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缭子先生,韩非。 周先生,寡人的三国士!”秦王问周冲道:“缭子先生,韩非两国士已经发表高见,周先生你这国士有何高见呢?你是未来大战的始作俑者,寡人等着聆听你的高见。 ”
周冲逊道:“王上言重了,周冲智识浅陋,不敢当王上国士之言。 王上垂询,周冲不敢不言。 ”走到地图前。 道:“王上,臣以为分两阶段歼灭赵军是适宜地,只是在第一阶段歼灭司马尚后,应该先拿下邯郸,再破李牧为宜。 周冲一得之愚。 不知当否,还请王上圣裁。 ”
秦王,韩非,尉缭。 李斯,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王敖齐声称妙,道:“妙妙妙!”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 邯郸一破,等于破了李牧的军心士气,李牧纵是很得军心,能征善战,在邯郸已破,赵王被俘的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 ”秦王一语道出周冲的用意。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首都是何等的重要,拿下赵国的都城。 等于宣告赵国已经败了。 要是运气好。 再把赵王给生擒活捉,那就完美了。 李牧纵是绝代名将。 在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无效忠对象地窘境中也是无能为力,要击破他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历史上,李牧之所以能够阻挡秦军,那是因为赵王还在,有效忠对象,邯郸未陷落。 要是这两个条件不存在,李牧还能阻挡王翦大军吗?还真不好说。
战略目标已经确定了,该是制订执行细节的问题了,也就是研究具体行动方案了,秦王道:“王翦,你是老将、名将,你认为要如何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王翦应一声,道:“司马尚在西线布防,阵势坚固,好象铁桶一般,要正面进攻,伤亡会很大。 臣以为应该兵分两路,从左右两翼攻入他的后方,切断他的退路,再聚而歼之。 ”
“蒙武,你以为如何为宜?”秦王问道。
蒙武是蒙恬的父亲,少年拜将,是与王翦齐名的老将、名将,道:“回王上,臣以为王将军的构想可行。 司马尚把大部分兵力投入到道路两边,他以为我大秦会抢占大道,然后直下邯郸。 兵者,避实击虚,我军没必要与司马尚硬碰硬,不攻大道,从其虚弱地两翼包抄。 ”
秦王笑道:“这都是周先生的妙计啊。 周先生修路这一招的确是妙招,不仅仅便于大秦调集大军以及军需物资,更在于让赵国误判,误以为我军会从大道上进攻。 就这一条路,就把赵军的很大一部分兵力给拖住了。
“赵王蠢啊,他自以为修的是一条强国之路,依寡人看他是修地亡国之路!”
蒙恬接着秦王的话往下说,道:“要是赵国不防守大道,那么我军就可以虚变实,假作真,顺着这条道路直下邯郸。 ”
王贲点头道:“要是赵国防守了,陈以重兵,其他的地方就弱了,我军就多了一个攻击目标,多了几分灵活性。 修路,赵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王笑道:“周先生,你听听,你听听,他们都在说你地好。 你也的确是好,寡人原本以为周先生在韩地能够做到积粮贮兵这四个字就够了,没想到周先生竟是做了这么多,奇功一件!”
周冲逊谢一番,道:“王上,臣有一个担心。 ”
秦王饶有兴趣地问道:“什么事让周先生担心?”
周冲答道:“王上,李牧当世名将,不会想不到我们不从大道上进攻,周冲以为李牧必然会留一手,若是我军从两翼包抄,固然是妙法,要是李牧一旦有准备的话,进展将会有所减缓。 ”
韩非,尉缭,秦王点头赞同道:“周先生所言有理。 李牧要是不防,那就不是李牧了。 ”
“请问周先生,要如何应对?”王翦问计了。
他这话正好问到秦王他们心里去了,周冲这个未来大战的始作俑者,肯定是早有构想,无不是很期待地看着周冲。
周冲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周冲以为王翦提出的用两翼包抄的办法是可行的,只是在具体的执行上,可以别具匠心,让赵王想不到,让李牧想不到。 ”
要是真能如此,那就完美了,一向持重地尉缭都有些心急了,问道:“周先生的计较是什么?能让缭子听闻吗?”





大秦帝师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王上请看,这里是司马马尚,这里是李牧,两人虽是相距千里之遥,若是我们围住了司马尚,他象当年长平大战廉颇一样,坚壁不战,则对我军来说将是大麻烦。 ”周冲指着地图,开始剖析,道:“周冲大胆妄测,司马尚与李牧关系好,是好友,而司马尚统领西线也是李牧所荐,李牧必是要司马尚坚守,等待他从北地赶来。 ”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此虑极是,此事不可不防啊。 李牧要是赶来,虽是千里之遥,人困马乏,也会给我们增加很多麻烦。 若是两人对进,很有可能撕开一道口子,司马尚溃围而出,两人合兵一处,整军再战。
“此战,我军不仅仅是要灭掉赵国,更在于要一举而荡平魏齐燕,所以节省使用兵力,不能让将士们过于疲劳将是一个大任务。 要是做不到这点,即使灭了赵国,也无力再战,只有休整了,就会错失良机。 ”
王翦点头赞同道:“王上所言极是。 周先生所虑,不得不防。 王翦以为,可以派一支军队前出,前去阻拦李牧,迟滞他的行动,为围歼司马尚争得时间。 ”
“王上,王将军所言,臣也赞成。 ”蒙武附和。
秦王沉思道:“派一支军队前出,可是可以,但是这支军队的压力会很大,要独立面对李牧大军,那可是赵国的精锐所在,能不能拦得住还成问题。 再说了,李牧要的是时间,要是他不与这支军队正面交锋,而是派出少量军队缠住这支军队,然后他本人却率领主力西进。 与司马尚合兵,这又该如何处理?”
精明是秦王的一大美德,这话说出了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危言耸听。
锐气的王贲,道:“王上,臣愿领军缠住李牧。 ”
蒙恬也不甘落后,道:“王上,臣也愿往。 ”
“好!”秦王赞赏道:“韩非以为如何?”
韩非结巴道:“王上。 何不问问周先生。 ”
秦王看着周冲问道:“周先生成竹在胸了,快讲吧。 ”
周冲应一声,接着道:“王上,臣也以为应该派出一支军队前出,但是这支军队不是去拦截李牧,而是应该去这里。 ”右手按在地图上。
“邯郸!”众人齐声叫起来,赞道:“此计大妙啊!”
秦王更是兴奋得搓手,道:“邯郸赵之都城。 一旦落入我大秦手里,纵然李牧司马尚合兵,又能做什么呢?要是再把赵王抓住,则李牧将是不战自溃。 ”
尉缭接着往下剖析道:“我军兵临邯郸的话,李牧得到消息他不会赶去西线与司马尚合兵。 必然是赶往邯郸。 他这是劳师远征,疲于奔命。 计策是好计,只是邯郸重地,赵国必有重兵。 要如何才能做到一举而下邯郸?”
他这话可问到众人心里去了,都看着周冲,等他给出答案。
周冲说出自己地想法,道:“王上知道,赵国最锐利者是骑兵。 骑兵的机动能力强,便于快速穿插,大纵深包抄,特别便于袭扰交通线、补给辎重。 但是。 赵国的骑兵若是与我的车阵对上的话,又难以冲乱我车阵,原因主要在于赵国的骑兵没有马镫,腰力使不上,威力大减。 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国之民虽是善于骑射,可是他们的弓不够劲,射出来地箭矢不够多。 难以撼动车阵。
“周冲的意思是说。 王上何不把大秦的骑兵集中起来,组成一支尖刀部队。 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在赵国做出反应之前,直插邯郸。 ”
不用说,周冲的主意绝对是个好主意,一幅美妙的图画给他勾勒出来了,不过问题就在于单用骑兵攻打邯郸,风险太大。 武灵王用骑兵拓地千里,那也是在北方,胡人没有城廓这些守战器具,骑兵对骑兵的野战,要是遇到邯郸这样的坚城,很难有所作为。 更不用说,邯郸还有重兵,一旦失败,后果会非常严重。
骑兵地优势在于机动能力,打野战绝对有优势,对上坚固的大城市,问题就大了。 这道理非常明显,尉缭他们也不敢轻易表态赞成周冲的构想,沉思起来。
秦王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很明显他也拿不准。 周冲知道一个理,未来的战争走势必然向以骑兵为主的方向发展,骑兵在接下来地战争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若是趁此机会,使骑兵一战成名,便于秦王大规模发展骑兵,决心说服秦王,道:“王上,周冲以为这支骑兵可以配以马镫,专用的马刀,以及连弩。 轻装简从,昼行夜伏,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退一步来讲,即使不能拿下邯郸,也可以起到调到李牧回援邯郸,为歼灭司马尚争取时间。 ”
这问题实在是太大了,秦王一时难决,问道:“你们以为如何?王翦,你说说看。 ”
王翦皱着眉头,道:“王上,这事难度太大,臣还没想好。 ”他是个持重之人,没想好不会乱回答。
秦王望着蒙武他们,都紧闭嘴唇,思索不已。
“缭子先生,韩非,你们以为怎么样?”秦王问道。
尉缭道:“王上,此举地利害关系,周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是如何行的问题。 ”他是赞成。
韩非充分展示了他的睿智,道:“国之盛,在于君;军之胜,在于将。 王上选定一员良将即可。 ”
利害关系,周冲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能否成功现在无法判断,关键在于将领的才能了,韩非真的是切中要害了。
秦王长声笑道:“这行动很大胆,风险很大,话又说回来,成功的好处也大,无论如何都要去做。 至于将领嘛,寡人已选好了。 周先生,这计策由你提出来,这支军队就由你去统领,由你为寡人拿下邯郸。 ”
周冲只是论计,并没有想到自己带兵打仗,更何况自己根本就没有带兵经验,吓了一大跳,道:“王上,万万不可,周冲无实战经验,恐有辱王命,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
“没有经验,又怎么了?”秦王反问,道:“寡人还是第一回当王上呢,这不是当得好好的吗?你没有治理地方地经验,韩地还不是给你治理得有声有色,欣欣向荣?你这人有巧思,不能以常理猜度,就你去最合适。 周先生,可愿为寡人辛苦一趟?”
这就是秦王,敢用别人所不敢用之人,用郑国是这样,用甘罗是这样,用周冲也是这样。
周冲略一思索,心想自己熟知后世那么多战法,要是此战打好了,未尝不是推动秦国进行军事变革的机会。 这一战要是打得好,必然会成为样板,以秦王的精明,还有不大加推广的道理。 主意一决,周冲道:“谢王上!周冲愿领兵。 ”
秦王双手一拍,道:“好!有周先生出马,邯郸无忧。 王贲,蒙恬你们都随周先生出战,你们记住:周先生说的就是寡人说的,一切听周先生调遣。 ”
“遵旨!”王贲和蒙恬领旨。
王贲和蒙恬是当时的后起之秀,属于年轻将领,要是周冲趁此战给他们灌输后世一些战法,对推动秦军的革新具有不可估量地作用,周冲在心里不无兴奋地盘算起来了。
秦王笑着道:“周先生,把你后面地话说出来。 ”
周冲道声领命,道:“王上,周冲以为这一仗当从赵之西南发起为宜。 周冲曾对赵王伪言说大秦下一个目标是灭魏,可以好好利用。 ”
秦王精明人,马上就明白周冲的意思,道:“寡人调动大军,魏赵两国必然不自安,寡人摆出一副灭魏姿态,以此来迷惑赵王。 等到寡人部署完成,再由魏赵边境向赵国发起进攻,必然会打赵王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尚不是在西边布防嘛,等到他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 他除了等李牧来救,什么也做不了。 ”
尉缭,韩非他们点头赞同。
秦王脸一肃,道:“王翦,蒙武听令:王翦为主将,蒙武为副将,为寡人拟订灭赵,破魏齐燕地计划。 调集工匠打造马镫马刀。 ”
王翦、蒙武欣然领命。 这两人是秦王手下最有才干,最有名望的将领,两人合力,必将大有一番作为。
“周先生,寡人想辛苦你一下,代寡人去看望一下丹子。 ”秦王派任务给周冲。
周冲明白秦王要他去看望燕丹是假,从燕丹手里捞好处是真,应道:“遵王命!”




大秦帝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周冲见过殿下。 ”周冲进屋向燕丹行礼。
现在的燕丹比起周冲初见之时完全是两个人,初次见他时虽然焦虑难安,比起现在好得多,现在的燕丹消瘦了许多了,脸色苍白,乍见之下好象活死人似的。 周冲当然明白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他给秦王软禁,他焦虑燕国之事,忧心而成。
燕丹见到周冲好象见到亲人似的,忘了身份,一下拉住周冲的手,亲热之极地道:“是是是周先生!什么风把周先生吹到我这里来了。 ”
他明明给周冲摆了一道,乍见周冲却是如此的喜悦,真是让人想不到。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给软禁后,就没有人来看过他,他连找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给憋的。 至于兵士,秦王有严令,不许与他说话,他整日里除了自言自语以外,还能跟谁说话。
周冲忍住心里的好笑,道:“回殿下,周冲奉王上之命,前来看望殿下。 请问殿下,过得还好吗?要是有什么需求,你说就是了,我好向王上转达。 ”
给秦王软禁,连找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人生之坏事莫过于此,燕丹在心里恨得牙痒痒的,又无可如何,还不得不装出一副笑容,连声道:“托王上的福,燕丹过得还不错。 ”顿了顿,平静一下心里的不平,给周冲跪下,道:“周先生救我。 ”
这招早就用过了,周冲不以为奇,把他扶起来,道:“殿下何出此言?难道我大秦于你不够厚道?可有人欲对你不利?是何人如此大胆,殿下请讲,王上一定不会放过他。 ”
对燕丹不利的是秦王本人。 燕丹只能在心里恨恨,哪敢说出来,强装欢容,道:“谢周先生。 贵国对燕丹很好,衣食住行燕丹都不用动手,就是在燕国燕丹也没有如此享福。 只是有一件事,还得请周先生生帮忙玉成,燕丹离家好久了。 心念年事已高的父王,欲尽为人子之孝,还请周先生转告王上,请王上念在当年同在邯郸为质的份上,放燕丹归国。 燕丹若是归国,能尽人子之孝,全是拜大秦王上所赐,燕凡当在蓟城为王上祈祷大业早成!”
他这是鬼话连篇。 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相信,周冲装作很是感动的样子,感叹道:“人说殿下仁孝,果是如此,周冲给你这话一说。 热泪都往肚里咽了。 ”抹抹眼睛,眼睛里流下几滴泪珠。 周冲的演技也不错,眼泪说来就来。
燕丹颇为感动,道:“周先生!”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他倒不是全为做作。 离家日久,身在不测之秦,日子过得很压抑,给周冲一撩拨,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周冲在心里大是感叹燕丹没用,要是秦王遇到这事,他也会哭,还会哭得更伤心。 但他心里明白他是装的,绝对不象燕丹这样真哭。
“殿下心怀故国,情真意切,要周冲不感动都不行。 ”周冲客套话一说完,直奔主题,道:“要让你归国,周冲倒是有一策。 ”
燕丹正在绝望中,闻言大喜。 道:“请周先生赐教。 要是燕丹能够回归燕国。 全拜周先生所赐,燕丹感激不尽。 ”
周冲笑道:“殿下请坐。 殿下。 请恕周冲直言。 王上如此对待殿下,说得好听是看在昔日之情份上,好生照顾,说得难听是软禁,欲图以殿下为质,要挟燕国,获得好处。 ”
这是秦王地用意,燕丹何尝不明白,按理周冲应该为秦王开脱,没想到周冲竟然直言相告,燕丹心里那个感动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以手捂面,呜呜地哭泣起来。
一国太子,竟然如此不顾身份,只能说明他太无能,周冲在心里很是瞧不起,嘴上却安慰他道:“殿下,请暂抑悲情,容周冲把话说完。 ”
“燕丹失礼了,请周先生恕罪。 ”燕丹也明白过来,连声请罪。
周冲接着道:“殿下性情中人,周冲只有感动,哪敢怪罪。 殿下可曾想过,王上为何不顾昔王之情,要扣留殿下?殿下昔年与王上在邯郸为质,借用王上的话来说是撒尿和泥的好友,情谊深厚,如同兄弟。 王上如此做,必有难言之隐。 ”
燕丹想了想,道:“王上扣留燕丹,必为图赵,欲与燕国联兵,两线夹击赵国。 ”
这人虽是无能,喜搞歪门邪道,并不糊涂,居然一口说出了秦王的用意,周冲却摇头否认道:“殿下,恕周冲直言,你可是以小人之心度王上君子之腹了。 ”
这话大出燕丹意外,愕然问道:“请问周先生,此话怎讲?”
周冲接着数落燕丹,道:“天下人都可以指责王上,唯独你燕丹不能指责王上。 ”周冲不称殿下,而直呼燕丹,可见问题有多严重了。
燕丹愕上加愕,愣了一下才道:“燕丹愚昧,不解先生之意,还请周先生明示。 ”
“王上这是煞费苦心啊,王上要不如此,殿下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 ”周冲掉起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大下说词了。
这是典型的危言耸听,燕丹却信以为真,吓得猛地一下站起来,道:“当真?”惊愕的表情写了一脸。
周冲坚定地点头道:“周冲句句实言,殿下现在可以不信,将来肯定会信。 你现在恨王上,将来会感激王上。 ”
燕丹急不可耐,道:“请先生为燕丹释疑。 ”
周冲缓缓道:“说到底,都是因为赵国。 赵国现在正在攻打燕国,燕国丢失了很多城池,蓟城已经难保了,殿下是知道的吧?”
燕丹点头道:“前日,燕丹接到父王家书,父王在家书中说赵国向我燕国开战,此战与以往之战皆不同,由名将李牧统兵,大有要灭我燕国之势。 ”
周冲很是同情地道:“要不是王上扣留你,燕国早就给赵国灭了。 ”
“请问周先生,此话怎讲?”燕丹急急地问道。




大秦帝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殿下当知五国公主中最受王上宠爱的当属赵国公主,你可知道这其中的原委?”周冲还真能说事,居然把这事也给他当成理由,用来忽悠燕丹。
历朝历代,后宫的威力都很大,燕丹不会不明白这个理,周冲这话一说,他瞪大了眼睛,推测道:“难道这事和赵国有关?”
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周冲却双手猛击一下,赞叹不已地道:“殿下英明!正是。 王上欲灭韩,这事你是知道的。 王上灭了韩国,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赵国已经很不安,就借王上结亲之时,把最美最聪慧的公主送入大秦,以此来博取王上的欢心。 其实呢,赵国是打算通过公主争得秦国的支持,支持他们灭燕。 ”
通过后宫为政治争取筹码是国与国之间角力的一种常规方式,楚国凭借后宫力量才得以保持与秦国的关系,燕丹哪敢怀疑,惊得脸色苍白道:“王上可曾同意?”
“王上一是顾全与殿下的友情,二是考虑到不能放任赵国强大,没有答应。 赵国提出条件,把督亢给秦国,再每十座燕城分三座给秦国。 ”周冲把他自己从赵王那里拿到的好处用作筹码,向燕丹施压,道:“殿下,你是知道的,督亢是燕国的重地,就连燕国进献给秦国的地图上都没有标记,这样的好处,谁能拒绝呢?”
这交易实在是太丰厚了,秦国完全没有理由拒绝,要是真的成交,燕国百分百完蛋了,燕丹手捏得发白,盯着周冲。 胸口急剧起伏。
他还真不经吓,周冲装作没看见,接着往下说,道:“殿下可知道赵国为什么要提出如此丰厚的条件呢?说到底,他们是在打小算盘,要是督亢不归秦,而是给赵国,如此一来赵国就会马上强大。 这是王上所不能容忍的。 督亢要是归于秦国,再加上其他的燕国城池也归秦,那么赵国虽然强大了许多,仍不能对大秦构成威胁,王上可以容忍,赵国的居心险恶啊!”说到后来,感叹不已。
诚如周冲所言,这些城池归于秦国。 赵国得到其他地燕城,是强大了许多,仍是不能对秦国构成威胁,秦王就可以在灭韩之际因为无法腾出手来对付赵国,只能选择容忍了。
这是非常合理的解释。 燕丹不敢不信,咬着牙一字一句地问道:“于是,王上就同意赵国攻打燕国?”
周冲脱口否决一个铁定的事实,道:“没有。 殿下怎会如此想呢?殿下可曾想到赵国为何如此打算?说穿了,赵国是想在秦国大兵压境之前自强,攻秦不太可能,那么要是得到燕国的城池,赵国就可以攻不足,守有余,就有实力与大秦对抗,你说王上会答应吗?”
燕丹松了一口气。 问道:“那王上为何扣留燕丹?”
周冲笑道:“殿下错了,不是王上扣留你,是王上请你留下来。 殿下请想,要是王上不留下殿下,而是放任殿下归国,在大秦没有灭掉韩国之前,这不是告诉赵国大秦不允,大秦和赵国的关系就会弄僵。 如此一来对我大秦则不利呀。 殿下是要治国的。 当真一个理:在没有实力之前不要和敌人抓破脸!韩虽小,也会拖住大秦的腿。 王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再说了,留下殿下,也是在警告赵国,要他们不要乱来。 殿下在秦一日,则赵国不安一日,原因很简单,殿下既与王上是好友,又在秦国,可以随时与秦国谈好条件,燕秦联兵,这是威慑赵国呀。 ”
1...4445464748...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