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逍遥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清明锄禾
店小二收了李承乾的打赏,早就在门口等着这两个小孩子的到来,抢在前面把刨冰给李承乾买了上来。李承乾用勺子挖着碎冰吃,甘甜爽口的碎冰被嚼的嘎吱嘎吱响,听得旁边吴公公直牙酸。虽然宫里也有冰,平时也就摆在屋里降温用,从来没这么吃过,昨儿个李承乾回去还吩咐人制了一点,却没有这个味道好吃。
李承乾一边吃,一边看着楼下的两个小孩子卖刨冰。天热,买的人很多,不一会就卖完了一大铜盆,那稍小一点的孩子朝那大点的孩子说了些什么,那大点的孩子把铜盆里剩的冰水倒在了一个小碗里递给个头稍小的孩子,可能是他弟弟吧?当弟弟的却非要哥哥先喝两口才肯喝,一旁的人很有耐心的等着这对相亲相爱的小兄弟,并没有出现不耐烦的表情,让李承乾看后心里暖暖的。这种情况多久没在自己身上出现过了?很小的时候有吧?自己那时候还经常跟蜀王玩耍,随着年龄的长大,身边的人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能跟蜀王走的太近,因为他有前朝的血脉,是自己的敌人。难道血肉至亲抵不过政派之分吗?李承乾很迷惑。
野味和干柴卖的很快,不一会的功夫那对父子就已经卖完超会走,小孩子手上的野兔没了,以往小孩子手里都会多一些父亲买的零食,昨天多的是两根黄瓜,前天是两个胡麻饼吧?今天怎么是空手?李承乾正有疑问呢,就见父子俩排在了长长地购买刨冰的队伍后面。
两文钱一碗的刨冰,对富商和官宦家庭来说根本就不贵,但对于一个猎户来说,这价值就有些高了,可能那一担柴才能换回这么一碗刨冰,可能那一只野兔才堪堪抵过一碗刨冰,可能这一碗刨冰就是他一家月余的口粮。看着那猎户牵着自己儿子的手,时不时的摸摸自己儿子的头,李承乾嫉妒了。身为天之骄子,国之储君,有多久没感受到来自慈父的疼爱了?
炎炎夏日,这等爽口的刨冰卖的很快,轮到那对父子的时候,六个大铜盆都已经见底了,后面的顾客一看没了,失望的摇头都散开了。那猎户的儿子也有些失望,舔了舔嘴唇就要拉着自己的父亲走,能省下一点也好,能给妹妹买不少好东西吃呢。
这时那卖刨冰的大男孩喊住了他,把铜盆里的冰水倒在碗里,递了过去。那猎户迟疑了一下,接了过去,递给了儿子,掏出了两文钱。那大男孩摇摇头,解释了几句,用手推拒了。猎户的孩子接过碗,并没有喝,而是把自己腰间的葫芦解了下来,倒在了里面。那大男孩又问了两句,要过小孩子的葫芦,然后把车厢里的大铜盆逐一拿出来,控了控,将那猎户的葫芦灌满才递回去。
那猎户接过葫芦,很坚决的要将两文钱塞给大男孩,那大男孩摇头坚决不要,卖刨冰的小男孩也帮腔拒绝着。推让几次后,那大男孩只收了一文钱,这才作罢。猎户的儿子抱着盛满冰水的葫芦,生怕丢了一样,一张嫩脸笑的跟花儿一样,由那背着担子的猎户引着朝城外走去。
看着父子俩高兴的离开,两个卖刨冰的孩子相视一笑,同样笑的很甜,仿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样。看着父子俩走远,两个孩子才收起砖头,一起推着小车离开。
李承乾起身,趴在窗口,看着那对父子和两个孩子的身影转过拐角消失不见才怅然若失的重新落座。那三个孩子的笑脸深深的刺进了李承乾的心里,暖暖的,也有些刺痛。





大唐逍遥侯 第八十章 青春期的李承乾(下)
推荐过万了,快去回帖,有积分,嘿嘿。()
******************(以下正文)
“这两个卖刨冰的来历查清楚了吗?”李承乾看着面前两个碗,一气吃完两碗,肚子里凉凉的,感觉神清气爽,舌头有些麻,不过还是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回大公子话,大的叫罗双全,小的叫石头,都是从河西来投奔灞陵县子的下人,听说晋归唐在银川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吴公公听到李承乾问话,将今天一早得到的调查结果说了出来。
“有意思。”李承乾听到跟晋宇有关,面带微笑,下意识的用手指敲打着桌面,“什么事情都能跟晋归唐有牵扯啊。那封信查的怎么样了?”
“回大公子的话,还没有什么眉目,那字符确实古怪,没有人认识。”吴公公伺候李承乾五六年了,知道李承乾的习惯,手指敲桌子一般是在考虑事情。别说吴公公站在李承乾后面,就是站在他侧面能看到李承乾的笑容,吴公公估计也不会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为李承乾笑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有极少数愤怒的时候,往往是面带微笑,这就意味着事情大条,要出人命顶缸了。看李承乾没有出声,吴公公冷汗就有些紧张,请罪道:“小的无能,还请大公子责罚。”
李承乾没在意吴公公的言辞,背对着吴公公挥挥手,表示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让他不必紧张。想到那两个亲如手足的异姓兄弟,心里总感觉暖暖的,这两个人与晋宇有关系,确实让他感到有些意外。“那晋归唐对这两个小孩子可有苛刻的地方?”
“没听到这方面的言语,倒是有件事情小的觉得有些稀奇。”吴公公吞了一口唾沫,斗胆将自己道听途说的讲了出来:“灞陵县子又在自己新建的府邸旁边起了一栋宅子,说是以后给这些孩子用,好教他们读书识字。”
“越来越有意思了。”李承乾脸上玩味的笑容更浓了,手指依旧不紧不慢的敲打着桌面。
李承乾端起桌上的茶杯,饮了一口茶,貌似这种饮茶方式也是刚兴起的,味道确实比放生姜和盐巴煮的好一些。这酒楼的背景好像是王叔李道宗,这晋归唐的安突厥策就是通过王叔递给朝廷的,想来这茶也跟晋归唐有关系吧?否则当时远在银川的王叔怎么单单会给家里寄些茶叶回来呢?
“投信的人找到了吗?”李承乾摆摆手,制止了吴公公倒茶的举动,自斟自饮道。
“没有,此人故意变换了字迹,根本无从查起。”吴公公很本分,躬着身子低声回道。
李承乾点点头,又敲了敲桌子,转头问道:“如果你是个平常人,正巧你知道有人造反,你会怎么做?”
“小的没有,小的对大公子的忠心天地可鉴啊!”吴公公一听李承乾这么问,吓得差点尿裤子里,赶紧下跪抓住李承乾的衣摆表白道。
“瞧着这点出息。”李承乾踢了一脚跪在地下的吴公公,说道:“本公子没怀疑你,只是想知道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去做。”
吴公公松开李承乾的衣摆,擦擦惊出的冷汗,整理了下思路,也没敢起来,跪着回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果自己知道有人要谋反,肯定要报告朝廷,但顾及到信中所提的势力太过骇人,为保护家人性命,小的也会换个笔记去写。然后找个忠君爱国的大臣,偷偷的往他府上投信。”
“明哲保身,不过你说的也是大实话。”李承乾点点头,很满意吴公公的分析,说道:“起来吧。”
“谢大公子。”吴公公谢过之后,战战兢兢的起身。
“于情于礼都能说得过去,不过你信晋归唐会造反吗?”李承乾又饮了一口茶,这几天过来,都要泡上一壶,他都慢慢的开始喜欢上这种味道了,入口涩,回味却也悠长幽香。
“小的不敢妄言,不过拿不准的事情,小的不会去做,万一事情败露,遭殃的绝不是小的一个人,而是一家人。”吴公公这次变聪明了,没等李承乾假设,自己就把自己带入,设身处地的回答道。
“那你想过秦程两位国公为什么造反吗?仅仅因为习惯了山大王的生活?”李承乾今天心情出奇的好,很赏脸的给予了吴公公这种少见的平等讨论的机会。
“也许吧?”吴公公也拿不准,不过还是说道:“造反牵扯社稷根本,历朝历代都是严查的。”
“呵呵。”李承乾笑笑,摇摇头说道:“本公子不信,秦程两位国公没有造反的理由,现在老爷对两位国公很是优渥,不知比他们当山大王好了多少倍,此其一;其二,晋归唐即使武功不错、谋略不错,但没有忠心耿耿的部下,造反只是死路一条;其三,最近晋归唐只是忙着自己的婚事,没有出格的举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晋归唐真打算造反,依他的聪明劲,不可能没点准备。”
“那这事就是假的了?”吴公公看李承乾说的头头是道,心下也有些动摇,疑惑的问道。
“十有**是假的。不过这人的用意很让人寻味。”李承乾轻蔑的笑了笑,继续说道:“用这种方法可以试探一下本公子的态度,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此人就会让老爷知道,参本公子不作为,离间本公子跟老爷子的关系。如果本公子信了,那他就想看本公子的笑话,看本公子怎么得罪秦程两位国公,好让朝中其他大人心寒。此人好心计,给本公子下个套,就等着看本公子的笑话。”
李承乾是谁?李二的嫡子!虽说李承乾年龄不大,虽说对父皇的偏心有很大的不满,但毕竟从小受到的精英教育最多,接触的政~治~斗争也是最多的,从只言片语中就推测了个**不离十。
“那公子可怎么办是好?”吴公公一听李承乾的分析,心里也替李承乾着急,如果李承乾失势,自己也会跟着遭殃。
“容易。把这烫手的山芋给扔回去,让那人自己头疼吧。”李承乾心下充满了把握,如果连这点局面都解决不了,真是愧对这么多年的精英教育。
吴公公见李承乾信心满满,心下稍安,同仇敌忾道:“是何人用心如此险恶?太可恨了!”
“左右也就那么几个人,不过这次倒是也用了些心思,比前几次有意思多了。”其实李承乾内心早就锁定了自己的四弟,无非就是父皇的宠爱,难道非要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吗?相比较之下,自己更想兄友弟恭,做上那么一对模范亲兄弟,可自己的这个四弟总是步步紧逼,丝毫不配合,这也是让自己无可奈何的事情。
“小的能为大公子做些什么,还请大公子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既然李承乾都说的这么容易了,吴公公当下担心更小了,趁机表表心迹,邀邀功。
“吴公公跟本公子也有六个年头了吧?”李承乾果然有点李泰说的疑心病,有些开始套近乎。
“五年零七个月。”李承乾的一句话就让吴公公的心吊起来了,接下来该不会说要去做些有砍头危险的事情吧?吴公公有些赶鸭子上架,却不得不作出视死如归的模样。
“本公子对你怎么样?”李承乾手中把玩着那块美女,眼睛直视着吴公公。
“恩重如山,如再生父母!”吴公公心下一横,死就死吧,自个挂了,太子还能念自己个好,对待自己家人好一些也说不定。
“嗯,那就好。”李承乾很满意吴公公的态度,问道:“如果某件事情有很大风险,却非你不可,你会怎么去做?”
“能为大公子效力,是小的的荣幸。”吴公公下了决心后,面上更无一丝异色。
“那你且听到。”李承乾觉得吴公公在此次试探中可以得个优异了,当下也不再做试探,正色道:“回去拿着本公子的拜帖去晋归唐府上,就说本公子要去拜访。”
“诺。”吴公公认定了李承乾这次是让自己去做杀头的买卖,并非送个拜帖这么简单的事情。听李承乾说完,以为还有别的事情,就问道:“还请大公子吩咐。”
“晋归唐不是要大婚吗?那就再替本公子给他备上份厚礼。”李承乾看吴公公这么主动,想了一下说道。
“诺。”吴公公听完以后,还有些不放心,疑惑的问道:“大公子,可还有其他吩咐?”
“其他吩咐?没了,就这些。”李承乾虽说身份高,受过高级精英教育,但年龄摆在那,还是个半大孩子,为啥让吴公公称他为“大公子”,也是不服气他老子,在称呼里面加上一个“大”字,想从称呼里面盖过老子一头,恶作剧般的阿q精神一下罢了。此次试探也有些恶作剧的成分,看吴公公上当,心下更加开心,说道:“好好跟着本公子,有你吃香的喝辣的时候。”
“诺!”吴公公应道,反倒是觉得没有砍头得差事有些失落,看来下定决定做某事的时候,就不会有平时的那些害怕了。




大唐逍遥侯 第八十一章 李二爱比较(求推荐)
那个```下周还是没有推荐,依旧是裸奔,还请书友大力支持,不要忘记投推荐票票,谢谢!
友情提示一个:那个推荐过万的帖子,锄禾已经置顶了,回帖有积分,锄禾还有很多宝石币没散发出去,各位积极发帖吧!
*****************(以下正文)
李二前两天的时候有些郁闷,原因就出在萧皇后身上。()李靖此次班师回朝将萧皇后和杨广的孙子杨正道一块作为俘虏带了回来,既然是祭祖,为了表示文治武功有超前朝,有必要将萧皇后和杨正道一块带过去当回祭品吧?当然鼻屎可汗更不用说了,肯定要带着。
问题就出在这里,虽然已经是年近六十的老妇,但怎么说呢?“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这两个词很恰当的形容出了萧皇后的气质、容貌和身段。李二见后,心里那叫一个痒痒啊,但魏征在李靖班师回朝之前已经给李二打过预防针了,所以李二虽然心里痒痒,也无可奈何。想到这里李二就对始作俑者——晋归唐,有些牙痒痒了,这也太多管闲事了吧?怕朕纳了萧皇后让你叫爹不成?不过话说回来,自个娶了杨广的女儿,晋宇将要娶杨广的小女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连襟?他要称自己姐夫?李二心里很不甘。
祭祖回来,李二办了一场庆功宴,也算是为萧皇后接风洗尘,萧皇后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丈母娘啊,一个上座是免不了的。
席间李二自尊心作祟,自个做这个皇帝通过了些不正当手段,自个的老爹还在世,不能拿老爹执政时期作对比,那就拿杨广当皇帝时候做个对比吧。既然要调查一下,那在座的人当中,恐怕只有问萧皇后是最合适的了,毕竟人家两口子做了二十三年夫妻。李二当下就问道萧皇后:“您以为眼前的排场比隋宫如何呢?”
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萧皇后再了解不过了,雄心壮志是有的,丰功伟业也是有的,只不过后来倒在了奢华、连年征战和不体恤民生上。当年的宴会至今仍让萧皇后难忘:当年夜宴廊下悬挂着上百颗硕大的夜明珠,而现在只是点的蜡烛:当年夜宴殿前要燃篝火几十堆,而且烧的尽是上好的檀香木,一晚上烧的也不多,也就二百车的样子吧,而现在只是烧些油脂泡过的火把;当年夜宴饮酒用的都是几近透明的琉璃杯,而现在仅仅是瓷杯``````这种差距不一而足,实在是太多了。这时候的萧皇后已经是历经五个国君级别的“夫君”了,当然明白李二问这话的意思。不过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但她也不愿过多言重去评价自己的结发夫君,当下只是不动声色地答道:“陛下乃开基立业之君,怎可与亡国之君相比?”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有水平,相信一般人说不出来。一字不提前朝夜宴的排场咋样,一个太极推手就把李二给推晕了,李二当时那个高兴啊:要是有这么一个红颜知己多好?能跟五位国君级别的人物相处这么多年,肯定是某些方面“妙不可言”喽?要不封个昭容?
想到这里,李二不自觉的看了一眼旁边的魏征,又看了一眼萧瑀,一来怕魏征这个老匹夫已经含沙射影的指责自己一次了,如果这次再给他口实,这老匹夫还不骂死自己?因为国事也就罢了,因为好色挨骂,那自己这张老脸往哪放?二来萧瑀是萧皇后的亲弟弟,如果自己将萧皇后以这么特殊的身份收入后~宫,那萧瑀脸面向哪放?想来想去,李二还是决定放弃这朵可人的“鸡冠花”,遗憾就遗憾吧,回头找晋归唐这小子讨回场子!(关于鸡冠花,不是说这花多出色,而是因为这是一种名器的别称。)
主宾把酒言欢,夜宴不奢华气氛却很好。差不多二半夜的时候,李二觉得也差不多了,当下就提出:“萧氏于千里之外归于京师,也算圆了萧爱卿的思念之情。来人,宣旨,赐萧氏兴道里宅邸一座,侍女十名、太监十名、侍卫二十名。”李二只字不提杨广,也不称萧皇后杨萧氏,更不承认萧皇后曾是一国之后,只称萧氏,也算是自己内心酸酸的表现吧。
萧皇后一听,这算是软禁啊,不过总比丢掉性命好,更不用再侍候一代君王了,自己不守妇德,以后吃吃斋、念念佛、赎赎罪也不错,当下就拜谢道:“谢陛下恩赐。”
(但愿锄禾晚上别做梦,要是梦见李二指着锄禾鼻子骂道:朕哪有你小子笔下那么不堪?还想不想混了?那锄禾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这种场合长孙皇后是一定要出席的,看自己的夫君不断的把目光飘向萧皇后,长孙皇后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夫君动心思了。如果他提出那种要求,长孙也不会拒绝,可现在有晋宇、魏征打预防针在前,李二并没有提出这等过分的要求。长孙皇后看李二说出赏赐,知道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内心生出了谢谢晋宇的念头,若不是晋宇先将这件事情捅破,那现在可能**就又多出一名妃子了。
此事传出去又是一段佳话,确实少了李二纳萧皇后为昭容的流言。
事情也凑巧,不几天的功夫,果真让晋归唐这小子说中了,有很多西方小邦联名启奏,请封李二为“天可汗”,李二那叫一个高兴!准了!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于是杨广有了“圣人可汗”的称呼。这事情李二也知道,所以这天朝政的时候,李二又有点自尊心作祟了,他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这“圣人可汗”与“天可汗”的。
“依臣下看,前朝杨广这‘圣人可汗’浪得虚名。无非是因为异邦来朝时杨广大演百戏招待西域商人,并让他们免费食宿,小国来朝拜还赏赐给丰厚的金银财宝,用巨额的国库财富换来他们替自己传诵好名声罢了。”魏征虽然表现的会直谏,但他不是二,组织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前朝的时候,有此发生盗窃案,杨广令于士澄调查。只要长的跟贼眉鼠眼的,就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这些人不堪酷刑,屈打成招,其中九人内就有四人非贼。然而杨广已经下令斩立决,只有错杀了。再看看陛下治下的大唐,今年至今为止只有九人因罪当斩,这半年的犯罪人数才堪堪比上前朝一例案件,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李二心里那个高兴啊,实在是太高兴了,换做别人说,自个可能还不会这么高兴,魏征是啥人?从来只是挑自己的毛病,就没奉承过自己!今天听魏征都这么说了,值了!不过李二也会做人,受了夸奖也不忘分分功劳,当下说道:“杨广也不容易,也不是无道之君,其实是他手下之臣不够尽心。当年的臣工不能共直谏,专行那趋炎附势、讨皇帝开心之事,只求杨广龙颜大悦。如此的君臣,不败才怪。朕有众爱卿的辅佐,才能避免前朝的种种,大唐能有今日,众爱卿功不可没!”
“谢陛下誉赞!”下面站着的一干重臣齐齐回道。
李二内心有些膨胀,没有什么比得到承认更好的了。问道:“众爱卿可还有本奏?”
“臣有本启奏。”给事中(官职名)张玄素看李二今天心情不错,更重要的是承认了大臣的重要性,即使今天所说错误,也不会被责罚,于是打算将已经打了好几天腹稿的直谏说出来。
“张爱卿且奏来!”李二一看还真有人上奏,于是又安稳下有些麻的腿说道。
“陛下智虑周全,囊括四海,所传达的政令,没有不答应的,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张玄素上来先拍了李二一个响亮的马屁,接着说道:“微臣私下里想过秦始皇的为君之道,为什么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到了秦二世手里就亡国了呢?都是因为他父子俩追求舒服奢华,逆天逆民,不体恤百姓疾苦所致。所以应该弘扬节俭,并给百姓减轻赋税劳役才可以使朝廷永固。”
李二听用心的听着张玄素的话,不住的点头,表示同意。
张玄素看李二点头,心下又多了几分信心,接着说道:“现在陛下是处在开创基业的时候,民生受前朝影响,还比较凋零。臣以为还是节欲为佳,而这事还是要先从陛下做起,好让天下人有个榜样。可陛下现在打算诏发劳役修洛阳之干元殿以备巡狩,微臣窃以为不可。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前朝之例犹在眼前,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李二听完后,叹道:“朕不思量,差点铸下大错!”然后对房玄龄说道:“房爱卿,干元殿确实不宜修造,就依今日玄素上奏,且停了吧。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玄素绢二百匹。”
待张玄素谢恩完毕,魏征赞叹道:“张公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很犀利啊!”
“魏爱卿不必妄自菲薄,朕也很喜欢众爱卿的直谏。希望众爱卿能善始克终,恒如今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前朝之例犹在眼前,李二很看重大臣的直谏,于是勉励道。
“臣等必将竭力为之!”
(后面这一段是锄禾在原文基础上拼凑的,锄禾没有直译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新唐书》和《贞观政要》。)




大唐逍遥侯 第八十二章 登徒子!大坏蛋!(求推荐)
李二爽的时候,有人很不爽,其中就包括他最疼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妹妹,忙什么呢?给你看样好东西。”李恪从晋宇家回来以后,拿着火镰来找李丽质,他的兄弟姐妹们能谈得来的也没几个人了,李丽质算其中一个,貌似这个妹妹跟谁关系都不差,李恪都有些羡慕。
“练字呀,三哥又淘到什么稀奇东西了?”李丽质放下手中的毛病,活动了一下手腕,练了一个时辰,还真有点累。
1...2728293031...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