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韩冈南下的消息,仿佛一石惊起千重浪。就算在梦里,文彦博、吕公著等人也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机会。刚刚经历过一次惨败不久,能这么快就得到了将给新党沉重打击,并让旧党重新登上舞台的机会。
韩冈这一回与新党正式决裂,旧党纵然哪边都看不顺眼,可也不会站干岸,看热闹。不及时插手其中,错过的机会不一定会再来。韩冈本身势单力薄,手上的人更少,要是他能掀翻掉王安石,顺带掀翻新党,空下来的位置韩冈占不住,能得利的自然只有在外的旧党。
酒过三巡,文及甫终于露出了他本来的目的。
“七封弹章。这还是两天前的消息。”文及甫在韩冈面前扳着手指:“贪渎、错判、丧师,玉昆,乌台这一回,可是明摆着要剪除玉昆你的羽翼了。”
御史台这一回针对的目标不是韩冈,而是韩冈所推荐的官员。而且还有‘丧师’这一条,得再加上李信,等于是要把韩冈的嫡系势力给全数剿除了。
不再认为韩冈是孤家寡人,政治上依附在王安石身上,已经把韩冈当成了一个亟待铲除的敌对势力。就算是王安石也无法阻止,新党并不是他一个人的。
韩冈也清楚这一点,并没有对王安石有多少愤恨,只是有些事已经刹不住了,“只要不动代北便无妨。代州、忻州人心甫定,经不起折腾。”
文及甫的爆料没有动摇到韩冈,为了北境的安危,他绝不会同意人事上朝令夕改的安排。
文及甫的两只眼睛在韩冈的脸上寻找着,却没找到一星半点愤怒的痕迹,“玉昆,你倒是很放得开。”
“朝廷自会给人公道。要相信朝廷。”韩冈笑着回道。
一份合法的诏书,一个需要天子或是皇后的画押盖印,同时也要宰辅们的副署。无论少了哪一项,都是不合法的。
所以韩冈并不担心,有些诏书,皇后绝不会同意。至于那些不需要经过皇后的堂札,就算能及时准确的抵达该去的地方,也造成不了多少损害。
不过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迟早要解决。
但韩冈依然故我,毫不放在心上,这让文及甫大感失望。
不过他也忍不住在想,韩冈究竟还有多少底牌?
……………………
“肉馒头两个多少钱?”
“七个钱。”
“糖渍林檎果多少钱?”
“十一文一串。”
“这匹素纱多少钱一匹?”
“两贯又四百六十文。”
七百八一贯,两千文了。河北产的素纱竟然卖到了两千文一匹,一下贵了许多。
米店的水牌上,一斗米的价格是九十三文,比前两天又涨了四文钱。
问了又不买,一路过来的冯从义受了不少白眼。
‘物价果然开始涨了。’冯从义心道,而且是普涨。
折五钱的实际折价又降了半个钱,只有面值的一半了。如果这个实际比价的巨大波动,是因为百万贯即将加铸的折五钱,那么同样要加铸铁钱的陕西,那边情况也不会差太多。
他从两家快报拿到的、附在快报中的《参考》上,已经详细的说明了这一点一年加起来超过两百贯的订阅费用并不低,但这笔钱值得出。及时、有效并私密的信息是无价的。
冯从义也是钱庄平安号的东家,不得不考虑刚刚开展的飞钱业务。
货币兑换价格的波动对飞钱业务很麻烦。陕西的铁钱和铜钱兑换比例的问题很让人伤脑筋,还有折二、折五这样实际价值不断在变动的大钱的问题,平安号都要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而且是每天都要变动的方案。
金银还好说,金银交引铺总有水牌挂出来当天的金银和铜钱的兑换价格。可铜铁钱的兑换比例却无法有一个权威的认定。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铜钱和铁钱如何兑换的问题,那么他就算是在平安号中大发雷霆,也改变不了失去信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韩冈正南下的消息,也让京城中变得骚动不安。
“还真是头疼啊。”冯从义虽然这样叹着气,但他的步履稳健,并没有因为急迫的问题而伤透脑筋,而是走进了他今天的目的地。
冠军马社。
只有现在或曾经拥有赛马联赛甲等赛冠军马的马主,才有机会收到邀请的小型社团而且也只是有机会。直到现在,其中的成员也不过二十八人。或是公侯宗室,或是天家姻亲,还有富豪、商人。
虽少,却杂。
冯从义在其中地位应该是最低的,不过当他跨进奢华的厅堂中的时候,一大半人起身向他行礼:
“早,冯兄。”





宰执天下 第37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11)
会首淮阴侯赵世将亲自将冯从义迎进厅来。
这份礼遇,不仅仅是因为冯从义手上的财势和背后的靠山,也不仅仅是因为冯从义是将赛马引进京城的元勋之一,冯从义本身表现出来的才干,也让赵世将不吝于表现自己的亲切。
当然,在今天,赵世将的礼遇也还有另外的一重理由。
冯从义整了整衣冠,迈步进厅,一个个招呼打过去,都是每次上京时,都会见上一面、两面的老朋友、
不过冠军马会的会所中,除了不到三十位的会员,还有不属于马会成员的一名外人。冯从义同样认识他,《逐日快报》的总编辑,毛永。
毛永并不是什么名士,真要有才名,早去考进士了,或是在士林中打混,游走在公卿门第。可他仅仅是幕僚出身,擅长的是刑名。作为一名刑名幕僚,在判词上滴水不漏,让人难以找出错来。斟字酌句的功夫上,比一干擅长诗词的文酸要强百倍。这就是为什么会让他担任报社总编的原因。
“今天怎么到得这么齐?”冯从义环顾了一圈,回头对赵世将笑问:“可是君侯家又有喜事了?”
赵世将摇摇头,肃容盯着冯从义:“尊兄给我们出了大难题啊,不得不好好商量一下。”
冯从义瞥了毛永一眼,笑道:“这算是难题吗?一篇文章而已。”
毛永向前半步,“仅是一篇文章当然不难,犯难的是文章出自何人之手。”
冯从义微微一笑。
因为作者是韩冈。
韩冈没有理会来自朝廷的声音,径自南下返京,如同强攻硬打的猛将,让人始料未及。但就像很多人所预料的一样,韩冈在学术上还是下了一着棋。就如当年他拿出了种痘法,逼天子将他召回京城一样。
只不过这一着棋,并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在医学上的新成就,或是自然之道的新发现。而是有关国策的一篇文章。
从《浮力追源》开始,韩冈所主张的气学的特点便表露无疑。追本溯源,寻究根本。
而远从河东发来的手稿,也依然保持着气学一贯的风格。
可是这份手稿的内容不同以往。不是天文地理,也不是自然万物。
只有两个字,《钱源》。
顾名思义,论述的正是钱币之源这很容易就会让人联系到最近朝廷正要加铸的二百五十万贯新钱。
朝廷铸两百五十万贯大钱、铁钱,说实在的,也就是几轮联赛的赌金罢了。可是这个消息在民间的反响太大,物价陡然涨了两成,而且越新的钱币,越没人收。
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又或是豪商,冠军马会中的成员,家中都是饶有产业。大钱大规模贬值,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相对于齐云总社中的人多口杂,赛马总社内部的权力则更加集中,尤其是冠军马会的存在,总社和旗下报社的权力更是集中在这若干人手中。而且总编毛永的胆魄,也强过他的那位竞争者。
韩冈选择《逐日快报》,而不是《齐云快报》,也正是希望能看到他的文章能尽快得到刊发。
报社的存在不仅仅是印发贩售报纸,更重要的是信息的集散地。一些情报消息不可能在报纸上公诸于世,却可以成为筹码,拿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示好甚至出手。更可以把特定的消息提供给一些关键的人物,来维系报社自身的利益。
与皇城司进行的情报交换,便是诸多交换中最成功的一项。之后内部刊发的所谓参考,其实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
无论是宗室还是贵戚,又或是富户豪门,他们的关系网都不是仅仅局限于京城,而是伸向全国各地,尤其是京畿,覆盖了整个中原腹地。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两家报社的耳目其实远比外界所了解的更为广布。
只是在朝堂上,他们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者。宗室、勋贵、豪商,势力不小,却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可言。天子也好,皇后也好,在朝堂的重压下,也不可能保得住他们,除非朝堂上,有重臣愿意为他们说话。
而且就算有有哪位宰辅贴上来表示善意,他们也不敢相信。
除了韩冈。
从渊源和信用上,只有韩冈最为可靠。
所以韩冈要他们做出选择,他们也当真进行考虑,而不是立刻拒绝。
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他们需要韩冈,而韩冈也只要快报上发一篇文章。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而且当韩冈把文章送到《逐日快报》之后,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要么是彻底决裂,赌一把韩冈日后再难复起,要么就是老老实实的在报纸上刊发,结果最多也不过是报纸停刊而已。
韩冈日后的报复可以针对到人,朝廷的处罚,到报社就终止了。危险性完全不同。而且韩冈的文章又是在为他们说话,为百姓发言,正大光明。
但毕竟有风险。他们还是先希望自冯从义口中得到保证,或是更进一步的消息。
成为关注的焦点,冯从义回以微笑:“先论对错,而后再说其余。”
毛永立刻道:“枢密的文章总是浅显易明,但道理却不会错。在下方才也拜读过,实是醍醐灌顶,让人叹为观止。世人多说铜臭,岂不知臭的是人欲,而不是钱本身。钱者,信也。一言既出,再无可议之处!”
钱之源。
货泉,货币。
没有谁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必须用自己多余的财物,换取不足的东西,也就是以物易物。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莫说上古,就是今日,也是极为常见。
出身农家的人都很清楚,家里的日用多有交换而来,用鸡蛋换米,用麦子换盐,用肉换布,例子太多太多。
但以物易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我缺的是盐,多的是铁,你缺的是木头,多的是酒,两个人没办法交换。
或许三人交换,甚至多人交换,也许能达成目标。但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因为对手上货品的价值不能达成一致,而无法成功。参与进来的人越多,达成协议的可能就越小。就像一根铁链,只要中间一个环节断了。那整条链子都作废了。
所以为了让更加复杂的交换能够顺利完成,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钱,作为中间的环节,用货换钱,再用钱换物就行了。韩冈用了两个很拗口的自创名词,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也称衡货,衡量商品价格的货品。
但并不是圆形方孔的才是钱。周时各国铸币,齐铸刀币,楚铸蚁鼻,秦为半两,外形各不相同。而作为衡货,也不仅仅是青铜、铁质的钱币,粮食、丝绢、金银,都能拿来使用。就在如今,丝绢依然是通行度不下于钱币的衡货,其贵且轻,商人多称之为轻货。
对于韩冈的论断,毛永五体投地。因为例证随处可见。他见识过乡村里的集市,有的甚至是用鸡蛋来做衡货。梳子三个鸡蛋,发簪五个鸡蛋,十分常见。
之所以能派得上用场,因为这些衡货本身就具有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也就是人们相信交易到手上的衡货有价值。
所以说衡货的本质便是信。
不过最常见的衡货还是钱。
钱最早是贝壳。并非贝壳值钱,而是稀少。
古者宝龟而货贝,以海贝为币。安阳殷墟中,出土了很多。
只是随着滨海之民借助地利而搜集大量贝壳,随着贝壳采集得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就没人使用了。继而出现了金币。这里的金,是五金的金,金银铜铁锡。开采难,铸造也难,不会因多而贱。故而使用铜币,从周时,延续到金。
如今之所以铜贵钱贱,使得不法之徒融钱取铜,去铸造铜器,正好证明了铜钱本身与实际价值无关,而只跟信用有关。否则钱币的价格就不应该低于等量的铜器。
而朝廷铸币,就有义务维持货币的信用。
“昔年文潞公安抚陕西,有一官上书请废铁钱。事虽不遂,但谣言已传遍京兆府。市井之中,物价腾贵,而铁钱无人收用。文潞公使家人以绢四百匹至市上易铁钱,民间遂安,铁钱通行如初。他所做的,也只是回复铁钱的信用。”
赵世将感慨着。不论这是不是示好旧党,韩冈利用文彦博为例证,在文章中把道理说得更为通透了。而且秉承了韩冈一贯的文风,都是论点、论据、论证俱全,证据都来自于身边随处可见的场景,让人看了就不由的信服。
在场的诸多人等,看了韩冈的文章,无不信服。
剩下的只是做和不做,以及韩冈想要他们怎么做。
所以他们需要冯从义。
……………………
“《钱源》。”
王安石对着面前的字纸皱着眉头。
平章军国重事,一人之下而已,天底下想要奉承他的不知凡几。从快报报社得到信报,拿到韩冈想要刊载的文章,比任何人都要早。
按照韩冈过去命名的习惯,也许应该改成《货泉追源》才是,那样已经很直白了,而现在的题目更直白。
轻轻将纸页折起,王安石重重的靠在椅背上,神色前所未有的沉重。
“大人,怎么了?”
王旁亲自端了解暑的饮子过来,却见王安石对着书桌叹气。
王安石将单薄的纸页递给儿子,有着淡淡的失落:“无一字提及义利,却没人比他说得更通透了。”
钱即是信。
义利之辩,至此可以休矣。
韩冈没有一句反对铸币,却明白的要求朝廷保证新币的信用。
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难存。
朝廷几次铸大钱,看似有赚,其实亏掉的是国家的信用,长此以往,信用耗尽,国何以存?
打仗之前都要发一道檄文,这叫名正言顺。韩冈这一回也是名正言顺了吧。至少在朝廷之外,所有人都会认为将韩冈阻拦于外是个巨大的错误若有韩冈在朝,朝廷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与其空耗唇舌,不如穷究其理。
这正是气学的宗旨。
王安石沉沉一叹,他一意孤行坚持的新学,真的是对的吗?




宰执天下 第37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11)
会首淮阴侯赵世将亲自将冯从义迎进厅来。
这份礼遇,不仅仅是因为冯从义手上的财势和背后的靠山,也不仅仅是因为冯从义是将赛马引进京城的元勋之一,冯从义本身表现出来的才干,也让赵世将不吝于表现自己的亲切。
当然,在今天,赵世将的礼遇也还有另外的一重理由。
冯从义整了整衣冠,迈步进厅,一个个招呼打过去,都是每次上京时,都会见上一面、两面的老朋友、
不过冠军马会的会所中,除了不到三十位的会员,还有不属于马会成员的一名外人。冯从义同样认识他,《逐日快报》的总编辑,毛永。
毛永并不是什么名士,真要有才名,早去考进士了,或是在士林中打混,游走在公卿门第。可他仅仅是幕僚出身,擅长的是刑名。作为一名刑名幕僚,在判词上滴水不漏,让人难以找出错来。斟字酌句的功夫上,比一干擅长诗词的文酸要强百倍。这就是为什么会让他担任报社总编的原因。
“今天怎么到得这么齐?”冯从义环顾了一圈,回头对赵世将笑问:“可是君侯家又有喜事了?”
赵世将摇摇头,肃容盯着冯从义:“尊兄给我们出了大难题啊,不得不好好商量一下。”
冯从义瞥了毛永一眼,笑道:“这算是难题吗?一篇文章而已。”
毛永向前半步,“仅是一篇文章当然不难,犯难的是文章出自何人之手。”
冯从义微微一笑。
因为作者是韩冈。
韩冈没有理会来自朝廷的声音,径自南下返京,如同强攻硬打的猛将,让人始料未及。但就像很多人所预料的一样,韩冈在学术上还是下了一着棋。就如当年他拿出了种痘法,逼天子将他召回京城一样。
只不过这一着棋,并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在医学上的新成就,或是自然之道的新发现。而是有关国策的一篇文章。
从《浮力追源》开始,韩冈所主张的气学的特点便表露无疑。追本溯源,寻究根本。
而远从河东发来的手稿,也依然保持着气学一贯的风格。
可是这份手稿的内容不同以往。不是天文地理,也不是自然万物。
只有两个字,《钱源》。
顾名思义,论述的正是钱币之源这很容易就会让人联系到最近朝廷正要加铸的二百五十万贯新钱。
朝廷铸两百五十万贯大钱、铁钱,说实在的,也就是几轮联赛的赌金罢了。可是这个消息在民间的反响太大,物价陡然涨了两成,而且越新的钱币,越没人收。
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又或是豪商,冠军马会中的成员,家中都是饶有产业。大钱大规模贬值,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相对于齐云总社中的人多口杂,赛马总社内部的权力则更加集中,尤其是冠军马会的存在,总社和旗下报社的权力更是集中在这若干人手中。而且总编毛永的胆魄,也强过他的那位竞争者。
韩冈选择《逐日快报》,而不是《齐云快报》,也正是希望能看到他的文章能尽快得到刊发。
报社的存在不仅仅是印发贩售报纸,更重要的是信息的集散地。一些情报消息不可能在报纸上公诸于世,却可以成为筹码,拿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示好甚至出手。更可以把特定的消息提供给一些关键的人物,来维系报社自身的利益。
与皇城司进行的情报交换,便是诸多交换中最成功的一项。之后内部刊发的所谓参考,其实也是遵循着这个原则。
无论是宗室还是贵戚,又或是富户豪门,他们的关系网都不是仅仅局限于京城,而是伸向全国各地,尤其是京畿,覆盖了整个中原腹地。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两家报社的耳目其实远比外界所了解的更为广布。
只是在朝堂上,他们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者。宗室、勋贵、豪商,势力不小,却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可言。天子也好,皇后也好,在朝堂的重压下,也不可能保得住他们,除非朝堂上,有重臣愿意为他们说话。
而且就算有有哪位宰辅贴上来表示善意,他们也不敢相信。
除了韩冈。
从渊源和信用上,只有韩冈最为可靠。
所以韩冈要他们做出选择,他们也当真进行考虑,而不是立刻拒绝。
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他们需要韩冈,而韩冈也只要快报上发一篇文章。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而且当韩冈把文章送到《逐日快报》之后,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要么是彻底决裂,赌一把韩冈日后再难复起,要么就是老老实实的在报纸上刊发,结果最多也不过是报纸停刊而已。
韩冈日后的报复可以针对到人,朝廷的处罚,到报社就终止了。危险性完全不同。而且韩冈的文章又是在为他们说话,为百姓发言,正大光明。
但毕竟有风险。他们还是先希望自冯从义口中得到保证,或是更进一步的消息。
成为关注的焦点,冯从义回以微笑:“先论对错,而后再说其余。”
毛永立刻道:“枢密的文章总是浅显易明,但道理却不会错。在下方才也拜读过,实是醍醐灌顶,让人叹为观止。世人多说铜臭,岂不知臭的是人欲,而不是钱本身。钱者,信也。一言既出,再无可议之处!”
钱之源。
货泉,货币。
没有谁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必须用自己多余的财物,换取不足的东西,也就是以物易物。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莫说上古,就是今日,也是极为常见。
出身农家的人都很清楚,家里的日用多有交换而来,用鸡蛋换米,用麦子换盐,用肉换布,例子太多太多。
但以物易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我缺的是盐,多的是铁,你缺的是木头,多的是酒,两个人没办法交换。
或许三人交换,甚至多人交换,也许能达成目标。但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因为对手上货品的价值不能达成一致,而无法成功。参与进来的人越多,达成协议的可能就越小。就像一根铁链,只要中间一个环节断了。那整条链子都作废了。
所以为了让更加复杂的交换能够顺利完成,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钱,作为中间的环节,用货换钱,再用钱换物就行了。韩冈用了两个很拗口的自创名词,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也称衡货,衡量商品价格的货品。
但并不是圆形方孔的才是钱。周时各国铸币,齐铸刀币,楚铸蚁鼻,秦为半两,外形各不相同。而作为衡货,也不仅仅是青铜、铁质的钱币,粮食、丝绢、金银,都能拿来使用。就在如今,丝绢依然是通行度不下于钱币的衡货,其贵且轻,商人多称之为轻货。
对于韩冈的论断,毛永五体投地。因为例证随处可见。他见识过乡村里的集市,有的甚至是用鸡蛋来做衡货。梳子三个鸡蛋,发簪五个鸡蛋,十分常见。
1...916917918919920...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