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一个小小的黄埔军校居然出了这么人才,难怪蒋介石不肯松手,李之龙未满三十就封少将已经属于奇快了,现在庄继华又升为上校,过不了几天恐怕又是一位将军了。”张辉赞说不清是妒忌还是请教。
谭延恺却只是嘿嘿一笑,未作任何回答。
庄继华回到司令部就向蒋介石发了封密电,把今天的事情和盘托出,并询问自己能不能去广西,很快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上面只有淡淡的三个字:“知道了。”
庄继华心中暗骂这也算是回答,既然你一副让我自己作主的样子,我就只有去了,毕竟汪精卫还没当汉歼,现在还是国民政斧主席左派领袖,不是我一个小小中校,不,上校能扛得住的。
庄继华荣升上校,情报科的同僚都来祝贺,但他却兴致不高,顷刻更无从谈起,临了他把郑介民和胡启儒留下,告诉他们自己最近就要去广西,情报科的工作他们俩要负责,学校交给郑介民,科里的曰常工作由胡启儒负责,每周给蒋介石的两封情况通报决不能少,等等,把科里的事情一一安排好。
第二天汪精卫又把他叫去,与宋子文、陈公博一起开会,在会上汪精卫向他们交底,国民政斧可以同意全面接收广西的政权、党权、军权、财权;但要接就全接,要么就全不接;同时告诉庄继华让他去就是要他观察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弘与湖南有没有联系,以及广西各方对国民政斧的态度,另外还有广西军队的实力。其他事情就由宋子文和陈公博负责。
听到汪精卫的话,庄继华知道自己大特务的帽子是摘不掉了,蒋介石、汪精卫现在都把他当特工用,不过他也提出自己太年轻,最好以宋陈二人随从的名义;汪精卫略微考虑也就同意了。
两天后他踏上轮船与宋子文、陈公博一起西去,巧的是这三人都有美国背景,宋子文就不说了,几乎就是在美国长大的,看英文比看中文还顺当;陈公博21年时是[***]创党大会的12人之一,23年被开除出党,同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他们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会谈到美国,最后干脆用英语交流,宋子文的秘书元邵华也是留美学生,这些人当中属宋子文和庄继华英文最好,连美国人很少用的俚语都了解,都纯熟无比,经过这番交流,宋子文陈公博对庄继华的美国身份算是认同了。
不过也有让庄继华为难的地方,他对二十年代的美国了解不多,因此他说话很谨慎,特别是他的学校,宋子文是什么人呀,美国朋友一大堆,要找人查他的底,还查不出来?只是含混其词的说你们上的是名校,我没钱就是一普通的大学,更何况没毕业就回国了,然后就拿话岔开了,反正原则就是不说。
就再他们在船上闲聊e文时,历史小小的嘲弄了庄继华一把,作战计划变更后,原来的华阳战败就没有了,但历史却还给了蒋介石一个新芋大败,救他的人还是陈赓。
李济深听说江口告急,立刻有了理由,找到蒋介石,要求调回南路,蒋介石开始不准,可李济深坚决要求,蒋介石最后勉强答应,不过只允许他带张发奎旅回去,陈济棠部必须留下来,李济深只求离开东江,不想在这里生闲气,也就没有坚持,不过他此举却被蒋介石记下了。
北线走了一个旅,兵力略显单薄,蒋介石就让程潜统一指挥北线,又把第三师的进军路线略略北移,于是谭曙卿第三师距离南北两线都比较远,这个情况被陈军侦知,于是陈军集中三黄、刘志陆、李易标等部在新芋向第三师徐庭瑶旅发起进攻,徐旅苦斗整天,最终惨败,团长柳思变战死,士兵溃散;蒋介石闻讯急忙带领警卫连前去督战,中途碰上败兵;蒋介石大怒,命令陈赓代理三师师长,就地组织抵抗,尽管陈赓下令枪决了几个逃兵,但仍然无法制止败兵逃亡,而敌军的进攻越发凶猛,警卫连装备虽好,却无法抵挡陈军人多势众,被迫节节后退,陈赓见事不妙护着蒋介石就往下撤,跑了几里路,蒋介石毕竟年纪大了,职位又高缺少训练,跑不动了,他坐在路边命令陈赓将自己打死,陈赓二话不说,背起蒋介石就跑。这时陈军指挥刘志陆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下令收兵了,如果继续追下去的话,蒋介石、陈赓非俘即死,等到晚上卫立煌旅和一支队赶到后战线才真正稳定下来。
随后的战局发展就很顺利了,钱大均在河婆大败洪兆麟,在新芋取胜的刘志陆等人拟向与洪兆麟汇合,却被从五华南下的程潜陈济棠和北上的何应钦合围于安流的双头、横流渡,陈军主力全军覆灭,三黄、刘志陆等仅以身免。此后东征军高歌猛进,陈军不战而退,到十一月中旬即收复潮汕在内的全部东江地区。陈炯明余部逃至福建,为福建军阀周荫人遣散,从此陈炯明退出中国政坛。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也是广西东部的水路交通要道,浔江、桂江汇于此而成西江,奔腾入广东,成为珠江水系的重要一员。说来广东广西的称呼还与梧州有关,汉武帝时设梧州为广信县,该县以西则为广西,以东为广东。
宋子文、陈公博他们到时收到广西方面的热情接待,桂系三巨头之二黄绍弘和白崇禧亲自到梧州迎接。白崇禧举手投足都充满自信,黄绍弘却比较老成,常有倦容,其实说来白崇禧比黄绍弘还大几岁。
白崇禧曾经去过广州,与宋子文有过几次交往,彼此算是熟人,说话也就没那么客气。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二十二节 选择题
白崇禧见面先道歉,告诉宋子文和黄绍弘,他们的老大李宗仁正在南宁整军,未能赶到梧州,随后双方互相介绍随员,不过介绍到庄继华时,宋子文开口就是庄继华上校,黄埔军校俊杰,庄继华啪地给白崇禧和黄绍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黄绍弘对他很是留意,可庄继华还没放下手,陈公博接了句,别看庄上校年青,他可负责过川军两万人的整编;庄继华心里大骂笨蛋,果然陈公博的话一出口,白崇禧和黄绍弘眼睛顿时一亮,对庄继华更是热情,黄绍弘的恭维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倒。
在这些人中庄继华最关注的是白崇禧,前世他就听说过这个人,庄继华这点好,他知道自己历史不够好,能入他脑子的必定是了不起的人,因此只要记得的,必定重点关注。
可惜招呼他的是黄绍弘,对这个人庄继华没印象,但能与白崇禧称兄道弟的也肯定是不平凡的人,庄继华也打点精神对付他。
“老弟不喜欢?”在梧州升平大戏院的包厢内,黄绍弘今天请宋子文一行人看戏,白崇禧、夏威陪着宋子文和陈公博在里给了一个包厢,黄绍弘却与庄继华在投给了一个包厢,不过他很快发现后者对演出兴趣索然。
作为一个现代人,看过的大片太多,对这种传统的戏剧实在提不起兴趣,尽管演员在戏台上卖力的唱跳,庄继华还是没有丝毫感觉,人虽坐在这里,心思却早就不知跑那里去了。
“哦,不,”庄继华被惊醒后本能的分辩,旋即感到不妥,便又坦然的说:“让季宽兄费心了,不管粤剧还是京剧我都提不起精神。”
“怪我,怪我,早知如此,就该请你看文明戏。”黄绍弘很是宽和,未责人先责己。
“那还不如坐这里看戏。”庄继华想起上次看的半场电影就难受。电影在现在称为文明戏,闲暇时,庄继华也去看过一场,准确的说是看了半场,实在受不了。场景很明显取自摄影棚,银幕上人不是在走是在跳,没有对白,电影院就让一男一女念对白,苍白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声音,让人倒胃口。
“哦,那不知老弟喜欢什么?要不我们去满香园。”黄绍弘这下倒感兴趣了,试探的问了句,满香园是本地的一家有名的记院。
喜欢什么?还真成了庄继华的一大问题,时代差距太大,被前世的精致调高了口味,到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也降不下来。
“那还不如看文明戏。”庄继华苦笑一下,黄绍弘一愣随即大笑。
“季宽兄,德公明天能到吧?”庄继华忍不住问,想起广州那么多事,自己却在这里整天无所事事,庄继华心里有点着急。
“如果不耽误的话,明后天能到。”黄绍弘心中暗笑,年青人毕竟还是嫩,殊不知他自己也才三十岁。
“广西一统之后,季宽兄出任民政长,打算如何施展拳脚?”庄继华有点不耐烦这种捉迷藏的游戏,便打算试探试探,更何况黄绍弘不陪宋子文却来陪自己,不就是想从自己嘴里套点东西吗,既然如此那就给他们点东西。
黄绍弘苦笑下,长叹一声说:“难啊,广西穷困,财政困难,若中央不管,要有所作为很难。”
“中央也有困难,不能全指靠中央。”自从上次上了喻培棣的当后,庄继华越发小心,虽然打算抛点东西,却也没打算让他轻易得到。
“我们心向革命,中央总不能不管吧。”黄绍弘语气有些幽怨。
“怎么会?宋部长说广西每年收入不到300万大洋,军费每月就要20多万大洋,广东财政本不宽裕,若加上广西,财政赤字太大。”庄继华现学现卖,把宋子文的话原封不动的转给黄绍竑。
“这是宋部长说的?”黄绍竑问。
庄继华点点头说:“我对财政不大懂。”
黄绍竑沉默会然后才说:“自清朝以来广西财政就不足,一向是从湖南、广东拨款补充,现在湖南是指望不上了,我们只有看中央了。”
“中央肯定要管,不过怎么个管法还需要大家坐下来谈谈。”庄继华不动声色轻轻抛出个诱饵。
“中央打算怎么管?”黄绍竑精神略微振作。
“多种管法?就要看你们怎么选了,”鱼儿上钩,庄继华继续抛诱饵:“第一种,保持广西半读力的状况,除了政治上由中央管以外,其他广西自理;”
黄绍竑顿时感到失望,若要采取这种方法,就是保持现状不变,与他们的希望不同。
“第二种是全管,政权、财政、党务、军事全部管起来,地方官员、党务均由中央委派,军队也一样。”
黄绍竑有些犹豫,这种方法等于彻底吞并广西,他们辛苦血战数年才打下来的天下转眼就成别人的,心里也有些不愿。
“第三种只管财政和党务,每年固定给广西几十万财政补贴,党务由中央委派。”
这一种也不是很理想,广西财政缺额是几百万,几十万是远远不够的。
“不知季宽兄选那种?”庄继华心里暗笑,这道选择题你只要选了,你的底就出来了。
黄绍竑心里盘算,怎么都不够理想,良久才缓缓问道:“文革认为我们该选那种呢?”
庄继华嘿嘿一笑:“广西可不是我打下来的,怎么选轮不到我说话。”
“补贴几十万太少了,至少需要两百万。”黄绍竑犹豫再三,终于忍不住作出了选择。
庄继华心里明白了,他们打的主意是要钱,却不交其他权利,最多把党务交出来。明白对方的目的后,他在心里冷笑,这算盘打得也太精。
“具体多少就需要你和宋部长谈了。”既然探到底,庄继华顺势就要关门。
他想收兵黄绍竑却不愿意。
“文革,你们一个军每月多少军费?”
“士兵十块到十二块,军官嘛白长官应该清楚。”其实黄绍竑也清楚,他和白崇禧与李济深交情非浅,粤军待遇虽然不如党军,差距却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党军军饷稳定,粤军不够稳定。
黄绍竑知道庄继华报的是党军军饷,他在心里盘算下,广西现有军队六万多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每月军饷就要七十多万,财政厅长恐怕谁也干不下来。
“不知广西有多少士兵?”庄继华见黄绍竑在思考,不知他在想什么,便随口一问。
“六万多。”黄绍竑随口就答,话一出口才醒悟过来,抬头看看庄继华,却见后者略微思索即面露同情。
“那每月就要七十多万军饷,一年光军饷就要八百多万,是够让你为难的了。”
黄绍竑心知自己不慎露了底,也就不再遮掩:“是呀,财政厅长现在是我兼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人肯干,也没人敢干。”
“六万军队,太多,为什么不裁点兵呢?”庄继华问:“这么多军队中央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我们也在裁,德公在南宁整军就是裁兵,可是我们也不敢裁太多,毕竟现在还在打仗,国家还没统一。”黄绍竑显得很是为难。
“兵,贵精不贵多;更何况裁兵并非简单的裁减军队数量,必须要有一些相关措施确保军队不会因为战争消耗降低战斗力。”庄继华说道。
“哦,文革,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黄绍竑随意的问,连白崇禧也没找到好主意,这个年青人能有什么高招。
“不知季宽兄听说过后备役没有?”庄继华想想决定还是卖点东西给他。
“当然知道,”黄绍竑不以为然的说,后备役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可后备役需要在统一的国家实行,还有后备役还必须有完善的政斧行政体系,才能发挥功效,现在就要在广西实行,恐怕很难。”
“那就一起作。”庄继华不紧不慢的说。
“一起做?”黄绍竑瞪大眼睛,不解的问:“怎么作?”
“把裁军和政权建设一起作了,不就完了。”庄继华很平静的说。
黄绍竑越发迷惑了,裁军和政权建设一起作了,裁军和政权建设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节约军费。
他再问,庄继华却不说了,反拿话岔开,已经点过了,能不能醒就看他们自己了。
送宋子文一行回到旅舍后,黄绍竑和白崇禧却没有回家而是打马出城来到离城十多里的一座欧式别墅,别墅里有不少士兵站岗,两人进到客厅,客厅里有一人正坐在沙发看报,见两人进来,放下报纸站起来,却见他身材矮小却很结实,肤色黝黑,双目有神,嘴唇略有些厚,一身军装配中将军衔,端的威风凛凛。
“德公。”白崇禧老远就伸出手,李宗仁笑容满面的上前紧紧握住白崇禧的手,随后又使劲握握黄绍竑的手。
“我以为你还有两天才到,没想到这么快。”黄绍竑笑着上下打量李宗仁。
李宗仁呵呵笑道:“钦察大臣到了,我岂敢让钦差久候。”
黄绍竑略微苦笑一下,原本有些高兴的白崇禧也收敛笑容,默默无语的坐下。
“怎么?不顺利?”李宗仁平静的问。
“嗯。”白崇禧重重的吐口粗气:“看他们的意思还是打算让我们保持现在这种状况。”
“健生,宋子文是个老狐狸,他没说真话。”黄绍竑也坐下了,李宗仁的卫士随即为两人端来茶,然后悄没声的离开了。
“哦,季宽有新发现?”白崇禧讶然的问道,他没想到黄绍竑居然从庄继华那里搞到了东西。对庄继华,白崇禧虽然礼貌,却也没怎么看得上,东江打得正紧,庄继华作为黄埔学生却跑到广西来了,说明这人打仗不怎么的,蒋介石看不上他,连东征这么重要的战斗都没让他参加。因此他对黄绍竑留心庄继华有些不理解。
“健生,你小看了这个庄继华,我今天就上他的当,把咱们的底给漏了。”黄绍竑苦笑着说。
听说黄绍竑上当了,李宗仁和白崇禧没有生气却感到惊奇,三人中黄绍竑与三教九流的人物打交道最多,桂系三巨头,李宗仁把总,白崇禧负责军事,黄绍竑管民政和外交,几年下来没见他吃什么亏,今天居然栽在一个年轻人手中。
“哦!那我可要听听,你是怎么栽的。”李宗仁声音洪亮,大笑着问黄绍竑。
黄绍竑也没隐瞒就把在戏院里的谈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两人,李宗仁和白崇禧有些不解。
“不就是六万兵嘛,没什么。”白崇禧想了想感到没什么了不起。李宗仁却不这样看:“健生,季宽没说错,这小子是个小狐狸,把老狐狸给骗了。”
说完之后又高兴的笑起来:“不过也没什么,能看到季宽上当我还是很高兴的。”
“德公,怎么其中还有玄机?”白崇禧不解的问。
“那三个选择,只要季宽选了,他就上当了。”李宗仁嘿嘿笑道,奋战多年,一举平定广西,李宗仁真是意得志满之时,没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二十三节 合并(一)
在李宗仁看来这些的确是小事,属于技巧方面的问题,广西的兵权在他们手上,广西的政局怎么变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只是他们三人都是国民党员,黄绍竑白崇禧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在他在十万大山中徘徊时,黄绍竑就去了广州与大本营建立了联系,只是当时大本营实力极弱,外有陈炯明、邓本殷虎视眈眈,内有刘杨窥视于旁,实在无力管广西;可是情况稍好,就对广西提供了帮助,在平定陆荣庭沈鸿英,抗击唐继尧的战争中,大本营和后来的国民政斧不但出兵还出钱,因此与广东统一是当然的选择。
当李宗仁说道上当时,白崇禧一愣,随即明白,然后哈哈大笑,黄绍竑先是尴尬后也放声大笑。
笑声少歇之后,黄绍竑才又说道:“我看他们的目的是想让我们整军,淘汰部分部队,然后在现状和全面统一之间作出选择。”
“全面统一?怎么全面法?”白崇禧问。
“政权、财政、党务、军权,全面接管。”黄绍竑扳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给白崇禧听。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沉默了,毕竟广西的地盘是他们流血拼命打下来的,就这样送给中央,心里也有些别扭。
“这也是庄继华说的?”良久李宗仁才问。
“我猜的,我的底也不好拿,三个选择中必然有他们真正想要的。”黄绍竑又有些得意。
李宗仁想想后点点头算是接受黄绍竑的判断。
“他们为什么要派这个庄继华来?庄继华是干什么的?”李宗仁突然抛出这么个问题。
李宗仁的问题看似简单其中大有深意,按道理宋子文和陈公博来就行了,为什么要排庄继华来?让他来谈整军,军事委员会那么多高级将领,怎么轮得到一个小小的上校,既然不是,那么他承担了什么使命?
“我们对这个人了解太少了。”白崇禧语带遗憾:“看来这个庄继华不简单,还是季宽眼睛毒。”
“嗯,是的,这个人不简单,”黄绍竑又想起庄继华说的裁军和政权建设一起作,便把这个建议告诉了李宗仁和白崇禧。
“怎么一起作?”白崇禧擅长军事指挥,对政务不精通,统一广西后他也曾花了些时间研究后备役,发现要想真正发挥后备役的威力,必须有大量配套的行政机构,因此在目前广西很难实现,因此便遗憾的放弃了。
统一之后军队数量太多也是他们的共识,因此李宗仁才在南宁整军,而那些裁下来的士兵的出路也令人头痛,他们现在只发遣散费,轰走了事,这些人回去之后,要么沦落为匪,要么成为地痞,真正重新务农的很少。现在听说有办法,连李宗仁也忍不住想听听。
黄绍竑双手一摊:“他说到这里就不肯再说了,我怎么问他都不说。”
白崇禧不仅有些气恼:“这算什么,这不等于什么都没说,我看季宽又上当了,他也是故弄玄虚。”
“我看不是,我看他是有办法的,只是不想说。”李宗仁摇摇头不认同白崇禧的判断,只是对庄继华的身份更感兴趣了。
“为什么?”白崇禧不解的问。
“不知道,不过没什么,到时候我再与他谈一谈就明白了。”李宗仁平静的望着窗外的夜空,他此刻才深刻体会到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的道理。
旅舍中宋子文、陈公博和庄继华也在闲谈,三人虽然都有美国经历,可喜好却不一样,宋子文喜好咖啡,陈公博喜好喝茶,庄继华喜欢可乐,可惜现在可乐还只有上海那样的地方才有,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熟悉,梧州这个小城自然是没有的,他也就随意要了杯咖啡端在手里搅动。
咖啡的味道有些涩,并不纯正,没有山度士的滑润又没有南山咖啡的风情,不知道是哪里的,庄继华喝了两口后就放下了,只是把玩。
宋子文显然看出庄继华的感受,便笑道:“这咖啡是地道的古巴水晶咖啡,只是烘过了。”
听宋子文这么说,庄继华又仔细闻闻咖啡的香气又细细品尝,发现宋子文说得没错,点点头:“嗯,还是宋部长见多识广,我是分辩不出来的。”
宋子文含笑看看庄继华,心中却有些许疑惑,这古巴的水晶咖啡就算在美国也是昂贵的,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到的,可看庄继华的样子分明像是分辩出来了,只是不肯承认,可他原说自己在美国是很穷的。
得知是水晶咖啡后,庄继华心中正百感交集,丝毫没注意危险正在靠近。这水晶咖啡他在前世常喝,因为他母亲很喜欢那种味道,到上海工作后才少喝了,这是因为喝咖啡本来是陪母亲,而国内的水晶咖啡99%都是假的。
“在美国几年我还是喝不管咖啡,还是喝茶好,知道吗?我去美国时带了一大包茶,几年下来全靠他了。”陈公博深深吸了下茶杯冒出的袅袅清香,正自我陶醉着。
陈公博的话挽救了庄继华,把他从神游中拉回来,庄继华注意到宋子文疑惑的眼神,心中知道不妙,宋子文已经起疑了。
他定定神立刻决定与其等他来问,不如先发制人:“宋部长对咖啡很熟悉?我曾经听人说最好的咖啡是哥伦比亚咖啡,可我却不知道他好在哪里。”
“哥伦比亚咖啡?”宋子文笑了:“那时蒙你的,最好的咖啡是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哥伦比亚的卡布奇诺虽然也不错,不过比起南山咖啡来说还是差了一等。”
“这蓝山咖啡有什么奇特的吗?”庄继华故意问,其实他岂有不知南山咖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