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卫国大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睡醒的兔子
在西方码头,到处都是前往中国的商船,更让人们惊讶的是,在西方世界竟然出现了大批悬挂中国国旗航行的大商队,最醒目的是船队外围有两艘中国海军巡洋舰护航。这种现象还在西方世界引发了一小波浪潮。只是并没有引起世界高层注意。
中国战列舰的下水他们已经知道了,而且也已经知道中国和西班牙合作生产的事实,这让地方对西班牙这个没落的海军强国重视了不少,也客观上承认中国海军已经有些实力,再加上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心思安,西方世界也不会无故挑起争端难为中国。而且随着中国海军出海护航,中国商船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打出金色龙旗。战列舰不但给了中国海军信心,还同样给了中国商人信心。
这半年来,大量商船将西方的工业设备送到中国来。在政府的规划下,在沿海各大城市建立工业区。短短半年,沿海城市工业化水平几乎一下子从落后迈向了发达。再加上西方大量先进人才的到来,让这些工业设备得到了最大应用。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中央政府调拨大量的财富,上马了十几个大工程项目,而且在冯庸的要求下,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五年计划。计划经济虽然要不得,但是这种短期的计划却可以将国家的力量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发展。在加上中国政府目前的经济制度,能够最大可能的集中财力发展大项目。前世红色苏联创造的工业奇迹冯庸可是非常羡慕的。既然不能完全复制,但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全无是处。
和中国国内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日本经济则出现了衰退迹象,日本政府最新的调差表明,因为加大税收,国内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在加上西方战争结束,国际商业的黄金期已经消失。原本是商品倾销地的西方正在快速转变职能,成为世界工业品的提供地。世界工业原料市场瞬间火爆。这对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小国来说简直是个灾难。虽然西方工业体系在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破坏。但是毕竟基础还在,而且像英国本土,根本就没有遭到战争,转变职能非常迅速。
战争除了给各国带来破坏,却也不全是坏事。战争中各国军事产业的发展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军工科技水平呈现跨越式发展。在战争期间这些高新技术是杀人利器,但是在和平年代,这些高新技术就是工业改革的原动力。
为了快速恢复国内实力,这些高新技术迅速融入民间企业,使得英国工业能力不降反升,在质量上远远超过日本。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日本原本的工业产品市场也遭到西方强国优势产品的挤压。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影响,这就给英国商品提供了巨大的销售渠道。日本和英国相比,很不幸,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中国作为远东大国,本就是西方诸国巨大的产品倾销地。但是中国政府成立后,强势收回海关。西方的工业产品进入中国需要征收巨额的关税。这点让西方国家很是不满,英国外交部长就此事和中国外交部长史悦旺展开谈判。法国也凑热闹,毕竟如果中国改变关税税率,总不能只给英国人优惠吧!
面对这种情况,史胖子异常淡定,中国在收回关税的时候就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国内商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关税上绝对不能有丝毫退让,否则中国脆弱的民族经济会被西方蜂拥而入的大财团企业挤垮。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并不是只有真刀真枪的交战才是战争,经济侵略和掠夺更是残酷,影响也更加深入。在战场上,一颗炮弹顶多炸死几个人,十几个人,但是一个有潜力公司被挤垮,或许会上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人失去生存的基础,那简直是生不如死。
面对英法气势汹汹的代表,史胖子不慌不忙,轻轻岔开话题,然后趁机向英法提出放弃两国在中国国内的不平等权益,英国归还租界中国香港地区的谈判建议。
果然,中国这些条件一提出来,英法立刻卡壳了。尤其是英国,现在香港已经发展的有些样子,英国人在那里的势力不小,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再加上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作为战胜国中的大boss,被迫放弃殖民地的事情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至于法国人,其子中国国内的利益虽然不大,但是英国人没有放弃,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而且对英法外交部长也已经感觉到中古政府在海关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在英法外交官的心中,对付这样的中国,军舰和士兵无疑比谈判桌更要来的奏效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五百五十二章 巴黎和会结
1919年6月底,英法美三国主导的巴黎和会终于接近尾声。经过半年多的扯皮和博弈。西方世界的利益分配终于告一段乱。历经四年时间获得大战胜利的协约国终于将完成胜利果实的分配。
7月1日,《凡尔赛条约》将在西方最后签订。与此同时,《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兰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第一,疆界的变化(1)在1918年10月8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4)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5)割让欧本及马尔梅迪给比利时。
(6)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7)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8)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9)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第二,军事上的限制(1)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2)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3)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4)不得组织空军。
(5)不得进出口武器。
(6)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7)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征兵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且军官员额不得超过4,000人。
第三,战争责任(1)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2)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3)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第四,战争赔偿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
凡尔赛条约内容在美国曝光之后,引起了美国民间的强烈不满。很多美国人认为凡尔赛和约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劫行为,2260亿马克,就算以德国战前最巅峰的经济状态,没有一百年也还不清。在美国人心中,美国参加一战,是为了守护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条民主建议更是深入人心。但是结果却完全相反,美国反而成为这场世界最大抢劫的主持者之一,一时间,美国民间反对声浪不断。威尔逊总统的民间支持率大幅度降低。美国众议院对于此事也颇有微词,而且最终在对于美国是否签署凡尔赛和约问题,众议院也以多说票反对而没有通过。
为了应对国内民主人士的压力,威尔逊总统不得不承诺美国放弃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但是之前商量好的好处,美国是丝毫不会放弃的。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民主和文明更多是垄断和专制披着的外衣。
第二个明确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的是中国代表团。中国政府以条约不符合中国民国的利益为理由,放弃在合约上签字。同时,冯德麟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柏林,并明确表示中国将对德国放弃战胜国的身份。愿意以平等国的身份和德国建交。
中国代表团伸出的橄榄枝很快取得成效。了解了凡尔赛和约之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早已没有原来对协约国的恭顺。因为凡尔赛和约迟迟不能解决,协约国大军始终没有在德国土地上撤离,这些战胜国大兵在德国境内耀武扬威,对德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而且因为协约国大军的封锁,德国工业体系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最先进的工业机器设备被英法美三国瓜分不少。基础工业更是被中国买走超过三成。不要小看这三成,这可是整个德国的工业体系,相比于工业设备的流失,以德国的工业能力不是不能够承受,最让德国人难以忍受的是战胜国士兵对于德国民众的傲慢。日耳曼民族是个自尊心很强的民族,而且自从普鲁士王国建立以后,德国一直以强硬的形态屹立在欧洲大陆上,日耳曼民族更是近代西方有数的强大民族,日耳曼人早已经习惯了世界一级公民的身份。现在身份地位的剧烈反差,让德国民众开始思念威廉皇帝统治时期。当时的德国虽然是帝制,民间赋税压力不小,但是德国却是世界一流强国,德国人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尊重。
在这种复杂思想的影响下,原本支持民主革命党的德国民众纷纷放弃,各种各样的党派在德国兴起。各种思想蔓延引发了剧烈的动荡。可以说德国已经具备了纳粹党出现的土壤。
说实话,对于中国,德国人在战前是非常陌生的。毕竟中国只是远东偏弱的大国,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或许德国境内有不少的华人留学生和华侨。但是这些却并不能代表中国。但是在德国投降之后,尤其是在凡尔赛和约签订的这半年时间内,德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的存在。中国代表团人员深入德国方方面面,以彬彬有礼的态度和德国官员交涉,以完全合理价格购买德国工业设备。虽然很多德国的工业设备是在协约国驻防大军的主导下卖给中国的,但是德国人却没有将仇恨放在中国人身上。毕竟中国政府的行为是完全的商业行为,不存在欺凌和诈骗。而且中国政府表现出来的财雄势大也引起德国政府和民众的侧目。他们想不清楚中国这样一个刚独立的国家为何会有如此雄厚的财力。现在凡尔赛条约内容传遍德国全境,德国民间仿佛就像一座火山,强大的压力化为无边的仇恨,被德国人深深的埋在心底。社会不满加剧了各种危险思想的衍生,只是这些都没有被那些欢天喜地在巴黎分赃的协约国大佬看到。
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放弃战胜国的身份,虽然对德国目前的处境没有丝毫改变。但这明确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对德国的尊重。而且作为第一个这么做的国家,中国除了付出那虚无缥缈的战胜国“利益”之外,几乎没有花费任何实际的代价就赢得的了德国政府和人民的好感,并轻松和德国签订了友好条约。
中国国家领导人冯德麟在凡尔赛和约签订的前一天启程前往德国柏林,也是刻意为了避免《凡尔赛和约》签订仪式。这以行动让魏玛共和国上下非常重视。就算德国政府处于协约国大军的压力下,德国政府还是做出了一系列的欢迎仪式。
对于中国代表团的举动,正沉浸在兴奋中的协约国并不在意,毕竟这半年来,中国几乎在和约签订方面如同透明人。因为没有牵扯到太多中国的利益,中国外交官也没有吃力不讨好充当世界和平大使。更何况中国此次之所以大规模的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融入世界之中。而这半年来,中国早已经和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签订双边建交协议。从根本上瓦解了日本人图谋建立反华联盟的企图。中国代表团的另外一个任务,购买工业基础设备和技术的任务也非常出色的完成。德国基础工业设备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被运到了远东,再加上其他国家工业设备,一时间,中国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工业区。同时数以十万计的德国优秀工程师和专家学者前往中国,参与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虽然这些东西让中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甚至政府为此都负债累累,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这笔买卖是异常的划算。
现在中国只需要和落魄的德国政府签订友好协议,就可以圆满完成此次西方之行。
可以说冯庸制定的这次西方之行,除了初次和日本海军南海对峙有些意外,其他情况都非常顺利。冯庸利用前世的记忆和当前的情报,将西方诸国的心里把握的非常到位。其更是从英法的默许态度中了解英法想要挑起远东争端的目的。但是中国代表团却并没有抵抗,反而顺水推舟,利用英法美扶持中国的想法,大肆扩充实力。最终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至于和德国建立友好关系,那是冯庸瞄准了德国先进的军工技术。德国遭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中国却没有。而且协约国在德国掠走的是现成的技术资料,很多核心的军工专家却依然留在德国。这些活的技术资料可是比那些图纸更准确。因此,只要有这军工科学家存在,德国就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实力。发展潜力依然无法小看。否则德国也不会只用了区区二十年的休整时间就拥有了引发世界大战的能力。
(未完待续)




卫国大军阀 第五百五十三章 红色危机(上)
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到远东,冯庸也吓了一跳。冯庸前世毕竟不是学历史的,普通学生只知道巴黎和会引发了五四运动,但是却不会详细介绍巴黎和会的和约内容。因此冯庸虽然知道这份条约非常苛刻,直接造成了德国纳粹诞生,但也没想到会苛刻到这种程度。但是英法显然也缺乏彻底覆灭德国的魄力。他们认为凭借这一约定就可以将德国压死,但是他们却忘了一句话,和约是用来撕毁的。事实上,随着德国势力恢复,这份条约也就失去了意义。协约国已经解散,谁还会为了一支约定不顾国内的和平,再次走向战争。这就为二战埋下了祸根。怪不得有识之士会惊呼,巴黎和会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下一场战争的准备。
在西方国家不断扯皮的半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地方除了巴黎,那就是沙俄境内的红色苏维埃。
列宁执掌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焕发出了强大生机,苏维埃红军如同滚雪球一般膨胀,红色政权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沙俄除远东以外的所有地区蔓延。沙俄政府虽然竭力围剿。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沙俄红军反而越剿越大。到了现在几乎已经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和沙皇政府军较量。而且随着红色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开始信仰红色教义,红色政权在沙俄愈演愈烈。
之所以巴黎和会能够从一月一直扯皮到六月没有大的进展,却在六月下半月取得巨大突破。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已经看到沙俄的红色危机。沙皇政府的军队屡战屡败,不但红色政权没有剿灭,反而已经让其愈加强大。面对这种情况,一向以资本主义正统认知的英法美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巴黎和会之后,英法美三国巨头并没有离开,反而再次展开密谈。原本准备离去的中国代表团和日本日本代表团受到了邀请。这还是英法美三巨头在巴黎和会中首次如此郑重的邀请中国。
本来已经准备离去的冯德麟不得不改变行程,再次前往巴黎。至于讨论的话题,始终关注世界局势的冯德麟也大体能够猜到。
红色问题已经不可避免,这是这段时间西方非常热门的话题。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红色社会*主义就是异教徒,是颠覆资本主义民主的蛀虫。因此,当年红色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中诞生之后,就遭到德国当局的打压。两位红色思想的伟大导师不得不离开国内避难。后来的巴黎公社运动又差点颠覆法国社会。对当时的法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对于红色敏感也可以理解。更何况沙俄作为世界上最大国家,人口众多。生存环境虽然恶劣,但对适应了的俄国人来说却也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历史上一统欧洲的人杰拿破仑都在沙俄的身上吃了大亏。如果沙俄被红色政权掌控,那将是世界动乱的根源。
所以,巴黎和会一结束,西方诸国就开始讨论如何帮助沙皇政府镇压红色革命。而中国因为大面积和沙俄接壤,自然是接触沙俄的最前沿,所以被邀请前来。
这次秘密会议同样是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只是会议人数减少了,气氛也没有原来那么的剑拔弩张。沙俄境内红色力量虽然增长迅速,但还远没有到动摇沙俄根基的程度。西方国家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无外乎是想要找到一个插手沙俄内政的借口。毕竟沙皇的固执也是出了名的。俄罗斯人非常排外,如果没有沙俄内部势力的邀请,西方诸国贸然插手,反而会将沙俄民间势力推向红色政权。
“诸位,红色政权已经影响到世界的安定。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需要和平,作为世界民主国家的表率,我们绝对不能允许红色这样的动乱根源存在。我们已经联系沙皇政府,正在和沙皇政府交涉。沙皇已经派出使臣前来,不久就可到达。对于红色问题,诸位有什么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率先开口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是主要参战国,损失兵力不少,但是英国本土却并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工业基础完好无损,在加上作为战胜国,世界殖民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美国虽然借助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但影响力和英国相比还是想去甚远。美国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的最大利益就是西方“门户开放”政策的通过,使得美国资本能够大量进入西方,扩大影响力。就算是这样,英国的影响力还是远远超过美国,“日不落帝国”威名依旧在。因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当仁不让的主持会议,并以老大哥自居。
“俄国军队在之前的战争中损失很大。俄国虽然换上老将统兵,但是俄军战斗力很差,在多次和红色叛军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而红色思想蔓延最大危机就他们极为善于蛊惑人心。这半年来沙皇政府对圣彼得堡地区进行了十几次绞杀,红色军队不但没有被剿灭,反而壮大了一倍有余。影响力也从地方区域扩展到沙俄全国。有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心向红色政权,这样下去,不出两年,整个沙俄就将变成红色国度。我认为我们资本主义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帮助沙皇政府剿灭红色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法统。”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瓮声瓮气的说道。这位七十多岁的法国老总理在经历了半年多高强度的巴黎和会扯皮之后,依然虎威阵阵的活跃在这次会议上,不愧是有“老虎总理”的外号。
“沙皇政府肯定不会同意我们出兵干涉的。而且目前的情况也不需要我们出兵,我们只需要资助一些武器装备,增强沙俄政府的力量就可以了。”美国总统威尔逊说道。这次会议,最不想开的就是他了。因为美国人想将沙俄内部的战争当做一战的延续,以维持美国军工产业的发展。现在红色势力越来越强,也让美国资本力量进入沙俄境内。俄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如果美国能够获得一些矿产的开采权,那对美国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利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算红色真的蔓延到整个沙俄境内,对美国也没有什么威胁,毕竟美国本土在北美洲,和沙俄势力中心东欧相距甚远。当然,这也和现阶段的美国没有霸权思想有关系,如果是后世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恐怕早就出兵了。搞不好连无能的沙皇政府都会顺手干掉。
“我们大日本帝国处于远东,虽然和俄国接壤,但是俄国远东总督所在地风平浪静,我们大日本帝国就算有心相助,也是鞭长莫及。”日本外相平野一郎开口道。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早在三月份就已经离开巴黎。毕竟作为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没有什么利益的情况下长久滞留于西方没有任何意义。不过为了顾全大国的面子,日本代表团依然留下了外相这个重量级人物坐镇。
对于沙俄的红色问题,平野一郎早已经征询过国内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天皇还是军部,都对现在的沙俄没有插手的意思。他们目标是快速崛起的中国。现在的中国,通过从西方抢购来的大量工业设备,正在大力发展基础工业。通过这种疯狂掠夺式发展,中国已经不是工业空白区。德国的基础工业设备在人才到位之后,迅速转化为工业产能。使得中国一下子拥有的不弱工业能力。当然,这些工业设备运到中国不久。中国想要完全消化吸收,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但就是这样,日本也有些坐不住了。日本现在对中国的态度极为复杂,可谓是既羡慕,又敌视。中国政府在西方表现出的庞大财力,连天皇都眼热。为了评估中国政府的财力现状,日本天皇甚至召开了专门的御前会议。得出的结果是在这半年来,中国政府控制的公有制企业,出口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借助世界原料市场火爆的场景,大发了一笔。在加上中国企业在一战中捞取的财富,以及中国金融改革获得的财富。这些都让中国政府累计了发展壮大的第一桶金。
资源短缺是日本的软肋,没办法,谁让他是个狭小的岛国。成品市场黄金期已经随着一战结束,现在各国都在恢复视力,因此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因此。原料市场火爆日本注定无法获利,反而日本加工型的企业还在原料大幅度上涨之后损失惨重。越是分析越是感受到中国的可拍,在这种无声的压力下,日本哪里还有心思关注沙俄的情况。
“中国政府对于红色在沙俄的蔓延非常重视。如果红色蔓延到远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我们中国一定会出兵,保证北方边界的安全。”冯德麟沉声说道。
英法两国元首神色一震,默契的对视一眼,严重都闪过惊讶的神色,他们没有想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竟然有这种眼光和魄力。更是表现出了无比的强势,这点和半年来中国代表团籍籍无名的表现根本就不相符。
1...224225226227228...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