲜水果和蔬菜则只能依靠海外补给点的临时补给了在海上航行之中,如果长时间吃不到新鲜水果和蔬菜,人的体质会下降,容易诱发坏血病等各种疾病。
然而,尽管现代战舰上普遍设有冷库,但即使如此,普通的绿叶蔬菜也难以保存半月以上。在连续出海一段时间之后,军舰的厨房每次从冷库内抬出一大筐蔬菜,等到把腐烂变黑的部分去掉,往往也只能挑出一小盆可以食用的而已。所以,针对蔬菜不易储存保鲜的情况,上级还专门给每艘舰艇配发了豆芽机、豆浆机,使舰队官兵能够在漫长的航行途中自己发豆芽、磨豆浆、做豆腐,从而改善饭菜质量。
除此之外,在本次远航途中,还会经过不少鱼类资源丰富的天然渔场,在抛锚停泊的时候,水兵们很容易就能钓到五花八门的各色鱼儿,从鱿鱼到鲨鱼都应有尽有,甚至偶尔还出现十分名贵的蓝鳍金枪鱼。在穆斯林居住的国家附近,各种海产尤为丰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穆斯林除了不喝酒和不吃猪肉之外,在海产品方面也有不少饮食忌讳,无鳞的鱼类(例如泥鳅和鲨鱼)、形状奇怪的海参、海蜇,螃蟹、大虾、海贝、海螺、章鱼、乌贼、紫菜、海带……严格来说都在禁止食用的范围内。某些最极端的教派,索性禁止食用除了有鳞鱼类之外的一切其余海产,让这些美味的海产品千百年来一直被弃置在海里。
所以,在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海域,鱼儿全都很傻,有的甚至不用饵都咬钩,扔个直钩下去都能一钓钓一片,一晚上就能钓到上百斤。水兵们在远航途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把钓上来的鲜鱼收拾干净。用麻辣火锅底料和葱姜蒜一起爆炒,或者加上爽脆香辣的剁椒做出一锅剁椒鱼头,那浓浓的鲜香辣味绝对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还有用小虎鲨做成的鲨鱼羹,更是洁白细腻,入口即化,在内地实在是难得品尝。
此时此刻,为了庆祝舰队抵达欧洲海域,“勾践”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在甲板上举行一场露天宴会。
清理一新的甲板上,堆放着成箱的青岛啤酒;一张张铺着白色餐布的长条方桌上。摆满了各式海鲜菜色。例如葱爆海参、红烧大虾、日式烤章鱼丸子、白灼鲜贝、奶酪焗虾、番茄鳕鱼浓汤、芝士洋葱海鲜汤、油炸螃蟹、香煎鳕鱼扒,咖喱海鲜饭、烤剥皮鱼串、鲨鱼羹等等,全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此外。每隔不远的几步路,就有一架正在烤肉或烤鱼的烧烤架子,上面摆满了贝类、海螺、鱼、螃蟹、大虾和冷冻肉类,滋溜滋溜的油脂滴落声不绝于耳。而扑鼻的焦香味更是令人闻之神醉。
穿着白色礼服的海军官兵们和身穿便服的随行工程人员们。兴致勃勃地围着各式各样的海鲜菜肴,一边畅快地喝着冰镇啤酒,一边津津有味地大快朵颐着这些美味佳肴,吃得满嘴流油。
由于难得有一回这样畅快作乐的时候,几瓶啤酒下肚,很多人的脸已经变得像关二爷一样红了。借着酒劲,许多海军官兵一边挥舞着空酒瓶或海军帽,一边咿咿呀呀地引吭高歌唱的却不是《解放军进行曲》或者《人民海军向前进》。而是一首在亚丁湾护航编队中广为传唱的流行海军歌曲《鱼宴》:
海上的日子快乐无比,
垂钓比赛让人着迷。
水兵刚把寂寞甩进大海。
大海就毫不吝啬送来惊喜。
你看那一条条不同国籍的鱼,
在甲板上跳起水族的霹雳。
你看那一条条大洋风味的鱼,
就躺在中国的油盐酱醋里。
今天晚上假如回到岸上去,
水兵们打一个饱嗝,
亚丁湾的鲜味儿,
会让全世界所有的猫咪,
都失去睡意。
没有人吃鱼能吃得如此辽阔,
没有人吃鱼能吃得如此惬意。
大海热情,
水兵就别客气,
举起筷子把四大洋轻轻地夹起!
而与此同时,在“勾践”号的舰长室小客厅里,鬓角斑白、满脸沟壑的特遣舰队司令黄海东将军,正一边听着甲板上传来的喧嚣歌声,一边跟某位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突然上船的老熟人谈笑风生。
“……哎,听听这些小伙子们唱的歌儿吧!这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鱼儿,咱们的海军将士这一路上可是尝了个够饱。就是不知道北冰洋的鱼儿味道如何这在过去似乎是俄国老毛子的专利!”
“……这事儿根本不用发愁,相信伊万诺维奇将军很乐意在摩尔曼斯克招待你们一顿北冰洋海鲜大餐的。不过在此之前,先品尝一番英格兰烤羊肉的风味,似乎也不错吧!”
同样白发苍苍的杨文理教授,一边对黄海东将军意有所指地说道,一边喝着热腾腾的皮蛋粥。为了照顾老年人的口味,这碗皮蛋粥被熬得稠稠的,瘦肉和皮蛋的块都切得很大。伴着糯香的稻米香气,他夹起皮蛋和瘦肉放到嘴里,居然有一种特别舒服的咬劲,味道堪称浓香绵长,转眼间一大碗粥就下了肚。
“……英格兰烤羊肉?哎,恐怕是闻着挺香,放到嘴里却嚼不烂吧!”
黄海东将军把手中的茶杯往桌子上一放,望着墙上的电子海图,皱起了眉头叹息道,“……封锁泰晤士河与朴茨茅斯军港?协助法军对伦敦展开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这未免也太托大了吧!对手毕竟是曾经纵横七海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啊!而且,我们是跨越了三个大洋和一万八千海里的航程,在世界的另一端开战……这总让我忍不住想起1905年日俄战争之中的对马海战……”
“……这事情根本没有可比性,老黄同志!现在的我们可不是1905年失道寡助、孤军奋战的沙皇俄国。现在的英国也不是1905年万众一心、朝气蓬勃的日本帝国!请你不要妄自菲薄!”
杨文理教授放下饭碗,用餐巾纸擦了擦嘴,正色说道。“……假如一切事情都顺利的话,那么这就不会是一次武装侵略,而是一次应英国正统政府邀请的治安作战。法国、德国、爱尔兰和俄罗斯都会出动它们的海空军来协助我们,而英国海军则会陷入内乱,甚至整体倒戈……这样就根本不会发生海战了。”
“……如果不那么顺利呢?”黄海东将军挑了挑眉毛,“……难道要我们在万里之外陷入一场苦战?”
“……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英国人早就已经自己把自己的海军给拆光了。”杨文理教授撇了撇嘴。“……情报上不是都说了么,即使把导弹艇都算上,英国人如今也只剩下了二十八条作战舰艇。唯一的航空母舰正停泊在法国的马赛港。而且这艘船还是英法合用的,船上有一半的法国水手,连这个月的轮值舰长都是法国人,法国海军随时可以将它解除武装。而英国人全部的六艘驱逐舰。还远在南半球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和更加遥远的印度洋。等到它们撤回来的时候,不列颠本岛这边早就是连黄花菜都凉了……老黄啊,难道你的舰队根本就是纸糊的,已经连几艘导弹艇都不敢对付了吗?别忘了我们还有制空权呢!”
“……在海战方面,我当然是没有什么可怕的。谁都知道英国海军如今只剩了一个空架子。”黄海东将军翻了个白眼,“……但问题是,战舰毕竟没法开到岸上,更何况我们也没带登陆部队。只靠法国人的不到五千外籍军团来打地面战,而且还是连一辆坦克都没有的轻步兵……这也太托大了吧!”
“……那只是第一梯队而已。只要他们能够成功突入伦敦就算是胜利。至于为什么没有使用装甲部队……则是因为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军费减缩的关系,如今整个伦敦地区都没有布置一辆坦克,呃,除了军事博物馆里的生锈老古董,再加上那种薄皮的警用装甲车之外……”杨文理教授答道,“……距离伦敦最近的一支英国装甲部队在苏格兰,而且只有半个团。对这场行动根本构不成影响。”
黄海东将军大吃一惊:“……英国人到底在干什么?拆光了自己的海军不说,连陆军也这么凄惨?”
“……因为他们一门心思地想要搞金融当白领,把不列颠岛上的一大堆工业都给玩死了呗!”杨文理叹了口气,“……如今的英军都已经开始要从印度进口装备了,战斗机、坦克和装甲车都不能完全自主生产,这武器造价自然就升上去了,而装备量则只好降下来了。”
“……发展金融发展到不要工业了?就像以前的香港那样?”
黄海东将军不可思议地眨了眨眼睛,“……可香港只是一座城市,英国却是一个国家啊!”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因为不管是一个人也好,一座城市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天生都是怕苦怕累的。你瞧瞧国内那些重工业城市,有哪一个不想要转型成旅游和商贸城市的?”
杨文理教授耸了耸肩,如此说道,“……举例来说的话,如今有着这样的两份工作。其中一份搞金融的工作,可以衣冠楚楚地呆在开空调的办公室里,或者夹着公文包乘坐飞机四处出差,工作环境干净整洁,收入也挺高,跟亲戚朋友们说出来,显然是很体面的都市白领工作,除了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之外,基本没什么严重的职业病,也没有噪音污染和工业垃圾产生,绝对绿色环保。此外又不用消耗多少资源,还不用为厂房、原料和产品囤积地操心,而且利润很高,回报很快。
另一份搞实业的工作呢,工作环境自然相对恶劣,很可能充斥着油烟、废气、粉尘和噪音,各种工业污染或多或少都有,有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最多只能减轻,让员工们会有发生各种严重职业病的潜在危险,而且退休后往往不能治愈,实际收入大多不如搞金融和房地产,说出去也谈不上是什么体面的工作;更要命的是还会消耗各种海量的资源,承受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指责,附近居民也会因此受害;而投资方能够得到的利润,还有获取回报的速度,一般也都不如搞金融的。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的选择的话,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坚持搞实业,而不是把实业换成金融业呢?虽然明知道在没有实业的情况下搞金融简直就等于吸毒。但这份诱惑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么看来,英国人确实是在自寻死路了。”黄海东将军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叹息道,“……唉,在两个世纪之前的鸦片战争时代,当不列颠战舰的炮火轻易摧毁了虎门炮台,当米字旗在珠江口飘扬的时候,恐怕没有谁会想到,一支中国舰队有朝一日能够跨越半个地球,出现在泰晤士河畔吧!”(未完待续……)
ps:今天又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短讯:
作者您好,再发外站就继续屏蔽
喂喂,被盗贴的事情,我还没怪你们呢,你们居然来怪我?!





城管无敌 四十一、最后的和平时光
3月13日,星期六傍晚,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天气晴朗。
虽然英格兰的荒野上正是一片黑云压顶、暴雨倾盆;但位于遥远北方的苏格兰高地,却依然阳光灿烂、风淡云轻。春天的脚步缓缓降临在这片偏远湿冷的土地,让广袤山野间都渐渐多了几分盎然的绿意。
当各方势力在大不列颠岛这局棋盘上竞相落子的时候,身处于风暴漩涡边缘的王秋同学还恍然不觉。
此时,他正悠闲地走在格拉斯哥的市区街道上,不时用电子相机拍摄几张富有苏格兰风格的街景。
——共产国际驱魔纵队不列颠分部总政委,约翰易安杜可夫同志的葬礼,在今天上午草草结束了。
由于伦敦骚乱阻碍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交通,没想到要提前出发的欧洲各国同行们,都被堵在了路上,只能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过来表示歉意。就连提前了好些日子抵达伦敦,并且在海德公园跟王秋他们有着一面之缘的巴基斯坦同志拉赫曼阿巴斯政委,也被骚乱困在了伦敦,没法前来现场吊唁。
更要命的是,约翰易安杜可夫同志的家属远在南非,英国这边竟然是一个亲戚都找不到。
于是,在一片冷冷清清的氛围之中,一位从爱尔兰坐快艇过来的政委同志,板着脸在空荡荡的会场里念了一篇满纸官腔的祭文,然后就把约翰易安杜可夫同志的骨灰盒打了航空邮包。准备寄回到南非去。
而共产国际驱魔纵队的不列颠分部“红龙”,在不幸死了这位光杆总政委之后。则再次回到了空置无人的荒废状态,等着不知身在何方的下一任总政委前来接手——以目前的情况看,似乎是谁都不肯来做义工——甚至就连代表不列颠分部的红龙徽章,也被王秋和他姐姐王瑶顺手拆走,作为纪念品了。
(王秋他们这个“中国分部”的标志物是黑狗牙,所以叫做城管犬牙国际纵队。)
至此,不管怎么样,王秋他们来伦敦的第一个明面上的目的。总算是就此完成了。接下来,趁着还有一点空闲的时间,王秋就跟姐姐、索尼娅和僵尸巫女早苗里香,一起在格拉斯哥的街头闲逛。
如今这个时间点,正在英格兰诸多大城市不断肆虐的全面骚乱,暂时还没有蔓延到遥远北方的苏格兰。而来自国外的有色人种移民,也主要是在温暖繁华的英格兰扎堆。在寒冷荒凉的苏格兰这边则比较少见。
因此,这里的种族矛盾远不如英格兰地区尖锐,偶尔有几个黑人看到电视里的骚乱场景,感到心头痒痒,但毕竟是人数太少、势单力薄,能抢劫几个落单行人就已是极限。实在是折腾不出什么大场面来。
总之,在这个星期六的下午,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的街头,基本上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假日悠闲景象——卖糕点的小贩,衣衫时尚的白领女性。玩着滑板和旱冰鞋的都市小年轻,染发纹身的非主流青少年。偶尔还有穿着苏格兰格子裙吹风笛的乐队……外加呜呜直响的救护车和无处不在的烂醉酒鬼!
——没办法,英国人喝酒犹如中国人喝茶,这话绝对没错。不让英国人喝酒等于拿走他的半条命,差不多称得上是全民酒鬼,每逢周末必然要酗酒狂饮一番。待到喝高了之后,少不得在光天化日之下憨态百出、丑相毕露:程度轻的,还只是胡言乱语,扶着墙壁踉踉跄跄走猫步;程度重的,直接在地上扑倒成一堆肉坨,只剩下时不时的哼哼和蠕动……而且数量很多,路边、桥边、花坛里冷不零丁就能冒出一个。
于是,辛勤的救护车只好呜呜叫着一刻不停地来回奔驰,以便于及时把这帮子醉汉们抬进医院急救。
———————————————————————————————
不过,跟那些行动力超强,破坏力超恐怖的英国熊孩子相比,这满街乱躺的酒鬼倒也算不得什么了。
——对于熊孩子这种生物,王秋本身倒是没多少体会,因为他熟识的几个亲戚小孩都是不太爱动的,成天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网游,还要爸爸妈妈把他们拖出来吃饭。马彤学姐倒是遇到一回传说中的熊孩子:正月里拜年的时候,她舅舅家带着六岁的小儿子过来玩,马彤不过是一个不留神没把他看住,结果这熊孩子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她房间里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收集起来,价值两万元人民币的各种日本进口模型手办给拆了个干净……最终心疼得马彤这个宅女兼腐女直掉泪,整整三天气得吃不下饭。
但是,跟破坏力惊人的英国熊孩子相比,这些中国熊孩子的本事就实在不够看了。比如说在这一天的格拉斯哥街头,王秋就看到一群最多不超过十二岁的英国小孩们,突然点了一大捆鞭炮扔进店铺里,炸得一地狼藉,然后隔着十几步路拍手哈哈大笑。等到店主气哼哼地跑出来,还被他们用石块砸得鼻青脸肿。
——真正在国外待过的人都知道,除了几个重点布防的风景旅游区之外,欧美大城市的治安其实一点都不好。法国的问题是北非移民喜欢搞事,而在英国,最大的治安问题之一则是青少年犯罪太普遍。
如果在英国的大街上,看见一群流里流气的小屁孩走过来,你最好还是赶紧绕路走开,不然被打死了也没人管你。即使找到警察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英国的法律规定:“儿童有一切受到保护的权利”!
嗯?你说你武功高,一个能打十个。不怕这些小屁孩?唉,不行的。这些小孩对你扔石头,你也只能拔腿快跑,如果你敢回头给他们一拳,那警察马上就把你带走关起来了——侵犯儿童啊!
更离谱的是,在前些年的时候,英国还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有一个人高马大的16岁男孩,砸开房门强行闯入一户人家。强暴了22岁的人妻女主人,而且是当着她2岁女儿的面,把母亲给操了一遍又一遍……
事后,警察接到报案来抓人,但却不是抓那个强奸犯,而是抓了这个22岁的可怜人妻,罪名是说她和未成年男孩发生关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属于强奸罪,接下来要坐牢……相反,那个16岁的中学生强奸犯只是在法庭上装装可怜,说自己只是一时冲动犯错了,以后一定改正,接下来就啥事都没有了。
(题外话:在作者的印象之中。按照中国法律,跟未满14岁的人发生关系,即使你情我愿也是犯罪——那么13岁的男初中生只要武力值够高,岂不是可以随便奸女人玩,告上法庭反而是被害者坐牢吗?)
总之。英国的小孩有着绝对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的权利,小孩干啥都不犯法不受惩罚。大人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在英国外出上街要特别特别特别小心。夜间出门是绝对忌讳,因为夜里的大街上全是野狼一般的熊孩子。千万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国内那些在火车站出没的小偷集团,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等级上。英国这边当小偷扒手的不良少年倒是挺少——不是因为人家素质高,而是因为人家根本不屑于偷偷摸摸地干事,从来都是直接拿了凶器过来明抢!实在不行,就先拿了你的命再拿走东西就好了!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反正英国这边没死刑,大不了多蹲几年监狱。而且英国的监狱条件很好,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旅行社水平,有吃有喝,有电视,有电脑,还有游戏机,可以发脸书(facebook)和推特,比中国的很多大学宿舍还要舒服……如此这边日积月累,英国的监狱都不够用了,没闹出什么大事的话,警察也懒得再抓人,反正就算抓进去,监狱也会以人满为患的理由拒绝接收,最后转了一大圈还是得放掉。
相反,你如果身手好,成功打翻了这帮无法无天的英国熊孩子,而且你拿的自卫武器比他们的破烂家什更高级,那么你就有伤人罪甚至是杀人罪了——青少年犯罪之中,受害者的正当防卫不作数……
英国的青少年犯罪之所以会如此泛滥猖獗,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现代英国人的感情淡薄,对子女不闻不问,小孩普遍缺乏家庭的管制,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法律过度强调人权,而且深入人心——不光是过度保护青少年罪犯,而且,根据英国现行的法律,父母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居然被认为是严重的反人权,如果某个有责任心的家长胆敢管住小孩不让出门,那么小孩子就可以打电话叫警察,然后家长就被带走了……所以,在这样坑爹的法律制度保护之下,英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但是,英国人宁可把青少年犯罪的判处标准从20岁降到18岁,再从18岁降到14岁,也不肯绕开所谓的人权问题,对青少年加强管教,最后就是完全没有效果——按照大多数公众的看法,起码得要降到10岁还差不多。这边有很多小孩子在小学里就已经跟男朋友或女朋友滚过床单、抽过大麻了……
于是,像这样倒行逆施的结果,就是在现代的英国社会,没教养的暴力小孩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种族矛盾和经济危机的严重问题,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各地都有。小至吸毒聚赌打群架,大至杀人放火抢劫,几乎什么事情都敢做!呃?你说抽烟喝酒?唉,这两样已经不算什么事了,没看到哈利波特也喝威士忌吗?
呃?民众对这事的看法?英国的舆论界当然强烈反对这些现象,每次一有这类的重大案件出现,报纸电视就要连篇累牍地狠批一番,毕竟谁都不希望这些犯罪事件发生,但因为绕不过人权和自由这两大关系到“政治正确”的门槛。结果就是一直没办法。接下来还是每年照旧,反反复复。最后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现在明白中国孩子为什么在海外总是被认为比较软弱了吧!人家欧美下层阶级的孩子都是在这么整天打打杀杀的环境里长大的,若只是论彪悍的话,哪里是中国这些“祖国的花朵”可以相提并论的啊!
1...233234235236237...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