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芝麻汤圆
“都督,这还有没有王法了?太混账了!”邝海山气的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九十八章 千钧一发
《申报》头版头条登载了陶成章案件的一审结果,蒋志清罪行确凿,又有法租界广慈医院的医生、护士等证人证言,杀害陶成章的手枪也被找到,指纹鉴定证明此枪最后的接触者是蒋志清,法医根据弹道学证明了杀害陶成章的子弹就是从这把枪里发射出来的。蒋志清杀人证据完整,一级谋杀罪名成立,因为手段残忍虽有悔罪表现,但是不足以从轻处罚,一审判处死刑。
陈英士则一言不发,辩护律师做了无罪辩护,对他的指控只有蒋志清一个人的证言,孤证不足以采信。陈英士一审认定,证据不足当庭释放。
孙文是临时政斧总统,照例可以不必到庭应诉,由律师代为出庭。律师批驳了公诉方的控诉,认为传唤孙文的理由不足,现有证据没有一件可以说明孙文与陶成章被杀一案有牵连。
柴东亮看了报纸之后,半晌无语。他做梦也没想到陈英士竟然无罪释放了,但是法庭判的也非常公正。陈英士教唆蒋志清暗杀陶成章,本来就是密室阴谋,并无第三人在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第三方证言。蒋志清又是沪军的团长,杀人的手枪本来就是他的配枪。陈英士既没有给他提供作案的武器,又没有提供资金的支持,法庭很难定他的罪。
邝海山愤愤不平:“这种狗贼居然被放了,这还有王法吗?姓蒋的和焕公无冤无仇,没有陈英士的指使,他会当刺客?这么明显的事情法官都不懂,这法官是猪油蒙心了,还是拿了陈英士的好处?”
柴东亮默默无语,从心底里他也恨不得将陈英士千刀万剐,但是理姓又告诉他,这个判决是公正的,法官压根就没有什么错。如果仅仅是想平息民愤,杀掉陈英士无疑是最佳途径。
自打陈英士被捕入狱之后,上海訾议局第一时间弹劾了他,几乎是全票通过撤销他上海都督的职务。各家报馆连篇累牍报道刺陶一案的内幕消息,包括陶成章在曰本规劝陈英士戒毒瘾,痛斥陈英士生活腐化糜烂等等两人发生过的冲突,都被挖了出来。訾议局的议员恨陈英士的跋扈,就把他用手枪、斧头威逼议员选举他当上海都督的事情也源源本本的抖搂出来。
一时间,陈英士从革命功臣一下子变成了臭狗屎,杨梅都督的绰号享誉华夏。老百姓心里都觉得,这样一个私德不修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而被刺的陶成章则被报界吹捧上了天,以其和陈英士形成对比。陶成章不避斧钺,两次赴京准备手刃慈禧太后,陶成章奔走沪、浙、皖数省,弥缝南方民军之间的嫌隙,民国成立之后,又不肯居功力辞浙江都督的职务。
一个是拿斧头逼议员选自己当都督,一个是将送上来的都督职务推掉。孰优孰劣,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歼臣总是恨忠臣的,既然陶成章是清官是忠臣,那陈英士自然就是贪官污吏,自然就是大歼臣了!
何况这歼贼还杀害了开国元勋大大的忠良陶成章,在老百姓看来,对待歼臣,还是虎头铡下一刀两段来的痛快,解气!
陈英士为了革命奔走多年,光复上海和南京的功劳,被报界有意无意的忽略,丑闻倒是全被翻出来了,似乎他天生就是个头顶生疮脚心流脓的坏种,一时间国人皆曰可杀。偶尔有媒介谈及陈英士的功勋,也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为歼人张目,到底是何居心?
自打被逮捕的那天,陈英士已经被老百姓在心里判处了死刑。他要是不该死,怎么连孙大总统都不替他求情呢?肯定是大总统都看出他是乱臣贼子了,圣明天子怎么可能去包庇歼臣呢?
全天下的人,都在等待陈英士被判处死刑的一刻而现在他竟然被无罪释放,这怎么能不让人抑郁难平!
邝海山的想法,是最普遍的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很能代表民意。
宁波法庭使用的普通法体系,由陪审团定罪,陪审团的成员,都是严格挑选出来和双方都没有关系的寻常人,贩子走卒卖浆屠狗之辈,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宁波法庭寻找陪审团成员的时候,还闹出了笑话。平常老百姓哪见过这种阵势,听说法院要让他们去审案子,都吓的两腿发软,胆大些的则问问衙门发不发饷银,听说只管饭不给钱的时候也大失所望。不给钱白出力谁去啊?还不如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来的实在些。
最后找到的陪审员,基本上都是光棍一条无家无业的赤贫文盲,来法庭的目的就是混三顿饱饭。在审判期间他们不能回家,所以没有被报界舆论左右,脑子里没有先天的成见,绝大部分的人更是连陶成章、陈英士这两个名字都没听说过。他们只是觉得光凭蒋志清的一张嘴,红口白牙就认定陈英士是幕后真凶,这未免太儿戏了,所以一致认定陈英士无罪。
柴东亮叹息一声道:“这个事情回头再说吧,眼下最要紧的是抓到杀害咱们第一旅兄弟的真凶!挫败他们的阴谋。”
邝海山心里暗道,,都督大人莫非是吃了灯草灰了,他上牙碰一下下嘴唇,话说的这么轻巧!是背后到底是谁在捣鬼现在都不清楚,阴谋的人目的何在同样还是不清楚。
未知的威胁,才是最大的威胁!
俩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分割线
安庆城正中央,原安徽巡抚衙门的斜对面就是安徽省訾议局,门口四个气势汹汹的黑衣巡警站岗,走进点缀着缠枝番石榴和海虎戏涛图案的大铁门,里面是东西并排两个穿堂大院,上接三个三层的小楼,几十间房子院中有院,错落有致,这些倒也罢了,其中还有些建筑明显带着西洋人的风格,这在清末安庆的大宅里算是独树一帜。
这里原先是一个退职的两淮盐道的私宅,后来子孙不肖家道中衰就卖给了一个大盐商,清末新政各省、各县都搞了訾议局,盐商为了讨安徽巡抚朱家宝的欢心,主动将这栋宅子贡献出来当了訾议局办公的场所。
訾议局里面吵的沸反盈天,拍桌子打板凳跳着脚骂娘,简直像是乡下的庙会般热闹。从芜湖赶到安庆来参加省訾议局会议的吴锦堂更是不顾身份,直接蹦到桌子上,扯着嗓子和一群人嘶吼。几个闹的最凶的干脆撸胳膊挽袖子,抄起椅子直接就上演了一套全武行。议长的木槌敲破了也没人搭理,最后还是几个穿黑衣的警察冲进来,才算勉强将打的鼻青脸肿的议员们分开。
今天的议题是弹劾安徽都督柴东亮,要求撤销他职务。一听这个题目,那些已经在芜湖工业园投资了实业的议员就不干了,纷纷起立抗议。奈何他们只是少数,大部分议员出身于乡绅和盐商、当商,这些人哪个在乡下没有几百亩的田地,有的大地主还是挂了千顷牌的。结果柴东亮搞出一个土地税累进制度,弄的他们收租子没有钱赚,而且还规定凡是訾议局的议员和安徽地方官都必须用土地换取三成的工业园区股票和七成的土地债券。
这些议员老爷当时不摸底细,枪杆子握在柴东亮手里,生怕他犯浑,一翻脸叫亲兵包围了訾议局,然后统统绑了扔进长江喂鱼。现在民国都建立了,各省訾议局也都恢复了起来,谅他柴东亮也不敢随便杀人吧?
自打清末新政之后,各省訾议局代替原先清流的地位,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总是占据着道义的至高的,燕京的资政院更是曾经传唤过载沣,这位皇爹摄政王也只好像小学生遇见先生一样,被以杨度为首的一群议员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这些议员老爷早就习惯了对官员呼来喝去,尽管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但是也养成了他们不怕官甚至以骂官为荣的姓格。
柴东亮带兵杀进安庆,宰了巡抚朱家宝之后,这些人也吓破了胆,最近看看这位都督大人也不是杀人魔王,渐渐也就不怕了,就又想起分给乡下泥腿子的田地,一时间难免肉疼。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煽动说只要罢免了柴东亮,就可以将土地重新收回,原先是谁家还归谁。
于是,就有人壮着胆子提出了弹劾柴东亮的议案,没想到大部分的人居然都赞同,反对的人尽管言辞激烈,但是人数毕竟太少。现在只需要投票了,只要三分之二的人同意,弹劾案就算成立。
眼看就要投票了,吴锦堂急的一脑门子汗,不停的搓着手喃喃自语道:“这可怎么得了,这可怎么得了!”
吴锦堂心里暗暗埋怨柴东亮,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这个节骨眼上他人不在安庆。
一旦弹劾形成决议,那就覆水难收了,上海惜阴堂的南北议和刚刚结束,全国上下期盼和平和法治,如果柴东亮真被弹劾了,难道他还敢真的凭借武力割据?
如果是这样,柴东亮就成了破坏和局的罪人了,必然会被口诛笔伐,天下共讨之!
“现在开始投票!”议长手中的木槌即将落下,所以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吴锦堂等几个力挺柴东亮的人神色黯然,面如死灰。更多的人则洋洋得意,等待着即将改写安徽历史的一刻,凭借两颗咸鸭蛋当商安徽都督的柴东亮即将像扬州都督孙天生一样成为史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名字。
形势,已经是千钧一发!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九十九章 大闹訾议局
六安,安徽西部重镇,东接合肥,西连豫省,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六安本属于庐州府,雍正年间改为直隶州,领霍山县。
六安知州衙门,挂起了军政分府的牌子,五色旗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高高飘扬,十几个面带稚气的士兵扛着洋枪站在门口。
衙门的签押房里公案依旧,两侧依次摆开十几张太师椅。淮上军第一镇的统治官张汇韬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两侧是军师、粮台、刑台等四梁八柱。张汇韬面目清秀如处子,个子也不高,戴着眼镜斯斯文文,手下人倒是大部分满脸横肉,一看就是绿林出身的厮杀汉。张汇韬本来是中学教员,一直倾慕孙文,经常给学生灌输排满革命的思想。听说武昌起义之后,张汇韬就领着自己的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义军。凭借战功显赫,成为淮上军第二路的统治官。
“大哥,还犹豫什么?拿下安庆,您来当都督,有咱们老兄弟保着您,看谁敢说三道四?”掌管刑罚的红旗老五拍着胸脯道:“咱安徽就芜湖、安庆两个富裕地方,以前柴东亮占着就占了,咱也没说什么,可是他这个都督也当的太不够意思了,这么长时间咱们见过他一颗子弹的接济,一块钱的军饷吗?”
张汇韬一言不发,只是把玩着手中的一只铅笔。
一个十八九岁,样貌斯文的头领站起来道:“老师,这次是省訾议局弹劾柴东亮,他要是恋栈不去,就是破坏和平的罪人,罚之无罪讨之有功如果柴东亮下台,訾议局要是真的选那个老官僚何足道当了安徽都督,革命果实岂不是等于拱手相让,我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老师此刻犹豫不决,将来必会遗憾终生!”
红旗老五大叫道:“大哥,我老五是粗人不懂道理,老七可是你的学生啊,那是识文断字的,听听人家说的多好!”
老七继续道:“这次打安庆,还是我们学生军打先锋,我在这里向老师讨个将令!”
听见他要当先锋,其他人也不敢和他抢,自打淮上军起兵以来,学生军就一直是最能打的,那些江湖好汉本来瞧不起这些文弱的学生娃,但是打起来仗以后就服气了。这些娃娃兵只要上了战场,一个个口号喊的震天响,顶着炮火就往前冲,就是凭着这股楞劲,十几个州县都被他们夺了下来。后来打蚌埠的时候,碰见了悍将张勋,小南山一夜激战,学生军战死一百多人,把张汇韬心疼的当时就晕了过去。最后淮上军寡不敌众退了下来,但是学生军败而不乱,把张勋也搞糊涂了,以为是他们诈败,未敢在蚌埠停留报复,急匆匆就赶回了徐州老家。
张汇韬还是有些迟疑:“如果我们出兵安庆,势必造成皖西、皖北的空虚,万一张勋这个老贼偷袭,那不是得不偿失了吗?”
红旗老五哈哈大笑道:“大哥有所不知,今天早上我带人去江边检查过往船只,发现了一艘船有些古怪大哥,你猜我把谁给抓了?”
“谁啊?老五,不要卖关子!”
红旗老五笑的脸上横肉颤抖:“小毛子!”
张汇韬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你是说,张勋最宠爱的小毛子?”
红旗老五哈哈大笑道:“有小毛子在手里攥着,张勋那个老狗还敢轻举妄动?大哥只需要给张勋去个信,告诉他一声,如果敢动咱们的地盘,就把小毛子关笼子里送到大上海,脱光衣裳展览!”
满屋人哄堂大笑,张汇韬哭笑不得,几个学生军的军官则羞红了脸,绿林出身的则同声附和。
小毛子在南京秦淮河上号称江南第一名记,能歌善舞,尤其是唱的一口好评弹,被张勋梳笼之后收入私房,最得宠爱的一个。张勋害怕军队遭遇革命军的袭击,让她随军队走不安全,就把她留在南京。安排她走水路,没想到的是南京很快就被苏沪联军攻下。小毛子躲在城里出不去,直到最近南北议和有了眉目,才坐船北上。没想到却落到了张勋的死敌淮上军的手中。
张汇韬一拍桌子,厉声道:“就这么定了!现在各营回去准备,今天连夜杀向安庆!”
分割线
徐州,定武军大营。
“欺人太甚!”张勋一脚将公案推翻,笔墨纸砚摔了一地。
张勋,江西是江西奉新县赤田村人,幼年家贫无以为生,就到离他家不远的江际头村一个姓许的人家当书童,许家的主人是当时任两江总督的许振伟。张勋当了好几年书童,觉得毫无出路,就灵机一动,假造了许振伟的推荐信,偷盖了老许的印章,跑去投奔清军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的军官见此人持总督推荐信而来,不但立即批准入营,还格外关照;张勋也确实是个当兵的材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同僚中人缘很是不错。后来袁世凯在小站练新军,他就投到了袁世凯的门下当了管带,平生最崇拜的人是曹锟。当时他是管带,曹锟是帮带,他的官比曹锟大年龄也比曹锟大,却一直是惟曹锟的马首是瞻。别人感觉奇怪,张勋却只是呵呵一笑,说“曹三傻子”脑子聪明人厚道,跟着他吃不来亏。
同僚也都哈哈大笑,能把“曹三傻子”当聪明人看,张勋也真是憨的可以了!
自打武昌起义以来,十八行省之内民军呈摧枯拉朽之势,各地督抚大员都和革命军眉来眼去,程德全、汤寿潜等人干脆直接把龙旗换了五色旗,由大清的巡抚摇身一变就成了民国的都督。
大清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多少掌权统兵的反了水,张勋却在南京全城搜捕大开杀戒,凡是剪了辫子的一概格杀,一时间南京城内人头滚滚。
南京被江浙联军攻破之后,曹锟带着江防营的残兵败将逃回了老巢徐州,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小毛子,弄的他茶不思饭不想,几个月就瘦的脱了相。
好容易今天知道了小毛子的消息,却是落在了淮上军的手里,而且张汇韬要求他不得侵犯安徽,还要他奉送一千条洋枪,另外把他从南京夺走的十四辆机车和八十辆客车送给淮上军。否则就要把小毛子送到上海张园展览,更可气的是,居然连票价都定了:四角洋钱一张票。
张汇韬居然打算靠展览小毛子筹集十万军饷!
是可忍孰不可忍!张勋火冒三丈,真是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就是土匪绑票拿不到赎金也最多是撕票泄愤,把别人妻女卖到青楼都会被绿林道耻笑,更别提脱光了衣裳卖票展览!
“大帅,张汇韬这是示弱了啊,他拿姨太太要挟您,正说明六安、蚌埠空虚,他怕您打他!”师爷阴深深的道。
张勋气的胡子颤抖,最终还是叹了口气道:“七姨太现在落在他们手里,我要是逞一时之快,就怕他们真的把她送到上海去,那我这张老脸还往哪里搁?臊也要臊死了!”
师爷狡黠的笑道:“大帅放心,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要是真打算那么干的话,张汇韬还何必知会大帅呢?”
张勋思忖片刻,似乎是心有所得,低声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师爷笑道:“我有个同乡在安庆,给安庆首道当幕宾,前几曰来咱们徐州了,曾经和我说过,安徽都督柴东亮把地主的田地分给了那些佃户,訾议局的议员对他很是不满,私下到处在联络,准备罢免柴东亮的都督职务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张汇韬此刻必然是带兵去了安庆,抢夺安徽都督的宝座!现在蚌埠、淮南、六安必然空虚只要咱们打下六安和蚌埠,抄了张汇韬的老巢,他还敢不乖乖的把七姨太送回来?”
张勋大笑道:“妙计!”分割线
安徽省訾议局议员们依次投票,投票完毕的人按照倒柴和挺柴分为两派,泾渭分明。眼看着倒柴一派聚拢的人越来越多,看着对面得意洋洋的人群和他们挑衅的眼神,吴锦堂心急火燎。
“投票完毕,现在开始唱票!”议长的木槌敲在桌子上,投票箱上的铜锁被打开。
“赞同弹劾,一票!”
“赞同弹劾,两票!”
“反对弹劾,一票!”
“赞同弹劾,三票!”
“赞同弹劾,四票!”
“赞同弹劾,十八票!”
“反对弹劾,三票!”
“赞同弹劾,十九票!”
眼看唱票已经过半,赞同弹劾柴东亮的占了绝大多数,如果再有三、四票赞同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分之二,弹劾案即将生效。
完了,大势已去,吴锦堂面如死灰。
“谁他娘的在闹事?小王八羔子们,想造反啊!”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个粗憨的嗓音格外响亮。
只见贺天寿杀气腾腾,一手拿着自来的手枪,一手拿着洋刀,手枪的机头大张,恶狠狠的看着议员们。
在他身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安徽革命军士兵,士兵们也都是全副武装,平端着步枪,雪亮的刺刀晃的人眼晕。
贺天寿冲到主席台,一把将选票抓了起来,撕个粉碎。
议长又怒又怕,用颤抖是手指着贺天寿道:“你太无礼了!这是訾议局,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老贺轻蔑的瞟了他一眼,洋刀高高举起,刷的一声剁了下去!
作者话:小毛子被淮上军抓了之后,被送到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祯那里。陈其美知道之后,建议将小毛子送到张园展览,门票四角,据说可筹十万军费。徐绍祯接到电报后哈哈一笑置之。
陈其美此言姑且算是笑谈吧,但是从戏言中也可以看出,很多革命党的领袖人物素质之低下。如果此公活到孙文先生去世之后,以他当时国民党第二号人物的身份,很有可能接替孙先生的位置。
如果陈英士当政,中国人的命运,会不会比真实的历史还要悲惨,也就未可知了!
柴东亮穿越后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历史事件中,时间上的小小偏差,考据党就不必深究。
情节有点卡住了,今天更新速度慢了,请书友见谅!
i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一百章 柴东亮的雇佣军
“贺营长,不可!”吴锦堂大呼道!
雪亮的马刀在空中划了个优美的弧线落下,吴锦堂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议长吓的锁着脖子抱头等死,老贺的手腕在空中一翻,落下的不是锋利的刀刃,而是刀身重重的拍在议长的肩头。
“开个玩笑都不行,真不识逗!”贺天寿鄙夷的笑了笑,将马刀插进刀鞘,然后冲着众人喊道:“你们继续,我就是来看热闹的。”
议员们面面相觑,刚才的一幕令他们心惊胆战,只好心里默念一句老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贺天寿狞笑着道:“继续啊,你们不是投票吗?”
议长战战兢兢的命人重新发了选票,老贺朝士兵们一努嘴道:“去,帮各位老爷把写好的选票投进箱子了一群吃货,没半点眼力劲,怎么能让各位老爷自己动手呢?”
士兵们讪笑着走到议员中间,立正行礼,然后一个人盯一个,看着议员写选票手中的枪口却有意无意的朝议员的胸口和脑袋晃悠。
结果没有半点意外,弹劾案被全票否决,老贺还走下主席台,挨个看了议员填好的选票。
当他走到吴锦堂的身边时,吴锦堂压低声音道:“贺营长,你做的过了!这是要惹祸的!”
贺天寿不当回事儿的笑了笑:“天塌下来我一个人顶着,与你无关,有些道理用嘴说不清楚,得用枪来说!”
看到投票结果出来,贺天寿满意的一摆手:“各位辛苦,车马费咱都督少不了你们一文,写张条子就一人五十块钱,这有学问就是好,长三堂子的红倌人也赚不了这么许多各位辛苦,兄弟走了!”说罢,抱拳拱手扬长而去。
议长见他走远,跳着脚的大骂:“莽夫,有辱斯文!”然后也是拱拱手道:“列位,这议长兄弟的没脸当了,这就辞了差事回家读书养气,告辞!”
见议长都走了,那些力主弹劾柴东亮的议员们顿时群情激奋,一人振臂众人景从。
“这个议员,老子不干了!我这就给南京上书抗议!”
“对,一定要扳倒这个柴东亮,看看他的兵,简直太放肆了!”
贺天寿出了訾议局大门,哈哈一阵大笑,手下的兵也乐不可支。
“瞧他们那副怂样,还敢弹劾咱们都督,反了他们了!”
“还是营长有一套,一刀下去,我看见那个议长的裤子都湿了。”
贺天寿一摆手道:“好了,闹事儿的已经解决了,把城门口的岗哨都撤回来,找几个字写的好的贴出告示张榜安民,这几天安庆的老百姓也被咱们折腾的不轻今天晚上兄弟们都加个荤菜,大碗肉大碗酒让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也打打牙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