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毫、基因工程技术、核能等等.最初都是以军事需求为主的科研项目。”
傅秀波说到这的时候,其他人都朝黄峙博看了过去。
“既然大家都在这里,我们不妨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见到时机成熟,傅秀波朝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黄将军,你的人都来了吧?”
“就在外面。”
“请他们进来吧。
黄峙博没多罗嗦,亲自出去把牧浩洋等人叫了进来。
见到这么多领导人在场,牧浩洋等人都有点惊讶。只是没人表现出来,毕竟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虽然主要观点是牧浩洋提出来的,但是在做报告的时候,戚凯威成了主角。
没什么好奇怪的,戚凯威的地位本来就比牧浩洋高得多,让陆军少将去说,也更有说服力。
随后,母祁铁、牧浩洋与章玉廷分别介绍了与各自军兵种有关的科研问题。
最后由陆变出面,对四个军兵种的科研工作做了总结。
因为向最高领导人汇报,而傅秀波他们又没几个真正懂得科研,所以在介绍时,没有提到太多的技术问题,而是强调了科研项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军事建设的帮助,以及科研的难度。
做完介绍,牧浩洋他们就被秘书请了出去。
他们只负责介绍情况,决策是领导人的事情。
当然,只要高层领导做出决策,接下来的工作还得由他们负责。
与陆变预料的一样,在科研、特别是基础科研与应用科研领域,傅秀波等人产生了严重分歧。原因与陆变说的一样,如果把科研重点放在军事领域,而且高度重视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就得对国家基本战略进行调整,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处理外部事务,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表现得更有进攻性。
这绝对不是科研的问题,而关系到国家的总体战略。
燃烧的海洋 第六章 定论
.讨论进行了几个小时,除革陆风烈与黄峙博,其他人都发夹劾噫见。
最高领导人丰,仍然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三派。以傅秀波为主的支持军方的意见,即重点发展军事科研项目,然后用这些项目的红利来支持其他科研项目,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科研工作。
以易援朝为主的则明显反对把重点放在军事科研项目上,更加强调面向经济的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以文廷贵为主的保持中立,不过着重强调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
“我赞同老文的观点,基础科学至关重要,没有扎实的功底,我们在应用科学领域做出的努力不会有决定性的回报。”傅秀波非常清楚,文廷贵偏向于军方,只是为了维护领导集体的团结,没有明确表态,而是借基础科学让傅秀波获得反击的理由口“但是俗话说,弃多大的力量办多大的事。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更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除了少数公益基金之外,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把成百上干亿的利润用来搞基础研究。因为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应该由政府牵头、政府资助。可惜的是,以现在的科技发展模式,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大范围的基础科研工作。即便改变科技发展模式,政府资源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也需要数十年才能追上美国。显然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美国也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在我们取得成果之前就会被美国绞杀。”
文廷贵叹了口气易援朝没有急着发表意见。
“显而易见,新一轮军事革命即将到来,而且很有可能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各位都知道,我们投巨资建立了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预示了新的科技革命即将到来。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之内,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毫无疑问,只要国家还存在、只要民族还存在任何科研成果都会首先应用到军事领域。我们能够等到基础科研取得突破之后,再加强军备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五年之内,我们被迫卷入两场战争。在未来五年、十年之内谁能保证我们不会再次被美国推入新的战争刁”
这下,易援朝夹加无言以对。
二部提供的情报已经证明,东海冲突并没让美国收手,除了武装日本,以及帮助签署了同盟条约的菲律宾加强武装,美国正在积极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展开军事合作。
只要时机成熟美国随时可以利用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矛盾,制造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能避免卷入下一场战争,就得尽快做好战争准备,就得让科研工作为军事服务。”傅秀波长出口气,说道“,这不是战略选择上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发展之路。除非美国肯向我们妥协,承认我们的崛起不可避免,心甘情愿的与我们分享利盖,不然就没有第二种办法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不可否认,和平发展什么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和平与否不由我们决定。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那么,有没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但要加强国防力量,还要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座的十一人中,除了老陆与峙博同志,其他都多少懂点经济。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援朝同志说得没错,如果科研不能为经济服务,就没有内在动力。可是科学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吗?答案是否定的,经济要想发展,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技术无法提供的条件,比如资源、市场、金融主导权、国家影响力等等。在必须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前提下,后者显得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拥有十五亿,不久将超过十六亿人口的国家,我们能够照搬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无数遍,也请专家学者做过研究。得出的答案无一例外的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适合我们,但是我们仍然得受经济的基本活动规律限制。
“毫无疑问,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强大的金融主导权与更加广泛的国家影响力。
“那么,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获得这些椎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呢?
“棒望美国吗?
“如果可以,相信在坐的各位会跟我做出一样的选择
,因为国家的使命.不是打赢多少场战争.也不是把军队派往世界各地,而是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让我们的民族得到更多的尊重。
“可惜的是,这五年来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美国不能指望。如果让所有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也将不可避免的衰落。
“美国不会主动放弃霸权,也就不会让我们和平崛起。
“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用一切手段来捍卫与实现国家民族利盖,必要的时候,不惜采用战争手段。
“短期内,我们必须以军事为重。”
一口气说完,傅秀波喝了几口水,其他几位领导人都沉默了。
“即便如此,我们也得对科技发展做好规划。”易援朝不得不妥协,毕竟在领导层,他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傅秀波。“我仍热认为,科技发展得为经济服务,哪怕短期内得为军事服务,今后也得为经济服务。”
“援朝同志,你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傅秀波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因为他在前面就做了解释。
易援朝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当然,现在讨论的,只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傅秀波看了眼黎平寇,说道“,在应用科学领域,我们不用过于操心口”
“我跟盛世平等人商讨过,他们愿妻资助大部分应用科研项目。”
黎平寇这么一说,易援朝更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
“他们的承诺有保证吗?”文廷贵问了一句。
“当然有,我......”
傅秀波压了压手,说道:“首先,我们不用怀疑民族企业家的动机,他们已经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获得了足够多的好处,早已把国家利盖放在首位。其次,只要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对外战略,就能帮助民族企业走向全世界口最后,我们会通过法律、政策等方式制约民族企业,让他们兑现承诺。”
“除了企业参与科研工作之外,主要还是通过公益基金来推动科学发展。”黎平寇对傅秀波的话做了解释。“因此,我们要对现有的政策做出调整,比如放宽限制,给予公益基金更多的活动空间,让更多的企业家愿意参与公盖事业。又比如,我们得建立一套全新的监督模式,让社会来监管基金的运作情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快出台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民族企业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果,让更多的民族企业愿意花钱进行科研工作。”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事情,得尽快落实。
”文廷贵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转变。
“看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傅秀波笑了笑.说道“,行政上的事情仍然由国务院负责,因为平寇同志与民族企业家关系密切,所以我觉得让他来负责比较合适。廷贵同志,你觉得如何?”
“这样最好不过。”文廷贵立即答应了下来。
“立法方面也要抓紧,先出台行政法规,在部分地区试点。搞出成绩来后,再推广到全国,并且出台相应法规。”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因为涉及到民族企业,所以在立法的时候,得充分征求企业家的意见。”
傅秀波这么一说,黄瀚林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
“至于政府主导的科研项目,因为偏向于军事应用,所以我建议由草方牵头.科技部等部委协助,各位有意见吗?”
显然,不会有人当着陆风烈与黄峙博的面提出反对意见。
“科技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所有工作都得向我汇报,廷贵同志与援朝同志也要参与进来,积极协调各部门。”傅秀波做了最后的安排“,对我们来说,时间非常宝贵。不管是五年之后、还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再次面对战争威胁,我们都不希望输得一干二净,相信下任元首也是如此。”
这下,易援朝更加没什么好说的了。
虽然还没有正式确定接班人,但是易援朝作为国家副元首,按照不成文的规定,他将是下任国家元首。
傅秀波开创了大好局面,不管谁做上去,都不希望成为民族罪人。
更重要的是,外来威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迫切。再过两年多,傅秀波就将离开元首府,不用为今后的事情承担责任。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正是有机会接班的易援朝等人。
燃烧的海洋 第七章 实干阶段
.七月二十三日,文廷贵飞赴夏威夷。
第二天,在美国国务卿帕克斯与二十多个国家大使的见证下,文廷贵与喜田多一郎正式签署了《中国与日本停止东海争端军事冲突全面协议》,正式宣布永久性停火。随后傅秀波与日本明裕天皇在该协议上签字,标志着中日双方正式放弃军事行动,将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纷争。
当然,这不是战争爆发前的基础。
按照协议约定,中国将收回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双方对东海专属经济区提出的主权要求将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在争议海域内,双方享有同等的捕捞权,并且由双方渔业机构商讨决定捕捞限额。
最重要的是,中国放弃了赔款等要求。
只是,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份停战协议,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
虽然双方都承诺通过谈判解决纷争,但是没有保证谈判不会破裂。此外,美国也以停战谈判组织国的身份,出面承诺维护东海的和平与稳定,可是美国不可能公平公正,和平也就不会长久。
当天,就有新闻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这与其说是一份停战协议,还不如说就此吹响了中日全面军备竞赛的号角。
签署协议后,文廷贵当天就离开了夏威夷。
喜田多一郎没有返回东京,而是与帕克斯进行了秘密会晤,随后与美国签署了一份涉及到数百亿军事订单的军火合同。
虽然直到离任前,喜田多一郎才公布了这份合同,但是从七月底开始,美国就在为日本提供重建军事力量的武器装备。
文廷贵也没有回国,而是顺道访问了一些“友好国家”。
名为顺道,实际上绕了地球一圈。他出访的第一站是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然后去了阿根廷与智利,到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北苏丹与埃及转了一圈之后,又去了欧洲,先后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奥地利与波兰进行了国事访问,飞到莫斯科之后又与俄罗斯总统进行了单独会晤,然后经伊朗、沙特与巴基斯坦回国。在此期间,易援朝还对泰国、缅甸与东帝汶进行了国事访问。
如此密集的外交行动,主要就是为了收获战争果实。
在委内瑞拉,文廷贵拿到了一份总价值一百二十亿美元的军火订单。在比勒陀利亚,他与南非总统签署了数份意义重大的经贸合同,其中包括与南非共同开发一种面向国际市场的轻型战斗机。到了欧洲,文廷贵与法德意等国首脑商讨了中欧长远合作的问题,承诺积极推动中欧贸易与民间往来。在莫斯科,文廷贵则拿军事技术换到了大批资源,双方均承诺在未来十年之内,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五千亿美元。在伊朗与巴基斯坦,更是获得了金额极为可观的军火合同,巴基斯坦还主动提出增加在中巴军事项目上的投资。在沙特,文廷贵打开了这个由美国长期霸占的军火市场,不但与沙特国王进行了面对面的会晤,还用军火换来了油田开采权。
事实上,文廷贵最大的收获就在伊朗与沙特。
在德黑兰,文廷贵通过帮助伊朗完善国防工业,得到了最为重要的回报,即伊朗接受人民币为石油与天然气的结算货币。说得简单一点,中国从伊朗采购石油与天然气,将不再支付欧元。更重要的是,支付给伊朗的人民币,最终将通过帮助伊朗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而流回中国。
在利雅得,文廷贵也取得了相似的外交成果。
不同的是,沙特是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用来从中国采购商品,并没有与中国签署建设方面的合同。
半年后,傅秀波在访问加拉加斯的时候,与委内瑞拉签署了类似的协议。
这些直接与大宗商品挂钩的金融协议,可以看成是中美对抗的另外一种方式。
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伊朗把欧元当成石油与天然气贸易的结算货币,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均以美元进行结算。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通过与石油挂钩,美元才保住了霸权地位。
如果与石油脱离关系,作为美联储开出的白条,美元的真实面貌将无处可藏,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必然遭到动摇。
金融斗争也是战争,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军事冲突。
当然,这场战争更加漫长。
八月中旬,文廷贵回到北京时,黄峙博已经向傅秀波提交了军事科技发展报告,明确了具体问题。
牧浩洋负责海军事务,也就负责起草与海军有关的科研项目。
按照牧浩洋提出的科研发展规划,通信、信息获取手段、指挥网络与电磁对抗能力最为重要。
显然,这不仅仅是海军的问题,也是陆军、空军与二炮的问题。
在具体层面上,海军最需要重点发展的就是远洋兵力投送能力,即能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
涉及到具体问题,做主的就不是牧浩洋了。
七月底,腾耀辉调回总参谋部,负责海军发展。
虽然还不是海军司令,但是要不了几个月,他将出任海军司令,而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履行海军司令的职责。
毫无疑问,腾耀辉把重点放在了舰队上。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并不赞成这么做,因为在六月底的演习中,已经证明舰队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此外,东海冲突也证明,在恶劣电磁环境下,舰队极易遭到空中打击。
问题是,没有任何一种海上力量的兵力投送能力超过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
在海洋战场上,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制海力量。虽然其他兵种对航母构成了严重威胁,比如性能先进的潜艇、以及规模庞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这些兵种只能破坏由航母控制的制海权,无法从根本上夺得制海权,更不可能在没有航母支援的情况下守住制海权与利用制海权。
如果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航母战斗群将是不二之选。
因为航母只是舰载航空兵的作战平台,所以发展航母远远不够,还要同步提高舰载航空兵、护航战舰、信息指挥系统的作战能力,完善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航母的战斗力。
鉴于航母漫长的建造周期,在海军建设中,牧浩洋既强调了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利用现有装备的重要性。
所谓的现役装备,就是从乌克兰购买,后经全面改装的“黄帝”号。
最初,中国宣称“黄帝”号是一艘以科研、训练为主的航母。事实上,“黄帝”号也确实没有参加过实战。
东海冲突爆发前,“黄帝”号刚刚完成整装训练。
虽然腾耀辉提出过让“黄帝”号参战,但是被黄峙博拒绝了。一是东海战场狭小,没有给航母的活动空间。从长江口到九州岛南端,东海的最大宽度还不到一千二百公里,在岸基战斗机的作战范围之内,航母即便在长江口活动,也容易遭到打击。二是舰载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由j展而来的j15,而且没有像j那样更换电子设备与发动机,战斗力远远比不上j,四十多架的机群规模也很难满足大规模空中作战。三是“黄帝”号在编制上隶属于中央,由总参谋部代为指挥,并不属于任何舰队,而且从未与东海舰队进行过协同作战训练。
随后的高强度战斗证明了黄峙博的判断。
相对而言,在广阔的南海,“黄帝”号更有意义,因此在七月初,黄峙博已经向傅秀波提出,把“黄帝”号派往南海舰队,并且充当舰队旗舰。只是傅秀波还没批准,主要是“黄帝”号的战斗力非常有限。
原因无二,“黄帝”号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差。
在六月底的演习中,即在模拟演习阶段,牧浩洋指挥的“蓝军”成功偷袭了“黄帝”号航母战斗群。
导致“黄帝”号电磁对抗能力差的原因只有一个:大型航母的特殊结构。
因为采用开放式机库,又有众多垂直通道,所以“黄帝”号很难像其他航母那样,进行全面改造,安装完备的电磁对抗系统。
可惜的是,短期内,中国造不出能够替代“黄帝”号的大型航母。
即便能够造出来,“黄帝”号在全面改装后的服役时间也不到十年,远没有达到改造时订下的三十年的最低标准。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延长服役期。
问题是,大规模改造的花费非常高,耗时也不会太短。
如果需要进行船台作业,还会占用建造大型航母的平台。
八月一日,黄峙博批准了由腾耀辉提交的报告,决定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只是明确要求海军拿出完整的改造方案,并且由总参谋部安排相关人员,海军只负责提出改造要求。
一周后,腾耀辉提交了完整的改造方案。
黄峙博也兑现了诺言,安排牧浩洋前往大连造船厂,与厂方就改造的具体工作进行全面协商。
让牧浩洋没有想到的是,黄峙博亲自送他去机场。
:
燃烧的海洋 第八章 扩军浪潮
.黄峙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送牧浩洋去机场,肯定不是为了在路上随便聊几句。
军事变革已经到来,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中**队忙着整顿军备,为二十年内的装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时,其他强国也推出了类似的军备计划。
做为全球头号大国,早在七月初,美国对二零一六年初通过的《国防力量远景规划》做了修改与补充,加快了某些军备项目的发展速度,整合了某些军备项目,也推出了一些新的军备项目。
为了保持全球第一的军事力量,美国的举措非常有力。
按照新的远景规划,从二零二二年开始,美国将对现有的装备进行更换,在二零三七年之前更换所有武器装备,包括在二零一五年才正式服役的f35系列战斗机,几乎同期服役的“福特”级航母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以及第一批次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与全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还在设计的几种装备,比如cgx巡洋舰、ssnx攻击核潜艇与ssbnx战略核潜艇,以及fx战斗机、bx轰炸机与ex综合电子战平台,都将重新设定性能指标。
如此大的动作,只有一个目的:适应未来战争。
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战争已经表现出一些未来战争的特点,比如高强度的兵力应用与恶劣的电磁环境。美韩联军在朝鲜半岛遭到的惨败、以及日本在东海的惨败都证明了同样的问题,即不能适应全新战争方式的军队,将难以在未来战场上立足,更难以在未来战争中取胜。
军事变革势在必行,而且谁占据了先机,谁就能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