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在1982有个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全金属弹壳
社员们急忙去抢干烤酱豆,一个酱豆一口酒,这喝起来更带劲。
王忆说道:“这是烤酱豆,用烤炉做出来的,确实特别适合下酒。”
张有信嗜酒如命,一看到好酒佳肴顿时把买不起彩电的沮丧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吃了个酱豆后眉开眼笑,说:“大哥你这里还有酱豆吗?给我准备一包。”
王忆遗憾的说:“还真没有,我是买黄豆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不过你喜欢的话这里还多,我先弄出一半来,待会你走的时候拿着就行。”
张有信更是眉开眼笑了:“讲义气啊!”
其他社员眼巴巴的问:“王老师,能不能给咱队里也弄点呀?”
王忆说道:“行啊,你们爱吃烤酱豆?那以后我多弄点,这东西便宜。”
这话让社员们很高兴。
便宜又好吃,这东西比肉还要受欢迎!
有的老人便举着酒杯说道:“酱豆就饼子,对味!”
王忆说道:“我买了好些那个黄豆回来,咱们可以自己用黄豆发酵做酱豆,这个我会,等我做一些往外卖,也是便宜东西。”
他买的黄豆确实多,墙角堆积了几十袋子!
不过磨豆腐耗豆子,准备少了还不行呢。
做豆腐的工具齐全了,豆子也拉回来了,这样大灶还真得做豆腐了。
做豆腐不是麻烦事,就是费劲而已。
当天晚上漏勺就泡上了黄豆,一口气泡了一百斤的黄豆。
根据外岛人的经验,卤水点豆腐,一斤黄豆能出三斤豆腐,如果做成嫩豆腐,那点出来的豆腐能多一些,能点出四斤豆腐来。
礼拜二上午,从大清早开始,这磨盘就开始转起来了。
大迷糊推动磨盘在转动。
正好现在大灶里人多了,漏勺像模像样的安排了钟佳和楚绿叶两个姑娘配合大迷糊做豆腐,钟家两姐妹则跟着他淘米择菜。
黄豆加水能磨出豆浆来,漏勺今天早上也煮了一些豆浆。
因为刚开始做他们下手晚,所以这豆浆磨出来的少,漏勺只给老师们煮了一小锅。
秋日的早上,寒风刚起。
这时候一人一碗白花花、热乎乎的豆浆撒上点糖,一口下去幸福感顿时就来了!
学生们眼馋了。
他们多数是常年喝不到豆浆,只有偶尔跟着家里大人去城里,运气好了碰巧了,家里人会给他们买一杯豆浆喝。
这年头豆浆是加糖精的,豆子和糖精不对付,会有一点点淡淡的苦味。
不过糖精便宜而白糖贵,喝豆浆能加糖精也很好了。
看着学生们那个眼巴巴的样子,王忆笑道:“今天中午给你们做鱼香豆腐吃,早上出来的豆浆少,等明天开始多了,那以后早上你们都有豆浆喝!”
正好天冷了,给学生们一人来一碗豆浆,暖胃又有营养。
学生们一听中午就有豆腐吃,立马高兴的手舞足蹈。
回学的闺女大凤儿也特别高兴。
她属于勤工俭学的学生,早上要提前半小时来大灶帮忙给同学打饭,而教师们吃饭早,毕竟要提前去教室备课。
所以王忆会让她跟着教师吃点东西,今天早上她就跟着喝了一碗豆浆。
甜、香、暖,特别好喝!
她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上学,上学能吃饱饭、吃上好饭,甚至每天下午放学还能带一点吃的回去接济弟弟妹妹。
这样压根用不着谁来叮嘱她,她自己就知道要好好学习,因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继续念书,要是不好好学习家里就不让她念书了。
做豆腐不难,煮了豆浆后慢慢淋入盐卤水,慢慢搅拌。
搅拌到开始黏糊的时候,放慢盐卤水的淋入速度,最终让豆浆静置一段时间,让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凝固。
豆浆凝固起来最后是定型,放入豆腐抽屉里垫下的纱布上,再把纱布盖好、压上千斤石,大概用个二三十分钟豆腐即可成型。
如果想吃的嫩一点,那可以缩短豆腐的定型时间。
一个上午大灶里都在往外飘豆浆的热气。
豆香味先是制霸了校园,然后制霸了整个天涯岛……
王忆让漏勺做的菜是鱼香豆腐。
他带了一大桶的郫县豆瓣酱,这是做鱼香豆腐的主要调味料,再混上肉沫和碎豆腐,做出来的这道菜飘着一层红油,上面撒了绿葱花,摆开红油层下面是混了肉沫的白豆腐——
看着就让人吞口水!
硬面蒸大饼配鱼香豆腐,一人一大块的大饼再来一碗红油豆腐,热气腾腾香喷喷。
真是让人特别心安。
王忆跟着吃。
他咬了口大饼说道:“漏老师,以后蒸大饼抹点油,这样挺硬啊。”
漏勺笑道:“今天第一次做豆腐,没时间揉面,所以我做的是硬面饼,确实硬一些,不过省事。以后不做硬面饼了,还是做发面大饼。”
发面大饼厚厚的软软的,更香。
但学生们对硬面饼也很满意,耐嚼的东西可以多嚼一会,面粉回味发甜呢。
更好吃的还得是鱼香豆腐。
豆腐炖的时间长,滋味已经渗进去了,它口感很软,一口咸滋滋的热豆腐吃进嘴里,几乎不用咀嚼用舌头一压就碎了。
粉碎的豆腐洒满口腔,于是满口都是鲜美带点辣味的好滋味。
这时候再喝上一口泛着红油的汤汁——
太美了!
学生们吃一口饼来一口豆腐再喝一点汤汁,或者直接把大饼撕吧碎了扔进汤里泡一泡,连着豆腐和大饼一起往嘴里扒拉。
把他们吃的可太满足了。
满教室都是‘西里呼噜’、‘刺溜刺溜’的声音,还有穿插里面的赞叹声:
“豆腐真好吃,我就爱吃豆腐!”
“谁不爱吃啊?这豆腐里还有肉呢,我爱吃带肉的豆腐!”
“咱队里有自己的豆腐坊了,肯定卖豆腐,我让我娘今晚继续端豆腐吃——嗝!”
王忆拿了一盘新录音带递给秋渭水,说:“你喜欢音乐,这次听听纯音乐,都是钢琴曲,这一面是克莱德曼的全套。”
秋渭水赶紧抓到手里,她开心的问道:“有贝多芬同志的《致爱丽丝》吗?”
王忆被她这一句‘贝多芬同志’给整的哈哈大笑。
秋渭水疑惑的问道:“怎么啦?”
王忆笑道:“贝多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作曲家、钢琴家,可不是我们社会主义人民的同志。”
秋渭水说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志跟他是同胞呢。”
王忆说道:“好吧,这里面都是钢琴名曲,有《致爱丽丝》也有《水边的阿狄丽娜》,另外你要注意b面第一首钢琴曲,听完之后你跟我谈谈感想。”
秋渭水冲他挤挤左眼露出跳脱的笑容:“还要考试吗?”
王忆说道:“不是考试,你先听吧,听完了跟我说说。”
秋渭水拿出心爱的随身听,将磁带插进去坐在树荫下静静地听了起来。
这时候有人招呼王忆:“王老师、王老师,哈哈,我上门来拜访你了。”
王忆回头一看,稀客。
聚宝岛的金伟民!
他高兴的迎上去伸出手说道:“金老爷子,你好你好,欢迎你上门来啊——这怎么还带了东西?”
金伟民手里拎了个大网兜。
他把网兜里的东西拿给王忆看,说道:“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从家里收拾出来的一些老药材。”
“这有一包干海龙,它跟上次给你的龙落子一样,都能补肾壮阳,效果可好了。”
大灶门口堆了好些没脱壳的栗子,他见此便指着栗子说:“海龙配核桃仁、配栗子都有奇效,因为海龙温肾而治喘,栗子温肺而止咳,两者相伍,共奏补肾益肺定喘之功,用治肾不纳气之虚喘。”
他没有特意学过医学,可是跟着父亲和大哥行医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一些药理颇有了解,出口成章。
王忆一听这又来治肾虚的了。
顿时很高兴:“我正好有个朋友需要这东西。”
他还真有这么一个朋友。
邱大年嘛!
金伟民继续给他介绍带来的中药材,说:“乌贼骨啊鲍鱼壳啊你们队里肯定都有,我没带,我这里有海星灰,有玳瑁、黑珊瑚、龙涎香……这也都是好药材。”
王忆一听一愣。
龙涎香?
这老爷子家里还真是藏龙卧虎了,竟然有龙涎香?
金伟民从袋子里拿出一块足有半个足球大小的东西,是阴灰色的蜡状物。
他说道:“喏,就是这个,这还是最近小宝去翻出来的,要不是这小子,我们家里都不知道我大哥把龙涎香放在了一个架子底下。”
王忆拿起龙涎香看了看,问道:“小宝最近挺好的?他已经会走了哈?”
“嗯,这小子走的挺早,哈哈。最近也挺好的,这多亏你月月找人给他捎奶粉、捎这个捎那个,偶尔还便秘,不过你给的缓泻药很好用,正好能让孩子拉一次,又不会拉的狠。”金伟民乐观的笑道。
王忆叮嘱说:“那你可别随便给他用,只有便秘的厉害时候才能用,毕竟它也是药,老话说得好……”
“是药三分毒,哈哈。”金伟民又笑了起来。
王忆点点头:“对,就是这么个理儿,所以你要从饮食上给他改善便秘问题,不能靠药物,药物是救急的,必须要注意。”
他又把龙涎香递回去:“金大叔,这龙涎香自古以来就是稀罕东西,跟黄金一样的价格吧?所以这东西我可不能收下。”
金伟民坚定的说道:“你必须收下!不管它什么价,我都要送给你,不过王老师我不是白白送给你,我有求于你,大大的有求于你!”
王忆问道:“什么事?”
金伟民看向门市部,说:“我想请你帮帮忙,像帮助多宝岛的李老古那样帮我也开个门市部!”





我在1982有个家 356.九月开渔节(求月票哈)
王忆一听金伟民想在聚宝岛上开设门市部——
这个请求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李老古的门市部开的挺成功,主要是他这边送过去的货物美价廉又能解决老百姓生活所需,在这年代的乡村是可以赚不少钱的。
当然他在李老古那边卖的都是普通生活用品。
油盐酱醋茶、糖精火柴大酱等简单日用百货,都是在这年代流落出去不会引发人注意力的生活品。
这一次他多带了一些豆腐乳、辣椒酱,也给李老古的门市部供应上豆腐乳和辣椒酱,肯定能让他那里生意变得更好一些。
如果在聚宝岛上也开上一个门市部,那问题不大。
反正他现在在22年的天涯岛上建起了再包装生产线,供货压力不能说没有,应该说是完全没有。
再者他也不怕被人发现他供应的货物有什么问题——
经过观察他是发现了,82年外岛这种地方很闭塞,不管天涯岛、多宝岛还是聚宝岛,都是岛上的小村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去注意渔民们吃喝用了什么东西。
这不是22年,有网络有短视频,有人发布个什么东西可能全国都能看到。
现在人民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少也不太去注意这些信息。
甚至有人吃东西吃坏肚子吃出毛病都不去找店家、找生产商的责任。
这弄的王忆都有点大胆了,准备直接在沪都铺开销售线:搞钱搞钱。
于是他便答应下了金伟民,说:“行,老叔你想要开门市部那我给你从城里带货,也帮你联系一下咱们的供销公司,让他们每个礼拜一顺便给你那里补点货。”
见他这么轻松答应下来,金伟民顿时喜出望外:“真的?不麻烦你吗?”
王忆说道:“没事,都是顺便的事,对了老叔你没吃饭吧?”
“我们队里现在自己做豆腐了,今天中午学生们管饭吃的鱼香豆腐汤泡饼,你也来一碗吧。”
金伟民客气了两句,然后乐呵呵的接受了他的款待。
他赶在中午头来找王忆,本来就是想来蹭饭。
这点王忆看破不说破。
金伟民这人是有些小心思的,比较喜欢算计,就拿这块龙涎香来说。
其实他孙子掏出龙涎香后把他喜坏了,他曾经听大哥说过这东西很值钱,于是他前些日子带着龙涎香去县城回购站给看过了。
他也听说过龙涎香在古代与黄金等价的说法,要是这样可值钱了。
因为他知道李老古家里挖出金饼子而发大财的事。
金伟民还特意去找李老古打听了黄金价格,也是他去打听的时候看到了李老古家里新开的门市部。
然后这门市部当场就惊了他——好家伙,这真是个好东西啊!
总之咨询过李老古之后,他把一切消息打听齐全准备发大财,结果去了回购站人家直接不收这个东西。
回购站告诉他,什么龙涎香,那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这压根不是什么珍稀中药材。
再说现在都看西医了,中医药不受欢迎了,他们哪可能用黄金价钱来收购这龙涎香?
这一句话把金伟民给干的心灰意懒。
但是他回头又想起了李老古家里的门市部,这门市部是王忆帮李老古拉起的摊子,那能不能让王忆也帮自己拉一个摊子呢?
这才有了今天他带上了龙涎香来给王忆送礼的事。
要是龙涎香真跟黄金一个价,他哪能送给王忆啊?
这块龙涎香个头很大,三斤四斤的是有,这家伙要是真跟黄金一个价,他不是发大财了?
不过如今他也感觉自己发财了。
天涯岛门市部的名声在外岛传开了,都知道这门市部里东西全、物美价廉,所以他要是也在聚宝岛上开一个,辐射周边三五个生产队,那也足够赚好些钱了。
开心之下他敞开胸怀吃了起来,一连干掉二斤的硬面饼加上两碗的鱼香豆腐汤。
王忆给他配了一杯粮**,他是有吃有喝好不开怀!
吃饱喝足他抹了把嘴巴站起来问:“王老师,你们这里学生中午头都吃这个饭菜?”
王忆说道:“对。”
这样老头开始盘算起来,那以后必须得让孙子来天涯小学念书。
天涯小学成绩上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已经被传遍了外岛地区,加上这学校给孩子管饭,多少人家都想把孩子送来上学呢。
另一方面金伟民刚才也注意到了学生们的气象。
校舍里的娃娃们穿着一身跟他上次来的时候不一样的新校服,胸前有红领巾、脸色红扑扑,说话响亮有朝气,这跟他们聚宝小学里那些灰头土脸的小崽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现在是打定主意得想办法把孙子送来天涯小学念书了。
王忆让他吃饱饭溜达着散散步,自己回去找秋渭水。
这一回去吓一跳。
秋渭水怎么泪流满面的?
他愕然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可别吓唬我……”
“不是,没事。”秋渭水用手背擦着眼泪不好意思的说,“这些钢琴曲太好听了,天啊,我、我从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钢琴曲!”
王忆说道:“确实好听,第一个怎么样?好听不好听?”
秋渭水说道:“每一个都特别好听,无法说哪一首更好听,第一首当然很棒。”
“钢琴的曲调很舒缓、很柔和,有时温暖如风,有时灿烂如彩虹,总之听着这首钢琴曲,好像整个人都要沉醉起来了。”
王忆说道:“这首曲子叫《梦中的婚礼》,是79年刚弹奏出的新曲子,我准备在咱结婚时候播放,你觉得怎么样?”
秋渭水摇摇头说:“不太好,王老师,这首曲子很好听,可是它有点悲伤的柔弱感,我觉得不适合结婚。”
“不过你要是喜欢的话,那也可以放,因为我还是很喜欢这首曲子的。”
王忆倒是没怎么听出《梦中的婚礼》有悲伤感,但这种事肯定要适合才行,既然秋渭水第一印象是不适合用于结婚播放,那他就放弃了这念想。
下午的时候他没有课程,跟金伟民商量好开门市部后,他去给木工队说了一声,让木工队给做几套货架子。
他从木工队出来,山下响起招呼声:“六子、大义,你们都回来了?”
“哈哈,你们回来的不是时候,昨天回来就好了,昨天看电视了,咱们国家的女排同志们战胜了洋鬼子。”
“嗨,这怎么不是时候了?今天还有比赛,今天晚上咱们国家打意呆利,中午头我碰见支书,支书亲口说的。”
麻六感兴趣的问道:“呀,你们看了咱们女排的比赛吗?怎么看的呀?你们是在广播里收听的吧?”
王东义闷闷的说:“我们是在电视上看的,在沪都看的,三比零,赢的干脆利索!”
他说完咂咂嘴:“看电视真好。”
“我们也是在电视上看的呀,大彩电里看的,确实电视好看。”码头上的社员说。
一听这话,麻六当场来劲了:“靠北哦,咱们队里有彩电了?是王老师带回来的彩电吗?”
社员们喜气洋洋的说道:“对,是王老师带回来的。”
“你说靠北是啥意思?”
麻六赶紧往山顶跑,头也不回的说:“是在沪都跟台胞学的一个口头禅,没什么意思。”
王忆在半路截住了他们两个。
他还没有开口麻六先说话了,很激动的说:“王老师,咱队里也有彩电啦?”
王忆说道:“有了,还是一台24寸的呢,你们等着把咱们在码头仓库那边的石库门收拾收拾,我也给你们搞一台。”
麻六兴奋的说:“好啊!”
王东义说:“暂时不用吧?陈谷同志让咱住他家呢。”
麻六说:“咱们只能短住,总不能长住吧?反正石库门买下来了。”
他打开手提包从夹层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张好像22年的经营许可证的东西,递给了王忆。
王忆拿过来一看。
这是一张硬质纸,正中央最上面是红黄两色组成的国徽,往下是七个加粗加大的黑字:
私有房屋产权证。
往下是:根据国家宪法规定,为保护私有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特颁发此证。
再往下是个表格,手写了王忆的名字、石库门的地址、房屋建筑面积、登记号、登记时间等等。
最后是沪都人民政府六个字和大红色的印章。
他收起这张产权证问道:“你们是刚拿到这产权证吗?还是刚卖完货?”
麻六说:“货卖的很好很快,那些小商品批发市场里顾客太多了,好家伙,等回头我给你好好讲讲,现在他们买货跟抢一样,大义第一次看见还赶紧骑着摩托车过来要帮我打架!”
“真跟打架一样。”王东义也惊叹一声。
麻六继续说:“产权证办的也很快,我们今天才回来就是因为昨天要看咱们国家女排运动员的比赛,所以耽误了时间。”
“王老师你不知道,这比赛在沪都引发了热潮,谷哥他们单位甚至允许请假回家看比赛呢。更甚至的是,谷哥说后面还有一场打东洋女鬼子的,到时候他们放假!”
这点王忆能想象到,因为他查看82年生活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当时社会上对于这一届女排世锦赛的关注度。
那热度跟过年一样!
每一次女排比赛获胜,城里都有单位放鞭炮,等到最后世锦赛结束中国女排运动员再次拿到世界大赛的冠军,当天沪都的鞭炮应该会造成烟雾污染。
并且还会引发好几场火灾!
不过都是小范围火灾,很快被弄堂里的住户们自己给扑灭了。
19年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篇》有关于比赛热度的介绍,这电影是以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瞬间为背景的。
但是实际上从女排第二冠开始,沪都、首都等大城市就开始全民关注这场赛事。
等到今年女排夺冠了,首都几所顶级高校的大学生们还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去游行庆祝,当时‘中国万岁’、‘向我国排球健儿致敬’的两大口号响彻天地,并从首都传向九州大地四面八方!
王忆领着两人上山顶去休息,问道:“你们两个是不是没有吃午饭?”
“吃了,我们吃的面包。”王东义满意的砸了咂嘴,“六子请我吃的。”
王忆说道:“看来这次收益不错。”
麻六拉开包直接端出个盒子来。
王忆一看双膝一软差点跪下。
尼玛骨灰盒啊!
麻六打开盒子,里面全是现金!
齐刷刷的现金,主要是大团结!
王向红出去刚回来,看到骨灰盒后大惊:“这是、这是谁的家眷啊?”
麻六笑道:“谁的都不是,是我们用来装钱的!”
王向红过来一看并没有被众多的现金给冲昏头脑,他有些生气的说道:“你们、你们真是胆大妄为!”
“怎么能用这东西装钱啊?啊?大义你也是,六子百无禁忌,哦,你也百无禁忌?你不劝他?”
王东义叫苦不迭:“支书你是不知道,现在沪都港口上小偷太多了,我草,本来我也不同意六子这么带钱,可六子问我说,这么多钱我们怎么拿?”
“他让我弄了一些纸片藏在裤裆里先试试,结果你猜怎么着?”
1...346347348349350...5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