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北斗司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关
“娘娘!”侍女惊叫一声。
“无碍。”刘娥摆摆手,小声吩咐一句:“此事不得说与官家。”
她声音虽不大,连眼神也淡淡的,可侍女却是一机灵,马上垂首躬身答应:“是!”
“嗯!”刘娥轻嗯了一声,深吸口气,继续往福宁宫后殿走去。
撩开后殿的珠帘进去,躺在病榻上的赵恒见她来了,脸上一喜,作势要起身。
刘娥见状,连忙过去扶住他,担心道:“官家切莫乱动。”
说着,她接过女侍递过来的织锦枕头,塞在赵祯腰后,好让他靠着。
赵恒半躺着,拉着刘娥的手,微微笑道:“这些日子,只苦了你,里里外外的操劳,难得空闲下来,怎不好好歇着?”
“方才丁谓备了厚礼到我宫里,我叫人给他退回去了。”刘娥想了想,轻声道。
果然,赵恒一听,脸上马上露出愠怒之色:“这个丁谓,执迷不悟,还在钻营!”
他话音将落,便是一阵猛力咳嗽。刘娥忙递上丝绢,赵恒接过,掩嘴止不住的咳。
刘娥一边伸手在背后为他顺气,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水伺候赵祯喝下。
当赵祯撤下丝绢,准备去喝水时,刘娥接过丝绢,发现上面一抹殷红。
她眼眶一下红了,紧接着小心劝慰道:“官家莫要动怒,你这样难受,我……我看了实在揪心。”
赵恒摇摇头,方止住咳嗽,便握住刘娥的手,反倒安慰起她来:“娥娘切莫焦虑,我、咳咳、我不咳就是了。”
他虽强忍咳嗽,但这是身体自然反应,不是忍就能忍得住的,时不时的仍不受控制的咳出来。
刘娥心疼得两眼湿润,可此时说什么也没用,只能伸手不停的为他顺气。
过了一阵,赵恒终于缓些了,喝了一口水,长吁口气,虚弱的道:“丁谓欺上瞒下,贪赃枉法,我的确恼他,可我细细思量过了,不能办他。”
这里面的道道,其实不用赵恒多说,刘娥心里也清楚,当下只是轻轻抚着赵恒的胸口,替他顺气的同时,听着他说话。赵恒双目无神,看着前方,语气有些凄然:“他毕竟是跟随了我……几十年的臣子,况且我此时病重,诛杀大臣实为不妥。咳咳咳……何况我、我大宋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
下,祖训、咳咳咳咳、祖训有不杀大臣之诫。”
他沉思片刻,缓过神来,看向刘娥,叹声道:“让他乞骸骨,主动告老吧,也算给他一个体面的结果。”
刘娥轻轻点头,温和的微笑:“官家仁厚。”
……
明月高悬,乌云半掩,城中一片灰暗,只有打更的声音笃笃作响,偶尔或有夜鸟惊飞,或闻几声凄厉的猫叫。
丁谓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似乎正做着什么噩梦,脑袋时而左右闪避,牙关紧咬,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
突然,他惊恐的喊着:“冤枉、冤枉……官家饶命……官家饶命……”
被他的呼喊声惊醒,一旁丁夫人半撑起上身,揉了揉双眼,见丁谓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微微一惊,连忙轻轻摇晃着丁谓,呼唤他:“老爷?老爷?”
梦中,烈日下,一个飞眉横眼,串脸络腮胡的威猛刽子手,正凶恶的扬起明晃晃的大刀。
随着一块血红色,写着“斩”字的令牌从远处飞来,啪的一声落在眼前地上,刽子手轻喝一声,手中大刀奋力劈下!
“啊!”丁谓大叫一声猛然坐起,大口喘着粗气,浑身已被冷汗浸透。
丁夫人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瑟缩在被子里,瞬时又微微起身,扯扯丁谓的袖子,试探道:“老爷?”
丁谓一摸自己的后脑勺,一直摸到脖颈,这才长出了口气,脸上露出劫后余生的神色。
扭头看了眼夫人,丁谓张了张嘴,没说话,摆了摆手,重重得躺倒床上,两眼无神的看着屋顶,心里纷乱絮来,一时间再无丝毫睡意。
……
阴暗的地宫中,不断有滴水击石的声响。
一个身披黑色斗篷,头戴诡异面具的神秘人从阴影中缓缓走出。
“你失败了。我早说过,像你这般畏首畏尾,难成大器。”他声音沉哑,听起来约莫五十来岁的年纪。
顺着神秘身影看过去,在他对面还站着一个一身黑色斗篷的人,那人俨然是戴着似鬼似神面具的斗姆天尊。
斗姆天尊冷哼一声:“放肆!我苗讯什么身份,轮得到你来教训?”
对面神秘人放缓了语气并不生气,只是沉声道:“对你的大计,我们有诸多支持!可我们想要的东西,迄今还全无下落!家师对你,很不满意!”
斗姆天尊沉默了一会儿,慢慢转身,背对神秘人:“我答应给你们的,一定会给,只等我大计得成!”
神秘人追上一步,逼问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斗姆天尊道:“我原打算利用德妙的幻术,打造一个神人形象,进而蛊惑赵恒主动禅位于太祖后人,在最平稳的状态下使天下易主,以保证天下太平。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
……”
神秘人冷冷地语气:“所以,你还是失败了!”
斗姆天尊得意冷笑,徐徐道:“此时言败尚早。本尊……还有一招伏棋。”
说完,他沉默片刻,低声狞笑起来。
皎洁月光从地宫顶上的洞口洒下,清冷的照在穿黑衣披黑斗篷戴似鬼似神狰狞面具的两名神秘人身上,云雾迷蒙中,二人的身影犹如九幽恶鬼,显得分外阴恶。
……
第二天一大早,刚吃过早饭,丁谓府中就迎来了宫中旨意。
传旨的是丁谓的老熟人雷允恭,此时的雷允恭,神色冷漠,身侧站着两列小太监,昂然的立于丁谓面前。
“陛下口谕:念丁谓还有些苦劳,朕对他的糊涂事就不深究了。明日早朝,让自辞官,乞归故乡吧,也算朕给他的一点体面!”
丁谓眼神迷茫,似乎没听清雷允恭在说什么,一时无言。
“丁谓,还不领旨谢恩?”雷允恭等了一会儿,见丁谓一言不发,眉头一皱,沉声喝道。
“啊?”丁谓愣愣的抬头,看着雷允恭。
“还不领旨谢恩?”雷允恭有些不耐烦。
丁谓回过神,浑身轻颤,绝望地叩首在地,闭眼涩声道:“老臣……领旨谢恩……”
雷允恭眼睛斜睨了一眼丁谓,神色恢复了冷漠,淡声道:“咱家已把圣上口谕传到,丁相公,你好自为之吧。”
说着,他一甩袖子,转身带着小太监们离开。
雷允恭一走,丁谓马上万念俱灰瘫坐在地,双目失神,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
一旁侧厅里,丁夫人快步走出,蹲下身摇晃着丁谓,哭诉着询问发生了何事:“老爷,你为何突然要告老还乡?老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爷你说啊?”丁谓被她摇得身体不停晃动,可他此时眼中神采全无,一句话都没说。
大宋北斗司 二百一十一章 暗流再起
夜里,丁谓和夫人躺在床上已经睡熟,窗前桌上一盏烛台发出啪啪的轻响,一只飞蛾落在桌上,翅膀上冒起黑烟。
“不要啊!”这时,床上丁谓突然惊坐起来,大呼出声,显然噩梦缠身。
他汗流浃背,慌忙摸向自己的脑袋脖颈,发现头颅还在,不由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他从眼角忽然看到有一双脚立在床边,吓得他惊恐后仰,瞬间看到一张似鬼似神的面具。
丁谓在床上连连后退,忽然想起自己的夫人一直睡着,他赶紧晃动自己的夫人,却如何都晃不醒。
“夫人!夫人!”
斗姆天尊不以为然道:“我点了她的昏睡穴,她暂时醒不了。”
丁谓连咽着口水,胆战心惊问话,声音不自觉的发抖:“你、你是何人?”“我是何人?”斗姆天尊冷哼一声:“你当初七年时间完成原本需十五年才能建造完成的玉清宫,从而名声大噪,封侯拜相,如果不是我命偃正全力配合,你以为你能成功?
”
丁谓闻言怔愣:“什么?偃正?你命令偃正?你究竟是谁,偃大匠为什么要听你吩咐?”斗姆天尊不答,接着说道:“到后来你为了邀宠,盛情邀请德妙进京,可她偏偏惹上了人命官司。如果不是我暗中帮你们毁灭罪证,逼泰安知县翻供,不但她要完蛋,就连
你,也要灰头土脸。”
丁谓突然惊闻此事,不由骇然,惊愣地看着斗姆天尊:“你……你到底是谁?”
“我是谁,并不重要!你现在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大难临头,尚不自知!”斗姆天尊冷笑。
丁谓一听,顿时垂头丧气,是啊,等天一亮自己就要乞骸骨了,还想那么干嘛?
“唉!老夫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如今尽是一场空,不日就要告老还乡了,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大难临头?”
斗姆天尊仰天笑了几声,忽地低头,凌厉地看向丁谓:“你以为,皇帝真的不想杀你?天真!”
丁谓一惊,身子猛地一抖:“你说什么?陛下……陛下想杀我?”
谁知斗姆天尊却摇头道:“不,皇帝当然不想杀你……”
丁谓松了口气,疑惑地看向斗姆天尊:“那么?”
斗姆天尊冷笑:“皇帝现在不杀你,是想留着你,等太子继位之后再杀,用你的人头,为新皇帝立威!”
丁谓惊住:“什么?”
斗姆天尊冷冷地从袖中甩出几本账册和奏折,丢到丁谓怀里。
丁谓赶紧捡起一本,就着灯光翻看。
斗姆天尊讥讽道:“你看看,这是我从宫中盗出来的东西,除了你贪污的账册,就是御史弹劾你的奏章,你以为,皇帝为何留中不发?是为了他的儿子啊,呵呵……”
丁谓看着账册,惊恐万状,越想,越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见他神色大变,斗姆天尊轻哼一声,缓缓弯腰俯视着丁谓,声如恶魔:“你已走投无路了,但是你只要肯归顺于我,我不但能保你一命,还能保你富贵荣华,甚至更进一步
,封侯封王,也不在话下。”
“你是谁?我如何能信你?”丁谓一惊,但到底是多年宰辅,定力自是不凡,当下抬头直视对方,神色也变得沉着起来。
但斗姆天尊见此却冷笑连连:“不信我?你……还有第二条出路么?”
他的腰弯得更深了,对丁谓低低耳语几句。
听了几句,丁谓刚刚恢复沉稳的面色大变,目瞪口呆看着对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斗姆天尊不以为意,伸出手慢慢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按我说的做,你就能,逢凶化吉!否则……你自己应该明白!”
说完,他身影一个恍惚,瞬间消失,好像之前从没出现过一样。
丁谓愕然,摇摇头,四处看看,根本找不到对方身影。直到他低头看到自己手中奏章,这才肯定,之前发生的一切不是幻觉。
大庆殿中,太子赵祯坐于皇位之上,俯瞰殿下众臣子,神情略显紧张。坐于太子身旁的皇后刘娥,轻轻握了握他的手,母子相望,轻轻颔首鼓励。
雷允恭一扬拂尘,高声宣唱:“陛下龙体有恙,暂时不能料理国事,即日起由太子监国,皇后听政。各位大臣,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这时,丁谓捧笏而出:“皇后娘娘,陛下只是龙体有恙,还是病情沉重?”
刘娥微微一怔,冷峻地看向丁谓:“丁相公这是何意?”
丁谓脸色有些苍白,但此时却一脸严肃,抬头看向刘娥,沉声道:“娘娘,陛下的病情,可瞒不得人,如今已是天下皆知,自欺欺人,与民何益?”
底下不少大臣小声议论。丁谓一脸大义凛然,上前一步,继续道:“老臣一生为赵宋江山殚精竭虑,忠心耿耿,当此时候,不敢不直言进谏!皇后娘娘,臣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实则是中了奇毒,
无药可解,如今已是危在旦夕。而太子年少,岂可当国?”说着,他霍然转身,面向群臣,慷慨陈辞:“昔日,我大宋开国太祖驾崩,本应传位于皇子。只因皇子年少,为社稷黎民计,太祖不传皇位于皇子,而是传位给了皇弟,即
为我大宋太宗皇帝!故此,兄终弟及,也算是我大宋朝廷的规矩之一!如今太子年少,天子病危,老臣以为,当循旧例,请天子废太子位,改立八王为皇太弟!”
丁谓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震惊,哄的一声乱了起来。
台上刘娥大怒,愤然起身,指向丁谓喝道:“丁谓,你大胆!竟敢妄议立储!”
太子有些紧张地看向母亲。丁谓徐徐转身,面向刘娥,夷然不惧道:“八贤王勤政为民,威仪天下,受万民敬仰。拥八贤王为皇太弟,是民心所向。更何况,先皇太宗帝继承大统时,曾许诺,将来势
必将皇位还给太祖子孙。那么!眼下朝局,臣以为,应当拥八贤王为皇太弟!有何不可!臣一片公心,何来妄议!”
他神色凛然,一番言辞恳切,底下已有不少大臣议论中表示认可丁谓的的说法,也有不少大臣站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刘娥脸色大变,眼中露出惊慌之色,但紧接着又强行忍住。而一旁太子却小脸苍白,一时不知所措,只能惶恐的看向母亲。
刘娥沉吸口气,目光扫向底下百官,心里凄然,正要开口说话。就在这时,寇准捧着笏板出列,转过身怒目圆睁的看着百官,又怒视丁谓一眼,厉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太宗皇帝时候的事,岂可强行附和当前情形?八贤王固然宅
心仁厚,恩泽天下,可若是他在此时被立为皇太弟,天下百姓会如何说他?对我大宋虎视耽耽的各方势力会不会趁机作乱?”
寇准声如洪钟,震得满朝文武一怔,又是一阵悉率议论,方才还出列附议丁谓的大臣,神色都犹豫起来。
震住了场面后,寇准转身看向台上母子,再言道:“此时另立新帝,如同制造内乱,动摇朝纲,给外人以可乘之机!万万不可!”
听了他的话,百官议论再起,很快有人捧着笏板出列,朝台上刘娥和太子躬身行礼,口称:“臣以为寇相公所言有理。”
“臣附议。”“臣附议。”ydfmzz96mt/6dw2w/sfom85tdt1budapbfarxcv52nfmgdheokandeabsukidmggyzdfex1vkkac61pgywifhg==
大宋北斗司 二百一十二章 八王拒储
丁谓斜眼看了看寇准,侧耳听着朝中细碎嘈杂的议论声,丁谓暗动心思,再次谏言:“太子监国,则主少国疑!岂不等于自毁社稷!况且,兄终弟及,在我朝并非没有先例
,以八王之贤德,一旦被立为皇太弟,必然天下归心,万民拥戴,又何致产生内乱?”
许多臣工又是一怔。
届时,朝中乱作两派,有支持寇准的,有支持丁谓的,双方激烈争论起来,整个大殿里乱哄哄的闹成一片。
刘娥站在上面,看着争论的群臣,心中发寒,暗暗握紧拳头,心中暗暗后悔:“早知如此,昨日就该直接下旨,罢了丁谓的宰相之职!陛下一念之慈,给了丁谓机会啊!”她有心说些什么,可毕竟刚刚被册为皇后,心里也清楚,自己此时还没什么威严可言。这些大臣们就算表现恭敬,但心里却不一定在乎自己。特别是寇准,此时虽然在帮
着太子说话,可刘娥注意到,他从始至终都没称呼过自己一句皇后。
对皇后之名,刘娥其实并不太在乎,就像她之前与赵恒说的一样,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别人承认与否,又何必在意?
但是,她不在意自己皇后之名之位,却不能不在意太子的名份。好在她到底是见过世面,又熟读史书,心里很清楚,在眼下这种时候,万言不如一默。自己不说话还好,万一张嘴说错了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可能惹出无法想像的后
果。
想明白了这一点,刘娥深吸口气,扭头看了眼满脸惶然的太子,嘴角挤出一丝强笑,给他递了一个安慰的眼神,缓缓坐下。转眼半个时辰过去,下面两派大臣还在激辩,看着他们一个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着自己和太子的面就无所顾忌的大声讨论着废立之事,刘娥脸色越发铁青,紧紧握
着有些慌乱的太子的手,一言不发。
一片嘈杂中,一声太监尖利的高呼,令全场突然安静下来。
“八贤王到!”
众大臣听闻八贤王上朝了,纷纷向左右让开。刘娥脸色有些发白,握着太子的手不知不觉加了些力,疼得太子脸一抽。
好在太子年纪虽小,但毕竟出身摆在那儿了,比起一般同龄人要懂事得多,尽管手上疼痛,但仍强忍着一言不发,两眼熠熠的看向八贤王,露出一丝期待。
八贤王一身蟒龙袍,头顶紫金冠,面色惶急的快步上殿。
到了殿中,八贤王当先抬手向皇后娘娘揖礼,又朝太子递了一个安心的眼神,转身看向众列大臣。
八贤王声音沉磁,器宇轩昂道:“诸位大臣为官多年,难道只剩下一肚子诗书礼仪,至今还不懂辅政治国吗?枉费我赵宋皇家,推心置腹地要与士大夫们共治天下!”
八贤王一番话说得刚烈,激得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他神色稳重,不怒自威,见低下大臣们都不说话,这才又道:“当今圣上公平直正,明德惟馨,治理出如此富饶天下,你们是要否认这咸平盛世的功绩吗?太子乃宗室首嗣
,天位所属,自正位东宫以来,克俭端重,毫无瑕疵,岂可言废?”
众人噤若寒蝉。
丁谓见状,惶恐上前:“八贤王,老臣也是为了……”
“你住口!”八贤王怒喝一声,打断丁谓,目光如炬,扫视整个朝堂,俄而转身,向皇后和太子行礼。
“皇后,太子,赵德芳在此一诺,绝不继承皇位,誓此一生效忠赵宋江山,若违此誓,神鬼共诛之。”
八贤王一席话,说得丁谓目瞪口呆。
皇后刘娥激动地站了起来,拉着太子快步走下御座,到了八王面前。
刘娥激动地看着八王,对身旁太子道:“儿啊,还不谢过你八叔扶保之恩!”
太子听了,忙向八王长揖:“八叔,侄儿定当励精图治,以谢八叔扶保之恩!”
八王急忙上前搀扶,恭敬道:“太子怀瑾握瑜,定能大有作为。”
见八王如此表态,百官大臣们也算是明白了,这事儿过去了,以后不用再提了。提也没用,反而会获罪于皇室,里外不讨好。
底下寇准欣慰地笑了,一边缕须,一边点头,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
而另一边,丁谓则满脸沮丧,眼中更是露出绝望之色。
……
龙椅旁,雷允恭依旧稳稳地站在御阶上,轻轻撩了一下眼皮,又慢慢垂下。
寝宫中,赵恒咳嗽不止,刘娥坐在榻边扶着他,脸上满是担忧。
好一会儿过去,赵恒才算咳完,慢慢攥紧手帕,但仍露出淡淡血丝,看得刘娥眼圈一红。
“现在……不能罢他的官了。”赵恒喘息着道。
“怎么?”刘娥一怔,神色不解,她虽精明,但毕竟不是天子,没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没那种眼界,想法也自然不同。
在她看来,丁谓妄言废立,就算不斩杀,也应该马上罢官流放。
“丁谓刚刚提议由老八继位,此时罢他的官,不管什么理由,天下人都只会认为……认为……咳咳咳咳……”
刘娥连忙轻抚赵恒的背,一脸悔恨:“我明白了!没想到一念之仁,留下这么个祸害!”
赵恒舒服了一些,轻轻喘了口气,慢慢靠在被上,长出口气:“幸好,老八无意于皇位,当众表态,打消了他的妄念。”
“可是,丁谓显然是孤注一掷了,他为相多年,党羽重多,恐怕不会就此罢休。”刘娥有些担心。
赵恒轻轻点了一下头:“我明白,所以……才……才召人来,商议后事。”
刘娥听到“后事”两字,眼圈儿一红,默默抹泪。
这时,周怀政蹑手蹑脚地走进来,低声对赵恒禀报:“官家,三位大臣到了。”
赵恒点点头,又坐正了些。
周怀政忙摆摆手,宫娥和太监们都低头退下,他自己也踮着脚步,快步走出去。
片刻后,周怀政引着寇准、杨亿、温仲舒三位大臣进来。
三人向皇帝长揖:“见过陛下!”
赵恒闻声,微微抬眼,看着三人气息微弱说道:“都免礼吧!”
“是!”寇准、杨亿、温仲舒三人起身,皆恭敬上前,周怀政悄然走到一旁书案旁执笔站定。
刘娥抬袖擦擦眼泪,退了出去。
“朕……不行了。今日召你们来,是要拟立传位遗诏……”刚走出门,里面就传出赵恒虚弱的声音,刘娥脚步微微一顿,继续前行至前殿。
殿内除了大门洞开区域白亮,其他区域则被对比得晦暗无光,就好像刘娥此时的心情一样。
她杵立在前殿门前,裙幅挽迤三尺有余,一身凤披,却柔弱的不如一般普通女子。
门外的阳光恰好照进来,照在她泪痕斑驳的脸上,熠熠生光。
刘娥缓缓闭上眼睛,眼泪默默流下。
过了一会儿,她摆了摆手,声音疲哑的吩咐道:“你们都退下吧。”
“喏!”跟在她身后的众宫娥侍女都是福了一礼,柔声应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