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数字看似并不庞大,但若是加上德国本土的500万吨石油产量,意味着德国将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可以获得1000万吨石油的可靠供给,与昂贵的合成燃料相比,这无疑是更为可靠、更为廉价的。
在这个上午,大步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又坐在桌旁那张豪华的皮椅上,对着摊那份机密的报告瞥了一眼。那份报告表面上是由公司的勘探部门提供的。但事实上,却是在几个月前,从他的某一个接头人那里获得的,这份报告最初也许是应该从一个叫调查部的地方带回来的。
在过去的几年间,正是调查部的一份份准确的勘探报告,支持在意大利、在奥地利以及德国的石油勘探开采工作,正像那座西欧产量最高的“帝国1号”油井一样,正是根据报告中提供的油井经纬度进行的选择,而在这一份报告中,亦同样如此——提供了油井经纬度数据,公司所需要的就是直接按照这一位置进行钻井,既然极有可能开采到石油。
“真不知道,是什么人主持的勘探!”
坐在扶手椅上,有些疑惑的嘀咕一声,但随后他又开始在便笺上进行着计算,现在公司在德国已经拥有了300万吨的石油产能,如果德国能够占领荷兰、法国的话,公司在未来两年内可以在两国获得500万吨的石油产能,假若公司在利比亚的石油开采工作顺利的话,那么,在未来,完全不仅可以保障第三帝国的石油供给,甚至可以保障整个西欧世界的石油需求。
那么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运输数以千万吨的石油,并把它们提炼成汽油、柴油以及其它相应的燃料,并供应欧洲市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用铅笔在便笺上写下一串德文,随后又在重重的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子——石油提炼工厂,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建公司提炼工厂呢?
这是一个问题,就像现在的德国,或许公司控制着油井,但是炼油业却是由法本公司控制的,而可以料见的一点是,即便是德国占领了法国、荷兰,没收了当地的炼油工厂,工厂也将会被交给法本公司,而不是石油公司。
显然,这是第三帝国的官僚们出于制衡上的考虑,他们可以给予石油公司石油开采权,但是却通过对法本公司的支持,使得其控制了石油提炼权,这意味着,石油公司只不过是做为一个初级的原料供应商,也是整个工业链条中,最为低等的一级。
在历史上,美国标准石油,不正是通过对炼油业的垄断,从而最终吞并了其它的油田,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
又一次仰身靠着椅子,的眉头紧皱着,他知道“家里”并不赞同他扩大石油提炼工厂的规模,而是希望他专心从事开采工厂,从而避免与德国资本发生冲突。
通过市场分配的方式避免冲突的发生,这是最为普遍性的一种选择,而对于来说,现在他却能清楚的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未来势必陷入一个困境——因法本公司对提炼以及市场终端的控制,而极有可能导致公司受到法本的控制,这恐怕也是第三帝国在未来所需要看到的。
毕竟并不是日尔曼人,而只是一个意大利人。
想到这里,向着墙边走去,打开两扇门,露出了一个酒柜,然后他从中取出一瓶威士忌,倒入酒杯之中,端着酒杯的他便默默的来到了窗边,凝视着窗外的柏林。
柏林是日尔曼人的首都,而他一个意大利人……品着杯中的威士忌,此时威士忌就像一个老朋友似的,在平复着他内心中的不满,即便是不满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有一天,德国和意大利决裂的话,也许,他会被第一时间被逮捕,到那时,他这个石油大王将会成为一名阶下囚……
在想通了这一环节之后,似乎明白了“家里”的用意,在油田就可以带来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进一步“冒险”,现在,他所需要的就是通过油田获得充足的资金,通过恰当的“海外投资”,以减少未来的政治风险。
而“海外投资”则大都在西班牙、葡萄牙、瑞士以及中国,当然,随着战争的爆发,在中国的投资恐怕已经无法再过去那样进行下去了,在过去的一年半之中,公司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其它方式,在中国投资了3。5亿马克,而现在……在这场战争中,还有可能继续进行下去吗?
想到这里,他望着窗外的柏林,突然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开始形成了。
“也许,可以通过其它的渠道……”





山河血 818.第818章 大历史的前夜
5月里,从南方吹来的暖风,使得华北大地笼罩在一片初夏的燥热之中,而在北平,此时几乎进入盛夏似的,天气闷热的几让人感觉有些烦燥,火辣辣的太阳悬于正空,只让人生出一种盛夏已临的感觉。
在北平城外的一栋悬挂有“北方公司北平经济调查公司”门牌建现代的中式五层建筑,实际上正是“公司调查部”所在,尽管表面上公司调查部是公司的“职能分支”,但实际上,这里却是北平绥靖公司的“情报中心”,一直负责着公署的情报搜集以及安全工作。
三楼的一间办公室,洁白的墙壁上除去一幅欧式的油画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而另一面,则是占据着整面墙的书柜,在书柜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而在书柜的对面则是一副大幅的世界地图。
在地图与书柜的中间,则摆放着一张宽敞的书桌,书桌的后方,一个年青人正在那里翻看着一份报告。
“……在南洋漫游了五个月之后,我搜集到相当数量的材料,足以得出结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华侨对于南洋的经营,可以说取得了极为罕见的成功,在除菲律宾之外的任何南洋地区,华侨都绝对控制着当地的工商业,甚至在欧洲人极为擅长的金融业,亦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例如,在法属中南,其金融业在传统印象中,是由法国的银行控制着当地的金融市场,但事实上,在法国人忽视的一些金融领域中,侨资银行却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就整个金融市场而言,侨资银行控制着法属中南27%的金融市场,而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他国银行则相应的只占将15%,现在看来,在合适的时间里,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侨资银行完全可在取代法资银行的地位,当然,如果这一切发生的话,则意味着形势应当发生根本的变化,否则,恐怕是很难实现的……
鉴于目前,华侨资本业对南洋各地的工商业的控制,是以“散、乱、小”为主,因此,下一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尝试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扭转侨资面对宗主国资本时力量相对弱小的困境——现在侨资受限于“散、乱、小”,以至于无法发挥其影响力……
正因为如此,我想向您提—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国内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旧有的移民协议,对南洋地区进一步展开移民工作呢?同时,是否同意开展这种工作?
对这个问题我花了很长时间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并且得出了十分吸引入的结论——可以进一步缓解我国,尤其是南方的土地资源紧张以及无地佃农的问题。但问题在于,由于我国民众没有移民传统,所以,如何吸引他们自愿移民南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强调,移民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最佳途径,移民在稳定国家局势方面,将可以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看着手中的这份由调查部派出的调查人员书写的报告,曾澈整个人都完全沉浸其中,这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而是一份详细分析了南洋各地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的报告。
“有关南洋各地的独立思潮问题,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自西历20年代开始,普遍性的民族意识觉醒,刺激着南洋各地土著民族对争取民族独立的渴望,而考虑到华侨对其经济的控制,使得诸多土著认为“欧洲人掌握着政府、华侨掌握着钱袋子”,因此,这是一个极为不良的现象,所以有必要指出,假若,南洋各地获得独立,那么执掌政权的土著,极有可能损害到华侨的商业利益。
我不相信任何承诺,尤其是那些土著人作出的政治上的承诺,因为那些土著根本就不懂得现代政治学,更不懂得什么是政治上的妥协,在许多土著政治人物的眼中,华侨之所以累积巨富,是建立在对土著人——也就是对他们的掠夺上的,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考虑在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应该在南洋各地建立相应的军事基地,并利用各种机会,与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确保我们能够在特殊的情况下,保障我国以及侨民的利益。
至于南洋各地的民族政党或组织以及民族主义运动者。我正在挑选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下次寄给您。
最后一点。
我认为,随着南洋各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尤其是现在殖民主义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南洋各地殖民地将有可能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内结束,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如何介入其中。拖延无异于死亡,白白浪费的每一天都对我们不利。在南洋独立的过程中,假如我们袖手旁观的话,那么随着欧洲人的退出,势必将会形成势力空白,因此。若日本人加以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南洋对日本进一步靠近,甚至其可能会同他们建立同盟。那么,南洋就有可能成为可能的日本的合作试验场。而我们中,将不得面对同时来自三个方向的敌人——因此,为了遥远的末来。我认为我们不仅应该主动介入南洋各地的独立运动,从而确保我们的利益!
约翰?福里斯”
……终于,在看完了这份报告之后,约翰?福里斯这个名字,同样也留在了曾澈的脑海之中,他记住了这名调查员的名字,
在调查部内欧裔调查员并不少见,不仅仅有聘请自欧美的分析人员,同样有外勤调查员,那是因为为了便于工作,调查部吸收了一些欧裔调查员,甚至自己培训了一批人,一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欧裔孤儿,现在,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发挥了作用。
就像约翰?福里斯一样,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他借助欧洲人的身份,对整个南洋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收集到了极为详细的数据资料,而这些资料将有助现在正在实施的“南洋攻略”。
“约翰?福里斯!”
将这个名字写进记事本中之后,曾澈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另一份情报简报,然后他又看了一台历,5月9日,而这份情报简报是今天的简报补充,每天向老板提供一份情报简报,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几份补充简报,是调查部每天的工作,可以说,每天清晨,老板进入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这份简报,以掌握最新的国内外动向,而他手头的补充简报,则是针对其中的一些事件补充或者临时添加进去的紧急情况。
而在曾澈翻看这份简报的时候,第一页一份简单的情报,却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德国将于周内进攻法国,极有可能借道低地国家……”
一份简单的情报,往往透露出惊人的消息,而当管明棠看到这份简报中的这一内容的时候,他本能的朝着台历上看了一眼——民国二十九年5月9日,这也就是公历……1940年!
1940年!
5月!
法国战役!
点了一根香烟,管明棠缓了一口气,然后又深吸一口烟,然后用指头弹了一下烟头,世界大战打响了,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同样也是他所担心,此时各种纷杂的情绪,在他的心底弥着,在吸完这支香烟之后,管明棠才抬眼看着曾澈说道。
“这份情报的来源可靠吗?”
“情报来源是极为可靠的,应该是来自德国政府内部高层,否则,他是不会冒险发出这份情报的!”
根据情报发出者的代号,曾澈知道那个调查员的工作并不是搜集情报,只有在最为紧急的情况下,他才会向发出情报,显然,德国入侵法国亦在其中。
实际上,对此,管明棠并不怀疑,因为情报中直接指出了德国人的战术——假道低地国家,这恰恰是法国人的软肋所在,法国人以为他们有了马奇诺防线就安全了,但是,德国人却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绕过去。
这意味着,情报的发出者应该是从高层获得的直接情报,否则不可能了解到这一情报,毕竟作为低地国家的比利时以及荷兰,毕竟还是中立国家。
“嗯……看样子,你的工作还是非常出色的。”
能够将间谍成功的渗透到敌国的上层,这确实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成就,而透过这一情报,意味着在未来,也许自己能够更准确的掌握德国的动向,并以此与另一个时空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进行对照,从而对欧洲的局势演变做出“判断”。
这样的话,自己至少可以获得一定的先机。
“清泉,以后如果有关于德国的情报!”
看着曾澈,管明棠认真的说道。
“可以直接在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现在,欧洲的局势太过于紧张了,如果所料不差的话……”
稍沉默片刻,管明棠站起来,然后在心底默默的想到,如果自己现在就预测了法国战役的结果,那么,外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呢?
“这场战争将与我们所知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有所不同,虽说现在,还无法判定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但我敢说,至少在这场战争中,德国人肯定赢定了!”
“老板,这会不会太乐观了一些?”
作为老板的心腹,曾澈自然知道,自与苏联停战之后,老板一直都担心着苏俄的报复,因此,老板才会将希望寄托在德国对苏联牵制,甚至入侵上,一但德国对苏俄入侵,那么苏俄就无法再对中国造成任何威胁,甚至德国的入侵将有可能导致苏俄的灭亡,甚至于,老板更乐意看到占据着东北的日军届时能够趁热打铁。
“乐观?不,当然不是。”
摇着头,管明棠看着曾澈笑着,然后用极为自信的口气说道。
“因为,法国人并不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战争的态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山河血 819.第819章 罗斯福的犹豫
5月中旬的华盛顿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中,街道上的行人第一次开始只穿件衬衣。而在这明媚的阳光,在大街上,卖报人则不时的大声疾喊着。
“德国入侵比利时、入侵法国!”
“欧洲大战打响!”
诸如此类的新闻,在过去的两天中,在这个新大陆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几乎每一个美国人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本能的想到二十二年前结束的那场,让无数美国人坚定的实施着“孤立主义”信念的世界大战。
而现在,世界大战终于又一次,随着德国的入侵打响了!
美国能够避免卷入这场旧大陆的纷争吗?
此时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落地长窗外面的花园里,玫瑰花第一次绚丽地开放着。窗户敞开着,花草的芳香随风飘进了这间办公室里,室内四个人在聚精会神地研究着远离美国的,发生在旧大陆的事件。
德国入侵法国!
毫无疑问的,这一事件意味着世界大战的爆发,整个世界的局势都将随着这场战争而发生剧变,对此,这间办公室内的人们,绝不会有任何怀疑。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坐在历届总统惯坐的地方,背朝着南面的墙壁,面向北方,隔着一张宽阔的维多利亚式办公桌对着举世无双的大理石壁炉。炉子占据了北面墙壁的显要位置。他的座椅和他大部份前任们的座椅截然不同,他们偏爱因人而异专门定做的座椅,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椅子却是一张——轮椅,往往只有病患也许会才坐这种椅子。而对于罗斯福来说,他同样离不开轮椅——因为感染在青年时感染的脊髓灰质炎导致了他的两腿瘫痪。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过去的7年间,推行他的新政,并一步步的挽救美国的经济。不过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
但是现在,这场突然暴发的欧洲大战,却让罗斯福以及白宫的幕僚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国经济即将走出大萧条的希望。
“我们的收获将是最大的,总统先生。”
科德尔?赫尔国务卿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
“从去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至今,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在我国采购各类军需物资,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们的经济恢复,在过去的四个月间,美国的对外出口,相当于去年的总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德国对法国的入侵,美国的经济将会进一步好转。”
在去年德国入侵波兰后,罗斯福便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了美国的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而中立法案的修改,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这正是现在美国出口迅速激增的原因所在。
而现在,德国对法国的入侵,只会进一步刺激出口,作为参战国的英国以及法国需要从美国进口各种各样的物资,从武器直到生活消费物资,这一切都将真正扭转目前的局面,从而挽救美国的经济。
“不过,考虑到战争带来的物资缺口,在未来的一年内,英国、法国对于武器以及消费物资的需求将是极为庞大,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修改《中立法案》,从而加大美国的出口!毕竟,英国人、法国人不可能将每一艘船都用于运输进口美国的商品,他们更需要从殖民地向本土运输兵员以及工业原料。”
在椭圆形办公室中,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聚集在总统办公桌前面的,还有战争部长哈利?伍德林和财政部长威廉?伍丁。在落地长窗的外面,明媚的阳光照耀在玫瑰花园中,此时的天气是如此的宜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把他的手搁在他身前鼓鼓囊囊的文件夹上,这些文件都是驻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大使馆在战争爆发后,不断发回的外交电报,详细的描述了那里发生的一切。
一直以来,罗斯福都高度关注着旧大陆的一切,这场世界大战,在他看来根本就在意料之中,甚至因为战争的爆发而长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随着这场大战的结束,似乎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现在对于美国而言,或许这是我们摆脱大萧条的最好的时机,”
面对自己的幕僚成员,罗斯福坦率地说道。
“战时的军需,将会充分发挥出美国工业生产力,充分吸收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而出于加强美国防御力量的需要,美国的军队需要进一步扩充,这一切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另一种局面,就是美国将从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当然,这一切只是预没,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的《中立法案》,将会令美国很难在这一事件中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我的看法是这样:如果我们不能够同英国、法国进行贸易的话,那么英国、法国将很难继续进行这场战争,而我们的《中立法案》却又有可能拖累到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是这样吗?”
“就目前来,这将是不可避免的。”
科德尔?赫尔国务卿如实的回答道。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有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化,英法两国必将负担起沉重的军费开支,这时,两国就要面对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急欲向美国大量定购军火;另一方面,又从内心深处惟恐他们的美元储备消耗尽,毕竟,现在我们的政策是现金结算、自行运输。而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英国目前所拥有相当于45-5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包括美元现金、黄金和在美国可折算成美金的投资。而增加这些资财的惟一方式是:在大英帝国——当然主要是在南非——开采新的金矿,并千方百计地向美国出口商品,尤其是诸如威土忌、上等毛织品和陶瓷等奢侈品。即便是如此,英国也只能筹集到不超过70亿美元的资金,以用于购买我们的军火以及其它产品,而法国亦与之相当,但是,战争需要的物资却是极为庞大的,远非几十亿美元所能满足的,因此,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战争部长哈利?伍德林接着说道。
“毕竟战争的开支是庞大的,在未来,英国、法国也许将需要从美国进口数百亿美元的军火以及物资。”
“但是,他们却没有钱支付这笔支出。”
财政部长威廉?伍丁接过伍德林的话说道。
“战争总是如此,或许英国只有几十亿美元,但是战争却要求他们订购十倍的物资……”
作为财政官员,威廉?伍丁最后颇为无奈的耸耸肩膀,然后说道。
“根据最基本的常识,即使英国人卖掉所有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足以偿付订货所需的货款。最终,我想英国人恐怕只能尽可能地订购一切所需物资,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恒的上帝”去解决,但显然,即便是上帝也无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或许上帝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作为美国的总统,罗斯福知道,或许自己将有可能帮助英法解决这个问题,他绝不会坐视英法被德国击败,因此,他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毕竟这些问题同样也与美国息息相关——美国的经济复苏需要来自英法的定单,而美国的安全需要英法抵挡德国试图统治世界的可能。
“先生们,”
沉默片刻,看着自己的幕僚们罗斯福开口说道,
“现在,我们必须要想一些办法,去帮助英国人、法国人,有什么办法吗?”
面对总统的询问,作为财政部长的威廉?伍丁在思索片刻后说道。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提高英国的信用等级,通过信用结算!”
1...344345346347348...5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