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当他写下纤云弄巧时,一旁伸长脖子的崔锦兴楞了一下,很快就明悟,郑鹏要写的,应该是一个词牌,因为就诗来说,要么五言,要么七律,很少用四个字。

    郑鹏没理会四周人的反应,在纸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三弟,好眼力,看来你的孙女婿又有佳作面世了。大堂里,站在窗前张望的崔羽拍着崔源的肩膀,有些羡慕地说。

    崔源心里有些得意,不过还是谦虚地说:哪有那么多佳作,大哥你又没亲眼看到,怎么能判定是佳作呢?

    还用亲自去看吗,看看那些围观的子弟的反应就知道了。

    郑鹏写诗时,那二十多个崔氏子弟把他团团围住,一个个屏气伸颈,不时发出一阵阵感叹声或欢呼声,不用说,肯定是郑鹏的诗打动了他们。

    能让这么多优秀的崔氏子弟惊讶,说明一件事,郑鹏作的诗词,质量肯定很高。

    这事言之过早,一会就知道了。崔源笑呵呵地说。

    崔源沉得住气,那些宾客早就沉不住,纷纷叫嚷道:

    别顾着叫啊,新郎倌作了什么诗?

    就是,新郎倌可是大才子,作的诗肯定不错。

    快诵读出来吧,都有些等不及了。

    崔大走上前请示:姑爷,老奴嗓门大,让老奴来诵读吧。

    郑鹏还没来得及说话,这时崔锦荣一下把他推开:不用,这题是某出的,替郑大才子诵读新作的殊荣,肯定也是某的,谁争我就跟谁急。

    是,老奴不敢崔大不敢跟族里的小郎君争,闻言连忙退到一边。

    这时宾客又在催,崔锦荣也不敢怠慢,干咳二声,等众人都静了下来,这才大声说:为了让大伙更体会到这首诗的精粹,请容许某先说几句与本诗相关的事情。

    说罢,也不理众人的反应,崔锦荣有些深情地说:新娘子是某的妹妹,因为某些原因,流落外面多年,她与郑公子识于微时,那时两人便互生好感,后来回到博陵,由于多种原因,二人很久不能相见,一度还要失之交臂,不过有情人终成眷属,算是好事多磨吧,妹夫这首诗,可以说把两人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我这个作为男子汉的大舅子也感动了,好吧,言尽于此,请诸位欣赏郑鹏郑大才子的新作。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崔锦荣最后一个声音落下时,现场一片寂静。




494 连过两关
    十句,五十六个字,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爱,语言精炼感情丰满,瞬间就能引人内心的共鸣。

    崔锦荣的脸色发滞,神情有些呆,他想起了与自己订了亲的王小姐,那次在媒人的安排下,两人远远看了一眼,但王家小姐惊鸿一瞥却深深刻在崔锦荣脑中,经常在梦中了出现,这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好像为自己量身定造,多好的诗啊,都有一种马上抄录下,让人快马加鞭,送到王小姐手里的冲动;

    张九龄内心巨震,一句[两怀若是久长时,岂在又岂在朝朝暮暮],让他想起了与自己相濡多年的老妻,两人刚成亲时如漆似胶,可为了仕途,自己经常让她一个人独守空枕,可无论怎么,两人心中的情意并没有减少,这句诗简直就是写出自己内心最深刻的想法,瞬间就得到灵魂的共鸣;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性子内向崔五娘嘴里喃喃地念着这句话,念着念着,眼神不有觉痴了,虽说现在崔五娘还没有喜欢的人,也没有许配人家,但她也期望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例如像绿姝一样,找到一个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如意夫君;

    本想看郑鹏笑话的崔玉芳,先是有些吃惊,接着生出一种无力感,最后又是心生一种莫名的妒忌。

    写一首能让二十六个兄弟满意的诗,难度极大,崔玉芳串通了二个兄弟,让他们找机会挑刺,然而,郑鹏这首诗一出,就知这个计划要落空,因为没人敢说这首诗不好,要不然别人叫你做一首质量更好,做不出,那不是贻笑大方自取其辱?

    郑鹏的才华让崔玉芳吃惊,因为崔玉芳很讨厌郑鹏,但对郑鹏写的诗挑不出半点毛病,相反,内心非常喜欢这首诗,有心给郑鹏找不痛快,望月亭打赌算是一次,进门喜钱算是一次,这次作诗也是一次,每次崔玉芳都信心满满,可郑鹏每次都轻松过关,让崔玉芳心生一种无力感。

    一种郑鹏是无可打败的无力感。

    至于妒忌,那是针对绿姝,两人同是姐妹,崔玉芳自问自己哪里不比绿姝差,凭什么她的夫君比自己的优秀那么多?

    崔玉芳心里还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像郑鹏这么优秀的男子结婚,为什么新娘不是自己。

    无论如何,自己还有一次机会,一次就让郑鹏和绿姝成为笑话的机会,崔玉芳咬紧牙关,心里暗暗发狠。

    其他人的脸色,不是折服就是震惊,一些胆大的妙龄少女,发花痴地盯着郑鹏,就差没抛媚眼了。

    这绝对是一首风靡大江南北的好诗,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对爱情有美好期待的人,都能从这首诗中找到认同和共鸣。

    短时间的沉默后,等众人回过神,一时间好评如潮:

    姚崇抚着胡须感叹道:不错,真是不错,这首诗已到化繁为间反璞归真的境界,光是凭这首诗,飞腾已达到宗师的高度,真是年少有为,老夫怕是不认老也不行,对了,这首诗词兼备,莫非是新出的词牌?

    某也没有听过张九龄开口道:不过以飞腾的能力,什么事发生在他身上都不奇怪,忘了那首振奋人心的军歌吗?就是飞腾一个人创造出来的。

    高力士摇头晃脑地说:郑鹏这小子,近年因为事很多,没有新作品面世,很多人说他江郎才尽,呵呵,这首诗一出,看哪个还敢在背后嚼舌头。

    听说郑公子是大唐第一才子,一直以为是谣传,现在看来,盛名无虚。

    嘻嘻,郑公子为林薰儿作诗一首,让林薰儿的名动大唐,据说博陵崔氏的人有些不高兴,这首诗一出,应该再也挑不出理了吧。

    三房厉害啊,找到如此乘龙快婿。

    可不是,皇上眼前的红人,看看高公公的态度就知道了,有人为难郑公子,他第一时间就出声,光是这一点,郑公子的前程就不可限量。

    郑鹏看着有点魂游天外的崔锦荣说:锦荣兄,如何,这关我能过了吗?

    崔锦荣回过神,很快一脸敬佩地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要是哪位兄弟认为不好,只要作出一首比郑公子好的,某无话可说。

    一众子弟哪有这种信心,提前知道诗题,有人抱着扬名的目的提前作了诗,想找机会踩着郑胸上位,可郑鹏这首质量太高,高到众人只能仰望,谁还敢这个时候强出头。

    郑鹏快要离开时,一旁的崔锦永突然问道:郑公子,这首诗,你还没有起名呢。

    起名?

    对啊,这一首这么好诗,怎么能没有名,崔锦永话音一落,众人再一次把目光放在郑鹏身上。

    诗题就叫鹊桥仙之赠绿姝吧。郑鹏开口道。

    这个答案早在众人的预料之内,一时间引得满堂喝采。

    这,这真是少真是郑公子作的诗?绣楼上的绿姝,听到小青背出郑鹏作的诗后,有点不敢相信地说。

    没想到有一天,郑鹏会为自己作诗,这诗还作得那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好像一把锤子敲在心坎上,整个人幸福到快要晕倒。

    少爷在诗时说是久长时,这是暗示要跟自己白头偕老吗?

    连过两关后,郑鹏顺利到达后院,这时已经远远看到绣楼,距离绿姝又近了一步。

    一走进后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郑鹏只是看了一下,忍不住轻轻皱了一下眉头:这关不好过啊。

    十五方桌连成一个长桌阵,桌子上放着一碗碗酒,那是能装小半斤酒的大海碗,少说也有上百碗之多。

    为着是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看到郑鹏来了,哈哈一笑道:妹夫真是好样的,这么快就到了这里,看来前二关不给力啊。

    叫自己妹夫,不用说,眼前这个就是绿姝的堂兄。

    郑鹏笑着说:都是姨子舅子们不忍为难我而己,对了,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姓崔,名锦辉,叫我大舅哥即可。

    郑鹏知道崔锦辉是大房长孙,为人豪爽仗义,听绿姝说她刚回博陵时,这个大堂兄帮了她不少,闻言恭恭敬敬地说:大舅哥好。

    崔锦辉哈哈一笑:叫得好听没用,某不吃这一套,要过某这一关,简单,闯过这个百酒阵即可。

    如何闯?郑鹏有些为难地说:不瞒大舅哥,我酒量很小,这么多酒,怕是吃不消,还请大舅哥看在姝儿的面上,高抬贵手。

    一碗有半斤,这里上百碗,以郑鹏的酒量,十分之一都喝不完。

    崔锦辉哈哈一笑:都说诗酒不分家,妹夫诗作得那么好,酒量必然不能差,这是某为妹夫精心准备的百酒阵,妹夫可以闻浅尝,每碗酒只能猜一次,猜中,就算过一小关,要是猜不中,抱歉,要么把它喝干,要么留下三百贯买路钱,一共一百碗酒,也就是要过一百个小关,不过今天是妹夫的大喜之日,妹夫又把姝儿搬出来,行,允许你找一个帮手。

    一百碗酒不同的酒,要自己一一分出,太有难度了,郑鹏估摸自己能认出十种八种已经很不错了。

    幸好,这个大舅哥还算厚道,一碗只要三百贯,算起来一百碗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万贯。

    郑鹏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不就是三万贯吗,不如给他算了,反正自己有钱,可以任性。



495 小白会赚钱了
    郑鹏苦笑地说:大舅哥,要是一碗也闻不出,那岂不是要三万贯?太狠了吧。

    有点道理崔锦辉点点头说。

    正当郑鹏以崔锦辉会网开一面时,没想到崔锦辉大方地说:要是妹夫全认出来,某就赠你三万贯,算是给姝儿添嫁妆,开始吧。

    寒一个,名门望族的子弟,拨比汗毛都比别人的腰还粗,在崔锦辉口中,三万贯好像三百文那么随便。

    好吧,你能拿三万贯作嫁妆,我也能拿三万贯赞助给你。

    郑鹏呵呵一笑,正想说自己花钱买路过关时,一直在后面李白突然走出来说:公子,太白作为幕僚,至今寸功未立,这酒好比太白兄弟,一认一个准,这百酒阵交给我吧。

    小白,有把握吗?郑鹏压低声音问道。

    公子,拼一把吧,酒场如战场,总不能未战先认输吧。

    郑鹏点点头说:好,看你的了。

    差点忘了李白这个家伙喜欢喝酒,高兴时喝,失落时喝,无聊时也喝,经常满身酒气,要不郑鹏知道他的才华,早就把他赶走了。

    李白闻言大喜,说了一句定不负公子所望,然后对崔锦辉拱拱手说:崔公子,太白愿代公子闯百酒阵。

    好,请吧。崔锦辉爽快地说。

    李白走近第一张桌,拿起第一碗酒,放在鼻子闻了一下,很快胸有成竹地说:这碗是荥阳土窟春。

    酒碗下面压着一块小木板,当李白说出酒名时,马上有仆人拿起板,把压在下面的字给众人看,一边展示一边大声唱道:荥阳土窟春,中!

    首战告捷,李白哈哈一笑,当场喝了一大口,喝完用衣袖一抹嘴,高兴地说:哈哈,好酒。

    看到李白喝酒,马上有仆人送上银碗装的着清水说:公子,请漱口。

    很讲究的做法,在品尝多种酒时,每喝一种都会漱口,清理品腔中的残酒,保持味蕾的灵敏性,可以更好地辨别。

    李白挥挥手说:不用,某品酒,从不用漱口。

    说话间,李白拿起第二碗,放在鼻子下面闻了一下,很快说道:长安阿婆清酒。

    长安阿婆清酒,中!那名健仆很尽责地唱道。

    李白放下酒碗里,顺便又喝了一大口。

    乌程若下酒。

    乌程若下酒,中!。

    宜城九坛酒。

    宜城九坛酒,中!

    富平石冻春酒。

    富平石冻春酒,中!

    河东干知别南饶春陕州瑶泉扬州秋自露长安西市腔郎官清和州竹叶青浔阳泪水岭南云溪等等,被李白一一辨出。

    在场人先是看好戏,慢慢地,一个个眼神变得认真,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看着李白目光,好像看到妖孽一样。

    李白还是一个少年郎啊,怎么那么厉害,那些酒好像如数家珍一般,分辨起来轻易而举,往往闻一下就能准确说出,有些不是很肯定的,小喝一口就行,百酒阵都破了一半了,竟然连一次错的都没有。

    天啊,难道这个李白,从娘胎开始就开始品酒?

    不仅旁人,就是一旁的郑鹏也惊讶得说不出话,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一看到好酒就挪不动腿,可万万没想到,李白已经喝出水平。

    对了,听李白说过,喜欢喝酒,觉得喝酒能让他灵感倍增,最美妙的事是吃着卤肉就着美酒,这家伙能花巨金采购卤肉,自然能轻易收集大江南北的美酒。

    李白自称斗酒诗百篇,连千金裘五花马都能拿去换酒的人,会品酒也在情理之中,现在郑鹏想的是,这位流芳百世的李白,会不会是脑力特别发达的人,像后世郑鹏看过一个叫《最强大脑的综艺,其中有一个选手,轻松分辨了二百杯不同的水,让观众惊为天人。

    可惜现在没相关的仪器,不能测试小白的脑袋。

    然而,让人吃惊的不仅仅是李白的舌头,他的肚子也让人折腾,只要猜出酒后,李白肯定要喝一大口才放下,五十多碗酒,每一碗都喝一大口,少说也有三五斤酒下肚,可他只是面色稍红,眼不蒙,脚步不浮,光是这份酒量就让人佩服。

    酒阵还没有喝完,李白开挂的辨酒的过程也没结束,崔锦辉在后面重置前面有过的酒把两种酒混合等手法了没瞒得住李白,被李白一一辨出。

    当李白品到最后一碗,也就是最后一碗时,全场都静了下来。

    都想看看李白是不是能百分之一百品尝出,也想看看,是郑鹏留下三百贯买路线,还是这位年轻的幕僚替东家赢得三万贯的嫁妆。
1...274275276277278...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