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一下子,大家终于可以确定了,这就是西瓜。
是严寒天里结出来的瓜啊。
京师的冬日,过于漫长,以至于整个京师的蔬果供应,尤其的单调和稀少,即便是文武百官,也很少享受瓜果了。
即便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可这西瓜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还是让人颇为意动。
就是太贵了。
十两银子,真不如去抢呢,再者说了,再过几个月,便有瓜熟了,到时还怕吃不着瓜?
不过,他们始终还是不明白,这瓜到底哪里来的?
有人咳嗽一声,上前,不由道:方继藩
方继藩如沐春风地道: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这人道:此瓜出自何处?
是本宫在詹朱厚照一脸的神采,邀功似的想说什么。
方继藩却连忙拽他的袖子。
可不能说是詹事府里长出来的啊。
西瓜卖十两银子一个,贵吗?太贵了,这相当于寻常百姓几年的用度呢。
即便许多王公贵族,怕也会觉得肉痛吧。
所以,冬天长出来的瓜,虽然稀罕,可以让人解馋,却想就此让人掏腰包,却还有难度。
来年的时候,随着西山大规模的种植,瓜果的价格肯定会暴跌一波,可方继藩的预想之中,定价肯定还是属于奢侈的范畴。
可要让人买这等奢侈品,却必须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幸好,朱厚照种瓜的事,显然,陛下嫌丢人,已经让詹事府的人禁口了,知道的人不多,就算有晓得内情的人,也不敢说。
方继藩放下西瓜刀,清了清嗓子才道:此瓜种之于西山。
张家兄弟还在啃着瓜皮,显然不肯浪费,一听到西山,身子顿了一下。
噢?西山?百官们各自神色有异,捋须相互对视,觉得更加蹊跷:西山在这严寒之日,也能生出瓜吗?
怎麽不可以?方继藩振振有词地道:你看,西山不是还生出了煤吗?而且还是可以烧的煤。
张鹤龄突然觉得心口有一丢丢的疼,不过手中的瓜还是不能浪费,继续啃着瓜皮。
可是这和严寒之中生出瓜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方继藩笑了:因为那西山,乃是天材地宝之地啊,汇聚了天地之精华,能生出无烟之煤,自然也就能生出这奇异之瓜,此瓜自那等丰腴之地生出来,吸收了西山土地中的精华,所以这瓜,不但香甜,而且还有强身养肾驻颜等等奇异功效,这是天地精华的浓缩,我方继藩用人格担保,此瓜乃养生之瓜,非比寻常。
百官们一个个直勾勾地看着那些瓜,竟是下意识的颔首点头。
这个时代,风水之说还是很流行的,大家对此深信不疑。经方继藩这么一说,就有点说得通了,西山那儿,确实奇怪,那儿采的煤不冒烟;这瓜既也是西山种的,这严寒的时候,哪里来的瓜啊,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解释了。
这么说来,此瓜的功效,岂不可以类比百年老参了?
许多人顿时眼眸一亮。
位列朝班的大臣,大多身子不太好,尤其是身体透支的比较厉害,他们都爱养肾,啊,不,是养生
有人开了口,虽然依旧还是有人舍不得,却还是有人想要尝试一下。
毕竟是大冬日生出来的瓜啊,太匪夷所思了,现在便是有银子都买不到。
何况,许多大臣都有银子,别看他们平时苦哈哈,俸禄也低,可即便是不去贪墨,能读书做官的人,除了欧阳志三个奇葩之外,许多人,压根就不靠俸禄生活,士绅人家嘛,老家说不准就有几万十几万亩的地摆着,县城里一排的铺子都是他家的。
我来一个。
大家的心思,更多的是好奇,当真能养生?这冬日生出来的西瓜,到底是什么样子?
心里无数的疑团,十两银子就可以解开,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啊。
只是
谁也没有注意到,方才还啃着瓜的张鹤龄,身子却是僵住了,口里还有没有咽下的瓜,来不及咀嚼。
虽然身边的兄弟张延龄还在大快朵颐,恨不得连瓜皮也一道啃个精光。
可是
张鹤龄的智商,显然是要碾压他的兄弟的,方继藩方才的话,一遍遍的出现在他的脑海。
西山的地天地日月精华能出无烟煤,还能冬天长出瓜能强身,还能养肾
西山这不就是我们张家的地吗?
那这瓜是我们张家的啊,十两银子的瓜啊,这是能在大冬天里长出来,能卖十两银子的瓜啊
他整个人像是被定格了一样。
一旁的张延龄吃得短须上的胡茬汁水四溢,口里不忘喜滋滋地道:哥,好吃,还能养肾呢
呜哇一声。
张鹤龄突然滔滔大哭,口里的瓜肉吐出来,瓜皮一丢,手死死地扯着自己胸口的衣衫,接着,拼命的捶胸
砰砰砰
一拳拳的捶在心口,犹如擂鼓一般。
他张大着口,发出呜咽的悲鸣,可嘴皮子哆嗦,似是怒极攻心,以至于连喉头竟是发不出声音。
张家的地啊,这是张家的地啊,是皇帝赐予,将来留着要传给子孙们的地啊。
这是能生出无烟煤,能长出长寿瓜的洞天福地啊。
张鹤龄不想活了,他想锤死自己,死了干净。眼泪磅礴而出,在面庞上冲刷出一条条沟壑。
这是我的瓜啊。
我的煤。
我的地!
张延龄给吓了一跳,连忙制止兄长自残的行为,一把将兄长抱住,惊道:哥,你太糟践了啊,这么好的瓜皮,你就丢了,哥,别哭了,这是咋了
张鹤龄不答话,只是悲戚的痛哭,张延龄也只好叫来几个禁卫,连忙将张鹤龄抬了走。
诸官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反应过度的张鹤龄,这位寿宁侯,平时就古古怪怪,稀里糊涂的,今儿就更过分了。
方继藩却是得意非凡,笑了:寿宁侯吃了我们的瓜,竟是感动得不能自持,他这辈子,都没尝过这样的好瓜吧。
百官听罢,个个眼睛发亮起来。
真有这样神奇
当然,也不乏有正义之士,义正言辞道:卖瓜乃锱铢必较的商贾行径,殿下乃国家储君,怎可以做这样的事。
方继藩道:殿下看西山的流民可怜,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才来卖瓜,为的,就是改善流民的生活,我现在宣布,今日卖瓜的银两,全部将发放给西山的流民!
这显然是在耍,西山的流民,现在全部都是矿工,本来就是方继藩养着的,发放钱粮,这是本份,所谓将卖瓜的银子发放给西山的流民,就是左手倒腾右手。
可是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臣来一个试试。
臣也来一个
第一百二十一章:震动朝野
人的心理,深究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谁说得清呢?在张家兄弟的带动下,这稀罕的瓜,倒是很有尝一尝的必要,你看张家兄弟,吃的都哭了,真是咄咄怪事啊。
却也有人买了瓜,匆匆的入宫,抱着瓜一路至内阁。
此人乃户部郎中杨忠,论起来,他是谢迁的门生,这瓜不是祥瑞吗?否则,大冬天怎么能生出瓜来?所以他和别人的心思不同,别人是买了瓜吃,他是抱着瓜去见谢公,既是报喜,同时呢,也是给谢公尝尝鲜,很有几分不留痕迹溜须拍马的意味。
到了内阁外,通报之后,他匆匆的到了谢迁的值房。
此时刚刚下朝,还有许多的奏疏需要拟票,正是内阁里最忙碌的时候!
谢迁听说杨忠来了,也不在意,依旧低头看着案牍上的奏疏,杨忠给他行礼,口里道:学生见过恩府。
谢迁没有抬头,低头看着奏疏的眼睛却略显严厉,口里的声音也略显沉着:在这里,不要称恩府。
是,谢公。杨忠笑了笑,道:下官此来,是来报喜的。
噢?谢迁这才不太情愿地将眼睛自奏疏上抽离开来,抬眸,看到杨忠抱着什么,不过杨忠的官袍袖子长,这长袖将瓜遮住了,却也看不清到底是何物,便道:何事啊。
谢公请看。杨忠将西瓜双手举起。
嗯?谢迁一头雾水。
这不就是西瓜吗?有何稀罕的。
只是在他一恍惚的功夫,杨忠道:此乃新结出的西瓜
猛地像是一个重锤,狠狠的撞击在了谢迁的心口,谢迁的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
西瓜当然是不稀奇的。
只是这个时节,怎么可能会长出瓜来?
谢迁乃是余姚人,家里也是地主士绅出身,老家数千亩的水田,对于这农时的事,再清楚不过了。
谢迁不无惊讶地道:江南这个时候就已长出了瓜?也太早了吧?是连夜送来的?
不。杨忠摇头道:就是顺天府的地里长出来的。
谢迁心头一震,他豁然而起,将手里头票拟的笔随意搁下,这笔上还有墨水未干,摔在了案牍上的奏疏上,霎时糊了一片,可谢迁没心思去理会了,疾步走到了杨忠面前,手摸在了西瓜上,那西瓜特意的凉意传入他的手心,果然是西瓜,再正宗不过了。
看着这西瓜,谢迁竟是有些恍惚:顺天府在这个时节,能长出瓜来?
杨忠没有给他答案。
谢迁的眼眸缓缓换上了一丝复杂的色彩,立即道:来人,请刘公李公。
只须臾功夫,三位内阁大学士便各自落座,然后六只眼睛,都紧紧地盯着案上的瓜。
是真的?刘健抬眸,看了谢迁一眼?
这太匪夷所思了,完全违反了常识。
虽然这地方上,隔三差五的总会报上一点祥瑞出来,譬如说哪里发现了麒麟哪,哪里的果树上竟生出了南瓜,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
成化皇帝在的时候,因为成化先帝热衷于此等事,所以报上来各种奇奇怪怪的祥瑞,就更是多不胜数,不胜枚举了。
可内阁的大学士们,什么世面没见过,他们虽是不做声,却也知道,这些都是弄虚作假,是有人要借机邀宠,听听也就是了,不必当真。
可是
现在刘健三人,眼里也只有震惊了,因为眼前这瓜,并非是存在于奏章上,而是真真切切的摆在眼前的。
不会是妖人的诡术吧?李东阳若有所思。
谢迁比较耿直:这有何难呢,切开一看,便知真假,来,取刀来。
一旁的书吏连忙取了一柄刀来,利落地将瓜切了,那鲜红的瓜肉顿时绽露眼前。
果然是真的西瓜,绝不是障眼法。
刘健越发的疑惑了,他上前,嗅了嗅道:还真和西瓜无异。
要不,吃吃看吧?便连多智的李东阳,也有点无法理解了,他也算是见识广博,稀罕事听多了,可眼见为实的少,现在眼前这个瓜,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啊。
对,吃过才知真假。谢迁当机立断道:老夫先试试看,若是无恙,刘公和李公再吃。
谢迁很不客气的道。
说实话,谢家本就是豪族,可自小冰河期之后,连续数年的漫长冬天,自山海关至宣府,再从宣府至山东淮北诸地,土地大多被连绵的大雪覆盖,沃土变成了冻土,即便是有银子,也难吃什么蔬果,现在见了这瓜,倒是食指大动起来,轻咬一口,汁水在口中四溢,良久,他才长出了一口气:此瓜,甚为甘美。
老夫试试。李东阳笑了。
三人各取了瓜,各自品尝,外头虽是寒气迫人,可屋内却烧着无烟煤,温暖如春,甚至略显干燥,现在吃着着甘甜的西瓜,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凉爽之感。
片刻功夫,这瓜便吃了个干净。
刘健心情不错,愉悦地看着一旁的杨忠道:此瓜,是何处得来的?
杨忠连忙道:是太子殿下和方继藩二人那儿
刘健一听脸色骤变。
太子种瓜的事,虽是封锁了消息,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却是略知一些内情的,本来陛下对此事,甚是忧心忡忡,可万万想不到,太子和方继藩竟当真种出了瓜来。
这样的天气里,种出了瓜啊。
刘健的脸上已经写满了震惊。
谢迁和李东阳,显然也收敛了笑容,开始慎重的对待起来。
冬日大雪纷飞,处处寒气刺骨,尤其是怪异的天象出现之后,这冬日格外的绵长。
这样的天气里,北方无数的土地却不得不荒着,为何?雪天里能种出什么来?这可是接近小半年的抛荒啊,虽然朝廷现在的粮食供应,本就是依靠着江南的主要产量区,可如此大规模的土地荒芜,却也导致了大明巨大的危机,弘治皇帝和内阁虽是在勉强支持,可长此以往,却也不是办法。
可是太子和方继藩,竟能在这漫长的冬天里,当真种出了瓜来,倘若如此,那麽是否可以种出其他东西?
虽然靠着运河的供应,倒也不至于让京师,或者是整个北方饿了肚子,可这并不代表,没有了丰富是蔬果供应,不会产生问题,倘若无数本就闲置的土地能结出瓜果出来呢?那么整个北方,对于粮食的消耗就会下降,因为人的选择更丰富了,自然不会一味的靠粮充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