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基础条件就这样,不做黄麻产业能做什么呢?但凡是有其他办法,也不会把黄麻纺织业做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当成是支柱产业了。
摆在拉赫曼面前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聪明的借用英国的招牌,在不惹印度方面的情况下,对孟加拉国的民生进行恢复。
“拉赫曼回去之后,不会反悔答应我们的协议吧?”虽然英国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可谓是大获成功,但约翰·亨特还是呈现了悲观主义。
“我的朋友,其实孟加拉独立在一定成面上是对印度是不利的,不管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是一个宗教合并成的国家。但孟加拉完美的符合欧洲定义的民族国家概念。如果印度能够一直保证着顺风顺水,那对印度的威胁倒是不大。如果有一天印度本身自己陷入危机当中,那就没准了。孟加拉国和西孟加拉邦合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加尔各答附近是原来南亚最富裕的地方,不然英国也不会从恒河三角洲登陆,慢慢开始蛇吞象的入侵。
“印度会碰到问题?这个可能性不大吧?”约翰·亨特一挑眉,觉得印度得弱成什么样才能给孟加拉国机会。
“未来谁说的清呢,重建孟加拉过的计划,底线是孟加拉人的生活水平要高于印度的平均水平。现在孟加拉国遭到战争破坏,难度确实很大,但把时间拉长的话,也不是不能完成。”
艾伦威尔逊还是对孟加拉人的未来看好的,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为了大国梦就憋着一股劲勤劳肯干的民族并不多,但为了吃口饱饭表现勤劳的民族就很多了。孟加拉国完美的符合这一点。
当然,这必须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艾伦威尔逊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能亲力亲为的造福孟加拉社会了。
但是没关系,他已经让内政部去寻找当前仍然健在,在英属印度生活,并且挥洒汗水的同事们了。英属印度都独立二十多年了,肯定有不少绅士已经不在,这需要内政部慢慢的把他们召回来。
只有专业的,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的同事,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孟加拉国的潜力,把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带上正轨。
召回同事必须完全符合两个基本要求,第一点就是当初的同事子女,现在也是卑微的社会公器一部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为了子女考虑,认真的挥洒汗水,不然很可能出工不出力,第二点,需要还算健康的身体,二十多年过去,别在去南亚来个有去无回,这不太好。
在孟加拉人民联盟领导人拉赫曼进行自己的第二项任务,访问新德里和英迪拉甘地见面,伦敦这边也开始了发挥余热的召回。
伦敦海德公园,热烈的演唱会正在举办,海量的观众在音乐当中不能自拔,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忍饥挨饿,有人载歌载舞,不知道伦敦的公民们此时,是否已经忘记了悲惨的孟加拉人。
最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对带着青春气息的双胞胎姐妹,动听的歌声令人神魂颠倒,新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更是让人如痴如醉。
rolling in the deep是阿黛尔的经典歌曲,但这个世界只要无上权威不说,谁知道?
听着身边的人对伊莎贝拉·伊斯塔两姐妹的赞誉,大卫的脸十分平静,抬起手腕看时间,等着演唱会的结束。
“这两个女孩是欧洲现在风头最大的歌手了,不知道她们的母亲是谁,能生出来这么漂亮的天使。”
这句话让大卫一挑眉,心道当然了,爸爸的快乐岂是你能想象的,总是等到了姐妹花的曲目结束,大卫便走到了一个方向等着两姐妹出来。
不多时伊莎贝拉·伊斯塔两姐妹联袂而来,礼貌的和大卫打招呼,互相点头致意,便一起离开了海德公园。
“就在霍克森庄园聚会吧,不少人都是熟悉面孔,这也是为了孟加拉的重建嘛,都这么熟了。”艾伦威尔逊打着哈欠有气无力的道。
“那么我就这么通知他们。不过秘书长是不是生病了,要多注意休息。”布雷斯特在电话中表达对无上权威的关心。
“多休息,嗯,其实我也想。”艾伦威尔逊心不在焉的答应着,瞄了一眼左右两边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海蒂·拉玛、英格丽·褒曼也毫无自觉的回眸着他,看起来这个问题暂时无法取得共识。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对口支援
“你刚刚是什么眼神,看我们老了?”话筒刚放下,海蒂·拉玛就迫不及待的兴师问罪,不满的嘀咕,“你那时候对我们可上心了,哪像是现在。”
我现在怎么了?哪次来我回避了,艾伦威尔逊一脸的冤枉,提什么当年,当年别说是他,换做任何一个男人只要别和图灵一个爱好,碰上巅峰的黄金时代女明星能做正人君子?现在提这个不是欲加之罪?
“公司也有几个年轻的,要不给你送过来吧。”英格丽·褒曼带着委屈神色开口,“长得比我们好看?”
“我不是那种人,你们错看了我,我其实是一个很靠得住的男人。”艾伦威尔逊义正词严,然后多嘴一问,“现在公司的当红明星叫什么名字?”
事实证明在一米七五的英格丽·褒曼面前,哪怕是无上权威也很难占到便宜,如若不是知道女儿很快回来,他很难在北欧奶牛这里全身而退。
“明年的戛纳请我做评选委员会主席。”眼见着无上权威就要在自己的胸怀中当场去世,英格丽·褒曼才让男人从自己宽广的胸怀中逃脱。
“那不是好事么,文化强国的招牌,谁得奖还不是你说的算。”艾伦威尔逊大口喘气,直接起身穿戴一新顺便提醒道,“海德公园的演唱会到结束时间了,两位女士是不是?”
在好大儿带着两个妹妹回来之前,英法文化交流已经衣冠楚楚,全无刚刚的狼狈,伊莎贝拉·伊斯塔两姐妹已经名声在外。
从外在形象来说,绝对对得起英格丽·褒曼的基因传承,如果其他人知道两姐妹是英格丽·褒曼的女儿,也一定会认为理应如此。
英格丽·褒曼为了两个女儿也牺牲了很多,已经完全淡出了影坛,估计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不会出现她的身影了。不过这事也没准,如果帕特里夏的丈夫,尊敬的上议院议员约翰·布拉伯恩过来求他,也不是不行。
有两个这么漂亮的女儿,艾伦威尔逊心情大好决定露一手,让好大儿大卫给自己打下手,“做什么?猪肉炖粉条?”
“小时候多听话,长大了怎么这么讨厌?”艾伦威尔逊伸手在好大儿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两下,“土豆炖牛肉,去准备吧。”
厨房响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艾伦威尔逊提刀展示着娴熟的刀工,却发现记忆和肌肉记忆已经出现了偏差,没关系慢点不着急,“白厅准备召回一批退休公务员,同时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子女去达卡,你感觉怎么样?出去待一段时间,熟悉一下公务员的生活。”
“我没问题!”大卫动手能力比老父亲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很快已经把土豆去皮弄干净,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商量怎么造福孟加拉。
毕竟遍及英联邦的海外资产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国有企业,都有程度不等的亏空,所以需要一个孟加拉发展委员会的部门,就在达卡工作,这样才能起到平账的效果,贪婪从来都不是发展的绝对障碍,发展的绝对障碍是,除了贪婪之外一无是处。
大卫要是成为孟加拉发展委员会的一员,可以在工作范畴和各地高级专员建立紧密的联系,对其中的门道也可以亲身了解。
“唯一的问题是薇薇安那边,你必须自己征求你母亲的同意,我现在搞不定她。”谈及大英国宝的态度,艾伦威尔逊就果断往回缩了,全无无上权威的风范。
大卫点了点头然后有些惊奇道,“我如果没有感觉错,这不仅仅是平账,爸爸对重建工程抱有很大期望。”
“还不是为了锻炼一下官员,天天从本土做傻白甜,慢慢就废了。正好这一次孟加拉被摧毁,锻炼一下公务员队伍的办事能力。不然怎么让一群在殖民时代尾巴的老头子,带着他们同样是公务员的子女去、”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重重的叹气了一声,“你不知道,我每天为了这个国家操多大心?”
“那倒也是。”大卫张了张嘴,他是相信老父亲为这个国家操碎了心的,但官宦生涯也没亏待无上权威不是么。
好家伙,上一个时代的当红女星都快被一网打尽了,现在让他照料这些散居各国的弟弟妹妹,自己好处全拿,负担都交给他了。
就好像是听到了儿子的心声,艾伦威尔逊开启了新一轮的画饼,对得起自己饼王的身份,“我对你的感情是特殊的,这一点薇薇安很清楚。”
我大英公务员此时正处在新老交替阶段,身为内阁秘书长一定要在这个时间,为未来二十年的国家基石打好基础。必须锻炼出来一批人才才行,毫无疑问被印巴割了两遍的孟加拉就是最好不过的试验场,办好了都是我大英的功劳,办差了都是印巴战争的恶果。
三天后霍克森庄园,有超过两百名老少公务员,其中一半人都是曾经在英属印度的中坚力量,艾伦威尔逊当然也不可能全都认识,但总有几个挺熟的,礼貌的和曾经的同事打招呼,感谢再次出山发挥余热等等的话。
有些是行省专员,有的是土邦专员,但是都不可否认,他们的人生都曾经非常成功,不过现在看来最成功的的,还是内阁秘书长。
两百人其实并不多,就在去年白厅还专门庆祝了本土加海外公务员破五十万大关,只不过庆祝活动弄的很低调,尤其不能让内阁那边知道。
既然都是同事,也不用多客气,拿着孟加拉的行政区,艾伦威尔逊直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参考英属印度的经验,将孟加拉的行政区分片管理,按照情况,让仍然被英国控制在手,或者影响力尚未消退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分包。
达卡、吉大港、库尔纳、拉吉沙希、巴里萨尔、锡莱特和郎故尔七个地区,分别成立孟加拉发展委员会的下属机构,有曾经有英属印度省级管理经验的官员负责,和拉赫曼的孟加拉人民联盟保持沟通,执行白厅的重建计划。
原英属印度奥里萨省高级专员劳埃德听了之后,点头道,“一切听起来都很熟悉,不过我们依靠的力量是不是单薄了一些,主要是能不能保证孟加拉人听我们的话,我们总需要一批信得过的人执行。”
“如果韩国人不介意收英镑的话,可以和朴正熙谈谈。”艾伦威尔逊想了想,中东是肯定没有韩国人发挥任劳任怨的基础了。
韩国人能做的建设,马来亚差不多都已经做完了,现在英国影响范围的中东保护国人口也不多,短时间不需要韩国人。
但如果韩国人不介意的话,可以考虑到孟加拉展现自己的勤劳肯干,这对英国不是什么问题,大不了多印点。白厅坚决反对在国内印钱,但不反对在英镑区印钱,孟加拉通胀怕什么,那都是印巴战争的恶果,和英国毫无关系。
“而且说不定都用不到韩国人,别忘了现在孟加拉还有没撤离的印度军队,都是前殖民地的人,你们到了还没法让他们帮忙么?”
果然这么一说,庄园中衣冠楚楚的绅士们都笑出声来,他们旁边的子女反而不明所以,没关系,到地方言传身教完全来得及。
收买一些印度军队的小军官,能有什么难度?需要物资可以从马来亚借调,反正本次平账,或者说涨价去库存涉及的地方相当多。
马来亚发展了这么多年,肯定存在一些商品挤压,扔给孟加拉也不算什么损失,当然上报的越多,可以越能提高马来亚的重要性。
艾伦威尔逊记得,某大国的共享单车一地鸡毛之后,几万辆几万辆的被收集起来送到第三世界消化,也造福了不少第三世界的无产阶级。
原则上,这一天过后,孟加拉发展委员会就成立了,一切按照原来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结构重组,调集一批精明强干的专业人士,让他们重返孟加拉,把这个受到摧残的国家拯救出来。
艾伦威尔逊近乎是一蹦一跳的到了唐宁街十号,向首相哈罗德威尔逊汇报这一喜讯,口中对愿意为国发挥余热的老同事们,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这近乎是我们的马歇尔计划。”哈罗德威尔逊哪知道这些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公务员成分,还在不住的感叹。
“马歇尔计划的快乐,这一次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事实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近乎瓦解的现在,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扩张政策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当前的时间是最适合扩充军备的,如果我们现在进行军备上的努力,一旦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终止,普遍的货币超发会冲淡现在提升军备的财政压力。”
艾伦威尔逊还没有忘记,皇家海军的盾舰计划,一堆重型航母搭配着上一个时代的驱护舰队,这是根本说不过去的。
这一轮的造舰计划完成,至少在九十年代之前,皇家海军那边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现在花大钱,未来会节省更大的花费。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军
“这件事?”哈罗德威尔逊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事实上白厅旁敲侧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公民对皇家海军的规模并不热心。
一些舆论上认为这个时代的海军重要性下降的言论仍然存在,有鉴于此,这让政府在思考这件事上不得不多做考虑。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也是有所疑虑。
“内阁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事实上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么,比较凭空近乎于未来低成本补强皇家海军的远景。在军事的收获上不是一般的大,海军无用论是很无知的言论,如果海军无用,苏联不会再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奋起直追,海军如果无用,这一次孟加拉湾的行动,我们怎么介入呢,难道游过去?”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拿出来了一份情报,“这是我们从东亚得到的情报,现在暂时命名为旅大级驱逐舰。哪怕他们国家的财政非常一般,也在尽可能的发展海军。”
旅大级按照皇家海军的标准倒是并不先进,但毕竟是新货,首相不了解,艾伦威尔逊可以虚构的先进一些,虽然吨位小了一些,满载排水量也不到四千吨,拿出来这个情报只是为了证明,海军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某大国走的路线,仍然是苏联红海军集中反舰的路子,苏联红海军是导弹巡洋舰配核潜艇,某大国是导弹驱逐舰配常规潜艇。
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部队当然是苏联红海军,第二大的潜艇部队就是某大国,这当然是数量上的统计,如果区分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美国的潜艇力量才是第二大,从这个时间来分析,现在人民海军应该服役上百艘潜艇。
“皇家太平洋舰队,面对着小号的苏联红海军近乎一样配置的海军,确实是很有压力的。要知道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大部分由战列舰构成。对付二战时期的潜艇部队那是没有问题,可现在的潜在敌人在怎么不算技术先进,也肯定比德国人的技术先进多了。”
明面上世界十大海军中没有某大国的身影,但实际上以吨位而言,人民海军的力量并不弱。
一艘潜艇就算是不到两千吨,一百搜也二十万吨了。关键外人并不知道某大国的海军规模。就像是没人知道后世朝鲜在研究什么一样。
虽然印度这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有英国出售的航母,但潜艇面对水面舰队的劣势真不一定会发生在印度海军这样的对手身上。一对一那是劣势,几十艘打印度舰队还能说是劣势么?
哈罗德威尔逊一脸茫然的被灌输了一番某大国威胁论,不敢相信的道,“不至于这么夸张吧,能和皇家太平洋舰队抗衡?”
“如果把大西洋舰队拉到东亚那自然是夸张。但皇家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么?就?”艾伦威尔逊欲言又止,现在太平洋舰队在皇家海军的角色大概等于垃圾堆,吨位上值得称道,但也只有吨位上能拿得出手了,吨位都是战列舰撑起来的。
“维护当前的英国利益,新的造舰计划不可避免。可以以这一次在孟加拉湾的行动为契机。”艾伦威尔逊循循善诱,从经济、军事、影响力方面入手,反正今天首相要是不答应,他不能说不走了,但明天肯定还来。
“如果美国相信不需要用海军保障商品流通,那为什么还要不断造舰呢?”艾伦威尔逊嘴巴不停的比比叨。
“如果你早已经准备好了造舰计划,直接拿出来好了。”哈罗德威尔逊一脸的无奈,内阁和白厅的关系也不是全然和睦,在某些问题上白厅一直都是很坚持的,不过大体而言在他这个首相特别坚持一件事的时候,白厅也会出全力配合,不过这需要一些磨合。
既然首相这么主动,那么按照之前的想法,艾伦威尔逊就把万吨巡洋舰、五千吨驱逐舰的计划送到唐宁街十号。要是被否决了,在换上八千吨级和四千吨级的驱护舰队方案。
然后抽出时间欢送一下好大儿的孟加拉之行,这算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说不定这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契机。
费雯丽对儿子的出行表达出来了不舍,“你是内阁秘书长,安排什么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结果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刚打完仗的地方。”
“能不能不要问这种既要也要还要的问题?又要升官要不想出力?我当初不也是在新德里蹲坑么。”艾伦威尔逊一副严肃模样道。
“你?”费雯丽撇嘴,眼前这位男士在新德里蹲坑的时候,得到了她本人、海蒂·拉玛、琼·克劳馥、贝蒂·戴维斯、葛丽泰·嘉宝和英格丽·褒曼一众女士,现在怎么说起来像是亏大了一般?
尤其是得到她本人的过程,不说手段下作,但也谈不上光明正大,只能说现在人模狗样的无上权威,从小不学好。
艾伦威尔逊则直接找好大儿聊聊,“到了孟加拉,看到头上缠布、手腕有手环的锡克部队,这是着重收买的对象。在英属印度时期,锡克人就是我们重要倚重的族群,英属印度军队百分之五十的军官、百分之四十的海军军官,三分之一的空军军官都是锡克人。”
英国和锡克教的关系从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大起义就开始了,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兵力不足,还要保卫英国家属,面对着印度大起义,直接从锡克教的地方征集了十万锡克军团,用来镇压印度大起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锡克教算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帮凶。
艾伦威尔逊相信还是有些香火情在的,毕竟英国还有锡克教社区,把一整个族群定位成可以拉拢的对象,给了印度上流社会的待遇,这可不多见。
“知道了。”大卫点了点头,“我到地方一定会和当地的印度军队打好交道,塑造和睦的氛围。”
“外交层面的事情就交给我,外交部会阐述,不会长期驻军,只是恢复当地和平,至于一些勤劳肯干的工人,缅甸人首先不怎么勤劳,缅甸的自然环境并不差,看来不可避免的要从韩国身上想想办法。当然如果代替韩国,那是最好不不过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我还有很多事情要跟进。有些问题也是最近才刚刚想明白。”
“哪方面?”大卫有些惊讶,老父亲做决断是比其他人快的,如果内阁不同意的话,他都是一直孜孜不倦的劝说,直到达成目的。竟然也会有问题能够想这么长时间,才有答案。
“香江的定位问题。”艾伦威尔逊慢吞吞的回答,“你先把孟加拉的事情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少近期是不用你关心的。”
香江的问题对英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面利益巨大,处在英国的角度自然是希望保留既得利益。但如果就是金融房地产两个项目支撑的话,显然是撑不起来,再者这两个东西不足以形成牵制。
只有金融和房地产的香江说实话,是不足以让帝都多权衡的,命运完全看帝都的心情,闹大了英国也没法用上什么力。毕竟都回归了,就算英国临走之前埋下了暗桩也无济于事。
类似艾伦威尔逊记忆中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两国都难受,但明显早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更难受的那个。
曾经艾伦威尔逊希望马来亚走台积电路线,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亚的人口已经无法在承受更多的产业了。毕竟造船和汽车,这两个就业大户英国都和马来亚分了,更何况还有化工、以及马来亚本来就有的优势产业,再加进去也不能提高什么。
如果在香江走台积电路线的话,那么这种发展肯定和他记忆中的香江不一样,后果就是在苦一苦诈骗岛。
这倒不是问题,那又不是英国的利益所在,如果香江有一个类似台积电的企业存在,可以带来香江更加长久的繁荣,英国在保存既得利益,可以更加长久的牟利。
有了半导体产业的香江,变得更加有实力对英国也是有利的,至少可以借由香江市民的支持,和帝都多谈谈怎么惠的问题。惠的多了,英国也可以从里面分点,想一想就觉得是双赢。这要是操作得当,中芯可能都不存在了。
“很显然,这种高耗能高投入的产业,诈骗岛的人并不需要。”艾伦威尔逊进行着自我催眠,诈骗岛更加原生态一点挺好的。
公务员群体当中最具有行政经验的专家,终于在无上权威的殷切期盼中出发了,希望他们一切顺利,到了孟加拉好好造福社会。
底线是快速恢复秩序,以后一定要比印度人均收入高,别管高多少哪怕是高一英镑也行。
这个目标应该是不难的,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是单一民族单一宗教的国家,有英国保障国家安全,赶紧埋头苦干就行了。
等到孟加拉国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期待第二步了,散播一下大孟加拉主义,让印度知道一下单一民族国家会给印度带来什么。
不知道印度对这一次印巴战争的经验总结开始了没有,英国出刀肯定是预料之外的,印度人只准备了一桌子饭,却来了两桌人客人,这怎么吃?
1...556557558559560...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