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政之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曾鄫
苏望看了一眼谢强生,不动声色地说道:“原来谢主任是支持波的。”
谢强生似笑非笑地答道:“现在国企改革困难重重,而且方法四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重组’的口号是遍地开花。而且波目前很受学术界的支持和响应。”
苏望也跟着笑了笑说道:“谢主任,谈到中国国企波,我想起一个笑话。原本有一座宴席,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大家吃得正高兴,结果来了一个乞丐,他毫不客气地朝宴席吐了几口口水,大家都恶心地连忙避开。但是这饭菜放在那里不吃也会坏掉,可是大家却已经没有了胃口,怎么办?大家想了想,与其浪费,不如把这桌酒菜送给乞丐,让他吃个够。”
谢强生不由大笑起来:“苏县长,你这个笑话说得可真形象。你的想法是怎么样的?能不能讲一讲,让我参考一下。”
“谢主任客气了。我的想法是不要局限于考虑这桌饭菜的浪费,这只是眼前利益,而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如果不追究两个人的责任,可能会有更多的乞丐闻风而来,给宴席的饭菜吐口水,这样造成的浪费会更大。”
谢强生连连点头,不由半个身子倾了过来,追问道:“苏县长,你的意思是要追究哪两个人的责任?”
“乞丐和守门的责任。乞丐这种乱吐口水行为,是以一己之私欲浪费众多人能吃的宴席,以无耻的方法掠夺大家的财富,毕竟这桌饭菜不仅主办者是花钱了,来就食的客人也是给了礼金的,现在全归了乞丐一人,难道就公平吗?不公平,这是一种**裸的掠夺,如果不严惩,可能以后大家都吃不成好饭好菜了。而守门者的职责就是严禁闲杂人等进来,保证宴席的正常进行。现在这宴席被乞丐给破坏了,他难道没有责任吗?”。
谢强生叹息一声道:“现在的国企改革,改完之后再看看,多少老板是以前的记、厂长或供销科长?甚至有人开玩笑道,记变老板,是我们国企改革的根本机制和主要动力之一。”
看了一眼面带诧异的苏望、顾忠和和于久南,谢强生笑了笑说道:“不好意思,酒喝多了,憋在心里的话就忍不住往外吐。”
顾忠和连忙出来转圈道:“苏县长,于总,不好意思,老谢这是喝多了。”说到这里,他不由长叹一口气道:“老谢曾经三十四岁成为微子县县委记,当年的他何等的意气风发。曾经是东越省最早几个对属下国企进行改革的县委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是没过三年却被高升到了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副主任,老谢,这一晃就过去八年了。”
“是的,八年,整整八年。”谢强生抿了一口酒道。苏望坐在那里却一言不发,脸的神情纹丝不变。
顾忠和微微着急地看了老同学一眼,而谢强生则不经意地摇摇头,两人在旁人不察觉的情况下交换意见后,苏望却刚刚将酒杯放下。
“苏县长,你现在也在主持国企改革,我们能再交流交流吗?”。
“谢主任,你是老前辈,经验丰富,而且在政策研究室待了这些年,看得多,总结地也多,我说说我粗略的想法,还请你多指正。”苏望放下夹菜的筷子,缓缓地说道。谢强生眼睛里闪过一道惊喜,神情未变,身子却微微坐正了。[]匡政之路234
“我觉得国企改革之前必须追究此前国企领导们的责任。正如县委记、县长的职责是稳定一县,让该县经济发展,领导人民群众致富。国企记和厂长的职责是把厂子搞好。现在国企不行了,不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句交学费就过去了是万万不行的。职责,职责,光是享受职权,不承担责任怎么能行呢?这一点没有做到,还盘算着国企不能浪费了,反正放在手里也是浪费,不如折价卖给某些人。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职责不明,则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谢强生不由点点头道:“搞好一个企业很难,但是要搞垮一个企业却很容易。但是如何追究职责?光靠纪委可不行。”
“谢主任,经济问题自然要用经济手段解决。纪委是追查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问题,可是它如何知道某个党员干部在任违法违纪了?当然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账本拿出来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谢强生不由大笑起来:“苏县长,你这个办法倒是简单,可惜在现实中可能不会那么简单。”
“谢主任,这些问题我们能想到,应该也有别人能想到,但是大家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苏望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谢强生默然了好一会,突然抬起头看着苏望,眯着眼睛等了一会才开口道:“或许是有些人心里没有规则,或对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顾眼前的、自己的利益,不顾长期的、共同的利益。
“谢主任,我们都喝多了。“苏望突然笑道。
谢强生愣了一下,随即也笑着点头道:“是啊,我们都喝多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东越行三
 
匡政之路 第二百三十五章东越行(四)
揭过之后,大家开始聊起轻松的话题来。聊了一会,苏望突然主动开口问道:“谢主任,你对东越省经济状况很熟悉,你觉得现在东越省是不是有一些隐患在里面?”
谢强生的脸变得郑重起来,“苏县长,我们东越省还真有一些隐患在其中。别的不说,就拿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省里现在在重点扶植大型企业,这点没错。因为一个省的经济需要几只领头羊或者说是火车头,但是却不能过于冷落了那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比小企业还要小的企业。”
苏望这个时候插了一句话道:“谢主任,你的意思是东越省的隐患在中小微企业?”
“对,苏县长,就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看去规模不大,一家企业顶多数百几十、十几个甚至几个人。可是这种企业在东越省各地都是,数量极其庞大。谁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政府想,企业主也想。可是真正能做大做强的企业又能有几个?绝大多数的还是这些中小微企业。”
“我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初步统计,东越省工商业百分之五十的就业岗位和百分之七十的外来打工者的就业机会都是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如果几家、甚至几十家中小微企业不景气或倒闭,政府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万一一批、甚至是一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不景气或倒闭,这个后果就很严重了。”[]匡政之路235
“这些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小微企业却因为个体的不显眼存在着经营环境相对恶劣的情况,他们不能像外资、合资、大型企业那样享受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完全要靠本身的力量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开拓自己的市场,举步艰难。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我曾经调研过十几家中小微企业,他们中间曾经拥有不俗的技术,开发出非常优秀的产品,很有市场竞争力。但是他们去向银行贷款时却十不九中。门槛太高、手续繁琐等等条件制约着他们。而且现在各大银行可以说是根本瞧不这些中小微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他们。甚至宁愿把钱贷给已经陷入困境的大型企业也不愿意去扶植这些中小微企业。”
听到苏望不由点点头道:“这一点我读研时来东越省做调研也察觉到这一点。中小微企业正规渠道很难获得投资资金,到最后就只好转向民间借贷,从而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民间借贷行为,这一点很危险。”
谢强生看了苏望一眼,眼睛里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喜悦,“想不到苏县长也察觉到这一点。的确,如果这股畸形的民间借贷行为任由发展下去,的确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其实中小微企业是大有可为的。大型企业进军投入大产出大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却可以在投入小产出小的行业进行有效弥补。现在科技发达,需求多种多样,产品分类也越来越细分。中小微企业它们完全可以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专注于做某一项专业产品,把它做专做精,也未尝不是一个发展出路。”
谢强生现在谈兴很浓,“我曾经随团去日本和欧洲考察过,这些发达国家有巨无霸企业,但是也有数不清的中小微企业,从专注于做某一专用芯片、做某一类电子产品、做某种特殊用途的工具,甚至专门只做某种很有特色的食品,却能做得很好。这类产品市场虽然小,但是竞争小。那些国外企业就沉浸在某一领域里,数十年甚至百年如一日,沉淀技术、积累经验,或挖掘潜力,或推陈出新,都能获得很好的效益。”
“谢主任,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市场似乎没有这种产品生存的空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人民群众追求的是价廉物美的产品。而国内厂家争夺市场主流采用的策略就是价格战,以更低的价格去排挤竞争对手,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苏县长,你这点说得很对。但是这些产品集中在量非常大的消费类市场,而这种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只有更大的投入,提高技术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价格,抢占更多的市场,使得出货量更大,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中小微企业是无法进行这样的阵地战,他们只能进行运动战甚至游击战。而他们的产品只能是消费类产品的有效补偿。”
“例如现在的vd市场竞争地无比惨烈,我甚至听说在吴江省升州,北的某家vd厂为了跟本地vd企业争夺市场,打出了买一千多元的vd机送六百元的电饭煲、电熨斗等赠品的营销策略。这种自杀式的策略中小微企业肯定吃不消。可是在这影音市场中,有少数消费者却是沉迷于高品质的音乐,他们不喜欢大众的vd机和家庭影院,他们需要高音质的d机、专业功放和音箱。而这类市场很小,那些实力雄厚的vd厂家肯定是不屑一顾,只有中小微企业才有这样的精力和心思去做这块市场。”
“谢主任考虑地很全面,也考虑地很到位,我受教了。”
谢强生笑了笑,却突然问道:“苏县长,我看你是胸有成竹,不知你在渠江纺织厂改革中准备采取哪种措施,既能保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又能最大的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
苏望不由笑了,这谢强生还真有点意思,终于忍不住问自己了。
“谢主任,说实话,其实我觉得b算是一种不错的激励管理层积极性的方法,但是到了我国却不能全盘照搬,应该根据国情加以改进。我准备在渠江纺织厂改革中试行一种有限b。如国资委代表国家掌握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绝对股份,管理层可以掌握百分之十到十五的股份,职工则分散掌握剩下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股份。但是在股红分配中,作为奖励,管理层可以分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股份的红利,而国资委则只分配百分之六十左右股份的红利。”
说到这里,苏望不由笑了笑道:“这只是我初步的想法,还需要跟相关专家顾问组进行研讨,报请省市批准。虽然对于某些人而言,这种方式比不他们将整个企业买下来要强,但是总会有有识之士为了那百分之四十的红利去努力的。但是最关键的是渠江县国资委的管与不管。”
谢强生不由拍案叫好道:“管与不管。苏县长,你这一句话说到点子去了。国资委既然是企业的大股东,就应该遵从市场和企业运作规律去进行管理,不能再用以前老的行政模式和思维去管理了。既不能放手不管,又要管到要害。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苏县长,你可能会让国资委加强财务监督。只要把财权管好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甚至人事管理都可以放开,给管理层最大的自由,让他们带领职工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来。”
“谢主任,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呀。今日与谢主任畅所欲言,真是获益匪浅呀。”苏望不由跟谢强生大笑起来,“我还会在东越逗留几天,给渠江纺织厂寻找合适的服装产品合作方,有机会还请谢主任多多赐教。”
“哪里哪里,苏县长,我们多沟通多交流,取长补短。”
谦虚了一会,苏望转向顾忠和道:“顾教授,真是不好意思,光顾着向谢主任请教去了,忘记跟你谈正事了,真是抱歉。”
顾忠和摆摆手道:“哪里,看到你和老谢相谈甚欢,我也高兴。对了,关于这竹纤维技术的事情,我跟学院领导初步沟通过,一百万元全部打包卖给你们。学院方面和我也愿意与渠江纺织厂继续进行竹纤维技术研发的合作。”
“顾教授,这真是太好了,太感谢你了。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你是东越省纺织业的前辈,能不能帮忙介绍几家合适的印染和服装企业,不要大,只要合适,我想先把渠江纺织厂的下游合作方确定下来。就算找不到合适的合作方,挖些人才也是好的。”
顾忠和不由大笑起来:“苏县长,你这是明目张胆地挖我们东越的墙脚呀。”[]匡政之路235
到了九点多,四人尽兴而散。坐在回家的车,顾忠和皱了皱眉头道:“老谢,你确定了这苏县长的背景?”
“**不离十了。我听说了这位苏县长到东州是省政府办公厅的司马弘处长亲自去接的。”
“司马弘,罗省长的秘。”
“是的。这苏望曾经跟着他老师俞老来东越做过调研,只是那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而且他当时也毫不起眼,所以我只是记住了他的名字,却记不住他的样子了。在席中他不是承认了曾经到东越省来做过调研吗?那就没错了。”
“老谢,你的意思是苏县长知道我们在试探他?而且别有目的。”
“当然知道。我只说了两三句话他就明白了,我们白在他面前表演了一番。
“老谢,那我们是不是急了点?”顾忠和有点忧虑道。
“老顾,不用担心。虽然他知道我们的用意和做戏,但是他对我们丝毫没有反感,否则不会谈得那么深,那么透了。”
“老谢,你的意思是今晚的这番谈话可能会传到罗省长那里去,你也有出头之日了。”
谢强生脸色微微一变,沉默好一会才轻轻地摇摇头道:“这个我却说不好,这个苏望,我是一点都没摸到底。”
顾忠和脸色也是微微一变,轻轻地叹息道:“这个苏望,看去年纪轻轻的,怎么城府和心思这么深呢?听去跟你相谈甚欢,但是现在一回味,却像是你们两人学术进行探讨交流,一点题外的意思都没有露出来。真是不得了。”
谢强生却笑了,意味深长地说道:“他越是这样一个态度,我反倒更加放心了。”
“老谢,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苏望谈话间不露分毫声色,这说明他对这件事很慎重。老顾,这事他越是慎重我心里才越踏实。”
顾忠和微微点点头,向省长推荐人,能不慎重点吗?默想了一会,他又迟疑地问道:“老谢,你说他会不会狸猫换太子?”
顾忠和说的很含蓄,意思谢强生却明白了,老是在担心苏望会不会把他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拿去向罗省长邀功。
“老顾,你不明白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发掘人才、使用人才是重中之重。而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虽然重要,但领导干部不是做学问,他的重点在于领导能力。”谢强生意味深长地说道。
顾忠和终于为老放心了,仰头笑道:“你们当领导干部的弯弯绕绕我是不明白的,既然你说没关系那就行了。”
谢强生转过头,很真诚地说道:“老顾,这次多谢你了。”
“老谢,咱们老同学之间用得着那么客气吗?这次完全是我那个小舅子,昨天我们去给老丈长祝寿,这小子在那里神吹,说他跟司马弘处长关系有多铁,还一起去接被他认为是罗省长亲戚的苏县长,正好给我提了一个醒。想不到今天那位于总带来的就是这位苏县长,也正好是荆南省人。这真是太巧了,也是你的运气。老谢,你在省委政策研究室蛰伏了八年,厚积薄发,也该是你出头的时候了。”
谢强生坐在那里,看着虚空,神情复杂地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许久才幽幽叹息道:“八年,或许待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八年,对我而言是因祸得福。我现在才明白,这是李记对我的一种磨砺和关爱。”
接下来几天,苏望在于久南的引见下会见了十几位东越省企业主,大部分都是纺织业的中小企业主,其中有好几位是当年跟于久南一起同戴投机倒把帽子的难兄难弟。[]匡政之路235
这天,苏望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你好,请问是荆南省渠江县的苏县长吗?”
“是的,我是,请问你是谁?”
“苏县长你好我是定海市委办的黄翰章。是这样的,乔记今天到省里开会,晚有空,要约你一起吃个饭,不知你方不方便?”
“乔记到东州来了,好的没问题,时间地点我听黄处长你的安排。”
 
匡政之路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东越行(五)
“小师弟,在荆南干得不错,都当县长了。”乔伯年还是老样子,只是花白的头发更多了,他一见面就笑呵呵地说道。
“哪里,乔师兄,我还要向你们学习,追赶你们的脚步呀。”苏望也笑着答道。
“哦,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小师弟,荆南省渠江县县长苏望,这位是我的秘,黄翰章。”
“你好苏县长!”
“你好黄处长。”[]匡政之路236
坐下之后,黄翰章趁着两人说话的空隙问了苏望的饮食喜好,又转向乔伯年道:“乔记,要不要来瓶酒?”
“今天难得请小师弟吃饭,来一瓶酒,就喝醉乡酒,小师弟的家乡名酒。”乔伯年挥挥手道。
黄翰章应了一声,便出了包厢去安排了。
包厢只剩下乔伯年和苏望两人,苏望给乔伯年续满茶水,低声地问道:“乔师兄,听罗师兄说你很快就要省常委了,恭喜你了。”
“小师弟,你先别忙着恭喜我,现在这事还悬着呢,争议很大啊。”乔伯年微微摇头道。
听完乔伯年简单的几句话,苏望算是明白这里面的情况了。东越省是经济大省,gd去年排在全国第四位,所以各派系都有人在这里,带来的后果就是关系复杂无比。这次乔伯年要省常委,是给罗中令添了一大臂助,也等于是极大的增强了学院派在东越省的实力,其他派系谁肯轻易答应。于是阻扰、矛盾纷纷而至。
苏望点了点头,这也是经济大省的特色,排名比东越省靠前的岭南省、岭东省的情况更复杂,否则中央也不会给这两省的省委记挂个政治局委员,不这样镇不住啊。
乔伯年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脸浮出微笑问道:“小师弟,老师和师兄弟们都说你足智多谋,你给我参谋一下,看怎么样才能摆脱这个困局?”
苏望连连摇手道:“乔师兄,你饶过我,你和罗师兄的智慧,十个我加在一起都抵不呀。”
罗中令执行力强,更有魄力,而乔伯年除了能力不凡,心计城府更深。这些苏望是知道的。
“小师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令省长和我都是当局者,听听你这个旁观者的意见,说不定就有所收获。”
苏望沉吟一会说道:“乔师兄,据我的了解,省常委,东越省委只有推荐权,决定权在中央。现在中央正在提倡减副和常委负责制,而现在正是经济建设的紧要关头,为了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的力量,提高地方领导的积极性,中央也正在逐步增加地方经济大市党委领导人进入省常委的名额。这是有利的形势。乔师兄,东越省是经济大省,辖下有好几个经济大市,除了东州、定海之外,还有括州、丰山等市。”
乔伯年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乔师兄,现在除了东州市市委记进入省常委,其余的都没有进入,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把定海、括州、丰山三市市委记都作为省常委候选人报中央。”
乔伯年脸的笑意更浓了。苏望也知道,乔伯年和罗中令心中早就有了定计,让自己提出建议只是秉承老师和董师兄的意见,尽可能地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苏望憨憨地一笑道:“乔师兄,我这是班门弄斧了。”
乔伯年不在意地挥挥手道:“你的意思是把水搅浑。不过小师弟,有时候不能光讲经济,还要讲政治。”
“乔师兄,现在你有两个优势,容我冒昧地分析一下。”
“你说。”[]匡政之路236
“乔师兄,定海市和括州市是国务院4年就定下来的沿海开放城市,6年更成为计划单列市,这是定海的政治地位,至少在东越省是与东州市平行的。而定海市的经济总量在东越省仅次于东州市,这是经济地位。乔师兄,你身为定海市市委记,无论从哪一点来讲都应该副省级。而相对括州市、丰山等市的市委领导人,乔师兄你的资历是最老的,从这一点而言也应该是乔师兄领先一步。”
“小师弟,你不能光讲优势,也要讲讲劣势才行呀。”
“乔师兄,劣势在于,这副省级,省常委是副省级,副省长也是副省级。”
乔伯年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小师弟,你越来越有长进了。不错,在荆南省历练的不错,我都想向中令省长建议,把你调到东越来了。”
苏望知道这是乔伯年的一种褒奖之词,连忙客气了几句。
黄翰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瓶醉乡酒,随即菜流水价地了来。乔伯年和苏望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轻松的话题,而黄翰章则总是恰到好处地插那么一两句。
苏望饶有兴趣地看着黄翰章,趁着一点点酒兴对乔伯年道:“乔师兄,看来你又有了一个好帮手。”
乔伯年看了一眼黄翰章,点点头道:“翰章很能干,帮了我不少,而且是个知道分寸的年轻人。”
苏望看到乔伯年嘴角边挂着一丝亲切和赞赏的笑意,而在以前谈及孙纪纲时只是一种淡然的笑意,再结合他说的话中最后一句,苏望心有所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