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铁血抗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残简
74军毕竟是嫡系,嫡系真玩起命来还是很厉害!
……
武汉三镇,日本人的飞机还是在昼夜不停地空袭。街头巷尾,沙包路砦、林立的岗哨和横卧街边无人认领的死尸,都使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战争气息。
国民政府除军委会留下部分机构外,各部门几乎都走光了。武汉人这时不再怀疑城市将不久于中国人之手,蒋介石准备下达市民撤出武汉的命令,进行到这一步,既在中国人意料之外,又在他们意料之中。战败的愁云惨雾笼罩着坚守在这里的每个中国人心头。
在国民政府“双十”国庆日前夕,武汉阴霾的天空上,现出了一线阳光。久受阴云困扰的武汉军民,心头不禁又升起一线期望之光。
中国军第九战区部在德安合围日军一个整师团,薛将军正率部合力围歼的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整个武汉三镇。当日,武汉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大肆渲染。想象力丰富的记者甚至提前开出了前线大捷的支票。
军委会留汉指挥机构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保持沉默,他们更关心更着急的是巴望着德安前线的战争能使这张支票兑现。
消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越传越神,越传越远。重庆、西安、昆明等内地大城市又开始了狂热的祝捷。就是美国、英国、香港等地,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终于,消息传到了东京。陆相板垣秉承天皇旨意,急电南京田俊六大将询况。畑俊六回电极力申辩,一〇六师团不过被支那军包围,歼灭不过是蒋政权的夸大宣传。
在畑俊六大将眼里,被中国军包围和被歼灭是两码事,但在日本朝野的文武百官眼里,这已是相当丢丑的事了,何况谁也不能保证一〇六师团能安然脱险,在日军近代史上,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师团被消灭过,尤其在中国战场上就更令人难以接受。
一〇六师团被围,给日本朝野的震动甚至不亚于20年代关东大地震的那场灾难。日军大本营连夜磋商,研究对策。国内仅剩的一个近卫师团曾数度被提出增调中国战场。
不知是出于面子考虑还是近卫师团走不开,天皇手里的这最后一个师团最终还是留在了岛上。但南京的中支派遣军军司令官田俊六大将和九江的第十一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同时收到了东京大本营的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淞浦师团。
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他实在无法面对一个师团被中国军全歼的窘境,因此对参谋总长说:“告诉畑俊六,我不管别的什么损失,但必须救出一〇六师团。”
蒋介石终于在一系列失败中,有力地回击了日本人一拳。
10月7日,薛岳调整部署,开始对万家岭之敌发起全线进攻。
薛岳征战多年,有个习惯,仗打得越是艰苦,越是惊心动魄,他越有精神,头脑也越灵活。困住松浦师团,他知道仅仅是开始,硬仗在后面。而且他的10万大军是内线中的外线作战,冈村给他的时间不会太多。在冈村军援兵到来前,他必须解决淞浦,否则打虎不成,反受其害。
兰封教训,不过仅仅3月前而已。可他上哪去搬兵呢?武汉方面是远水难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备部队拖住冈村,压力更大,当然更不能动。情急间,他打起了庐山上第66军的主意。
叶肇的第66军是蒋介石专门指定放在庐山上,准备在赣北
失守后留在敌后打游击用的。调66军下山,获准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如果遭拒绝后再调,那岂不是公然抗拒统帅。66军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钉子前再来一次先斩后奏。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调再说。一边调一边向武汉请示。”
薛岳嘴上说的痛快,可对能否调来66军这支有生力量,他心中也没什么谱,他毕竟没有军委会的上方宝剑。那上头,没有命令谁肯主动为别人卖命,出力不讨好,打败了还得再背上个“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难翻身。
薛岳此刻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他想调66军下山扯来难关重重。不知是先斩后奏的奇效,还是他福运高照,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设想发展。原以为很难办成的事却一一迎刃而解。
军委会对他的先斩后奏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虽未明确支持,却也没加阻止。薛岳原本也没打算从军委会得到什么好听的话,只要能调来66军就行。
至于66军方面满口答应,顺利得出奇,原来薛岳的广东老乡叶肇,当初对蒋介石把该军留在敌后打游击十分不满,66军是清一色的广东子弟兵,在鄂赣地区打游击并不合适。从一支野战军降为游击部队身份降了许多不说,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官兵们谁也不愿待在敌后钻山林。所以薛岳这个广东籍长官一招呼66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不欢呼响应,其应战心切,甚至超过了薛岳自己手中的部队。
薛岳得到意外的1个军兵力,且又是指挥顺手的粤籍官兵;叶肇借机走下庐山,避开了敌后游击的苦差事。双方皆大欢喜。
战役进行到最后时刻,对薛岳来说既艰难悲壮、却又充满辉煌。他拼尽气力在通向胜利的峭壁上攀援而上,时刻都在承受着跌落深渊的风险。
畑俊六、冈村直至淞浦,给他出了太多的难题,设置了大多的障碍。军委会、蒋介石和一支派系杂乱的部队又给了他太大的压力。10多天了,他没迈出过兵团部充作指挥室的那座不大的民房。伴着他的,只有几部响个不停的电话,一张旧帆布行军床和伴死神的日军炸弹。他不怕死,但他怕失败。
他指挥的泰然若定,在大战、恶战时,往往最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从他那间不大的指挥部里,一份份电报,一个个电话传向第一线部队。他的指挥镇定,调度得当传染给了前线,尽管各攻击部队死伤巨大,但没有慌乱者,士气始终压住了对手淞浦师团的官兵。
10月7日,一兵团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将军在鸭嘴垅总司令部里呆不住了。他带上几个参谋,来到了箬溪第66军军部。
吴奇伟当时应该说是江南战区的前敌总司令。张发奎丢失九江被蒋介石召向武汉后,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南浔,瑞武战事由薛、吴两将军负责。吴奇伟一直身处前线,而薛岳是九月中旬才由南昌亲临德安的。遇到紧急情况,薛岳来不及与吴奇伟商量,大都自行裁定了。对此,吴奇伟从没在意。
吴奇伟并非资历、能力不行。淡泊权位,正是他一生的特点。论资历,他与薛岳、张发奎、叶挺等都是四军中同行。论作战,他也是国民党军中能征善战之将才。但他心胸开阔、性格随和,不但下级尊敬他,同僚上司也多与他关系不错。而他,乐得如此,乐得把心思放在战场上。
吴奇伟来到66军,就扎下了根。战斗激烈时,他喜欢下到前面,就近指挥。方从庐山下来不久的叶肇军长也是广东将领,知他脾性。几个老乡凑在一起指挥战斗,倒也踏实、舒心。
吴奇伟的到来,却也让叶肇操心。连日强攻,淞浦把重兵放在了石头岭。66军攻上去,靠手榴弹和刺刀向前一寸寸地挪。双方来来回回,一日数易其手。这使日军意识到,石头岭方向有中国军大部队。
伴随而来的就是日军雨点般的炮弹和疯狂的战机炸射,前线空防设施极差,只能以吹哨报警。有几次哨音刚响,日机已飞到头上,人有时被堵在屋里。若非命大,吴奇伟、叶肇也许就在劫难逃了。
叶军长可不愿吴奇伟有个三长两短,尤其在自己军部。可每次劝说,吴奇伟都是一笑了之。劝急了,来一句:“不要紧,炸死算了。”
吴奇伟没撤回去,他不怕死。有几次日机炸得土房直摇,参谋人员跑进去劝他时,却发现他伏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66军虽然死伤累累,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损失,但最终还是克服了石头岭,把淞浦师团主力又向核心压了一层。
德安以北74军51师师部里,作战会议正紧张激烈地开着。
战至10月8日,淞浦师团仅剩数千残兵,被压缩在万家岭,雷呜鼓,田步苏,箭炉苏等可数的几个据点里。淞浦师团已陷入绝境,虽然畑俊六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但战局仍令淋浦透不过气来。一次空投数百名军官,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绝无仅有的事,也足见淞浦师团已处于何种穷途末路的境地。
胜利对薛岳、对中国军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这一步,薛岳和他的十万将士也迈不动了。随着10月10日的一天天临近,沉闷的武汉三镇又起了些许变化。人们的脸上又有了一丝节日来临的松快,数月来经受日机轰炸而残破萧条的街道广场上,行人又多了起来。更引人注目的,还是突然间出现的建筑物、广场、主要街道两旁的那一面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这国旗,在不屈地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双十”国庆日在即,望着象征着国家、民族主权的国旗,武汉军民的眼中滚动着不屈的泪水。
被日机炸得残破不堪的军委会地下室里,蒋委员长阅过国庆日对全国军民的演说稿,信手在一边。例行的演说年年都有,但今年却将在一片失败声中唱高调,华丽的词藻连他自己看着都不舒服。必须在战场上拿出些东西。
他叫来了军政部张何应钦:“薛伯陵的进攻现在怎么样了?”
“委座,万家岭双方损失都大,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再拖下去,薛长官所部怕是越来越不利。箬溪、隘口两方面,冈村军的二十七师团和一〇一师团都在拼命猛攻,欲解万家岭之围,薛伯陵实际上已没几天时间了。”
“那么怎么才能吃掉淞浦残部呢?能不能再调上些部队?”
“恐怕不行。一来远水难解近渴,二来也无部队可调。”
望着蒋委员长渐趋失望的面孔,何部长又补上句:“除非让薛伯陵拼尽气力,不留预备队,全部投入反攻,或许尚有获胜的机会。这最后的五分钟是至关重要的,我军难,日本人也几乎趴下了,这时就比谁意志更强。”
蒋委员长沉思片刻,命令徐永昌道:“好吧,你以军委会名义命令一兵团司令薛岳。着各军、师组成敢死队,向万家岭发起最后攻击,限于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
德安前线,薛岳也在为此事徘徊。实际上,这是最后击败淞浦的唯一办法。军委会的命令,使地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9日,在薛岳的死命令下,万家岭地区各师,都组成了数百人的敢死队,向万家岭、雷鸣鼓、田步苏、箭炉苏等最后几个据点发动了全面攻击。
最后五分钟,对两个搏斗得精疲力竭、伤痕累累而倒在地上的人来说,与其说比战力,不如说是在比意志。薛岳这最后一击,在气势上彻底摧垮了淞浦。当晚,欧震的第4军、叶肇的第66军占领了万家岭、雷鸣鼓两要地,歼敌人千多人、俘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近百挺、步枪1千多支、马匹数百。
十分遗憾的是,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淞浦师团部附近不过百米,但天色太黑,加之审俘不利,未能及时发觉淞浦中将,结果放走了这个最大的猎物。
听战后俘虏的供词,就更叫人觉得遗憾。俘虏说:“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公尺,淞浦中将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淞浦中将虽没被俘或者战死,但逃至田步苏后已成惊弓之鸟,无心恋战。10日凌晨,他率领数百残兵逃至甘木关。恰遇突破中国军阵地前来救援的铃木支队,终于摆脱了灭顶之灾。
至此,除个别据点少量日军残兵死守待援外,淞浦的第一〇六师团几乎被全歼,被歼人数多达一万多人。
薛岳兰封兵败后卧薪尝胆,终于赢来了万家岭大捷,洗雪了前耻。接到报捷电报的第一时间,薛岳转身对副官说:“给西安发报!告诉华长官,我薛伯陵这次没有让一〇六师团跑掉!”
“好的!”副官对薛岳说:“不过,华毕成长官已经不在西安了,他正率第30集团军反攻山西呢!搞不好这次30集团军能把太原和整个山西都光复了!”
“知世老弟啊!我不如你!万家岭此战若是你来指挥,松浦老鬼子定然难逃一死!”薛岳仰天长叹道……
10月10日,国民政府国庆日。蒋委员长收到胡宗南转来的万家岭大捷电报后,脸上笑开了花。在一片祝贺、颂扬声中,他口授电报给前线的一兵团诸将士。
“查此次万家岭之役,各军大举反攻,歼敌逾万,足证各级指挥官指导有方,全体将士忠勇奋斗,易胜嘉慰。关于各部犒赏,除胡长官已赏五万元,本委员长另赏五万元,以资鼓励。”
……
一片颂赞声中,薛岳悄然地来到万家岭战场。战火熄灭了,但脚下混着血肉的焦土,四下飘散着的硝烟和满山遍野的兵士骡马骸,仍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悲喜交集,情从中来。
万家岭战役后,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都撤离该地,当地老百姓都已逃亡,战场一片凄凉景象。战场上到处都是枯骨和破碎军需物品,战场气氛十分浓厚。
万家岭战场周围约10平方公里,都是矮山丛林,只有几个小村。在这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了日军和我军的墓葬。日军的辎重兵挽马驮马尸骨、钢盔、马鞍、弹药箱、毒气筒、防毒面具等等杂物,俯拾可得。许多尸骨足穿着大足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的胶鞋,显然是日军尸骨,有的尸骨被大堆蛆虫腐烂之后,蛆虫又变成了蛹,蛹变成了蝇,蛹壳堆在骷髅上高达盈尺。
万家岭从此后便再无人家,成了数万名中日官兵幽灵出没的场所,成了名符其实的武士墓地。日本人的一个师团在这赣北的荒郊野岭化作腐土,与风雨相伴……
在武汉这场中日战争规模最大的大战中,不可知性,甚至和预期完全相反的情况屡屡出现。东京的决策者原计划从江南大举突破,沿长江南捣武汉。可江南两月血战,精锐师团全部用尽,却迟迟不见进展,还损了淞浦淳六郎的一个整师团。江北兵力虽少,但进展却大大快于江南。
大别山北麓,稻叶第六师团虽死伤惨重,部队无力再战。但稻叶所部毕竟已突破田家镇天险,只待整补新锐、备齐粮草后便挥师江城东部平原。战至此时,武汉会战主动权已逐步转向日军,蒋介石面临的,只能是守一天算一天的被动支撑了。
战局的演变使日本军部定下了新的决心:江北各战场由辅助进攻改为攻略武汉的主攻,江南十一军改向西南攻击,切断粤汉线,堵住第九战区两个兵团中国军的退路。
裕仁的皇军给蒋委员长又出了个大大难题:不但要取武汉,还要取蒋委员长的命根子——要围歼武汉政府的几十万大军。





铁血抗日 533.第533章 做比看难
在万家岭大捷之后,中国军民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振奋。武汉市面的报纸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脱了销,为了满足市民们想要收藏这一天的报纸做纪念的愿望,武汉的印刷厂不得不开足马力连续24小时加印。而在次日,更是出现了旧报纸卖的比新报纸还贵的奇迹!
各大报社见这几版刊登了万家岭大捷的报纸居然如此畅销,立即纷纷派出记者前往前线去采集最新的战场纪实照片。于是从广济到黄梅,从万家岭到德安,哪怕是最危险的火线,你也能够见到有拿着照相在战场上四处狂拍。而当这些素材被送回武汉的报社在配上文章后发出来,立刻就会被市民抢购一空。
这样的好消息看的多了,老百姓的心态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虽然日军还在轰炸武汉,但市民们脸上的忧心忡忡却明显已经不见了。后来渐渐发展到当苏联援华航空队和中国空军在武汉上空和日军展开空战时,还会有市民从防空洞里面走出来观看。此时的中国人已经相信国家的处境有了改变,政府的军队一定可以将日本人挡在武汉外围,武汉三镇将是安全的。
对于民众的这种情绪变化,武汉政府的军政部门自然是喜闻乐见的,自从万家岭大捷的消息公布之后,他们每次在城区发起募捐都可以满载而归。中国军队终于在武汉战场上向他们的国民展现了他们的勇武,建立了功勋,所以现在,国民们来回报他们的英雄了。
而在万家岭大捷后,武汉市面报纸上除了万家岭大捷之外,出现最多的词语恐怕就是华毕成的大名了。这都是因为武汉政府的宣传部门想要在民众的爱国热情上再浇点油,于是在请示过何部长和蒋委员长之后,他们将华毕成进攻太原的消息给捅了出去。于是武汉三镇立刻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爱国高潮!
商业协会请愿、学生请战、各种戏码每天都在武汉三镇轮番上演,人人都只顾着表演自己的爱国情怀,却忘了这仗还是得靠人来打的。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早已将“华毕成指挥作战”和“大捷”这两件事情之间画上了等号,每个人都在闭着眼享受着他们梦想中的红利。
最初的时候还在行军途的华毕成中听到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一笑了之,学生和百姓嘛,对抗战有些乐观也是好事。前线的将士浴血厮杀,不就是想要保卫好大后方吗?谁又会愿意去守卫一座死气沉沉的城市呢?
可渐渐的,华毕成发现事情开始有些不对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向华毕成提出要求尽快光复山西的请愿者名单中开始出现一些武汉政府的官员和知名人士,然后是军政部和军委会的态度也开始变的有些急切起来。似乎在这些人看来,华毕成在光复太原和全歼第二十师团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只有速胜才能让这结果变的更加完美。
此时山西的战事也算顺利,30集团军在风陵渡渡河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有十几架日本空军的红头苍蝇试图捣乱,也被从西安赶来的几十架bf109战斗机轻松的驱赶走了。30集团军渡过黄河后一直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进展迅速,艾英雄的装甲师更是一马当先,以每天四五十公里的速度朝东北方向的太原推进。
因为兵力不足,风陵渡失守后,香月清司非常明智的将山西的日军主力全部集中到了太原城周围和正太铁路沿线,所以30集团军一路遇到的都全部是二鬼子。偶尔在路上碰到一些向太原集结的小队鬼子兵,他们对身后装甲师的阻击和抵抗很好的诠释了螳臂当车这个中国成语。
在豹式坦克的滚滚洪流面前,艾英雄的装甲师所到之处汉奸伪军望风而降。从完成渡河的10月5日到10月12日的一周时间里,30集团军的这支钢铁雄师连克临汾、灵石、汾阳,现在离太原城只有六十多公里,也就一天多的路程。华毕成的指挥部也从潼关搬到了晋西南的临汾。
30集团军在山西战场最大的麻烦倒是步兵师和装甲师的协同问题,由于油料不足,保护装甲师两翼的100军和55军都是蹬着脚踏车在不惜体力的追,为了让步兵们休息一天,华毕成下令艾英雄的装甲师在汾阳休整一天。
警卫团的士兵还没有把作战室布置完,李艳涛就兴冲冲的拿着几页电报冲了进来,“总座!好消息啊!薛岳在万家岭几乎全歼了松浦师团!”
华毕成却没有任何反应,手里捏着一厚叠电报,依然默不作声的坐在铺着地图的桌子旁。
“怎么?又是那些催促我们早日光复山西的请愿电?”拿着电报的李艳涛从华毕成身边走过的时候注意到了华毕成脸上的阴郁,于是他停下了脚步,想要开解一下华毕成的心情。
听了李艳涛的话华毕成却只是摇了摇头,将手中的电报放在桌子上,然后苦笑着说道:“我倒宁可这又是一封学生或者百姓的请愿电,那样我还可以用这些人不懂军事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可偏偏,这份电报居然是军委会发来的,而且说的话比那些学生百姓还要业余。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想要问一句,在这样的决策层领导之下,我到底是怎么打赢以前那些仗的。”
华毕成说的这番话可着实是有些重,就连李艳涛听了都忍不住眉头微皱。若是有人将华毕成刚才的那番话传回武汉,肯定又是一场风波。
“我瞧瞧,那些老家伙说了些什么……”
李艳涛伸手准备向华毕成讨要电文来看,却被华毕成一把推开了。接着华毕成站起身来,走到走廊边看着一楼忙忙碌碌的军官们说道:
“还能说些什么?责问我们艾英雄的装甲师为什么在汾阳停下来了。万家岭和山西这两处战场,哪里是可以随便放在一起比较的?说什么薛岳只用了12个师,耗费不到10日就解决了第一〇六师团,如今我们30集团军加上山西的友军有几十万之众,理应比薛岳用时更少。我还算是第一次听说战争的发展是可以用算数算出来的。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淞沪会战政府投入百万军队,岂不是应该随随便便歼灭日军五六个师团?这些无事生非的老东西我看都是吃多了猪油,蒙了心了!”
被华毕成这么一说,李艳涛顿时也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军委会怎么会发出这么荒唐的电报来?会不会是有人在中间耍了手段?例如如果日本人破译了武汉政府的高级通讯密码,那么他们就可以制造出这样的电文来,给中国军队内部制造混乱。
“总座,会不会是日本人玩的花样?咱们以前也让青木课长给鬼子发过假电报。”
华毕成冷笑了一声,转身走回到椅子旁边,从卫兵手中拿过一叠报纸和电报一起丢给了李艳涛,然后站在原地指着李艳涛手中的报纸说道:“这封电报可是有出处的。而且军委会还提前向记者透露了风声,报纸上都登出来了。说军委会对山西战况非常关注,严令30集团军早日结束战斗,以慰国人。这底下还有几个写文章叫好的,都是些军委会里多年不说话的泥菩萨,如今倒忽然精神起来了!”
李艳涛低头匆匆扫了几眼,发现事情还真是和华毕成说的一样。于是下意识的惊叹道:“这样的机密电文,居然也敢向记者透露?这几个老家伙是吃了豹子胆了吧?”
1...278279280281282...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