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清拆迁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巡洋舰
“……还有许多的民办船厂,大吨位的船厂基本上都是洋人办的。有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瑞船厂、万隆铁船舶工厂、和丰船坞、董家渡船坞等,其中祥生船厂和耶松船厂的船坞有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两座,可以为各国舰队一万五千吨以下的船只维修使用!还有很多千把吨的小船坞,不过都是造木壳船的,技术和设备都比不上前面说的那些船厂!不过若是战争时期,少爷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先进设备的话,造千把吨的驱逐舰还是可以的!”
竟然有这么多的船厂和船坞,倒是令张云飞大吃一惊。在他看来清末的中国应该是船舶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潮流的年代,现在看来中国不愧是造船大国,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人民的智慧还是无穷尽的!
张云飞的心情从未有过的高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为自己的庞大驱逐舰建造计划可以实行而高兴,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国家有着如此雄厚的家底儿而自豪吧!





大清拆迁工 第254章 京师大学堂
一八年一月,就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庆祝新年的时候,北京紫禁城中的光绪帝却闷闷不乐。
此时的维新变法进行了还不到一个月,可是问题却一个个的接踵而至。最主要的是光绪帝的政令还没有传出皇宫的时候,就遇到了强有力的争议。
最突出的便是在科举和八股文上的分歧。原本康有为在听取了李鸿章的劝告后,对于废除科举的念头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废除八股文。因为李鸿章告诉他,若是废除科举的话,那么他的变法是决计出不了北京的,因为大批的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学子都会群起而攻之。
康有为自然也不是傻子,于是在科举问题上做了妥协,不废除科举,但是变法还要进行下去,改革考试制度是必须的。于是便来了个折中的办法,废除八股文,增加工学学科的考试,这样一来,阻力明显减小。
不过,帝党中的成员支持康有为变法,可不是小打小闹就完事的,是要对付和打压后党的势力的。废除科举制度,无将沉重的打击后党势力,同时在加上工学上的学子都是站在维新派立场的人,就等于是间接的扩大了帝党的势力。
于是便闹出了一出新戏来,1月7日,御史宋鲁伯上书朝廷废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取士制度光绪皇帝准奏。但是却遭到了礼部尚书许应的迂腐荒谬和顽固的反对。此举立刻惹怒了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他们立刻联合上书弹劾许应阻挠变法要求罢黜他。
光绪帝刚刚开始变法,不希望连政令还没有出北京城就搞的先起了内讧,于是诏令许应对他们地弹劾给予回复,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惜光绪帝实在是低估了许应的顽固程度,许应这个老封建立刻针锋相对的回应写了《明白回》奏折不但没有放过宋鲁伯、杨深秀等人,更将矛头指向了康有为推行地变法改革。
光绪帝十分的恼火,不管大臣怎么反对,光绪帝都能接受,可是就是不能质他的维新改革!要知道,光绪帝把他地未来可是都压在了这个改革上,若是失败的话,他在慈禧的后党面前就再无话语权了,而且还会得罪大批地人,同时失去民心。
于是光绪帝不理许应的反对,执意推行废除科举的改革。
许应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慈禧太后的明确指示,自然不敢忤逆光绪帝地意思。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见后党没有反应,于是便更加嚣张的向后党反击。随后几人上书光绪皇帝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臣民上书言事,果然许应再次阻挠,不过光绪帝直接无视了他的存在,同样准许了臣民直接上书言事的奏折。
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不打算放过整倒任何一个后党成员地任何机会。于是便借机再次弹劾许应。不过光绪帝显然不敢正面同慈禧翻脸。光绪帝只在回奏中批谕“嗣后遇事务当益加勉励。与各堂官和衷商権。用副委任”。结果许应安然无事。帝党地气焰遇到地一个小挫折。因为光绪帝太软弱了。
光绪帝地软弱。让帝党成员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不过这些老家伙们地狡猾和忍耐却不是一般人能有地。皇帝软弱。那么大臣们自然要让皇帝挺起腰杆来。于是再次计划着利用维新变法来设计针对后党成员地圈套。
一月十二日。礼部主事王照奏请光绪帝游历考察日本、德国等国以准备改革维新变法地相关法案。结果立刻便遭到礼部尚书许应地强烈反对。拒绝为王照代送奏折王照于是直接上朝堂上递交在帝党成员地鼓动下。弹劾礼部尚书许应。怒火中烧地许应终于忍不住上奏反击再次批驳维新变法不妥。结果激怒了光绪皇帝罢免了许应。
可以说。光绪帝地行为虽然成功地打压了后党成员。但是却暴露出一个严重地问题出来。光绪帝自己地帝党成员根本不是真心想着帮光绪帝维新改革。他们之所以支持维新改革。是因为他们要跟后党成员争权夺利而已。在帝党成员地眼里。维新变法只不过是他们利用地工具而已。能不能成功。他们根本就没有兴趣。
面对帝党成员地频频攻击后党成员。后党地领慈禧天后却出奇地平静。任后党们如何再她面前哭哭啼啼。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慈禧太后就是稳如泰山。似乎已经放弃跟光绪帝夺权了。
不过老奸巨猾地恭亲王奕欣却看出了他这个老嫂子地心态和策略。不外乎就是让后党们多攒攒火气。等到
度了,她在振臂一呼,定然将光绪帝和帝党成员连同维新成员一网打尽。
在奕欣看来,这个老嫂子是准备一下子拿下光绪帝了,或许她的心中已经开始思考着废掉光绪帝,另立新君了。
既然慈禧还在积攒反击实力,那么奕欣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跟光绪帝唱反调了,否则引来无妄之灾后,慈禧又不给自己差**怎么办?
于是奕欣便揽了一件既不得罪慈禧,又不忤逆光绪帝变法的事情,筹建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原本是由许应和奕一起办理,可是许应中途被罢免,这个活自然就让奕欣自己干了。大冬天的让奕欣这个老头子为京师大学堂选址,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奕欣却以这个借口找上了张云飞,理由是,张云飞在海外几年,深知海外学校之统筹事宜。其实奕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能跟张云飞多说说话,套套近乎而已,顺便对张云飞摸摸底,也好为自己的女儿探探路不是?
其实奕欣哪里知道张云飞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满人云飞了,而是来自后世的人,对于之前和奕欣的女儿凝香郡主的事情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哪里还记得仇?
听说奕欣找自己为京师大学堂选址,这下可让张云飞高兴坏了,要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可就是后世中国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学啊!
对于维新变法,张云飞一直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参与到政治权利斗争之中去,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光绪帝认为他是支持维新的,而又要让慈禧认为他是个乖乖的听话的好孩子。这个典型的墙头草角色,让京师的老油条们都大跌眼镜,佩服不已。
之所以参加京师大学堂的选址任务,是因为张云飞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是唯一在戌戌政变中幸存下来的,也就是说,慈禧并不反感这个大学堂,因此张云飞也就敢参与了。
历史上,戊变法1天后慈禧太后动政变,废黜了光绪帝颁布的所有新政,但唯独保留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之所以能成为“戊变”后唯一幸存,关键在于慈禧太后的态度。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要维护她的封建政权,只能依靠顽固守旧派。但是,这些顽固派却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领导权之外的各项具体事务,只能依靠新人去办理。而新人的培养需要用新的办法,京师大学堂就将承担这一项重任。
所以,慈禧太后不仅对京师大学堂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对全国各省省会与各州府县在变法风气影响下兴办的大量学校,基本上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允许其继续存在与展。当“戊变”后的第五天(1898年9月26日)京师大学堂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京师大学堂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的幸存。
如今让张云飞来为后世的北京大学选址,当然兴奋了。原本张云飞还想搞搞怪,让这个京师大学堂建在故宫的对面,方便后世学子参观来着。
不过想到会招来满朝大臣的咒骂之后,张云飞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他心里面当然知道这个京师大学堂的位置所在。不过为了装装样子,和奕欣两人全北京城里外跑遍才选中了地方,上报光绪皇帝批准。
京师大学堂本是戌戌维新时光绪帝在1898年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校舍在北京地安门内马神庙。吏部尚书孙家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在忙碌京师大学堂的时间里,奕欣没少跟张云飞谈论些关于维新变法和张云飞在海外的事情。不过张云飞本着不管要紧的事情跟奕欣说说,重要的敏感问题是一笑而过,尤其是奕欣问起关于维新变法的事情时,张云飞更是嘻嘻哈哈的换成了别的话题。
在张云飞看来,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出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赶上好时候,成为了帝党对付后党所利用的工具,而且面临的又是庞大的后党势力,不失败就是怪事了!
斗吧,斗得两败俱伤才好呢!斗得全天下人都对你们失望那就更好了!张云飞对于帝后两党的相互拆台是乐于其间!




大清拆迁工 第255章 拆迁马尾
老实实的躲在国公府的张云飞虽然不闻不问变法事宜没有放松自己的宏图伟业。
从张二那里得到了关于大清所有的造船厂的情报后,着实让张云飞兴奋了好一阵子。对于目前的张云飞来说,拉不到上流名士,难道还拉不到普通工人吗?于是立刻把刚刚升任海军部长的杜锡中将叫了过来,一起商量关于如何将张二罗列出来的船厂名单收为己用,继续挖大清的墙角。
杜锡圭当上海军部长这是所有人都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原来的部长林建章中将只是负责海军的军事方面,基本上都是跟舰队在一起的。而海军政务上,一向都是由杜锡理。对于这种情况,张云飞为了海军部更便捷和高效,只好将林建章由中将升至上将,调离海军部长职位,全权处理太平洋舰队事务,成为了实打实的单一性的军事干部。
杜锡中将看过张二的船厂名单报告后,皱着眉头说道:“元,我们若是在这些船厂中造舰,他们当然会很乐意。但是若是想要挖他们的墙角的话,恐怕这些船厂会让我们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张云飞听到杜锡么说,顿时有些不明白,问道:“为何?我们可以多花点儿钱,这些船厂的技师和工人正是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得到了他们,我们的海军工业将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杜锡圭说道:“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大清的工匠技师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老百姓,金钱固然能打动他们,但是他们不怕穷,怕的是当官的!我们想要挖走这些人,先得先打动他们的上司才行。否则的话,他们这些官员宁可让这些船厂倒闭,技师工匠们都饿死,也不可能放人给我们的!”
“原来是这样!”张云飞对于大清国内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不过杜锡从江南船政学堂毕业的,对于这些事情自然要懂得很多。
于是张云飞说道:“那我们就多破费点儿好了,先打通地方官员!”
杜锡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张云飞地问题,而是说起了这些船厂的背后势力。
旅顺的船厂自然不必说了,张云飞夺回来之后,再就没有还给北洋,而北洋大臣王文韶也就默认了,毕竟旅顺的这些家底原来都是李鸿章的。不过剩下的就不好说了,大沽口船坞和威海卫维修船坞都隶属北洋机器局,如今又换了新总督,荣禄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主儿。
江南机械总局就更不用提了。那可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地地盘。连李鸿章权倾朝野地时候。也未能阻止刘坤一入股。如今李鸿章失势。那里更是刘坤一独大。张云飞想要插手其中。怕是有些难度。
广州黄埔船政厂就更不好对付了。那里是即将上任地两广总督李鸿章地地盘。以李鸿章对张云飞地态度来看。想从他那里挖人地话。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不过福建船政局地马尾造船厂倒是可以研究一下!”杜锡圭中将说道。
张云飞问道:“难道马尾船厂就没有实力盘踞在里面吗?”
在张云飞看来。既然各大船政局都有许多地势力盘根错节在里面。那么作为大清最早地马尾造船厂一定是少不了地!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张云飞地猜测而已。作为在闽浙长大地杜锡来说。不但对那里知之甚详。而且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担任管带时统领地战舰也大都是马尾造船厂建造地。因此对于马尾船厂十分地了解。
接着张云飞便听杜锡讲起了福建船政局的相关资料。
马尾造船厂刚成立的时候,曾经是远东第一大船厂,用银万余两。不过在1878年以后,闽海关不能按照原来规定按期拨款,积欠甚多,以致造成经费短缺,生产困难。自1874年至1895年,生产萎缩,二十多年造船约20~,平均每年不到1艘。又经过中法战争后,很多设备被毁,而船厂的大股东们,也就是上至闽浙地区的总督、巡抚、府台,下至师爷、衙役都有份子在里头,却只知道搂钱,从不掏钱还债务,致使马尾船厂债务累累,已经到了破产地边缘了。
如果张云飞想要挖马尾船厂的话,倒是不失是一个好地方。马尾船厂除了设备比较落后之外,里面的人才倒是不少。这些都得益于马尾船厂背后的福建船政学堂,学堂建立三十年之久,培育各类船政人才不计其数,而且多为船厂内部子
且闽浙地区的人多数喜欢舰船事业,很多的海外华这里,檀香山海军系统中的许多高级将领也有不少是闽浙子弟。
若是将马尾造船厂地这些技师和工人,都搬到檀香山或正在建造当中的苏比克海军基地造船厂的话,无疑是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而且搞不好,还能大打亲情牌,顺藤摸瓜将福建船政学堂的人都挖走。
“马尾船厂目前欠债甚多,很多技工和技师都开始自谋营生了,若是我们出资收购地话,将会得到大批拥有造舰经验的技工和技师,再配合我们地一部分优秀专家设计师的话,我想苏比克海军基地船厂地人手问题解决了!说不定有了他们的参与海军基地会提前竣工,船厂也会早日铺设龙骨造舰!”杜锡圭中将分析道。
张云飞心中盘算着杜锡地话,的确非常的有吸引力!一个完整的而且有经验的大船厂的全部员工,若是搞到手的话,真就给张云飞增加了相当大的助力。
“不错,不错”张云飞连连赞叹道:“那我们就先拿马尾船厂开刀,挖闽浙总督的墙角!”
杜锡圭点头笑笑说道:“现如今的闽浙总督是升允,典型的见钱不要命的主儿,不过其人倒是贼的很,怕是元您又要破费一笔了!”
张云飞倒是不在乎那点儿钱,他的心里一直在盘算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快点儿从内部将大清这座大厦拆掉?不过眼下的张云飞遇到的问题是,大清这座破房子还真有不少老顽固给他撑着。最典型的就是李鸿章了,这丫的宁肯背着卖国贼的骂名也要忠于大清王朝,不停的为大清这即将倒塌的大厦修修补补的,十足的一个裱糊将。
“马尾船厂的事情,你尽快落实办了!不在乎花多少钱。不过其他的船政局,我们也不能放过,先派人探探几个总督的口风,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意图。”张云飞吩咐道。
之所以要谨慎一点儿,是因为张云飞知道几个封疆总督的智商都不是白给的,若是被他们猜到了张云飞的意图,那是相当的麻烦。若只是单单的金钱敲诈,张云飞倒是还受得了,若是在别的问题上敲诈张云飞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尤其是荣禄,这个慈禧跟前最忠实的奴才,像警犬一样的警觉和敏锐。打他的大沽船坞的主意必须谨慎一点儿,同样两江总督刘坤一下辖的江南制造总局,也得提高警惕,毕竟刘坤一可是跟李鸿章齐鸣的政治老狐狸。
“想个什么招才能明证言顺的霸占这些船厂呢?”张云飞自言自语道。
杜锡圭中将笑笑说道:“元,您为何就看上了朝廷的那点儿财产呢?比起我们的珍珠港造船厂来,他们这点儿造船业就差得远了!不若我们想法子挖南北洋的机械局吧!那里的油水可是大得很!”
张云飞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很对,我为何就盯上这点儿东西了?珍珠港造船厂虽然在技术和设备实力上远远过了国内的任何一家,甚至是他们的总和,而且全世界目前来看都属于一等造船厂。但是我们最大的瓶颈不是金钱,更不是技术,而是人力资源。夏威夷的华人资源已经被我们征用到极限了,而吕宋的华人又才刚刚起步。随着我们的不断强大,洋人已经警惕我们了,而且我们自己也信不过洋人了。因此我们必须得尽快聚集足够的人力,应付即将的战争。”
杜锡圭有些沉重的问道:“您是担心我们的这些海外的华人数量太少,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没错!”张云飞肯定了杜锡话,继续说道:“我们的基础就是这些海外的华人,但是他们的思想虽然较国内人先进,但是毕竟数量有限,战争状态下,经不起消耗,损失了之后,我们可是没有地方补充啊!”
战争,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的战争,是一场消耗人的战争,谁扛到最后,谁就是胜利!
“元放心,我会马上处理的!不过,从张二的情报上来看,那些个洋人的船厂怎么办?”杜锡圭问道。
张云飞说道:“洋人毕竟不在咱们的地盘上,我们没有拿捏他们的把柄。派人询问一下,价格合适的话,我们赎买过来,或入股他们,争取和气的挖过来,不要惊动他们的政府!”
“是!”




大清拆迁工 第256章 筹办海防
说,张云飞跟海军部长杜锡圭中将商量过后,确定了省的船政局下手,然后再伺机窥视各的机械所。
不过为了有个正当的理由,让朝廷找不出针对张云飞的任何漏洞而采取的攻击,张云飞上书光绪帝要求整顿大清海防,重建大清南北洋水师。为了让光绪帝深知海防的重要性,张云飞特意罗列了一大堆的关于世界各国在海防方面的事情。不过张云飞也太小看光绪帝了,关于海防的事情,光绪帝并不比张云飞知道的少!
不过,张云飞的此举倒是令光绪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云飞想要干什么?”
于是光绪帝立刻召集来一干帝党成员,共同商讨重建大清南北洋水师的问题。除了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应该支持张云飞的想法,重建大清南北洋水师。其他人都是反对的态度,认为张云飞这么做一定别有用心,但又说不出什么有利的理由来。
按照文廷式、宋鲁伯、杨深秀等人的看法,张云飞如今已经在远东地区拥有仅次于英国的海军实力了,而且朝廷正是看他有这个海军实力,才招他回国,希望用张云飞的海军来防卫大清的海防。
因此张云飞提出整顿海防的事情,他们都没有惊讶,但是如今却要求朝廷重建南北洋水师,这就让所有人不明所以了。
“皇上,难道云飞大人要朝廷重建水师,是不想再防护大清地海防了?”杨深秀说道。
“此话何解?”光绪帝问道。
杨深秀回答道:“就是说云飞大人觉得无法在大清的海防上跟洋人抗衡,因此想要撂摊子不管,自己带着他的海军回夏威夷!”
“不可能!”宋鲁伯直接否定道:“我看是因为张大人不想光自己掏腰包。免费为朝廷出力!”
这也有可能!光绪点点头。对宋鲁伯地话表示赞同。
“皇上。我看估计是张大人想要全心投入对俄国地战争准备当中。而无力防护大清地海防。因此才会奏请皇上从新建设水师一事!”康有为拱手说道。
嗯!这个理由也说得通!光绪帝再次点头。同样也对康有为地话持赞同意见。
一边地文廷式一直注视着光绪帝地动作。见帝党和维新派康有为地意见不合。故意不说话。看看光绪怎么处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光绪帝两边都点头。一点儿自己地意见和主心骨都没有!
这时户部尚书张荫桓奏请道:“皇上。张大人身为海军总理大臣理应有义务整顿大清海防。而且也有义务为大清水师重建出一份力!既然张大人关心朝廷。希望重建水师。不若就让张大人主持重建大清水师工作!”
“不可!”杨深秀立刻阻止道:“皇上,万万不可将重建水师的重任轻易与人!想那张大人如今坐拥庞大海军,又是九大疆臣之一,已经尾大不掉,若是再受之南北洋水师之任,大清可就无海防可言了!”
“放肆!”
对于杨深秀的话,光绪帝十分的不满。心想:难道朕愿意这么做吗?从法国、德国、俄国纷纷强占沿海港口的时候开始,光绪帝和满朝文武大臣们就清楚了海军的重要性,可惜已经为时已晚,北洋水师被打残,南洋水师被扣留至今,大清已经无海防可言!若不是如此,也不至于让张云飞这个根本没法压制地大军阀回国!
不过,好在张云飞的回国制止了俄国霸占旅顺的图谋,也阻止了帝国列强们继续瓜分大清的步伐,对于目前的大清来说,张云飞的回国是利大于弊,不过未来怎么样?没有人敢妄下定论。
“朕找你们过来,是看看如何回复于他,拿出个办法来,不是叫你们过来吵架的!文爱卿,你来说说!”光绪帝突然问道。
1...121122123124125...3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