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马良叹了口气,军医上来之后,看到郭松龄的死状默不作声,马良道:“所有卫兵都抓走,打扫好这里,o789,配合龙科长搜集一下这里。”
“是。”吕荷旭道。
稍后马良用郭松龄的电话给王茂如打了一个电话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当得知郭松龄因为反抗而被龙三飞击毙之后,王茂如也叹了口气,道:“好好对待他的遗孀。”
郭松龄被杀的事情,震惊了整个东北边防军。
当夜王茂如回到家之后,看到全家正围绕一台硕大的收音机笑呵呵地听着,甚至他回来的时候也没有引起注意,只有三个孩子跑过来请安,大家这才知道王茂如回来了。
“在干吗呢,大家?”王茂如笑呵呵问道。
智雅赶紧走过来帮他接过披风,笑着说:“大家在听金多亮讲评书。”
“金多亮讲评书?”王茂如很是好奇,问道:“这个东西讲评书?那我要坐下来听听了,这个金多亮是谁?”
智雅说道:“这金多亮吧,说起来到有意思,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前朝上三旗正黄旗的黄带子,满清王朝结束之后,除了嫡系王公全都断了旗饷,他也家道中落了。不过这人家道中落之前却是北京有名的博士,他从小喜欢泡在茶馆里听人讲评书,还因为拜说书人为师而被家里人暴打一顿,名动京师。金家家道中落之后,他们在直隶的良田也被北洋军的高官们占取,一家人坐吃山空很快落魄了。金家就分了家,没想到从小学会说出的金多亮反倒是生活最好的,在北京各大茶坊都广受欢迎。旗人们都骂他给祖宗丢人,倒是他自己颇为自信。新闻管理处建立这东北军政府广播电台之后,就想到请人来说书了,有人推荐了他。这金多亮来到东北之后就在电台播放广播评书,他每天都会讲一个小时评书,下午半个小时的《隋唐英雄传》,晚上半个小时的《三国演义》。”
王茂如惊讶道:“你了解不少啊。”
智雅骄傲地说道:“你忘记了,我还是《东北日报》特约编辑了吧,新闻方面的事儿,我知道的不少呢。”
“这东北军政府广播电台是怎么回事?”王茂如问。
“李子平认为自从广播出现之后,将会逐渐与报纸分庭抗争,成为新的新闻武器,他就先抢占了这一领域,去年中旬的时候建立了这个东北军政府广播电台,效果还不错,东北权贵都买得起收音机,都喜欢听,不过就是入不敷出,用报纸上赚的钱贴到广播电台上。”智雅笑说。
王茂如点头笑了起来,称赞这李子平直觉还真是敏锐,把他放到新闻管理上,还真放对地方了,又问今天听的是什么,乌兰图雅立即道:“是《三国演义》,今天讲到《蒋干盗书》,比我师傅讲的有意思多了,不愧是京师第一名嘴。”王茂如道:“你师父学富五车,可不是用来说书的。”坐在妻子堆总,便听着京师第一名嘴的评书。这金多亮的北京口音极其有特点,而且通晓各地方言,比其他说书人出彩的是,他模仿书中各个人物惟妙惟肖,尤其是蒋干盗取书信之后向曹操表功,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之后,蒋干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立了大功,众妻子们哄然大笑。
王茂如也笑道:“曹操一代人杰,也会有这样的……”他突然站了起来,眉头紧皱,想到了什么,其他人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王茂如道:“马良,马良过来。”
“是,秀帅,我在。”马良赶紧跑了过来。
“那个张四横呢,我要亲自审他一番。”王茂如道。
马良疑惑地说:“秀帅,不是完结了吗?”
王茂如道:“少废话,你不要惊动中情处,直接带来。”
“是。”马良见他神色严肃,知道事情有些严重,于是便去了情报处监狱,却得知张四横自杀了,张四横在得知郭松龄死后,撞墙自杀身亡。王茂如也是吃了一惊,吩咐马良下去,他自己回到府中的书房,把门关死,静静地思索了一番。
郭松龄该不该死,能不能死,如今都不是问题了,因为他的确是死了,或许他的死是个意外,或许……是个阴谋?
郭松龄其人嚣张好战,从不与任何人同流合污,可以说,他没几个朋友。他为人认真,做事细腻,有野心有抱负心,好胜心强,这让他在军中逐渐养成咄咄逼人的习惯。郭松龄几次说话将自己呛得下不来台,更何况别人了。能不能是有人借助郭松龄反意而故意至郭松龄于死地呢?王茂如心中暗想起来。
次日一早,王茂如带着副官参谋等去了郭松龄家里,郭松龄死了是不假,但是他曾经担任东北边防军第四把手,理应受到厚待。只见郭松龄妻子韩淑秀一脸悲切坐在郭松龄棺木一侧,脸上萌生死志,抬头见王茂如到来,麻木且礼貌性地弯腰致礼,并未有任何反应,倒是让人奇怪起来。
王茂如向其他人挥了挥手,道:“你们下去吧。”
卫队长邓子忙道:“秀帅,属下们……”
“没事。”王茂如道,“我有话单独对嫂子讲。”
邓子等近卫队和参谋们不敢走得太远,便在外面战好,王茂如走到韩淑秀旁,叹了口气,道:“嫂子……”
韩淑秀忽然悲愤道:“秀盛啊,你冤杀了茂宸啊,他死的怨啊。”(未完待续。。)
s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的卷一混沌年代卷三千古奇功第四百三十三章郭松龄死之谜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千古奇功 第四百三十四章 谁是凶手
“嫂子,这是……”王茂如大惊。
郭淑秀哭诉道:“茂宸虽有反意,却无反心啊。东北军如铁板一块,茂宸怎会带兵反对你而开战?他又能拉拢多少兵马?这东北军是你一手建立,茂宸是个外来军官,哪有那么大能量威胁到你啊。”
王茂如叹了口气,道:“但他联络军官准备反叛确有其事。”
郭淑秀道:“我的丈夫我了解,他这么做可能的确心里有异想,但也只是个想法,他事到临头一定权衡利弊做不出此事,最多是动军官联名上书请求秀帅你远离日本人,远离其他列强国家拉拢。他的确是有反意,却无反心啊。”她跪在王茂如面前,道:“如今茂宸死了,他有些的确是做错了,人死不能复生,我也没有别的要求了,我只求秀帅一件事。”
“何事?”
“还茂宸一个公道!他拉拢军官不假,但毕竟只是一个念头,并非动叛变,请秀帅不要以叛军之名安在茂宸身上,让他死后不安。”韩淑秀求道。
王茂如呆立许久,权衡利弊终究还是不妥,心中满是歉意地叹了口气,道:“嫂子,抱歉,为了东北军的稳定,我做不到。”随后扭头便走了,几天之后,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却在丈夫下葬之后,举枪殉情自杀了。王茂如听后神情低落,下令厚葬二人,二人没有子女,但也要找个好坟地葬了。
郭松龄死得到底冤不冤已经不重要了,既然已经死了那就决不能翻案。否则军心更加不稳。王茂如有些疲惫地想着,郭松龄之死,幕后推手是谁,徐树铮?恐怕不只是,徐树铮是忌惮王茂如,更加忌惮王茂如手下们,尤其是好战分子郭松龄。如果说王茂如还恪守北洋军阀的一些同行道义。郭松龄绝不会恪守。
张作霖?恐怕也有可能,尽管张作霖远在大西北如今也是呼风唤雨,但是他要是想想回到东北。先算计自己的几个手下。
会不会是日本人?日本人对王茂如非常忌惮,对王茂如其下军官也非常了解,主战派的郭松龄一直以来对日本人态度极其恶劣。常常口中有驱逐日本在华势力之言。
以上几家都有可能,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王茂如手下内部势力争权。
王茂如的手下对他的命令是绝对服从,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小势力,保定系,模范系,6大系,士官系,牙克石系,绿林系。研究系,海军系等。
保定系是最初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子,以李德林为,这部分人只对自己忠心耿耿,位高权重。堪称东北边防军中最大派系。
模范系以李品仙为,主要都是从模范军分派而来,军中诸多主要将领都是模范系出身。
6大系以牛德禄为,都是6军大学毕业,说起来郭松龄也是6军大学的毕业生,但是郭松龄性格倔强偏激不容于人。更与牛德禄不和,因此郭松龄与6大系无密切关系。
绿林系虽以盖天久为,实则绿林系并无大多能量,盖天久做到中将师长也已经满足了,绿林系反倒是最为安静的一群人,一些绿林人事进入军队之后逐渐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生活态度,土匪不当土匪之后,比任何人都渴望安宁。
奉武系便是以郭松龄和刘哲为了,曾在奉天讲武堂学习过的辽宁老乡,同样带着浓重的反日情绪。但刘哲与王茂如关系匪浅,与郭松龄多是因为出身而聊在一起,此次郭松龄联络军官,也没有想到联络刘哲。
士官系是牙克石士官系的简称,是后近崛起的一个派系,都是一些出身于牙克石6军士官学院的年轻人,逐渐在军中展现实力,而且因为最初是由德**官任教,这些人带有浓厚的德国6军军官风格,而牙克石系也没有形成强大能量团体,盖因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该派系领的人。
至于研究系则是浦继和浦纳,浦定等人组成的依附于王茂如的军官文职团体,这部分人是因王茂如崛起而崛起,在军中担任文职不带兵,也和其他队官谈不到争夺权力,当然,浦定担任军官处处长之后,该派系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了。
海军系则是海军团体,因为海军展一直缓慢,因此海军系相对来说在军中并不显著。至于其他小派系,或者根本没有派系的人在军中也有,例如脾气和性格都另类的商元青就是其中之一。
而王茂如最为倚重的蒋方震,也是至于派系之外的人,他即做过模范军的教育长,有做过保定军校校长,还担任过6军大学校长,可以说他归为哪类都不合适,而其人没有野心,甘愿辅佐王茂如。王茂如对其信任有加,也让蒋方震并不需要派系团结什么人,因为没有人会针对他。
祝永泉也是一个例外,他是6军大学毕业不假,可他是个聪明的人,谁也不靠着谁也不得罪。他是军中的三号人物,地位远远重于郭松龄,又心甘情愿排在李德林之下,如今镇守蒙古就足以看得出王茂如对他的倚重了。
郭松龄的争强好胜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所为,且不说他打压同僚引起诸多派系的不满,单说他屡次顶撞王茂如,就足以引起军官们的攻击了。可王茂如惜其才华委以重任,其他人顶多抱怨几句秀帅偏心。
这次郭松龄的私下联络军官心生异志,尤其是计划逼迫王茂如的举动,极有可能让平日里对他不满的军官们集体对他声讨,而他的死,也恰恰让这些军官们找到怨气的宣泄口。
郭松龄之死,到底是死在了反叛还是死在了累积的怨恨?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死后,绝不能使军队有所异动人心惶惶。因此,他的死绝不能翻案,他的死,是给其他军官们一个交代。
王茂如随后也要求此案由中情处转交给军法处办,对管理军法处的朱怀龙特别批示,关于郭松龄反叛一案。不要大动干戈不许涉及家人不许扩大化。
经过东北边防军司令部批准,总安全部军法处公布了郭松龄反王的全部细节。
郭松龄身为东北边防军副总参谋长,负责编练军队。管理军队,新兵集训等工作,他希望在秀帅取得地盘之后享受到更大权力。然而**得不到满足之后。他被某些敌对势力引诱联络下级军官准备对王茂如进行刺杀。当秀帅王茂如从欧洲返回之后,第三天即消灭了郭松龄反叛集团,主犯郭松龄伏毙命,另一主犯郭瀛洲也交代了全部细节,包括准备带领第四十旅突然袭击沈阳城制造混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杀死王茂如等。除了这两位主犯之外,经过总安全部的公布,郭松龄的妻弟张旭曾经训练一批人手,准备刺杀王茂如,张旭也在保护郭松龄的时候被中情处特工杀死。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既然郭松龄心存反志又被人挑唆,是谁挑唆的。
没等东北边防军总安全部布通告,北京政府方面立即派遣官员来到北方安抚王茂如,前总理段祺瑞在报纸上抨击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伤害王茂如,伤害国之柱石。是祸国殃民的行为,皖系将坚决与这股误国误民的势力为敌。实际上段祺瑞根本不知道这是徐树铮的个人行为,徐树铮也不敢告诉他,徐树铮也迅派人与王茂如说和,说:“我对此事深表遗憾,君为国之柱石。伤害君乃伤害国家。兄定然在中央为君争取利益,补偿君受到伤害。”既然张四横死了,死无对证,王茂如根本无法指责徐树铮假仁假义,拿不出证据啊。
王茂如见到这封徐树铮的私人迷信冷笑两声,对那来者说道:“若是想让我息怒,告诉他,孟恩远孟大都督该到中央担任一员了,东北大都督的位置,该是年轻人坐一坐了。还有,我因为郭松龄一事深感伤感,决定不去北京参加参战军庆功宴了,省一省国家经费吧。”其内心之中王茂如略微认为自己中了徐树铮的反间计从而杀死了郭松龄,让徐树铮长解了一口闷气。一来郭松龄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对徐树铮的威胁太大了,二来报了一个6军师被夺之仇。
当然内部权力斗争杀死郭松龄的消息也有传闻出去,但是立即被王茂如禁止言及,郭松龄之死,暂时成为一团迷澡,此时不宜解决。
吃了徐树铮的哑巴亏的王茂如对他仇恨愈加强烈起来。人总是这样,自己吃亏了总要找一个怨恨的对手,如果徐树铮不派人来东北四处窜联,郭松龄也不会有二心,王茂如也不会对其这么敏感,也便不会引起诸多军官对他的攻击,从而导致东北边防军四号人物郭松龄俘毙命,他当然会把怨恨在徐树铮身上。但是他并没有想过正是因为自己最早对于记忆中那个世界里郭松龄曾经反叛过张作霖而对他带有一丝的成见,经过此事的酝酿酵最终演变了郭松龄被杀的另一个原因。
郭松龄之死,徐树铮、东北军内部怨恨、郭松龄的偏激性格和王茂如的成见,都是幕后推手。利用郭松龄一事王茂如拒绝了北洋政府邀请,同时也以东北边防军局势未稳为借口,婉拒了日本相的邀请,反倒是邀请日本参战军派遣军司令大谷喜久藏到沈阳来做客,商讨对俄干涉出兵一事。
郭松龄死后,东北边防军总部处理了二十一名参与阴谋反对王茂如的军官,他们或被判刑,或被教育,或被关紧闭,但并未伤及家人,只是被剥夺了家属补助。不过郭松龄之死给王茂如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些野心勃勃之人立即冷静下来,秀帅对外能打对内有异心之人也绝不手软客气。(未完待续。。)
s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的卷一混沌年代卷三千古奇功第四百三十四章谁是凶手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千古奇功 第四百三十五章 徐世昌的拉拢
随后王茂如宣布调整东北边防军四总一部分人,包括升任原总后勤部军校处长张孝准为总参谋部副部长取代郭松龄的位置,第十三旅旅长卢方担任总后勤部军校处处长,副官齐典担任总参谋部测绘处处长,近卫团团长乔三棒担任第十三旅旅长,近卫三营长王立诚担任近卫团长,前近卫一营长张金龙担任第五师第十五旅45团团长,前近卫二营长柴世荣担任第七师第十九旅57团团长,近卫队长邓子担任近卫一营营长,赵宝昌担任档案处处长等,马良兼任参谋部译电处处长。
军校处长一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风向标,尽管与旅长平级,但是军校处长绝对称得上是升职的前兆。不管是谁在军校处长上认真干几年,将来一定是重任在身。因此卢方这个跟随王茂如八年却默默无闻的老人倒是第一次坐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也成了6军部的红人。
张孝准担任总参谋部副部长兼职军训处处长,他也是大权在握,因稍后王茂如即将推出东三省预备役政策将由军训处全权负责。可以说张孝准也是一步登天,只用了一年,便在王茂如的军中取得了如此显赫的地位,不能不说一种奇迹。当然,他根基不稳,位高权重根基不稳,只能更加忠诚于王茂如。
一切处理好之后,王茂如得到欧洲停战消息,德国投降了。
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随后德国宣布投降。然而。关于欧战到底有没有停止的争论产生了,因为协约国沙皇俄国仍然存在,而沙皇俄国的敌人苏维埃俄国曾经与德国签署一些列不平等协议向德国妥协。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逆向推理,朋友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苏维埃俄国政府应该算为德国的邪恶伙伴,正是因为他们与德国签订协议,才让德国可以调集更多的军力放在德法战场上。他们也是凶手之一。沙皇俄国提出的这个理由,让一部分国家接受,尤其是意大利日本等国。只要欧战不停止,他们都会获得利益,意大利获得土地利益。日本获得经济利益。
现在沙皇古尼拉二世的军队在俄国西伯利亚与苏维埃俄**队继续激战,因为布尔什维克的一些暴政,导致了大批原本支持布尔什维克的贫民反而支持尼古拉二世军队,两方在乌拉尔山一带战斗。比起历史上白俄被红俄打得落花流水溃逃到中国来,尼古拉二世无论人气还是斗志,都要比邓尼金和高尔察克强得多。
尼古拉二世在西伯利亚在别列维尔杰、雅克维肖申科、高尔察克、斯切亚尼、谢苗诺夫等人帮助下,在西伯利亚召集了将近六十万的军队,而邓尼金、弗兰格尔在南方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组建了三十万的军队夹击苏维埃俄国。
协约国沙俄继续在战斗,欧战结束了没有这就成了一个悬念,而尼古拉二世公然宣称苏俄是同盟国一部分。欧战尚未结束,也让协约国很是头疼。
不过英法美三国经过三日的紧急磋商认为,苏俄并不属于同盟国,他们与德国签署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协约》停战协议是属于城下之盟,并不能视作同盟协约。并且欧洲人都希望欧战尽早结束,不再希望欧洲继续处于硝烟之中,因此联军总司令福煦宣布欧战结束。
欧战结束的消息让全世界都欢呼起来,唯独沙皇俄国不开心,因为无论雅克维肖申科在巴黎如何呼吁拉拢,美英法三国也不支持将苏俄列为同盟国对手行列。毕竟全世界人民都期待何平,而苏俄只是俄国内部问题。但是在雅克的奔走之下,三国也并未忘记支持沙皇俄国为反抗德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宣布成立赴俄参战军,支持沙俄政府,达到邪恶布尔什维克政府。历史上各国干涉俄国遮遮掩掩,还借口捷克军团遭到苏俄袭击,美其名曰保护捷克人,但现在有尼古拉二世邀请,各国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涉了。尼古拉二世承诺将列年来所占取的利益交给英法美等国,以换取各国支持,甚至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拉拢也下了重礼。
德国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议》标志着欧战基本结束,在欧战之中,协约国共计有五百五十万人阵亡,同盟国阵亡三百五十万人,平民军人死亡人数过五千五百万人,其中中国参战军阵亡两千人。参战各国经济损失达到四万亿美元,欧洲经济毁于一旦,战前的债权国战后都唱了债务国。
消息传到国内,国民同庆,加上中国曾经派军队参加欧战,更是处于战胜国地位,这更让国民欢欣鼓舞。于是大总统徐世昌签署规定,民国七年十一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举行庆典,庆祝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大总统徐世昌亲至太和殿行阅兵礼,凡在京部队均需持枪排成队列,效仿《尚武大阅兵》中的模式进行检阅。
徐世昌派遣使者廖志鹏再一次邀请王茂如南下北京参加阅兵仪式,作为指挥了洛德洛内战役的指挥官,有王茂如在场更能凸显中国战胜国的身份和地位。
廖志鹏原是冯国璋秘书,不过冯国璋总统大选之时下野,心灰意冷便返回故乡直隶河间,不过临别之前,徐世昌请教冯国璋。冯国璋道:“民国之总统之位,如同火山口一般,位高却屡受排挤,真是谁做了总统谁成了靶子。菊人想要坐稳总统之位,须得有一人制衡皖系。”
徐世昌忙问道:“这人是谁?”
冯国璋道:“这人就是尚武将军王茂如。”便将廖志鹏推荐出来,说:“此乃王茂如友人,我秘书廖志鹏,字飞鸿,其人甚有才能,或可为君所用。由他出面与王茂如周璇,可为菊人解决许多烦恼。”于是廖志鹏虽然换了主子,却官升一级,成了徐世昌的总统府副秘书长。
廖志鹏来到沈阳的时候,恰逢东北边防军调整完毕,王茂如一连两周住在司令部内解决军中大小事情,并且亲自道军中安抚士兵和军官。郭松龄事件是一个偶然,王茂如并不打算进行苏联那样的肃反,他对其余人也处以轻判,许多军官在想王茂如表达后悔之后被释放回去了。
听到廖志鹏邀请自己去北京,王茂如摇头笑道:“飞鸿贤弟,如今我东北边防军诸事太多,还请贤弟回复大总统,我不能亲至了。但是我可以调派伤兵组成的参战军前去受阅,这些伤兵都是因为参加欧战而负伤,让他们去受阅,更加让国民看到我**人为人类正义做出的贡献。”
廖志鹏郁闷地说道:“秀帅……”
王茂如一挥手,道:“你我之间不要叫秀帅,如此客气岂不是不把我当成朋友?”
廖志鹏道:“秀盛,这伤兵恐怕不好吧,一些残缺之人……总归是不好看。”
王茂如道:“好看不能当饭吃,这些人为国伤残,怎就丢了国人了?飞鸿,你这话不对,我是没有时间,若是我有时间,我一定也会举办阅兵仪式庆祝协约国胜利。”
廖志鹏几经劝解,王茂如口风认定不会去北京,他只好放弃了,但是随后他对王茂如说:“希望秀盛能够维持宪法,保证国家稳定啊。”
王茂如自然之道他是什么意思,维持宪法保持稳定,就是承认并支持徐世昌这个大总统,以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中华民国尽管国力衰弱,但毕竟国家统一,国体稳定,比起后世国民党党政的时候,只知道委员长而不知总统好得多。他自然同意,便说:“飞鸿贤弟,请给总统带话,秀盛定然会尊崇宪法,尊重大总统决定,也请大总统支持秀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