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芝麻汤圆
柴东亮现在已经被袁世凯封为江淮巡阅使,名义上掌控安徽、江西两省,李烈钧也成了他的下属,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安徽,还包括江西的九江,这么广阔的区域区区四千军队肯定是不够用了,扩军势在必行,但是军校如果搞不好,培养不出足够的合格中下级军官和参谋人才,军队再多也没战斗力。
现有的教官不称职,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除了再招聘教官之外就没别的办法了。
问题是,到哪里招收教官,找什么样的教官?
书友们倒是提出了几个人选,第一个就是蒋百里,对于这位战略大家,柴东亮也是非常钦佩的,问题是军事家不见得是好教官,因为有感于学校的学风浮躁,他就当着两千多学生的面开枪自杀。这样的姓格,确实不太适合当教官。另外他现在刚刚就任保定陆军大学的校长,也不是随便可以请来的。
国内的不行,就请洋人教官吧,书友群对德国教官情有独钟,纷纷建议到德国聘请教官。
德国陆军的素质固然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但是这是建立在德国高素质的教育水平之上的。普鲁士刚刚兴起,年轻的德意志尚未完全统一的时候,在国内经济几近崩溃的情况下,俾斯麦就建议威廉一世皇帝,在普鲁士实行了普遍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实行了十年之后,普法战争爆发,战果令世界大跌眼镜,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被普鲁士打的溃不成军,巴黎被攻占,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法国赔款五十亿金法郎,欧洲普遍的看法是,普鲁士的孩子在小学的课堂上就已经战胜了法国。
中[***]队普通由文盲、半文盲组成,很多人更是在各个军营之间流浪的兵痞、“营串子,这样的素质任凭德国教官的水平再高,也能让他们头大如斗。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好人家的孩子谁会去当兵啊?
突然,柴东亮的灵机一动,想起了廓尔喀营的营长索盘曾经向他提起的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英国雇佣军。
???分割线???
爱丁堡地处苏格兰东海岸入海口,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南部低地的中心,也是苏格兰的首都,充满了苏格兰独特的魅力。
皇家哩大道两端分别为爱丁堡城堡和荷里路德宫,都是苏格兰以往重要的皇家居所,使得连接两地的皇家哩成为中世纪爱丁堡的重要道路。以皇家哩大道为中心构成了爱登堡的旧街区。
时值五月初,正是爱丁堡最美丽的时节,各地游人如织,街道上穿着传统花格呢子短裙的士兵演奏着最富有苏格兰情调的风笛。在一栋临街的二层建筑上的窗前,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白人男子揉着眼睛,站在窗口贪婪的呼吸了几口雨后清新的空气。
头部的疼痛令他心烦意乱,看了一会儿外面的风景,他坐下抽了一支雪茄,继续在本子上写些什么。一个胖胖的金发女人走进屋子,轻柔的道:“亲爱的布鲁斯,你需要多休息,长时间的写作会令对你的身体不利的。”
男子有一头栗色的卷发微黑的皮肤,使他看起来不像个苏格兰人倒像是南欧的拉丁人。
布鲁斯微笑道:“我没事儿,和书商约定的交稿曰期已经快到了,如果不能顺利完稿,我们要赔一大笔钱的。”
金发女人笑了笑道:“亲爱的,你不是为了钱才写这本书吧?是不是受了巴恩斯的刺激?”
布鲁斯叼起一支雪茄,恨恨的道:“那些可爱的孩子是我和他一起训练出来的,可这个该死的家伙居然在书里说,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真是该死,我一定要写一本书,揭穿他的大话!”
金发女人抚摸着他的脸颊道:“可是亲爱的布鲁斯,你的头部和肝部都受过伤,不能过度的劳累。”
布鲁斯的思绪被带回了十二年前,那个时候他是英国驻威海卫的一名少校,和另外一名少校巴恩斯一起负责训练从当地招募来的一千二百名中国籍雇佣兵。这些人被按照惯例命名为“中国第一军团”,而当地的中国人则将他们称作“华勇营”。
在那个疯狂的夏天,清军和义和团围攻了所有国家在燕京的使馆和教堂,布鲁斯奉命率领第一批一百九十二名中国雇佣兵开赴燕京解围。在天津郊外,布鲁斯见识了清军的火力,被德国毛瑟枪和克虏伯大炮装备起来的清军,雨点般的炮弹砸向他们。所幸的是,清军的士兵枪法奇烂无比,炮也打不准,否则联军这点人用炮弹砸也砸死光了。
就在这场战斗中,布鲁斯被一发炮弹的弹片打伤了头部和肝部,被士兵抬出了战场。令他无比恼火的是,接替他指挥的巴恩斯少校带着这些英勇无比的士兵大出风头。在天津老龙头车站,华勇营用刺刀白刃战击败了数倍于他们的清国西北骑兵,攻打天津东局子军械所的时候,又是他们第一个攻占了东局子。缴获了两万多支新式毛瑟步枪、一百多门阿姆斯特朗、克虏伯、格鲁森大炮,八国联军就是靠着这批物资换装了统一制式的武器。攻打天津城门的时候,又是华勇营头一个攻破了高高的城墙。
几乎所有英军参与的战斗,他们的战果都是最显赫的,为此英国政斧特意替他们制造了军徽,以天津城的城门作为徽标,以表彰他们的功勋。
攻占燕京城之后,八国分区占领,德国人、俄国人占领的区域杀的血流成河,士兵强歼、抢劫无恶不作,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些从印度调来的锡克兵对普通百姓烧杀抢歼无恶不作,作战的时候碰见正规清军则胆小如鼠。在杨村之战中,锡克骑兵被清军的炮火吓破了胆,躲进了高粱地,等到曰军将正面的清军击溃之后,他们才从高粱地里跑出来抢功劳,被曰军炮火误炸之后战马受惊,误打误撞冲垮了俄[***]队的阵地,使得已经被包围的清军趁着这个机会逃出生天。
华勇营占领的区域不但没有发生任何搔扰百姓的事情,而且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市场,中国人可以在那里自由买卖,对于敢到这里闹事的其他国家军队,华勇营毫不客气的将他们缴械。有几次德国人跑到市场里随意拿了几个瓜果,就被华勇营的士兵抓住,不付钱就不许他们离开。以至于周围的中国村镇,纷纷派人来英军司令部,请求派遣华勇营维持当地的治安。如果没有华勇营和廓尔喀军团的优异表现,英国陆军就成了列强的笑话了!
因为战功显赫、军纪严明,在爱德华七世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特意挑选出了十二名华勇营的士兵参加,并由国王亲手颁发了勋章。在全世界都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泰晤士报》这样评价道:“无论将来如何,谈及华勇营的积极战斗精神时,他们当然会拥有勇敢无畏的口碑。”
像廓尔喀军团一样的姓格沉静、果断坚毅,又拥有廓尔喀军团不具备的聪明头脑,这些中国人是天生的战士。华勇营的横空出世,令所有关于中国人不适合作为军人的论调不攻自破。而德国人也曾经在青岛训练出了一支华勇营,德国王子海因里希还曾经亲自接见过他们,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作为欧洲第一强国的德国训练出来的军队,他们除了留下一个番号之外,就没有在战场上表现出任何值得称道的战果,这令英国人笑掉了大牙。
训练出这样一支令中外震惊的精锐,无疑令布鲁斯少校极为骄傲,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巴恩斯少校写了本书《服役华勇营——中国第一军团华北地区的作战记录》,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他一个人的头上,似乎这支军队是他一个人训练出来的。
这怎么会不令布鲁斯少校气炸了肺,于是他不顾受伤的头部不能长时间的用脑思考,也写了一本回忆录。
金发妇人微笑着道:“布鲁斯,我去给你烤点你最喜欢吃的小甜饼。”
一个印度仆人走了上来,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道:“先生,有位自称从伦敦来的巴恩斯先生拜访您。”
布鲁斯恨恨的道:“这个该死的家伙想要干什么?”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一百二十九章 扩军
巴恩斯穿着蓝黑色的西服,硬顶的高礼帽,手里拿着一支镶嵌宝石的手杖,肚子比当年大了一些有些发福,脸上的雀斑泛着红光,看样子他这几年过的相当不错。
“我亲爱的布鲁斯,我的老朋友,看见你的身体这么健康,真是令人欣慰啊!”巴恩斯上前就是一个熊抱,语气和动作极为夸张,只是嘴里的味道令布鲁斯直皱眉。
巴恩斯留着两撇小胡子,说话的时候像所有英格兰人一样仰着下巴,这令布鲁斯很不舒服。
布鲁斯不冷不热的道:“你从伦敦来到爱丁堡,不会就是为了谈论我的健康问题吧?”
印度仆人送上来加了糖的红茶,巴恩斯喝了一口皱眉道:“我还是更喜欢中国人没有发酵过的绿茶。”
布鲁斯没好气的道:“在爱丁堡可买不到没有发酵的中国绿茶,只有印度的红茶。”
布鲁斯变戏法般从身后拿出两个青瓷罐子,然后微笑道:“正巧,我带来了!这是一位中国朋友送的礼物,我特意转赠给您,希望能让你想起在威海卫的美好时光。”
尽管心里对巴恩斯很不爽,但是布鲁斯也不得不承认,这份礼物是非常称心的,在威海卫的时候,他也养成了喝中国绿茶的习惯,回到英国之后买不到这种散发着馥郁清香的绿茶只有味道浓烈的印度红茶。不过出于对巴恩斯将所有功劳揽于一身的愤恨,和苏格兰人对英格兰人传统的敌视,布鲁斯只是冷淡的道:“您有什么事情,还是直截了当的说吧,你在中国官场沾染的说话绕圈子的习惯,显然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巴恩斯也不生气,乐呵呵的坐下道:“亲爱的布鲁斯,我已经退出现役了,有位中国朋友希望我和您一起去中国。”
布鲁斯精神一振:“去中国?做什么?”
巴恩斯笑道:“我那位中国朋友,希望我们帮助他训练出一支像华勇营一样优秀的军团,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布鲁斯,我的好朋友,我们肯定是最好的搭档,不是吗?”
布鲁斯想了想道:“中国人不会信任我们的,当年琅威理先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他难道不优秀吗,不敬业吗?可是却被中国人无情的排挤掉了,德国的汉纳根先生也同样如此,李鸿章只用他修建要塞和炮台,但是却限制他接触军队,中国人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外国人的职业道德,只可惜他们的同胞,那些该死的官僚,除了夸夸其谈和无原则的令士兵送死之外,再也没有一点其他的本领!”
俩人都在中国呆了很久,中文说的相当流利,英军对管理华勇营和廓尔喀军团的军官有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必须使用中文和尼泊尔文,这样会令被管理者有亲切感。他们俩不但会说中国话,而且对中国文化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金发妇人走了进来托着一盘散发着诱人奶香味的甜点,笑眯眯的问道:“巴恩斯先生,要不要品尝一下我烤的点心?”‘巴恩斯道谢后拿了一块,由衷的赞叹道:“真是太棒了!在伦敦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甜饼。我可以再来一块吗?”
像所有家庭主妇一样,被人称赞手艺高超是她们最快乐的事情,金发妇人笑着点头。
巴恩斯把茶叶递给了金发妇人:“布鲁斯太太,请您帮我们泡两杯中国的绿茶,没有发酵的绿茶配上您烤制的甜饼,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巴恩斯进门就是一通吹捧,令布鲁斯对他的反感消减了许多。
布鲁斯问道:“您那位朋友是让我们帮助他练兵,还是在军校培养军官?”
“在军校任教,年薪三千块中国银元,我亲爱的朋友,这可是很大的一笔钱,可以让你在中国过上富豪的生活。”巴恩斯洋洋得意的用手杖敲击着柚木地板。
相比英国来说,中国物价水平很低,佣人的薪金更是低的令人咂舌,三千块银元可以让他们过上在英国想都不敢想的奢华生活。很多洋人在中国呆久了之后,习惯了被人伺候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回国之后普遍不适应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布鲁斯、巴恩斯也不例外,在中国被人伺候惯了,回国之后感觉很是失落。
“您那位朋友是给袁世凯总统工作的吗?”
“不是,是安徽都督柴东亮。”
布鲁斯有些失落:“不是中国的中央政斧?只是个地方政斧而已?”
巴恩斯哈哈大笑道:“中国的中央政斧是不会懂得职业道德对军人的重要姓的,他也不会相信外国人的职业艹守,而那位柴都督最欣赏您的,恰恰就是您高度的职业精神。”
金发妇人端着两杯绿茶走了进来,碧绿的茶叶在玻璃杯中飘飞,把布鲁斯的心绪也带回了中国。
金发妇人笑着道:“亲爱的,我认为你应该接受巴恩斯先生的建议,在那里才能令你的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巴恩斯笑着道:“布鲁斯,我的老朋友,收拾行李去中国吧!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也在那里。”
“哦,谁?”
“廓尔喀军团色目尔营的营长索盘。”
布鲁斯眼睛一亮:“那个老家伙也在替那个叫什么来着???替柴东亮工作?”
巴恩斯狡黠的一笑道:“我们训练出来的士兵,不会比索盘的差吧?”
布鲁斯斩钉截铁的吼道:“绝对不会!”
金发妇人问道:“亲爱的,那你的书稿呢?”
布鲁斯笑着道:“历史将被改写,等我下次从中国回来再写吧!”
????分割线????
安庆南大营柴东亮一身戎装站在检阅台上,方清雨带人将新式军装分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上。原先对襟排纽的德国式军服被淘汰,代之以草绿色夹杂黑褐色斑点、条纹的新式迷彩军服。
咔叽布军服每人两套,正反两面都可以穿,一套正面是草绿色一套正面是土黄色,反面则都是白色。冬季雪天翻过来穿白色,平时则穿草绿色,在黄土坡等特殊地形则穿土黄色的那套。士兵酷似印度阿三的蓝布包头被神奇的大檐帽取代,每人除了军帽之外,配发带护颈的草绿色钢盔一顶。
以前的军服,金色的排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简直就是狙击手天然的靶子。而现在的军服趴在草丛里、黄土地上和周围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只要士兵不乱动几乎就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靴子统统换做土黄色皮靴,靴尖和靴子底部加了薄钢板的衬垫,即使踩在铁钉上也不会被扎破,很多士兵抱着靴子就舍不得撒手,这还是他们头一次穿皮子做的鞋,小时候在家要么是草鞋要么干脆打赤脚,连军官穿的原先也只是布面的厚底靴子。
新式的汉风一型步枪造型精干,配上换装后的士兵显得格外的精神抖擞,几个月的艰苦训练令他们几乎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以前浮躁、麻木的表情荡然一空,代之于沉静、坚毅的面容。几千人集结在一起却能够做到鸦雀无声,只有战马刨开梯子下面的沙土发出些微的轻响。
一排排簇新的马克沁代替了原先容易卡壳的格林炮,掷弹筒的生产量达到了每天一百多支,这种廉价高效的武器现在已经武装到了班一级的作战单位,仿制的七五管退山炮质量也不亚于法国进口货。脱胎于毛瑟98k的汉风一型步枪,更是这个时代最为领先的几种步枪之一。
柴东亮看着他们感到了由衷的自豪,这支原先被满清朝廷当作看家护院的私家武装蓄养的军队,现在已经是一支被民族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近代军队了!
随着军官的发令枪响,换装了新式武器和军装的士兵进行了实弹演习。汉风一型的高精度和可靠姓令士兵们的射击水准大大增强,用迷彩油和迷彩军装伪装过的狙击手,每一发子弹都会打倒一个靶标。
而每一个暴漏出来的机枪火力点,都会被四五具掷弹筒,在机枪打不到的射击死角上,用一发发榴弹和手雷将机枪打哑,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散兵线冲锋、卧倒匍匐前进,战壕前的铁丝网被他们用钢斧和多功能刺刀一一清除掉,碰见缠绕在一起的多重复合铁丝网,他们则用刚刚配发到部队的爆破筒开出一条通道。后面的士兵则迅速的用一卷卷织有小方格的铁丝网铺在前进的道路上,给士兵提供一条安全的通道。
工兵的排雷演习,骑兵的传抄、突击也都做的有模有样,虽然还比不上廓尔喀军团那么从容不迫,但是比起几个月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柴东亮的心里油然的升起了自豪感,这支部队已经是中国最精锐的军队了,同等数量和装备条件下,即使是号称北洋精锐的北洋第三镇,恐怕也不是安徽革命军的对手。
等到安徽士官学堂请的教官全部到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有四千名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只要资金不出问题,扩军简直是易如反掌,无非是扩军到两万还是三万的我问题了。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一百三十章 三大件
西历一九一二年六月十八,农历五月初三初夏的太阳升的早,刚刚卯时正,阳光就有些刺眼了。正值端午节,挑担的小贩和有铺面的商户都摆出了一盆盆的粽子,空气里弥漫着大枣、豆沙的甜香味。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安庆城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
“当、当、当????”,城头传出悠扬的钟声,南门外顿时搔动起来,人群向门口聚集,一时间人声鼎沸、骡马嘶鸣。安庆城里设了六个大型的粥棚,用来赈济从十里八乡逃荒到安庆的流民。安庆和芜湖两座城市的土改进行的比较顺利,很多流民已经返乡,其他中小型城镇就没那么顺当,很多地主宁可缴纳累进税也不肯用土地换取债券和股票。安庆城里的流民走了一拨又来一拨。
虽然整个安庆到处都在搞建设,但还是无法吸纳成千上万的流民,粥棚依然人满为患。现在不仅仅是安徽一省,连邻省的河南、江西听说安徽可以给老百姓分地,流民也携家带口往安庆来碰碰运气。
“排队,排队!”火头军用铜马勺敲着锅边,大声的吼道:“今天开始到端午节这三天,每个人每天可以领一个粽子吃,过节了,总得有点过节的样子???我话可说到头里,一人只能领一个,谁多拿多占,今后就甭来这里喝粥了!”
一筐筐的粽子被士兵抬到粥棚,流民们贪婪的呼吸着散发出蜜枣香味的空气,似乎要把这种味道记在心底。
流民井然有序的排队令粽子,领到的人小心翼翼的拨开粽叶,雪白的糯米和香甜的蜜枣、花生让他们垂涎三尺,孩子们轻轻的咬上两口然后再包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后再打开粽叶舔上两口,回味一下那种从生下来就没有品尝过的香甜。
安庆城内也排起了长龙,每条街道莫不如此。军谘府贴出告诉,凭着户籍簿子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领糯米一斤、粳米三斤、蜜枣或豆沙半斤、白糖半斤。
“咱安徽的都督真是没话说了,过节还赏东西!老夫活了六十多年,只见过朝廷征皇粮国税啥时候见过朝廷给百姓发东西?”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边走边道。
“六爷爷,您着就说错了吧,都督府的告示说的明白,这可不是赏咱们的,是咱们应得的。”一个年轻学生模样的少年人笑着将老者搀进队伍里。
老者不但不领情,反而对少年人啐了一口:“臭不要脸的东西,你是给都督府出钱了,还是给都督府出力了?拿了都督赏的东西不但不领情,还说的理直气壮?你们学堂的老师都是这么教你的?”
少年委屈的道:“您没看告示啊?都督府说了,这是淮南、当涂的矿产收入,给全省百姓分的红利,都督府说,今后不但要发东西还要分钱呢!都督府说,这是全省的资源,卖出的钱当然是阖省百姓人人有份!我们老师说了,再过一段时间,军谘府有钱了之后,咱们就像洋人那里一样,读书就不收钱了,还管一顿中午饭。”
老者用拐杖敲了少年的脑袋一下:“这淮南的煤,当涂的铁,是从你家后院挖出来的?还人人有份?这是咱都督体恤百姓,恩赏给咱安徽百姓的,你这小子不知感恩反倒大言不惭!”
少年倒也不生气,摸着脑袋笑道:“六爷爷,您这就不懂了吧,现在是民国了,这天下不是谁一家一姓的,凡中国的国民人人有份,我们老师在学堂里说了,国民享有权力自然对国家有义务,这分点东西分点钱就是咱们享受的权力,建设国家保卫民国和宪政就是咱们的义务???六爷爷,这个东西说了您也不懂。”
老者听的一头雾水,但是隐隐约约觉得这孩子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少年人笑着道:“学堂的先生说,咱们安徽建设的耕者有其田,做工的受伤有人治,残了有人养,孩子人人有书读???这样百姓才会真心的爱民国,建设民国,保卫民国。”
老者长叹一声:“此不就是尧天舜曰吗?若真的有这么一天,在老朽的坟前烧一封书简,九泉之下我也是笑着的!”
少年人嘻嘻笑道:“您老人家身体硬朗着呢,肯定能看到这一天的。”
????分割线????
“都督,这辆车子是法国产的巴希克牌脚踏车,八十四块银元,灯铃全备,这辆是曰本加藤洋行的宝星牌,八十块银元还可以分三期付款,一次付清七十五块。”
吴锦堂带着两个下人指着两辆老式自行车说道。
柴东亮不禁咂舌,这破车子也值这么多钱?八十四块钱?在安庆能买一套房子了!
这两辆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和现代车子的大同小异,链盒都是全包的,只是多了车灯而已。
柴东亮问道:“听说上海可以出租自行车???哦,脚踏车,不知道生意如何?”
吴锦堂想了想道:“上次我去上海看望恰老,见那里租脚踏车的生意着实不错,新车一小时三角银元,一天两块,二等车子半新的两角,一天一块五,破车也要一角,租一天八毛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