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皇华似锦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湘槿
赵虎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满怀感激道:“小人说了那么多不该说的话,郡王不但没有记恨,还给小人这么大一个恩典,小人真是惭愧!”
袁一拍了拍他道:“不知者无罪。人走得远高,就越难听到真话,相比起好听的阿谀奉承,我更喜欢听真话,也更珍惜身边会说真话的人。等你回到家乡后,闲着无聊的时候,可以来长安找我那位朋友窜窜门子,说说故事,要知道你的那些故事,可比茶馆里的那些说书先生有趣多了。”
见袁一说得真诚,不像是场面话,赵虎子爽快的人,也懒得矫揉造作,便接受好意道:“既然,郡王的那位朋友这么看得起我赵虎子,那我一到农闲时节就到长安来窜门子,我的好故事可是多如牛毛。”
袁一笑了笑:“一言为定了!”
等丁管事带着他们逛完郡王府,府里的厨子也已经把晚膳做好,如此,袁一便与他们围坐在一桌,还特意让人从正院中拿来一坛玉液阁的好酒,再以满席珍馐为佐,陪他们小酌了几杯。
原本饭桌上的气氛还有些拘谨,可几杯酒下肚,大家便放松了许多,之后,随着性格豪爽的赵虎子在席间殷勤劝酒,众人都喝得酒酣耳热,就开始说起不着边际的醉话。
先是,夸赞郡王府的奢华,然后,滔滔不绝地说着对袁一的敬仰,再说,忏悔自己的过错,最后,还夸张地痛哭流涕求袁一相信自己,一定会改过自新,不会再玩忽职守。
袁一知道他们是喝醉了才会如此,便出言安慰了几句,然后,再让丁管事派人把他们送回折冲府。临行之时,袁一看了眼双颊微红的冯寅,笑了笑道:“刚才,见你喝了不少酒,还清醒吗?我想跟你谈点事情。”
冯寅答话道:“卑职只是有些微醉,还是清醒的,郡王想要说什么事情?”
袁一起身道:“你跟我来一下。”
冯寅看了眼醉倒在饭桌的三人,略有些担心道:“他们?”
“我会让丁管事先送他们回去。”
冯寅点点头,便跟着袁一来到了正院。他们来到灯火通明的书房,袁一指了指书案上的典籍和官档,道:“这些东西本来昨天就该归还,可有事给耽搁了,正好今天你在这里,就顺道交还给你,劳烦你带回文书馆。”





皇华似锦 第223章 梅仁拜师
冯寅略有些尴尬道:“郡王言重了。这些都是卑职的分内事。”
袁一走到书案边,拿起一份公文道:“之前,我说过,把典籍和官档还回去时,就会把借用的公文补上。现在给你。”
冯寅双手接过公文,神情略有些紧张道:“那天卑职有眼不识泰山,有得罪郡王的地方,还请郡王多多包涵!”
袁一摇了摇头:“你能够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我很敬佩,也很欣赏像你这样的人。”
“郡王过奖了。”
“我这个人向来不喜欢说空话,既然,欣赏你,那么,就不仅仅是说几句好听的话。”说着,他拿起另一份公文,交到冯寅手中:“果毅都尉卫安被革职的事,你听说了吧?现在这个官职是你的了。”
听到这话,冯寅又惊又喜,他翻开公文,看到其中内容正是升任他做第一府果毅都尉,而兵部和吏部,以及袁一都已在公文上盖好的官印,到任日期便是明日。
冯寅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愣愣地看着袁一,最后,笨拙地从嘴里吐出:“郡王,这是?”
袁一笑了笑:“你知道的。”
“郡王的知遇之恩,冯寅定当铭记在心,涌泉相报。”说着,冯寅便要行叩首之礼,表达自己的忠诚。
见状,袁一急忙将他扶住,道:“其实,你不必谢我。之所以用你,是因为你有价值,而这种价值恰好是我所需要的。我们之间的这种联系说得直白点,就是我利用你,而你需要被我利用。如果想要把这种联系维持得更加长远,你就要把价值发挥到极致,而我则需要提供与价值对等的权力。”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袁一的这番话太过赤|裸和现实,难免让人心生反感。可冯寅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又遭遇了许多变故。
他深谙在官场上,嘴甜如蜜而心肠险恶的人多,光明磊落,并且心口如一的人少。袁一的这番话看似现实,可实则坦诚,他是想与自己以心交心,才会如此。
这样想着,冯寅点了点头:“郡王能跟卑职说这些,足以表明郡王对卑职是以心相待,卑职定会尽心竭力发挥价值,报效郡王。”
“很好!我有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
“郡王请讲!”
“你觉得,以梅将军的才干能够胜任折冲将军一职,管理好整个折冲府吗?”
冯寅颇感到为难道:“这个嘛”
见他欲言又止,袁一便提醒道:“如实回答。”
冯寅重重地吐了口气,委婉道:“梅将军心地善良,也乐于与人为善,总能乐观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小心地避让争端。总的来说,梅将军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人,可凡是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因为梅将军的这样的心性,所以,在对待下属时,缺乏魄力,在决策时,缺少果断。”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的精妙在于,君子能够用前半句,表达自己的高洁,而后半句才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以此见得,乐观是一件好事,可面对不恰当的人,身在不恰当的位置,可能就会变成一件不怎么好的事。”
听完,袁一点了点头:“说的很好,可不能以此蒙混过关。所以,你对梅将军的结论是?”
见他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冯寅也只好无奈作答道:“卑职的结论是,梅将军难以胜任。”
“好!我就等你这句话!”
见冯寅一脸不解地看着自己,袁一笑了笑道:“一个师傅要是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不能给他准确的定位,又怎么能□□好他呢?”
听到这话,冯寅颇感诧异,小心询问道:“郡王的意思是?”
“我想要请你做梅将军的师傅,教他为官之道,让他成为称职的折冲将军。”
冯寅面露犹豫道:“卑职才疏学浅,恐怕有负郡王的厚望。再则,梅将军是卑职的长官,卑职可不敢当这个师傅。”
袁一明白冯寅心中的顾虑,于是,向藏身在隔壁房中的梅仁,高声喊道:“梅仁,老冯不肯收你这个学生,该怎么办?”
冯寅见梅仁一直都躲在一旁,想起方才说过的那些话,他不由得惶恐起来。等梅仁走进书房,满脸尴尬的冯寅躬身道:“卑职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请折冲将军多多包涵!”
梅仁将手中捧着的托盘放到书案上,而后,提起茶壶倒上了杯茶,用极为温和的语气道:“若在两天前,听你的这些话,我可能会生气。但是,经历过这两天所发生的事后,我知道,你对我的评价极为中肯。我觉得,如果错误存在,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去逃避错误,它们依旧存在。唯有认清错误,承认它们的存在,这样方能彻底消除它们。”
冯寅道:“梅将军能有这样的心胸,卑职实在佩服!”
“我初入官场,很多事情都不懂,需要有人来教导我,改正错误。你就是那个人,请冯师傅收下我这个学生。”说罢,梅仁躬身将手中的茶杯,送到冯寅面前。
冯寅慌忙扶住梅仁道:“梅将军真是折煞卑职了!卑职在官场上混了大半辈子,都不过是个小吏,实在是没有能力,更没资格教导将军,卑职受不起啊!”
见此,梅仁偏头看了眼身边的袁一,只见他向自己使了个眼神,示意让自己跪下献茶。梅仁犹豫了片刻,道:“我知道,冯师傅不收我这个学生,想必是觉得我的诚意不够。”
说罢,梅仁弯下腿便要拜倒,见状,冯寅更加用力地扶着梅仁,连连惊呼道:“这可使不得!既然,郡王和梅将军都这么信任我,我若再推辞,那就是不知好歹!若梅将军不嫌弃卑职才疏学浅,往后卑职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冯寅这番极为委婉的表态,梅仁总算松了口气,递上茶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冯师傅喝下这杯茶!”
冯寅接过茶,道:“这茶卑职就喝了。师傅这称呼卑职可不敢当,梅将军还是叫卑职老冯吧!这样,卑职会比较自在。”
梅仁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还是像其他人那样,称呼你为老冯。”
见他们已达成共识,袁一对梅仁告诫道:“你要记住,虽然在折冲府里,老冯是你的下属,可对官场而言,他是你的师傅。老冯觉得师傅的称呼,让他不自在,你可以不用口头上的称呼。可是,在行动上,你要对他有足够的尊重,更要虚心受教。”
梅仁满脸恭敬地点了点头:“是。我知道。”
告诫完梅仁,袁一又向冯寅道:“你好好教导他,要是这个学生敢仗着自己是折冲将军,不肯虚心受教,你告诉我,我来替你教训他!”他轻微停顿了片刻,继续道:“我曾听人说,教会徒弟,没师傅。所以,师傅对徒弟都会留一手,老冯,你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师傅吧?”
冯寅坦然地笑了笑:“以卑职看来,郡王虽然蛰伏了许久,可这几天,随便一出手,就让人大开眼界。以此见得,郡王的为官的智慧,心中的韬略,实在是高深莫测,就算像卑职这样在官场混迹半生,自认为深谙为官之道的人,都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卑职若有心藏私,又怎能逃过郡王的法眼?”
袁一点点头:“我相信你是位好师傅。”
这时,冯寅告辞道:“若郡王没有吩咐,那卑职就行告退。”
袁一看了眼梅仁:“你替我送下老冯。”
“是。”说着,梅仁殷勤地替冯寅抱起书案上的典籍和官档,老冯推辞了一番,见梅仁执意帮忙,便将东西交给了他。
此时,袁一隔着半开的窗户,看着梅仁和冯寅行走在灯光微明,寂静安宁的前庭中,渐渐地他们的身影消失了。
袁一陷入了沉思,他的计划都顺利实施,算是在规定时间内整顿好折冲府。现在,又给梅仁找了一个好师傅,看上去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他还不能高枕无忧地过日子。他还有一些需要处理的隐患,那些热衷于写奏折,弹劾别人的朝廷大臣。
他思来想去,如果他依旧像之前那样做个只参加早朝的折冲总都尉,用正当的手段让那些朝廷大臣闭嘴,基本不可能。可用一些阴招损招来对付他们,那就容易多了,若想要一个人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恐吓!
由于,恐吓的对象都是人精级别的朝廷大臣,所以,恐吓的方式可不能像三教九流的人那样喊着杀人灭口,□□掳掠的口号,一窝蜂地冲进别人家中。而是,需要高雅,又不失风度地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
袁一正在思考恐吓大计时,梅仁走了进来,对双手环胸,倚在窗边的袁一道:“袁哥,我已经把老冯送上马车了。”




皇华似锦 第224章 往事伤情
神的袁一点点头:“今晚,做的不错!”
梅仁得意一笑,摆手道:“这两天,你老是夸我,害我都不好意思了!再说,刚才的那些都是你教我做的,就连对老冯的客套话,也是你事先教我说的。虽然,极为不符合我的风格,可我还是依瓢画葫芦地做了,这一点的确挺值得夸奖。”
袁一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而后,走到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大锦盒,递给梅仁道:“给你。”
梅仁满脸堆笑地接过锦盒道:“这么大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看形状,像是价值不菲的玉腰带!袁哥,真是的!我知道,这几天把折冲府的事情,都办得干净!整齐!漂亮!你太高兴,抑制不住想要赏赐我的心情,能够理解,这出手也太阔绰了,让我怎么好意思?!”
见梅仁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袁一皱眉道:“说完了吗?”
“说完了。”
“那就打开锦盒看看!”
梅仁打开锦盒,不由得大失所望,欢喜的笑容瞬间凝固。梅仁拿出锦盒的藤条,阴沉着脸道:“你没开玩笑吧?送这玩意给我,什么意思?”
袁一不紧不慢道:“这还不够明显吗?拜师算是我赶鸭子上架,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你只是为了应付我,不肯虚心受教,我就用这根藤条抽你!要是你偷懒,不用心管理折冲府,我还是用这根藤条抽你!”
梅仁叹了气,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觉得老冯也算我的下属,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请教他,然后他说什么,我做什么,这样一来,他不就成了我的老大。折冲府的人本来就不把我当回事,现在,我又认了一个下属做师傅,整天在他面前点头哈腰,我怕他们会更瞧不起我。”
袁一道:“之前,提出让你认老冯做师傅,看你答应得挺好。现在,听到要挨打,就把真心话都吐出来了啊?”
“你是老大,你说什么,我只能照做!我可不想再被摔一次!”
袁一略有愧疚道:“那天,我的确做得有些过分,我向你道歉!”
梅仁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抱怨道:“已经两天了,现在才想到道歉,要不是我说出,说不定早就忘了这回事!”
袁一没有理会他,继续自己的话题:“别忘了,之前,在突厥时,我也请尹玉书教我突厥语,我作为一军统帅,亲自到他营帐,请了他多少回?又有多少次被晾在一旁?你应该最清楚。你觉得我很没面子吗?我的属下有因此而瞧不起我吗?”
梅仁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没有。可我不是你,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尺度去把握上司下属,师傅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我怕太强硬了,他会说我摆架子,太谦虚了,会被当作软柿子,处处被他压制。”
袁一笑了笑:“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也不笨。在这三个月,你在折冲府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先问过老冯,如果觉得他的提议可行,就照他意思办。如果觉得有疑问,就先认可他,然后,再回来问我。”
听他这么说,梅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让我打小报告?看来你也不是完全信任老冯。兵书上不是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吗?这样做,确定没有破坏你的做人原则吗?”
袁一不以为意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没听出这八字里,有多少无奈吗?很多时候,信任是被迫的,可有时候又要为这种被迫,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给外人听。”
梅仁若有所思道:“这就好像,刚才老冯提到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表面上是很君子的告诫别人,不要去坑害他人。可实际上想说的却是,要时刻堤防别人,不要相信任何人,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坑你!这样先君子,后小人,不就是伪君子?这样一看,那些以君子自居的人,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伪君子,还有一个正在奔向伪君子的路上。”说着,若有所指地看了眼袁一。
“你这是什么眼神?我不是君子,自然也成不了伪君子。自古以来,君子爱名,小人爱利,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名声是身边的人,或是天下的人给的,而他们的评判标准更多的是浮于表面,大多时候都是在随波逐流。”
说着,袁一轻微地停顿了片刻,继续道:“譬如西汉的王莽,在做官的时候,他可是受到上至大臣,下至百姓的一致称赞,甚至把比作在世周公。后来,等到汉平帝一死,他狼子野心逐渐暴露,最后,他篡汉自立。百姓在他的□□下,过得水深火热,才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还有周公,他辅助幼主成王,掌管国家大事时,天下人都说周公有不臣之心,将来会要篡夺王位。后来,等到成王年满二十岁,有能力治理国家,周公便将政权交还给了成王,此时,天下人才看清周公的赤胆忠心!”
梅仁笑了笑:“这些历史故事都不错,最后引出的大道理是?”
袁一道:“真君子既不爱名,也不图利。他们只求问心无愧。”
梅仁赞同的点点头:“这样一说,真君子不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说的话,我绝对算得上真君子。”
袁一略带几分嘲讽道:“你?君子?真君子?”
梅仁极为自信道:“没错!就是我。上个月,我在街边看到一个老妇人,看样子大概有六十岁左右,她肩上挑着两箩筐白菜,她走一步歇一步,还累得直喘气。我见这老人家挺可怜,就上前去问,她这白菜要挑去哪里?她说要去集上去卖。”
袁一插话道:“六十岁老妇人,担着两筐白菜去集市,你确定没有夸大其词?”
梅仁道:“没有。你别打岔,听我说完。后来,我就跟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妇人没有孩子,以前都是老伴从自家地里摘了菜,再到集市上来卖。可最近她老伴在田里干活时伤了脚,不能干活,地里的菜又到了采摘的时候,她不能让菜烂在地里,所以,就一咬牙就挑着白菜来赶集。”
听完,袁一怜悯道:“这老两口还挺可怜。最后,你帮他把白菜挑到了集市上?”
梅仁摇摇头:“没有啊!”
他脸色一沉:“原来你的好心,只停留在心上,还真够好!”
梅仁辩解道:“你别忙着指责,先听我把话说完。我没有把菜挑到集市,是因为我把老妇人的白菜全都买了下来,然后,送回了郡王府。顺便把老妇人带了回来,利用我的面子,找到郡王府里负责采办的人,给老妇人介绍了一笔大买卖。以后,她家田里种的菜都可以高价买给郡王府,这样,她和老伴就不愁生计了。”
他笑了笑:“你还真够奸猾,用我府里的银子,替自己做好事!”
梅仁耸了耸肩:“最开始的那两筐白菜,可是我真金白银买回来,无偿送给郡王府的!再说,郡王府就是一个金窝,用指甲随便抠抠就够一年的菜钱了,何必这么计较呢?做好事,不留名嘛!我做了,顺便也带你做做,这不挺好!”
“那我还得感谢你啰?”
“随意就好!”
“我有点不明白,老妇人的菜为什么不是平价,而是高价卖给郡王府?”
梅仁解释道:“郡王府买的东西向来都很贵,市面上两文钱一枚的鸡蛋,到了郡王府就成了十五钱一枚,所以,有多少商贩打破头也想把东西送进郡王府。难道你不知道吗?”
“现在,知道了。”
“说起来,我突然想起,几年前,你谎称去波斯,却留在长安查案的时候,我无意中遇到的那位长官大人。他长得英俊不凡,又有极佳的品味,那时,我跟他简直是臭味相投。”
说着,梅仁长长叹了口气:“可惜啊,自从那次一别以后,再也没见过他,真是遗憾!每回经过新昌坊和风宜坊看到那些施粥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长官大人,这么多过去了,他依旧信守承若接济穷人,他是当之无愧的真君子。”
袁一深深吸了口气,又重重吐了出来:“时候不早了,回去歇着吧!”
梅仁点点头:“好,那我不打扰你了。对了,那位长官大人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官衙就职,我看能不能找到他,跟他叙叙旧。”
“忘了。”
此时,梅仁见袁一的脸色很难看,便不再多问,转身离去。
袁一独自在书房里坐了许久,方才起身走过堂屋,来到另一侧的睡房。
他拿出火折,在黑暗的房中点上一盏灯,借着微明的光线环看这间摆满了华丽家具的屋子,回忆渐渐涌上心头,慢慢地回忆越发明晰,这里一点点地变成了月欢宫,变成了太液湖,变成了氤氲馆,变成了扬州,熟悉的往事再次从他眼前流过。




皇华似锦 第225章 别惹袁一(上)
直到东方发白,黎明将第一抹光线射到房中,窜到他脸上,回忆突然戛然而止。
坐在床边的他低下头,紧紧地逼着眼睛,深深吸了口气,而后,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眼前清丽的如同被水洗过的晨景,他掏出兜里的布偶,喃喃自语道:“他们可以带走你,但带不走我们的回忆。就算没有你,岁月再漫长,有它们陪着,我也可以安然渡过。”
这日,袁一以折冲府大练兵为由,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令,御史大夫和门下侍郎都请来折冲府观摩这次练兵。
当这五人接到邀请,心里都很明白,之前,他们之中有人弹劾过袁一,武后为此大发雷霆,勒令袁一在三日内整顿好折冲府。
现在三日已过,袁一整出练兵这一套,无非是想在他们面前展现折冲府最好的一面,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可。
如此,袁一便可借他们的口,把折冲府的整顿成果告诉武后。毕竟,有些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总比自己来说要好。
他们对练兵的意图,有了这样一番理解后,便索性顺坡下驴,接受了袁一的邀请,来到折冲府。
在经过精心布置,插满彩旗的校场上,庄重号角声一响,几千名士兵便涌上校场,迅速列好方阵。而后,一名手执红黄两旗的将士,跑到方阵前的指挥台上,向着临时搭建的观礼台跪下,对身穿战甲站在众人间的袁一请示道:“准备完成,请总都尉下令!”
袁一声音威严道:“开始!”
如此,将军便起身挥舞起手指旗帜,方阵中的士兵便根据旗帜中发出的命令,做出各种进攻的动作。士兵的反应敏捷,动作整齐划一,一眼望去这几千竟然能在同一时间挥拳出腿,没有丝毫偏差,这样的整齐程度简直让人惊叹!
而后,校场上又进行了让人连连叫好的射箭,摔跤的比试。最后,便是整个练兵最精彩的节目。此时,只见数十匹身材矫健的五花马排成五列方阵,马背上的身着骑马装的士兵手握缰绳,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1...8990919293...1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