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似锦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湘槿
笃鲁摇摇头:“我送你只是把剑,而你还回来的却是我的宝贝女儿,这不能比,所以,夫人安排全家款待,以表感谢。”
“款待外加五万唐兵,大帅千金还够真贵重。”
皇华似锦 第124章 兵败如山
笃鲁深深吸了口气:“活到我这个年纪,才懂得,荣华权势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亲人在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袁一隐隐看到,笃鲁眼睛变得湿润,可他见识过笃鲁杀敌的冷血凶残。
这一刻,宁愿相信是自己眼花,也不愿相信,笃鲁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他低下头,冷冷一笑,不知是嘲笑笃鲁,还是嘲笑自己,宁愿推开唯一的亲人,也有追寻那个,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夙愿。
笃鲁走上前,拍了拍他肩膀:“你我各为其主,今日过后,恩义就算两清了,战场相见,就是要将对方置于死地的对手。”
“放心,我绝不会手下留情!”
次日,笃鲁果真按照约定释放了五万唐兵和李泰仁,杨志。
当李,杨二人回到唐营,便痛哭流涕请求袁一不要将怂恿大将军的事情,禀告朝廷。
袁一虽然很厌恶气焰嚣张的俩人,可大敌当前,齐心抗敌才是最要紧的,因此,他承若,只要俩人服从指挥,他就会尽量隐瞒他们的过失。
李,杨俩深知自己的过错有多大,所以,当身为同级的袁一,提出独揽军权的条件,他们只好乖乖答应。
那日相见过后,笃鲁终于披挂上阵与袁一开始正面交锋,随之而来的是,势均力敌的局面被打破,唐军的颓势在连日的交战中逐渐显露。
这日,袁一率军刚突出围困,就被一座大雪山挡住了去路,顾忌敌人有可能趁胜追击,他只好下令翻越雪山。
袁一与士兵踩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顶着突发的风暴,行走在极寒的雪山中。
他们不但要与足以致命的寒冷抗争,还要时刻提防脚滑,失足跌落的危险。
五日过后,当大军翻越雪山,来到一处安全之地时,袁一让尹玉书清点人数时,发现在,雪山上丧命的士兵竟达到两万人。
黄昏,袁一走过,一个个忙着安营扎寨的士兵身边,见他们皆是一脸疲乏憔悴,他心像灌了铅般沉重。
一瞬间,他感觉整个军营中,都散发着一股已成败局的气息。他低头深深吸了口气,努力迈着沉着的步子走出营地。
他站着过膝的草丛中,仰头看着巍峨的雪山上,落满了血色残阳。
突然来了一阵风,吹得他身边的青草荡起层层绿浪,也将他心头的思绪万千吹起,随风环游在茫茫天地间。
“袁哥,我们还能胜过笃鲁吗?”
听到说话声,袁一转头看到梅仁不知何时来到身边,见他强装笑脸,眼神却流露着掩盖不了的恐惧,袁一沉默了片刻,道:“我相信,能。”
梅仁欲言又止道:“这些日子的交战,知道笃鲁拥有百万雄狮,可不是虚言!他实在胜我们太多,更何况,我们……我们的粮草只够应付半个月,这样我们都能取胜吗?”
袁一凝视着梅仁,用坚定的口气道:“能!”
梅仁摸了摸额头,声音低沉道:“有件事我该告诉你,李泰仁和杨志已经决定找突厥大帅商量,向笃鲁投降的事。尹玉书也觉得再打下去,也只是牺牲与失败,他让我来劝你,接受大势所趋。”
他冷冷一笑道:“大势所趋?我看是贪生怕死,他们只看到投降能够换来的东西,却从未想过会失去什么!”
梅仁摸了摸额头:“失去尊严骨气?”
“那些不值得,用几十万人的性命来换,可国家安危,值得所有人牺牲!”
“我不明白。”
“这次征伐,大唐不但调配了全国大半的军力,而且,还借用了盟国的援军。如果我们投降,吐蕃势必借此时机挥师北上,大唐国内兵力无法与之抗衡,也难以再寻求盟国的援助,大唐可能就此沦陷,而百姓也将饱受战祸之苦。”
用手捂着嘴的梅仁,呆了片刻,深深吸了口气道:“太可怕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些。”
“你替给他们带话,突厥大帅要是想投降,我尊重他的决定,可唐军中有谁敢再提投降,一律以动摇军心罪处斩!”
梅仁躬身道:“卑职领命!”
这日,袁一率军策马奔入,一片丛林深处,疾驰中的他一拉缰绳,停了下来。
这时,他调转马头,从士兵中走过,他远远望见,一骑扬尘正朝这儿来。
待靠近,只见一个骑着快马的士兵,滚鞍下马,跪地道:“禀告将军,吐蕃大军已经逼近,大约一盏茶时间,就能到此。”
他眺望了眼远方,满脸沉着地点点头:“笃鲁带了多少人马?”
“禀告将军,约莫八十万到八十五万之间。”
他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好,你先退下。”
梅仁驱马上前,看了眼,望着远方出神的袁一,道:“袁哥,真有把握,这样就能让唐军取胜?”
袁一笑了笑:“若没把握,你也不会跟我来这儿,对吗?”
梅仁长长吐了口气:“是啊!”
当气势如虹的吐蕃大军来到,坐在马背上的袁一,看了眼笃鲁,气定神闲道:“我可在此,恭候大帅多时了。”
笃鲁看了眼他身后的唐军,用吐蕃语道:“瞧袁将军的人数,好像不对啊!不管耍什么花招,唐军也是必输无疑,所以,让那些埋伏的人出来,好好投降,保证给你们留条活路。”
袁一笑了笑:“投降,这主意不错,我听大帅的!”说着,便向身边的梅仁道:“你传我的话,让那埋伏在这儿的四十五万士兵,全都别忙活了,赶紧出来投降。”
梅仁满脸为难道:“将军,你在这儿安置了伏兵吗?”
袁一看着,笃鲁的满脸愉悦,顿时化作恼怒,他暗暗一笑,而后,摆出一副寻思的模样:“你真问倒我了,安置了,还是没安置呢?”
见状,梅仁扯了扯他的衣裳,低声道:“将军,你没事吧!难道忘了,三天前,唐军在青河的险滩,就已经兵分两路了。你说的那四十五万人,早就跟着突厥大帅和尹玉书他们,渡过险滩去攻打逻些城了。我们带的,只有一万四千零七人。”
袁一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道:“哦,对!那四十五万人,早就去攻打逻些城了,我只带了一万四千零七人把笃鲁引来。”
看着袁一装疯卖傻,笃鲁原本满脸不屑,可当听到袁一竟用李代桃僵之计,攻打都城逻些,吓得脸色惨白。
他愣了片刻,用略带颤抖的声音道:“你是全军统领,于情于理都不该来送死。”
袁一笑了笑:“若不是,我这个统领当诱饵,你这条滑不留手的大鱼,又怎么会上钩呢?我觉得,你现在担心的不应该是我的生死。而是,唐军是不是攻下了逻些城,擒住了赞普,这个关乎胜败的人质!”
这时,吐蕃军中有人骑马,来到笃鲁身边,道:“大帅,相信赞普吉人自有天相,我们先收拾了这帮活腻了的家伙,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听到说话声,袁一抬头看到是阿布扎,笑道:“原来是王子,之前,在突厥,你被我收拾了,现在逮着机会,终于可以来收拾我,真是可喜可贺!”
“你……”怒了的阿布扎,正要拿起兵器对付他,却被笃鲁拦住道:“他害我的英名毁于一旦,他的人头归我,要打也是我来!”
笃鲁说罢,提起凤头斧朝袁一挥去,见状,袁一双腿一夹马腹,向后一倒避开袭击。
而后,顺势抽出乌木剑与笃鲁对抗,两刃交锋,在惊心动魄的“哐啷”声中,兵刃碰撞出的火花四溅,他们胯下的坐骑,似乎也感受到对战的惊险,时不时发出高亢的嘶鸣声。
袁一俯身虚晃一招,钻了个空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剑,向前笃鲁刺去。袁一本以为,以笃鲁的应变,定能以凤头斧挡住。可怎料,笃鲁好像晃了神,削铁如泥的乌木剑,便刺破了他铁衣,进入胸腔。
袁一顿时傻了眼,脑子一片空白的他,木然地将剑拔出,当被如岩浆般喷涌的热血洒了一脸。他方才回过神,看到捂着伤口的笃鲁坠下马,他骤然感到阵阵寒战。
他慌忙跳下马,扶住笃鲁,看到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他深深吸了口气,唐语便脱口而出,道:“我没想过,要置你于死地,我只是……”
气若游丝的笃鲁,用吐蕃语低声道:“你没错,永远,不要,为此责怪,自己。”
见笃鲁受伤坠马,阿布扎领吐蕃兵冲了上来。袁一受于形势所迫,只能用剑挟持笃鲁,让阿布扎不得靠近。
袁一看了眼身后的唐兵,深深吸了口气,用吐蕃语对笃鲁道:“让阿布扎,先放我的人走!”
笃鲁点点头,对阿布扎吩咐道:“放他的人走。”
阿布扎虽然万分不情愿,可见笃鲁的性命握在袁一手中,也只能乖乖答应。
当袁一目送士兵走远后,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看了眼捂着胸口的笃鲁,只见他伤口的血从指缝间渗出,当雨水落下,受到冲洗的猩红的渗血,变作红丝地掺杂在雨水中,从指尖流入泥土。
皇华似锦 第125章 扭转败局
见笃鲁越来越虚弱,袁一心中也越发五味杂陈,他们虽然是对手,可笃鲁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此时此刻的感觉,应该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他抬头望着了眼,雨中与他对峙的吐蕃兵,心中正盘算着将笃鲁交给他们后,该如何脱身时,听到笃鲁用颤抖的声音道:“你赢了,我也没输。”
看到笃鲁嘴角浮现一抹得意的微笑,袁一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心想,莫非他还留有后招?
想到这儿,他不敢再耽搁,将笃鲁推向近前的吐蕃兵,而后,飞身上马,冒着疾风骤雨,左躲右闪避过飞来的箭雨,快马加鞭消失在丛林尽头。
袁一追上士兵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赶去逻些城与四十五万大军汇合。在途中,却遭遇了阿布扎率领的伏军,袁一与士兵一路且战且退,最后被逼到了一条大河边。
马上的他望着面前滚滚河水,他突然想到霸王项羽也曾被汉军逼到乌江,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此时,他意识到,已到了死地,再逃也只是白费力气。
这样想着,他从马上跳下看了眼,等待他下令渡江士兵,神情出奇冷静道:“追兵有十万,我们不到八千人,恐怕我们要长眠于此了。”
听到这话的士兵面面相觑,而后,看到袁一满脸无畏之色,他们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不由得相对而泣。
见此,袁一喝止道:“不准哭!男儿流血不流泪!我们今天能牺牲自己,保卫国家,让大唐免受铁蹄入侵,就是保护自己的父母,不为战祸而流离失所。就是保护妻儿,不至沦为供人驱使的奴役。所以,我们的死值得,也光荣!我们每个人,不仅将成为亲人的英雄,还将成为国家的英雄,人总有一死,我宁愿选择慷慨赴义,也不要为胆怯,泪留半滴眼泪!”
听袁一说得慷慨激昂,士兵们都收住眼泪,拿起兵器,满脸从容的等待敌军到来。
袁一叫过梅仁,道:“你替我做件事。”
强忍眼眶的热泪的梅仁,仰头眨了眨眼,深深吸了气道:“将军,要卑职办什么事?”
“渡过这条河。”
梅仁难掩惊讶:“将军,这是?”
“渡过这条河,直奔逻些城告诉尹玉书,这是士兵的捐躯之地,让他凯旋回唐之时,为这里的每位士兵捡一块河滩上的石子,交到他们的亲人手中,就算一点念想吧!至于我……就不用送了。”
“卑职,领命!”
袁一牵着缰绳,将老白交到梅仁手中:“这马一日千里,你就用它赶路吧!”
“是。”梅仁接过缰绳,拉着老白往河水中去。
袁一呆了会儿,突然上前拦住梅仁,欲言又止道:“有件事,我想以袁一的身份,请你帮忙。”
梅仁的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下:“袁哥,说吧,我一定替你办到!”
袁一拔出乌木剑,将蓄了三年的长须剃下,撕下一块衣料包了,交给梅仁道:“你去长安善水观交给太平公主,还替我带句话,我能做的都做到了,不能做的只有快乐,幸福的活着,希望公主能代我这样活着。”
梅仁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问道:“你们之间?”
袁一摇摇头:“没有。替我守住这件事,追兵就要来了,赶紧走吧!”
河岸边的袁一看着,梅仁与老白渐渐消失在雾霭迷蒙的河水中,他摸着有些硌手下巴,陷入了回忆中。
当身后响起雷鸣般的马蹄声,他方才回过神来,转身走上前,看到阿布扎和琅格哒率军已走近,看到琅格哒身披重孝,他心一沉,恍然问道:“笃鲁他?”
琅格哒眼眶骤然红了,用拔剑指向他道:“你少假惺惺了,我阿爹的死都是拜你所赐!我今日特意赶来,就是要用你的人头,祭奠我的爹的在天之灵!”
这时,阿布扎一抬手,阻止琅格哒道:“且慢,动手前,先让我跟袁将军说几句话。”
说着,他下马走到袁一面前,低声道:“我很敬佩你为国家,舍生忘死的精神。对了,还要恭喜你,你诡计得逞了,唐军攻破了逻些城,赞普也被迫投降,打算今日与大唐签订类似称臣的盟约,你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袁一道:“既然赞普已经投降,那么,你兴师动众地来对付我,不怕大唐来问罪吗?”
阿布扎冷冷一笑:“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你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全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你来逻些城的路线那么隐秘,我是从何得知?你这么聪明该懂我的意思哦!”
“你是说唐军中,有人向你透露我的路线,他想独占功劳,而你又恨我入骨,你们便一拍即合。”
“没错。赞普气你杀了大帅,就向李泰仁和杨志那个草包提议,杀了你,在吐蕃的所有功劳全都归他们。赞普本来只是气头上的一个提议,怎料他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而且还配合赞普,为你想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想听吗?”
悲愤交加的袁一怒吼:“够了,别说了!”
阿布扎笑道:“既然你不想听,那我更要说了,第一条,拖延增兵,延误战机,使得天策大将军阵亡,两名主将被擒。第二条,威逼主将,独揽军权,蓄意通敌叛国。第三条,交战之际,领军叛逃,最终被吐蕃王子阿布扎全数斩杀,以示投诚。所以,你都是将死之人了,本不该说这些来气你,可我太想看你死不瞑目了!”
阿布扎边说,边退到吐蕃军中,而后,他一声令下,万箭齐发,袁一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伤重身亡,心中万分悲愤。
他想要,把李泰仁和杨志两个混蛋剐心掏肺,可却无力回天,当他杀敌三百零八人后,浑身是伤的他,被一支力道强劲的箭射中,飞身跌入滚滚的河流中,他知道,能射出这样箭的人只有琅格哒,或许这就叫因果报应吧!
随着染红的河水飘荡的他,望着低沉阴郁的天空,耳边突然响起笃鲁的说话声:“活到我这个年纪,才懂得荣华权势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亲人在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他心底好像有种声音,回答道:“没错!亲人在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他陷入极致的黑暗,恍惚间,他看到微亮的光明,像是儿时,母亲缝衣点在案几上的油灯,像是那年冬天卧在太液湖上,时明时暗的阳光,像是伴着青灯黄卷的太平眼眶滑落的泪珠。
在善水观的道舍中,一身青色道袍的太平坐到窗边对着案几上的铜镜照了照,摸着头顶的道姑髻,转头对房中收拾衣物的上官婉儿道:“婉儿,今早听观里的师太说,从吐蕃归来的唐军今日就到长安城了,许多百姓都准备去城门口迎接他们凯旋,你从宫里来,应该听说了吧!”
听到问话,上官婉儿放下手头的活,走到太平面前道:“奴婢听说,今晚圣上会在宫中摆洗尘宴犒劳三军,如此看来,他们应该是今日回来吧!”
太平微微一笑:“这样便好!对了,我的头发蓄了许久,你帮我看看是不是齐腰了?”说着,她拔下发髻中的木簪,满怀期待地道:“婉儿,快看看,到了没?”
上官婉儿见太平的秀发才过肩,委婉地如实相告,道:“还差一点点,再长一年,应该就能齐腰了。”
“还要再长一年?”
听到太平声音中尽是失落,上官婉儿拿起案几上的象牙梳,边给太平梳着秀发,便道:“公主的秀发绾得有些卷了,奴婢给公主梳梳,兴许就会显得长些。”
“没错,一定是绾得卷了,你多给我梳梳。”
“是。奴婢方才已经问过大师太,她已将还俗法会准备妥当,明早公主跟着她走完过场,娘娘就会派人来将公主接回宫。奴婢已将道舍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今晚公主所需之物,其他就由奴婢先行带回宫打点。”说话间,她已将太平的秀发重新绾好,插上了木簪。
太平环看了一眼房中陈设,叹了气道:“没想到,一晃就在这儿住了三年有余,以前无时无刻都想着回宫,这一下子真有回去了,心里头又感觉有些不舍。这人啊,有时还真够奇怪!”
这时,门外响起叩门声,上官婉儿问道:“是谁?有什么事吗?”
门外的人回答:“观外有个自称梅仁的人说,受人之托,求见太平公主。”
太平有些纳闷道:“梅仁这个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可一时想不起到底是谁?”
上官婉儿见梅仁来此,隐隐感觉到了些什么,她呆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几年前,奴婢与梅仁在神兵司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袁一的朋友。”
“哦,我记起来了。”太平说着,吩咐门外的人把梅仁请进来。
梅仁来到道舍看到,一身道袍的太平和身着淡粉色半臂襦裙的上官婉儿,愣了片刻,恍然道:“我们是不是见过?”
皇华似锦 第126章 阵亡
上官婉儿上前,指着太平道:“这位便是太平公主。”
见此,缓过神的梅仁急忙行礼道:“卑职拜见公主。”
太平扬了扬手道:“我现在只是个道姑,你不必多礼,起来吧!”
“是。”听到吩咐,梅仁便站起身来。
太平打量了眼梅仁,只见还未来的及换下戎装的他,胡渣丛生,尘土满面,一副风尘仆仆的憔悴模样。相比几年前,俊美得如同女子的他,他如今的变化可谓是天壤之别。
太平问道:“你说受人之托来见我,是袁一么?”
梅仁想要回答是,可感觉喉咙被什么东西哽住,半晌说不出话,他低下头,待情绪平复方才开口道:“是。”
太平眉头一蹙,问道:“他让你来,有什么事吗?”
梅仁看了眼一旁的上官婉儿,颇有些为难道:“袁哥,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听到这话,太平看了眼上官婉儿,犹豫片刻道:“婉儿不是外人,没事,说吧!”
见此,梅仁点点头,从兜里掏出用锦袋重新装好的胡须,道:“这是袁哥让我交给公主的。”
太平打开锦袋,看到里面装的竟是浓密卷曲的毛发,皱眉道:“这是什么?”
梅仁想到与袁一河边的分别,难以抑制的心酸又涌上心头,热泪盈眶道:“这是袁哥……蓄了三年的……胡子,在我们遇到伏军被逼到河滩时,他让我渡过河到逻些城,去找尹玉书。临行前,他让我把这个带来给公主。”
眼神尽是惊恐的太平捂住嘴,愣了片刻,声音略微颤抖道:“他呢?我要见他。”
顷刻间,梅仁泪如雨下:“他……回不来,他和那八千兄弟都阵亡了。他送我走时,知道难免一死,就我给公主带话说‘我能做的都做到了,不能做的只有快乐,幸福的活着,希望公主能代我这样活着’。”
太平亦步亦趋地走向前,扶着案几走到凳上,神情木然地喃喃道:“死了?怎么会死了?他武功高强,怎么可能会死?一定说他看错,或者是我听错了。不可能,他不可能死,怎么可能死了,他……”
见太平如此,梅仁转身想要上官婉儿帮忙劝劝,可还未开口,看到一直站在身后的上官婉儿竟泪如泉涌,见梅仁看向自己,她哽咽的声音道:“你告诉我,为什么几十万唐军都回来了,偏偏他遇伏阵亡了?”
听梅仁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上官婉儿转身抹去眼泪,声音低沉道:“或许,这一切都是注定,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这时,一旁神情恍惚的太平突然站起身,用质问的口气对梅仁道:“唐军都没回长安,你怎么跑来这儿,告诉我袁一死了?我知道了,你是个逃兵,怕受责罚,就跑来诅咒将军阵亡,你的心太黑了!太黑了!”
梅仁慌忙解释道:“当我赶到逻些城时,李泰仁和杨志两位将军,已经同吐蕃签订好盟约,启程回了长安。于是,我就快马加鞭去追他们,没想到反而比他们更早到!”
太平倾身将案几上的陈设之物,推到满地,愤怒道:“不是这样,你在撒谎!”
她边喊,边将摔打着房中的东西,见状,心中颇有忐忑的梅仁,低声向上官婉儿道:“我们是不是要劝劝公主?”
上官婉儿摇摇头:“我懂。她是心里难受,由她吧!”
这时,薛绍从走了进来,见道舍被太平砸得一片狼藉,满脸担忧得向上官婉儿问道:“我方才路过这儿,听到响声,便过来瞧瞧,公主这是怎么了?”
上官婉儿指了指门外道:“薛公子,借一步说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