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是隋军!”
突厥士兵们大声喊叫,纷纷拔刀搭箭,迎战上去,两千隋民吓得要四散奔逃,一百余名突厥士兵却挥鞭猛抽,“不准跑,统统蹲下!”
几声惨叫声传来,这是几名年轻男子想骑马逃走,被突厥士兵用箭射杀,两千隋民都被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蹲下,像羊群一般挤成一团。
远处,隋军骑兵已经追到了,虽然斥候的任务并不是厮杀,但此时他们若不出手,隋民们就要越过大斤山,进入突厥势力范围了,校尉武致远毅然决定出击,歼灭突厥士兵,抢回这些人口。
他大声喝令,“注意队形,防御敌方弓箭!”
两百隋军放慢了步伐,对方约五百人,两倍余他们,两百隋军分为四队,各有队正率领,他们手执弓箭缓缓向突厥军靠近。
约三百步时,武致远一摆手,隋军士兵停住前进,和突厥士兵对峙,只对峙了不到一刻钟,突厥军陡然爆发,数百骑兵风驰电掣般向隋军士兵冲来,战马奔驰,长矛锐利,脸上挂着狰狞的狂笑。
武致远异常冷静,他喝令一声,“弓箭准备!”
两百张弓箭刷地举起,对准了密集冲来的突厥军,突厥军瞬间便冲进一百二十步,这是隋军弓箭的射程,“射!”武致远一声令下,两百支箭腾空而起,如雨点般射进了疾奔而来的突厥军群,一片惨叫声响起,数十人被射倒。
但此时,突厥军也发箭了,他们奔跑中射箭,一支支箭从百步外呼啸而至,隋军士兵举盾相迎,但还是有十几人被箭射中,惨叫着栽倒下马。
突厥士兵已冲到七十步外,隋军的第二轮箭射出了,箭力强劲,射透敌军皮甲,一名名突厥士兵在疾奔中滚翻落地,两轮箭,突厥军减员九十余人,但此时,他们已经杀到四十步外。
“二龙出水阵!”
武致远一声令下,隋军立刻兵分两路,向两边疾奔,避免和突厥士兵的正面相撞,突厥千夫长大声喝令,冲击而上的突厥如刀劈一半,一下子分成两队,各向隋军追击而去。
突厥军弱点在队伍混乱,没有阵型,几乎是各自为战,优点是冲击力强,马术高超,隋军的优点却是训练有素,讲究阵型配合,整体作战能力强,兵甲精锐,但弱点也有,主要就是控马技术逊于对方。
此时隋军已经化解了突厥骑兵的第一波冲击,转而迎战而上,在草原展开了激烈的骑兵对战,尽管双方人数都不多,以不到两百人对阵三百人,但依旧打得惊心动魄,惨烈无比,双方长矛格斗,刀劈剑砍,不断有士兵被杀死,惨叫落马。
虽然隋军士兵人数上略逊一筹,但这两百人是战斗力极强的斥候军,是隋军中的精锐,他们配合默契,往往是几人对阵一人,杀死一人,又集体转向另一人,作战效率极高,没有无用功地奔。
相反,突厥士兵几乎没有配合,都是各自为阵,大部分时间都在奔跑之中,看似跑得眼花缭乱,但杀敌时间却不多,作战效率低下,这就是训练和不训练的区别,这也是隋军要拉开战线的目的,使突厥士兵难以集中作战。
隋军越战越勇,渐渐地占据上风,兵力对比已经逆转,人数上双方已持平,这时天色已经黑了,漫天繁星挂在天幕中闪烁,草原上的恶战依然在继续,隋军的夜战训练此时开始发挥优势,尽管隋军不断减员,但剩下士兵依旧跟随着火长,而火长则跟随着队正,阵型不乱。
突厥士兵没有夜间作战的习惯,突厥千夫长见伤亡已过半,他大喊一声,剩下的一百五十余突厥士兵纷纷调转马头,向东北方向逃去,看守隋民的近百名突厥士兵也不再管隋民,跟着他们首领向东北方向奔逃。
草原上响起了隋军胜利的欢呼声,两百隋军阵亡六十余人,而对方则阵亡二百七十余人,这一场遭遇战以隋军大胜结束。
武致远催马上前,对两千余胆战心惊的逃民大喊道:“尔等不用害怕,我们是丰州隋军,领你们去丰州落户,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造反,可让你们丰衣足食,要比去突厥为奴强上百倍!”
逃民们听说是丰州隋军,惊惧之心稍去,此时他们已经不愿再去突厥,便在隋军斥候的护卫下,掉头向榆林郡方向而去。
【注:隋末大乱时,大量隋朝难民逃入突厥】





天下枭雄 第三十六章 形势严峻
第三天中午,校尉武致远率领士兵护卫着两千余名北逃难民抵达了榆林湖,难民皆已筋疲力尽,但想到突厥军会追赶而来,畏惧之心使他们不敢休息,一路南逃,终于到了隋军们所说安全地带,看见了蔚蓝如宝石般的湖水,两千余男女老幼精神振奋,欢呼着向湖边奔去,痛饮湖水,欢声笑语响彻湖畔。
这时,一名士兵指着远方大喊:“校尉,你看!”
武致远看见了,只见数里外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军营,士兵们都一起大喊起来:“是军营!”
出现在榆林湖畔的军营只能是丰州军,远处一队巡哨骑兵疾奔而来,片刻奔至眼看,他们惊讶地望着湖边黑压压的数千难民,为首军官高声问道:“是哪里来人?”
武致远上前拱手施礼,“在下是丰州军驻榆林郡斥候校尉武致远,奉杨督军之命拦截北逃隋民归来。”
军官笑道:“果然是你们,总管有令,若你们回来,让校尉前去见他,难民暂时进营安置。”
武致远一下子愣住了,“总管来了吗?”
“总管率军抵达榆林,此时正在大营内,请跟我来吧!”
武致远点点头,交代手下把难民带回大营,他催马跟着巡哨官向大营奔去。
。。。。。。。。
这是一座有两万精锐之军的隋军大营,由杨元庆亲自统帅。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站在地图前,神色严峻,十几天前,几名从突厥过来的商人都带来了同样的消息,突厥各部落正在大规模集结,这是突厥即将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先兆,令杨元庆深感忧虑。
自从前年秋天,始毕可汗利用弓箭之利大败北突厥乌图部,使突厥形势发生了逆转,乌图部被迫远遁剑河北方,对始毕可汗的牵制能力大大减弱,而以始毕可汗的强大,他已经能够同时两线作战,对南方的威胁日益增大,首当其冲便是给杨元庆的压力,此时丰州军的势力已经都东扩到榆林郡,这也使杨元庆承受突厥的攻击面大大增加,再加上屈突通部署在延安郡的五万大军,他竟有腹背受敌之势。
一旦始毕可汗集结完毕,大军南下,富庶的丰州首先就是他攻击的目标,尽管丰州可以动员十万民团兵和六万正规军,但和突厥四五十万大军相比还是非常吃力,就算丰州利用黄河防御住了突厥的进攻,那榆林郡的河套地区怎么办?五座新建的县城也必将毁在突厥人之手,将严重影响他的东进战略。
杨元庆非常忧虑,按照他的经验,从突厥集结到发兵一般耗时一个多月时间,就算始毕可汗地域广阔,两个月也够了,再加上路上行程,那么突厥大军抵达大隋的时间将是七月中旬到八月初之间。
现在是五月下旬,最迟两个月后突厥大军就将抵达隋突边境,要对付突厥的大举南下,只能用举国之兵,可是杨广怎么可能答应他的建议呢?
这时,帐外亲兵禀报:“总管,去拦截逃民的斥候校尉到了。”
“令他进来!”
片刻,武致远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道:“斥候校尉武致远参见总管!”
杨元庆笑了笑问:“你任务完成得如何?”
“回禀总管,卑职率弟兄在白道拦截住了两千余逃民,并和突厥军恶战一场,卑职以两百人对五百人,斩敌两百七十人获胜。”
“那手下弟兄损失多少?”
武致远叹了口气,“阵亡六十二人。”
杨元庆点点头,“阵亡的弟兄我会厚加抚恤,这次你们的军功也会嘉奖,我找你来是为另一件事。”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问道:“你们缴获的突厥兵甲还在吗?”
“回禀总管,都带来了。”
“很好,你去取几副过来。”
“卑职遵命!”武致远行一礼,退下去了。
杨元庆又立刻吩咐道:“去把几个督军和李司马都找来。”
不多时,杨家臣等四名督军和李靖都来到了中军大帐,武致远也取来了四副兵甲,包括突厥士兵的皮甲、长矛、刀、木盾和弓箭,一名突厥士兵完整的装备。
“大家看看吧!这就是突厥士兵的装备,再和隋军装备对比一下。”
众人都围上来,除了皮甲没有变化外,其他兵器都和从前不同了,虽然黠嘎斯出产优质的迦沙刀,但那毕竟是少量,只有突厥可汗的近卫军才能装备,一般突厥士兵的刀、矛和盾牌质量都比较差,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却是做工精湛,铁质上乘,比隋军兵器差不了多少,尤其弓箭,简直就是质的飞跃。
杨元庆拾起弓箭,张弓搭箭向远处射去,箭力强劲,竟射出百步远,隋军的弓箭也不过如此。
每个人的心情都变得异常沉重,事实摆在他们面前,由不得他们不信,突厥的武力加上他们的兵器,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杨元庆却笑了笑,“各位稍等,我马上就回来。”
杨元庆向后帐走去,片刻,后帐走出一名浑身铠甲的武士,厚重的铠甲把全身包裹严实,只露一对眼睛在外面,他手执一把两边开刃的长刀,做工精湛,长一丈五尺,武士每走一步都沉重无比,仿佛大地都震动起来。
众人都愣住了,这是何人?这时,重甲武士笑道:“你们不认识我了吗?”
听声音,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杨元庆,李靖上下打量杨元庆,他若有所悟,惊讶道:“总管这是要对付骑兵!”
杨元庆笑道:“准确地说,是对付突厥骑兵,大家随我去做个试验。”
他缓缓向帐外走去,众人跟在他身后,李靖有些明白了,杨元庆手中的两刃长刀,汉朝叫斩马剑,现在叫做拍刃,但他见过的拍刃要比杨元庆手中的笨重,没有他手中拍刃这般轻盈精巧。
“大家记住,我现在是重甲士兵,我手中兵器叫陌刀,大家可以想象,我身边有一百名同样的重甲兵,和我并肩站成一排。”
杨元庆在大帐前站定,他大喝一声,“来吧!”
只见远处几名亲兵骑马疾奔而至,他们一起向杨元庆张弓射箭,数支箭射在杨元庆身上,‘当!当!’弹开,却射不透他的重铠,三匹战马越奔越近,向杨元庆直撞而来,中间一匹马正对准他,烈马奔腾,眼看就要撞上,马上亲兵猛地跳下马,其他两匹马从他身边擦身而过,只剩一匹战马向他迎面冲来,众人一片惊呼。
杨元庆大喝一声,只见一道寒光闪过,战马脖颈竟被他一刀劈为两断,巨大的冲击使他连连后退几步,但最后站稳了,马血喷溅他一身,这一刀杨元庆足足练了三天。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使所有士兵和将领都惊呆了,半晌,李靖轻轻鼓掌,紧接着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众人都明白了,这种重甲陌刀兵正是克制突厥骑兵的利器,数百重甲陌刀兵站成队列,将是突厥骑兵的噩梦,这就是魔高一尺,道却高一丈,就算突厥人学会了隋军的弓箭,但隋朝依然会有更强大的武器。
亲兵们把马尸搬走,杨元庆将重甲取下,对众人笑道:“早在一年前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大家想一想,这一年谁不在?”
杨家臣脱口而出,“杨思恩!”
众人一想,确实如此,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杨思恩了,杨元庆点点道:“去年二月,我在全军和民团中挑选身高力大之人,一共挑选出三千人,杨思恩在秘密之处训练他们,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想象着三千名和杨元庆一样的重甲士兵列队出现,这是何等的威猛壮观。
。。。。。。。。。
众人都退了下去,大帐内只有李靖一人,李靖拾起杨元庆的陌刀,在帐中挥舞几下,不住赞叹,“好刀!”
杨元庆在一旁淡淡笑道:“这样的陌刀,天下只有这独一无二的一把。”
李靖一怔,“你不是说杨思恩率领三千士兵在苦练吗?”
杨元庆苦笑了一下,“这个没错,人有,铠甲也有,就是没有陌刀,我招募来的刀匠只能打造普通的拍刃,造不出我手中的陌刀,这样的话,威力就会减弱至少两成,非常遗憾。”
李靖听得一头雾水,疑惑地问:“若造不出,那你这把陌刀是哪里来的?”
“这是半个月前,我命张亮从京城请来一名制刀高手,叫王仲生,号称军器监第一刀匠,这把陌刀就是他用三天时间将一把普通拍刃改造而成,只是要在两个月内改造三千把,时间上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杨元庆叹息一声,“事实上,就算三千人都用和我一样的陌刀,可仅靠丰州的实力,要对付四五十万突厥大军,还是抵挡不住,我今天只是给大家鼓舞一下信心罢了。”
李靖眉头一皱问:“总管怎么知道是四五十万大军,万一是十万或者二十万军队呢?”
杨元庆摇了摇头,“若二十万以下,他自己牙帐附近就有,根本用不着去各地集结军队,突厥现在有带甲士五十万,他要留十万防御乌图部,那我推断,他这次带兵南下应该在四十万左右,而且他如果是准备对付乌图部,那他应该在北方行宫处集结,而不应在牙帐聚兵,所以南下的可能性有七成。”
李靖沉思了片刻,笑道:“虽然形势很严峻,但总管率两万军来榆林郡,我总觉得你应该有了应对之策。”
杨元庆无可奈何道:“应对之策没有,但我想到了一招险计,想再和你商量一下。”




天下枭雄 第三十七章 一招险计
善阳县,这里是马邑郡的郡治所在,目前马邑郡的太守便是王仁恭,他和杨义臣关系极好,在杨义臣被杨广猜忌剥夺军权后,王仁恭也受到牵连,也同样被夺去军权,贬为马邑郡太守。
马邑郡是北疆大郡,前去突厥贸易的商贾极多,官道上商贾络绎不绝,这天中午,和往常一样,善阳县的城门大开,士兵们在城头上来回巡逻,今天当值的巡城校尉叫刘武周,是马邑郡当地豪强,三十岁出头,身材魁梧,武艺高强,连续参加高丽之战积功升为校尉。
“刘校尉!”
城头一名旅帅喊了他一声,飞奔跑下来,跑到他战马前为难道:“钱我可能一时还不了你,能不能宽限几日?”
“你父亲病还没好吗?”刘武周关切地问。
旅帅摇摇头,叹口气道:“一时半会没有起色,太原郡过来的名医开了一副方子,让他细细调养。”
刘武周从马袋里摸出二十几吊钱,塞给他,“给父亲买点滋补品,让他好好调养。”
“不!不!”
旅帅怎么能再要他的钱,连忙推却,“上次一百吊钱还没有还你,怎么能再要你的钱?我不能要。”
“拿着!”
刘武周脸一沉,把钱硬塞给他,“这不是借给你,这是我孝敬你父亲的一点心意,不要你还。”
旅帅心中感激,点点头,“多谢校尉!”
刘武周拍了拍他肩膀笑道:“自己兄弟,就不用客气了。”
他骑马出了城门,又回头对城头上的士兵们喊道:“弟兄们尽心一点,别被突厥探子混进来!”
就在这时,城头一名士兵大喊:“校尉,远处奔来一队商贾,甚是慌张。”
刘武周奇怪,打手帘向北方望去,片刻,他果然看见一队商家赶着骡马慌慌张张奔来,等商家走近,他认出来,是上午才北去的一队商贾,怎么又回来了?
他催马上前大喊:“喂!出了什么事?”
“刘校尉,有军队杀来了,上万人啊!”
刘武周大吃一惊,连忙问:“是突厥人杀来了?”
“不是,好像是隋军。”
刘武周愣住了,北方哪有上万隋军,但一转念他便反应过来,难道是杨元庆的军队?他也知道,杨元庆已东扩至榆林,离马邑郡已经很近,一定是他的军队南下了。
刘武周大急,催马向城内奔去,一边大喊:“城门关闭,不准任何人进出。”
他纵马疾奔,一路奔至太守府,现在是中午时分,王太守一般在家中吃饭,他奔至府门前,翻身下马,向台阶上奔去,正好一名年轻美貌的少妇从府中走出,刘武周收势不及,一下子将她撞到在地。
“哎呀!”
少妇痛得大喊一声,她恨得柳眉倒竖,正要大骂,却见是刘武周,一下子怒气顿消,秀眉紧蹙,“刘校尉,你怎么这样鲁莽,要撞死奴家吗?”
刘武周认识这少妇,名叫阿团,是马邑郡大商贾罗正的女儿,是善阳县有名的美人,今年只有十七岁,年初嫁给王仁恭为妾。
吓得刘武周慌忙赔礼,“卑职鲁莽,冲撞了夫人,请夫人恕罪!”
阿团轻咬一下嘴唇,白了他一眼,“恕不恕罪再说,你先把我扶起来!”
刘武周也是个极为风流胆大之人,见阿团这般模样,他心中明白了几分,但在太守府门前,他不敢过分,便半蹲下来,把肩膀递给她,阿团媚眼如丝,伸出纤纤玉指,搭在他肩膀上,慢慢地站了起来。
这时,管家从府内走出,阿团便松开刘武周的肩膀,俏脸立刻变得冷淡起来,“刘校尉,你找我家老爷有什么事吗?”
刘武周连忙行一礼,却对管家道:“有紧急军情,要禀报太守。”
管家一脸为难道:“太守酒醉未醒,恐怕叫不醒他。”
王仁恭嗜酒如命,再加上心情不好,一天大半时间都处于醉酒之中,公务也丢给郡丞,他从不过问,马邑郡几乎人人皆知。
刘武周急道:“事关重大,无论如何要叫醒太守。”
旁边阿团道:“刘将军,你先去吧!我有办法叫醒他。”
刘武周连忙施礼,那多谢夫人了,他不敢和阿团对视,转身跑下台阶翻身上马,向城门而去,阿团望着他魁梧高大的背影走远,不由暗叹一声,她自小就崇拜刘武周,她父亲却把她嫁给一个酒鬼。
阿团回头对管家恨恨道:“去井里打两桶水来!”
。。。。。。。。
城头上,守城的士兵们都紧张起来,刘武周两手也是捏了一把冷汗,只见城外出现一支黑压压的隋军骑兵,足有万人之众,骑兵中旌旗招展,一杆赤鹰大旗迎风飘扬,这确实是丰州骑兵。
为首大将正是司马李靖,他催马上前,对城头高声道:“我们是借道剿匪,并无他意!”
这时,太守王仁恭被几名士兵扶着,踉踉跄跄跑来,他头上、身上水渍未干,但此时他也顾不上了,丰州大军竟然杀进马邑郡,这还了得,他扶着女墙向下探望,看了半晌,他大喊:“你可是李靖?”
李靖认识王仁恭,他连忙拱手应道:“在下李靖,参见王大将军!”
王仁恭头脑还未完全清醒,一时反应不过来,旁边刘武周委婉地提醒他,“使君,很奇怪,丰州军队来马邑郡做什么?”
“哦!”
王仁恭这才醒悟过来,又大喊:“尔等不在丰州戍边,跑到马邑郡来做什么?杨元庆呢,让他来见我!”
李靖微微一笑,高声道:“我们是跨境剿匪,前往楼烦郡剿灭乱匪魏刀儿,路过马邑郡,杨总管已经率另一支军队前往雁门郡了,不在这里。”
王仁恭愣住了,刘武周又在旁边提醒他,“使君,跨境剿匪要兵部批准才行吧!”
王仁恭跟着又问:“可有兵部批文?”
“已经向兵部申请,批文还未下来,但事情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望王大将军谅解!”
李靖也不跟他多说,拨马回队,一挥手,“继续前进!”
一万骑兵也不进善阳县,继续向南进发,向烦楼郡方向浩浩荡荡而去。
王仁恭惊得目瞪口呆,丰州军这是做什么?刘武周急道:“使君,卑职有一点想法。”
“你说!”王仁恭对他的几次提醒颇为赞赏。
刘武周道:“卑职认为,这是杨元庆再次扩张势力,他一定是要把定襄郡、雁门郡、马邑郡和烦楼郡纳入他的势力范围,然后他要么进攻幽州,要么进攻太原,一定是这样,使君必须立刻向朝廷汇报。”
王仁恭点点头,刘武周说得极有道理,从杨元庆扩张步伐,应该就是这样,他立刻喊道:“不可开城门,我要向圣上禀报!”
王仁恭转身便下城,走了几步,他又回头对刘武周道:“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亲兵校尉,以后我会升你为鹰扬郎将!”
刘武周立刻单膝跪下,“愿为使君效力!”
。。。。。。。。
六月的京城多了几分血腥之气,就在几天前,郕国公、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令、光禄大夫李敏因涉嫌参与元氏造反而被杨广下令诛杀,两人宗族被诛杀者三十二人,其余族人皆被流放岭南。
一时间京城震动,尽管杨广杀他们的理由是参与元氏谋反,但京城民众还是不由自主想到了那首谶语,‘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
就在这时,另一条谶语在京城流传开来,‘李非李,杨非杨,出荆襄,戍边疆,隋氏灭亡他为将。’
李浑、李敏的被诛和谶语的流传,蛊惑得京城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猜测,下一个被杀者会是谁?
也不知是谁泄露的秘密,丰州总管杨元庆的母亲就是姓李,在他年幼时,他曾经叫李元庆,后来才改名杨元庆,这个秘密迅速传遍全城,几乎每个人都想到了谶语中的‘李非李,杨非杨’,难道杨氏灭,李氏兴,就是指杨元庆吗?
1...204205206207208...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