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只有充分发挥联军的海空优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朝鲜。
空中优势不必多说,志愿军空军的积极行动,没有扭转战场局面,只是迫使联军投入更多的制空力量。
关键在制海权,准确说是如何利用制海权。
钱德勒的作战设想中,充分利用制海权的作战思想得到了明显体现:多打登陆战,尽量缩短地面补给线的长度,争取在近海地区歼灭人民军主力部队,积极主动的在朝鲜东海岸地区开辟新战场。
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这套作战方式,打人民军肯定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拿来打志愿军,风险就太大了。
在多个地点登陆,各个登陆场相互独立,登陆部队只能孤军奋战。
要是志愿军发起反击,分散的登陆部队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这种情况在上一次朝鲜战争中出现过,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二次战役就围绕着在西线孤军冒进的美军陆战队展开,差点歼灭第一陆战师。随后利用美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在第三次战役中把战线推进到三八线以南,还一度攻占汉城,迫使联合**不得不在第四次战役中大举反攻。
钱德勒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而是非常重视。
在向阿伦提出建议的时候,钱德勒明确提到,是否再次发起登陆作战,得由战场局势决定。如果志愿军没能及时入朝,而且无法及时入朝,联军可以用第二次登陆作战,加快推进速度。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就得把重兵放在元山,争取在北纬三十九度线附近挡住志愿军的前进步伐。
钱德勒的建议很中肯,可是阿伦另有打算。
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是:元山登陆成功后,如果及时投入第二个陆战师,开辟第二个登陆场,就有机会赶在志愿军入朝前占领整个朝鲜;如果把重兵放在元山,很有可能在北纬三十九度线停下前进步伐。
到底是积极,还是保守?
阿伦没想明白,只不过积极也好、保守也好,都得尽快把第二陆战师nong过来,为进攻做准备。
与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师级部队更加庞大。
一个陆军师,通常只有一万四千名官兵,即便像第一装甲师这种重装部队,也只有一万八千人。因为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得背水作战,得不到可靠支援与配合,所以陆战队的编制更加庞大复杂,一个陆战师的规模在两万到两万两千人之间。如果得到加强,还会增加几千官兵。
人员不是问题,美军有足够的运输机,还能征用民航客机。
关键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无法大规模空运的重型武器装备。
这个问题,在陆战队更加突出。
由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搞的“轻型化”làngcháo在陆军里大行其道的时候,陆战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第二陆战师有一个编制完备的装甲团,配备了一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两百多辆装甲战车,另外两个团也有大量重型准备。算上几个独立装甲营,全师配备的主战坦克数量高达四百七十四辆。
这些重型装备不是没办法空运,而是空运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拿“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来说,一架c-17c一次只能空运一辆,而且每四辆就得用一架c-17c空运附加装备,算上坦克的保障设备等等,空运一个有三十二辆主战坦克的装甲营,至少需要c-第二陆战师的四百七十四辆坦克,需要飞行一千四百架次。美军的一百多架c-17c全部出动,按照一天飞两轮计算,也需要五天才能把全部主战坦克送到釜山。
第二陆战师的重型装备不仅仅是主战坦克,还有数量更多的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装甲工程车辆、重型工程车辆、维护车辆等等。全部空运的话,一百多架c-17c全部出动都需要十五天!
这不是阿伦的问题,而是美军自身的问题。
美军空运力量的建设标准是:在一个月之内投送一个重型师的全部装备,以及十五天的作战消耗。
所幸的是,美军陆战队从来就不以空运为主。
为了投送“笨重”的陆战队,美军建造了数十艘快速运输船,还大力建造更加庞大的战略预置舰。一支快速运输船队能以二十四节的航速,在数天之内把一个陆战师的全部主战装备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战场上去。一艘战略预置舰能够运载相当于一个旅的主战装备,而且提前部署到热点地区。
七月二十三日之前,美军的一支快速运输船队就到达了那霸,随后驶往釜山。
三天后,五艘载着第二陆战师全部主战装备的战略预置舰到达釜山,而快速运输船队已经在釜山卸货。
按照阿伦的安排,快速运输船队将在七月二十七日起航返回那霸。
装上作战物资后,该船队将与五艘战略预置舰在七月二十九日夜间出发。它们的目的地不是釜山,而是直接驶往元山。
一切顺利的话,第一陆战师将在七月三十日上午登陆元山。
运输船队到达时,第一陆战师已经完成登陆行动,说不定已经占领元山。快速运输船将把货物送到登陆部队手上,然后返回釜山,运送下一批作战物资。第二陆战师在此期间转驻两栖舰队。
到这个时候,阿伦才需要考虑把第二陆战师派往哪里。
联军的作战部署非常紧凑,也非常周密。在高效指挥机构运作下,海运系统的力量得到完全发挥。
只是联军将领肯定没有想到,如此周密的作战部署,会被几艘潜艇葬送掉。





燃烧的海洋 第五十六章 守株待兔
.第五十六章守株待兔
在釜山港外面等了一天,汪誉涵有点不耐烦了。
虽然进出港口的舰船并不少,但是没有合适目标,要么是能够轻易干掉“海蛇”号的反潜舰艇,要么是吨位xiǎo得根本不值得攻击的快艇。唯一值得攻击的是一艘韩国海军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可是在驱逐舰周围,至少有四架反潜直升机,附近还有一架p-3c反潜巡逻机。
汪誉涵很想拿下这个战果,可是他不会为此赔上xiǎo命。
觉得等下去没有什么结果,汪誉涵决定南下,到海峡南端寻找机会。
也就在这个时候,由潜艇通讯飞机发来的电报,让“海蛇”号不得不上浮,把通信桅杆伸出海面。
“收完了吗?”
“还有三十秒。”白崇善比汪誉涵还要焦急。
如果是普通战场信息,卫星通讯电台能在三十秒内接收完毕,这次却huā了一分半钟,而且还有四分之一的数据没有收到。因为解密的密锁放在最后面,所以必须收完全部数据,才能解读加密信息。
回去得汇报这件事,把密锁放在最前面,方便潜艇紧急下潜。
汪誉涵没有想这个,那是电子军官的事。他回头看了眼航海长,在电子军官接收讯息的时候,由航海长负责监视海面情况。
“正在朝我们bi近,最多两分钟。”
“准备紧急下潜。”汪誉涵从计算机里调出海图,在上面标出了一条航线,“下潜后全速转向,进入这条航道。”
“朝反潜巡逻机航行?”
“暴lu的时候,我们在向西航行,等我们收回通信桅杆,反潜巡逻机肯定会认为我们还在向西航行。”
姜歆维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艇长的意思。
此时,东边十五海里外,一架美军的p-3c反潜巡逻机正在五百米不到的高度上,以最快的速度朝“海蛇”号飞来。
“海蛇”号把桅杆伸出海面的时候,p-3c正在对马岛北面向西飞行。
美军是日本的“占领军”,反潜巡逻机用不着避开日本领空。
虽然“海蛇”号的拖拽式声纳接收到了反潜巡逻机发出的噪声,但是受岛屿近岸浅水海域影响,特别是海底与海面对噪声产生的干扰,没能准确计算出反潜巡逻机的位置,也就不知道反潜巡逻机就在附近。
在正常巡逻时,反潜巡逻机探测潜艇用的不是声纳浮标,而是对海搜索雷达。
通信桅杆伸出海面一米左右,反shè的雷达bo足以被p-3c在一百多公里外探测到。
发现敌情后,p-3c立即转向,朝“海蛇”号飞来。
因为已经到达对马岛西侧,中间没有阻挡物,所以“海蛇”号的被动声纳立即测出了反潜巡逻机的方位。
超长bo电台发来的命令很简单:上浮接收战场信息与作战指令。
事情进行到一半,汪誉涵不想放弃,不然等下还得冒险把桅杆伸出海面。
“艇长,通信完毕!”说完,白崇善伸手抹掉了脸上的汗珠。
“紧急下潜,贴近海底,右满舵,全速转向。”汪誉涵没有迟疑,随后又说道,“把拖拽声纳收回来。”
回收拖拽式声纳时发出了一些响动,只是无关大碍,反潜巡逻机没有投放声纳浮标。
“老汪,声纳浮标入水声。”
“动作还ting快的嘛,控制好速度,噪声管制。”
“海蛇”号上安静了下来,姜歆维等军官关掉了仪器设备的声响指示器,白崇善也回到声纳台旁。
“巡逻机在哪?”
“正上方,”搞清楚汪誉涵的意思,白崇善补充了一句,“还在向西飞行。”
“奏效了。”姜歆维长出了口气。
“声纳浮标入水声!”白崇善的话再次让指挥舱里的官兵紧张起来。
“在哪?”
“六点钟方向,正后方。”
汪誉涵点了点头,在海图上看了一阵,说道:“保持航向、航速与潜深,十五分钟后转到一百二十度。”
姜歆维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汪誉涵。
“巡逻机很快就会发现我们没有向西航行,然后会调过头来寻找我们。如果仍然没有找到我们,肯定认为我们向北航行,在靠近韩国的近海海域里面。要不了多久,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快艇就会布满近海海域。我们向南航行靠近对马岛,等上几个xiǎo时,再转向北上,返回釜山港外面。”汪誉涵指了下海图,说道,“美国佬再聪明,也不会想到,我们有胆量到釜山港外面坐沉。”
“然后呢?”
“躲过这一劫,再说然后。”
姜歆维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把备用海图调出来,我们得重新规划航线。”汪誉涵一点都不轻松,“我可不想成为苏俄潜艇的替死鬼。”
姜歆维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效仿北大西洋上的做法,在宗谷海峡、津轻海峡与对马海峡布设了海底反潜侦听网。因为釜山海峡的水深较浅,不太适合攻击核潜艇活动,所以最初的时候,美国不太重视这条海峡。直到上世纪八零年代,随着“阿库拉”级、“塞拉”级等陆续服役,苏联核潜艇的静音xing能大幅度提高,进出釜山海峡的频率大增,美国才把釜山海峡纳入反潜封锁区域,准备在这里布设海底反潜侦听网。随之而来的东欧剧变,昔日时刻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的红sè帝国轰然倒塌,强大的太平洋舰队成为港口里的废铜烂铁,这条海底反潜侦听网刚刚动工就被叫停,随后被完全取消。只是在正式停工之前,美国海军已经在靠近对马岛的近海海域安装了三台侦听器,而且接入了太平洋舰队的反潜指挥中心。
这三台侦听器是否还在工作,谁也说不清。
只是,建成时间更早的北大西洋反潜侦听网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让羽翼渐丰的俄罗斯北方舰队不得不老实呆在北冰洋。
过去几年里,中国潜艇从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不久后都被日本反潜巡逻机发现,证明对马海峡的反潜侦听网还在工作。
汪誉涵不得不冒这个险,至少冒险进入韩国近海好得多。
备用海图上,标注了三台侦听器的位置。这是五年前,一艘039型潜艇冒着被日本反潜直升机击沉的危险获得的情报。
为了搞清楚侦听器的准确位置,那艘潜艇使用了主动声纳,结果被一艘赶来的日本驱逐舰误解为该艇准备发shè鱼雷,让紧急升空的反潜直升机在潜艇上方投下主动声纳浮标,就差投放鱼雷了。
汪誉涵要做的,就是让“海蛇”号尽可能的靠近侦听器,但是不能被发现。
因为041型的静音xing能远远超过039型,使用燃料电池以低速航行时,噪声水平甚至比095级攻击核潜艇还低百分之四十,所以选择航线的时候,汪誉涵能够更加大胆一些,不用畏首畏尾。
有多大的风险,就有多大的回报。
“海蛇”号再次转向,bi近对马岛的时候,那架p-3c飞了回来,在“海蛇”号东北方向上投下声纳浮标,随后又转到北面,再次投放声纳浮标。汪誉涵的判断非常准确,反潜巡逻机没有搜索对马岛近岸海域,而是去了韩国近海。
只是危险没有过去,要不了多久,联军就会知道,那艘潜艇没有去韩国近海。
大约一个xiǎo时后,在离对马岛不到十海里的地方,汪誉涵让“海蛇”号转向,沿着对马马岛的海岸线,向北航行。
再过两个xiǎo时,“海蛇”号就能到达釜山港外。
如果联军的反潜搜索效率较高的话,这个时候差不多能够确定潜艇没在韩国近海。只是三个xiǎo时,足够一艘aip常规潜艇以最快速度航行六十海里,即便保持低速,也能航行二十海里以上。
要在五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找到一艘噪声强度低于海洋背景噪声的常规潜艇,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海蛇”号第三次转向的时候,汪誉涵拿到了解密的电报。
这不是一份普通电报,里面还有几十长数字照片,以及一套标注在电子海图上的作战方案。
显然,司令部策划了这次作战行动。
作战计划已经让汪誉涵目瞪口呆,而电报最后的命令,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下达命令的是志愿军海军司令徐褶涛中将,而他明确命令,收到作战计划的潜艇报告所在位置。
也就是说,“海蛇”号还得冒险把桅杆伸出海面,而且得冒险发送电报。
搞什么名堂!
“怎么办?”姜歆维也很头痛。
“不管这道命令,我们守在这里。”汪誉涵咬了咬牙,说道,“徐将军在潜艇部队服役几十年,非常清楚潜艇战术,肯定能理解我们的做法。”
“要是不理解呢?”
“那就让他见鬼去吧。”汪誉涵笑了起来,“命令很重要,可是我不想在击沉第一艘战舰之前葬身大海。”
“也只能这么办了,不然我们的牺牲没有任何价值。”
汪誉涵点了点头,说道:“组织各部mén的军官与士官,对仪器设备再做一次检查,特别是那些从俄罗斯进口的鱼雷。那艘636在伏击韩国护卫舰的时候,有两条鱼雷失的。老máo子的东西,不见得可靠啊。”
“没问题,我去找狄博威。”
“安排好后,让官兵轮流休息两个xiǎo时,养足jing神。”
此时,对马海峡南面,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正在两艘驱逐舰与两艘护卫舰掩护下,以十六节的速度北上。




燃烧的海洋 第五十七章 老少校
.
第五十七章老少校
作为ddg101“格里德利”号驱逐舰的舰长,威斯特霍芬少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苟言笑,为人处事都非常严肃。
十八岁,拿着州长推荐信进入安纳bo利斯海军学院之前,威斯特霍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父亲那样的外科医生。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父亲的生命,也改变了他的家境。为了让两个弟弟能够进大学,他放弃了进哈佛的机会,以全优成绩向联邦政fu申请全额奖学金,随后被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录取。
比起同期学员,威斯特霍芬大了两岁。
年龄上的差距,让他在学校里很不合群,变得越来越孤僻。只是这没有妨碍他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美国海军军官。
毕业七年后,威斯特霍芬第一次走上指挥岗位,担任ffg40“哈里伯顿”号舰长,同时晋升为海军上尉。
凭借出sè的表现,威斯特霍芬在三年后登上驱逐舰,成为“基德”号的少校舰长。
好运到此结束,随着“基德”号出售给台湾,威斯特霍芬离开指挥岗位。按照美军的惯例,像威斯特霍芬这种在战舰上服役十多年的军官,回到办公室后都会得到重用。可是在出售“基德”舰后爆出的丑闻,让他以少校身份在办公室里坐了八年,与他同期晋升的少校早就是上校了。
直到三年前,威斯特霍芬才获得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格里德利”号服役后五年,迎来第二位舰长。这名舰长比威斯特霍芬更倒霉:登上战舰的第一天就摔断了大tui。因为前任舰长在半个月后死于车祸,所以很多人把这艘崭新的驱逐舰当成不详之物。
威斯特霍芬抓住机会,主动申请去“格里德利”号服役。
他的申请很快就被批准,成为“格里德利”号的代理舰长。半年后,国防部的一纸命令让他正式成为舰长。
两年多来,威斯特霍芬兢兢业业,处事非常xiǎo心谨慎。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人事调令已经送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完成这次任务后,他将晋升为海军中校,到“华盛顿”号上担任编队战术指挥官。
如果不是两天前发生在济州海峡的那场战斗,他现在已经到了“华盛顿”号航母上。
“格里德利”号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时,威斯特霍芬收到的命令是前往第七舰队,编入“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虽然编队战术指挥官还没离职,但是联军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官负责美韩战舰的作战协调工作,很有可能让威斯特霍芬提前上任,“格里德利”号则jiāo给副舰长哈利上尉。
两天前,在即将到达津轻海峡的时候,新的命令改变了“格里德利”号的航程。
驱逐舰转向南下,全速赶往那霸,与即将出发的运输船队会合,威斯特霍芬临时担任护航编队指挥官。
与“格里德利”号同行的,还有姊妹舰ddg97“哈尔西”号。
到达济州岛东部海域前,两艘韩国海军的“蔚山”级护卫舰加入进来,担负起前进反潜任务。
这时候,威斯特霍芬遇到了一点xiǎo麻烦。
两名韩国舰长似乎不乐意他的安排,觉得护卫舰应该呆在编队附近,而不是在编队前面充当猎潜you饵。
韩国舰长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
两天前的海战已经证明,“蔚山”级的反潜能力非常有限,遇到xing能先进的潜艇,特别是aip常规潜艇,根本没有生存机会。把两艘护卫舰放在编队前往,就是让它们充当吸引潜艇的you饵。
事实上,威斯特霍芬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航线上有敌人的潜艇,损失两艘护卫舰总比船队遭到“狼群”攻击好得多。
要知道,运输船上装的是第一陆战师的作战物资,五艘战略预置舰更加重要,船舱里塞满了第二陆战师的主战装备。
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阿伦调派“格里德利”号去加强护航力量,让威斯特霍芬担任编队指挥官,就是希望经验丰富的“老少校”能把货物安全送达。
虽然韩国舰长也是少校,但是在威斯特霍芬面前没有发言权。
越靠近对马岛,海面上越不平静。
掩护船队的不仅仅有四艘战舰,还有四架p-3c反潜巡逻机,以及部署在济州岛与韩国南部地区的十多架反潜直升机。为了协助美韩联军,日本还出动了几艘护卫舰,在对马海峡里巡逻。
当然,这几艘护卫舰不会参与作战行动,只在日本领海活动。
这个安排,让威斯特霍芬决定走对马海峡,在对马岛北面转向前往釜山,然后贴着韩国海岸线北上。
只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他改变了主意。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非常明确:济州海峡里至少有一艘潜艇,而且这艘潜艇被反潜巡逻机发现之后,没有向西航行,而是转向调头,在离对马岛二十多海里的海峡东端失去了踪影。
韩国海军已经加强了近海反潜巡逻,防止潜艇从近海水道靠近釜山港。
反潜巡逻机在海峡东端布下天罗地网。
可是几个xiǎo时过去了,那艘潜艇仍然没有出现。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摆脱反潜巡逻机之后,那艘潜艇在对马岛北面转向,进入了对马海峡,也许就在海峡北端某个地方。
这下,从对马海峡到釜山的航线就不那么安全了。
威斯特霍芬不得不考虑,那艘潜艇故意在釜山海峡暴lu行踪,目的就是要让运输船队进入对马海峡。
反潜巡逻机发来的消息中提到,潜艇在上浮的时候,没有发出无线电bo。
也就是说,潜艇当时要么在接收通信卫星发出的信息,要么在故nong玄虚。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意味着聚集在这附近的中国潜艇很有可能去了对马海峡,而且在海峡北端设置了伏击圈。
这附近,到底有多少艘中国潜艇?
已经掌握的情报表明,至少有四艘中国潜艇在黄海活动,两天前还有四艘在东海活动的潜艇北上。
如果志愿军决心消灭运输船队,肯定会把这些潜艇全都派过来。
1...5253545556...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