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城北风
其他县市,当然不会这么做;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去种药材,也没有那么多药材给他们种,培训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放,那按你的意思,你们青山县环境资源条件这么好,你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么高;我们省里,那不是得求着你们,把药材基地放到青山县去?”宋誉华看了宣传资料,高兴的开起了玩笑。
江天放摸了摸寸头,呵呵一笑:“当着领导的面,可不能这么说……”
那意思是,确实如此;只是要照顾领导的面子情绪嘛;大伙都哈哈笑了起来。
宋誉华看完那些资料,心中总算是有些谱;听了江天放的介绍,原来对江天放的担心,也消去了;他转过头对康裕说道:“两位领导,怎么样啊?我推荐的地方,还满意吧?是不是可以考虑下。。。”
康裕也笑了,他点了点江天放,说道:“本来,省里是打算建两个千亩级的药材基地的;我和朱厅长商量,青山县可以放一个。但是嘛,看看你们的准备工作,朱厅长,你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考虑给青山县加点担子啊?”
康裕说着,笑眯眯的望向了朱鸣。
本来,康裕和朱鸣就已经从宋誉华的言语中,隐隐知道,这个“中成药”的项目,之所以能受到欧阳书记的重视,和眼前这个小江县长是有关系的;所以,宋誉华一提出,在药材基地的选址上,考虑一下青山县,两人就都同意了,至少放一个基地到青山县去。
现在,看了青山县的宣传资料,图片、介绍、文史档案资料、专家分析说明,很有条理,很专业;再加上青山县的全民药材种植的普及和重视,康裕才有了再多做个顺水人情的想法。
朱鸣是老麻雀了,自然懂康裕的意思;虽然说,也有其他人和他提起过想争取药材基地落户的事情,但大多数人,眼睛盯着的,是那个药厂;药材基地,反而成了个附属品,争的人并不多。康裕将这个人情交给他来做,他自然乐意,何况,旁边还有个一号大秘还在看着呢。
“徐州长,胡县长,那我可是丑话说前头,我们省里,可不比人家汉中制药厂那样财大气粗,一下就投两千万;这两个千亩基地,预算也就是五百万。康主任和宋处长,都看好你们青山县,那我就做这个主了,把两个基地都放你们那儿。钱是少了点,可你们得上心,得给我们盯紧罗,千万别出什么岔子。”朱鸣很认真的交待着。
胡子敬一听,乐得额头那浓密的一字眉毛,两头直往上翘;他大声保证说道:“康主任,朱厅长,宋处长,你们就放一百二十个心;这个基地不同于其他药厂的项目,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我们青山县政府,一定把它当做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徐寒也严肃的说:“胡县长,这可不是儿戏啊;回去后,你亲自督查,易泰县长全程跟进,一定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话虽然说得很严肃,但两人的眼里,都隐藏不住那浓浓的笑意。
不容易啊;来之前,胡子敬心里是没有一点把握的。这个项目,他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该找谁,要走什么流程,他是两眼一抹黑。问江天放吧,小江县长也没个准话,由不得他心里不打鼓。
看到宋誉华,再看到康裕和朱鸣,胡子敬才觉得,这事只怕有点眉目了。康裕是什么人啊?至少胡子敬心里清楚,自己去找康裕,只怕在他办公室里,呆不到五分钟;因为人家康主任不会给你太多的机会,能给你五分钟时间,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到现在,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开口说几句话,项目就敲定下来了;表面上看,似乎就一本做的很出色的宣传资料,再加上一顿刚刚开吃的晚饭,就把一切都搞定了。
可胡子敬知道,一本宣传资料,在平时,顶个屁用。
;
官雄 第四十四章 神秘的中医(上)
有了朱鸣和康裕两人的点头,药材基地落户大青山的事情,就算基本敲定下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程序上的事情。
“徐州长,胡县长,虽然我和康主任都看好你们,但明天,你们还得做个工作,在研讨会上,拿出你们的准备的宣传资料,也拿出你们的诚意,去说服那些专家学者。那些人,可是一个个固执得很哦。”朱鸣一边吃着饭,一边叮嘱道。
胡子敬这次举起了酒杯,站起来对康裕几人说:“各位领导,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都在这杯酒中;你们帮我们青山县铺平了道路,要是我们再自己走不好,摔一跤,那我这个县长,也可以回家了。”
说罢,胡子敬将酒一口干尽。
完成了这次来的任务,桌上的气氛顿时显得融洽起来;米来凤端着酒杯,挨个的向康裕几人敬酒,不时的说几句玩笑话,逗得几位领导,不时的哈哈大笑;喝到后来,酒劲上来了,米来凤的脸上一片潮红,干脆脱了毛衣,挽起袖子,和康裕、朱鸣划起拳来。
女人在交际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并不是说康裕和朱鸣就看上了她米来凤,而是,不管哪个男人,在面对漂亮、大方的女性,而且是懂规矩、识时务的女性时,都不会忍心去拒绝和为难她;在酒桌上,沟通和交流顺畅了,那气氛就自然而然的上来了。
“朱厅长,您是咱们湖东省医药卫生系统的最高行政长官,以前又是临床方面的专家,我有个医学问题,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今天,想请您帮着解解惑,行吗?”米来凤趁着酒劲正酣,娇声说道。
朱鸣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他在担任行政职务之前,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大夫;美人发问,自然接口道:“专业方面,我可是丢了好多年罗,也不知道能不能回答你,你先说说看。”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西医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那您认为,中医与西医相比,谁更强一点?”米来凤问道。
这个问题,还真是大家都关心,又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听了米来凤的话,大家都望着朱鸣,想听听他的回答。
“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别说是我,就是整个医学界,对这个问题,都给不出一个标准、能让人诚服的答案。”朱鸣耸耸肩,两手一摊,做了个无奈的姿势。
大家就都笑了;觉得此时的朱鸣,有了些专家的气质。
朱鸣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他话锋一转,说道:“我这里,只能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顿了顿,看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注视着他,朱鸣这才暗自得意的接着说道:“从市场这个角度看,西医,是明显要强盛于中医的;现在,大家看病,基本上都是看西医,吃西药;病情稍微重点的,都是做化验,打针;再严重点,就是动手术。这些,都是西医学的范畴,也可见,西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但是,从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并不见得市场占有率高的西医,就一定强于中医。”朱鸣顿了顿,继续说:“我是搞西医临床出身的,见过很多的病例;有很多西医认为已经无法医治的病例,在医生和病人都放弃治疗,放弃希望以后,却用几个民间偏方,就神奇的治愈了;而那些偏方,为什么能治愈这些病,即使是我们搞西医的拿来研究,也得不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答案。”
朱鸣说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不被人们看好的中医,往往在病人绝望的时候,奇迹般的治愈了病人。这样的实例,屡见不鲜。
“我虽然无法对这些现象,这些偏方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但我想了很久,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朱鸣最后总结说:“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从易到难的轨迹在发展;西医,有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实践的检验,实验的证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只要你去钻研,去学习,迟早能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中医呢?到目前为止,我们连中医的科学基础是什么,都无法知晓,更不用说去系统的剖析、研究了;也许,我们人类,还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在其他的科学领域出现重大的突破后,才能对中医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和运用。从先易后难的科学发展角度看,中医,如果放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中去评判,是一定要高于西医的地位的。”
朱鸣的话,博得了全场的青睐与喝彩;抛开他厅长的身份,站在一名医学专家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既具有独创性、前瞻性,又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他的官位无法帮他赢取得到的,这也是朱鸣值得骄傲与得意之处。
康裕带头鼓起掌来;朱鸣这话,听了让人提神、提气。特别是在省里“中成药”项目启动之际,能极大的鼓舞士气,甚至可以说能成为项目推进的理论基础。
“朱厅长一席话,让小女子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啊;受教了,我自饮一杯,以表谢意!”米来凤适时的恭维了一句,端起酒杯,喝了一杯酒。
“哪里,哪里,一家之言;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朱鸣自然要客气一番。
“朱厅长不愧是专家学者型的领导啊!”江天放也恭维了一句,这话,让朱鸣听了,即使知道是恭维,也极为受用。当领导的,最怕被人指责是外行;而“专家学者型的领导”这个评语,无疑是对领导的学识、才能的最高评价。
朱鸣得意之余,摆了摆手,又点着江天放,笑着说:“你呀……”
“朱厅长,我这可不是拍马屁;您的这个结论,是有事实依据,也是我们国家‘八五’期间,一项重点的科研课题;关于中医的研究,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七十年代,就委托了专人,进行研究的,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
江天放的话,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刚才,朱鸣只是说了自己的看法,并坦承,没有科学依据;而江天放却肯定的说,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这个突破,会是什么呢?
;
官雄 第四十五章 神秘的中医 (下)
感谢“飞天肥猪”、cgay、robnt在书评区的支持鼓励!
“哦,是真的吗?想不到,小江县长对医学领域,也有研究啊。说来听听,这些年,忙于行政管理,对于专业领域的科学发展,我倒真的是疏忽了。”朱鸣很感兴趣的问道。
“我哪里谈得上研究啊,只是了解一些信息而已。”江天放侃侃说道:“大家就当听故事好了。”
几位领导都善意的笑了;江天放继续说:“中医的理论当中,有一些观点,是国外西医不理解,也不承认的。比如说,中医中有个‘经络’理论,西医就一直认为是无稽之谈。”
朱鸣点了点头,插口说道:“这个是事实,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西医所涉及的人体生理结构,都能通过解剖,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到;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而且,西医的发展,归功于现代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的飞速发展,而物理、化学,是特别讲究实证性的,也就是,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所阐述的理论。而中医说的经络,既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科学实验能证明它的存在,所以,一直被西医排斥。”
江天放接着说:“但是,近些年,我们的科研证明,经络是存在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外科学家的实验验证。”
“真的!”大家都发出了一阵惊呼。
“是真的。”江天放很肯定的说:“在北京医科大,有位教授,叫祝总骧;他原来是一名生物物理教授,当年,就是因为周总理的一项特别指示,投身到中医研究当中来的。八十年代开始,中科院就组建了生物物理研究所经络研究组,并且将经络研究,纳入了‘八五’重点科研计划。”
“祝总骧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另外一个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江天放停顿了一下,说:“那就是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数学家。”
陈景润谁不知道啊?国内最著名的数学家!
“陈景润在八四年的时候,因为车祸,后脑受到撞击,引发了‘帕金森症’,生活无法自理,不能走路,不能吃饭,不能说话,更不能进行数学研究了;就是这个祝总骧祝教授,运用了他在经络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的治愈了被西医称之为‘不治之症’的帕金森症;治疗只有一个小时,陈景润院士就可以开口说话,当天治疗完毕,陈景润院士就可以自己走路,送祝教授下楼,一年后就行动自如。这个事实,就发生在前年,现在,在中科院祝教授的办公室,还有陈景润院士亲笔写的感谢信。”
大家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种欣喜;陈景润院士,那可是国宝级的人物啊,如果因为一次车祸,就从此远离数学研究领域,那将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一个现实;大家的心里,既在为陈景润的康复高兴,也是为祝总骧的成功骄傲。
“祝教授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一条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环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小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状物,它在人体内的宽度,大约是一毫米。
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的位置,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锝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也证明了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节点。
接着,日本的一些科学家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从这些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我们中医的一个命题---‘穴位与经脉’,是正确的,证明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虽然发现了,却还是不知其所以然,还无法理解经络存在的科学理论基础,经络对于生命的现实意义;人类经历了6000年的大轮回,我们的科学研究,又回到了我们祖先原来的出发点。”
江天放一口气说完,大家听得入神,而这样的研究结果,也让大家唏嘘不已,只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感叹。
“看来,省里定下的‘中成药’发展战略,还真是具有前瞻性;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啊。”康裕一声感叹,然后端起酒杯说道:“我们就干了这杯,既是为我们伟大而智慧的祖先干杯,也为我们自己今后的工作,来,干杯。”
干完这杯酒,筵席已经接近尾声;武方悄悄的出去,将账单结了。康裕几人,也起身离去;临走前,还在叮嘱江天放:记得准备好明天的专家“研讨会”的宣传。
送走康裕和朱鸣,宋誉华转回来,对徐寒几人说道:“我们两兄弟还有点事,今天就不陪几位啦;明天研讨会我们再见。”
谁又敢对这个一号大秘说“不”呢,自然是由着他们;宋誉华拉着江天放,便上了自己的车。
“宋哥,咱这是去哪儿啊?”在车上,江天放笑着问。
“随便去哪,也比你陪着你那几个同事强吧。”宋誉华揶揄了他一句:“上次碰面,被那几个臭小子坏了兴致,今天,我们找个清静点的地方。”
“喝茶还是喝酒啊?”江天放问。
“喝茶吧,酒这东西,也是不得已而喝之啊。”宋誉华有些感悟的说。
“那去江边吧,我来指路。”江天放说着,指引的汽车,开到了“静水楼台”前停下。
“这里的茶不错,难得的是安静,我平时喜欢来这里。”江天放介绍说。
“看名字就透着雅气,透着不俗;等将来老了,退休了,我也弄这么个茶楼,闲来无事,叫几个朋友聚聚,也算是人生一乐了。”宋誉华说。
“得了吧,等你老,那得等多少年;怎么着,最近碰到烦事了?是不是老婆没在身边,惹了情债啊?怎么听上去有些沧桑感。”江天放戏谑着说。
“我哪有那闲心去犯桃花啊。”宋誉华苦笑着说:“就这‘中成药’的选型,就已经让我头都大了;要不我能急着拉你出来啊?就等着你给我出主意呢。”
;
官雄 第四十六章 选型的标准
宋誉华与江天放两人,尾随着婀娜的迎宾小姐,进了“静水楼台”的一个小包间。
“请问贵宾,需要什么茶?”
“来一壶安溪铁观音吧。”江天放说。
服务员略一点头,端进来一套紫砂陶的茶具;一个洁白的茶盏中,盛着一些茶叶。
“你下去吧,我们自己来。”江天放对服务员一挥手,又说道:“宋哥,别想那些烦心事了,今天,我好好的烹壶茶,你品一品。”
宋誉华脱下外衣,饶有兴致的看着江天放熟练的洗杯沏茶。
“我们古人,对于茶,可是极为讲究;道家认为,茶道的至高境界是‘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所以啊,今天,你放下心中的杂事,安心来体会一下,‘天地人’合一的心境。”
趁着等水烧开的间隙,江天放将房间的灯略微调暗,打开了临江的那一扇窗户;等得水“咕咕”烧开的时候,才开始淋杯、洁具。
“小放,看不出啊,你还懂这个。”功夫茶的泡法,是近年才开始由潮汕传入内地;整个操作流程,极为繁复,一般人都不会,看泡茶如同在看一出精彩的才艺表演。
“老太爷在宁阳那会,拉着我学棋;他喜欢喝茶,便以要尊师为名,逼我帮他泡茶;渐渐的,就学会了。”江天放说的老太爷,是可乔的外公,乔真乔老太爷。
“你就知足吧;多少人想替乔老泡茶,排队都轮不上呢。”宋誉华笑了笑,他可不敢随便称呼乔真为老太爷:“乔老身体还硬朗吧。”
“还好;这退休了,找了套老四合院,每天就是喝茶下棋看书,倒也清闲自在。”江天放一边将刚沏好的茶递给宋誉华,一边说。
宋誉华没有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共和国就那么几位幸存的开国元老,说是说退休了,可一言一行,多少人都在仰望;不开口说话则已,一旦开口,那整个共和国都得震三震。
“老一辈的风范,我们做小辈的,慢慢学吧;把眼前这点小事,想明白了再说。”宋誉华一转口,说到了眼前的事情上来。
“是药方太少还是太多引起的麻烦啊。”江天放一边品茶一边问。
宋誉华拿出一个文件,递给江天放说:“省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所,各自推荐了三个配方,加上卫生厅那边老专家推荐的两个,一共八个配方;那班老专家,各执一词,都说自己的配方好,谁也不服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江天放一边看着宋誉华递过来的资料,一边笑着说:“你也别拿我当神看,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也不懂的。”
说是不懂,江天放还是仔细把资料看了一遍,才说道:“其实啊,我看这些专家的推荐配方,走入了一个误区。”
宋誉华听江天放这么一说,就知道有好戏了:“说说,快说说。”
“你我都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其实不需要去讨论这些配方的水平高低,技术优劣;你要知道,你可是‘领导小组’的成员,那可是领导啊。领导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做出判断和选择。”
“你不懂医药啊,这么做出判断和选择?”宋誉华苦恼的,正是这个原因。
“唉,所以说啊,从这些专家推荐的配方就可以看出,你们领导的思路本身就走进了一个误区,也难怪你们陷入了配方‘评优’当中,无法抉择。”
“怎么个说法?”宋誉华还是纳闷。
“我觉得吧,你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办一个现代企业上,而不是放在配方的选择上。”江天放说。
“你这个说法我不同意;不选择配方,就没有产品,哪里来的企业啊?”宋誉华说。
“你这个提法,听着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江天放品了口茶,继续说:“我的理解是,配方的选型应当服从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让企业的发展跟着配方走。”
“嗯……这个提法倒是还有点意思。”宋誉华仔细想了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能不能再说透点?”
“宋哥,我是这么考虑的,你自己分析抉择啊。”江天放说:“首先,对于药厂产品选型最关键的,是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这就涉及到一个产品的适用人群问题。应该尽可能的让产品的受众面广。你比如说,六味地黄丸,三十岁以上的男性,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身体机能下降的趋势,那这个受众面,就比较广了。再比如,北方有个驴胶产品,是补血为主的,那最起码,所有的女性,都有一个生理周期,需要补血养神,这个受众面也很广。”
宋誉华点点头,表示认可。
“而你看你们推荐的配方,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江天放点着资料说:“抛开它的功效不谈,基本都是老年人才可能患的疾病,并且还都不是常见的老年病;那这个受众面,相对就要窄很多。”
“嗯,确实有道理;同样是药品,一万人需要和一百人需要,这个对于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影响确实不一样。”宋誉华说。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将传统的配方,转化为大工业性质的生产。这中间,涉及到一些药理机制,涉及到有效成分的提取;需要专家对此,作出详细的说明。”江天放说。
“这个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举个例子啊。”宋誉华对这个就是真不懂了。
“嗯,怎么说呢,这个还真不好解释。简单说吧,就是家里煎药的配方,在生产车间,不一定能生产出来。”江天放见宋誉华一脸茫然状,摸了摸寸头,说:“我还是举个例子吧。西药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比较明确的化学成分上的,是可以用分子式来表述的;但很多中药都做不到这点,专家无法告诉我们,哪种成分是有效治疗疾病的成分,更不能把这些有效成分用化学分子式来表述;那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那些对治疗有效的成分,究竟是什么,这些成分,能不能从药材中提炼出来,提炼了以后,还有没有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我们的专家,在提供配方的时候,需要详细说明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