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这样一算时间,应该是戈地图的时代,苏联应该进入大建周期,吸纳国内积累下来的海量货币,看来这位仁兄的能力不是一般差,赫鲁晓夫都已经指明了应该怎么干,他却什么都没干。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团聚
“城建好像在爵士嘴里面,是一个万能灵药,但好像在英国本土没有这么干。”阿里克谢耶夫在伦敦呆了不短的时间,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适合英国不代表不适合苏联,对于你们苏联还真是一个好办法,不然苏联人手中的卢布怎么花出去呢?花在五十年不变的物价上?既然货币对应的商品不够,就想办法创造需求。有些办法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苏联的照相机和手表到了英国都极为受欢迎,因为真的物美价廉。这就是互补,而地产就适合苏联。”
苏联晚期虽然城市化已经到了六成,但赫鲁晓夫时期的城建其实是以有没有为出发点,赫鲁晓夫也在公开讲话的时候把赫鲁晓夫楼当做是权宜之计,一旦苏联有了更好的基础,在二十五年之后,苏联还是要开始大建的。
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赫鲁晓夫楼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算一算就是戈地图时期应该开始地产兴邦。
而且苏联后期的问题在于银行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卢布,几十年物价凝固的社会环境,让这些卢布积累到了极为可怕的数字,用地产来消化这些几十年来积累的卢布完全没有问题。
再者说苏联可是大政府的大本营,某大国能做到是事情,理论上苏联都能做到,不用像是马来亚殖民地,在上一轮城建的时候,还有极小一部分真认为自己有合法权益,还要殖民政府把他们活埋才能解决问题,当然也并不多,一共也不到一百人。
现在回想起来,完全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来弥补马来亚的城建问题,比如说可以换个借口,就说这些人是受到了印尼共的蛊惑,这样就师出有名了。
好大儿既然马上要回国为人民服务了,艾伦威尔逊决定多聊聊,毕竟回国之后两人的见面就不像是现在这么容易了。
破除一些误解,也是为了阿列克谢耶夫补齐短板,就比如在金融操作上,无上权威虽然也不是什么金融内行,但比起完全没有这方面认识的好大儿,还是强了不止一筹。
艾伦威尔逊竭力让好大儿相信,英国以消耗战为核心的帮助是对的,“弱势一方不知道自己弱势是很可怕的事情,这很容易引起灾难性的后果,相对弱势的国家绝对不能和对手打对攻,二战法国就是在往比利时的路上被德军拦腰斩断,把所有常备军打崩了。消耗战虽然枯燥了一点,但却能让阿拉伯国家不会被打崩。”
这种事几十年后俄罗斯也碰到了两次,二零一四年的乌克兰也觉得都是苏联的好大儿,难道你能比我强哪去,直接就被俄罗斯教做人。八年之后不就老老实实的蹲坑了么,虽然是丢人了一些,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果,但好歹能以尽力了自我安慰。
“英国还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还有这么多国家和英国保持传统关系。”阿列克谢耶夫一副不领情的样子道,这绝不是什么展现父父爱,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英国的利益。
“时间会证明一切,还有,你这么说不对,那些袖珍国家,加上科威特、伊拉克、约旦一起,面积也无法和沙特相比,别提伊朗也是亲美国家。你看着伊朗、沙特和以色列不多,但起到的作用肯定比英国所谓的影响力国家作用大。英国在美国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埃及是另外一个问题,从苏伊士运河管理权移交给埃及,埃及已经不能算是一个亲英国家了。我知道,苏联有过向埃及渗透的尝试,我也可以痛快的承认,遏制苏联向埃及渗透的反制就是我制定的。但苏联也不要觉得自己亏了,说不定这还是好事呢。”
只要稍微想起来冷战时期苏联惠的数字,相信没人能够骄傲的挺起胸膛,也难怪俄罗斯人后来忍受不了了。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都能份快五十亿美元的援助,利比亚在今年人口一百二十万,苏联直接给了五十亿。
再者说利比亚还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才百万规模的人口,一点都不比什么科威特、沙特过的差,用的着苏联这么惠么?
苏联一手建立了阿斯旺大坝,最后不也是被埃及卸磨杀驴了么,所以别认为艾伦威尔逊坚决顶住苏联的渗透就是坏事,某种程度上说不定还优化了苏联的财政状况,少花了不少冤枉钱。
后世网络键政总觉得某大国是冤大头,其实和苏联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苏联解体是一个妥妥债权国解体,几十个国家欠了苏联两千五百亿美元。
“我的承诺仍然有效,不管你怎么看我,有一天碰到难处了,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忙。”临别之前,艾伦威尔逊再次在好大儿面前重申了承诺的有效性,肯定不能白帮忙,英国不能做冤大头。
英国可以掏钱购买苏联的债券,两千五百亿美元,艾伦威尔逊愿意拿一百亿英镑来购买。
逼债这种东西苏联从来没有做过,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造谣,但苏联的债务要是落在了英国手上,那造谣中的逼债就会成为现实。
如果英国那时候还有动武的国力,一定会好好寻找一个替死鬼,让债务国明白有什么下场。
“这样有苏联和英国的帮忙,就算真的开战也可以取胜。”阿列克谢耶夫信心满满,对这种结果相当期待。
“误会了,我和你谈这件事只是希望以色列赢不了,没觉得以色列会输,以色列有核弹。”艾伦威尔逊表示好大儿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虽然不到万不得已以色列不会吧核弹亮出来,一旦使用,那才是以色列灾难的开始,铺天盖地的阿拉伯人会把以色列撕成碎片。
但核威胁是有用的,人人平等弹不但威胁的是普通人,掌权者也顾忌这种武器,不然只是让平民去死,世界大战早就打起来好几次了。
英国的盟友一水的封建主,真不一定敢豁得出去把以色列逼到绝境,但是以色列胜利,对英国也没有好处,任何破坏世界秩序的举动,不管是来自于敌人还是来自于可疑的盟友,对英国这个破落贵族都不是好事。
不然艾伦威尔逊怎么热衷于维稳工作呢,最好打了一仗谁都达不成目的是最好的。
所谓料敌从严,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艾伦威尔逊只是怕以英国的能力兜不住,才想起来了好大儿,再把世界秩序的破坏者卖一次。
不管怎么说,艾伦威尔逊还是很期待文化沙皇为自己生下的儿子,能够在苏联发展的一帆风顺。
隔了一天,夏洛拿着听写的内容在艾伦威尔逊面前进行朗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过了一会儿,等到儿子朗诵完毕,艾伦威尔逊打开录音机,又从头到尾的把怒斥帝国主义的内容听了一遍,才微不可查的点点头,“总算是改掉了你那股港味的口音。”
“就一个口音,你就抓着不放。”见到儿子如释重负的口气,夏梦不由得鸣不平,“我也有口音,你不也没说什么。”
“关键我也没指望你能做到什么。但洛洛不同,他应该有更大的舞台,说话的时候不能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口音。”艾伦威尔逊严肃的回答,“你以为这是小事么,港剧在马来亚的影响力正在急剧衰落对吧?现在香江的明星也在不知不觉的改变口音,知道为什么么?因为我当初就规定了华语不过关不能进入殖民政府工作。而马来亚人均不比香江差,总量更强,所以香江想要保持文化影响力,不管心里想不想,口音必须向马来亚靠拢。”
更直白的话就不说了,这一天是迟早到来的,先让香江人适应适应,实话实说,某大国的各地方言从才能长远、乃至超出的角度上来说,迟早都会被消灭,所谓保护地方文化,听听就行了,有什么值得保护的?
保护地方语言,那要不要保护民族语言?不保护不是双标么?那还不如一刀切全同化掉,都不满意那就是都满意了。
“好了,回到了香江别忘了注意口音上的问题。”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就起身,然后对着夏梦道,“过几天我再来看你,白厅那边事情多。”
“嗯,好。”夏梦心里嘀咕,是别的女人那事情多吧,但儿子就在旁边看着,她只能把委屈吞下,做出善解人意的表态。
阿列克谢耶夫降落在莫斯科,已经换上了克格勃的军装,肩章上的军衔则表明了他现役中校的身份,昂首挺胸的走出机场,阿列克谢耶夫直接乘坐公车回家,在回国之前他已经把身上的所有现金留在了英国,用以做苏联大使馆的经费。
他要先去第一总局的十二处,将在英国活动时候的身份证件交还,至于回第一总局报道则不用这么着急。
福尔采娃早已经翘首以盼儿子的回归,刚听到门口有响动,就迫不及待的去开门,把自己的儿子拥入怀中,“阿廖沙,可算是回来了。”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顾问部
“让母亲担心了。”阿列克谢耶夫放下公文包,给了福尔采娃一个大大的拥抱,笑着询问,“没有喝酒吧?姐姐看好你了没有?我要问问她。”
“不喝了,只要你平安回来,我用不着那种东西。我可是一个一个强壮的纺织工人。”福尔采娃伸出手臂比划了一下,装作自己很有力量感的样子道,“伦敦那边事情很多,但终究是国外,历练过就可以了,以后不要去国外工作。”
“好!”阿列克谢耶夫满口答应,直接坐下来一点也不生疏,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家,也没什么可生疏的,然后沉默了一下,“我见过爵士。”
“阿廖沙,这和你没关系,是我那时候立场不坚定。我真不应该让你知道这件事。”福尔采娃脸色一变,度之前身心脆弱时候告知孩子身世表达了后悔,“我很抱歉,你在伦敦的时候肯定非常烦恼。”
“烦恼了一阵,不过我还算是坚强。”阿列克谢耶夫面无表情的回答,“这不会改变什么,我们服务于不同的国家,国家关系也不是很友好。”
胸怀大志的阿列克谢耶夫没有把话说死,一方面他怕母亲会因为对立的关系难受,另外一个方面,不是很友好的国家并不是不可以合作。
就像是这一次关于以色列的问题,他回来了还真的要好好注意一下。
把以色列问题的对话,原原本本的告知了福尔采娃,文化沙皇沉默片刻很认真的回答,“以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不会在这种事上骗你的。从性格来说他具备大胆和谨慎两种特质,碰见国际局势会用前一个态度。”
可能也不只在国际局势上吧,不然自己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苏联人洽谈出来的成果?阿里克谢耶夫这么一想,心里更加腻歪,波茨坦会议,这么一想好像确实是谈出来的。
在满足了福尔采娃的好奇心之后,阿列克谢耶夫便不在谈及伦敦的事,刚刚说一些只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好奇心,他已经完成了挂职,以后应该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自然不用在总是提及陌生人,询问母亲最近国内的大事是什么。
“国内没有大事,不过国际上,尼克松访华的事,引起了中央主席团的讨论,这个局面出乎我们预料。这个结果我们想过,但没想到这么快。”福尔采娃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最近国际上的大事。
“这件事?”阿列克谢耶夫还想起来了自己生物学上的父亲,其实两人见面的那天,正是尼克松访华的那天。
涉及到东亚局势,无上权威还透漏出来了只言片语,当然那主要是讥笑苏联的,讥笑俄罗斯历史的对外关系,要么阻力加大铁棒加粗,要么像是一条舔狗就知道惠。
因为核武器技术,美国和英国都翻脸过,撕毁了之前的协定,苏联连核武器技术都敢手把手的教,以后一定会后悔。
前一年边境冲突,第二年就把米6直升机出口,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阿列克谢耶夫知道艾伦威尔逊是在挑拨,但这么快尼克松就访华。他也必须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敌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阿列克谢耶夫此时并不知道,挑拨苏联内部关系义不容辞的老父亲,正在在外交部关于扩大中英经贸关系的历史意义会议上慷慨陈词。
挑拨敌对阵营的内部关系,那都是应该做的,但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此,必须要赶上这一次的经贸发展,英镑的价值需要生产力挂钩。
尼克松的政治遗产被里根推翻了大半,美国长期时间都没有在意过什么人口红利,但英国不能不在意,目前还进不去暂时用孟加拉国对付对付,一旦时机成熟了,那是一天都不能耽误。
苏联应该坚守嗅出并铲除叛徒的准则,美国应该坚持敌我泾渭分明的原则,但我大英应该展现外交领域的独立灵活性。
“不谈那些事,这一次回来,肯定是母亲下了不少功夫。”阿列克谢耶夫甩开了纷乱的想法,向福尔采娃求证,他这一次结束了挂职,当中是不是有文化沙皇的操作。
福尔采娃也痛快点承认,“我的年龄真的不小了,你既然选择了进入卢比扬卡工作,那个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部门,不让你快些向上走,我怎么安心。”
“在国内工作?那就是国内防谍总局了。”阿列克谢耶夫点头问道,“那个部门?”
“现在有三个部门可以让你考虑,三部、六部,还有对外情报总局的十一部。”福尔采娃显然已经安排好了,“对外情报总局虽然还有行动执行部,但那个部门做的事,你绝对不能碰。”
行动执行部是搞暗杀的,福尔采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到这个部门,她之所以一定要让儿子爬得快一点,不就是因为克格勃这个部门不安全么。克格勃和前身内务部,哪有领导人是安然离开的。
战前就别提了,一个个都不得好死,战后大部分的领导人下台的也不光彩,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已经算是下场最好的了,不知道安德罗波夫以后会怎么样。
可她的孩子选择了这个部门,福尔采娃最终没有阻止成功,现在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尽量不要进入双手沾满鲜血的部分。
“国内防谍总局的三部和六部?三部是监控来自日耳曼和北欧国家。六部是欧洲之外的不发达国家。这两个部门?”阿列克谢耶夫不是很愿意,国内防谍总局自然是很重要,不比对外情报总局的作用小,但下属的部门含金量就一般了。
国内防谍总局的部门,真正重要的不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前五大洲和地区的六个部门,而是越往后越重要,第七部是总局人数最多的部门,负责全苏联的外国游客,在各大旅游景点和参观地点进行监控,以及和各国的旅游组织接洽,设立代表组织苏联的旅游路线,以及在各旅游地点的宾馆和加油站。
第八部是技术部门,负责苏联国内的计算机研究建设。第九部是负责了留学生工作,第十部应对境外媒体,第十一部的工作范围是苏联本国出国的的团体,确认这些这些人可靠。
第十二部是克格勃的反贪部门,负责对政府和企业的监控,调查贪污事件。
国内防谍总局的十二个部,其中三部和六部可以安排?但阿列克谢耶夫明显,不是愿意进去虚度光阴。
“我去第一总局的十一部吧,这个部门比较特殊,虽然是对外部门,但其实和国内的工作差不多,也不会经常出国。”阿列克谢耶夫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在对外情报总局工作,决定在容易安排的顾问部工作。
对外情报总局的十一部,其实负责是是苏联盟国的工作,协调苏联各盟国的情报机构进行合作进行集体行动,说是指导也可以。
有将近两百个外交官也是这个部门的成员,从拉丁美洲的哈瓦那、东欧的柏林、华沙、布拉格、索菲亚,到中东的大马士革、亚丁、非洲的金沙萨。
“顾问部主要是指导盟国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东欧,也好。”福尔采娃松了一口气,他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总出国,但在东欧范围内还是可以接受,“还有你也应该早点结婚了,年龄已经不小了,这样让我也安心。”
克留奇科夫代表安德罗波夫主持了阿列克谢耶夫的晋升,从英国回来的阿列克谢耶夫升任上校,都是被被任命为对外情报总局的十一部部长,负责联络和协调苏联和各个盟国的联系。
在这个年龄晋升为上校,距离将军已经一步之遥,除了战后坐火箭的谢列平那批人,可谓是非常少见。在克格勃内部也不多见,但一想到勃列日涅娃的丈夫,一年来直接冲到上校的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这也不是不能令人接受。
至少和勃列日涅夫的乘龙快婿相比,阿列克谢耶夫是真的破获过几个重大间谍案,从任何角度上都是有功绩的,年龄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主席十分期待,阿廖沙能够在十一部的岗位上,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克留奇科夫作为安德罗波夫的密友和心腹,这么说话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卢比扬卡一号人物的看法。
“克留奇科夫同志,我一定竭尽全力。”阿列克谢耶夫面色严肃的保证,等到克留奇科夫离开之后立刻进入了状态,拿起来电话直接道,“我是阿列克谢耶夫,我需要中东地区的情报,尤其是关于巴以问题方面的情报。”
“香江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我希望在东亚的贸易是一个洪流,一个滋润大英帝国躯体的洪流,所过之处,如同沙漠变绿洲。”
英国外交部的亚洲经贸会议上,艾伦威尔逊信誓旦旦的喊口号,之前和好大儿比比叨过?那都是小问题,中英关系不是中苏关系,外交工作不能死板,要表现出来充分的灵活性。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门事件
“约翰作为第一个驻华大使,工作是相当辛苦的,到任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处在工作当中。现在我们也了解了一些情况,从规模上来说,自一九四九年之后,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当然一旦开放市场,将会被冲的什么都不剩,可以理解为全方面更弱一些的苏联。”
某大国刷数据的能力已经初见峥嵘,当然不能和这个年代最能刷数据的苏联相比,但从各方面来说,绝对已经挣脱了弱国的范畴。甚至可以说,如果在战争时期,那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
弱点也和苏联一样,总量上谁都不敢小看,真开放竞争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各个领域的总量能和英国本土平起平坐,但英国本土才五千万人口,而某大国的工业规模要应对八点六亿的人口,说不定明后年就九亿了。
艾伦威尔逊扬着手中的外交文件,“我做出一个预测,现在他们手中极其缺少外汇,就如同战后的欧洲缺乏美元一样,绅士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又知道?这对英镑来说意味着什么么?”
和战后的欧洲缺乏美元一样?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一个提示,事实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前十年,欧洲各国面临的是美元荒。
美元超发那都是进入六十年代的事情了,在美元荒时期,欧洲各国公民拼死拼活的工作,同样是为了赚外汇。
当然英法两国算是部分例外,两国虽然也在收集美元,但主要是忙活自己的事情,法国在打打打,英国这边艾伦威尔逊当时正在穷尽一生的记忆,从世界各地寻找自然资源为英镑背书,在殖民地刮地皮也是快速变现的一部分。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殖民地也刮不出来什么,再者说也不各国都是日不落,英国可劲的刮地皮然后让殖民地独立,其他国家刮一遍殖民地就没了。
那么各国自然就为了美元外汇,去勤劳致富了,这种欧美关系公平么?那自然是不公平的,但那个时候就需要去做血汗工厂。
随着欧洲美元增多,市面上不缺乏美元了,欧洲拿着美元才开始要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点什么。
革新开放之后长达十多年的贸易逆差,其实和战后欧洲处在美元荒的时期差不多,从贸易角度来说是赔账的,但为了把经济运转起来,就要忍受这种不公平的贸易,等到了不缺乏美元的时候,才能有闲心去思考是不是做点什么。
从时间来判断,开放之后近乎于十多年的不公平贸易的红利,应该大部分都是被日本吃了,日本凭什么?
“秘书长,现在尼克松访华,政治障碍已经解除了。”威克现在已经被任命为外交部常务次官,同时还是外交大臣的首席私人秘书。
现在已经是外交部二号人物,更进一步就会成为外交部常务次长,升官的喜悦还没有完全散去,明白了无上权威的意思,威克直接骄傲的挺起了胸膛,做好一个捧哏的,别让外交会议变成单口相声,无上权威也不能什么话都自己说。
艾伦威尔逊给了一个认可的目光,开口道,“不错,最大的障碍已经没有了。所以按照战后欧洲的经验,和约翰发来的评估来说,我处于尊重角度,就把他们当成战后的欧洲,至少有十年以上的贸易红利。以工业规模来计算,英镑的价值会更加稳固。大家都知道,英镑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强势货币,是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的。”
“面临美元的挤压,我们殚精竭虑,加上一点运气因素,总算是还维持着大英帝国的体面,就算是现在,以英国的工业规模加上马来亚,撑起来英镑区的流通也非常勉强。”
但如果加上某大国么,这就不是问题了,艾伦威尔逊心知某大国迟早也会感觉到,劳心劳力换回来一堆外汇不怎么公平,长远来看那也是一个问题,但明天我可能会吃撑到了,今天就不吃饭了?以后那是以后的事情,他要把今天过好。
“今年甚至往后未来几年,我们有如下几个目标,以孟加拉的需求维持英镑当前的流通,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严厉打击走私,我们放任了多年的香江走私,现在则应该收点税了。然后等待着自由贸易的开始。我希望两个目标都能成功,最少也要一个,反正不能都失败。”
1...559560561562563...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