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855美国大亨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奶瓶战斗机
虽然林肯恨透了这个贪婪的无底洞,但是对于史高治而言,麦克莱伦将军简直就是太可爱了。只要你弄出什么在战场上可能用得上的东西,让麦克莱伦将军看上两眼,然后他就会立刻向林肯总统提出:“我们急需这样的东西。”上帝呀,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麦克莱伦将军更可爱的将领了吗?
……
“啊,罗布森上校,您看看波托马克军团这一轮演练如何?”麦克莱伦将军望着正在演练着对南军堑壕的手榴弹攻击的部队,对罗布森说。
“嗯,不错了。手榴弹幕维持得相当的好,敌人几乎没有任何空隙发起反击。”罗布森回答说。
所谓的“手榴弹幕”,是可爱的麦克莱伦将军在看到罗布森上校,嗯,那个时候还是中校时演示的进攻方式之后,发展出来的增强版战术。他要求在最后的冲锋发起前,通过战壕掘进到距离敌军战壕四十米左右,然后将大量手榴弹搬上前沿,并由专门训练的士兵不断地将他投到敌军战壕,以及战壕之后的位置,不但借此压制敌人的射击,同时也利用爆炸造成的烟雾来干扰敌军炮兵的观察。
这种战术使得军队对于手榴弹的需求大大的上升了。这样的战术,当然是最好的战术了。于是林肯总统的国库又空了一点,而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订单量又增加了。
……
“北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而且,有情报显示,他们正在强化训练,准备对我们的进攻。哦,根据高度机密的情报,北军装备了一些新的,针对堑壕战的武器。”一个参谋正在向几位将领介绍所获得的情报。
“是什么样的新武器?”北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约翰斯顿将军问道。
“将军,有这样的几种新武器。一种叫做手榴弹,是一种又单兵携带的可投掷的爆炸性武器。”这位参谋回答说,“这里有这种武器的外形图以及一些简单数字的说明。至于样品,我们的情报人员也已经拿到了一些,现在正在后方研究。”
参谋一边说,一边将这些资料分发给在场的军官。
“可以投掷出50米,杀伤范围大概在十米到十五米左右。嗯,如果是我,我会利用坑道掘进的方式逼近到50米之内,然后把这东西扔到敌人的战壕里。”杰克逊首先发言了。
“在堑壕作战中,这东西确实非常有用……我们能仿制这个吗?”有人问。
“恐怕会有点难度。嗯,就像仿照地雷的时候一样,我们缺乏安全炸药。所以,我们只能靠黑火药来代替。而黑火药的爆炸力差得太远,偏偏这东西对于重量又很敏感,不可能像地雷那样干脆做大点。这东西要是大了,就丢不远了。”军械官哈迪回答说
“这真是个坏消息。”约翰斯顿说,“还有什么新情况吗?”
“有的,除了手榴弹,北军还得到了一种专门用于近距离作战的霰弹枪。通过特殊的关系,我们也得到了一件样品,是一把能连续射击六发子弹的霰弹枪(温彻斯特m-1893的山寨版)。这种武器在近距离威力巨大,射速也远远高于哪怕是麦克唐纳1857这样的步枪。北军正在依托这种新的枪械,演练一种所谓的‘堑壕火力小组’战术。”
“堑壕火力小组?”作为戴维斯总统的军事顾问的罗伯特?李将军也提高了注意力。
“就是一个五人的战斗小组,包括两名霰弹枪手,两个配备上刺刀的麦克唐纳1857的步枪手,和一位使用左轮手枪和手榴弹作战的投弹手。在进入敌方堑壕后,投弹手首先会向战壕的拐角处投出手榴弹;手榴弹爆炸后,霰弹枪手会使用霰弹枪迅速的扫射战壕转角后面残存的士兵。至于两名步枪手,他们要负责可能发生的肉搏。嗯,敌人的霰弹枪不能上刺刀。据说,这东西本来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生产的民用版的猎枪,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装刺刀的问题。”
“这东西能仿制吗?”罗布特?李将军问道。
“这个应该不会太难。不过生产速度会是个大问题。”
“这样看来,李,一旦你的那位学弟准备充分了,而我们却还没能做好准备,我们就会面临一场恶战。”约翰斯顿将军说。
“我在52年担任西点校长的时候,他正好离开了学校,所以我并没有和他打过太多的交道。不过我还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他的一些习性。也许我们能利用他的某些弱点。”罗伯特?李回答说。
罗伯特?李将军和北军的麦克莱伦将军都毕业于后来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在这个时候,西点还只是个培养班排级别的军官的地方)而且在毕业的时候,他们都取得了相同的名次——第二名。只不过罗伯特?李是1829年的第二名,而麦克莱伦是1846年的第二名。后来,麦克莱伦在1849年回到西点教授军事工程学,并一直执教到1851年,也就是罗伯特?李回到西点担任校长前一年,正好和罗伯特?李插肩而过。
“李,你有什么主意?”约翰斯顿问。
“我的这位校友据说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几乎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只要让他高估我们的力量,就能拖延出很多的时间。”罗伯特?李将军说。
“他不是处处以拿破仑为榜样吗?拿破仑可不是这种风格的。”
“啊,这个嘛……很多人的榜样其实都是他们反面,是他们渴望,而又无法做到的。”
……
“麦克莱伦将军仍然认为他的军队还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他到底要准备到什么时候?难道我还要再次给他增兵,并且再次提高税收吗?”林肯看着麦克莱伦将军的报告,差点晕了过去。在这份报告里,麦克莱伦将军表示:根据侦察的结果,他发现南军的炮兵强大得出人意料。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叛军至少拥有三百多门大炮。而且,叛军还给这些大炮配备了杀伤力巨大的英国产的榴霰弹。这将给联邦的进攻企图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避免又一次的溃败,他必须在战斗开始前取得对叛军在炮兵火力上的优势。考虑到叛军士兵的战斗素质高于联邦军队的事实,他觉得自己至少需要500门大炮,和大量的榴霰弹。
“这个该死的家伙,他除了开口向我要人要东西,他还会什么别的事情吗?500门大炮!天呀,这是多少钱来着?还好,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已经能够生产榴霰弹了,而且价格比英国人的便宜不少。要不然……幸好还有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只是南方人从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大炮?这完全没道理呀?我的国库都快空了,戴维斯的国库更应该……这怎么可能呢?这家伙一定是在乱夸海口,就南方的财力,在这个方向上南方人能有一百门大炮就顶了天了,不过……难道是那些英国佬在后面搞鬼?南方如果分裂了出去,对他们是最为有利的了。最近他们通过海上走私,不知道给南方提供了多少武器。一定要遏制住这种局面,一定要阻止英国人的海上走私。我必须快速加强海军,给海军装备更多的军舰、更多的……该死!这都需要更多的钱呀!”





1855美国大亨 第一百一十三章、太平洋铁路的消息
和被沉重的经济压力压得老了一大截的林肯不一样,因为可爱的麦克莱伦将军的配合,无论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还是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或者是麦克唐纳食品公司都是订单不断。如今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也已经全面地推行了流水线生产制,工厂的数量相比战争开始前翻了一倍,因为使用了流水线,生产能力足足增加了五六倍。但即使这样,工厂已就忙得连让机器检修的时间都要使劲的挤。
至于麦克唐纳化学和医药公司,嗯,最近海洛因的订货量大增,因为军方发现,用这个可以舒缓士兵们的压力。而麦克唐纳食品的斯帕姆更是全军流行,现在不但是陆军,就连海军,也是一水的斯帕姆了,这东西携带方便,保管方便,吃起来味道也比那个该死的咸干牛肉强。要说美利坚的咸干牛肉,那绝对是一个传奇,为了能长时间保存,那东西里面加的盐超级多,同样也是为了便于保存,那东西被暴晒加上火烤,变得又干又硬,据说海军里的一个无聊的仓库管理员,没事就拿着这玩意儿冒充红木来练习雕刻,后来上级来视察,发现仓库里多了一大堆的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品,仔细一看,才发现都是用干咸肉雕刻而成的。不过这玩意儿的保质期也确实长,在原来的历史上,南北战争时候的士兵,有时候会吃到独立战争时期的肉,而到了二战,某些家伙也还吃到过南北战争时期的咸肉呢。
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问题,林肯总统在和很多的幕僚商量过后,决定要大规模的卖国债了。这种做法,南方早就在干了,南方的奴隶主,以及老百姓踊跃的购买国债,为南方的战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所以林肯总统也希望能够通过卖国债来化解眼前的财政压力。当然,国债要想卖得好,国家的业绩也必须够好。否则,你就是把利率定的再高,也不见得有几个人敢买。比如在史高治穿越前的时空里,无论是冰岛还是希腊的国债的利率,都要比美国国债利率高,而且不止高一点点。可是有几个买主愿意乱买它们的国债?敢买?立马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主权债务危机”。
林肯总统治下的美国,至少到现在为止,业绩真算不上好。在海上,虽然打了些胜仗,但根本就遏制不住南方的走私船,在陆地上,至关重要的东部战线上,被南军打得像条狗,在西线虽然有些胜利,但是那种地方的胜利,有谁会真正的在乎呢?
所以这么一来,林肯的国债的发行可就真的有问题了。北方可不是南方,南方的奴隶主们知道,战争如果打败了,北方会把他们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现有的东西,哪怕戴维斯给的利率再低,他们也会购买的。而在北方,资本家们可不用担心南方人会杀过来把他们抢个精光,就算真的败了,最多让林肯滚蛋,承认南方独立就得了。所以如果他给的利率低了,林肯就别想着会有一大堆的“爱国者”为了祖国倾家荡产的来购买这些东西了;而如果给的利率高了,利滚利的滚起来,一样会让他受不了的。
好在还是有真正的爱国者愿意为祖国分忧的。1961年底,在国库即将消耗殆尽之时,林肯总统找来了史高治、摩根以及其他的一些有实力的银行家,和他们商量发行四亿美元的国债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上,林肯总统的这个举动是在62年后期才开始的。然而现在,因为双方的对抗强度相比原来的历史有了明显的上升,所以联邦方面花钱的速度亏了很多。结果,到61年底,林肯就不得不进行这样的大借款了。
在那个时代,世界金融的中心还在伦敦,华尔街和伦敦相比还只是个小不点。因而,一般来说,发行国债,尤其是发行大数字的国债,一般都是要在伦敦发行的。不过考虑到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将这样一笔至关重要的国债放到伦敦去发行,新不说英国人配不配合,就算英国人愿意配合,林肯也不放心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英国人干,万一英国人不讲信用,玩出个什么“不可抗的意外因素”出来,那林肯可就真的哭不出来了。
但是,仅仅在华尔街,就能将这么多的国债销售出去吗?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没底。
“我的银行可以帮助政府销售其中的一部分。”史高治首先开口了。这句话刚说完,史高治就发现,很多的银行家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太对。最近史高治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一个人就把战争中最赚钱的军火、药品、军粮几乎都包了,嗯,现在武器这方面,除了大炮和军刀,剩下的,就连士兵们挖地的铁锹在内,几乎全都被史高治的企业给包圆了。在药品方面就更是……还好,绷带什么的还有不是麦克唐纳旗下的。这个家伙已经赚到这么多了,居然一有机会,就有蹦出来了?他难道想要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改成麦克唐纳-美利坚合众国吗?这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不过我的企业目前负担太多,而且克利夫兰大学的建设也花掉了很多钱。而且我在此前也没有销售国债的经验。所以我能够代销的数量很有限。不过为了表示对国家的支持,我可以同意政府用一部分国债来支付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以及麦克唐纳食品公司的一部分货款。”史高治接着说。
史高治的这个表态,让不少的银行家松了口气。同时他们也立刻就听明白了史高治的意思。史高治允许国家用一部分的国债来支付货款,这实际上是一个附带着条件的借款,这个附带的条件就是,史高治借给美国政府的钱,美国政府只能将它用于向史高治订货。这就构成了一个回环:史高治把从战争中赚到的钱借给林肯政府,林肯政府就用它来继续向史高治的公司订货,然后这笔钱就带着更多的钱又很快的回到了史高治的手里,然后史高治再次把它借给林肯……最后,政府就会越来越依赖于史高治的借款,至少在战争期间,史高治就会牢牢地控制住了国家的财政权利——只要他哪一天突然不再借出手里的那笔钱,资金链断裂的林肯政府恐怕立刻就要倒台。在这种局面下,其他人要想在美国和史高治的企业竞争就会非常困难。在另一个时空里,当年日本人给中国提供的日元贷款,其实也有着相似的作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里,依靠着日元贷款,日本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相对于欧美产品的压倒性优势。直到二十一世纪,日货在中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建立在日元贷款的遗泽之上的。
但是,林肯政府却很难拒绝史高治的这个条件的。因为这意味着至少是在短期内,他们可以用相对较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至关重要的物资,能够让资金链运行的更为流畅。而且后果也不是不可承受,嗯,等到战争胜利之后,获得的战争红利肯定可以还得上欠款。至于说,随时让政府垮掉,这样做对史高治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麦克唐纳先生,感谢您的支持,你真是个了不起的爱国者。”林肯说。虽然史高治的盘算,林肯不是看不出来,但是在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史高治的这个表态,也让那些银行家看到了一点,那就是史高治对于美国国债的信用和收益,相当的看好。史高治?麦克唐纳先生在赚钱上的眼光,一向是让人佩服的。而且这个表态也意味着,一旦国债市场出现狂跌,美国政府完全可以将它收回来,然后按照它的面值用于订购武器,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债的价值有了相当的保证。于是他们对于代销这些国债的兴趣一下子就上升了不少。
“不知道麦克唐纳先生打算代销多少国债?”摩根首先发言了。现在,由于儿子展现出的才华,朱尼厄斯几乎已经把所有的重要事务都交托给儿子了。
“我想,我可以代销五千万美元左右的国债吧。”史高治回答说。
“那么,嗯,还剩下三亿五千万。”摩根说,“我也不想全都包下,有生意大家做嘛。我就只负责三亿美元国债的代销吧。”
……
从白宫出来,史高治正要登上自己的马车,突然从后面传来了呼喊声:“麦克唐纳先生,请等一等。”
史高治转过头,看到摩根正朝着自己走来。
“摩根先生,有事情吗?”史高治问。
“是有事情,一件私事和一些生意上的事情。”jp摩根走了过来,说:“到你的马车上去说吧。”
两个人一起上了马车,关上了门。
“先说私事吧。”jp摩根说,“我的妻子身体不是很好。我需要几位好医生。您的医院几乎是美国最出色的医院了,我想从您这里借几位专家帮她看看。”
“这没有问题。”史高治说,“生意上的事情是什么呢?”
“麦克唐纳先生,您听说过‘太平洋铁路’计划吗?”jp摩根说。




1855美国大亨 第一百一十四章,又一个装圣母的机会
美国的太平洋铁路是历史上第一条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它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正是有了这条铁路,美国广袤的西部的开发才真正的成为了可能。没有这条铁路,西海岸的人员和物资,要前往东海岸,要么就得在满是马匪和印第安人的大平原上乘坐马车行进两三千公里,走上六七个月;要么,就坐海船,因为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所以他们就只能沿着美洲海岸南下,一直跑到南极附近,在一大群企鹅的围观下,绕过风波险恶的合恩角,再转头向北,如果你的运气够好,6个月之后,你就能到达美国东海岸了。
考虑到马车的运力极其的有限,所以大宗物品的运输,都必须走海路。这样一来,就使得美国西部和东部之间的距离在实际上比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距离一样的遥远。也使得美国政府对于西部几乎就没有什么太象样的控制力。其实这一点,在后世的美国西部片里面就有所表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部就是混乱的代名词。就连本来应该代表秩序的警长之类的,行事的方式也更像是混乱系的游侠。这样的区别进一步就形成了文化上的区别。嗯,经济上相对独立,文化上别具一格,这样继续下去,只怕美国刚刚搞定了南方,就又要面对西部的分裂了。
所以,修建这样的一条铁路,对于美国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另一方面,这条铁路,又是一条华人的血泪之路。当时,正在和南方打仗的美国政府绝对是没有钱来建造这样的一条长达三千公里的铁路。而西部当时还想当荒凉,私人一来投资不起这样一条铁路,二来单靠这条铁路也不是很赚钱(至少是收回投资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美国政府干脆就就采用了捆绑外包的方式,来筹建这个铁路。
美国政府宣布建造铁路的公司,可以获得体路沿线一百二十二米范围内的土地的产权,以及沿线三十二公里范围内的矿产的开采权。这一下子,这条铁路的吸引力立刻就上升了。更要命的是,为了激发修路的积极性,林肯政府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将这条铁路分给两个新建的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然后开始出售股票募集资金。联合太平洋铁路从密西西比河往西边修,中央太平洋公司从旧金山往东边修。政府并没有规定最后的汇合点,修到哪里汇合了,那里就是汇合点。显然,谁修得快,谁获得的利益就更多。
这么一来,在修建这条铁路时,基本的原则就变成了“百年大计,速度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了。最后这条原本预定要用十四年才能修通的铁路在事实上只用了七年就完成了。从地理上来说,中央太平洋公司天然的是吃亏的。因为他们的铁路要翻越高峻的落基山脉。在工程上难度极大。为了加快速度,中央太平洋公司的总裁斯坦福,嗯,就是后来建立了斯坦福大学的那位大慈善家斯坦福,想出了引进华工来修建铁路的想法。
“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也一定能修建铁路。”在面对别人的“华人也能修路”的质疑的时候,斯坦福是这样说的。因为这句话,后世很多人都把斯坦福看成了一个对华友好的慈善家教育家。不过史高治在看这段故事的时候却不是这样想的。史高治在看历史的时候,总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智慧生物的。在他看来,斯坦福选择华工,除了华工确实勤劳之外,更大的原因无外乎这样几个:1、华工工价低,便宜。他们的工资只需要给白人的三分之二就够了,而且还不需要给他们买保险。2、华工的再多也没人会在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修路的速度越快越好,劳动强度越大越好。再加上恶劣的气候,艰险的环境,工人不大批死亡都不符合生物学原则了。
参与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华工死了多少,由于资料不全(事实上,将华工视为一次性的消耗品的大亨们才懒得去记录这些呢),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仅仅千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就有过数次,至于过劳死什么的,就更是无法统计。后世的“太平洋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首”的说法并不是无根据的夸张。
“该死的!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史高治则穿越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的选择感到了迷茫。他其实很清楚,在这样的规则下,将华工作为一次性用品来消耗掉,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选择,能给参与者带来最大化的利益。这是资本的大势,在这个大势头面前自己能干什么呢?
一直以来,史高治都是用看npc的眼光,看出了自己的亲人的人的。但是如今却有一批npc,头上顶着华人的字样跳到了游戏里。该怎么办呢?
上辈子的时候,史高治也不是什么爱国者,不过,对于民族的朴素一点的情感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比如说在玩诸如《帝国时代》这类的游戏的时候,虽然并不见得会选中国,但是也不会把电脑控制的注定要被自己屠光的对手设置成中国。如今,在这个真实版的争霸游戏里,却出现了华人。而且还不是作为可以结盟的电脑控制玩家出现的,而是作为属于盖亚女神的羊群的身份出现的。要不要加入到这场资本的盛宴之中,要不要在这场盛宴中大杀那些叫做华人的两脚羊,为自己的霸业的大厦上再添上一块带血的砖瓦?史高治第一次有那么一点点的犹豫了。
不过,史高治很快就拿定主意了。不参加太平洋铁路的盛宴?这怎么可能?你想一想,铁路经过了多少地方,在铁路附近32公里内又有多少的铁矿、石油、煤炭?靠着对这些矿产未知的预知,在参与,甚至主导铁路的建造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多少的利益?放弃了这样的利益,史高治可就不是稍微有点纠结的问题了,而是要痛不欲生了。
那么也像斯坦福那样大肆使用华工,让他们的尸体铺满大地?然后再赞扬一下华人的聪明勤劳,满足一下某些中国人的虚荣心,说不定到了几百年后,还有人会称赞他毫无种族偏见,对中国人民友好呢。这样想想,好像还很不错。不过,嗯,考虑到一个问题,史高治发现,他已经完全不用有任何的纠结了。因为史高治的力量主要在东部,在五大湖区域,在西部,他的影响力肯定无法和斯坦福这样的地头蛇相比。所以即使加入到这场盛宴中,他能够主导的也只可能是东向西修建铁路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而不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考虑到从中国运输华工到美国东部的超级遥远的路途,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的使用华工,那自己还用纠结什么呢?
1...4546474849...2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