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城北风
“别忘了,我们现在可是合作关系,你怎么能拆我的台呢?”江天放笑道。
“合作?就算是合作,我是领导,也是你来配合我……”杨仪恨恨的说道,她就知道,江天放那天和她谈合作,背后肯定是有阴谋诡计的。
“少来啊,我青山县就暂停执行这些文件了,该怎么着,你看着办,挂了……”江天放觉得,杨仪这娘们就是不能惯着,不能给好脸色,直接来横的比较靠谱。
听着电话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杨仪要发飙了,马上把电话又拨了过去,开口就吼道:“你竟然敢挂我电话?”
“大小姐,你要没那胆子,就把我那报告往上报啊,老杨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胆小鬼,想当年你爷爷扛着把大刀就敢……”
“你少来啊,又想激我是不是?我这回不会上当的……”
“喂,我说你别得了我的好就不记,要担责任的事情就闪一边好不好?”江天放没好气的说道。
“我得你什么好了?”杨仪大怒。
“抗洪的事情你是不是提前和你爷爷讲了?你爷爷是不是夸你了?”
杨仪顿时气结;江天放和她说了今年可能会有洪灾爆发的事情后,杨仪特意找爷爷提了这件事,让军方早做抗洪救灾的准备,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很多重灾区减少了损失,为这,她爷爷的确是夸过她。
“你……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好不好?我为这,专门找过国土、气象局的人,做了大量的推理验证才和爷爷说的……”
“那我不和你说这事,你会去找气象局的人求证?只怕还想着,最好是气象部门能得出个相反的结论,今年无洪灾,好借此打击我吧?”
杨仪又气结了,这个想法,确实在她脑子里出现过,她就是见不得江天放那副得意洋洋,一副“天下尽在手中掌握”的嚣张样;没曾想,气象部门的结论,却印证了江天放的推测,不过也好,杨仪拿着这些证据,很容易就说服了爷爷,让部队提前进入抗洪备战。
“还有啊,这个报告是有风险,那一站式政务办公呢?你怎么不反对啊?光想着得好处,不想担责任,那咱们今后还怎么合作啊?”
“我什么时候光想着得好处了?你……”现在江天放要是在面前,估计杨仪能扑过去咬他几口。
“这么着好不好,我拿两个好处给你,但你得担一个责任,怎么样?”江天放又开始了“诱惑”。
“那你先说,还有个什么好处?”杨仪果然闻着“香味”就溜达过来了。
“上次我不是和你说过‘退耕还林’的事情吗?你这次去气象局、国土部门,应该也有所了解,我说的,因为水土流失导致的洪涝灾害,不是空口无凭吧?你可以和徐寒州长一起,起早个报告,申请在青山县进行‘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的试点,有了今年的洪灾做引子,你这个报告,应该很快就会引起上面的重视,这事要是做成了,说得大点,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功一件,你这辈子的政途都能沾光,怎么样,干不干?”
“和徐州长一起?这倒不是不行……”很明显,杨仪心动了,她嘴里虽然和江天放没大没小的瞎胡闹,心里可是精明得很呢,就包括江天放说的暂停甚至废除那些红头文件的事情,这要做成了,都是大大的政绩,和那些提升几个点的gdp什么的相比,这成绩可是耀眼得多。那些成绩,都是技术层面的,这些事,可都是境界层面的,两者没有可比性。
杨仪不是政坛的雏儿,她可是有“家学渊源”的,对政治的敏感性,一般人比不了;之所以对江天放的这个报告反应这么强烈,归根结底,还是看不惯他这个人,看不惯他那什么事都无所谓的,天大的事到了江天放那,就像小孩过家家一般,说搞就搞起来了,也不知道“瞻前顾后”或者是“权衡再三”,想想后果啊,影响之类的。说到底,杨仪这么做,完全是“对人不对事”。
“这不就结了,我的事你放在心上,功劳少不了有你一份,和我这样的人合作,你不觉得比在部委里要死不活的来劲?”江天放听杨仪那口气,知道她这关算是过了;天大的事情,有了老杨家和老乔家联手,估计任谁想反对,都得摸着后脑勺掂量掂量。
……
官雄 第二百四十二章 阳光教育基金
湖东省党代会终于落下了帷幕,早在三月底,中央宣布了对省委班子的调整后,这次党代会的主题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考验欧阳正林的掌控力,看他能不能让中央的意志在湖东省得到最顺利的体现。
江天放原本还想着,借青山县矿业这个局,哪怕牵动几根丝,多少也能搅动湖东省的这盘棋,没想到,欧阳正林对他的“好意”置之不理,事后江天放也觉得自己好笑,他又凭什么能让欧阳正林来重视自己呢?就凭着是乔老的外孙女婿这个身份?对于湖东省的这盘棋来说,这个身份起不到太多的作用,哪怕是欧阳正林本人,在下这盘棋的时候,也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自己却大言不惭的想当然,认为可以在这场盛会当中闪点光,出点彩,真是太幼稚了。
只不过,党代会之前,最后一轮厅级干部调整也出炉了,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宁阳市的调整;原宁阳市委书记黄贤春升了半格,去省政协任副主席了,对于黄书记这种典型的明升暗降,外界从南巡讲话出来的时候,就有所揣测,《宁阳晚报》是第一次抨击小水电的媒体,由此引发了波及全国范围的“小水电模式”讨论,而邓公却在南巡讲话中,提及了小水电,并鼓励小水电这样的模式,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宁阳晚报》和南巡讲话背道而驰,很显然,作为幕后的策划者,宁阳市委书记,黄贤春自然会受到影响。总得有人为此负责,或者说,总得有人为出头付出代价。
接替黄贤春的是市长卫立民,而常务副市长姚世明,也就是王中宇的舅舅,顺位接替了宁阳市市长一职。这个消息,让王中宇胸中的豪气益发的高涨。
在宁阳市的领导中。除了卫立民和姚世明春风得意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喜上眉梢,那就是副市长谢小娜。
宁阳市的军民大药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怀好意甚至暗中诋毁的人不少,但在明面上,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大药房却是实实在在竖起了一面旗帜,这让分管文教卫的谢小娜,增光不少。
特别是今年,大药房有搞了个新鲜事物,又和谢小娜的分工相关。那就是“阳光教育基金”的设立。
国家级的“希望基金”还在宣传阶段,很多人对之还不甚了解,宁阳市就出现了类似的“阳光基金”,而且也是针对教育行业来的。这令谢小娜倍感振奋。
当江子英拿着申请“阳光教育基金”的报告走进谢小娜办公室的时候,谢小娜明显的感觉到了江子英的迅速成长,去年十月,谢小娜第一次见江子英的时候,江子英还跟在军区后勤部刘浩的屁股后面跑,活生生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子,不到一年时间,江子英就变得大方、自信起来了。对于首次投入就达五百万的“阳光基金”,竟然丝毫没有骄横之气。而是坦言,“今后每年注入的资金。都不会低于一千万”。
谢小娜和江子英跑省里,跑部里,因为这是国内首个非国家性质的公益基金,上面一直持谨慎的态度,倒还真不是故意拖延,在审批的时候,上面的人确实是把不准,这件事是不是符合政策,一直没有批下来。
一直到四月,江天放结婚的时候,基金还在审批当中;最后帮助江子英和谢小娜摆平这件事的,不是别人,是可乔的表哥,大舅乔以新的小儿子,在民政部任处长的乔立智。
在举行婚礼的那些天,乔立智一直都在帮忙,闲聊中得知江天放想搞“阳光基金:,但手续办不下来以后,一口就打了包票。
结局也很让谢小娜这个副厅级的副市长很是摇头,一个处长,就真的带着她跑到了民政部部长的办公室,愣是让部长给签了字,把这个基金给批下来了。
虽然谢小娜觉得有些没面子,自己跑了两个月没跑下来的事情,人几天就给摆平了,但她拿到批文的那一刻,还是很兴奋,这可是全国第一个地方自己搞起来的公益基金啊。
“阳光教育基金”和“希望基金”虽然类似,但目前资助的对象和“希望基金”还是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学生的资助。按江子英最通俗的解释,“学校建得再好,没有老师去也是白搭”,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留住老师。
怎么留?“阳光基金”给老师发补助,资助贫困学生学杂费。
虽然基金是面向全国的,但是因为是起步阶段,江子英本想第一个试点就安排到青山县,但被江天放否决了,“还是先在宁阳周边先试试,积累点经验再说。”
“阳光基金”启动以后,谢小娜才真正看到了基金“阳光”的一面。
基金所有的办事人员,包括江子英这个名义上的“主席”,所有的开销,全部定期向外界公布,包括工资、差旅、办公费用等等,每一分钱都公开。
谢小娜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笔报账,“某月某日,赴牛沟村考察被资助对象,路上买包子三个,苹果一个,共一元八角,无发票,附白条,因对方不识字,签名为代签,手印是本人。”在这个说明的背后,附了张白条,有购买包子的时间、地点,卖包子的人签名,“四嫂子”,后面是大名牛桂兰,然后还有个手印。
谢小娜当时看了这个报账单后,她都不大明白自己是被什么感动了,就是想流泪。
除了自身的费用公开,选择扶助、资助对象的流程也公开。
被扶助的老师和学生,可以由当地政府提名,也可以由她本人报名,还可以由亲戚朋友提名,所有的提名,全部公开,每个月初,基金管理人员会从中选择出一个名单进行考察。在选出这个名单的同时,基金会会把选择这些名单的理由进行阐述,同时,会在月底对考察核实的情况进行公布。
对于被资助对象,难免会出现所报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甚至还有政府部门,为了弄得这笔资助,弄虚作假,骗取费用的情况;除了基金会本身进行核实之外,基金会还接受社会各界的举报,每一个举报都会进行再次核实,并将核实的情况公之于众。
基金会对教师的补助,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评审,凡是符合扶助条件的教师,无论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一律按月发放补助,补助分三档,高的每月补助一千,中档每月补助八百,低挡每月补助六百。说白点,就是第二套工资体系,目的就是稳住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老师,让他们至少能获得物资上的激励,生活能有保障。
“阳光教育基金”自从五月份接受社会各界的推荐报名,到七月,已经有两批共计四百多名老师和学生获得了资助。基金会光是为了核实这四百人的资料,就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好在效果很不错,不论是媒体的关注还是社会各界的监督,因为一切程序都是透明的,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小的纰漏,基金会也绝不遮掩,会将调查处理结果公布于众。这个态度,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因为老百姓也好,媒体记者也好,都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这么大规模的公益行为,怎么可能不出纰漏?只要是人在操作的事情,就有可能会出现纰漏。关键在于这个纰漏的产生,是人为故意的还是因为工作不到位产生的。关键在于态度,工作不到位,可以事后进行弥补,没有人非得要穷追不舍,一定要追究某个工作人员的失误。
除了媒体的关注,民政部还派了个调研组下来,对基金会的运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乔立智就是这个调研组其中的一员。
在迎接调研组的时候,江子英说过一句名言,后来在公益基金界广为流传。
按照惯例,迎接上级的考察调研,肯定是会有宴请的,在宴请之前,江子英找到了民政部带队的领导,把领导拉到一边,征求领导的意见:“咱们今天宴请的标准怎么定?”
领导说:“你看着办,以尽量节约为原则。”
江子英说:“我们所有宴请的费用和菜单都是要公布的……”
领导马上说:“那我们自己安排……”
“菜单是要公布的”这句话,后来成为一句经典,这里面,涵盖了公益基金最本质的核心思想。
谢小娜因为阳光教育基金,很是火了一把,和江子英的关系也因此而熟稔起来。
江子英没想到的是,谢小娜和自己除了大药房有联系,还会有其他的事情来找她。
“小江啊,晚上有没有时间?我有点私事想麻烦你……”
江子英接到谢小娜这个电话以后,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谢小娜找自己,究竟能有什么私事呢?
官雄 第二百四十三章 好大一块蛋糕
谢小娜约江子英见面的地方是一家西式咖啡厅,这是宁阳市第一家面向大众的,比较靠谱的咖啡厅;虽然没有正宗的蓝山咖啡豆,但这里毕竟出现了现磨咖啡,让很多宁阳人开了眼界,知道这世上,除了“雀巢速溶”,咖啡本应该是这样的。
江子英现在已经逐渐的适应了董事长的身份,“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会再轻易露怯,或是见个副市长失态。交道打得多了,江子英知道,其实再高的高官,离开那间办公室,大多数时候体现的依旧是普通人的特质。
“小江,来坐,尝尝这里的现磨咖啡,味道真的很独特……”
谢小娜看到江子英,很热情的招待着。
江子英笑道:“谢市长,您太客气了……”
两人寒暄一阵,谢小娜主动挑明了来意。
“听说你有个弟弟?”
“是啊,现在在青山县当县长,怎么,谢市长是找我弟弟有事?”江子英一听谢小娜提起小放,便不觉得谢市长找自己有私事比较突然了,在她的脑子里,别说谢市长,就是省长找弟弟,那也正常。
“你弟弟现在可是全省最年轻的县长啊,了不得……”谢小娜这句赞赏,倒不是客套。
提起弟弟,江子英便眉飞色舞起来:“我这个弟弟,从小我就看不懂,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情,我一直想看看他那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些什么东西,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怎么他就不同呢……”
谢小娜一听乐了,合着在江子英眼里。弟弟是“最年轻的县长”这事,一点都不奇怪,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般。
“那你说说,你弟弟有哪些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江子英便从江天放小时候开始讲起,什么考少年班啊,什么四年读完本硕连读啊,什么不搞科研跑去当兵啊。一大堆。谢小娜像听传奇故事一样,一惊一乍。看江子英那神情,这些话,想来是讲过多次了,熟练得很。
“对了,谢市长找我弟弟有什么事?不是我推诿啊。可先说前头,我弟弟的事情,我这个姐姐做不得半点主,我只能负责转达……”
谢小娜笑道:“你好歹也弄了个这么大的企业,你弟弟还能不给你一点面子?”
江子英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这个董事长,那是我弟弟让我做的。要没他在后面指点,我现在还在医院药剂科上班呢……不是我弟弟不给我面子,实在是很多事情,我根本猜不透他的想法。不敢随便插嘴,怕打乱了他的计划。”
谢小娜和江子英这段时间打交道,多少也了解她了,知道她不是那种口是心非,肚子里弯弯道道很多的人,便笑道:“那行,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是这样。我有个朋友,是市建筑公司的一把手。他听说青山县今年要启动一个耗资数亿的城建规划,想去接点工程做。你帮我问问你弟弟,方不方便?”
“行,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江子英一听是这种事,心里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官场上那些弯弯绕绕的事情就好说。
江
天放接到姐姐的电话心情自然很是愉悦,一听她说工程的事情,便道:“行啊,你和谢市长说,接工程问题不大,但我这有些条件……”
“弟弟,你别和我说,直接跟谢市长讲吧,我怕转述不好,万一露了什么就麻烦了……”
江子英说着,把电话递给了谢小娜。
“江县长,你好。”
“谢市长,大药房的事情,劳您费心了……您说的接工程的事,问题不大,但我这边有些条件,您那朋友得满足。”
谢小娜一愣,这个江天放难道敢公然开口提“条件”?应该不至于吧?便问道:“江县长,你说说看……”
“是这样,我们县里准备也成立一个建筑公司,您那朋友来接工程,得在技术、管理上帮帮我们,给我们一些支持……”
谢小娜一听是这个,满口答应:“这个没问题,互相帮助嘛。”
“还有呢,他们来接工程,首先是要保证质量,其次呢,利润期望值别太高,还有就是,现在想来接工程的建筑公司很多,我们的工程要求的时间又比较紧张,会出现很多公司同时进场施工的局面,所以在工程量方面,我只能根据各自的实力,量体裁衣的给他们分配工程量……”
“这些我都能理解,江县长,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条件吗?”谢小娜含蓄的问道。
“暂时没有了,具体工程上的技术问题,只能见面再谈了。”
“那行,我回头让我朋友跟你联系……”
挂了谢小娜的电话,江天放板着指头算了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下十家建筑公司托这样那样的关系来找自己谈承接工程的事了。
青山县的城建规划,已经紧锣密鼓的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八十万平米的居民住房建设阶段。小清河南边的那两座山头,现在已经被推平了,石头已经被运到玉树乡的水泥厂那,堆成了另外的山头;水泥厂现在又在筹备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这是江子勇的军工所最新研发出来的,日产3000吨水泥的旋转炉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一旦投产,玉树乡水泥厂将成为湖东省日产量最大的水泥生产厂,陆舟最近一直在盯这件事,规划新厂房,选择新的配套设施,一系列工作,都必须在科学规划的范畴内进行。
与水泥厂相对应的,是石屏乡的砖厂,马全没有全力扩大砖厂的规模,而是积极的扶持当地农民,将原来的土法制砖,逐步转型成为煤矸石制砖,现在的石屏乡,已经形成了集约化的小作坊加工模式,一批小砖厂集中在石屏乡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制砖生产基地。
有了水泥,有了砖,还有图纸,剩下的就是建筑工人了。
汪利权在批发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意识到了建筑公司能赚到的巨大利润,他竟然提出,要组建青山县自己的建筑公司,按汪利权的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自己建房子,干嘛不用自己的队伍?”
江天放对汪利权的这个想法倒是持支持的态度,他想得比较多的是,利用青山县城建规划建设绝好的机会,学习外来建筑公司的经验技术,从基础做起,逐渐培养和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建筑公司来;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二十年,都是建筑公司的黄金发展期,只要经营得当,没有亏本的建筑公司;而搞建筑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大量的消化和吸收了劳动力,让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得到有效的释放。
好消息是有,但不好的消息也不少,最突出的就是州里、县里各级领导,打电话、批条子介绍过来的各类建筑公司,其中还有“提篮子”的空壳公司。
江天放不是没想过采用招标的办法来筛选这些公司,但是,招标就能堵住漏洞吗?
后世的各类“政府招标”,江天放听得可不少,可以绝对的讲一句,只要是涉及到金额在十万以上的招标,其中就一定有猫腻。
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国内一家数一数二的空调企业,在一次招标中,竟然还输给了一个三流才空调厂家。不是他们的价格高,而是他们的价格比人家还低,品牌知名度,技术实力,售后服务,明显都强于对手,但偏偏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愣是没中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猫腻呗,而且其中的猫腻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多的不讲,讲其中的一个环节,评分标准。
招标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出来的。
以上面那个空调招标为例,在评分细则中,有这么一条:“获得过某某协会颁发的某某荣誉,加五分。”
社会上的协会多如牛毛,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把那些协会颁发的奖励都拿到手,更何况,某些协会颁发的荣誉奖励,本身就是以圈钱为目的的,获得的奖励是以你缴纳的“赞助费”多少为评判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实际质量、口碑为标准。
而评分细则中,偏偏选择的就是那个三流企业获得的荣誉作为加分条件,你知名企业获得的荣誉再多,对不起,“不响应招标文件,无效”。这么一来,这个评分,就是为三流企业“量身定制”的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巧合”,各位尽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去寻找答案。
只要是人操作的招标,最终体现的,一定是某些人的意志,这一点,是真理,无可辩驳、客观存在的真理。
唯一可能的区别是,某些的意志相对公允,而某些人的意志指向性极强。
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招标”,江天放没想过拿出来哗众取宠,在现阶段,只要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他的意志,根据他的原则去选取施工单位,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好在,青山县这次城建规划的蛋糕足够大,尽管打招呼的人很多,但总的来说,还够分;当然,那些空壳公司,江天放是打定主意,不会让他们如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