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此外,当时离联合舰队大概有一百公里的两艘041型也参加了战斗,分别在四点四十七分与四点五十三分向联合舰队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
联合舰队的二十二艘战舰中,首先遭到攻击、成为重点攻击对象的正是两艘“日向”级直通甲板驱逐舰与四艘防空驱逐舰。
在潜艇眼里,这六艘战舰最大,也最有价值。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零二章 海上屠场
.对水面战舰来说,鱼雷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反舰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用几艘缴获的日本战舰做了测试,证明即便是航空鱼雷,对战舰的毁伤能力都超过了除战列舰主炮发射的穿甲弹之外的其他弹药,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更是反舰的最佳武器。
二十世纪七零年代,美苏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海军还利用退役的战舰,对鱼雷的毁伤效果做了更加全面、也更加科学的测试,证明由磁感应近炸引信控制、在战舰龙骨下方爆炸的鱼雷要比直接击中战舰侧舷的鱼雷更有威力。在最著名的一次实验中,美军用一条重型鱼雷把一艘报废的驱逐舰炸成了两截。根据这些实验得到的数据,美军首先为鱼雷全部安装磁感应近炸引信。
当然,这只针对反舰作战。
在对付潜艇的时候,除了重型反潜鱼雷,轻型航空鱼雷还是以碰炸为主。
美军在近乎实战环境下得出的科学数据,自然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与接纳。
可以说,几乎所有反舰重型鱼雷都配备了磁感应近炸引信,一些比较先进的鱼雷还能在引爆前选择最理想的引爆点。比如俄罗斯的重型鱼雷就会首先攻击战舰的推进系统,在攻击瘫痪的战舰时,才会在龙骨下方引爆。美国的mk48mod7型鱼雷在攻击战舰时,会根据声纳信号的反射强度,找出战舰底部最脆弱的部位,然后在此引爆,确保对战舰造成最致命的打击。
中国海军的鱼雷算不上世界领先,但是至少具备最基本的功能。
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记录、以及幸存官兵提供的消息,最先遭到攻击的是编入第二护卫群的“日向”号驱逐舰,而且击中“日向”号的鱼雷来自西南,也就是“电鳐”号所在的方位。
可以肯定,绝对是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首先,曲少丰肯定会用威力最大的鱼雷对付最大的战舰。其次,第一批发射的六条鱼雷中,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的航速最高,而在“日向”号南面是两艘防空驱逐舰,只有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能够首先击中“日向”号。
只是,这还没有结束。
被两条鱼雷击中后大概五分钟,“日向”号又被两条鱼雷击中,而且四次爆炸释放出来的威力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日向”号挨了四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虽然“电鳐”号在两分钟后发射了第二批鱼雷,但是在最多只能攻击十五个目标的情况下,曲少丰没有理由向一艘战舰开火两次。
由此可以断定,第二次击中“日向”号的两条鱼雷来自一艘041型常规潜艇。
事实上,这完全是多余的。
由“电鳐”号发射的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就炸断了“日向”号的龙骨,只是这艘战舰足够庞大,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又采用了类似于航母的小分舱结构,所以没有立即拦腰折断。
在龙骨断裂的情况下,就算“日向”号没有沉没,被日本海上自卫队拖回去,也没有修复价值。因为拖带断裂的战舰非常困难,战场上又危机四伏,所以日本海上自卫队很有可能亲手结束“日向”号遭受的痛苦折磨。
当然,以当时的情况,“日向”号很有可能在中雷后数个小时内沉没。
再次被鱼雷击中,只是加快了“日向”号的沉没速度。
五点过七分,“日向”号的舰长放起努力,下达了弃舰令。十一分钟后,“日向”号在弹药库的大爆炸中沉入大海。引爆弹药库的不是鱼雷,而是由鱼雷爆炸引起、然后迅速蔓延的大火。根据“日向”号幸存官兵回忆,当时可以注水淹没弹药库,只是舰体严重进水,如果向弹药库注水,只会加快战舰的沉没速度,让官兵没有机会逃生,所以舰长一直没有下令淹没弹药库。
最终,“日向”号上的八百多名官兵中有近六百人幸免于难。
只是,日本当局没有公布全部遇难官兵名单,因为在“日向”号上,至少有一个营的陆上自卫队官兵。按照计划安排,他们将在舰队夺取制海权之后登上钓鱼岛。因为至少有两条鱼雷的爆炸点就在登陆部队住舱下方爆炸,所以这四百多名官兵中,绝大部分当场丧命,只有极少数侥幸逃生。
在“日向”号遭到攻击后,第二护卫群的“雾岛”号驱逐舰与“爱宕”号驱逐舰先后被鱼雷击中。
因为这两艘战舰的中雷时间仅比“日向”号晚了不到两分钟,所以可以确定是“电鳐”号取得的战果。
这次,那艘041型没有跟“电鳐”号抢战果。
虽然“雾岛”号与“爱宕”号也是大型战舰,后者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一万吨,但是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的威力也不小,两条足够击沉一艘万吨级大型战舰,更别说是丧失了电力的战舰了。
只是,这两艘战舰都没有立即沉没。
“雾岛”号一直坚持到六月三日凌晨三点左右,直到舰体进水过于严重,而且无法排出海水,舰长才下令弃舰。最终,这艘战舰上的三百名官兵中,有二百三十二人幸免,还有十三人失踪。
“爱宕”号坚持得更久一点,直到三日上午六点三十分,舰长才放弃努力。
只是,“爱宕”号沉没得更加突然。舰长下达弃舰令后不到五分钟,这艘战舰就突然翻覆,导致包括舰长在内的三百多名官兵阵亡,仅有不到十人获救。后来对沉没在一千多米海底的残骸进行考察,才发现在舰长下达弃舰令后,负责打开通海阀的军官提前动手,导致战舰左侧严重进水。
必须承认,为了拯救这两艘战舰,日本官兵做出了巨大努力。
当时,战舰上的电力系统完全瘫痪,日本官兵为了抽出涌入舰体的海水,使用了一切手段,比如用人力把海水提出去。
可惜的是,这些努力毫无意义。
仅仅依靠几百人的力量,肯定无法让战舰浮在海面上,最多只是延迟了沉没时间。
当然,至少“雾岛”号上的官兵非常幸运。
在第二护卫群里,四艘“高波”级与四艘“村雨”级在遭到攻击后,都没有坚持到这么久。
至少有三艘“村雨”级与一艘“高波”级被鱼雷炸成两截,在十分钟内沉没。
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布的战报,这四艘驱逐舰上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幸免于难。
另外四艘驱逐舰也在天黑前沉没,而且官兵的阵亡率都超过了一半。大部分阵亡官兵都是因为没有及时逃出来,跟随战舰沉到海底。
因为第四护卫群在北面,所以受到的打击相对轻一点。
在第四护卫群里,核心战舰是“日向”号的姊妹舰“伊势”号。首先遭到攻击的也是这艘战舰。
只是,最先攻击“伊势”号的是位于联合舰队东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常规潜艇。
为了收获战果,“电鳐”号与另外一艘041型潜艇在随后的攻击中,各向“伊势”号发射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被六条鱼雷击中,“伊势”号的结局甚至比“日向”号还要悲惨。
虽然直到晚上十点半,“伊势”号才翻覆,但是在此之前,六条鱼雷至少炸死了三百名日本官兵,并且导致几乎同等数量的日本官兵没能及时离开被海水吞没的舱室,最终只有两百多名官兵获救。
当时,“伊势”号运载的不是陆上自卫队的官兵,而是用来支援地面作战的物资。
如果“伊势”号也搭载了地面部队,伤亡将更加惨重。
“伊势”号坚持得更久,除了鱼雷没有命中要害之外,也与舰长的正确处置有关。比如被第一批两条鱼雷击中之后,舰长就下令向弹药库注入海水,避免弹药殉爆。随后就有一条鱼雷在弹药库下方爆炸。如果没有往弹药库里注入海水,“伊势”号很有可能被上百吨弹药炸得粉身碎骨。
相对而言,“伊势”号是第四护卫群里最幸运的战舰。
因为“电鳐”号与一艘041型在前两轮攻击中,集中对付了第二护卫群,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把鱼雷全都射向了第四护卫群里的战舰。此外,东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把全部鱼雷都射向了第四护卫群。
这就意味着,三艘潜艇总共用了四十二条重型鱼雷。
除掉挨了六条鱼雷的“伊势”号,其他十艘战舰平均分到四条鱼雷。
对于连两条鱼雷都扛不住的驱逐舰来说,被四条鱼雷击中,不但必死无疑,还死得非常快。
在第四护卫群里,“伊势”号是最后沉没的战舰。
十点之前,第四护卫群的十艘驱逐舰全都沉没了,即便是只挨了三条鱼雷的“鸟海”号驱逐舰也只坚持到了九点五十七分。
也就是说,到六月三日清晨六点半过,联合舰队就成了历史。
中国国防部没有说大话,从发布消息,到潜艇偷袭得手,前后不到十个小时,就把联合舰队送上了不归路。
联合舰队遭到袭击的时候,喜田多一郎还在飞往美国的途中。
收到消息后,他赶走随行人员,独处了几个小时。虽然他不是军人,而是文职官员,但是他知道,日本已经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即便能够获得美国的援助,日本也很难扭转战局。
受打击最大的不是喜田多一郎,而是小林光一。
当时,小林光一就呆住了,而且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内阁总辞职来结束战争,而不是为了并不存在的希望继续战斗下去。
只是,随后送来的一条消息让小林光一放弃了这个想法。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零三章 猛然清醒
.首先收到联合舰队覆灭消息的不是喜田多一郎、也不是小林光一,而是日本空中自卫队司令今井利村。
联合舰队遭到袭击时,e-3g就在舰队上方,只是无能为力。
也许,在所有日本军人中,只有今井利村把此当成机会,而不是毁灭性打击。
拿到预警机发来的消息后,今井利村没有立即转发给首相,而是找到木村小次郎,为海上自卫队司令指了一条光明大道。
小林光一早就说了,如果联合舰队遭到袭击,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这个人,显然不是今井利村。
今井利村的目的很简单:逼死木村小次郎。
这么做,除了获得最高指挥权之外,还能给首相一个机会,让首相能够向国会与民众解释。
只要小林光一足够聪明,就会把责任推到木村小次郎身上。
死人不会开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只要木村小次郎决定自裁,等于为首相做出了最大牺牲。
这样一来,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任命今井利村为最高军事指挥官。
更重要的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小林光一就会借此机会从美国引进更多武器装备,为夺取胜利做出最后的努力。
当然,今井利村非常清楚,关键在首相身上。
如果小林光一对前途没有把握,很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事情来,比如以承担战败责任为名宣布解散内阁。
为此,今井利村必须上心,也就必须确保木村小次郎不会做出第二种选择。
给木村小次郎做了“思想工作”之后,今井利村亲自把海上自卫队司令的佩枪放在了木村小次郎面前,然后转身离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木村小次郎没有用枪,而是用了一把拆纸刀。
十五分钟之后,今井利村与警卫回到海上自卫队司令办公室的时候,木村小次郎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大概是拆纸刀不够锋利,木村小次郎的肚皮只上只有一个血窟窿。
致命伤口在脖子上,颈部动脉被割断,鲜血流了一地,木村小次郎也成功实现了最后的价值。
直到这个时候,今井利村才发出消息。
为了做得更像样一点,今井利村分两次发送了两条消息。
为了让小林光一做出更有利的选择,今井利村还同时把消息发给了喜田多一郎,希望防卫大臣能够起到一点作用。
必须承认,今井利村算计得非常精确。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防卫大臣不是军人,而是一个优柔寡断、甚至有点怯懦的政客。
收到木村小次郎自裁谢罪的消息后,小林光一确实如同今井利村预料的那样,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不管怎么说,木村小次郎用死来承担了所有责任,让首相获得了向国会与民众解释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木村小次郎之死,必然激发军队与国民的斗志,让更多的人支持内阁的战争行为。
当然,小林光一保持着一惯的理智与清醒。
在考虑是否继续打下去的时候,小林光一最关注的不是军队士气、以及国内民众与利益集团的态度,而是有没有打下去的资本。
说得简单一点,此时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
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绝对打不赢这场战争,坚持下去只会输得更加悲惨。
正是如此,小林光一首先联系了正在飞往华盛顿的喜田多一郎。因为喜田多一郎已经跟钱德勒接触了两次,还在上次访美的时候会见过麦克米伦,所以小林光一觉得,他最清楚美国的态度。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小林光一也最需要喜田多一郎的建议。
要知道,喜田多一郎一直在跟将领唱反调,其过于谨慎的态度,让他能看到很多被军方忽略了的问题,给出与军方完全相反的建议。如果完全听信军人的话,小林光一肯定无法掌握大局。
作为明智的领导人,小林光一知道反对声音的重要性。
正如小林光一预料的那样,喜田多一郎并不乐观。
虽然在提到美国的态度时,喜田多一郎给出了较为肯定的答复,即只要日本不愿意承认战败,美国就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至于其中的原因,不需要喜田多一郎说明,小林光一也能明白。但是在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上,喜田多一郎的态度却完全相反,即日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以及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胜利是否能够给日本带来应得的利益,而不是为其他人做嫁衣裳。
显然,这两个问题正好切中要害。
小林光一也在这个时候清醒了过来。
从一开始,东海冲突就不是日本想要获得的战争,而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结果。小林光一做出参战决定,更多的是为了照顾美日同盟,毕竟日本不能失去美国的支持,也就不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背道而驰。
这样的话,即便打赢了,最大受益者也不是日本。
更重要的是,如果打输了,日本肯定是最大受害者。
这个时候,小林光一考虑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即美国在导演东海冲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日本会以惨败收场?
可以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在此之前,小林光一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主要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日本是美国在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因此美国没有理由把日本推入深渊,更不可能冒着美日决裂的风险让日本承受全部战争损失。
只是现在看来,小林光一都得承认当初太天真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表明日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战场上击败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中国彻底决裂,成为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王牌,而且还将在这场战争中,帮美国消耗掉大量即将退役的旧式装备。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日本也会与中国彻底决裂,而且背负起沉重的战争负担。
由此可见,就算美国没有看低日本,也早就做好了日本战败的准备,并没指望日本一定能够取胜。
只是,小林光一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
办法很简单:让喜田多一郎在华盛顿主动提出来,即得不到美国全面援助的话,日本将被迫承认战败。
具体操作上,只需要在军火买卖中采取强硬立场。
如果美国做出让步,按照喜田多一郎提出的要求,廉价出售现有装备,那么美国就不会轻易抛弃日本,愿意与日本共同承担战争负担。如果恰恰相反,则表明美国从一开始就不大看好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就是希望日本战败。
想好之后,小林光一给了喜田多一郎明确指示。
这个时候,钱德勒也收到了联合舰队遭到伏击的消息,随后获得更加确切的消息,至少有三艘中国潜艇袭击了联合舰队,二十二艘日本战舰被鱼雷击中,半数以上战舰在半个小时内沉没,其余战舰也很难幸免。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这个结果,即在钱德勒的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不大愿意承认中*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但是钱德勒不得不承认,只要合理使用电磁武器,中*队就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在空中与海洋战场上彻底击败日本,不给日本半点希望。
只是,这场战斗来得太突然了。
更让钱德勒意外的是,中国当局竟然敢于在几个小时前夸下海口。
显然,中国当局对军事力量有足够强大的信心,不然不会如此自信。
现在,钱德勒面对的问题是,即便美国提供了全面援助,日本能否取胜?
只是,是否提供全面援助,不由钱德勒做主。
赶在吃早饭的时候,也赶在喜田多一郎到达之前,钱德勒去了白宫,当面向总统陈述战斗经过。
因为同时收到了消息,所以麦克米伦没有丝毫震惊的样子。
对于这场战斗,作为纯粹政治家的麦克米伦肯定有不同的见解。
“将军,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日本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而是日本当局会受到多大影响。”麦克米伦笑了笑,说道,“虽然还没有跟小林光一通电话,但是我敢断定,他现在正在考虑如何收场。”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小林光一就不会放弃。”
“问题是,小林光一眼里的希望与我们看到的希望并不一样。”
钱德勒皱起眉头,没有跟总统争辩。
“根据我对小林光一的了解,这场战斗足以让他清醒过来,也足以让他看到一些之前忽略了的东西。”
“什么?”
“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日本的得失。”
“这……”
“喜田多一郎快到了吧?”
钱德勒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说道:“等下我就去机场接他,希望他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将军,别抱太大的希望。”麦克米伦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我没猜错,喜田多一郎会借此机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态度会非常强硬,比如让我们无偿提供一些现役武器装备。”
“总统,你的意思是……”
“暂时不要表态,下午带他过来。”麦克米伦长出口气,说道,“我们此时的态度至关重要,处理不当的话,很有可能让小林光一临阵却步。”
钱德勒点了点头,犹豫着还是没有把他做的特殊安排说出来。
虽然他不太赞同麦克米伦的观点,但是至少可以肯定,这场战斗必然对小林光一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此时的态度将决定日本首相朝哪个方向上努力。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星期日
.六月二日傍晚,中国国防部高调宣布了刚刚取得的战果。
这次,日本没有“抵赖”,也没有发布任何与联合舰队有关的消息。直到三日中午,日本防卫省才公布了二日下午的战报,承认联合舰队在冲绳岛西南海域遭到袭击,多艘战舰被击沉。
在中国国防部扬眉吐气的时候,喜田多一郎在华盛顿见到了钱德勒。
此时,正好是美国东部时间六月二日上午八点左右。
见到喜田多一郎,钱德勒就发现,麦克米伦没有错,日本当局已经有所犹豫,因为在前往五角大楼途中,喜田多一郎就急不可耐的提出,日本急需美国的全面援助,而且更需要无私的援助。
国家间有“无私”的援助吗?
即便日本是美国的盟国,美国也不会为了日本损害自身利益。美国与日本能够结盟,主要是有太多共同利益,很多时候,某一方的利益也是另外一方的利益。可是两个国家的利益不可能完全重合,因此同盟存在轻重之分。在美日同盟中,美国占主要地位,因此维护美国的利益才是维系同盟的纽带。
在这个时候,向日本提供无私援助符合美国利益吗?
也许钱德勒认为确实如此,毕竟从长远看,帮助日本走出困境能够巩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地位。
只是,决定权不在国防部长手上。
来到五角大楼,喜田多一郎正式提出了日本的所有要求。
除了继续提供作战飞机之外,喜田多一郎明确要求美国提供一些现役战舰,帮助日本重新组建舰队。因为日本没有足够多的舰队官兵,所以需要美国派遣一支海军官兵,帮助日本走出困境。
按照小林光一的要求,喜田多一郎还提出,日本希望获得几艘航母。
显然,这个要求大大超出了钱德勒的预料。
要知道,美国现役的都是核动力航母,而根据《核不扩散条约》,美国不可能出售核动力航母。
1...176177178179180...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