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太子妃和郑府的人发生冲突看样子还闹得挺大,几名大臣大眼瞪小眼,都不知这件事。
不是消息不灵通,只是每天长安发生的事太多,事分轻重缓急,下人会优先把重要的消息第一时间报上去,像这类一些妇人间的小矛盾,也就是在茶余饭后才汇报。
宋璟他们还想多听一点八卦,不过李隆基摆摆手说:“也就是一点小误会,看着办就行,起来吧。”
“儿臣遵旨,谢父王。”李瑛有些意外,还以为父王要为高公公出一口气,没想到李隆基并不是为了这件事。
高力士连忙扶起李瑛:“殿下请起,当时情况有点急,老奴多有得罪,晚些再找太子妃领罪。”
“阿翁太见外了,是薛妃做得不对,幸好有阿翁及时拦住,这才
704 一响震全场
看看几位重臣面带疑惑的目光,李隆基没有再多解释,出人意料地说:“朕需要几块石头,有劳几位爱卿去找,嗯,太子也去吧。”
“臣遵旨”
“儿臣遵旨。”
这个要求有些出人意料,不过李隆基开口,众人也不能拒绝,搬就搬吧,没看到太子李瑛也没例外吗。
李林甫小心地问道:“皇上,需要什么样的石头”
“众卿家随意”李隆基很大度地说。
这算什么意思,把众人叫到禁苑已经很让人意外了,让朝中重臣搬石头皇上把大臣当成杂役了进禁苑的时候,明显加强了防御,要不是太子也在这里,众人还以为李隆基听信某些馋言要清算呢。
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张嘉贞和宋璟是文臣,年纪也大了,只搬了大约十多斤重的小石头,李林甫年轻,有心在李隆基面前表现,使出吃奶的力搬了一块四五十斤的大石头,太子经常习武,体格强健,跟兵部尚书合作,合力搬了一块上百斤的大石。
石头搬来后,在李隆基的示意下,高力士指挥一名工匠把石头垒在一起,又把一个瓦罐放在石头的旁边,然后叫所有人离开五十丈外的名为醉月的凉亭。
宋璟终于忍不住问道:“陛下,恕老臣愚钝,这到底是...做些什么”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李隆基,包括太子,大伙都让李隆基弄得有些云里雾外:根本不像一个皇帝应有的作派。
李隆基没有正面回应,只是一脸期待地说:“爱卿不要急,马上就知分晓了,力士,开始吧。”
高力士应了一声,没有马上让人点燃引线,而是一脸认真地对众人说:“太子还有诸位重臣,一会将会有很大的动静,请诸位作好心理准备,最好捂着耳朵。”
李林甫眼前一亮,一脸好奇地问道:“高公公,什么大动静,陛下安排狩猎竞技吗”
“嘿嘿,非也,不过请李御史放心,一定比狩猎更有趣。。”高力士面带微笑地说。
这个李林甫不错,精明、懂事,虽说出自李唐宗室,出身高贵,但为人低调、办事谨慎可靠,逢年过节都孝心奉上,虽说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但礼都送到高力士的心坎上,高力士对他印象不错。
“谢公公提点。”
李林甫从善如流,而张嘉贞却有点不以为然:这里是禁苑,就这么点人能有什么大动静,自己经历的大场面多了去,自认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境界,怕啥。
萧嵩的态度跟张嘉贞差不多,千军万军他见得多了,在这里能有什么大动静,捂耳朵这是遣人敲锣打鼓把禁苑里的野兽赶到这里吗
高力士把众人的态度尽收眼底,也没说什么,反正自己已经再三提醒,就是受到惊吓也不关自己的事。
很快,宋璟惊讶地看到,一个工匠打扮的人走近石堆旁边的瓦罐,用火折子点了一下,只见有火花闪起,火花又快又急,在光线略有些不足的林中很显眼,也很好看。
这是新出的戏法
让人奇怪的是,那个工匠一点着,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拼命往回跑,那样子非常狼狈,好像那些有趣的火花很可怕一样。
就在宋璟惊讶时,只觉眼前一花,那个石头堆突然发出巨大的光芒,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这声巨响好像要把耳朵都震聋,宋璟的瞳孔猛地一收:他惊恐地看到,那块上百斤的大石凭空弹起,然后四分五裂激飞出去,地好像也震了一下.....
巨响过后,扑嗵扑嗵的声音不绝于耳,当中还夹杂着树枝折断坠地的声音。
现场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马匹受惊的嘶叫声,还有将领严令众人不得随意走动、打探,所有人坚守原地的命令。
这些都是李隆基要求的。
高力士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李隆基,只见李隆基也是一脸吃惊、不敢相信的样子,回过神来,给高力士一个赞赏的眼神。
明显是夸高力士做得好。
高力士心中暗暗得意:为了让这一响更有震撼力,自己让郑鹏特别准备一个容量大的瓦罐,就是想爆炸时更震撼,从李隆基和一众大臣的表情可以看出,自己的目的达到。
听郑鹏说有机会出现不爆的情况,一开始高力士也担心,生怕在李隆基
705 请教
“什么,这威力堪比天雷的武器,又是出自郑将军之手”宋璟一脸惊骇地说。
高力士有些不悦地说:“宋开府觉得咱家欺骗诸位重臣、欺骗陛下”
“非也,非也,高公公千万不要误会”宋璟连忙解释:“绝非不相信高公公,只是觉得郑将军真神人也,脚踏车、水泥已让人惊叹不已,现在又做出堪比天雷的武器,了不得,真了不得。”
张嘉贞也感叹:“如果是其它人做出威力如此大的东西,还值得怀疑,不过出自郑将军之手,倒也不惊讶,因为他最擅长就是创造奇迹。”
李林甫若有所思地说:“西门四军自组建设起,非议声就没停过,像西门四军待遇过厚、粮草补给消耗过大,郑将军挖私盐、建私宅藏娇等等,传得沸沸扬扬,还有人传言郑将军意欲裂土称王,看来当中是有很多误会。”
“裂土称王”萧嵩发声道:“李御史,所谓郑将军裂土称王的事,业已查清,那是吐蕃细作的反间计,造谣的人已收监,这一点某可以为郑将军正名。”
两个敌对的国家,战斗不仅仅是在沙场,还包括各个领域,有时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像反间计在春秋战国时就屡见不鲜,吐蕃对大唐用反间计,大唐也没少在吐蕃身上使用,吐蕃赫赫有名的猛将赞婆,就是倒在大唐的反间计下。
宋璟哈哈一笑,有些忍俊不禁地说:“好笨拙的反间计,朝中上下,谁不知郑将军醉心于花前月下,轮值不积极,还几度拒绝晋升,不是陛下慧眼识才,变着法子督促他前进,早就沉湎在温柔乡中不知自拨了。”
“这小子,太懒”李隆基高兴地说:“就不能让他闲着。”
姜还是老的辣的啊,李林甫心中感叹,宋璟这老家伙,表面骂吐蕃人笨,转口就说成皇上慧眼识人,变着法子拍皇上的马屁,还拍得那么清新自然,看皇上笑容满面就是效果有多好了。
难怪罢了相,还得到信任,连这么重要、隐秘的场合也叫上他。
李林甫眼珠子转了转,很快说道:“正是,要说郑将军有二心,臣第一个不相信,郑将军就上天派到陛下身边的福星,只有真龙天子才能驾驭,现在想想,郑将军这招高啊,作出沉湎声色犬马的假象,就是让吐蕃那些土包子大意,就当所有人以为郑将军荒废度日时,弄出了这么一个大杀器,到时定能杀吐蕃一个措手不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嵩闻言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叫道:“明白了,明白了,终于想明白了。”
宋璟吓了一跳,忍不住问道:“萧尚书,你明白什么”
这个萧嵩,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吓人。
萧嵩压低声音说:“诸位想想,吐蕃在换俘时,硬是要走了水泥配方,水泥的重要性想必在场的都知道,郑将军偏偏把它交了出去,当时多少人弹劾郑将军,说他只顾私情,不顾大局,某也想不明白郑将军怎么如此失算,让吐蕃占了大便宜,现在看来,郑将军早有了应对之策,看来陛下和郑将军跟吐蕃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话音一落,除了知情的李隆基和高力士,在场的脸色都变了。
就是心中有疑问,看看那个深二尺、一丈多宽的深坑,谁还说不可能。
李隆基心中有些得意,不过还是摆摆手说:“特殊瓦罐是郑鹏刚弄出来的,一切还得从长计议,诸位爱卿要记住,今天看到的一切,切记要保密,就是身边最信得过的人也不能泄露。”
顿了一下,李隆基一脸正色地说:“泄漏者,斩!”
这个斩字说得非常果断,语气中带着杀伐之气,众人感到四周的空气也冷了下来,闻言心中一凛,包括太子李瑛在内,大声承诺绝不外泄。
郑鹏立的军令状,李隆基并没说出来,一来这种关乎大唐国运的行动,越隐秘越好,不到最后时刻不会公布,以免泄漏出去,增加变数;二来李隆基也想维护郑鹏,高力士说过,郑鹏能拿下吐蕃,可困难比想像还要多,可能要多费一些时日,军令状就是军令状,要是不能在限期内完成,有人咬着不放,迫郑鹏就范就不好。
在李隆基心中,已认定郑鹏是自己的福星,肯定要百般维护。
高力士哪里猜不到李隆基的心思,不过他只是笑而不语,作来一个优秀的内侍,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收沉默早就练得炉火纯青。
在场的都是精明人,李隆基嘴里说从长计议,可众人压根就不信,要知西门四军从组建时就不同寻常,所选的兵都是从西域各军府的精兵中行挑选,郑鹏的卫队更是选自万骑,都是精兵中的精兵,只是用作驻守,谁信
不过李隆基要保密,作为臣子的只能把疑问藏在心里,大伙心里都明着似镜一般:以后有关郑鹏的事,态度得鲜明,这也是李隆基把自己叫到这里的原因。
太子李瑛的眼光有些闪烁,他也悟到高力士为什么在大慈思寺为郑鹏的女人跟太子妃顶撞,还有父王把自己叫到这里的目的。
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又
706 我们可以打个赌
高力士面带微笑地说:“太子妃只是一时考虑不周,行为稍稍过火了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妥,老奴已经向郑府的二位夫人解释,并得到二位夫人的谅解。”
“幸好有阿翁在,这才没有让事件进一步恶化,吾要再一次感谢阿翁。”李瑛一脸真诚地说。
如果没看到刚才爆炸那一幕,李瑛就是道歉肯定也不是真诚,毕竟两人的地位太悬殊,就是当他看到惊人的一幕后,反而感激高力士的举动。
“这些都是老奴应该做的”高力士压低声音说:“依老奴看,殿下跟太子妃不必亲自到郑府赔礼,她们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引来非议,派人送上一份心意即可,此事皇上已经知晓,怎么也要做个样子,太子妃不是喜欢拜神吗,就在东宫设个寺,让太子妃诚心礼拜,一来给郑府一个交待,二来也可以为皇上、丽妃祈福,想必皇上和丽妃知道了也很高兴。”
李瑛闻言眼前一亮,连忙拱拱手说:“谢阿翁指点。”
鱼澡宫酒醇菜香,还有内教坊的歌伎翩翩起舞,君臣的心情都很不错,一直喝到深夜才散去。
第二天散朝后,高力士跟着李隆基到御书房协助是批改奏折。
高力士的工作是替李隆基过滤一遍奏折,像一些小事高力士就可以自行斟酌着办,只有那些重要的、拿不定主意的奏折,这才会送到李隆基的面前,刚坐下翻开斜放着的一本奏折高力士就犯了愁:正是李隆基放在一边的那本关于立后的奏折。
“这本奏折...还是大家亲自过目吧。”
高力士自问可以帮李隆基处理很多事,但关于立后这个敏感的问题,还真不敢替替高力士拿主意。
作为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知道李隆基还在为王皇后的事后悔,丽妃是好,但丽妃最美好的年华已逝,对李隆基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对李隆基来说左右为难:太子都成亲了,生母还没有立后,说出有些难以让人信服;只是李隆基对已逝的王皇后有愧,再说李隆基可以不在意丽妃的出身,但是天下臣民在意。
立一个娼妓出身的女人为后,能母仪天下千秋后不会让后人笑话
记得李隆基不止一次问过高力士,要是太子李瑛真做了皇上,兄弟是否以他血统不正来叛乱,天下臣民会不会不承认
立不立都为难。
李隆基拿过一看,沉吟一下,很快就扔到一旁:“力士,这类奏折,以后就不必再送上来了。”
“老奴领旨。”高力士回应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高力士仿佛看到的丽妃离皇后的宝座越来越远,而太子的位子也多了一丝裂痕。
“对了,一会到库房给郑府那二位挑一些合适的东西,你看着办即可。”
“遵旨。”
看似平静的长安,风起云涌,而位于小勃律西门四军的营地,也迎来了二位不逐之客。
西域二大巨头,西域监军杨基、西域大总管黄洋携手而来,事前没通气,突然就出现在营门前。
郑鹏正在后山跟工匠研究怎延迟火药爆炸的时间,准备把后世抗战时用的木柄手榴弹提前做出来,听到黄洋和杨基来了,只能扔下手里的事去迎接二人。
别的不说,黄洋和杨基这些年对自己非常关照,需要他们配合的事,每次都很好的完成。
郑鹏走到营门,看到黄洋和杨基饶有兴趣地四下打量,连忙走上去,面带笑容地说:“什么风把两位送到这里,稀客,稀客。”
杨基笑呵呵地说:“老夫跟黄总管早就想来这里看看,只是一直俗务缠身,未能如愿,这次到于阗镇处理一些事,正好碰上黄总管,商量了一下,择日不如撞日,就到西门四军转一转,郑将军放心,我们二人带了肉、带了肉,就是没带折子和风纪棍。”
“对,于阗镇一别,有近二年没跟郑将军喝酒了,难得抽出时间,一定要好好喝一回,郑将军,没打扰你吧。”黄洋也笑着附和。
郑鹏心里表些不以为然,不过面上还是笑容如花地说:“两位真是风趣人,我还巴得二位多多指正呢,也好,有好些日子没跟杨监军和黄总管喝酒,一会定要喝个痛快。”
杨基和黄洋突然来,绝对不是喝酒那么简单,十有**是好奇自己在小勃律干什么,估计很想看看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怎么完成。
三人寒暄了一会,然后由郑鹏带进营地参观。
八千多人的营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郑鹏带杨基和黄洋到处参观,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转完了,像校场、点将台、伙房、马料间、兵械库等地方都转了一圈。
经过后山的入口时,郑鹏故意没提请二人上去参观作客,黄洋和杨基装作没看见一样,若无其事地走过。
看到这个情况,郑鹏心中了然:这二个家伙是在试探情况,又不想“惹祸上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