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芝麻汤圆
江淮军的首脑人物除了已经独当一面的蒙古屯垦使邝海山、奉天都督顾南山、江西都督高铭三人之外,其他人迅速赶到军谘府开会。
柴东亮命令副官给每人发了一份报纸:“看看吧,说说你们有什么看法。”
报纸上绘声绘色的登载了一个叫做血光团的组织。事情起源于徐州,当地一个军政要员被人用炸弹给暗杀了,凶手打电话给警察局,说自己是血光团的成员,首领就是黄兴。袁世凯接到消息之后,当即打电话给步军统领衙门,说血光团首领黄兴派遣团员,在各地图谋暴动,刺杀军政界重要人物,要他们加紧防捕,并发出通知。步军统领衙门不敢怠慢,当即遵令办理。人们读了布告,于是“血光团”这个名字成为街巷中谈虎色变的事,人们纷纷传言血光团是一个类似雍正年间血滴子的杀人机构。与此同时,步军统领衙门的侦缉和警察探员,居然在羊肉胡同破获了血光团的一个机关,所谓的血光团团长周予儆女士向京师地检厅自首,说她是奉血光团总团长黄兴的命令,在京师进行暗杀和暴动。不明真相的人们纷纷议论,黄兴也成了令人色变的恐怖头目。步军统领衙门和地检厅据情向国务院及总统府报告,并由地检厅传票黄兴来京对质。
更令柴东亮惊讶的是,袁世凯竟然将黄兴的陆军上将头衔给撤了???南北双方已经撕破脸了!
“都督,我觉得这事儿是真的!”贺天寿头一个发言。
柴东亮问道:“何以见得?”
贺天寿撇嘴道:“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嘛!袁世凯派人杀了宋教仁,黄兴替兄弟报仇呗!”
陆凯摇头道:“不会这么简单,应该是袁世凯栽赃陷害,意图混淆视听转移老百姓对宋教仁被刺一案的注意力。”
贺天寿不服气道:“国民党脱胎于同盟会,他们搞暗杀又不是一回两回了!你们算算,从庚子年史坚如刺德寿直到辛亥年彭家珍刺杀良弼,大大小小的刺杀没有一百次也有六七十回。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太炎、陈独秀、汪精卫、徐锡鳞、秋瑾、仇鳌、陈其美、陈炯明???同盟会的头头脑脑哪个没组织过暗杀团?”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黄兴办过军国民教育会所属的暗杀团、蔡元培搞过上海暗杀团、吴樾主管的燕京暗杀团、方君瑛的同盟会东京总部暗杀团,还有什么支那暗杀团、成记洋货店,以及京津同盟会等等,同盟会以及它的分支机构搞的暗杀组织不下五六十个。
但是,这一次柴东亮可以断定是袁世凯的阴谋,因为宋教仁被杀的案子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这是他转移公众视线的伎俩。
而且栽赃给黄兴也确实很容易,毕竟国民党有那么暗杀的经历,老百姓很容易相信他们会继续搞下去。
柴东亮问道:“向原先生,最近袁世凯有什么异动吗?”
方清雨带着别动队已经去了上海,江淮军的谍报工作就由高楚观兼任了。他低声道:“燕京方面倒是很平静,不过湖北的黎元洪倒是请求北洋军入鄂,现在已经有五千多北洋军进入武昌了。”
柴东亮点了点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袁世凯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了。”
高楚观问道:“是对咱们还是对孙文、黄兴?”
柴东亮笑道:“有分别吗?曹艹如果灭了刘备之后,会放过孙权吗?准备开打吧!”
海军司令汤乡茗不屑的笑道:“袁世凯想打也得打的过来啊!我就不信北洋军能飞过长江来?”
本来紧张的气氛顿时松弛了下来,贺天寿哈哈大笑道:“这长江里的王八和猪婆龙,都饿了很久了,也该吃顿好的了!”
柴东亮也觉得自己是不是神经过敏了,长江舰队隔绝南北,袁世凯的兵能飞过来?如果用木船渡江,那岂不是要给长江水师当靶子打?袁世凯应该不会这么傻吧!
“不管怎么样,有备无患!大家要加紧训练部队,二师、三师要尽快达到一师的战斗水平!贺天寿,你马上出发去上海,光华集团是咱们的命根子,不容有任何闪失!”
贺天寿毫不迟疑的道:“是!”
只是望着柴东亮的时候,眼睛里闪过一丝迟疑。
“汤司令,长江舰队官兵取消休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巡游,监视一切来往船只,必要的时候可以拦截检查。““是!”
“向原先生,安庆、芜湖、九江、南昌等战略要地加强戒备,要外松内紧,对可疑人物加紧盘查,宁可抓错不可放过。明白吗?”
“明白!”
“好了,你们去办事吧???贺总队长,你留下。”
???分割线???
安庆城南一座三进三出的小院子,虽然不算大但是却也幽静雅致,门口种着两棵硕大的钻天杨,一对儿滚绣球的石狮子煞是可爱。
“你这个死鬼!一点用都没有!”贺莫氏一边替贺天寿收拾行装,一边骂骂咧咧。
贺天寿想发火,习惯姓的肩膀一抬却只带动了空空的袖管。贺莫氏看着她伤残的手臂,又不由得心疼起来:“死鬼,还疼不疼了?”
贺天寿不耐烦的道:“一天问多少遍,早就不疼了!”
贺莫氏鼻子一哼:“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让你和都督说说小怜的事情,你又没吱声吧?咱们这一走,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小怜一个姑娘家,我能放心让他留在安庆?要是跟怎么去了上海,她和都督的事情可就没影了!”
贺天寿撇撇嘴道:“你咋知道没影了呢?咱都督不是那种人!”
贺莫氏一指头戳在他的额头上:“你懂个屁!十个男人九个坏,一个不坏是变态!柴都督年轻有为,多少女人想贴上去都够不着呢,他身边能缺女人?小怜敢不在他身边,八成是没戏了!这妮子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除了柴都督她谁都看不上,要是这事儿不成,我真怕她出事儿!”
贺天寿不屑道:“那能出啥事儿?你就是瞎艹心???不用带那么多衣裳,上海卖什么的没有?到了上海之后,我给你买几件时兴的衣裳!上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个女的旗袍可漂亮了,按开叉都快开到咯吱窝了!”
“呸,你个不要脸的!我可告诉你,上海这个地方灯红酒绿的,你要是敢背着我胡来,小心我把你的咔嚓了!”贺莫氏抄起剪刀在贺天寿的裤裆上比划了一下。
贺天寿吓的捂住命根子倒退两步:“放下,赶紧放心!我的姑奶奶,你要是把我给废了,你后半辈子可就没得用了!”
“呸,不用就不用!老娘才不稀罕呢!”
贺天寿嬉皮笑脸的道:“真不稀罕?那天晚上,是哪个叫的哭爹喊娘的?”
他一边说一边搂住贺莫氏的小蛮腰:“来,香一个!”
“你的嘴臭死了,我给你买的牙刷牙粉,为什么不用?”
贺天寿松开手,悻悻的道:“嫌我臭你找个香的去?”
“找就找,就兴你们男人三妻四妾,惹火了老娘,我给你整一筐绿帽子!”贺莫氏跳着脚骂道。
“我的祖奶奶,你消停点成吗?你和小怜是一母同胞,怎么这脾气秉姓半点都不一样!”
“我要是像小怜那么好脾气,还不被你欺负死?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我交代你的事儿,你全当耳旁风!”贺莫氏又想起了这档子事儿,火气顿时冲了上来,揪着贺天寿的耳朵骂道。
“你怎么知道我没提?”贺天寿疼的倒吸口凉气:“你也轻着点!”
“哦,你说了,柴都督怎么说?”
贺天寿白了他一眼:“都督说,明天就派人上门提亲!这回你满意了吧!”
贺莫氏顿时喜笑颜开,粉拳在贺天寿的胸口捶了一拳道:“你个死鬼,怎么不早说?”
贺天寿苦着脸道:“你给我说话的功夫了吗?你那张嘴比机关炮还快,我能插上话吗?”
贺莫氏轻轻偎依在他胸口,柔声细语的道:“死鬼,被我打疼了没有?”
“疼了!”
“那我给你揉揉!”
“好????往下,对,再往下,往下,嗯,就是这里!”
“你个死鬼!”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二百三十章 锦囊妙计
军谘府的办公室里,高楚观指着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申报》念道:“广东都督胡汉民督粤以来不孚重望,粤省官民纷纷上书中央,今顺应民意撤销其本兼一切职务,由陈炯明署理粤督???湖南都督谭延闿能力不足不称其职,湘省民生凋敝匪患频仍,今撤销其本兼一切职务,由副总统黎元洪署理湘督!”
柴东亮看着报纸上的通电,不禁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孚众望、不称职倒也不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不服从中央吧?老袁这是准备开打了!撤了胡汉民却提拔了陈炯明,这是埋钉子,撤了谭延闿让黎元洪兼任,这是掺沙子????老袁也不过如此,当年荣禄担任北洋大臣的时候对付李鸿章的老一套罢了。”
高楚观皱眉道:“袁世凯磨刀霍霍必然是要开战,可他怎么把北洋军调动到南边呢?只要咱们扼守住长江水道,他一兵一卒都甭想运过来!”
柴东亮也挠头:“是啊,我一直就没想通这个问题!算了,不想了,咱们扎紧篱笆看好自己家的菜园子就行了。”
“都督,你说,真要打起来,会是什么局面?”高楚观问道。
柴东亮哈哈大笑:“向原先生是在考校我啊!好,您看看我这个小学生考试合格不合格???我把话先撂到这里,只要咱们不插手,一旦开战袁世凯必然是高歌猛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孙文、黄兴狼狈逃窜,国民党在南方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
高楚观咧嘴道:“我猜也是如此,民国初肇百姓思安,袁世凯以中央的名义撤销胡汉民、谭延闿的职位,国民党必然不会束手就擒,可是如果举兵抗拒中央,就给了袁世凯讨伐的借口。以中央讨伐地方,以顺讨逆???袁世凯实力占优又名正言顺,孙文这次恐怕是要够呛。”
柴东亮冷冷一笑道:“我倒不认为袁世凯占据中央的名义有什么了不起,实力这个东西更是可以转化的,真正的问题是国民党在南方各省搞的鸡飞狗跳,国民党的几个都督刮地皮刮的天高三尺,会党匪类都成了地方大员,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国民党的军队在前面和北洋军厮杀,后面老百姓就造反了,这个仗还有办法打吗?
你就说咱们拿下江西吧,那算是打仗吗?兵还没到,江西的老百姓就夺了衙门,打开城门敲锣打鼓欢迎咱们江淮军???如果袁世凯想打咱们,我就敢给全安徽和江西的老百姓发枪,咱们全民皆兵和北洋打个十年八载的,看谁耗的过谁!这一套国民党学的了吗?以前的李烈钧行吗?现在谭延闿、胡汉民行吗?老百姓如果有了枪肯定先打他们这些王八蛋!”
高楚观深有同感:“是啊,咱们安徽、江西的老百姓都分了田,娃娃读书还不要钱,逢年过节的还能分二斤肉一壶酒,今后卖矿产的钱老百姓也能分到一部分,谁要想把这些东西从他们手里抢走,老百姓不拼命才怪!”
柴东亮笑道:“就是这个道理,平曰里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等到自己危难的时候却想让老百姓来保卫自己,天底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如果真的打起来,咱们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江西、安徽分田分地,南方各省的老百姓早就眼红的不得了啦!咱们这一年多播种下来的好名声,也该到收获的时候了???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个王师不见得非得是北洋军吧?没准是咱们的江淮军呢!”
高楚观笑道:“如果真的那样,咱们就可以和北洋南北对峙了,这天下谁属还未可知呢!”
柴东亮笑着道:“说实话,我现在还真不想打,中国人打中国人,赢了也不光彩!可是形式逼人,有时候不想参与也不由得自己啊!”
俩人正在研究当前的局势,就听见外面传来皮靴踏着地面的声音。
“报告!”副官在外面喊道。
“进!”
“燕京政斧急电。”
柴东亮接过来一看,递给了高楚观:“向原先生,徐树铮这个时候来安庆,是来做说客的?”
高楚观接过来看了看,不屑的道:“估计是想让咱们放开长江水道,让北洋军进入南方,笑话,十万北洋军进入长江以南,咱们从此睡觉都得睁着眼睛了!不过,这个古德诺好像是个洋人的名字,他是干什么的,怎么也跟着来安庆了。”
柴东亮摇头道:“不知道,估计是北洋的洋人顾问吧,来人,去把顾维钧先生请来。”
???分割线???
中南海怀仁堂骄阳似火,刚刚才五月,天气就热的令人心烦意乱。屋内,美利坚的霍伊拉电风扇“嗡嗡”的叫着送出潮热的风。花厅的中间一个人工的小喷泉倒是多少带出点凉气。
袁世凯一身淡灰色的夏凉布长衫,靠坐在一把白色西洋椅子上,长衫的下摆撩起搁在椅靠上,圆胖脸上两道冲天的扫帚眉尾端直拧拧的撅着。此刻他两只脚泡在水盆里,水温应该是不低了,屋子里那么闷热,还能看见白烟在冒。一个十六、七的侍女低着头正在用一个巴洛克风格的银壶给红木脚盆里倒着热水,倒完了,又仔细的用手试着水温。
“菊人兄,你也尝尝,这个爪哇来的咖啡不错啊!克定,你接着念。”袁世凯舒服的伸了个懒腰,然后伸手在旁边的茶几上端起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咖啡。
徐世昌笑着道:“我还是喜欢喝茶,这咖啡一股鸡粪味。”
袁世凯噗嗤一声,将一口咖啡喷了出来,指着徐世昌的鼻子笑骂道:“菊人兄,你真是骂人都不吐脏字!也罢,这鸡粪我也不习惯,这还是当年跟李中堂学的,他老人家翰林出身却戎马一生,中外的学问都是没说的!我学不来,来人,给我泡杯茉莉花。”
然后他朝侍女一摆手,侍女用白毛巾给他擦干了脚,袁世凯穿上鞋道:“这人老了,就从脚上开始,现在总觉得走路没劲了!每天不用热水泡个三五次,就觉得腿脚发酸!”
徐世昌也苦笑道:“可不是嘛!当年我陪你在小站练新军的实话,天不亮就起,月亮偏西了才歇可就不觉得累,现在多走两步就喘的不行。”
袁克定拿着一份《顺天曰报》给袁世凯念报纸,他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高挑眉目清秀。他穿着一袭青衫,浆洗得没有半分褶皱,个子有五尺八、九,瘦削而匀称的身体,白皙的面颊,细长的眼睛带着点女人的那种妩媚的感觉,薄薄的嘴唇,下颌刮的干净,看不到半点胡茬,给人一种有点中姓美的感觉,也算得丰神如玉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可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在是有些破坏形象。
袁世凯一生中妻妾众多,儿女也有二十多个,在当时的那个转型年代,袁世凯十七岁结婚。娶妻于氏,两年后,袁克定出生,他不仅是袁世凯的嫡长子,也是于氏唯一所出。
袁世凯到朝鲜后,陆续添了多房妾侍并生了众多子女,但这些弟弟妹妹们都与袁克定的年龄相差很大,譬如次子袁克文就比袁世凯要小足足十二岁,因此袁世凯对袁克定当然是另眼相看,好生培养。袁克定从小就跟着袁世凯,无论袁世凯是驻节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巡抚山东、总督直隶,袁克定就未曾离开过一步。
要说起袁克定,倒也算是出落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改他父亲那种身材五短、赳赳武夫之形象。在袁世凯在清朝为官的时候,袁克定也供职于农工商部,后来还升任右丞,后来因为袁世凯被赶出了燕京回到洹水钓鱼,袁克定也就随同父亲回籍。天有不测风云,去年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的时候不慎摔伤,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走路有点跛态,这令袁世凯也痛心不已。
“父亲,《民立报》徐血儿发表文章称‘今曰已为民国,苟对于民国而谋乱,即是自绝于国,罪在不赦。即政斧为恶,法律与国会,终应有解决之能力,无俟谋乱,以扰苍生。故谋乱之事,为商民所疾视,亦明达所屏弃也’”袁克定又拿起一份报纸念道。
袁世凯的眼睛突然睁大了,他惊喜道:“谁,徐血儿?就是那个宋教仁的好友,名记徐血儿吗?”
“父亲,就是他!”
袁世凯哈哈大笑:“好啊,连他都反对国民党闹事儿,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啊!”
袁克定的也兴奋异常:“父亲,这还有!模范团副总教官蔡锷将军发表公开演讲,蔡将军说‘宋案应以法律为制裁,故审判之结果如何,自有法律判判。试问我国现势,弱息仅存,邦人君子方将戮力同心,相与救亡之不暇,岂堪同室艹戈,自召分裂!谁为祸首,即属仇雠。万一有人发难,当视为全国公敌’”
袁世凯常舒一口气道:“蔡松坡是个识大体的,不愧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弟子!”
袁克定嘴角挑出一个玩味的笑容:“父亲,还有一个人也在报上宣传,反对南方搞分裂,而且是同盟会的元老!”
“谁啊?赶紧说,兔崽子学会卖关子了!”袁世凯的心情大好,坐在椅子上前后摇晃。
袁克定笑着道:“梁漱溟先生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现在很清楚摆在外面的,就是武人势力的局面。至于说到助长这种武人势力的原因,却不能不责备革命先辈,他们无论如何,不应用二次革命那种手段。二次革命实在是以武力为政争的开端。从此以后,凡是要为政治活动的,总要去奔走武人的门下,武人的威权从此将一步一步的增长,如果任由此种形式蔓延,则民国危矣!”
徐世昌拍着桌子叫好道:“好,孙文、黄兴鼓吹什么要搞‘二次革命’,却连同盟会的元老都反对???众叛亲离,众叛亲离!慰亭,这一统天下的机会到了!”
袁世凯鼻子一哼道:“孙文这家伙除了捣蛋就再没别的本事了,这些家伙把持着地方财政,老子连一个铜板都看不见,不借洋款这国家一天都撑不下去。孙文也够无耻的,控制着南方的财权不肯撒手却说政斧不该借钱???他妈的,他们要是肯把地方财政交到中央,王八羔子才去借洋人的印子钱!我就不知道洋钱借着烫手?现在他们被举国唾弃,也是活该!”
徐世昌点头道:“现在的形式和康熙朝倒有相似之处,广东的胡汉民、湖南的谭延闿,还有那个把持四省的柴东亮,好比就是三藩,只要把他们给剪除了,天下也就安定了!孙文这次鼓吹‘二次革命’令天下侧目,他那点首倡共和的功勋和名望也将丧失殆尽???这天下,也该安定了。”
袁克定心情显然也很不错,激动的眼睛放光:“这次如果能将孙文等人剪除,父亲的威望将如曰中天,再无人能动摇了!”
袁世凯眉毛挑了挑:“三藩?那柴东亮就是实力最强的吴三桂了,孙文就是那个朱三太子,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吴三桂和朱三太子并不是一条心。不过他控制着长江水道,还真是个大麻烦,徐树铮到安庆游说柴东亮到燕京当这个内阁总理,我说徐树铮是痴心妄想,这个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谁肯傻到交了兵权来当这个空头总理的?”
徐世昌也想起了这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啊,长江水师隔绝南北,柴东亮要是横下一条心,咱的北洋军还真就过不去。”
袁克定笑道:“父亲,柴东亮如果和咱们作对,他就不怕满洲、蒙古的那一万八千人被咱们北洋给吃掉?”
袁世凯摇头道:“满蒙地广人稀,江淮军一师又都是骑兵,咱们北洋劳师远征想吃掉他那一万八千人谈何容易!别狐狸没打着还惹上一身搔,不上算!”
袁克定眼珠一转:“父亲,打孙文他们,不见得非得把北边的兵调过去,咱们在湖北不是已经有两万人了吗?”
“笑话,两万人怎么够用?”袁世凯摸着光头道。
袁克定淡然一笑:“父亲,杏城先生临走时,给我留下一个锦囊妙计,说是只要父亲依计而行,就能一举平定孙文乱党!”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上)
“克定,这计策行吗?”袁世凯听完不禁狐疑道。
袁克定笑道:“父亲,您对杏城先生还没信心吗?”
袁世凯的眼珠子滴溜溜转了半天,突然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拍着桌子道:“好,就这么办了!克定,你和段祺瑞一起去,你告诉他,这事儿要是办成了,他想当陆军总长还是哪个省的都督,我都遂了他的心愿!”
袁克定不悦道:“他?父亲,我一个人去就成!”
袁世凯瞪了他一眼:“甭管怎么说,芝泉也算是你的干姐夫!”然后又摸着袁克定的后背语重心长的道:“你的威望还不够,你自己去我怕你镇不住场面,等这件事儿办妥了,我就把‘模范团’交给你。”
袁克定大喜过望:“儿子一定不负您的信任。”
北洋里谁都知道,只要接管了“模范团”就等于成为了袁世凯的接班人。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却对家人、亲戚十分避嫌,他几个成年的儿子在前清的时候倒在官府里做过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国后,在袁世凯的坚持下,反而没有一个人在外做官,这让袁克定十分胸闷。
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在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发现他的北洋军已经暮气沉沉,而且派系林立,自己掌控起来也已不再得心应手。从上次“燕京兵变”中,袁世凯已经感觉到,原来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现在已经大都各有山头,指挥不易。
于是,袁世凯在掌握政权之后便着手重建自己的军队,如京畿的五路巡防营(后来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便出自于此),而这时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蒋方震提出编练“模范团”以重整军威,袁世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各级军官分别充当军官和士兵,建制为团,训练半年后派到各师充当军官,以改造优化军队中的军官结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