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既然公孙续都已经放手不管了,接下来,就应该是赵云的个人表演了,大帐内没有谁比他更合适去执行这种大规模的骚扰任务,赵云擅长指挥骑兵作战,尤其是涉及到轻骑兵。
众人在一起讨论了小半刻钟以后,赵云站起来说道:“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也为了能起到骚扰效果,以后,不论是哪支骑兵出去执行任务,其携带的干粮起码要能应付十天。
而且,每个骑兵都至少配备一匹母马,我军的精锐骑兵早就适应了草原的艰苦环境,在长途奔袭过程中,战马除了充当脚力以外,还能提供马奶以供食用,所以,每个骑兵的坐骑都得精挑细选,事先确定。”
公孙续点点头回道:“这主意不错,要是退路被匈奴军给拦截住,而我军援兵一时又不能支援上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深入草原独自作战,而这时候,补给就是最大的难题,看来,子龙已经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了。”
“我军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赵云笑道:“况且,我这想法也还是从主公当初被困于草原的那件事情中得到的启发,匈奴人天生就在草原上生活,我们想要在草原上打败他们,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
戏志才捋了捋下须叹道:“看来,我们还有段苦日子啊。”
公孙续觉得大体计划已经制定,现在缺的,就是让这些人将细节补充好,看来,现在也没自己什么事情了,对于行军打仗,公孙续向来都是制定框架和指导方向的,具体怎么打,这就得看部下们的想象空间了。
在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这几位后,公孙续大摇大摆的走出大帐,他现在要去巡视骑兵们的训练,同时,还有那新收的两千不到的射雕者,公孙续也要去搞清楚这些人的情况。
大营外不远处,到处都是战马狂飙的身影,北疆军的骑兵们都在刻苦训练着,他们训练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骑射,骑兵作战,讲究的是来去如风,一般都很少近战,所以,骑射,就是作战的主要方式。
上次大战,选锋军也遭受了点损失,但是,很快就会有军中敢战悍勇之士被选中,所以,选锋军一直都保持着编制满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们是直接隶属于公孙续。
至于那两千不到的射雕者,这时候却是被分散在选锋军各营中,匈奴的王牌当然有其过人之处,射雕者的名号,也是靠这些勇士们用手中弯弓拼出来的。
好不容易有了这些勇士,选锋军将士们怎么会放过学习的机会,要是真正说起骑射之术,这些射雕者的水平恐怕还在大部分选锋军将士之上,不过,选锋军将士们依靠装备和兵甲的优势拉平了水平而已。
看到这情景,公孙续也暗自点头,这才是他的选锋军,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同时,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想当年,西汉时期,匈奴帝国鼎盛的时候,匈奴骑兵都被称为天之骄子。
就连李广这样的神射手,在得知自己军营附近出现了三名射雕者的时候,他都毫不犹豫的率领几十名骑兵去追捕这三人,其目的,不过是想抓住这些人,让后从他们身上学到匈奴射雕者的射术而已。
而且,那一次,三名射雕者仅用弓箭,差点就摆平了这数十名汉军骑兵,最后还是靠李广自己射伤两人生擒一人将对方给抓住,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骑兵骑射之术的厉害之处。
而这,正是公孙续想要的,他现在就是要打造出这样的骑兵兵团,每次大战,处理近身战以外,骑射,就是自己的杀手锏,不管是追杀还是逃跑,骑射都是看家本领。
看着这两千射雕者跟选锋军将士混的还算可以,公孙续相信,用不了两个月,这两千人必定是能为自己所用。
至于那两万新组建的骑兵,现在也正抓紧训练着,黄叙就被安排在这新兵中当将军,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各项素质都过硬,当将军也是没话说的,而这两万人,现在又隶属于黄忠统帅,所以,黄忠现在也是卖力的训练这群菜鸟们。
一场大战,奠定了北疆军在草原立足的能耐,接下来,就看北疆军能否彻底击败匈奴大军了。





霸行三国 第220章 :幽州骚乱1
北疆军这边商议好对付匈奴大军的计划后,麻油就得到了实施,骑兵作战,乃是赵云的强项,尤其是这种轻骑兵的骚扰战术,赵云更是不在话下。
为了能为自己这边赢得时间,也为了能打击匈奴,在具体作战计划制定好后,赵云就率领白袍军和一万多北疆精锐骑兵出发去了,他要让匈奴人不得安宁。
就在草原这边风起云涌的时候,幽州这边却出了不小的麻烦,有关于这一点,是公孙续的一大疏忽。纵使公孙续手下有这么多智囊,可是,他们也没有算到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
袁绍为了能尽快得到冀州,他不惜暗地里联络黑山军对冀州进行劫掠,从表面看,这种事情是对自己有利的,而且,袁绍为了能把幽州这边拖下水,他也不得不想办法让幽州也出点乱子。
一开始,袁绍这人也就是想让幽州那边能有个出兵的借口而已,可恨的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张燕这一支黑山军比较明智,只是老实本分的侵扰冀州,可是,有另外一支,却真的跑去侵扰幽州去了。
李大目,雷公,黄龙等一些渠帅早就垂涎幽州的富裕,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打算到幽州这边来发发财,只是,黑山军的大头领张燕一直在阻扰他们侵犯幽州,所以这些年,他们才没有对幽州进行破坏。
这一次,袁绍送上重礼,又说服了这些人,再加上张燕又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所以放松了对这些人的监管,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贼寇肆无忌惮的去劫掠幽州。
一开始,李大目,雷公,黄龙等这些渠帅心里也没有谱,他们其实忌惮幽州军的威名,可是,他们也同样知道,为了配合大将军公孙续的北伐,幽州这边的骑兵被抽调了一半,剩下的兵马又要分散驻守在各地,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这一路黑山军前后共计有十五万人马,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他们风卷残云一般的搜刮着沿途的村庄,由于人数众多,再加上幽州这边防御不及时,一些城镇都被这一路黑山军给攻陷。
幽州本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可是,这些年以来,在公孙父子的大力经营之下,幽州的发展速度超乎世人的想象,再加上冀州等地的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幽州的财力几乎都不下于冀州了。
这些黑山军本来还心存顾虑,觉得不能对幽州进行太大的破坏,可是,那只是他们当初的想法而已,等到他们进入幽州以后,事情的发展方向,已经偏离了这一路黑山军首领的预定计划。
幽州富裕,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官府的粮仓里更是装满了用于救灾和为战争筹备的粮食。早就穷疯了的黑山军们在打下了幽州的一些小城镇后,几乎全都失去了控制。
这些原本淳朴的底层百姓们被抢到的粮食给高兴坏了,自张角起兵开始,这些人就一直在逃跑,挨饿时时刻刻都得吗,面对死亡,在黑山的这几年,虽然过的稍微安全,可是却避免不了挨饿。
生活的压力早就磨灭了大部分人的良知,纵使他们中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他们不该把自己的苦难转嫁于幽州百姓身上,可是,在现实和良知面前,这些人不得不选择现实。
黑山军攻陷了幽州一些防守薄弱边界的村庄和城镇以后,他们就疯狂的在当地进行劫掠,杀人,强奸、、、、、、
诸多暴行,简直是令人发指。任谁看到了这种现象,都无法相信,这些黑山军,以前竟然只是淳朴的老百姓。
这世上没有几个人会是圣人,更何况是这些被蛊惑的穷苦百姓们,最初,他们以为张角会给他们带来温饱,可是,张角失信了,然后,他们就跟着黑山军的这些首领们四处流浪,也以为能得到温饱,可惜,这些年得到的,仅仅是能活命而已,而且还得时时刻刻面临死亡。
早在出兵之前,黑山军都明白,黑山那边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如果不出来劫掠的话,这个冬季,又会饿死不少人,他们不得不出来劫掠,为了活命,为了生存,礼义廉耻这些东西就可以被抛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当真是至理名言,如果连性命都快保不住了,礼节,荣辱有能有多大意义,或许熟读圣人书的读书人能明白,可是,老百姓确实很难了解的。
乱世多草芥,人命如刍狗。黑山军曾经是无辜的百姓,现在被杀被劫掠的幽州百姓,也是无辜的,要怪,或许真的就只能怪这个世道吧,怪他们没有生在太平盛世。
这些被攻占的城镇和村庄,现在就是当地百姓的地狱,黑山军的天堂。当地百姓逃的逃,躲的躲,也有不少人奋起反抗,可惜,黑山军人数确实太多了。
也有不少黑山军惧怕幽州朝廷的报复,小部分人想趁早撤走,他们虽然抢到了不少粮食和金银细软,可是,他们心里都怕得很,如果等幽州朝廷反扑的话,她们呢觉得黑山军很难抵挡得了。
可是呢,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谁真的愿意就这么退走呢,再说了这仇,已经是结下了,难道退走了就不会遭受幽州军的报复吗?很多人都在用类似的理由说服自己继续留下来抢劫幽州百姓的粮食和财产。
其实想想也对,黑山军仅仅是攻占了些小的城镇和村庄就能得到这么多收获,尝到了甜头的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退走,他们过冬的粮食还没有贮备好,就算今年过冬的有了,那明年的呢,后年的呢?
人心,总是这么贪婪,穷疯了的黑山军不会放过任何发财的机会,反正这些年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那也就不在乎多这么一次了。
李大目,雷公,黄龙等这些渠帅现在才算是见识到了幽州的富裕,他们早就把张燕的警告抛诸脑后,甚至,他们觉得张燕其实一直是在糊弄他们。
他们已经决定了,只要再抢上一个月,等筹备足够的粮食后,他们就会考虑率领黑山军去冀州或是并州,这是他们流寇的战略思想,打下一块地方就抢,抢完了就去下一块地方。
其实,幽州的军事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尤其是这些年在公孙续的刻意安排下,幽州这边几乎不会遭受什么兵灾,不过,这群黑山军攻打的地方太过偏僻,这才让这黑山军有了得手的机会。
幽州边境遭受兵灾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到了幽州朝廷中这边,这消息,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幽州朝廷来说,的确是个噩耗,尤其是朝廷中那些被救回来的大臣中,都被兵灾给吓怕了。
其实别说他们,当在上早朝的时候,刘辩听到幽州边境有黑山军侵扰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幽州快守不住了。
朝堂上,刘辩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刚刚脱离董卓的魔爪,现在,黑山军又找上门了,而且,不少人都传扬黑山军势如破竹攻占了不少城镇,很快就要打到右北平这边来了。
传扬这些毫无头绪的消息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他们的的确确是被兵灾给吓怕了,哪怕他们是在幽州,可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内心恐惧情绪的蔓延。
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议论纷纷,而皇帝刘辩似乎是被吓呆了一样,身为太尉的公孙瓒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不得不转头看着一直默不作声的卢植和皇甫嵩,这两人算是最镇定的了。
卢植叹了口气,他也感叹自己无法阻止这种惊恐情绪的蔓延,这,哪还像个朝廷,这么多大臣,竟然被小小的黑山军给吓破了胆,这样的朝廷,是否还有希望呢?
卢植上前轻唤道:“陛下,陛下、、、、、、”
接连几声,刘辩都似乎是没有听到,眼见的卢植已经发现刘辩在发抖,此时,卢植不得不提高嗓门说道:“陛下。”
这道声音,直接盖过了众人的议论声,众大臣都知道这位太傅大人是发怒了,刘辩也终于被卢植的声音给呼唤清醒了。
不过,刘辩反应过来的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快,八百里急报传信给大将军,请他速速撤兵回来抵抗黑山军。”
这句话,直接就反映出了刘辩内心的恐惧,他竟然不问后果的要公孙续赶紧撤兵,也难怪,刘辩不懂军事,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
可是,卢植却是用兵行家,听闻刘辩这么说,他当即回道:“陛下,大将军现在正在跟匈奴大军对峙,如果这是撤军的话,匈奴大军将会南下,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可是三十几万匈奴骑兵啊。”
三十几万匈奴骑兵,这样的数字差点再次把刘辩吓傻,他手足无措的回道:“可是,大将军不回军的话,黑山贼子打来了怎么办,谁人能去抵挡,匈奴不一定会南下吧,还是请大将军回军吧。”
“陛下,北疆之地,军容鼎盛,朝军悍将无数,区区黑山军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卢植严肃的回道:“若是陛下实在担忧,老臣愿意拼了这把老骨头去剿灭黑山贼子。”
卢植这么一说,摆明了是不可能会让公孙续撤兵,可是,刘辩是否能懂呢?




霸行三国 第221章 :幽州骚乱2
听闻卢植要亲自领兵出战,朝中大臣才算是送了口气,卢植的名声摆在那里,有他出战,确实再好不过,不过,卢植年纪大了,他能否应付得了现在的局面呢?
众人质疑的眼神都流露出来,其中也夹杂着担忧的眼神,他们不希望卢植为了这件事而心力交瘁,卢植,确实上了年纪了。
刘辩还在思考中,皇甫嵩立马上前说道:“陛下,卢太傅年岁大了,不适宜再上战场,况且卢太傅最近患上重病,应当注意休养,老臣愿意代替卢太傅领兵出战。”
皇甫嵩的能力,那也是没话说的,有他出战,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可是,朝中众人却不这么想。
如果是在黄巾之乱之前皇甫嵩要请兵出战的话,朝中应该没人会反对,可是,这些年,皇甫嵩的能力虽然没有减退,可他并没有获得多少胜利。
尤其是董卓进京的时候,皇甫嵩手上还有五万兵权,可是,最后,他竟然主动放弃兵权自动没那个入朝,让董卓顺利的控制了洛阳,这件事情,一直是朝中大臣议论的重点,随之,皇甫嵩的能力也就越来越遭受质疑。
不一会,朝中众人的议论声又响了起来,刘辩一时难以决断,按照他的本意是可以让卢植领兵出战的,不过,现在幽州驻军不多,也可以从前线调兵回来。
“两位爱卿忠贞为国,朕心大慰,可是,幽州兵马有限,黑山贼子又有数十万,我看,还是从前线调兵回来的好。”刘辩慢慢说道:“有大将军在,他必定能稳定局面,等击退黑山贼子以后,再让大将军继续北伐就是。”
刘辩这话,本来是说出内心的想法,可是,他把战事想的太简单,从前线调兵回来攻打黑山军,然后再回去继续攻打匈奴,有这么打仗的吗?北伐大业,在刘辩眼中,竟然如同儿戏。
“陛下,臣愿领兵出战。”公孙续沉声说道。
当朝太尉都发话了,朝中众人就更不敢乱说什么了,其实,公孙瓒也是被这群人给惹怒了,一群论乱哄哄的像什么样子,连皇帝都失去了基本判断,公孙瓒想不生气都难。
卢植和皇甫嵩都回过头看着公孙瓒,眼中满是担忧,他们并不担心公孙瓒的能力,相反,现在朝中最适合领兵出战的,确实是公孙瓒,可是,公孙瓒能说服刘辩吗。
刘辩对公孙瓒还是有点敬畏的,他不禁问道:“爱卿,黑山贼子数十万人,幽州兵马是否不足啊?”
公孙瓒听了抬起头回道:“陛下切莫听信谣言,黑山贼子不过十数万而已,其中大半都是老弱病残,青壮不会超过六万,况且,黑山贼子不过是一群流寇,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现今,幽州有驻军四万六千人,臣只要率领两万骑兵出战即可,不出一月,臣就能击退黑山贼子。”
公孙瓒这话说的是自信满满,可在别人眼中,这就有点夸大了,仅仅两万人就想击退十几万黑山军,这不是托大吗?
刘辩也担忧的回道:“爱卿勇气可嘉,可是黑山贼子人多势众,我们应该好好筹备才是,不如等大将军回来再说,大将军一定有办法击退黑山贼子。”
“陛下,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幽州边境百姓深受黑山贼子之苦,朝廷自当速速派兵才是,再者,大将军身在草原,根本就抽不开身,就算他能,这路途遥远,恐怕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回不来的。”公孙瓒解释道:“眼下,最终呀的是派兵去镇压黑山贼子。
大将军能力再强,他也还是我的儿子,在他八岁那年我就带他上战场,难道我还不了解他吗?若是陛下怀疑臣的能力,臣愿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内,如果臣不能击退黑山军,臣愿自刎谢国。”
公孙瓒的脾气还是太暴躁了,连自刎这样的狠话都说出来了,刘辩听了也吓了一跳,他明白,自己现在的表现,应该是触怒了公孙瓒了。
刘辩相信公孙续,甚至是依赖公孙续,要是在这节骨眼上让公孙瓒出点什么事情的话,刘辩恐怕是无法向公孙续交代啊。
“爱卿的本领,朕还是相信的,不过,黑山贼子人多势众,爱卿才两万人,是不是太少了,要不多带点兵马。”刘辩轻声询问道。
公孙瓒不得不解释道:“陛下,幽州兵马有限,要防守的关隘太多,若是抽调了大量兵力的话,其他地方恐怕会出乱子,而且,臣这次只率领两万精骑出战,绝对可以击败黑山贼子。
臣领兵多年,深知骑兵对阵步兵的优势,我军当趁敌军未立稳之时快速出击,一举击败敌军,若是时间长了,黑山贼子就有了准备,到时候,要想击退黑山贼子就难了。”
公孙瓒这么一说倒是让刘辩明白了一些,眼下这情况,刘辩除了同意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于是,他只得说道:“好吧,那,一切就拜托爱卿了。”
公孙瓒跪下领命道:“臣这就去点齐兵马出征,请陛下放心,不出一月,臣就会凯旋而归。”
众人都被公孙瓒的豪情给震慑住了,这时候,很多人才猛然发现,幽州最高军事指挥官,一直都是公孙瓒,只不过,这些年,由于公孙续名声太大,很多人都忽视了公孙瓒的存在。
没有公孙瓒的拼搏,哪来公孙续的今天。今天,一直以来,白马将军公孙瓒都被世人轻视,现在,他发怒了,区区黑山贼子也都欺负到他头上来了,公孙瓒要发威了。
其实,公孙瓒并不是没有头脑的人,他也明白敌军人多势众,虽然大部分都是流民,可是,蚂蚁多了还能啃死大象,公孙瓒又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现在公孙瓒是别无选择,他如果不迅速出兵的话,黑山军的攻势将会不可阻挡,幽州的兵马大都镇守在边疆地区,这次北伐,公孙续前后几乎征调了幽州大半的骑兵,现在,幽州能征召的骑兵绝对不超过两万两千人。
右北平这边是公孙瓒苦心经营的地盘,这里就驻扎着一万两千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另外还有公孙瓒的亲兵,八千白马义从,这一次能够调用的,也就是这两万骑兵了。
为了能快速遏制住黑山军的势头,公孙瓒点齐八千白马义从和五千精锐骑兵后就立马率大军出发了,公孙瓒的副将邹丹、关靖两人则统帅剩下人马押运粮草作为后军,严纲、田楷等人则整顿兵马驻守右北平,以确保后方的安全。
救兵如救火,公孙瓒领兵多年,深知其中的关键,再者,公孙瓒本就是幽州人,这些年他又一直管理着幽州,幽州百姓就如同他的子女,他又怎么能容忍幽州百姓在水深火热中遭受煎熬。
幽燕并之地,任性豪侠之风盛行,当这三地的男子成年的时候,个个都带有豪侠之风,幽并少年郎更是其中的典范,他们时常骑着快马,腰胯弯弓,手持兵刃游走于草原。
自从幽州出了公孙续,张飞等这样的英雄后,北地男儿皆以这些英雄为榜样,他们自小练武,弓马娴熟,只要等年龄一到,这些儿郎们都会成群结队的去参军。
幽燕并,三地不缺少战马,所以很多少年长达后几乎都是合格的骑兵,捐躯赴国难,正是他们人生的追求,这一次,黑山军侵犯幽州,在不少外来户都惊恐的时候,幽州男儿们则已经告别家人,跨上战马,他们已经向受灾的边疆地区聚集。
短短一天之内,幽州各地都在盛传白马将军公孙瓒率军攻打黑山军,虽然只有两万骑兵,可是,没有哪一个士兵会退却。
这道消息,犹如风暴一般席卷了整个幽州,那些自发要去抵御黑山军的幽州儿郎们都在向公孙瓒这边聚集,这也是公孙瓒派出传令兵可以号召的。
这些幽州儿郎都是果敢勇猛之士,其中并不缺乏一些老兵,公孙瓒可不想他们白白牺牲,为了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民兵,公孙瓒特意安排严纲派出两千骑兵整顿这些人马。
如果不是幽州兵马强盛,如果不是幽州兵马足够,恐怕,这些自发而来的儿郎们,很多都已经从军去了,公孙父子并不想破坏幽州的生产,所以,幽州的兵役制度根本不苛刻。
当公孙续率领大军出发两日后,从幽州各地聚集而来的勇士们就达到了两万人,他们都自备战马兵器,或许战马和兵器比不过军中正规骑兵,但是,他们抵御外敌的豪情,却并不弱上一点。
严纲按照公孙瓒的吩咐,他从右北平府库中调用了一批军用物资,用以装备这些民兵,同时,他还按照军中制度管理这些民兵,好能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幽并之地盛行兵役制,成年男子都要参军,就算不会上战场,平时也要接受军事训练,所以,这些民兵自发聚集来的时候,都是做好了当兵的准备,严纲管理起来也相当方便。
如果不是战马和兵器质量比不上幽州精锐骑兵,这两万人,从现在的情况看,绝对算得上是合格的军人,他们或许做不到骑射,或许在马背上的拼杀格斗能力不足,可是,他们,绝对符合一个军人的标准。
1...96979899100...3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