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东城十四少
这时,唐健站出来,说道:“呵呵,既然大家没有什么意义,等晚宴散了之后,大家回去商量一下,第二天早晨大家就可以去政府大楼商谈入股事宜,到时会有早已经准备好的合同,希望大家能够勉力支持,我在这里敬大家一杯了。”唐健说完,一口白酒仰头而尽。
众人心中疑惑已解,纷纷释怀,一扫之前的阴霾,开始频频举杯,开怀畅饮,大声讨论着接下来的入股事宜。
唐健敬完酒之后,和众人打了一个招呼,便和严复两人出了会场。
武汉的街头华灯初上,唐健和严复两人漫步在武汉借口,他们的身后跟着几个随行保护的卫士。
严复拱手赞道:“总统好计策啊!我还以为这些富商是死活也不会同意,没有想到在总统的计谋之下,将这些富商制得服服帖帖的啊!”
唐健笑道:“只要他们面前画出一幅巨大的蓝图,他们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厉害关系,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自然不是酒囊饭袋,只要稍稍提示一下,他们就会明白,在修建铁路、兴建工厂后会产生怎样巨大的收益。商人嘛,利益为上,赚钱的买卖自然会做!”
严复由衷的叹道:“总统高明啊,这样一来,民间闲散的资金就会涌入财政部,有了资金的支持,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
唐健问道:“严先生,你知道刚刚那个为富商们出头的那个乔老爷子么?”
“略知一二!是山西乔家。”严复答道,“虽然乔家在晋商中排不上第一,但也可以排的的上前五,特别是他的大通票号,遍布大江南北,控制了大量的白银。”
唐健点了点头,说道:“你明天就去拜访一下乔老爷子,让他在武汉多留几天,我还有要事和他商量,另外,要通知一些巴肥特,让他准备一下发行华夏纸币的事情。”
“好的,总统,我这就去!”严复爽快的答应道。
ps:今天的第一章。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八章 想不想成为国家首富?
“爹爹,总统留在我们这里干什么?现在入股的合同也已经签了,其他各省的富商差不多都已经各自返回了,可是我们都留在这里好几天了。”乔家二公子有些不满的说道。
几天前,各省富商中大部分人还是是都比较赞同出资入股兴建铁路和创办工厂的建议,所以在那天的晚宴结束之后,第二天一早便有很多人立刻都到政府大楼签署了入股合同。
当然,乔家也在其列,其中乔家愿意出资二十万两白银兴建由山西通往天津的铁路,并且还愿意独资创建山西焦煤加工厂。
不过,乔家在签订合同之后,内阁总理严复亲自来告知乔家,让他们在武汉多待几天,待唐健忙完身边的事情之后会有重要的事情他们商量。
可是乔家在武汉都待了两天了,却迟迟不见唐健来找他们,这才引起了二公子的不满,所以这一天闲来无事,二公子便在乔老爷子的面前抱怨。
乔老爷子用力点了点拐杖,责怪道:“老二啊,你说叫我说你什么好呢?三个儿子当中,就数你性格最急躁,你就不能学学你大哥么?”
二公子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笑道:“爹爹,我这不是心急么?你看,总统说让我们留下说有事要商量,可是你看,都过去两天了,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怎么能让人不着急呢?哎,爹爹,我想问一下,你觉得这个唐健总统怎么样啊?”
乔老爷子沉吟了一会,便说道:“如果还是帝制的话,他算的上是一代明君了!”
“真的?”二公子似乎很有兴趣,问道,“爹爹是怎么看出来的?”
乔老爷子抚了下银白的胡须,说道:“先不说唐健总统之前力挫日本联合舰队,收回台湾的事,就说现在华夏建国,你看建国之后,政府办的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事情。首先是这个大兴教育事业,从小学到中学的九年是免费教育,这比前清的时候可好多了,前清的时候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能读得起书,识得几个字啊?可是你看现在,不仅免费办学,引进西学,而且律法中还规定了,凡是适龄儿童没有按要求送到学校的,做父母的是要受到惩罚的。”
“嘿,这倒是个新鲜事,不让孩子读书还要罚款坐牢的!”二公子饶有兴趣的说道。
乔老爷子白了二公子一眼,说道:“不是我说你啊,平时叫你多关注一下新闻,这件事报纸上都登出来了。”
二公子呵呵直笑,又问道:“爹爹,除了这个还有那些呢?”
乔老爷子拄着拐杖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说道:“其次呢,你也看到了,我们出资,政府出力修建铁路,兴办工厂,这些都是富国民强的好事,对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好处最大,我们做生意的最担心的就是货物的安全了,修建铁路之后就不一样了,我们山西的优质煤矿就可以很便捷的运出来,带动山西的经济发展,这还不是好事一件啊!”
“听爹爹这么说,似乎爹爹对这个新的政府和总统很满意啊!”二公子说道。
“呵呵,简直是非常满意!从这次的工商会议就可以看出,咱们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怎么不满意呢。你也知道,从商人这个职业一出现便处处受到压制,还时常被人看不起,前清的时候虽然有过洋务运动,不过大清的政策还是重农轻商,现在就不一样了,新政府对商人很重视,将来咱们商人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的。”乔老爷子感叹道。
“看来我们之前都误会总统了。“二公子由衷的说道。
就在乔老爷子和他的二儿子闲聊的时候,突然,唐健带着一行人走了进来。
唐健热情的握住了乔老爷子的手,亲切的说道:“乔老爷子,不知道在武汉这几天待得还习惯么?”
乔老爷子喜逐颜开,说道:“承蒙总统关心,这几天我们待得很习惯,厨房还专门请了山西的刀面师傅,总统有心了!”
唐健笑道:“那就好,请坐!”
几人就坐之后,唐健给桥老先生介绍道:“这位是内阁总理,严复严先生!想必昨天你们都认识了吧!”
乔老爷子点了点头,说道:“认识,自然认识,严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之龙啊!”
“那我再给你介绍另一位,坐在我左手边的这位是华夏政府的财政部长巴肥特!”唐健指了指左手边的巴肥特。
乔老爷子开口道:“巴肥特巴先生,近来可好啊?”
巴肥特笑道:“还好,乔老爷子的身体还和以前一样,一如既往的硬朗啊!”
“你们认识?”唐健惊讶的问道。
巴肥特解释道:“十几年前,我从朝鲜回来之后,在山西和乔家做过一些生意,而且当初在仍前清的财政大臣的时候,也和乔老爷子打过不少的交道。”
乔老爷子感叹道:“巴先生高明的投资手段令人叹服啊,乔某和巴先生打过不少的交道,没想到巴先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财政部长,要是巴先生投身商海的话,恐怕此时也已经是一方巨贾的吧!”
“呵呵,乔老爷子过奖了。”巴肥特谦虚的说道。
“既然大家都认识,我也不比不再多赘言了,我将乔老爷子留在武汉几天了,乔老爷子心中一定疑问,为什么我会将你们留在这里几天?”唐家说道。
乔老爷子点头,表示默认。
“我也不拐弯抹角,就直说了,其实这几次将乔老爷子留在武汉,我是有一事相求。”唐健直说道。
乔老爷子赶紧说道:“总统简直是折煞老夫了,总统不用如此客气,有什么要求就直说,只要在我力所能及之内,我一定竭力相助!”
唐健呵呵笑道:“我想要借乔家的大通票号一用!”
“啊?”乔老爷子一阵惊讶,手中的拐杖差点没有拿稳,“这个?”乔老爷子面露难色。
在乔家,大通票号是所有产业的支柱,虽然乔家涉及了很多行业,但其根本还是在大通票号上,一些产业,例如煤炭矿业,都是以大通票号内的白银为周转资金的,如果大通票号一旦有什么闪失的话,那么整个乔家的支柱一倒,乔家很快就会分崩瓦解的。
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乔老爷子才流露出满脸的迟疑之色。
二公子急道:“这个不行,大通票号可是我们乔家的经济支柱,总统要是拿走了大通票号,我们乔家马上就会生存不下去的。”
乔老爷子想了一会儿,他知道唐健不会如此唐突的说出这个要求,唐健这么做一定是另有目的的。
乔老爷子马上制止了二公子的莽撞,换了一副笑脸,说道:“呵呵,总统是有什么目的才会想要借乔家的票号一用吧?”
唐健点头,示意巴肥特给乔老爷子解释。
巴肥特笑道:“乔老爷子果然不愧是晋商中的龙头老大,一点就透啊!”
“的确,我们之所以看中乔家的大通票号就是是看中了乔家广阔的人脉,乔家的大通票号遍及大江南北,除了西北数省之外,全国各地基本之上都有大通票号的分号,虽然乔家在晋商中不算最富有的,但是乔家的人脉却是全国富商中最广的。”巴肥特说道。
说道这里,乔老爷子的眼中闪现一抹得意之色,的确,全国最富有的就数晋商了,而晋商之中,虽然乔家的财富不算第一,但是乔家在全国的人脉却是最广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即使是这样,那又如何?”乔老爷子问道。
“呵呵,我们就是看重的乔家的这一点,所以我们想利用乔家的大通票号,由政府注资,大力收购全国范围内的白银,发现华夏纸币,推行金本位!”
“什么?”乔老爷子惊讶的瞪大的双眼,“乔家的白银足有几十万两,要是推行了金本位,那乔家的白银岂不是要变得一文不值?”
巴肥特解释道:“这倒不尽然,我们发行纸币就是用等量白银兑换纸币,乔家的白银可以按比例兑换成华夏纸币么?这样乔家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虽然发行纸币后,白银肯定会贬值,但是推行金本位之后,政府拥有大量黄金储备,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大权就会回归中央,中央的一些经济政策也会得到贯彻执行,不管对国家自身还是对于商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巴肥特见乔老爷子仍然是一脸的犹豫,便补充道:“其实这样一来,受益最大的还是乔家,利用乔家来收购白银,推行金本位,在政府的支持下,乔家的票号就会变成国家银行,就是相当于国库了。乔老爷子应该知道一个国家的国库每年的税收收入有多么的巨大,乔家的票号以这种方式入资国家银行,我想乔家每年光是从国家银行里得到的收益会是现在的几十倍吧!”
“几十倍?”乔老爷子听到这样的一个数据,眼中立刻爆发出一团炙热的火花。
未来的收益会是现在大通票号的几十倍?那就是意味着乔家和政府合资之后,乔家会马上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首富,日后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
ps:今天的第二更!
另外说一点,因为第三更我是熬夜码的,凌晨几点发出来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睡觉了,所以我把更新时间调整一下,今天凌晨的一更调到明天中午12点,也就是以后的更新时间大致会在:中午12点左右,晚上6点左右,凌晨0点左右,还是每天三更,有事情的话都会提前请假的。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九章 推行新土地法
乔老爷子一联想到未来的远大前景,立即爽快的答应:“好,我答应总统了,日后,我乔家,乔家的大通票号就全凭总统差遣了。(eng.com_)”
唐健站起身后和乔老爷子握手道:“那多谢乔老爷子了,我在这里代表华夏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
乔老爷子谦虚道:“唉,总统说这话就见外了,我等为华夏国民,自当应该为华夏的经济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嘛!”
唐健和严复、巴肥特三人相视而笑,乔老爷子也开心的呵呵笑眯了眼,只要这项举措成功了话,他们乔家就可以成为全国首富,这让乔老爷子心花怒放啊。
最后,唐健还钦点了一个连的兵力专门护送乔家的人回山西。
目送乔老爷子离开之后,严复笑道:“总统,现在关于教育方面和修建铁路工厂方面的资金基本上都已经到位,马上就可以在全国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了,而现在马上就要推行金本位,发行纸币,经济大权也紧握手中,国内基本上可以算是安定下来了。”
唐健说道:“还差两步才算是真正的国家统一!”
巴肥特插嘴道:“一步是要平均地权,另外一步则是要收回东北,平定边疆!”
“不错!”唐健说道,“这两步还没有完成就还不算真正的实现国家统一,走,去我的办公室看看,我已经将新的土地政策大纲列出来了,只待国会讨论通过,加入到宪法中就可以实行了。”
严复和巴肥特两人跟在唐健的身后回到了总统府,来到唐健的办公室,唐健从办公桌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
严复展开文件夹一看,只见扉页上写着“最大限度的平均地权”。
唐健坐下泡了三杯咖啡,说道:“边看我便解释下。”
三人依次找位置坐下后,唐健说道:“想要实施绝对的平均地权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在那个朝代,那个国家,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永远都是掌握在少部分的人手中,我们所有做的并不是要真正的平均分配社会财富,而是要缩短贫富差距,减少阶级矛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
“现在摆在我们的面前的土地问题现状是这样的,一部分大地主掌握了超过一万亩的土地,一部分中地主掌握着万亩以下的土地,而最后一部分小地主则掌握着小于一千亩的土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分化这些地主阶级,恩威并施,逐个击破!”唐健说道。
“何为分化他们,逐个击破?”严复问道。
唐健解释道:“翻到第十页,在第十页里有个‘土地税’,这个‘土地税’里讲的很清楚,简单的几句话可以概括为:剥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维护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争取大部分人的利益。”
“哦,我看到了!”严复指着“土地税”中的解释说道,“凡是拥有千亩以下土地的地主,除了要缴纳原来的各种税收之外,不再收取额外的税收,而超过一千亩不到两千亩的则需要额外缴纳那多出一千亩地的税收,这种时候,多出一千亩的土地产生的收益将会大大减少。而超过两千亩不到四千亩的则需要额外缴纳多出二千亩地的税收,这个时候,多出那两千亩地的收益在抵消掉付给佃户的佣金外,基本上算是零收入了,如果碰上收成不好的一年,可能还要倒贴。”
“而超过了四千亩以外的土地则国家要强制低价征收,多余的土地可以折算成股份入股实业,或者可以折合成华币,过期没有上缴土地的则要武力强制征收,凡是有抗法不遵的,都会被关进牢房进行审判,情节严重的还要枪毙!”严复一口气念完。
巴肥特赞叹道:“好方法,这样就完全将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分化了,用武力和法律强制瓦解了大地主,然后削弱中地主,但又不触及他们的底线,最后是保证了小地主的利益,一张一弛,文武有道,不愧是唐健总统啊!”
“呵呵,巴肥特,你不要又给我戴高帽子,其实这些我都是总结了前人的土地变革方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有总结,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唐健解释道。
严复一拍大腿,说道:“好,很好,我想国会一定会通过的!”
两天后,国会正式通过了《土地法》,并将《土地法》写入宪法之中,短短几天之后,从武汉传出了一连串的命令,全国各地各省各县都是忙成了一团。
十天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关于《新土地法》的告示。
“快看,快看,新政府又出榜文了?”山东陵县里的一处街道上响起了惊讶声。
“真的?看去看看!”又有一人说道。
“政府又出新榜文了,大家快来看看啊!”马上又有一人高呼。
很快,不大的小县城里面的人都涌到了街口,那是是贴榜文的地方。
前些日子,华夏新政府上台之后,小小的县城里不断接到了来自首都武汉的榜文。
几个月前是关于免费教育的榜文,说是在适龄六岁到十五岁之间都可以免费入学,一听到这个消息,县城里面的人都是额手相庆。
陵县是山东一个比较落后的县城,县城里只有一家私塾,穷人家的还是别说都私塾了,就是想认几个字也是难如登天,现在政府出资兴办新式学校,而且还不收钱,这等好事哪里去找啊!
所以,陵县的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榜文都很感兴趣,就像上个月,政府说要在山东修建铁路,听说还会路过陵县呢!
陵县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火车,听新来的教书先生李先生说。火车沿线过处都会带动当地的老百姓致富,陵县的老百姓自然是乐开了怀。
现在又出了新榜文,不用说,肯定又是好消息了,所以有人一声高喊出新榜文了,附近的人马上就跑过去看热闹。
不过,由于陵县比较落后,所以识字的人并不多,在场的没有几个人能将榜文上的字认全。
这时,新建陵县中学的李先生带着自己的学生从街口跑过,李先生带着学生每天早上跑步是遵循了西洋学校的教法,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因为国家需要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需要德智体学兼优的全面人才。
有人眼尖看到了李先生,隔着老远喊道:“李先生,李先生,我们大部分都不怎么识字,您过来帮我们看看这帮榜文上写的啥?”
李先生欣然前往,在安顿好学生之后,李先生便在人群中自动让开的一条道中走到榜文面前。
李先生仔细一瞧,立刻高兴的说道:“是关于《新土地法》的内容!”
“那快给咱念念!”一个大妈追问道。
“是啊,是啊,快看看又是什么好政策!”另一个中年男子也催道。
“好好,大家不要急,我现在就给大家念!”李先生笑呵呵的说道。
“咳咳,《新土地法》:自前清以来,富户屯田,贫农无地,长此以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土地矛盾,特此颁布《新土地法》。”
李先生的话刚说完,围在榜文旁边的老百姓立刻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的。
虽然陵县是个比较落后的县城,但人口密集,尽管县城中开垦荒地比较多,可是县城中的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几个大地主的手中。
特别是生活在这里几代的黄贵仁家,黄家拥有良田近两万亩,平时为富不仁,常常欺凌乡里。
每当黄河泛滥的时候,黄仁贵却常常借口收成不好,经常不给一些佃户粮食,想人家辛苦忙碌了一年,到头来却是要一场空,全家都要饿肚子。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走西口或者闯关东,都到幅员辽阔的东北三省去谋生活了。
当地人都对这个黄贵仁恨的咬牙切齿,可偏偏人家财大气粗,县中没有几个人能对付的了他,如今新土地法一出来,就是专门打击这种为富不仁的大地主,这让所有陵县的老百姓都笑开了花。
李先生接着念道:“第一。凡是屯田富户者,每个月必须发给佃户一定的钱粮,不得擅自拖欠,也不能像打欠条支付无用的东西,一旦发现有拖欠佃户工钱的,会处以罚款或劳役,情节严重的,还要关押审理!”
“第二,凡是屯田富户者,手中土地超过一千亩的,除去那一千亩缴纳原来必须所交的税金外,超过一千亩的必须要到县政府登记入册,按年缴纳土地报加税。超过一千亩不到两千亩的,每千亩需缴纳十分之三的土地报加税!两千亩不到四千亩的,每千亩需要缴纳二分之一的土地报加税。而超过四千亩的土地,则国家要强制低价征收,收回国有,多出的土地折价后可以自愿置换回购国家的铁路、矿场的股份或者换成现朝。回购之后的土地将以适当低价出售给无自由土地的佃户或贫农,所有人不得积压囤积,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李先生说到这里的时候,下面的所有人都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两个贼眉鼠眼家丁模样的人悄悄退了出去,慌慌张张的朝黄府方向跑去。
ps:一更。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十章 终于有人冒头了!
当李先生将《新土地法》念完之后,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当然,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欢天喜地,而愁的则是那些囤积大量土地的地主了。
两个家丁慌慌张张的回到了黄府,只见黄府内厅之上,黄仁贵正悠闲自得的躺在自家的太师椅上品茶。
将两个家丁一脸惊慌的跑了进来,黄仁贵一脸的不悦问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啊?”
其中一个尖耳猴腮的家丁将今天在街口贴出榜文上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说给了黄仁贵听,黄仁贵听完,一脸的怒色,他将手中的小茶壶扔在地上,恶狠狠的骂道:“这新政府的人简直是欺人太盛,我黄家的土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偷不抢,他们凭什么说收回就收回啊?”
“爹,怎么了?怎么生这么大气啊?”这时,内室里听到吵闹声的黄仁贵的儿子—黄大任挽着衣袖,虎着脸走出来。黄大任一脸的横肉,朝天鼻的两个大鼻孔里长着黑黑的鼻毛,旁人看起来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
黄仁贵愤愤的将刚刚那件事情又说了一遍,黄大任听完,一声冷笑:“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