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至于韩冈,他实在太显眼了。三十岁之前就成为宰辅,就是寇准和韩琦都比不上他。之后更有了定策之功,未来宰相的身份更加确定。这让韩冈成为了朝堂上最耀眼的一人。
但昨日在殿上,韩冈受到了平生最大的挫折,若是做不得宰相,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去维持气学不衰?
韩冈的身份就是最大的阻碍。
想要在世间宣扬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像程颢、以及此前所有有心治学的大儒一样,不牵涉朝政,专心教书育人,然后争取宰辅们的赏识,由此来推动学派的发展。要么就是像王安石那样,直接以宰相的身份推动新学的发展。
而韩冈既不可能学程颢,安心教书育人。也不可能再有王安石一般的机缘了。以员外宰辅的身份干涉朝政,时间长了,任何宰相都不可能支持他宣讲气学。而想要学王安石,没有宰相的身份,什么都别想推广下去。两边都不靠,反而成了韩冈的致命伤。
李清臣一边幸灾乐祸的想着,一边等待着之后的崇政殿再坐。
因为今日的一项的议题中,有关礼制,李清臣也通知到要参加会议。
这一回的会议,有着很普通的开始。
章惇先起头通报了一下高丽最新的形势,对于开京陷落、高丽王家无人脱逃的结果,殿上的重臣们都无话可说,不论是辽国太强,还是高丽太弱,败得如此惨烈,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至于如何应对,最后还是按照章惇的提议,依然坚持将水师的战船派出去。
一项议题结束,李清臣等着下一项,但章惇并没有站回班列,而是对上面的太上皇后道:“官军征伐西域,王舜臣远行数千里,破国百余,歼敌数十万。奋战经年,如今兵锋已至葱岭之下。并吞西域,如此殊勋不能不赏!而甘凉路经略使游师雄也有筹划之功,也当一并受赏。”
在列官员都听说过葱岭这个地方,但没几个能清楚的知道葱岭到底在哪里,只是知道西域很大,人口很少,国家很小,如此而已。
不过王舜臣的托人带回来的天马、白奴倒是不少,有几个擅长歌舞的,还进了乐坊。至于献给天子的贡品,更是精挑细选,高昌王室的礼器,全都给送进了国库,等到祭祀太庙,可以摆出来夸功耀武。
说起来的确值得夸奖,但究竟怎么赏赐,向皇后还是拿捏不准,只能询问章惇的意见。
章惇随即提议,原来的直宝文阁,游师雄改官位宝文阁侍制。而王舜臣则特旨加团练使,东染院使加甘州团练使,并荫其幼子。
定下封赏,便直接叫来了翰林草诏,向皇后还不忘吩咐道,“多用好词。”
蔡确在草诏的过程中,也出班说话:“玉堂依例当有六人在任,但如今各处事务繁忙,已是捉襟见肘。”
“相公是想要翰林学士院添人吧?不知相公打算举荐谁?”
蔡确很老实的回道:“玉堂之选,乃是天子私人,并非臣可以多言。”
向皇后点点头,想了一想,道:“沈括如何?”
前面章惇要封赏王舜臣和游师雄,现在蔡确要向皇后早点拿主意。既然如此,向皇后怎么可能会将刚刚被韩冈举荐,与吕嘉问争夺三司使的沈括给忘掉?不过是蔡确抓住了说话的时间点的关系,
李清臣闻言,脸色剧变,蔡确这份举荐的背后,难道还是站着韩冈不成?





宰执天下 第43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11)
【补上昨天的第三更。】
太上皇后主动提出沈括的名字,当然正中蔡确下怀。
翰林学士是天子私人,宰相也插手不得。蔡确决不愿无故冒险,去明着侵占皇后手中的权力。
就像昨日吴衍的殿中侍御史,一样是向皇后自己说出来的。像这样不属于宰相建言范围内的职位,蔡确可以从其它地方旁敲侧击,或是慢慢引导,但他绝不会主动提名某人。
纵然向皇后本身还有些稚嫩,时常出些篓子,但的确是在成长。一时欺瞒她很容易,可等到几年之后,再回想起今日,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蔡确在很多时候,宁可费点力气,让向皇后觉得这是自己决定下来的人选。不仅是他,就是其他宰辅都是这么做的。
“沈括有才学,有文名,近年来治政考绩皆在上等。”蔡确没有说直接说这项任命好,但跟说也没两样了。
章惇眉心皱了一下,就轻叹着放开了。
在收到韩冈的私信后,知道他不打算调回游师雄,章惇就明白韩冈想要将沈括给弄回来。
只是没想到蔡确和韩冈这么快就达成了协议,这的确是让章惇感到惊讶的地方。
韩绛,曾布,张璪都噤口不言,翰林学士固然重要,但不值得为了这个位置,去得罪太上皇后、韩冈和蔡确。谁知道韩冈是不是已经与太上皇后和蔡确事先商量好了?要是平白无故的惹来韩冈的反扑,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冤枉了。
李清臣则是挂着脸,做了御史中丞久了,都会有一幅晚娘脸孔。看不得韩冈能够翻身。
但他不敢上前。
受伤的猛兽是最危险的,韩冈现在肯定是份外容忍不得有人敢动他手上的东西将血。
若自己站出来阻止这项任命,蔡确是绝对不会坚持,而是会轻轻巧巧的将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
蔡确只是设计让太上皇后自己说出沈括的名字,一个翰林学士的任命珍贵无比,不知能钓上多少侍制高官,如若不是为了抵还韩冈的人情,蔡确肯定不会留给沈括。有了自己的阻拦,可谓是正中蔡确下怀。
破坏了沈括的任命,就要面对韩冈的愤怒。
以他昨日的,不论是真的疯狂,还是故意如此激烈的方式自明清白,敢选用这等手段的人,李清臣绝对不想与他为敌。
何苦呢?李清臣这样想着,脚步还略略向后蹭了一点点,顺便向三司使吕嘉问的方向望过去。
吕嘉问今天也在殿上,同样是阴沉着一张脸。韩冈推荐沈括与他竞争,恩怨也早已结下,但他照样不敢开口干扰。韩冈和蔡确这一回推荐沈括,并不是为了抢夺他的位置,既然如此,吕嘉问当然也不愿意出来顶撞宰相。
正常情况下,总会有些风波的玉堂华选,这一回竟顺顺当当直接通过了任命。
就在午前,几份诏书陆陆续续的都出来了。
沈括回京为翰林学士。游师雄加宝文阁侍制,正式进入国家重臣的行列。吴衍入御史台,授殿中侍御史。王舜臣本官晋东染院使,加遥郡甘州团练使,任甘凉道都钤辖,亦是中高阶的将领了——种世衡终其身也不过一个东染院使。
这几份任命震惊了朝堂。
尽管不是大拜除时,两府给掀个底朝天那般惨烈,可论起震动人心,也并不逊色多少。
韩冈昨天刚刚将未来的宰相之位赌了出去,今天就把自己手上的人给推了上去,一点时间都不耽搁,其中的意义,但凡官场中人,没有看不明白的道理。
“好厉害。”刑恕低声道。
他昨天在蔡确那里根本都没听到什么消息,谁想到今天韩冈一下就借助蔡确、章惇掀起了这么大的声势。从这一点来看,自己还远远算不上蔡确的亲信,区区监察御史里行,在上面的那三位眼里,恐怕也就是根鸡骨头罢了。
在刑恕的面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官员,正听着刑恕的话:“沈括前面跟吕望之争夺三司使失败,现在就又在韩冈的支持下卷土重来。这才几天的功夫?”
不过跟刑恕说话的中年官员,却没有在意沈括的翰林学士,只是小声的感叹着:“宝文阁侍制啊。”
的确是该感叹的。
相比起翰林学士,其他各项任命虽有些差距,但那也不能等闲视之。能拿到侍制贴职的文臣,在朝堂上也就在几十人之列。刑恕面前的这一位,都四十多岁了,离侍制的距离依然很远,仅仅一个集贤校理,离一阁侍制,还有两个山头要爬。
不过刑恕内心里面也不会同情他,本来有机会的,是他自己给放弃的。当年朝廷遣使去高丽,派他做副使,他却一副苦脸好像要送死一般,被太上皇知道后,踢了他出去管杭州楼店务,现在才回来。嘉佑二年的进士高第,以文辞著称于世,与三苏相唱和。却是前程尽毁。若不能另攀高枝,这辈子就废定了。
也许本官官阶可以靠熬资历,一步一步的升到四品五品,六七十岁的老知州每一个品级都很高,但馆阁职名,能拿到侍制的却没几个,甚至低一等的直阁都少。升朝官的地位和未来,看他们的文学职名,比看官品更精确。衡量是否晋身文班重臣,得看他是否是侍制,而不是其他。
游师雄是正牌子的横渠门人,韩冈的师兄,现在进入了重臣行列,以他在军事上的表现,不是没有晋身西府的机会冒牌穿越者最新章节。
而吴衍的殿中侍御史,对蔡京是绝大的讽刺,但同时更是对韩冈的安抚。至于王舜臣,那倒是正常了,换作是汉唐,开拓西域的胜利至少是封侯之赏了,不过与辽国比起来,高昌等西域诸国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可三十出头的遥郡团练使,在军中还是十分的显眼。而且据说朝廷还有意设立安西都护府,王舜臣的地位还可能进一步的上升。
“翰林学士、宝文阁侍制、殿中侍御史、遥郡团练使。”中年官员一个个数过来,然后叹道,“离京才数载,朝堂上局势大变,面目全非啊。”
“明年可就要改元元佑了。”刑恕目光闪动。
今天的几份诏书给了很多人一个信号,韩冈虽然在进位宰相的未来上有了波折,但他手上的力量并没有任何衰退,其潜在的实力,更是深不可测。就是宰相,也不可能一日之内,将翰林学士、侍制、殿中侍御史和遥郡团练使一并抓在手中。
如果细细计较起来。
翰林学士是天子私人,沈括得授此职,意味着太上皇后对韩冈的信任。
游师雄得到了侍制衔,则是表明气学的未来并不会韩冈一时受挫而受到影响。
殿中侍御史是风宪官,足以威慑群臣。而且吴衍是韩冈的恩主,他的晋升和蔡京的下场,说明韩冈有恩必偿,有仇必报,恩怨分明。
王舜臣的提拔,则是宣告韩冈在西军中的影响力。
四个方向,韩冈一个不漏,还要加上一个苏颂。说是韩冈无党,但现在,很明显的就是横跨文武两班的党派的雏形。如果在平日,御史们少不了要找韩冈,甚至太上皇后的麻烦,将这些任命顶回去一两个。可这时候,面对刚刚展示过獠牙和利爪的韩冈,纵然已经将赤帜竖起,却又有谁敢招惹?
宰相、枢密使皆是其盟友,内翰、殿院二职,更是代表了太上皇后的信重。现在的韩冈,让那些想与他为难的人都要逼退三舍。
“不过韩冈毕竟还年轻,心性上是差了一点,这几项任命一天内出来,未免有些咄咄逼人了。”中年官员忽而道,“换做是林希,这一回得,至少得各一天天,”
‘蔡确没安好心啊。’韩冈心道。
听到沈括被擢为翰林学士,着实吃了一惊。依照他的计划,吴衍算是昨天的延续,今天先将西边的游师雄和王舜臣的事解决了,明天再说起沈括。
谁能想到还没跟他联络好,蔡确就主动拉沈括回来,而且很干脆送了一个翰林学士的身份。什么时候,玉堂就这么不值钱了,让蔡确主动往自己手里塞。
也许蔡确的本心上并不是准备挖自己的墙角——韩冈也不敢拿沈括这种人砌墙角——但他如此主动,可能会是好心酬谢自己之前的帮助?怎么想都有些坏心思掺在里面。
蔡确这个盟友,跟章惇可是不一样的。他跟沈括的区别,也就是在眼光上。
不过这也没什么。韩冈不是很在意。只要自身强硬,蔡确不会也不敢无故与己为敌。
韩冈现在只想看看蔡京的下场。
虽然被调到了厚生司,而且是明摆着的贬责,但朝廷也不会催着蔡京上班,至少文臣的体面还要保留着。不过他能拖几天?过几日,若再不去,朝廷的怒火,岂是他能抵抗得了的。
蔡京现在就是一个招牌,让人看看无故招惹他韩冈的结果。
韩冈正期待着蔡京在厚生司的新生活。




宰执天下 第43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12)
正午时分,正是日头最为毒辣的时候。
围在蔡京府邸外的人群,比起昨日来散去了不少。
大多数人都是有家有口,要吃饭,不可能因为一时的义愤而久久围住蔡家不去。
剩下的,要么是受过恩惠,对韩冈和药王顶礼膜拜的一批人,要么就是有闲暇的好事者。很有一些好事的浮浪子弟,地痞流氓,在这里转着,看看能不能捞到点好处。
不过这些人都被蔡京府邸院墙外的士兵给阻拦住,除了投掷瓦砾杂物,别的都不能做。而且若有人敢放火,更是给盯得死紧。昨天夜里有一个白痴试图抛掷火把进蔡家,当场便被守卫给扑倒,然后五花大绑的械送开封府,等待他的是流放三千里的重刑。
蔡京已经穿好了官服,木然坐在正厅。
如果韩冈不是那么决绝,他出京后,京城军民最多嘲骂几句自不量力,并不会再穷究。当初不是没有攻击过韩冈的御史,由于一个个都没好下场,京城百姓都没有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但这一回,韩冈应对的手段完全有别于以往,过去的反击哪里会这么粗糙。蔡京都做好了出外的准备,可是韩冈赌约一出,所有的事情完全都偏到了另外的方向上去了。
这两天他都没胃口,只少少的喝了点稀粥,脸上泛着青气,双颊也凹陷了下去。
两天来,确切的说是昨日午后到现在的整整一天里,蔡家的人除了辞工的仆婢,其他都没有能够离开家门一步。一旦开门,就是一片石头丢过来。正门前和院子中,满地的瓦砾碎石,仿佛台风过境,可都没人敢出去打扫一下。
没人能够出门,当然也就不能出去采买。家里新鲜的蔬菜没有,瓜果没有,鲜肉也没有。幸而还有些米面,干肉,腊味,以及鸡蛋,多多少少还能抵上几天。
只是味道就不好说了。厨娘是京城雇佣的,昨天就辞了工。昨天、今天的几顿饭,都是久未下厨的两个家生子去做的。回头后又说,家里的石炭也只能顶两天了。
同居的蔡卞也没能出去,甚至连请假都没办法,干脆躲在自己一家所住的院子中,都不肯出来。
“蔡官人,可以上路了。”
一名身穿紫袍的吏员走进了厅中。
蔡京当年在中书门下礼房任职时,甚至还认识过这位孔目房的堂后官。身上的紫袍是他三十年中书吏职无一过犯的特赐,在中书门下的近千堂吏中,地位能排在前三。
这是政事堂特地派来迎接蔡京的堂吏,否则蔡京今天根本就不可能出门。
蔡京悄无声息的站了起来,他等的正是政事堂的来人,尽管他嘴里的话很臭,但这意味着蔡京可以走出这重院落。
蔡京出行的马匹已经在院中准备好了,不过没敢靠近院墙,那边还时不时的丢了砖头进来。
出了厅,便立刻上马。而堂后官早就在大门处安排好了人手,蔡京一出来,便让他上马,随着一队士兵急急忙忙的离开。
蔡京的仪仗还没有更换,不方便拿出来,只有一队士兵和三名堂吏护卫着蔡京出来。
只是蔡京的行动,完全瞒不过守在外面的百姓。
蔡京还没出门,外面已经吵作了一团。终于敞开的蔡家门户,立刻惹来了一片叫骂。
等到刚刚进去的一队士卒护着蔡京进来,人群更加激动。
只有蔡京骑着马,就是那位堂后官都没有骑马,而是步行。目标如此显眼,瓜皮,果皮还有骨头,全都劈头盖脸的往蔡京脸上砸过来。
形势不妙,堂后官回头喊了一声,十几名士兵立刻齐声大吼,“奉中书门下蔡相公命,护送厚生司判官,尔等还不快快退开!”
蔡相公要见蔡京,激愤涌动的人群渐渐的静了下来。蔡京有公务在身,谁敢阻拦?
人群一个人动了,两个人动了,很快千百人中分开了一条道出来,很窄,却足够让蔡京骑马过去。
但这样的通道,成了近距离接触蔡京的好手段。
“呸,狗官!”
蔡京擦身而过的时候,一名老汉狠狠地冲他吐了口痰。只是准头稍偏,落到了蔡京的马鞍后。
有了一人带动,其他人都又开始骚动、
堂后官见势不妙,立刻一声大吼,“蔡相公正等着蔡京。朝廷自有律法,赏罚公明,需要你们干涉?!”
伴随着他的声音,他领来的那对士兵齐齐一顿手中的枪杆,咚的一声合鸣,再次逼得周围的军民全都逼退三舍。
只要蔡京还是官,还是进士,就不允许有小人能骑到他头上。为的不是蔡京,而是为了进士的体面,朝臣的体面。
上千人聚集的街道上,除了护送蔡京一行人的脚步声,便再无其他声响。
几千道视线汇聚在蔡京身上。让他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千夫所指。
不过蔡京没有无疾而终,他很快就习惯了。
出了街巷,就转去了皇城的方向。
蔡京今日上任,当然不能先去厚生司报道,而是得先拿到除授差遣的告身才行。
他现在已经不再属于**的台谏官体统,而是又转回到了中书门下,告身的获取,也必须从中书门下拿到。
由于蔡京的本官只是正七品的员外郎,他的任命并不由中书门下直接管理,而是前身为磨勘京朝官院的审官东院。六品以下京朝官的考核、任免,皆有审官东院负责,除非一些特例。但那些特例,他们的考核大权,依然是在审官东院手中。蔡京是特例,特旨打发回厚生司,但他并不清楚他是否是要去审官东院拿告身,还是去政事堂拿。
看到前面引路的堂后官所走的方向,蔡京确定了,不是去审官东院,还是去政事堂。蔡京曾经在里面工作过多时的政事堂。
慢慢的走过有些陌生的走道,也就在几年前,他还是其中的一员。
一些熟识的面孔,从身侧冷冷淡淡走过去,仿佛根本就没看到蔡京他这个人。但在周围暗处,却有人偷偷窥视,偶尔一声嗤笑,从楼阁中传出来。
蔡京权当没听到,一步步的走进政事堂内。
但蔡确没有出面,参政们更没有,中书五房检正公事同样避而不见,出来的是吏房检正朱服。
熙宁六年的榜眼,如今已经在中书吏房做检正公事,可以说是官运亨通,就像当年的蔡京一样。
朱服与蔡京也是认识的,说不上有什么来往,但也算是点头之交。
见了蔡京,朱服先行拱手一礼:“元长来了。”
蔡京回了礼,“蔡京这是奉旨来中书应差的。”
“都准备好了,就等元长你来。”朱服引着蔡京到厅中坐下,从堂吏手中接过一支卷轴,双手递给蔡京,“这是元长你的告身。”
蔡京接过来,轻声道了声谢。并没有展开看,告身千篇一律,里面的内容也就是那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他问着朱服:“下面可是到厚生司去交接?”
朱服脸上的微笑收敛了一点,“并不需要做交接。”
“直接上任?”蔡京心道,吴衍难道已经去了乌台。
“也不是。”朱服摇摇头。
“那是什么?”蔡京心中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
“不厘务。”朱服眼底有着淡淡的同情之色,“曾大参说了,厚生司是个小地方,不需要元长的大才。蔡相公也觉得曾大参说得没错。”
蔡京是个有本事的人,怎么可能给他办事受赏的机会。要是有功不赏,反而失了大气。干脆就光明正大的不让蔡京做事。不厘实务,只拿俸禄,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
不要想着老老实实的做事,就能将时间捱过去。哪个不知道,毒蛇在咬人前,都会先盘起来。蔡京若是越恭顺,日后就越危险。还不如一直晾到底。
蔡京脸色惨白,他本来还准备忍辱含垢,回到厚生司好好的做事,让人挑不出刺来,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孰料蔡确、曾布根本就不给他任何机会。完完全全就是当成猪来养。
这样的生活,难道要这样持续十几年吗?
……………………
“蔡持正提防着蔡京,玉昆你也同样提防着他,名声也毁了,他这辈子算是完了。”
晚间放衙之后,章惇和韩冈出宫门时,正巧遇上,同行了一段路。
并辔而行时,随口聊着闲话。
韩冈摇头,他可不这么觉得:“蔡京还有四十吗?他现在才过了半辈子。”
“半辈子?不让他做事,只是用官俸养着,再有才的人没几年就会废掉。”
“那可不一定。文章憎命达,或许过几年能出个才子也说不定。”韩冈眯了眯眼睛,盯着章惇,“就像苏子瞻,这几年文章越发的精进了。”
“嗯嗯,说得也是。”章惇随口一句,又顾左右而言他,“不过倒是想不通曾子宣掺和进来做什么?蔡京还说了他的好话。”
章惇这是要引开话题乱开腔,韩冈看了他一眼:“就是因为说了好话才要插一脚吧。”
“也不见张大参说话。”章惇道,“难道是张大参还准备用蔡京这只死老虎?”
章惇的态度还是说笑居多。
韩冈倒是没那么乐观,蔡京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不大可能一脚踩死。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蔡京就算日后能翻身,也不过是依附在皇权上的寄生物。这样的对手能带来麻烦,却不可能引来祸患。
1...961962963964965...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