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当然,这么好的东西,肯定得推广应用。你想想,如果能够推广应用,暂且不说别的影响,只需用在航天领域,会有什么结果?”
“毫无疑问,能量就不再是束缚我们的主要因素了。”
“正是如此,而且不仅仅如此。”
陆雯笑了笑,说道:“从理论上讲,只需完全屏蔽重力辐sh,宇宙飞船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到光。”
“没办法过光?”
“现在的理论研究表明,光不应该叫‘光’,而应该叫‘重力辐sh度’,即重力辐sh的度就是光。如此一来,就算完全消除了某一个方向上的重力辐sh,所能达到的最大度就是光。”
“这也足够了。”
“确实如此,以我们现在的手段,即便不惜工本,也最多只能达到光的十分之一,而且减愈加麻烦。”
“你想想,如果……”
“问题是,这只是美好的设想。”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受ji辐sh利用的是原子核里的能量,与核能一样,是把屏蔽材料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这……”
“实验已经证明,我们制造的屏蔽材料已经生了变化。”
牧浩洋锁紧了眉头,似乎不大明白陆雯的意思。
“最初,主要材料是几种锕系元素。在进行了两次实验之后,觉已经有十分之一的元素生了衰变。今天进行的是第三次实验,等下就能拿到元素丈量结果,恐怕衰变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你的意思是……”
“衰变之后,就没有屏蔽效果了。”
“这……”
“说得间接一些,这是一种把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愈加有效的手段,而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还远没达到应用的程度。根据我的估计,一张厚度为十五微米的材料,在受ji辐sh下只需要三十秒钟就能衰变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说明什么?”
“知道制造这点东西,花了多少时间与多少金钱吗?”
牧浩洋一愣,他还真忽视了这个问题。
“这么说,这些材料的价值是黄金的百万倍。”
“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不但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即便生产出来了,也没有多少用。”
“可是……”
陆雯压了压手,说道:“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找对了方向,就像迈特纳觉了铀元素会在衰变中释放能量一样。”
“这有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做个比喻。迈特纳觉了铀在吸收了中子之后,会衰变为其他元素,当时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至少需要一百年,才能制造出原子弹。结果是,仅仅十多年后第一枚原子弹就问世了。”
“你的意思是,希望获得军方投资。”
“这也是我叫你来的原因。”
牧浩洋笑了笑,他早就料到了。
“也许,对我们来说,十多年并不充足,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的觉肯定能改变整个世界。”
“关键是,这个觉能否产生实际作用。”
陆雯沉默了一阵,说道:“我也不敢保证,终究科学研究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而且我们严峻欠缺理论上的支持,现在只能采用笨办法来处理问题。可是,很多科学研究都是靠笨办法找到出路的,爱迪生在试验了一千多次之后才明了白炽灯。只需找对了方向,我们就应该加大投入。”
“明显,这无法说服我。”
“我知道,所以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情。”
“什么?”
“关于重力辐sh理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没有得到广泛承认,但是我们的对手肯定也在做相关研究。”
“这……”
“也许,我们的觉比不上原子弹,但是影响绝对不比原子弹差。说得间接一些,如果美国率先取得突破,我们在技术领域的优势将dng然无存。别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日本都在设法制造原子弹,如果先制造出原子弹的是德国、或者日本,恐怕这场战争的结果就将截然不同了。”
“你在要挟我?”
“不是我在要挟你,而是现实就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优势,还不足以使我们高枕无忧。”
这下,牧浩洋沉默了,因为他知道,陆雯说得没错。。.。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导火索
卷八战火烧四方第一百三十五章导火索
第一百三十五章导火索
与陆雯谈过后,牧浩洋没有立即答应提供经费赞助。[bsp; 在这个问题上,牧浩洋不会轻易做出决断,哪怕陆雯是他老婆,他也不会拿军费开支开玩笑。
要知道,真要把赌注押在陆雯的项目上,科研拨款就不是小数。
具体需要多少,不但牧浩洋心里没底,连陆雯都不清楚。只有一点能够肯定,如果要达到实用化程度,肯定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科研经费。当然,这是有历史经验能够借鉴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搞的“曼哈顿工程”花掉了四百亿美元,而当时的四百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万亿美元。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搞的“阿波罗工程”花掉了上千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数万亿美元。
如果没有可行xng,那么所有科研投入都将白费。
至于实用价值,牧浩洋心里非常有数。
回到总参谋部后,牧浩洋召集戚凯威、母祁铁、周渝生、章y廷、庞跃龙等人,商讨了这件事情。
与牧浩洋一样,几位将军都认为应用前景着m,可是又没有任何把握。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军方应该在原则上支持陆雯的科研工程,只是需要更确切的情报证明该项目具有展前景。
说得准确一点,就是加入美国也在搞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迟疑的了。
到了三月初,李明阳提交了第一份综合情报。
虽然没有获得间接证据,但是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国防预算与实际开支,李明阳给出了一个明确结论,即在过去四年间,至少有一万三千亿美元的国防开支去向不明,还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已拨经费没有用到实际项目中。也就是说,美国在过去四年中,至少为秘密军事科研项目投入了三万三千亿美元。
明显,这不是一笔小钱,而且不可能用在任何一种秘密装备上。
要知道,即便美国秘密开某种新式战斗机年内的经费投入也不过数千亿美元,根本要不了数万亿美元。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肯定存在某项、或者某几项高级科研项目。
仅仅一个月后,陆雯送来了一条重要消息:麻省理工大学的戴维森教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刊登了一篇细致论述重力场理论的文章,对“重力辐sh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而且得到了学术界的支持。
明显,美国也在“重力辐sh”理论上取得了严峻突破。
虽然与中国科学家没有公布的论文相比,戴维森教授的论文算不了什么,以至能够说比较肤浅,还没有涉及到实际应用,但是这篇论文打破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还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戴维森教授参与了美**方的多个科研项目。
按照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戴维森是美**方的特聘科学家,每年从美**方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毫无疑问,他肯定在为美**方服务。
四月五日,清明节这一天,牧浩洋借吊唁傅秀波的机会,把赞助陆雯进行科学研究的演讲交给了黄瀚林与杜小蕾。
黄瀚林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终究这是军事科研项目。
关键是,杜小蕾认为投入这么多的钱去搞一项谁也不知道结果的科研工作,能否有这个必要。
要知道,二零五二到二零五三财年度的国防预算已经占到中央政fu总开支的百分之五十二了,如果额外增加一笔科研开支,除了得修改国防预算总额之外,还得对已经申报的项目进行调整。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国防预算已经榨干了中央财政,增加预算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按照杜小蕾的说法,就算她不反对,全国代表大会也会反对。
摆在牧浩洋面前的问题是:要想获得这笔预算,就得压缩其他国防开支,以至得砍掉一些军备项目。
四月六日,牧浩洋再次召集军兵种参谋长,商讨预算的事情。
虽然几位将领都表示应该支持陆雯的科研项目,但是在调整预算的问题上,谁都不想做出太大牺牲。
搞到最后,牧浩洋只筹集到了不到一千亿元。
明显,这离陆雯的要求差得很远。
按照陆雯制订的科研规划,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至少需要投入两千五百亿元,才能完成基础准备工作。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牧浩洋找到了已经退休的黎平寇。
当然,他的目的不是让黎平寇把退休工资捐献出来,而是希望黎平寇能够说服盛世平等民间资本家。
说服盛世平并不难,作为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非常清楚这项科研的前景。
问题是,盛世平需要牧浩洋证明他的投资有意义,而不是像搞可控聚变一样,被军方挪做他用。
六月底,国际物理学会学术期刊刊登了一篇由一百多名中国物理学家署名的论文。
这篇论文,从根本上论证了原子在受ji状态下,能够产生电磁场叠加效应,从而在物质内部形成强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且由此理论推导出,在原子能在受ji状态下自然释放出原子能。
七月初,盛世平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条件,答应提供科研资金。
此时,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引了空前的争议,重点不是理论本身能否成立,而是如何实现。
当然,有一点非常明确,即中国科学家肯定掌握了实验结果。
说得间接一些,中国肯定制造出了具有受ji能力的材料,而且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论文中提到的理论。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只是希望借此说服盛世平。
他并没想到,这篇论文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根据战后披l的消息,在此之前,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主要集中在理论领域。必须承认,美国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实力远远过了中国,戴维森教授也才能在中国物理学家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可是在应用研究领域,因为美国当局在最初的时候不大重视,所以比中国差得多。现实上,当时很多美国的物理学家依然认为,戴维森提出的理论并不成立,即“重力辐sh”只是一种谬论,存在严峻的欠缺,根本不可能推翻广义相对论。
问题是,在中国科学家表了论文之后,情况出现了严峻转变。
现实上,这篇论文不是推翻广义相对论,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注释了广义相对论,或者说是完善了广义相对论。这就好比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没有推翻牛顿力学,只是在宏观与微观尺度上对世界做出了愈加精确的注释,而在大部分应用场合中,牛顿力学仍然具有足够高的精确度。
当然,这篇理论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其应用前景上。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重力辐sh”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找到了屏蔽手段,那么人类文明将从此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如此重要的科学觉,美国肯定不会失之交臂。
问题是,在该领域,美国与中国的差距确实非常明显。
要知道,到二零五二年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依然没有掌握制造屏蔽材料的方式,以至对基本原理都不够了解,而陆雯领导的科研机构已经在四年前取得突破,而且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屏蔽材料。
这好比还在研究铀矿的科学家与已经开始提炼浓缩铀的科学家之间的差距。
由此引的结果就是,美国当局在衡量中美两国的技术实力的时候,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判断。
根据战后披l的资料,二零五二年七月份,美国联邦政fu委托外交事务咨询委员会召集上千名知名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对中国科学家表的论文进行评估,然后向白宫、国务院与国会国防委员会等几个机构提交了评估演讲。
虽然这份演讲在战争期间遗失,但是根据参与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家回忆,当时得出的结论非常悲观,一些科学家以至认为,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决定xng的突破,已经掌握了重力屏蔽技术,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内达到实用化程度,而美国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就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美国举全国之力,也不见得能够赶中国。
至于由此带来的影响,美国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愈加悲观。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中国能在五年之内掌握重力屏蔽技术,达到实用化程度,肯定会先应用在军事领域,而中国也将据此获得绝对的军事优势,以至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完全击败美国。
用一些美国科学家的话来说,中美在该领域的差距,就像原始人与现代人的差距。
毫无疑问,美国很难追上中国。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美国要么心甘情愿的承认失败,接受由中国领导的新世界,降级为二流国家;要么在中国全面掌握重力屏蔽技术之前动战争,利用微弱的优势一劳永逸的处理问题。
对政治家来说,第二种选择也不太乐观。
原因很简单,战争只会刺ji中国,迫使中国在科研领域投入更多的力量,更快的掌握**xng技术。
可是,控制美国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各大财团。。.。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别无选择
.第一百三十六章别无选择
从根本上讲,中美基本矛盾不在政治上,而是在经济上。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傅秀波执政的时候,中国领导阶层就有了共识,即中国要想超越美国,首先就得打破由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国必须由游戏参与者变成规则制定者,才能取代美国。
这个共识,直接决定了中国在接下来三十多年间的基本政策。
显然,这里说的规则,不是政治与外交原则,而是利益分配原则,即由谁来决定如何分配全球利益。
从根本上讲,这与政治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经济层面上的矛盾。
要知道,自从工业**之后,西方集团已经统治全球数百年,即便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是西方集团之间的斗争,东方文明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国际经济领域根本没有发言权。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西方世界领袖,但是最根本的东西并没发生改变,即真正主宰美国的依然是以财团为首的西方既得利益集团,而其根本目的依然是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科技等等手段,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权。
随着中国迅速崛起,西方集团主掌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
对西方集团来说,结局只有两个:一是战胜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集团,继续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权,保持西方国家的领先地位;二是败下阵来,把主掌全球利益分配的权力移交给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集团。
显然,对西方集团来说,后者意味着毁灭性的结果。
要知道,在国家与民族的斗争中,或者说在文明的斗争中,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东方集团在对待竞争对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怜悯。就算西方集团不会考虑民众受到的影响,也会拼死捍卫既得利益。
从这个层面上讲,中美矛盾根本以和平方式化解。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两个超级大国一步步的走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西方集团的表现丝毫不比东方集团差,而在其中起到领头羊作用的正是西方财团。
从某种意义上讲,渴望战争的不是美国政府,而是主宰美国的财团。
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财团就开始行动。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早在二零三五年,美国的六大财团就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通过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费的方式加快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把美国的战争潜力释放出来。
表面上看,这是还利于民。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财团降低了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让了出来,从而使劳动者获益。
可是从长远来看,这是财团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国国内经济不振,那么在与中国的军备竞赛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财团将随同美国消亡而完蛋。
在历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纪八零年代,里根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的企业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国内消费水平空前高涨,使美国保持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而美国的军备扩张也在这十年内达到巅峰,最终使前苏联在巨大的军备竞赛压力下轰然倒塌,使美国兵不刃血的打赢了冷战。
这次,美国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
事实上,也正是从二零三五年之后,美国迎来了二十一世纪增长速度最快、周期最长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扣除全球自然灾害期间的三年,从二零三八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几年还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国内消费市场也因此急剧膨胀。
可以说,在这十多年里,美国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的军费开支连年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一直在经济增长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财年度,美国的国防预算已经占到联邦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六,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七,而预计下一财年度的国防开支将占联邦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与中国一样,巨额军费开支,已经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虽然从理论上讲,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预期的高,因为中美是地区经济中心体,军费开支在很大的程度上转嫁给了其他国家,比如在美洲经济共同体中,美国一直是出超国,即通过大量发行美元,从经济体内的其他国家掠夺资源,满足本国的发展需求,但是国防开支肯定会在某个时候达到临界点,导致经济崩溃。
对财团来说,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引发战争。
由此可见,不管有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都在所难免。
到了二零五二年,中国在“重力辐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只是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到这个时候,西方集团已经认识到,美国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在某些领域,美国依然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美国不但没有优势,反而有足够明显的差距。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不冷不热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美国就将彻底丧失领先地位,而且将在数年之后,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对西方集团来说,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唯一的选择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八月底,也就是外交事务委员会把评估报告提交给白宫后不久,美国总统就召见了六大财团的主要负责人,在白宫商讨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问题。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西方财团操作政治的直接结果。
原因很简单,在白宫与国会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外交事务委员会本身就是西方财团成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不是为政治家提供建议,而是为财团服务。更重要的是,该委员会本身就主宰着美国的政治。别的不说,在美国的历届联邦政府中,来自该委员会、以及由该委员会推荐的部长级官员所占比例一直在半数以上,而且主要控制国防部、财政部等重要部门,而在白宫幕僚中,半数以上也是由该委员会推荐的,且主要是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顾问与经济顾问等重要角色。
由此可见,主宰美国的正是以财团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政治家与利益集团代言人得出了一个共同结论:中美全面战争在所难免,而且越早爆发对美国越有利。
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首先在军事层面上,中国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已经加快了军备步伐,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舰队规模。
到二零五零年的时候,随着第一批“泰山”级航母下水,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军的百分之七十,回到了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前的水准。更重要的是,中国战舰的平均役龄比美军的短得多,因此在作战性能上比美军的高得多,双方舰队在总体作战能力上的差距更小。
按照外界估计,在四艘“泰山”级服役之后,中美海军的差距将变得微乎其微。
显然,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军事优势主要集中在海军上,而且美国的国防重点也是加强对海洋的控制。
如果美国海军失去了优势,那么美国就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中国。
到二零五二年初,随着四艘“泰山”级完成舾装,开始海试,美国海军受到的压力明显增强了不少。
至于陆军方面,美国根本没有优势。
当然,美国当局也不太重视陆军,因为在几乎所有美国人眼里,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足够了。
1...369370371372373...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