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以生产队的名义托徐进步买了好些的锅碗瓢盆这些东西,这样工具到位、厨师服务员全到位,餐厅月底或者下月初便能正式开业。
王忆先开船去了多宝岛。
船上这次带了小舢板,王向红和麻六把小船放下去,他们开始往上送商品。
人多力量大效率高,上岸之后一人挑起一条扁担、两个箩筐,然后便送去了李老古的门市部。
李老古这里正有老人、孩子聚一起玩耍,他给抓了几把瓜子花生、泡了一壶茶水,于是老人们便美滋滋的嗑着瓜子扒着花生喝着茶晒着太阳聊着天。
王忆他们上岸,便有人去通知李老古。
李老古急匆匆出村子迎他们,说:“王老师你又来了?上次送的商品还有不少哩。王支书你也来了?来来来,快快家里去坐下歇息歇息。”
王忆说:“这次我和支书过来送点小东西,酒醋酱油这些东西明天我安排几个强劳力给你送过来。”
李老古笑道:“行,这个礼拜一,县里供销公司的领导过来我这里看过了,以后酒醋酱油这些东西不用从你那里走了,供销公司给我送。”
王忆说道:“这行,不过酒还是从我那里进吧,我是从城里直接联系了一个白酒供应厂子,人家的酒好还便宜。”
他们聊着到门市部。
外面晒太阳喝茶水的老汉们纷纷跟王向红和王忆等人打招呼。
王向红回敬几支香烟,对李老古说:“你这里现在行了,我看你们社员都对你很热忱。”
李老古指了指王忆说:“还不都得感谢王老师?王老师有主意,让我办起这个门市部。”
“现在队里人天天来我这里买东西,谁家没来买过?谁家没受到我这里的实惠?所以对我态度大变样了,又都把我当个人了。”
王忆说道:“我今天给你送的东西,能让你左邻右舍巴结你!”
他打开箱子将脚踏式发电机搬出来。
这发电机是天涯岛的机密性物件,平日里不让外队人看,李老古没见过。
可是他听说过这台机器的大名,于是看到王忆搬出这个带着脚蹬子和座椅的东西、拎出一圈电线并拿出几个灯泡,他顿时猜出机器的身份:
“发电机!”
王忆说道:“对,发电机,我给你送一台发电机过来。”
“以后你找学生娃娃给你蹬着发电,一块糖蹬一分钟,十块糖发的电量够你一个人用电灯用三天!”
李老古这边已经听不进他的话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扶着机器看。
这是王忆给队里带过去的四台机器中品相最差的一台,但因为用的时间短,擦试一下还是跟新的差不了太多。
机器造型普普通通,可却足够让李老古两眼放光、视若珍宝!
也足够让多宝岛上所有人家都视若珍宝。
外面闲聊的老头们听到他带来发电机也不聊天了,赶紧进来看稀奇:
“这就是个发电机?怎么、怎么这么小?去年电影放映员带的那个发电机比这个可大多了。”
“别看它小这家伙好使,我表妹那不是在天涯岛吗?她说这机器可厉害了,能供应好些户用电灯!”
“老古你这牛逼了,你这用上电器了?以后晚上不用摸黑了,用上电灯了。”
“那你可别跟金兰岛上那样一看家里用上电了,把攒的蜡烛、烧的煤油灯都给扔沟里去结果等没电了再去捡却发现没有了,哈哈。”
听到最后这人说的话,在场的人纷纷笑了起来,王向红笑的最开心。
王忆疑惑的问:“你们这是笑什么?”
王向红笑着给他介绍:“金兰岛闹的笑话,最近他们那边不是在通电吗?”
“对,林技术员这两天没在咱校舍睡觉,他在金兰岛上忙活吧?”王忆说。
王向红说道:“是的,金兰岛正在施工,他有咱岛上的经验,所以这次金兰岛架设电网的活就是他在负责。”
“然后他们岛上前两天就已经架起一条电线了,通在了黄志武家里。黄志武一看家里通电了,他骚情的竟然把家里蜡烛、煤油灯给扔他们队的沟里去了。”
“他当时还放话呢,说,他家现在通电了,家里存的柴油多,以后夜里就不用点蜡烛点油灯了,以后天天用电灯了!”
“结果前两天电线改路,那个暂时不能通电了,这家伙有意思了,哈哈,黄志武家里到了晚上没电用了,摸黑了,他这时候又想去把扔掉的蜡烛油灯找回来——”
“可是他去哪里找呀?早被队里人给捡走了!”
“他又打听着上门去要蜡烛油灯,人家不承认,哈哈,当时两个人打起来了,黄志武真是丢尽脸了!”
李老古笑道:“这事都传到我们队里来了,真是丢人了。”
王忆无语。
黄志武真是人才。
脚踏式发电机的使用简单,只有李老古家里一条电路,不用考虑什么电路网。
于是他把脚踏式发电机的位置给固定好,衔接了储电池,又把电线给接上,踩着梯子把电线给固定在墙壁上,最后把电灯给接好、安装上现在最常见的开关,开关绑上绳子——
李老古拉了下绳子。
‘咔哒’一声响,凑在门口的老人们纷纷惊喜的叫:“亮了亮了!”
“这灯真漂亮,你看黄澄澄的跟个大金泡子一样!”
“哈,咱庄里也有人家通电了,老古,以后我上你这里来吃晚饭,我来你家里耍,耍到睡觉再回去!”
李老古激动的不成样子,连连说:“行行行,你们过来耍就行了,我、我这里准备上点咸菜和酒,咱老哥们喝两盅!”
他现在在庄里孤独一人,恰恰他最怕的是孤独。
有了门市部他白天倒是不孤独了,可是晚上人家回家去吃饭,他还是得孤身一人熬到天亮。
但现在有了发电机、通了电一切就不一样了,毫无疑问,以后他这里晚上将比白天更热闹!
以前天涯岛通电后,好些外队社员特别是年轻人去他们岛上灯下聊,在灯下聊天。
现在他家里也有电了,那晚上肯定很多人来他家里聊天。
这样他以后别说孤独了,他得想想怎么能清净一点。
李老古拽着灯绳就像拽着自家亲戚的手一样,迟迟没有松开,一个劲的高兴的跟老汉们约定着晚上过来喝酒聊天。
王忆说道:“老古叔,你晚上还有活呢,可少聊天吧,我给你带了一些东西过来,你帮我雕刻一下。”
“你说的那些劣质红珊瑚?”李老古问道,“行呀,没问题,你给我就行了,我一辈子都在雕刀的刀把子上转悠,对这老伙计熟透了,我聊天雕刻两不误!”
王忆去把另一个箱子打开,里面全是一块块的珊瑚树。
李老古拿起来只看了一眼就笑了:“王老师你让人骗了,这不是红珊瑚,这都是些假货!”
毕竟把玩了一辈子的红珊瑚,他是绝对的行家,比22年绝大多数的红珊瑚收藏家都要更了解这有机宝石。
王忆说:“确实是假货,不过我准备雕刻以后当家里的装饰品用,给老百姓用的,一个卖个十块八块,不多要钱,咱不是拿着当红珊瑚去卖。”
李老古说:“那行,要是这样的话我只能简单雕琢了,卖的这么便宜,花费心思去雕不值当。”
王忆说道:“对,你就简单雕琢即可,争取一天雕一个出来。”
听到这话李老古开怀大笑:“王老师你比周扒皮还狠,你是真不准备让我晚上跟我这些老伙计聊天了。”
王忆把箱子下面一个盒子搬出来,说:“聊什么天呀?听广播,听戏!”
盒子拆开,里面是一台收音机。
本来他准备给李老古弄一台自己组装的收音机,但邱大年给他收购了好一批的老旧收音机,这样他索性给李老古带过来一台成品。
毕竟自己组装的收音机配件不稳固容易坏,能接收的频道也少,还是给人家弄一台名牌收音机更好一些。
有老人一眼认出了这收音机品牌,惊奇的叫道:“哎哟,红星牌收音机、这是大牌子的收音机!哎哟,老古,你真是有钱了,买上收音机了!”
红星牌收音机如今并不是大牌子,不过这机器在老人们眼里名气很大,因为它在53年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收音机,当时还是电子管的收音机。
而53年的时候,老人们还是壮汉,他们那时候很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对红星牌记忆深刻。
如今的收音机都是半导体的了,王忆送来这部便是半导体收音机。
外形方方正正,上面有个很大的红色五星,然后也有领袖的头像和一句‘敬祝领袖同志万寿无疆’。
收音机在82年不算是紧俏物资和新奇物件,现在电视已经开始出现在城里,而录音机也取代收音机成为了结婚四大件之一。
但是现在收音机也不是说谁家都能有的普通物件,它还没有飞入农村百姓家,只是从79年开始收音机的销量大增了,这一年的销量比78年多了40%。
自然,这是改革开放的功劳。
改革开放之前是大家都穷都没钱,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于是一些消费品就开始热卖了。
电子产品增加的销量主要在城市里,农村地区占比较少,毕竟现在买收音机还要票,农民渔民有钱没有票,一样买不到收音机。
所以现在的外岛不管哪个生产队,家里有收音机的已经是大户人家,谁家里再有一台录音机?
那绝对是在城里有干部亲戚!
李老古想过王忆会给他送来一台收音机,因为王忆跟他说过他们队里正在组装收音机的这回事。
可是没想到这机器现在就送来了,而且还是一台红星牌的机器!
他吃惊的问道:“王老师,你们队里现在怎么还能生产出红星收音机啊?”
王向红抽着烟笑道:“这是王老师给你托人从沪都捎回来的。”
李老古这还没有从王忆给他带来电力的激动中走出来,一下子又进入了另一个激动中。
收音机,他买得起。
现在除了熊猫牌、沪都牌、首都牌、长江牌、牡丹牌这等名牌产品,普通收音机不贵。
像是中原地区厂子出产的黄河741收音机,这机器产量大、销量广,如今在翁洲便有销售,一台机器是27元。
可是还得要一张收音机票!
李老古这样的渔家老汉哪有条件去捣鼓一张票呢?
现在对于外岛渔家来说,就算谁家咬咬牙拿出个二三十块想买一台收音机也买不到,就是因为被票卡住了!
有意思的是,在79年之前收音机销量跟不上产量,国内市场处于滞销状态,一般只有城里结婚人家才会买,它是三转一响四大件中的那个‘响’。
李老古听到王向红的话后终于放开了灯绳。
他握住王忆的手,脸上表情五味杂陈。
这青年,人真好!
自己攒了一辈子的红珊瑚送对人了,这真是送对人了,他得亏以前没往外送,其他人相对王老师那不都是白眼狼吗?
跟着看热闹的孩子从大人的裤裆下钻进来,他们听说有收音机便进屋后大叫:“哪里有收音机?”
“听收音机吧,爷爷咱们听收音机吧……”
有老人说道:“老古,今晚你给我在院子里留个位子,咱七点准时听《新闻联播》。”
“对,听《新闻联播》,咱这些老渔民也直接听一下中央的声音。”
“听人说赵忠祥的声音可好听了,不跟咱一样,说话带一股子蛤蜊味道。”
王向红弹了弹烟灰说:“听《新闻联播》好,78年电视台开始放,然后收音机同步转播,然后我就开始听,总能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大事、国际大事。”
“今晚往后,咱也天天了解。”老汉们笑着说。
然后一个人问李老古:“老古你天天放吗?别跟老三家里一样,买了一台收音机天天用个红布包着,一年到头听不了几次,白瞎了他卖闺女卖出来的收音机。”
旁边的老人说道:“老三说的也有道理,他说人说话多了会累这机器说话多了也累,人能喝口水,机器又不能喝水,听多了不行……”
王向红听到这话笑着连连摇头:“瞎说什么呢?这机器没说话,它不累,你们放心听吧,我那块收音机多少年了?70年供销公司的老徐送给我的,压根没事。”
李老古说道:“大家以后晚上尽管过来,我天天晚上放——不光晚上放,咱白天就放,白天有评书,是刘兰芳的《岳飞传》……”
“我草这好啊!”老人们高兴的鼓掌。
孩子们也高兴,谁不爱听刘兰芳的评书呢?
那可是刘兰芳啊!
他们说着话,王忆给调试机器,安装上大电池后打开开关转动波段,然后‘哧啦哧啦’的声音响起,接着是一阵歌声: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是《映山红》啊!”有人激动的一拍手。
旁边的人说:“别说话别说话,都出去拿凳子进来听广播……”
“拿凳子进来干什么?屋子里热烘烘的,老古,走出去、出去……”
“从屋里把小方桌抬出去,放桌子上,得把这家伙放桌子上……”
老汉们一下子忙碌起来。
王忆把收音机交给李老古,说:“那老古叔你们玩吧,我们先走了,我们还得去县里呢。”
李老古说:“不留下一起吃午饭吗?我这里杀个鸡。”
王忆指向麻六说了他要去结婚登记的事。
有老人在外面回头喊了一嗓子:“去登记?那得带上二十块钱,现在登记费是二十块!”
麻六笑道:“都带上啦!”
王忆不知道现在结婚登记还要收费,不过想想也对,22年结婚也得收登记费。
他没结过婚,所以不了解这行情。
李老古送他们出门,屋里忽然有老人兴高采烈的大喊着说:“老古、老古,快进来,有人给咱献歌、有歌唱家给咱们献歌!”
这话把李老古给惊着了也把王忆给惊着了,这怎么回事?82年广播电台就开始点歌了?
可点歌也不可能给渔家几个老人点吧?
李老古激动的问:“怎么回事?”
一个老人说:“刚才我们都听见了,有一位歌唱家说,他要把接下来这首歌献给收音机前所有的听众朋友们!他要给咱们献歌!”
王忆转头就走!
他还得去丁家一趟,给黄支书丁得才送禁书。
结果丁得才没在家,他过去问了问,出来个大胖黑妇女骂骂咧咧的说这货死去县里了。
这位是支书夫人了。
王忆有点理解了黄支书寄情于刘备的原因。
但他不理解这丁家怎么选这么一个支书?
上船后他提出疑问,王向红笑着解释说:“多宝岛本来是一个生产队,前两年大包干他们按照姓氏分村庄,然后一个村庄一个支书。”
“支书肯定得是党员,丁家内部几个还有几个大家子,他们互相制衡、互相拆台,后来公社一怒之下就委派了丁得才这个最老实的党员当支书。”
“不过他这个干部就是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摆设。他们队里人不太听他的话,不尊重他。”
王忆点点头。
这点他看出来了。
他估计丁得才也并不愿意当干部,他只想阅刘备、搞破鞋,用当地话说就是‘钻老婆门子’。
船先到县里,王向红问他说:“我跟着你一起去市里头送猪吧?你自己怎么能忙活的了?”
王忆摆摆手说:“我不忙活,我不是把猪送进市里,要送去京津那一带,所以我得在码头上雇车,到时候把车停船边,把猪直接赶上车就行了。”
“支书你去忙你的,这事我自己能操作的了,今天去我正好买冰柜,你看我连票都准备好了。”
他打开自己的钱包给王向红看,里面有之前通过供销公司搞到的电冰箱票。
王向红便点点头,说:“那你自己可得当心。”
王忆调转船头,赶紧开船往市里头行驶。
到了半路他看到海上没人,找地方抛锚穿过时空屋回22年进天涯一号,他开天涯一号离开县码头,中途也找个没人的地方抛锚开始赶猪。
运送点土猪回22年真不容易,王忆得分成几趟赶猪进入天涯二号的船舱穿过时空屋再到天涯一号的船舱。
之所以要分开赶猪是为了防止它们进入时空屋后乱跑乱窜、乱拉乱尿!
忙活他一头汗,终于把猪全给送到了22年。
王忆擦擦额头:“这他么钱不好赚,真不如直接找古玩来的轻松!”
不过他总得最大化的发挥天涯岛的农业潜力,弄点成年土猪在山上散养是好办法。
这些猪都是吃猪草长大的,放出山后就会自己找猪草吃,而且它们都是大猪了,生存能力强。
有了土猪那以后22年的生产队大灶就可以用土猪肉来招揽生意,这饭店做好了营收可不少!
王忆计划着削减从82年带古玩收藏品的次数,这东西容易让人盯上,还是饭店营收更可靠。
来钱慢但是放心!
我在1982有个家 322.岛上飞来雪花牌(祝大家安好)
天涯一号靠上码头。
天涯岛上正在施工。
有工人在忙忙碌碌的进行一些收尾工作也在开展一些起头工作。
收尾的是集成化房屋,起头的是山顶上的包装厂厂房,这涉及到整个车间的搬迁,其实还挺费劲的。
墩子跑到码头来问道:“老板你怎么又回来了?这几天来的还挺勤快——我好像听见了猪叫声?”
王忆说:“我不允许你这么来侮辱自己的说话声!”
墩子说道:“不是,我是说真的——我还闻见了猪的臭味!”
王忆说:“那你应该勤洗澡啊。”
墩子只好闭口不言。
这样王忆只好自己说话,他大喝一声:“猪来!”
船头调转,船尾靠上码头,一群猪热情的昂起头往外看。
墩子指着船舱叫道:“我就说我听见了猪叫声!”
王忆让他找宽木板来搭建起过道,把一头头猪给赶了下去。
墩子上去帮忙,问道:“老板你现在当猪贩子了?”
王忆骂道:“你猪脑子啊?这是我托人买来的土猪,买来在咱们岛上散养,以后要供给生产队大灶用的,以后咱们用土猪肉做菜!”
墩子不计较他对自己的错误评价。
他这会沉溺于有土猪肉吃的狂喜中:“我草,以后大灶用土猪肉了啊?那行、那行,我来杀猪,我跟你说我可会杀猪了!”
王忆把猪全赶下船,然后叮嘱他要注意这些猪的活动范围,也让他雇人来山上打猪草做青储饲料来应对冬季时候猪群无草可吃的日子。
他以后还要源源不断往岛上送猪,生产队大灶一天至少能干出一头猪去,这次送来的五十头猪用不了多少日子。
送猪下岛他开船离开岛屿,又回到县里找码头僻静位置靠上。
这次他没有继续通过船回82年,而是跟旁边的船主打了个招呼下船去县城,让人尽量注意到自己的离开,然后再回到82年。
天涯二号在市里和县里跑一个来回要六个多钟头,所以他一番忙活却还有时间能在海上散散心。
于是王忆便开船在附近海域转悠,碰到有渔船便靠上去看看有没有值得采买的海珍品。
82年的海里不缺野生大黄鱼、小黄鱼、金鲳鱼、银鲳鱼,现在也有大螃蟹产出,不过确实没有拟蝉虾。
这样他便买了些野生鱼,螃蟹则挑最大的个头按照高价买了一百多个。
新买的这些珍贵海鲜被他送去22年的出租屋,然后下单了两辆货拉拉,加钱让他们把海鲜全给送去生产队大灶。
花钱后他省事省时间,王忆送货拉拉上路又给邱大年去了个电话,把货拉拉的信息发给他,让他去接货,自己回到82年,顺便把时空屋里的冰柜搬出来。
这些冰柜早就准备多日,全是七十年代的牌子:雪花。
82年海尔还没有创立,现在国内市场上的冰箱冰柜牌子混乱,用22年眼光看多数是垃圾货色。
所以才有了后来海尔张老大领着人砸不合格产品的那一幕,现在国内市场是真的缺东西,冰箱冰柜只有国产厂才有出产,在八十年代根本无法满足人民所需。
可能22年的人难以置信,82年的老百姓更喜欢国产厂那些质量有点问题的冰箱冰柜。
因为不要票、因为便宜!
82年的冰箱冰柜只要能制冷、只要功能没问题,那不管哪里生产的不合格都能卖出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这是半个世纪的距离,对于当年市场上质量不佳的老冰柜而言,留存下来的几率实在太小了。
邱大年是废了好些力气才给他弄了一批可以带到82年而不至于让人看了会怀疑其来路的冰柜:
在22年想买八十年代出产的新冰柜那是没门了,于是他找了一批外形上保养还算不错的雪花老冰柜——都是85年出厂的产品。
这些冰柜的橡胶层已经老化、压缩机也废掉了,他找人换掉了压缩机也换了新线路,等于除了保留冰柜的主体外形,其他小零件和工作用的配件全给换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