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040型的失败,为041级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041型摒弃了俄系潜艇的一些极端设计,比如采用单双混合壳体,只在艇首与艇尾采用双壳体,中间的平直段为单壳体,为安装高性能侧舷声纳打下了基础。海军也放开了一些性能指标,比如把下潜排水量上限提高到三千二百五十吨,最大潜航速度由二十二节降低到二十节。
最本质的变化,在aip系统上。
041型没再采用闭式循环蒸汽机,而是采用了氢氧质子膜燃料电池。
只是,这套aip系统与德国的没有任何关联。
最早研究燃料电池的不是德国,而是前苏联。上世纪六零年代,前苏联建造了一艘使用燃料电池的实验潜艇。只是受当时的技术限制,这艘潜艇没能发扬光大。在更多的核潜艇服役后,前苏联也不再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从俄罗斯进口877与636型潜艇时,中国海军花高价购买了燃料电池的技术资料。
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特别是在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科学家与工程师终于攻克了燃料电池中最关键的技术: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研制成功,海军才下定决心,建造更先进的041型。
与“孙元一”级相比,041的各项性能指标不算突出,比如最大潜深都是三百米,最大潜航速度都是二十节,由aip推进的最大持续潜航时间都是二十天左右。041型的优势在排水量、艇体尺寸,以及全新设计。
多出百分之八十的排水量,意味着041型能携带更多的鱼雷、配备更先进的装备。
超出百分之十五的艇长,意味着041型能安装更大的侧舷声纳,获得更加优异的被动探测性能。
全新的设计,使041型的布局更加合理,综合性能更加突出。
具体上,041型配备了拖拽式声纳,“孙元一”级却没有。在推进系统上,041型采用泵喷射推进装置,而“孙元一”级使用的仍然是七叶大侧斜螺旋桨。操作舵面上,041型采用的是x型尾舵,而“孙元一”型仍然是十字尾舵。
这些差别产生的影响,使得两种潜艇在对抗时的表现截然不同。
虽然041型更大,但是凭借效率更高的泵喷射推进系统与x型尾舵,反而比“孙元一”级更加灵活。
“海蛇”号转向后,汪誉涵就盯着控制台上的大屏幕。
现在,上面显示的是侧舷声纳探测到的信息。
与“鲨鱼”号相比,“海蛇”号的火控系统更加先进。不是说厚此薄彼,而是海军为了求稳,没把未经考验的火控系统用在核潜艇上。
没过多久,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亮点。
汪誉涵立即锁紧眉头,牧浩洋也紧张起来。
燃烧的海洋 第四十七章 深海快枪手
.确实是一艘“孙元一”级,对比噪声特征后,确定是该级第二艘,也是现代重工建造的第一艘,“郑地”号。
虽然韩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现代汽车卖到上百个国家,造船实力也非常雄厚,但是在尖端精密制造领域,韩国比德国还是差了很大一截。“郑地”号的装配标准,特别是消声瓦的敷装强度明显比不上“孙元一”号。
“郑地”号服役不久,就爆出消声瓦敷装强度不够,在航行中大面积脱落的消息。
严格说来,这怪不了现代重工。
因为214级本来是209级的aip版本,而209级在设计时,消声瓦还没有应用到常规潜艇上。韩国海军的209级,即“张保皋”级在中期改进时增添消声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孙元一”级的问题不太突出,主要是德国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装配技术。因为建造成本已经超支,又遇到百年罕见的全球金融风暴,所以韩国海军没有花钱让现代重工从德国引进技术,而是让现代重工自行开发,在“郑地”号等八艘自行建造的潜艇做中期大修时,再做改进。
消声瓦脱落,对潜艇的隐蔽性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距离拉近后,不但侧舷声纳能探测到,连艇首的攻击声纳也能探测到“郑地”号发出的噪声。
汪誉涵没有错过机会,把“郑地”号放到前面去,然后悄悄跟了上去。
“现在怎么办?”牧浩洋有点焦急,因为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
“跟在‘郑地’号后面,也许有点慢,但是肯定能把你们送到目的地。”汪誉涵一点也不急,潜艇艇长都不是急性子。
“可是……”
“‘郑地’号肯定发现了我们,知道我们越过了黄海中线,不然不会加速跟上来。”汪誉涵笑了笑,说道,“虽然‘郑地’号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但是在找到我们之前,它会一直向东航行。这里离韩国西海岸只有几十海里,等到‘郑地’号发现跟丢了我们,离韩国就不远了。”
“你能保证它不会转向?”
“至少现在没有转向,即便等下转向,我们也可以停下来,等它走远了,再加速驶往目的地。”
“不能再快了?”
汪誉涵点了点头,说道:“我尽了最大努力,运气还不错。如果是的‘孙元一’号,我们现在还在向南航行。”
牧浩洋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这时候,电子军官走了过来。因为“海蛇”号只有三十三名官兵,其中五名军官,所以没有通信军官,由电子军官负责通信工作。
“刚收到的,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
“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汪誉涵锁紧眉头,接住电子军官递来的电文。
“上面有总参谋长的电子签名,说得非常明白,从收到命令时开始,我们以朝鲜人民军的身份参战。”
参战!?牧浩洋一惊,朝电文扫了一眼。
确实有陆风烈总参谋长的电子签名,内容明白无二。
“妈的!”汪誉涵低声咒骂了一句,“下达作战命令,全体官兵进入战斗岗位,检查火控系统与鱼雷。”
命令立即传达下去,指挥舱里亮起了红色灯光。
半个小时前,朝鲜最高统帅朴俊哲在平壤发表了一份措词严厉的外交声明。
朴俊哲一改外交官的不良习惯,只用五分钟就把话说清楚了:朝鲜将动用一切手段实施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自卫权,人民军将在陆、海、空、敌后等各个战场以最无情的手段打击侵略者。
黄峙博很有耐心,看完电视新闻,才把徐褶涛叫来。
因为志愿军不是正规军,不能利用中国军队的某些战略设施,比如专门与潜艇通信的陆基超长波电台,所以黄峙博让廖文纲把一架经过特殊改进的y-8涂上人民军的标志,暂时由志愿军使用。
这架运输机只有一个用途:与潜艇通信。
因为无线电波的波长与发射天线的尺寸成正比,所以陆级超长波电台,往往以民用电力输送线作为发射天线。
要把这么巨大天线搬到天上去,显然不大现实。
解决办法就是:在经过改装的平台上,比如运输机上拖一根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长的电缆,作为电台的发射天线。
因为参战的都是常规潜艇,全都在黄海,潜深也就几十米,所以天线不用太长,五公里就够了,完全能由y-8拖带。
“海蛇”号收到的电报,正是这架飞机发送的。
另外七艘在黄海上活动的常规潜艇也收到了命令。
把命令发出去,不等于万事大吉。
黄峙博给徐褶涛安排了一个任务:带着朝鲜大使馆的武官去新义州,组建志愿军海军司令部,率先与人民军展开合作。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参与袭击的潜艇都将前往朝鲜港口,涂上人民军的标志。
徐褶涛去朝鲜后,还得做好一件事:给潜艇官兵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暂时以人民军身份参战。
黄峙博的目的很明确,如果发生以外,比如潜艇官兵被美韩联军俘获,他们不但与中国无关,也与志愿军无关。
让汪誉涵不满的,正是这个安排。
电文中明确提到,收到命令的潜艇都将编入朝鲜人民军。
编入志愿军也就算了,反正谁都知道志愿军就是换了名字的中国军队。一下成了朝鲜人民军,任何人都想不通。
不是朝鲜人,为什么要做朝鲜军人?
汪誉涵想得更加现实一些:向谁索要嘉奖,如果不幸阵亡的话,算卫国捐躯,还是算为朝鲜殉难?
为国捐躯义不容辞,可是为朝鲜殉难,汪誉涵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想不通的不止汪誉涵一个,可以说没有几个潜艇兵想得通,那些朝鲜族的潜艇兵也不见得想得通。
想不通归想不通,命令不容质疑。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郑地”号就在前面,既然“海蛇”号成了朝鲜人民军的潜艇,自然有理由主动攻击韩国潜艇。
两分钟不到,“海蛇”号完成了攻击准备。
因为实在太近了,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攻击声纳。
“老汪……”姜歆维提醒了一下有点走神的汪誉涵。
“目标信息。”汪誉涵长出口气,让心情平静下来。
“距离十五链,航向一一零,航速八,深度三十五。”
“一号、二号、五号、六号鱼雷装定火控数据,一号与六号鱼雷发射管注水,准备打开前盖。”
“火控数据装定完毕,鱼雷发射管已经注水。”
汪誉涵回头看了眼牧浩洋,似乎想让牧浩洋做决定。
“老汪,不管你想什么,我们得与时间赛跑。”牧浩洋知道汪誉涵有点犹豫,“那两名飞行员击落了美军的f-22a,打响援朝作战第一枪。现在他们危在旦夕,每耽搁一秒钟,把他们救回来的希望就少一分。”
汪誉涵长出口气,点了点头,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他们救回来。”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汪誉涵没再犹豫,回头对武器军官说道:“打开发射管前盖。”
“前盖已经打开。”
“全速自导,解锁距离十链。”
武器军官迅速设定好鱼雷的攻击模式,然后朝汪誉涵点了点头。
“一号发射。”
“一号发射!”武器军官说得很大声。
只是鱼雷发射时产生的噪声更加明显,连牧浩洋都能听到。
等了几秒钟,汪誉涵才再次下达开火命令。“二号发射。”
“二号发射!”
第二条鱼雷被高压空气推出去的时候,潜艇明显震动了几下。
十几秒后,两条重型反潜鱼雷先后达到五十五节的最大航速,朝十多链之外的“郑地”号奔去。
鱼雷发出的噪声非常响亮,根本无法掩盖。
“敌艇左向……正在加速……敌艇发现鱼雷了。”
听到电子军官的话,汪誉涵只是点了点头。
十链等于一海里,鱼雷以五十五节的速度航行,再过四十多秒,就将启动主动声纳导引头,开始搜索攻击目标。
“郑地”号的最多能跑到二十节,而且加速性能并不优秀,鱼雷进入自导阶段时,最多航行半海里。此时,鱼雷与潜艇的距离不到一海里,而鱼雷主动声纳导引头的工作距离在五海里以上。
“老汪……”
“什么都不用做,耐心等待就行了。”
牧浩洋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就没再多问。
“郑地”号确实发现了从后方袭来的鱼雷,而且立即进行规避。可惜的是,常规潜艇就是常规潜艇。虽然立即左转加速,但是此处海域水深也就六十米左右,“郑地”号的潜航深度是三十五米,龙骨离海底不到三十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潜艇根本逃不出鱼雷的攻击范围。
听到从“郑地”号上反射回来的声纳拍击声,汪誉涵松了口气。
两条鱼雷均已锁定目标,正在迫近目标。
留给“郑地”号的时间开始以秒计算,“郑地”号能做的,只是在最后关头释放噪声干扰弹与鱼雷诱饵。
只是,水深太浅了。
干扰弹在制造出气泡幕墙前就会落到海床上,使气泡无法散开,也就无法制造出足够大的气泡幕墙。诱饵无法把鱼雷导向深海,只能让鱼雷花点时间再次搜寻攻击目标,然后再次发起攻击。
汪誉涵不想与韩国潜艇交战,不是他没有胆量,而是这种战斗就像两个快枪手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决斗,比的是谁出手快。
这次,他占到便宜,下次呢?
燃烧的海洋 第四十八章 反潜战
.对付“孙元一”级这种排水量不到两千吨的潜艇,一条航空鱼雷就足够了,更何况两条重型鱼雷。
第一条鱼雷击中“郑地”号尾部,爆炸点在推进舱下方。
爆炸产生的巨大力量首先把潜艇尾部抬起来,在潜艇下方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气腔。随着爆炸能量完全释放出来,空气腔破裂产生的吸附力把潜艇拽了回来。潜艇接近海底时,海水受到挤压产生的排斥力,再次把潜艇抬起来。
三番两次折腾下来,“郑地”号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时候,第二条鱼雷到达,准确无误的击中了“郑地”号。
鱼雷的近炸引信没有工作,由碰炸引信引爆。命中点在指挥台围壳后面,聚能射流打穿耐压壳,高温射流在潜艇内部迅速膨胀,炸毁了整个水兵舱与指挥舱,抛掉指挥台围壳的后半部分,在潜艇背部留下一个直径三米的大窟窿。
第一条鱼雷击沉了“郑地”号,第二条鱼雷则葬送了“郑地”号的三十五名官兵。
从海面上看,第二条鱼雷爆炸产生的迹象更加明显,抛起的水柱高达数百米,随后海面上出现大量潜艇的碎削。
这个现象,立即被一百多公里外的预警机看到了。
虽然爆炸地点离“郑地”号的巡逻海域有几十海里,但是在黄海中线东侧,到韩国本土仅有几十海里。美韩联军不敢大意,韩国空军立即出动两架战斗机,韩国海军也派出一架海上巡逻机。
接下来几个小时内,还爆发了三场海战。
除了“郑地”号,还有两艘“张保皋”级被击沉,最精彩的战斗发生在一艘636型潜艇与一艘“蔚山”级护卫舰之间。
美军轰炸金日正的住所后,这艘636型潜艇从青岛出发,前往济州岛北部海域。
按照北海舰队的安排,该艇在济州海峡潜伏巡逻,监视过往船只,特别是驶往韩国西部港口的舰船。
因为只是一艘常规潜艇,所以该艇到达潜伏海域后,每天晚上都会把通气管伸出海面。
前几个晚上,还没什么问题。用过往船只做掩护,潜艇在上浮充电时没有被韩国的巡逻舰与巡逻机发现。
战争爆发后,情况就没这么乐观了。
韩国海军加强了在釜山海峡与济州海峡的巡逻力度,派遣舰艇为船只护航,空中的巡逻机也多了起来。
大概十多个小时前,该艇在上浮充电时遇到了一艘韩国海军的“蔚山”级护卫舰。
虽然该艇紧急下潜避开了护卫舰,随后高速机动离开护卫舰的反潜搜索范围,但是韩国护卫舰不依不饶,出动反潜直升机投放了数十枚声纳浮标,还投掷了上百枚深弹,大概把它当成了人民军的小型潜艇。
潜艇的处境并不凶险,“蔚山”级是老掉牙的护卫舰,反潜能力不怎么样。
因为护卫舰还有其他任务,所以潜艇只需耐心等待一两天,等护卫舰离开后,就能上浮充电,或者调头返航。
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改变了平静的局面。
该艇收到命令时,那艘“蔚山”级护卫舰已经离开,前往济州海峡东部迎接一支从釜山出发,前往仁川的运输船队。
按照韩国海军的安排,护卫舰把船队护送到海峡西端,然后由反潜巡逻机掩护。
在反潜护航上,韩国海军的认识非常清楚。黄海水深过浅,既限制了潜艇,也限制了反潜舰艇的作战使用。
严重的背景噪声,大大降低了反潜战舰的搜索范围。
潜艇呆在稍远一点的地方,能用反舰导弹攻击护航战舰,而“蔚山”级没有防空与反导能力。把具有防空反导能力的“文山大王”级与“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派去反潜,又大材小用。
反潜巡逻机成了最合适的反潜平台。
此时,663型潜艇正在海峡西端向西航行,准备在黄海中线附近上浮充电,避免与韩国战舰再次接触。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两艘舰艇不会遭遇。
黄峙博下达的命令让636型潜艇留了下来,而黄海海域的战斗,让那艘“蔚山”级护卫舰继续向西航行。
探测到韩国护卫舰后,636型潜艇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攻击水面舰艇,用不着使用攻击声纳。用被动声纳测出目标的大致航向,就能发射尾流自导鱼雷。
为了保险起见,636型潜艇没有立即发起攻击,在韩国护卫舰西南方向上以相同的航向航行了十几海里,用侧舷声纳测绘目标的准确航向,为鱼雷输入火控数据。因为水面舰艇在受到潜艇威胁时,会采用z字型航线避免受到的攻击,所以韩国护卫舰肯定会在某个时候转向,而这就是663型潜艇发起攻击的时机。
也就是636型潜艇等待机会的时候,战斗打响了。
率先发起攻击的不是中国潜艇,而是一艘潜伏在楸子群岛海域的朝鲜潜艇!
肯定是一艘小型潜艇,一次发射了两条鱼雷,而且都是前苏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研制生产的直航鱼雷。
如此草率的攻击,收获的不是战果,而是灾难!
韩国护卫舰立即加速转向,避开射来的鱼雷,随后扑向朝鲜潜艇,还紧急出动了一架反潜直升机。
636型潜艇没有错过韩国护卫舰转向的大好时机,一口气发射了四条鱼雷。
两条射向韩国护卫舰,两条射向船队最前方的韩国海军运输船。
四条鱼雷都选择了较慢的航速,以降低噪声,避免被韩国护卫舰发现。
因为护卫舰已经转向扑向朝鲜潜艇,所以离得更近的运输船首先被鱼雷击中。
突如其来的爆炸,提醒了韩国护卫舰,随后护卫舰上的声纳兵发现了逼近的鱼雷。韩国舰长没有立即想到这是中国潜艇发射的鱼雷,而是认为进入了朝鲜潜艇的伏击圈,附近还有几艘小型潜艇。
运输船队立即疏散,护卫舰也以最块的速度冲向浅水海域。
反应最快的,还是那架刚刚升空,正向楸子群岛飞去的反潜直升机。因为南面的威胁更大,所以这架直升机立即调头转向。
636型潜艇没有坐以待毙,发射鱼雷后就快速向西北方向航行。
因为舰艇产生的尾流会在浅水中迅速衰减,近岸浅水区域还会严重干扰鱼雷的声自导系统,所以射向韩国护卫舰的两条鱼雷没能命中目标,在离护卫舰大概一百五十米的地方撞上了礁石。
韩国护卫舰像是发了疯的牧羊犬,很快就杀了过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机动到西面的636型潜艇再次向韩国护卫舰发射了两条鱼雷,一条尾流自导、一条线导。
大概受前两条鱼雷失的影响,这两条鱼雷出管后就以五十五节的最高速度航行。
鱼雷发出的巨大噪声,立即被反潜直升机抛出的声纳浮标发现。
韩国护卫舰再次机动规避,反潜直升机则转向攻击636型潜艇。
受到威胁,636型潜艇立即切断导线,让鱼雷以尾流自导模式自行完成攻击,随后开始机动规避。
这次,双方指挥官的决策,对战斗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到这个时候,韩国护卫舰舰长仍然认为攻击他们的是一艘人民军的小型潜艇,射来的是直航鱼雷,所以没让护卫舰转向范围浅水海域,而是朝潜艇所在方向驶去,也就是迎着鱼雷而来。
让韩国舰长做出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两条鱼雷。
采用尾流自导的鱼雷,出管后都以直线航行,进入目标尾流区后,才会沿着尾流追击目标。
护卫舰上的韩国官兵也证实了这一点。
追击636型潜艇时,两条鱼雷都从护卫舰左侧驶过,然后在护卫舰后方大约三海里处突然转向。
到这个时候,韩国护卫舰离浅水海域数海里,而且鱼雷在护卫舰与浅水海域之间!
就算护卫舰立即调头,都无法在被鱼雷击中之前进入浅水海域。
最后关头,韩国舰长放弃攻击那艘“朝鲜潜艇”,让护卫舰全速转向,冲向浅水海域。
这个决定,没能拯救护卫舰,却拯救了护卫舰上的一百多名官兵。
第一条鱼雷在护卫舰后方大约五米处爆炸,冲击波打掉了螺旋桨、震坏了推进轴,在护卫舰的屁股上留下一个大窟窿。第二条鱼雷命中护卫舰的首部,炸掉了整个舰首,炸死数十名官兵。
如果护卫舰没有转向,第二条鱼雷很有可能在龙骨下方爆炸。
对于这艘排水量只有二千三百吨的战舰来说,肯定会被相当于四百五十公斤**的战雷头炸成两截。
护卫舰没有立即沉没,上百名官兵获得了宝贵的逃生机会。
此时,636型潜艇已经避开了反潜直升机的攻击。
发射鱼雷后,636型潜艇没有扬长而去,而是朝着直升机驶去。
此举证明,潜艇艇长非常冷静。核潜艇都跑不赢反潜直升机,更别说电能即将耗尽的常规潜艇。他把赌注全部押在这架之前去攻击人民军潜艇的直升机上,准确的说是直升机携带的反潜武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