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打个分的话,大概可以打到七十分。中国历代英主明君里排不上号,但是在南宋绝对是南波湾了。考虑到他有那么个变态的养父赵构,而且在他赵构和秦桧的阴影下作了太长时间的万年皇储,其实已经相当难得。
但是可惜,这世界上绝大部分时候是要拿结果话事儿的,没有那么多原由也没有那么多假如。特别在华夏这种历史漫长、什么极端状态都经历过什么能人都出过的国家
说他是个好人,是因为他真的是从小时候起就真诚的相信和向往着经史子集里那些光明的美好的东西,三观正的不能再正、一心向善。他的偶像不是自家的太祖皇帝,而是千古明君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他系念最深可能内心里也最尊敬的一位大臣,是他小时候仅有过一次当面接触的岳飞。如果说给岳飞平反还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的话,那给岳飞最小的儿子改名、屡次安抚岳霖,甚至给儿子选太子妃时特意选了岳飞部将李道的女儿李凤娘,恐怕多少是私人感情的流露了。
但是岳飞毕竟在他登基前十几年就被害了。而且整个岳家军乃至整个南宋军队,都在秦桧的主持下被清洗的很厉害,战斗力下降严重。南渡初的一干重臣宿将如赵鼎李光韩世忠刘錡王德等也死的死老病的老病,只剩一个吴璘但远在西陲,不足以改善全局。换句话说,绍兴三十二年他接手的南宋,已经不是绍兴十二年左右那个军力远远超过金国、光复中原收复燕云其实都不在话下的南宋,也没有那么多好牌可打了。
但是赵昚空有其志向,却没有其眼光,他的战略眼光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也不能识人。所以登基后不久,当他抗住了太上皇赵构的压力终于启动了隆兴北伐时,却把北伐总指挥的重担交给了人中雪风张浚。
当然,这里面有刚刚从流放地回来的张浚自度时日不多而不断忽悠他的成分;但是同样有他的老师史浩这样的大臣在劝他:臣恐北伐一旦有失,陛下终生不得复望中原。
所以到底还是他自己缺乏能力。张浚是什么人,是建炎三年在川陕搞出富平之败、玩完了几乎整个川陕战区和西军;绍兴七年突破岳飞张宗元叶梦得等一大堆文武精英的苦心劝阻、成功促成了淮西兵变毁掉了北伐大好局面的祥瑞大神。这样的形势这样的指挥者,又碰上金世宗完颜雍这样的英主,隆兴北伐不玩砸才是奇怪。
而再往后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宋孝宗卧薪尝胆总结经验教训以图再举的过程。但是很不幸,他一力主张的隆兴北伐的失败,导致了太上皇赵构有更多的能量来控制他,也导致了秦桧党羽的死灰复燃。同时他自己的眼光也还是成问题,既不能识别真正的人才也不能做到用人不疑,而且相当急躁总是急于求成,也就因此格外经不起失败和对耗。这些因素导致他当国数年中,宰相换的像走马灯一样。好不容易托付了一个虞允文,君臣相约几年后东西并进、撒了好大一盆狗血,结果虞允文又早早挂了。。
而与此同时,他的养父赵构活的健康而且滋润,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他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也活的很健康干的很起劲,本来在完颜亮侵宋时风雨飘摇、汉人契丹人纷纷起义的金国又重新稳定下来,出了一个小规模低水平的“盛世”。
赵昚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种憋屈中耗完的。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仍然努力的做一个好皇帝。
第514章 无非是为了念头通达罢了
送走了皇帝赵昚,封舟坐在那里,陷入了深思。
对于北伐之事,封舟一开始并没有在意。
但是当赵昚提出来请他担任主帅之后,封舟便动心了。
数月前采石之战,封舟协助虞允文大破十万金军,活捉金国皇帝完颜亮,从而名扬天下,威镇寰宇。
同时自己也获取了海量的功德信仰之力,经过数月的沉淀,让他的周身法力已经突破到了守笃境中阶。
若是能够率军北伐,收复中原,甚至夺回幽燕,那么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就会升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种提升军心民气的赫赫武功,获得的声望值、功德之力那是无可计量的,说不定让自己一举突破凡人之躯,踏上仙人之路也未尝不知。
当然,若是一边北伐,一边传道,所过之处,尽是信众,那么自己便是白日飞升,也有可能。
历史上,宋孝宗赵昚发动的隆兴北伐,从最初的胜利就给后来的失败留下隐患了。
最初宋兵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
五月,李显忠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放弃抵抗。邵宏渊则以虹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对李显忠心怀怨恨。李显忠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又按兵不动。
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他耻居李下,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人心浮动。
不久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却又按兵不动。军心立时涣散。
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谣言乱军,宋军遂不战自溃。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两千余,终于难阻溃败,于是率部撤退。但行未多远,宋军就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所幸金军不知底细,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宿州旧郡名符离,故史称这场溃败为“符离之溃”。
“符离之溃”对孝宗的雄心给予了重大了打击,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南宋放弃收复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内部纷争导致了隆兴北伐的彻底失败。
不过现在由封舟这位**力者担任北伐主帅的话,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但有敢乱军心者,封舟会在第一时间将他和他的团队诛杀。
哪怕到最后杀的精光,封舟也保证能聚齐十万士兵,横扫中原。
……
封舟走出静室,面色如常,继续向弟子们传到道家真言。
“我们不仅要修道,还要啊传道,但是传道的时候,有时候一切顺利,但更多时候却总是遇到各种问题,所以要解决传到的问题,就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谁是我们全真教的敌人谁是我们全真教的朋友这是我们传播全真教的首要问题。”
“要知道,历朝历代以来,佛道之争,我们道家总是败多胜少,其基本原因并非是佛门神通广大,而是我们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全真教是百姓的指明灯,
百姓陷入困顿,大部分都是佛门、道门,乃至官府不作为甚至横征暴敛而导致百姓痛苦的,我们全真教要为天下谋福音,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大宋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全真教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而要做这个分析
第515章 统帅人选
封舟自己法力强大,不惧暗箭,妻子小青,以及朋友们有白娘子白素贞维护,也不惧怕笑人暗算。
庞勇、王重阳、辛弃疾三个弟子,封舟也会带他们征战沙场。
唯一可虑者,便是自己的众多全真派弟子们。
他们武功虽然算得上江湖上的一流好手,但是法力低微,容易被朝堂上的小人抓住破绽,所以丰州窑第一时间将他们撵出临安,不给小人们机会。
当然,这还不够。
……
新登基的大宋天子想请封舟做主帅,这件事属于绝对机密,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人知道,自然不会泄露。
但他决心整军北伐的消息,却一直在临安城中流传。
事实上他不北伐也说不过去,因为他身边的都是主战派。
像汤思退这样的主和派已经被他赶出朝堂了。
主战派的目的是什么是想通过北伐获取功劳,向通过和金人的强硬对峙获得声望,从而让自己一系的升官发财。
“陛下要发动北伐,正是我辈男儿为国奋斗的机会啊!”
“女真蛮夷占我中原,掳我二帝,当真是奇耻大辱,陛下若是发动北伐,乃是顺天应人之举,必能大破金军,中原百姓岂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没错,正是如此!”
“却不知官家会让谁担任北伐主帅”
“这还用说,论威望论资历,能担任北伐大帅的,只有左相的紫岩先生德远公(张浚)和担任右相的安侯公(陈康伯),史直翁(史浩)虽为帝师,但年龄资历威望稍逊,虞允文虽有采石大捷,但年龄不够,所以以晚生看来,这北伐主帅必在张、陈二公之中选择。”
“卿言大善,我与你心有戚戚焉。”
“不瞒诸位,在下心中不禁生出万丈豪情啊,想去年生擒金国皇帝,如今这北伐之声风起云涌,没想到你我有生之年,能见到王室北定中原,正是大善啊!”
“是啊!是啊!”
……
以上的谈论处处皆是,尤其是在太学生周围,简直将北伐成功视作必然。
而且无论是张浚还是陈康伯,要威望有威望,要地位有地位,要能力也有能力,仿佛无论是谁率领军队北伐,必然令敌人望风披靡,收复失地只在指掌之间。
但在临安府一处隐秘的小院在内,却有不同的看法,
前右相汤思退虽然被贬斥,但是根据大宋优待文人的传统,他被授予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免去奉朝请官,和他一个待遇的则是万俟卨、魏思勋,这两位都是秦桧昔日爪牙,秦桧死后,他二人便十分低调,但依旧被皇帝贬斥。
“陛下欲发动北伐的传闻越来越高,以某看来,北伐已经不可避免。不知道张德远还是陈安侯,谁会为帅啊!”汤思退叹道。
“以某看来,掌军北伐者,非张德远莫属。”万俟卨冷笑道:“陈安侯德量宽博,能服众心;器资凝重,坐镇中枢,非他莫属。而张德远通晓军机,又有声望,北伐主帅,非他莫属。”
他虽然语气淡淡,面带冷笑,但言语之中,却是对张浚有说不出的不屑。
汤思退和魏思勋对视一眼,知道万俟卨虽然是秦桧旧属,但是其才高深,其眼光锐利,看人极准确,他这般不看好张浚,那么定然是张浚才能不足以为帅。
想到这里,汤思退心中一震,不由得问道:“那么以元忠兄(万俟卨)所见,此次北伐,若张浚为帅,未必有可胜之机?”
万俟卨笑道:“不错!”
魏思勋在一旁道:“不能吧,张德远自苗刘兵变变为国家中枢,声望极高,当年富平之败,也是因为挽救江南,吸引完颜宗弼转兵西向,为临安转的一线生机,这可是名相之举啊!”
万俟卨哈哈一笑:“汤公、魏公,你二人之看到这一点,却看不到其他,张浚用兵天下皆知之,他不仅有富平之败,还有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简单说来,就是其才能有限,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所以以我所见,张浚领兵,定然会赏罚不明,手下大将必定彼此失和,最终造成大败!”
“好!”汤思退一拍桌子,面带兴奋之色:“很好!张德远若是兵败失国,金兵必然乘胜而进,到时候陛下不想求和,也得求和,到那时候,你我等人,重新起复之日便到了。”
“哈哈哈……”
小院之中,传来三个奸
第515章 统帅人选
封舟自己法力强大,不惧暗箭,妻子小青,以及朋友们有白娘子白素贞维护,也不惧怕笑人暗算。
庞勇、王重阳、辛弃疾三个弟子,封舟也会带他们征战沙场。
唯一可虑者,便是自己的众多全真派弟子们。
他们武功虽然算得上江湖上的一流好手,但是法力低微,容易被朝堂上的小人抓住破绽,所以丰州窑第一时间将他们撵出临安,不给小人们机会。
当然,这还不够。
……
新登基的大宋天子想请封舟做主帅,这件事属于绝对机密,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人知道,自然不会泄露。
但他决心整军北伐的消息,却一直在临安城中流传。
事实上他不北伐也说不过去,因为他身边的都是主战派。
像汤思退这样的主和派已经被他赶出朝堂了。
主战派的目的是什么是想通过北伐获取功劳,向通过和金人的强硬对峙获得声望,从而让自己一系的升官发财。
“陛下要发动北伐,正是我辈男儿为国奋斗的机会啊!”
“女真蛮夷占我中原,掳我二帝,当真是奇耻大辱,陛下若是发动北伐,乃是顺天应人之举,必能大破金军,中原百姓岂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没错,正是如此!”
“却不知官家会让谁担任北伐主帅”
“这还用说,论威望论资历,能担任北伐大帅的,只有左相的紫岩先生德远公(张浚)和担任右相的安侯公(陈康伯),史直翁(史浩)虽为帝师,但年龄资历威望稍逊,虞允文虽有采石大捷,但年龄不够,所以以晚生看来,这北伐主帅必在张、陈二公之中选择。”
“卿言大善,我与你心有戚戚焉。”
“不瞒诸位,在下心中不禁生出万丈豪情啊,想去年生擒金国皇帝,如今这北伐之声风起云涌,没想到你我有生之年,能见到王室北定中原,正是大善啊!”
“是啊!是啊!”
……
以上的谈论处处皆是,尤其是在太学生周围,简直将北伐成功视作必然。
而且无论是张浚还是陈康伯,要威望有威望,要地位有地位,要能力也有能力,仿佛无论是谁率领军队北伐,必然令敌人望风披靡,收复失地只在指掌之间。
但在临安府一处隐秘的小院在内,却有不同的看法,
前右相汤思退虽然被贬斥,但是根据大宋优待文人的传统,他被授予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免去奉朝请官,和他一个待遇的则是万俟卨、魏思勋,这两位都是秦桧昔日爪牙,秦桧死后,他二人便十分低调,但依旧被皇帝贬斥。
“陛下欲发动北伐的传闻越来越高,以某看来,北伐已经不可避免。不知道张德远还是陈安侯,谁会为帅啊!”汤思退叹道。
“以某看来,掌军北伐者,非张德远莫属。”万俟卨冷笑道:“陈安侯德量宽博,能服众心;器资凝重,坐镇中枢,非他莫属。而张德远通晓军机,又有声望,北伐主帅,非他莫属。”
猜你喜欢